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工业布局现状及调整方向 北京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分析 内容提要:工业布局是工业生产的空间组织形式,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从 整体上看,当前北京工业发展重心由城区向郊区转移、空间拓展方式由“ 分散式” 向“集群式”转移;各功能区工 业的发展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 在当前全市工业发展中,应注意根据各功能区不同的功能定位,确定各自的工业 发展目标,同时全市应增强首都经济辐射力,与周 边地区实现区域互补, 协同发 展。 工业布局是工业生产的空间组织形式,既受自然、 经济与技术、社会 发展要求 和区位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又受决策者意识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城市各区域产业 结构的转换演变决定着城市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也深刻地影响着国民经济的 发展。从首都经济的发展进程来看,工 业行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在城市发展中, 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一、北京工业布局的演变及特点 (一)北京工业布局发展历史 北京工业布局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初至 50 年代末。初步形成 东郊棉 纺织区, 东北郊电子工业区, 东南郊机械、化工区和西郊冶金、机械重工业区,以上工业区分布在当时的城区 之外。 第二阶段,60 年代至 70 年代。北京工 业从产业结 构上向基础原材料工业倾 斜。尽管新建大型企业开始在郊区布局,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工业企业分布在城区 和城区边缘地带。初步显现了城市中心区地域扩展与城市功能的矛盾。 第三阶段,80 年代至今。随着我国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 的不断发展和北京城市 规划的两次调整,开始实施以解决污染扰民为目的的企业搬迁和组建郊区县工 业科技园区。当前面临的主要是解决中心城区内工业分布散乱,自身求发展及工 业在郊区县合理分布等问题。 (二)北京工业布局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首都经济快速发展, 产业结构不断 优化,城市化 进程加速,尤 其是近几年,首都经济发展进入了转变增长方式和调整结构的关键阶段,三次产 业在城市的不同区域内呈现出明显的积聚和扩散效应,主要表现为中心城区工业 生产功能下降,现代服务功能上升;在生产功能中,传统工业生产功能下降,高新 技术产业生产功能上升。 1、工业发展重心由城区向郊区转移 2004 年,全市工业总占地面积 260 平方公里,占北京市城镇建设用占地面积 的 15.8%。其中城区(城八区)工业占地 137.7 平方公里,占全市工业的 53%。2004 年底,已累计完成 210 家工业企业的搬迁,转让占地面积 10.3 平方公里。 2004 年,全 市城区拥有工业企业 14787 户,占全市工业企业的比重由 2000 年的 49.6%下降 至 39.7%;实现工业总产值 3003.9 亿元,占 50.3%,比 2000 年下降 11.8 个百分点; 从业人员达 72.2 万人,比 2000 年减少 11.5 万人。与此同时,郊区(除城八区以 外的区县)工业逐步壮大,拥有工业企业 22440 户,实现工业总产值 2970.9 亿元, 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分别比 2000 年提高 9.9 个和 11.8 个百分点。从业人员为 88.5 万人,比 2000 年增长 43.1%。城区和郊区的工 业投 资比例由 2000 年 66:34 发展 到 2004 年的 40:60。 郊区工业发展明显快于城区。2000 年-2004 年城区工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速为 15.6%,低于全市工 业增长水平。而郊区工 业平均增 长速度为 30.4%,分别高于全 市工业和城区工业 8.5 个和 14.8 个百分点。 现代制造业逐渐替代传统产业成为郊区工业的主导行业。2004 年,郊区通信 电子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化 学制品制造业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 524.9 亿元、583.5 亿元和 280.4 亿元,占全市 同行业的比重分别为 42.1%、77.1%和 67.6%,比 2000 年分别提高了 22.8 个、 61.3 个和 35 个百分点。 全市的工业布局经过近几年的调整,已经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呈现出由中心 城区向郊区扩散的新格局。 2、工业空间拓展方式由“分散式”向“集群式”转移 上个世纪 80 年代,全市工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结合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 调整,开始在城市的郊区建设工业开发区,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工业开发区已成为 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新的增长点。2004 年,国家对各类开发区进行清理整 顿以后,全市共有 28 个工业开发区,区内有工业企业 5633 户,比 2000 年增长 2.3 倍,累计建成区工业用地面积 43.1 平方公里,比 2000 年增长 1.8 倍;区内工业企业 实现工业总产值 2707.7 亿元,比 2000 年增长 1.5 倍,实现利润 159.9 亿元,增长 84.9%。开发区工业经济总量在全市工业比重显著上升,主要经济指标占到全市四 成以上。2004 年,开发区内工业企业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 45.3%,比 2000 年 提升 5.7 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占 41%。开发区工业企业多以加工贸易生产为主,外 向型经济特征比较明显,2004 年,区内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 511 亿元,占全市 工业出口的比重高达 72.8%。 二、新规划中各功能区的定位及对工业发展的要求 2004 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北京市城市功能定位和各区 县的功能定位及发 展目标进行新的规划。新规划提出北京未来的主要发展目标定位是“ 国家首都、 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指出在北京市域范围内构建“两轴两带多 中心”的城市空 间结构,并将全市从总体上划分四类 区域,分别是首都功能核心 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 (一)首都功能核心区 是首都功能及“四个服务”的主要载体。包括东城、西城、崇文和宣武 4 个区。 对工业发展的要求是占 GDP 的比重逐渐降低,可适度发展一些无污染、低耗能 的都市工业。 (二)城市功能拓展区 是体现北京现代经济与国际交往功能的重要区域。包括朝阳、海淀、丰台、石 景山 4 个区。对工业发展的要求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利用科技人才优势, 加强新产品的科技研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三)城市发展新区 是北京发展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是未来北京经济重心所在。包括 通州、顺义、大兴、昌平、房山和亦庄开发区。对工业发展的要求依托各级工业园 区,充分发挥产业积聚效应,大力 发展现代制造业,争取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制 造业基地。 (四)生态涵养发展区 是北京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保证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包括 门头沟、怀柔、平谷、密云和延 庆。 对工业发展的要求是发展消耗低、污染少的都 市型工业和现代制造业。 三、各功能区工业发展现状 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各区域的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工业在各功 能区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不同的地位。 (一) 总体概况 2004 年工业在四大功能区发展情况 企业户数 工业总产值 年末从业人员 绝对量 (户) 比重 (%) 绝对量 (亿元) 比重 (%) 绝对量 (万人) 比重(%) 工业总产值比 2000 年增长 (%) 合 计 37227 100 5974.8 100 160.7 100 21.9 首都功能核心区 1479 4 409.8 6.9 11.1 6.9 6.3 城市功能拓展区 13308 35.7 2328.5 39 61.1 38 14.4 城市发展新区 17243 46.3 2643 44.2 67.4 41.9 33.8 生态涵养发展区 5197 14 327.9 5.5 21.1 13.2 12.9 静态比较:四大功能区呈现“弱、强、 强、弱”的格局。即工业总量主要集中在城 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首都功能核心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工业发展规 模相对偏小。 动态比较:四大功能区呈现“慢、中、快、中”的发展态势。即城市发展新区工业 增长速度较快,拓展区和生态涵养区工业增势平稳,首都功能核心区工业增长速 度低。 质量比较:根据北京工业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形 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体的发展要求。我们对反映工业运行质量 的“高新技术产业 占工业总产值 的比重” 、“产品销售利 润率” 、“人均劳产率” 、“万 元产值能耗” 、“万元产值水耗”五项指标的原始数据 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在此基 础上分别乘以各项指标权重(权重依次为 30%、20%、10%、20%和 20%),计算出 各功能区综合得分,对各功能区的工业增长方式、运行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表明在全市四大功能区中核心区得分最高,为 88 分,城市发展新区 84 分,功能 拓展区 67 分,生态涵养区 45 分。 各区域工业运行质量指标 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 产值比重(%) 利润率(%) 劳产率(元) 万元产值能耗(吨 /万元) 万元产值水耗(立 方米/万元) 全 市 33.9 6.3 98347 0.43 5.4 首都功能核心区 38.2 11.4 127434 0.42 5.4 城市功能拓展区 38.4 4.9 95606 0.52 8.6 城市发展新区 35.4 5.8 83560 0.38 2.8 生态涵养发展区 12.1 4.9 51837 0.49 7.6 各区域各项指标得分 高新技术产业 利润率 劳产率 万元产值 万元产 综合得 占工业总产值 比重 能耗 值水耗 分 首都功能核心区 99 100 100 90 52 88 城市功能拓展区 100 43 75 73 33 67 城市发展新区 92 51 66 100 100 84 生态涵养发展区 32 43 41 78 37 45 (二)发展特点 1、首都功能核心区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首都功能核心区地处城市中心位置,随着城市的发展和 规模的不断扩张,核心区功能也进一步得到提升。 2004 年,核心区第三产业实现 增加值 1355.1 亿元,占该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 88.4%。都市产业实现工业 总产值 56.2 亿元,占全区工业 13.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工业 总产值 141 亿元,占 34.4%,目前生产服务型行业是核心区的主要工业行业。 首都功能核心区工业总产值排前五位行业 行业名称 工业总产值(亿元) 占全区工业比重 (%) 合计 409.8 100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141 34.4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业 117 28.6 印刷业及记录媒介的复制 25.9 6.3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21.9 5.3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1 5.1 总部经济特征明显。随着时代的发展,核心区作为直接的生产“ 车间”的功能 被弱化,服务中心,管理中心和创新中心的功能逐步强化, 总部经济特征愈来愈 显著。2004 年,核心区拥有工业企业 1479 户,仅占全市工 业企业 4%;而工业企 业资产总计高达 6794.4 亿元,占全市工业 50.5%;所有者权益 5609.2 亿元,占全 市工业 64.1%。在核心区工业企业盈利结构中,投资收益是企业获利主要渠道,区 内企业营业利润为 21.3 亿元, 投资收益为 84.4 亿元,各占利润总额的 19.7%和 78.1%。 2、城市功能拓展区 重化工业特征明显。2004 年,城市功能拓展区 实现 工业总产值 2328.5 亿元, 占全市工业 39%。区内重工业发展迅速,重工 业产值 占全区工业的 86.6%,高于 全市 5.6 个百分点。2000 年2004 年平均增速为 15.1%,快于轻工业 4.6 个百分 点。拓展区工业涉及 37 个行业大类,其中通信 电子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 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 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总产值比重占全区工业 63.8%。 城市功能拓展区工业总产值排前五位行业 行业名称 工业总产值(亿元) 占全区工业比重(%) 全区合计 2328.5 100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业 604.2 25.9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 479.6 20.6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68.6 7.2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30.1 5.6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04.2 4.5 工业技术研发能力较强。2004 年,拓展区内 规模以上工 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 支出总额 60 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 68.5%。区内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R万元产值水耗 8.6 立方米,远远 高于全市 5.4 立方米的平均水 平。在资源、能源高消耗的同时,产出效益却较低,区内工业企业实现利润 113.3 亿元,产品销售利润率为 4.9%,低于全市工 业平均水平 1.4 个百分点,同时低于 城市发展新区 0.9 个百分点。正是由于能耗高、效益低,拓展区运行质量综合得 分为 67 分,在四功能区中排列第三。 3、城市发展新区内部发展不平衡、科技 创新不足 城市发展新区工业最具有发展潜力,但新区内部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2004 年,发展新区内的顺义区实现工业总产值 673.5 亿元,分别是大兴区、通州区的 3.3 倍和 3.2 倍。从单位产出看,各地区相差更为悬殊。亦庄开发区户均实现产值 1.6 亿元,分别比大兴区、通州区高出 29.7 倍和 22.7 倍。城市发展新区科技创新不足。 2004 年,城市发展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到全市 46.2%,位居各 功能区之首,但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R&D)占销售 收入的比重仅为 0.5%,低于全市 0.5 个百分点。 发 展新区工业企业缺乏自主品牌, 核心技术依赖于外方。 4、生态涵养发展区行业分布分散, 产值能耗、水耗较高 2004 年,在全市 39 个行业大类中涵养区覆盖了 37 个行业大类,行业规模普 遍偏小。通过分散度指标测算涵养区的分散度为 0.3 ,高于全市 0.2 个百分点,在 四个功能区中分散度最高。 2004 年,涵养区万元产值能耗 0.49 吨标煤,万元产值水耗 7.6 立方米,高于全 市平均水平 0.06 吨标煤和 2.2 立方米。主要是存在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 2004 年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 加工业实现产值 39 亿元,占全区工业的 11.9%,这 三个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区 工业的 37.9%。 五、对全市工业布局的思考 (一)工业布局调整目标 目前各功能区工业的发展与其功能定位存在着一定差距,各功能区应该根据 功能定位,确立自身的优势产业, 对于一些不适应本区域发展的行业通过淘汰、 外迁及调整产品结构等方式进行优化。同时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带和现代制造业 产业带的建设,逐步构建主导产业突出、配套完善、 产业梯次合理、相对集中的 产业空间发展格局。首都功能核心区要利用大都市特有的信息流、人才流、物流 等资源,重点发展产品设计、科技研 发等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就业含量的都市工 业;城市功能拓展区要依托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科技成果孵化和辐射基地,加快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城市发展新区要利用顺义空港优势、亦庄开发区的后发优 势进行外向型现代化工业基地建设;生态涵养发展区要发展节约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锂电池电解液供应商合同管理及货物采购协议执行
- 2025年合同模板:申请书申请鉴定专用版
- 2025年盐城中考音乐试卷及答案
-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第七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5企业网络维护合同范本
- 2025年生态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管工中级试题及答案
- 2025深圳租房合同备案
- 2025标准产品购买合同范本
- 工程项目跟踪方案(3篇)
- 2025至2030中国污水处理设备行业商业模式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报告
- 2025年烟草生产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至2030中国核反应堆建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第二批招聘社区工作者97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直播运营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2025-2026学年粤教花城版(2024)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四川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考核招聘事业单位人员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排球队朱婷史记课件
- DZ∕T 0215-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煤(正式版)
- 显微外科设备器械及显微外科基本技术培训教材培训课件
- GB/T 13871.1-2022密封元件为弹性体材料的旋转轴唇形密封圈第1部分:尺寸和公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