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插密度与氮肥对淮稻5号产量特性的影响_第1页
机插密度与氮肥对淮稻5号产量特性的影响_第2页
机插密度与氮肥对淮稻5号产量特性的影响_第3页
机插密度与氮肥对淮稻5号产量特性的影响_第4页
机插密度与氮肥对淮稻5号产量特性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机插密度与氮肥对淮稻 5 号产量特 性的影响 摘要 以淮稻 5 号为试验材料, 进行不同机插密度与施氮量的试验。结 果表明:机插密度与施氮量对水稻产量 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氮肥的影响高于机 插密度,二者之间有一定的互作效应。 适当地增加机插密度可以弥补低氮水平 下产量的损失,同样高氮水平下,机插 密度应适度降低,本试验以机插密度 135 万180 万株/hm2,施纯 N 300 kg/hm2 左右,淮稻 5 号产量最佳。因 此,在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中,氮肥投 入和机插密度都不宜太高或太低,需因 地制宜和因时制宜。 中国论文网 /8/view-12797847.htm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关键词 淮稻 5 号;机插密度; 氮肥;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 )19-0026- 02 淮稻 5 号系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 市农科所用复交材料 7208/武育粳 3 号 杂交选育而成,是一个集高产、稳产、 优质于一体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水稻 机插技术是一项省工、省时的高产增效 新技术。其中机插密度和氮肥用量是影 响水稻产量的 2 个重要因素。合理的机 插密度和氮肥对建立合理的群体起点、 构建水稻后期高光效群体,对有效穗数、 穗粒数和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的协调发 展,实现水稻高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 试验就机插密度与氮肥用量对淮稻 5 号 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开展试验,研究 机插淮稻 5 号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产量 形成规律,探讨机插淮稻 5 号高产栽培 和关键配套技术,为白马湖农场的水稻 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现将试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安排在在江苏省国营白马湖 农场农科所新试验区进行。参试品种为 江苏省审定的水稻品种淮稻 5 号。试验 药剂包括蚜虱净、甲霜灵。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机插密度和氮肥用量 2 个 因素,进行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氮肥, 副区为机插密度,氮肥设 3 个密度处理, 分别为 225 kg/hm2(N1) 、300 kg/hm2(N2) 、375 kg/hm2(N3) ,机 插密度设 4 个处理,分别为 90 kg/hm2(M1) 、135 kg/hm2(M2) 、180 kg/hm2(M3) 、225 kg/hm2(M4) ,共 12 个处理,每个处理设 3 次重复,随机 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 24 m2(4.8 m5.0 m) ,各主区间筑埂包膜单独灌排, 防止串水串肥,其他管理同一般大田1- 3。 1.3 试验方法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播种前稻种可选用蚜虱净和中生 菌素、恶线清等药剂进行浸种处理,并 在催芽前用甲霜灵等进行拌种。5 月 20 日落谷,6 月 16 日移栽,秧龄为 27 d, 育秧方式按照常规机插秧的育秧方式进 行。试验机插密度以调节机抓苗数 (3、5、7、9 株苗)来确定实际基本苗 数,氮肥运筹上按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 5.54.5 进行,其他管理按机插高产栽 培规程实施4-6。 1.4 调查内容及方法 有效分蘖期、拔节始期、抽穗期 和成熟期分别测定各处理叶面积、干物 重7-8 。收获前测定产量构成因素,并 割方(6.7 m2)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机插密度与施氮量处理 对淮稻 5 号产量的影响 2.1.1 不同机插密度对淮稻 5 号 产量的影响。不同机插密度对淮稻 5 号 产量有显著性的影响(表 1) ,随着密度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的增加产量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 中机插稻产量以处理 M2 为最高,比处 理 M1、M4 分别增产 597.02、646.77 kg/hm2,增幅分别为 6.6%、7.2%,差 异达极显著水平。 2.1.2 不同施氮量对淮稻 5 号产 量的影响。由表 2 可知,不同施氮量对 淮稻 5 号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其中以 处理 N2 平均产量最高,分别较处理 N1、N4 增产 9.8%和 3.8%,试验表明, 实际生产中,氮肥用量并非越高产量也 就越高,本试验中,以施纯 N 300 kg/hm2 处理的产量最高。 2.1.3 不同机插密度与施氮量对 淮稻 5 号产量的影响。不同的机插密度 和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有一定的互作效 应(表 3) ,低氮水平下,适当地增加密 度可弥补因氮肥不足而导致的产量降低; 高氮水平下,密度偏高产量缺有所下降。 在试验中,处理 N2M2、N2M3 水稻产 量最高。 2.2 不同机插密度与施氮量处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对淮稻 5 号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机插密度与施氮量共同作 用下,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同,穗 数随机插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 但成穗率和实粒数则相反,千粒重在高 机插密度下有所降低。水稻产量各构成 因素间存在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偿的关系, 各构成因素存在着实现高产的最佳组合。 本试验中,机插稻以处理 N2M2 理论产 量最高,为 10 069.47 kg/hm2,比较其 构成因子:有效穗数 324.0 万穗/hm2, 成穗率 80.90%,穗实粒数 110.6 粒,千 粒重 28.1 g,是一个较为合理的穗粒结 构(表 4) ,说明在生产中要协调好产量 各构成因素的关系,才能获得高产。 2.3 不同机插密度与施氮量处理 对淮稻 5 号叶面积指数与干物质积累的 影响 水稻高产群体适宜的最大叶面积 指数(LAI)是源库关系协调和各部器 官(地上部和地下部)平衡发展的基础。 由表 5 可知,各时期叶面积均随施氮量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和机插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呈先增长后 降低的趋势,抽穗期达最高,成熟期最 低,但不处理的增减幅度不同,就氮肥 处理而言,拔节始期至抽穗期,叶面积 指数增幅分别为 21.8%(N1) 、 22.4%( N2)和 16.1%(N3) ,抽穗期 至成熟期,叶面积指数降幅分别为 57.1%( N1) 、50.0% (N2)和 44.6%( N3) ,表明氮肥水平低,抽穗 后期叶面积指数下降较快,生产上会出 现早衰现象,氮肥水平偏高,叶面积指 数下降缓慢,造成贪青晚熟,对水稻产 量的形成均产生不利影响。不同机插密 度对叶面积指数也有一定的影响,拔节 始期至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增幅分别为 25.0%( M1) 、23.1%(M2) 、 17.9%( M3)和 14.1%(M4) ,这个时 期,随机插密度的增大叶面积指数的增 幅在降低,可能与拔节始期叶面积指数 偏高有关系;抽穗期至成熟期,叶面积 指数降幅分别为 51.5%(M1) 、 50.6%( M2) 、50.0%(M3)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47.9%( M4) ,表明生产上机插密度偏 大,也易造成贪青晚熟。干物质积累量 的变化趋势与叶面积指数基本一致。 3 结论与讨论 在本试验(中等肥力) ,群体密 度适宜情况下,以施纯 N 300 kg/hm2 范 围为宜;机插密度也是影响水稻高产的 一个主要因素,本试验中,淮稻 5 号的 产量以基本苗 135 万株/hm2 为佳,但 在低肥力水平下,机插密度需要增加, 施氮量与机插密度有一定的互作效应, 适当的增加机插密度可以弥补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