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_第1页
浅论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_第2页
浅论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_第3页
浅论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_第4页
浅论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浅论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 【摘 要】 “天人关系 ”是中国传统 哲学的基本问题,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 之变”,是历代思想家赋予的神圣使命。 在天人学说的逻辑演进历程中,董仲舒 在广泛吸收前人天人合一思想上,提出 了天人合一的新模式“天人感应” 说, 丰富并完善了传统“ 天人合一 ”观。董仲 舒的“天人感应 ”思想的精神实质是 “言 天道而归于人道” ,适应历史发展的要 求,促进了西汉的大一统局面。但其哲 学立场是唯心主义的,对历史发展起着 明显的消极作用。 中国论文网 /5/view-4007164.htm 【关键词】董仲舒;天人感应; 审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董仲舒是汉代杰出的思想家,他 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对汉代的政治和 学术思想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他的哲 学思想体系中,作为其天人观之基本内 涵的天人感应论,是一个最有歧义的问 题。本文拟对此作一述评。 一、董仲舒“ 天人感应 ”思想的渊 源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的理论基 础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殷周以来 “上帝说”和“天命说”,二是先秦儒家学 派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三是汉代阴阳家 的阴阳五行学说。 殷商时期“ 上帝说”和“天命说”非 常盛行。 诗经商颂曰:“帝立子生商。 ”尚书召诰曰:“ 有夏服天命 ”、 “有 商服天命。 ”到了西周这种宗教神学思想 发展成了“以德配天 ”的理论。 “惟王其疾 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 ”(尚 书召诰 )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 (尚书蔡仲之命 ) 这时的天人思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想应该说是理性主义在宗教神学体系中 的萌芽,人们观念中的上天是神灵之天 和道德之天的统一。春秋时期的天人思 想里增加了孔子所说的命运之天的意思。 论语颜渊中的“ 死生有命,富贵在 天”, 述尔 中有:“ 天生德于予 ”。天 命中有人们无法预知、不能把握的部分, 对于此人们是无可奈何的。但是有修养 的君子能够体认天命,人只有“知天” 、 “则天”才能达到自由的精神境界。孟子 在孟子尽心上中也说道:“尽其心 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 子认为,人们要是能扩充和尽量发挥自 己的“本心”,就能认识自己的本性 四端,因为“ 本心” 当中就包含着自己的 本性,一旦“ 知性” ,进而就可以认识 “天命”。秦汉时期,人们开始探索自然 天道与社会人事之间的种种联系,认为 自然与社会、人事之间有某种机械的感 应关系,并认为这种感应关系不是由某 种神秘的原因所决定,而是由阴阳五行 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十二纪中描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了一年五气运行对应的天象、气象、物 象,并以此为据制定出一年十二个月的 “政令之所行 ”的宇宙律令。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来源于先 秦哲学的“天人合一 ”观,先秦的 “天人 合一”观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他不但 继承了关于“ 上帝” 、 “天道”、 “天命” 等学 说,且汲取了已有的阴阳五行说和诸子 百家学说的有关内容,将其熔于一炉, 建构了适应汉代政治需要的“天人感应” 理论。董仲舒援引前人的阴阳五行学说 作为普遍有效的公理,并将之发展,用 以解释宇宙构成、自然现象,阐明人事 活动。 二、董仲舒“ 天人感应 ”思想的内 涵 首先,董仲舒提出“天人同类” 的 概念。 董仲舒:“ 以类合一,天人一也 ”。 (阴阳义 ) “天地之符,阴阳之副, 常设于身,身犹天也。天以终岁之 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 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 也。 ”(人副天数 )这是从人的身体 的构造方面讲天人同类。他又说:“人 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 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 之性情有由天者矣。 ”( 为人者天 ) 这是从人的情感意识方面讲天人同类。 其次,董仲舒提出了“同类相感” 的概念。 董仲舒承继了孔子和周易以 来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的思想,肯 定物类相召,同类相动。他说:“故同 气则会,声比则应,其验然也。试调琴 瑟而错之,鼓其宫则他宫应之,鼓其商 而他商应之;五音比而子鸣,非有神, 其数然也。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 类之相应而起也。如马鸣则马应之,牛 鸣则牛应之。 ”(春秋繁露 同类相动 ) 。 与淮南子视物类相应为玄妙深微而 不能论解的观点不同,在董仲舒看来, 同类相动, “非有神,其数然也” ,是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物内含的定数所决定的。 最后,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 的概念。 在董仲舒看来,同类事物之间能 够产生感应,而天与人是同类事物,因 而天与人之间就自然能够发生感应。所 谓天人感应,有如下双重含义:一种含 义是,作为天子,君主是上天之子,承 接天的旨意,代表上天统治管理人间事 务。 “德体天地者称皇帝,天佑而子之号 称天子”( 春秋繁露考功名 ) , “天子 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春秋 繁露为人者天 ) 。故而天人感应实为 “天子”与“天”的感应。另一种含义是, 上天虽不像人一样会说话,但上天的意 志可通过某种“ 祥瑞” 或“灾异”的现象显 现出来。这就是天人感应的表现形式。 如果君主政治清明、社会太平,上天就 会降下嘉禾、醴泉、甘露、麒麟、白鹿 等祥瑞之物以资表扬。 “王正则元气和顺, 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春秋繁 露 )1。如果君主逆天,不行德政,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就会激起天的震怒,出现各种灾异现象, 例如水旱灾、火灾、地震、日蚀等等, 以示对君主的警告和惩罚。 “天日之际, 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 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 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 (汉书董仲舒传 )祥瑞或灾异的出 现则主要取决于统治阶级的政治是否修 明。 可见,董仲舒所讲的天,一方面 具有自然的外貌,也是指日月星辰四时 风雨等自然现象,但另一方面却也是有 意识的,能够监督人类的行为,降下灾 异或祥瑞。这样,董仲舒的天,是指以 自然为外貌而以至上神为本质;人,指 人的行为,特别是指统治者的行为。他 论证天人互感,不仅是出于哲学上的考 虑,更是为了服务于政治。既然天与人 可以相互感应,那么人的所有行为均应 顺天意、合天道。作为天之子的帝王就 更应顺天、法天,依天意而行,遵循天 人一致的原则。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三、董仲舒“ 天人感应 ”思想的实 质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精神实质是 “言天道而归于人道 ”,是通过这种祥瑞 灾异说,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和历史观。 而董仲舒“言天道而归于人道” 的思想, 一言以蔽之,就是“ 屈民而伸君,屈君 而伸天”,或者叫 “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 (春秋繁露四时之副 ) 。董仲舒天 人感应论的精神实质包含了两个方面的 内容,一个是“ 屈民而伸君 ”引申出的 “君权神授论 ”;一个是“屈君而伸天”引 申出的“尊天论 ”。 (一)君权神 授论。君权神授论其实就是一种天命论。 董仲舒的天是自然形态的有意识的人格 神。在对君权的产生做说明时,天具有 意志。统治人间的君主,其君权是上天 所赋予的。董仲舒说:何谓天子?“德 侔天地者,皇天右而子之,号称天子。 ” 因此“天子受命于天 ”( 春秋繁露四时 之副 )董仲舒认为,从历史上看, “王 者必受命而后王。 ”历代君主都是从上天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那里得到受命,然后才得以称王的。如 “汤受命而王 ”、 “文王受命而王”,后继者 皆是如此(春秋繁露四时之副 ) 。 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的终极的目的是宣 扬统治者获取政权的合理性和神圣性, 为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和国家政治的一 统铺平道路,为汉武帝强化君主专制与 中央集权提供了合理的理论依据。 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论,为君权 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从而使民众由对上 天的敬畏而顺从于君主的统治。可贵的 是,董仲舒认为,君主的权力不仅是上 天赐予的,同时也受上天的限制。作为 天子,必须顺天行事,不可逆天而为。 这就是董仲舒所说的“ 屈君而伸天 ”。 (二)尊天论。尊天就是顺从天 的意志。 “天志 ”究竟是什么?董仲舒明 确指出是安乐民众。董仲舒说:“天之 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 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 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 春秋繁露四 时之副 )1在他看来,天立王并不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为了君主个人,而是为了天下万民。因 此,只有那些安乐民众的人,天才会授 予他王权;而对于那些贼害民众的君主, 天则会收回对他的授命。董仲舒指出君 主安乐民众以顺从天意,必须做到:第 一、君主要有一颗爱民之心。董仲舒明 确指出,君主只有博爱民众,才能王天 下;而独爱自身,必然会亡天下。他说: “故王者爱及四夷,霸者爱及诸侯,安 者爱及封内,亡者爱及独身”(春秋 繁露四时之副 ) 。第二、君主须“务德 而不务刑”。董仲舒说: “天道大者在阴 阳”(春秋繁露 四时之副 ) 、 “阳贵而 阴贱,天之制也” (春秋繁露 四时之 副 ) 。将阴阳观念运用到政治统治方式 上,那就是“ 阳为德,阴为刑 ” (春 秋繁露四时之副 ) 。既然阳贵阴贱是 天经地义的,那麽德贵刑贱, “务德而不 务刑”也就是天经地义的政治统治方式。 他认为古代圣王统治都是“法天而立道” 的,因此也都能“ 多其爱而少其严,厚 其德而简其刑,以此配天”(春秋繁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露四时之副 ) 。 既然天人相应,君主就应当顺应 天命,为臣民表率,行德政以使百姓归 心,使上天降下祥瑞。董仲舒假天之威, 提出对皇帝言行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 上制约了皇权。 四、对董仲舒“ 天人感应 ”思想的 审视 (一)为西汉政治生活乃至整个 社会生活提供思想指导 董仲舒针对当时分封诸王和匈奴 势力强大,导致君权受到冲击,国君大 权旁落的政治危机局势,在“天人感应” 思想基础上提出了“ 君权神授 ”论。通过 “君权神授”论为君主披上神圣外衣,使 汉家皇帝取得独尊的地位,维护了封建 君权的唯一性与至上性,充分肯定了君 主专制的合理性,为巩固封建中央集权 制度。需要注意的是,按照董仲舒的 “天人感应”理论,从“天君民”的互 动关系来看,君主虽受命于天,但天却 不是为君主个人而立王,而是为天下百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姓而立王。因此,君主必须首先获得万 民的支持与拥护,才能维持政权的稳定 与长治久安。同时,董仲舒还以灾异谴 告说约束封建君主的为所欲为。上天通 过祥瑞或灾异以对人间君主进行奖赏或 谴告。一方面,董仲舒以君权神授论对 封建君主专制思想表达推崇与维护; 另一方面,又以灾异谴告说约束君权的 过度膨胀,说明了他对中国封建专制政 治的清醒认识,也体现了董仲舒对现实 政治状况的关注。 (二)董仲舒的天人学说使大一 统的观念真正确立起来,在民族心理的 深层建构了中国文化 大一统观念是中华民族凝聚力、 向心力的生动体现。先秦时期还没有出 现理论意义上的大一统观念,孔子所谓 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以及 春秋所谓“ 春王正月”之类思想,不 过是为了论证天子地位的至尊和统治秩 序的不可逾越而已,并非后来的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意义上的大一统。传统意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义上的大一统观念,产生于秦始皇统一 中国之后。秦的大一统使维护既成的一 统天下成为迫切的政治需要。秦的灭亡 以及汉初至汉武帝即位的半个多世纪正 反两方面的经验,迫使思想家们从文化 心理的层面建设大一统的思维态势和社 会心理。董仲舒的天人思想就其文化视 野而言,是将天地人看作一个统一的整 体,将个人、家庭、国家看作不可分离 的统一体,这本身已经属于大一统的范 畴,是用大一统的眼光和方式看待问题、 处理问题。董仲舒特别推崇“春秋 大一统”,主张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而他所做的一切,正是为了大一统社会 的长治久安进行理论建设。经过他的理 论建构和汉武帝的政治实践,大一统观 念成为中共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逐渐转化为民族文化的深层心理意识, 从而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延续, 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包含 神秘主义、唯心主义的糟粕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董仲舒以“ 天人感应 ”观为核心的 儒学体系中也包含了神秘主义、唯心主 义的糟粕。董仲舒赋予天以意志、情感, 即人格化的至上神。天有目的地创造出 万物和人类,并因与人的形体、组织、 思想、道德相副而相互感应。恰恰“天 人感应”的唯心主义倾向把天的意志看 成是世界万物的本原,违背了物质第一 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原则。 (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