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市疟疾知识竞赛试题_第1页
宜城市疟疾知识竞赛试题_第2页
宜城市疟疾知识竞赛试题_第3页
宜城市疟疾知识竞赛试题_第4页
宜城市疟疾知识竞赛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宜城市疟疾知识竞赛试题 单位: 姓名: 总分: 一选择题:(10 题 每题 4 分 共 40 分) 1、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率达到 100%,2012 年实验室确诊比例达 到 以上,2015 年实验室确诊比例达到 。 A、80%,90% B、75%,100% C、70%,95% D、85%,100% 2、涂制( )的圆形厚血膜(厚度以 1 个油镜视野内可见到 510 个白细胞为宜) 。 A、0.81cm B、0.6 cm C、0.50.7cm 3、涂制厚血膜时,厚血膜血量约为( ) 。 A、45 l B、11.5l C、510l 4、省、市、县级和一、二、三类县的乡级医疗机构门诊相关科室 临床医生接受过疟疾诊断、治疗知识培训,实验室检验人员接受过 疟原虫血片镜检技能培训,且接受过培训人员的比例,2012 年、 2015 年分别达到( ) 。 A、85% B、 95% C、100% D、90% 5、间日疟和卵形疟疟原虫在肝内都有( )期。 A、增殖 B、休眠 C、发育 6、G6PD 缺乏症患者对 原虫感染有一定的耐受力。 A、恶性疟 B、间日疟 C、三日疟 D、卵形疟 7、孕妇患间日疟,采用口服氯喹 疗法,待分娩恢复后, 再 进行伯氨喹根治; A、3 天 B、4 天 C、5 天 D、8 天 8、疟疾血清学调查,荧光抗体阳性表示正确的是() A 有疟史 B 为现症病人 C 为带虫者 D 为确诊疟 疾病人 9、配制染液原液时所用器具必须干净( ) 。 A、清洁 B、无水 C、无污 10、常用染液的稀释用水和染色的冲洗用水,应用 pH( )水 效果最佳。 A、7.2 B、7.4 C、7.0 二、填空题:(10 题 每空 3 分 共 60 分) 1、各级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门诊化验室全年开展“三热病 人”疟原虫血片镜检,登记所有疟原虫血片镜检的病人,保留 阴性、阳性血片,并对血检疟原虫阳性病人采集 血膜一并保存 备查。 2、红内期发育成熟的时间,因不同虫种而异,间日疟原虫和卵形 疟原虫为( )小时,三日疟原虫为( )小时,恶性疟原虫 为( )小时,产生相应的间日发热和三日发热等不同发热周期。 3、疟原虫代谢产物中引起发热的成分也称为 。 4、三热病人具体是指:_,_,_. 5、疟疾可引起孕妇明显贫血,并可能会因 缺乏而恶化。 抗疟药物预防能防止孕妇贫血,特别是减少发生重度巨幼细胞贫血。 6、疟疾的传染源是_,_. 7、涂制于玻片上的红内期疟原虫,经吉氏染色后核呈红色,胞质 呈蓝色,疟色素呈黄褐色或深褐色,不着色部分为( ) 。 8、根据恶性疟原虫抗原对热的耐受力可分为: 、 、 。 9、疟疾发热阈值因疟原虫种、株,患者的免疫力的差异而不同。一 般而言,间日疟原虫为 个原虫/l 血,恶性疟原虫为 个原虫/l 血。 10、我国中部的安徽、湖北、河南、江苏等省的部分地区属疫情不 稳定地区的主要传播媒介是 , . 一选择题答案:1、B 2、A 3、A 4、B、C 5、B 6、A 7、A 8、D 9、B 10、A 二、填空题答案: 1、全部 滤纸。2 、48、72、36-48。3、疟疾毒素。4、临床初诊 为疟疾病人,疑似疟疾病人,不明原因发热者。5、叶酸。6、现症 病人,带虫者。7、空泡。8、稳定抗原、不稳定抗原、耐热抗原。 9、10-500 、500-1300。10、中华按蚊,嗜人按蚊。 三必答题 26 题(每题 10 分) 1、间日疟疟原虫寄生于红细胞可引起红细胞( ) A、胀大 B、褪色 C、产生薛氏点 D 、产生茂氏点 正确答案:A、B、C 2、恶性疟患者通常在外周血液中可见到( ) 。 A、环状体 B、滋养体 C、裂殖体 D、配子体 正确答案:A、D 3、可见到疟色素的疟原虫的期是( ) A、环状体 B、滋养体 C、裂殖体 D、配子体 正确答案:B、C 、 D 4、恶性疟原虫雌配子体形态是( ) 。 A、新月形,两端尖锐 B、核 1 个,较小,深红色,位于中 央 C、胞质深蓝色 D、色素黑褐色,紧密 分布于核周围 正确答案:A、B、C、D 5、红内期疟原虫分为( ) 。 A、环状体 B、滋养体 C、裂殖体 D、配子体 正确答案:A、B、C、D 6、血片染色好坏,与玻片的( )等有关 A、清洁程度 B、血膜制作的质量 C、染色技术 D、大小 正确答案:A、B、 C 7、染剂和溶剂的质量不纯,常使配成的染液( ) ,影响染色 效果。 A、偏酸 B、偏碱 C、不易着色 D、杂质过多 正确答案:A、B 8、常用染液的稀释用水和染色的冲洗用水,是中性的蒸馏水或经 煮沸过滤的冷开水,也可用( ) 。 A、井水 B、河水 C、泉水 D、雨水 正确答案 A、B、C 、D 9、 、 和 均见肝大,但肝功能损 害仅见于恶性疟和间日疟的黄疸型与非黄疸型病人中。 A、恶性疟 B、间日疟 C、三日疟 D、卵形疟 正确答案 A、B、C 10、 和 患者急性期会出现肾脏病变。 A、恶性疟 B、间日疟 C、三日疟 D、卵形疟 正确答案 A、C 11、参与体液免疫的抗体主要包括 、 、 。 A、IgG B、IgM C、IgE D、IgA 正确答案 A、B、D 12、疟原虫 、 、 均可激发 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保护性免疫应答。 A、裂殖子 B、子孢子 C、红外期 D、红内期 正确答案子 B、C 、 D 13、用于恶性疟治疗的药物有 。 A、蒿甲醚 B、双氢青蒿素 C、青蒿琥酯 D、氯喹 正确答案 蒿甲醚 双氢青蒿素 青蒿琥酯 14. 疟疾疫点中,原存疫点和新疫点又可分为( ) 。 A、非活动性 B、活动性 C、季节性 D、非季节性 正确答案:A、B 15. 在非活动性疟疾疫点中,只有()病例。 A、复发 B、继发 C、疟史 D、输入 正确答案: A、D 16. 媒介按蚊生态习性的监测内容包括() 、 () 、 () 、 () 、孳生习性 和对疟原虫的敏感性等 A、季节消长 B、栖息习性 C、吸血习性 D、寿命 正确答案:A、B、C、D 17、在疟疾流行因素中,对传疟媒介的影响主要是媒介的 (A、B、C) A 叮人习性 B 对原虫的敏感性 C 种群数量 D 大小 18、影响配子体传染性的因素很多,通常认为和下列因素有关 (A、C、D) A 蚊媒吸入配子体的数量 B 配子体的大小 C 配子体的成熟程度 D 雌雄配子体的比例 19、下列那种按蚊是我国的传疟按蚊 (A、C、D) A 中华按蚊 B 斯氏按蚊 C 微小按蚊 D 大劣按蚊 20、疟疾暴发流行后期的主要特征是 (A、B) A 病例多系复发 B 人群有一定免疫力 C 疟原虫率上升 D 脾肿率常较低 21、疟疾的发生和流行,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是 (B、C、D) A 水源 B 传染源 C 传播媒介 D 易感人群 22、对病例治疗及居民服药措施常用的指标有 A、现症病人治疗率 B、及时治疗和规范治疗率 C、疟史者休治率 D、居民预防服药及集体治疗服药率 等; 正确答案:ABCD 23、灭蚊防蚊措施有: A、蚊帐浸泡率 B、居民蚊帐、纱门纱窗等防蚊设施使用 率 C、孳生地改造 D、房间药物滞留喷洒覆盖率 正确答案:ABCD 24、湖北省其主要传播媒介为_。 A、大劣按蚊 B、嗜人按蚊 C、中华按蚊 D、微小按蚊。 正确答案:BC 25、集体预防服药是指在疟疾传播季节、针对高危人群的一种保护 措施,常在什么情况时实施集体预防服药? A、严重流行或暴发流行地区,遏制流行的扩散蔓延及迅速降低 发病率 B、在实现消除疟疾地区,用于出现输入继发病例的疫点,以防 止发生新的流行 C、在有大量高疟区人群进入的矿山、大型建筑工地等 D、对由疟史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休根治疗时 正确答案:ABC 26、化学防制是疟疾防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中用于杀灭成蚊与 驱蚊是的主要措施包括_。 A、滞留喷洒和空间喷洒 B、处理蚊帐 C、熏杀 D、驱蚊 答案:ABCD 四、选答题(每题 20 分) 1、疟原虫生活史有几个阶段 答:人体疟原虫的生活史有两个阶段,即在人体内的红细胞外期和 红细胞内期以及在蚊体内的配子生殖和孢子增殖。 2、为什么推荐使用吉氏染剂? 答:吉氏染剂不仅适用于厚血膜和批量血膜的染色,而且效果稳定, 染色时间和染液浓度对染色结果影响较小,染色后的血膜保存时间 较长,同时吉氏染剂能长期保存而不变质,染色技术也易掌握,被 推荐使用。 3、染色前,厚、薄血膜如何处理? 答:染色前薄血膜要用甲醇或无水乙醇固定,厚血膜用蒸馏水或清 水溶血。 4、引起疟疾贫血的原因 答:疟疾贫血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红细胞破坏加剧及其 生成受抑制两个方面。红细胞破坏加剧的原因有:疟原虫在红细胞 内裂体增殖对红细胞的直接破坏;巨噬细胞的活性异常增强,不仅 吞噬感染的红细胞,还吞噬未感染的红细胞;脾机能异常亢进,大 量吞噬红细胞;自身免疫反应导致机体产生针对红细胞的抗体,在 补体的作用下发生溶血。 5、什么叫疟疾的复发? 患者在适当治疗后,停止发作,症状消失,外周血中已检不出原 虫,在无新感染的情况下,肝细胞内迟发性子孢子经过一段休眠后 复苏,进行裂体增殖,产生的肝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大量繁殖,达 发热阈值后,再次出现疟疾发作,称为复发。复发见于间日疟、卵 形疟患者,恶性疟、三日症患者无复发。 6、疟疾发作的原因 答:疟疾发作是由于疟原虫成熟裂殖体崩解红细胞释放出代谢产 物及其刺激机体产生内源性热源质共同作用于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 所致。 7、简述疟疾带虫免疫 答:疟原虫感染可引起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但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宿主体内原有的疟原虫没有完全被清除,维 持在一个低水平,这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同种疟原虫的再感染, 临床表现为不完全免疫;一旦用药物清除体内的残余寄生虫后,宿 主已获得的免疫力便逐渐消失。这种在红细胞内有疟原虫存在能有 免疫力产生的现象称为带虫免疫。 8、什么叫疟疾的再燃? 患者在经一定的治疗或机体免疫力等因素作用下,发作停止, 惟体内尚存少量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并无新感染且条件适宜时, 残存的疟原虫再次大量增殖,一俟原虫数量超过发热阈值,又可出 现疟疾发作,称为再燃。 感染人体的 4 种疟原虫均可出现再燃。 8、诊断疟疾的依据 答:1流行病学史 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夜 间停留或近二周内有输血史。 2临床表现 (1)典型的临床表现呈周期性发作,每天或隔天或隔两天发作 一次。发作时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 和贫血。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 (2)具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规律。 3假定性治疗 用抗疟药作假定性治疗,3 天内症状得到控制。 4实验室检查 (1)显微镜检查血涂片查见疟原虫。其虫种有间日疟原虫、恶 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等 4 种。 (2)疟原虫抗原检测阳性。 9、疟疾防治过程大体可为那几个阶段? 答:疟疾防治过程大体可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降低发病率阶段; 第二阶段为控制流行阶段; 第三阶段为消除疟疾阶段; 第四阶段为巩固阶段。 10、间日疟治疗的一线药物和二线药物是哪些? 答:间日疟治疗的一线药物是磷酸氯喹(简称氯喹)、磷酸哌喹、 磷酸伯氨喹(简称伯氨喹) ;二线药物是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 青蒿素、磷酸咯萘啶( 简称咯萘啶) 。 11、抗恶性疟及重症疟疾治疗药物是哪些? 答:抗恶性疟及重症疟疾治疗的一线药物是蒿甲醚、青蒿琥酯、 双氢青蒿素、咯萘啶;二线药物是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 联合用药,包括双氢青蒿素哌喹片、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复 方磷酸萘酚喹片、复方青蒿素片。 12、疟疾暴发流行过程大体经历那几个时期? 流行前期(疫势增进期) 一般为 12 个月,在温带或亚热带可 断续绵延数年,新感染病例逐渐增多;高峰期 病例骤然成倍增 加,疟原虫率急剧上升,但脾肿率上升较慢;流行后期(疫势衰 退期) 病例多系复发,人群有一定免疫力,疟原虫率下降,但脾 肿率常较高;流行间歇期 此期可短至数年,长至 10 余年,居 民发病率、疟原虫率和脾肿率逐渐降到较低水平,人群免疫力也逐 渐减退。 13、造成疟疾暴发性流行的流行因素有那些? 输入传染源;无免疫力人群进入疟区;传播媒介输入; 媒介按蚊数量增加 ;按蚊嗜血习性改变;气象条件的改变。 (2)每题 10 分 1、卫生部在 2005 年发布的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中规定, 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视为突发疫情,具体是指? A、近 3 年无病例发生的乡(镇) ,1 个月内同一行政村发现 5 例 以上(含 5 例)当地感染病例,或发现恶性疟输入继发病例; B、近 3 年无病例发生的乡(镇) ,1 个月内同一行政村发现 5 例 以下当地感染病例,或发现恶性疟输入继发病例; C、近 3 年有病例发生的乡(镇) ,1 个月内同一行政村发现 10 例以上(含 10 例)病例,或发现 2 例恶性疟死亡病例; D、近 3 年有病例发生的乡(镇) ,1 个月内同一行政村发现 5 例 以上(含 5 例)病例,或发现 2 例恶性疟死亡病例。 正确答案:AC 2、在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中把突发疫情分为级,包括 _ ? A、级:在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毗邻的 2 个以上(含 2 个)市(地、州)范围内, 1 个月内分别有 2 个以上(含 2 个)县(市、区)启动本预案、且疫情有蔓延趋势。 B、 级:在 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有 2 个以上 (含 2 个)毗邻的市(地、州) ,1 个月内分别有 2 个以上 (含 2 个)县(市、区)出现 10 个以上(含 10 个)突发疫情 点(行政村) 。 C、 级:在 1 个市(地、州 )范围内,有 2 个以上(含 2 个) 县(市、区) ,1 个月内分别出现 10 个以上(含 10 个)突发 疫情点(行政村) 。 D、级:在 1 个县(市、区)范围内,1 个月内出现 5 个以上 (含 5 个)突发疫情点(行政村) 。 正确答案:ABCD 3、在开展疟疾防治过程中,应定期进行防治效果评价,了解各项措 施的实施情况及其效果、有关流行因素的变动情况、防治工作 中在组织方面及技术措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主 要通 过_,_,_,_使方案不断完善,推动防治工作不断 前进。 答案:计划、评价,再计划、再评价 4、对疟防措施的实施评价,要根据规划中对措施实施数量、范围、 对象和质量要求,选取一些能反映这些要求是否已达到或达到 何种程度的指标进行调查,做出判断。如对病例侦查常用的指 标有:_,_,_,_. 答案:发热病人血检率,血检村庄覆盖率,血片制作、染色合格 率,血片检查符合率等; 5、我国中部的安徽、湖北、河南、江苏等省的部分地区属疫情不稳 定地区的主要传播媒介是_,_. 答案:中华按蚊,嗜人按蚊。 6、疟疾的传染源是_,_. 答案:现症病人,带虫者。 7、疟疾病例的三大特征症状是:_,_,_. 答案:发冷、发热、出汗 8、三热病人具体是指:_,_,_. 答案:临床初诊为疟疾病人,疑似疟疾病人,不明原因发热者。 9、环境防制是疟疾防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 _,_,_。 答案:环境改造、环境处理、减少人蚊接触。 10、生物防制是利用生物或生物制剂防制媒介按蚊的方法,目前用 于防制媒介的生物及其制剂分为_ 和_两大类。 答案:捕食性动物和微生物。 11、环境防制是疟疾防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主包括环境改造、环 境处理、减少人蚊接触等, 其中环境处理包括_,_,_。 答案:间歇灌溉,清除水生植物, 放水冲刷 12、环境防制是疟疾防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主包括环境改造、环 境处理、减少人蚊接触等, 其中减少人蚊接触包括_,_,_。 答案:改善住宅建设,作物防护,动物屏障 13、单张血膜染色可取蒸馏水或缓冲液 1ml 加入吉氏染液 1 滴,混 合均匀后,滴在厚、薄血膜上,染色( )分钟,然后水洗、晾 干 2030 五、抢答题(每题 20 分) 1、湖北省消除疟疾的总体目标是到 2015 年,全省 疟疾病例。 A、有本地感染 B、偶有本地感染 C、无本地感染 正确答案 C、 2、所有 县(市、区)到 2015 年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实现消 除疟疾目标。 A、三类 B、二类 C、一类 正确答案 A 3、一、二、三类县(市、区)以乡镇/社区为单位,对“三热“病人 (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开展疟原虫 血片镜检,年疟原虫血片镜检数分别不低于辖区人口数的 、 、 。 A、1%、2%、2 B、2%、2、1% C、2%、1%、1 D、2%、1%、2 正确答案:D 4、在一类县的学校可举办疟疾防治知识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使学 生掌握疟疾防治知识,通过 的方式向家庭其他成员介防治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