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 与思考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是一项高瞻远瞩的战略决 策,正在激励着全国人民为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而上下一心,团结 奋斗 2005 年 10 月 11 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 “要把节 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 协调。 ” 2006 年 3 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 要首次以国家规划的形式,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战略 目标。 一幅多么令人振奋的宏伟蓝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是党中央作出的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的 全局性任务,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与发展方向 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好型社会,作为我们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具有全局性和 战略性的重大决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理论。 节约,体现的是一种忧患意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深谋远虑,是为 子孙后代着想的未雨绸缪之举。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为国家的中长 期发展制定了一项宏伟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做到节约发展、 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 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不仅是中国追求的目标,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责 任和努力方向。纵观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历程,都出现过大量生 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都同样经历过单位 GDP 能耗上升的阶段。近年来,节约资源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潮流, 成为各国人民的共识。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德、美、日等工 业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 心,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 效益。1992 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正式提出了“环境友好”的概 念。时至今日,国际社会已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作为 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重大战略选择。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紧缺,耕地、 淡水、能源、铁矿等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 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进入 21 世纪,随着新一轮以重化工业拉动为特 点的高速经济增长以及消费结构变化,我国的资源环境压力将持续 增加。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已经不具备西方工业化初期的发展 环境,所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挑战比任何一个大国在工业化过程 中所遇到的都更加严峻。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发展机 遇,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 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只有这样,才能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 越宽广。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重大战略选择。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紧缺,耕地、 淡水、能源、铁矿等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 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进入 21 世纪,随着新一轮以重化工业拉动为特 点的高速经济增长以及消费结构变化,我国的资源环境压力将持续 增加。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已经不具备西方工业化初期的发展 环境,所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挑战比任何一个大国在工业化过程 中所遇到的都更加严峻。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发展机 遇,努力走出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