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 特点及发展趋势 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解决农 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这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我国人口基数大,增 长速度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近年来的增长速度也明显加快。农 民 工 作 为 城 市 发 展 劳 动 力 不 足 的 有 效 补 充 , 已 经 成 为 城 市 产 业 大 军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和 城 市 不 可 或 缺 的 就 业 主 体 。 但 是 , 过 量 的 农 民 工 进 城 , 也 给 城 市 管 理 和 建 设 带 来 了 一 定 的 压 力 。 如 何 解 决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的 就 业 问 题 , 现 已 成 为 当 前 政 府 最 为 关 注 的 难 题 之 一 。 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对 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进行论述。 正文: 一、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从改革开 放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20 多年的实践看,呈现出如下重要特 征: (一)转移的地域特征 农村劳动力转移从转移的地域角度分析,有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 之分。所谓就地转移,其实质就是鼓励农村劳动力在非农部门从事 经济活动,并由此促进农村地区的城市化;异地转移是指农村劳动 力的跨区域流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这两种模式实际上是统一 的,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 从流动的空间分布看,逐步由区域内就地转移向跨区域转移发展。 (二)产业特征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产业分布主要以第二产 业为主,90 年代则逐渐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从 19801989 年,农 村劳动力增量中的第一、二、三产业的分布是 45.1%、27.8%和 27.0%。90 年代开始农村劳动力的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出现绝对数量 的下降,而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要渠道。 以农村非农产业为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产业选择特征,导致其 相关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流动性。季节性转移的 劳动力是农闲务工,经商跑运输,农忙务农,这就导致农业劳动力 转移的流动性较大。 另外,农村劳动力的普遍兼业是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个显著 特点。兼业是指一种既从事农业又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双重就业方式。 从各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看以兼业型转移为主,分离 型转移较少。农村劳动力的普遍兼业式转移,其结果是农户的普遍 兼业化。 (三)转移的效益特征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对个人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将产 生重要影响。从个人的收益看,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迅速增长; 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看,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实际上也是劳 动力资源再配置的过程,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的提高必然会对整个 经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四)进程上的阶段性特征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从客观上讲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 改革前的转移阶段,叫做模糊转移阶段;改革以后的转移阶段,这 是真正的转移阶段。从改革以前同时期的情况看农业劳动力向非农 产业转移经历了 19491957 年转移的自发阶段,19581963 年转移 的大起大落阶段和 19641978 年转移的受控萎缩阶段。改革以后, 经历了 19781983 年的转移准备阶段、19841988 年转移的高速阶 段、19881991 年转移的趋缓阶段、19911996 年快速转移和 1997 年至今的低潮期五个阶段。 从改革前后两个大阶段转移的抽象概括看,改革以前我国农业劳 动力属于集中转移,主要表现是:在转移方向上,目标集中,“城 门”打开;在转移速度上,时间短暂,转频强劲;在转移规模上, 聚众量大,“一哄而转”,给国民经济发展留下了后遗症。改革以 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是分散转移,走到是以乡镇企业为主 要载体的劳动力分散道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展,我国 农村劳动力转移将逐步由分散变为相对集中转移。相对集中转移的 特征是,以就业效益增长为目标,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重点, 小城镇为主载体,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分散转移、相对集中转 移,这将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道路,也是劳动力转移 的客观规律。 (五)外出方式特征 1以亲缘、地缘为联系纽带的迁移链效应明显 2自发迁移比重较大 3组织化程度低 (六)速度和规模上的不平衡特征 由于我国经济是典型的非均衡经济,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经济 是不平衡发展的,因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无论上在时间上 还是在空间上都具有不平衡性,直接影响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 速度和规模。东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明显高于西部地区,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表现出区域的差异性。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发展趋势 (一)未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新的供求状况分析 1未来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供给仍呈严重过剩状态 2.农业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 3.乡村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严重下降 4.城市吸纳农业劳动力的能力难以令人乐观 (二)未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思路 1.乡镇企业仍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于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 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乡镇企业由于资本密集度较低,其就业生 成能力比城市国有企业要高得多,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将 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2.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思路 加快城镇化进程应成为今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根本 出路。而实施这样一个新的战略,关键是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 引导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 要形成合理的城镇规模结构 3.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保障 首先,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就业中介组织;其次,要完善 和规范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再次,要加大户籍制度改革的力 度,逐步消除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状况。 参考文献 1:都市里的村民中国大城市的流动人口 ,柯兰君、李汉林编著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 年版。 2: 政 治 经 济 学 及 赋 税 原 理 ,李 嘉 图 编 著 。 1817 年 伦 敦 出 版 社 , 1819 年 和 1821 年 分 别 出 了 第 2 版 和 第 3 版 。 3:劳动力无限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纺织品检验员考试解析与展望试题及答案
- 国际美术设计师行业动态与试题及答案
- 大学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行业专业水平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干部廉洁自律试题及答案
- 当前市场下的纺织品设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技术标准改革对纺织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商标法的试题及答案
- 公务写作考试题及答案
- 提升审美能力2024年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宿迁市融媒体中心招聘考试真题
- 财务会计考试试题及答案
- 架桥机安拆安全监理细则
-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4)
-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课件- 2024-2025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统编版
- 2025年内蒙古中煤蒙大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插画版权授权协议书
- 安装钢结构平台合同协议
- 地理西亚+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 放射科质量管理制度
- 科研助理笔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