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说部”系列研究成果_第1页
“满族说部”系列研究成果_第2页
“满族说部”系列研究成果_第3页
“满族说部”系列研究成果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满族说部”系列研究成果 长春师范学院东北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供图 “满族说部”是满族及其先民女真人自辽、金以来在北方民间传习的古老的长篇说唱艺 术,满语俗称“乌勒本”(ulabun),以讲唱部族英雄业绩为基本主题,内容涵盖满族及其 先民社会生产、生活和氏族发展的广阔历史图景与生存轨迹,是中国北方民族共同的精神财 富,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么,满族民众为何叙事?所叙何事? 如何叙事?潜心其中,笔者有些许断想如下。 满族说部系列叙事堪称满族民众用心记忆、凭口流传的民族兴衰史。它以史诗般的气势, 反映了从南北朝至清末民初 1500 年间满族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它的内容建构与播衍蕴含 着丰富的族群历史及文化变迁的质素,是我国北方民族生命意识的艺术展现与诗化歌颂。对 满族说部进行深层透视及剖析,在一定意义上复原和再现满族文化自然积累、发展的原生形 态,能够引导现代人另辟蹊径进入北方民族历史文化深处,以独特视角洞悉满族社会发展及 族群文化变迁的历史轨迹。 “文人”与“精英”联袂是满族说部传承人的文化特质。满族说部系列叙事之所以能够 成为让世人惊羡的泱泱巨著,除北方族群社会与历史的独特背景因素之外,历史上或在当地 为官、或流放到北疆的一些满汉齐通的大家、学士、编修等有较高文化的人士参与润饰,是 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他们堪称满族说部创作、传承与完善的文化推手。可以说,满族说部 叙事是无数位“文化精英”与民间讲述者、听众一起共同完成的与民族历史及文化构建相关 的历史记忆书写。 “史实加故事”及“类型化叙事”是满族说部的叙事谋略。一部部说部叙事亦真亦幻, 叙事的情节既因依附于某些史实而显得真实可信,又使处于沉积状态的族群历史因为黏着了 故事、赋予了人性与情感的温度而显得更为生动,便于记忆和传承。在满族社会历史的漫长 孕育中,满族说部系列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几乎都清晰地显现出承袭传统的特征。此中, “类型化叙事”是突出表现之一。满族社会的文化传统以及历代满族听众的审美汰选是满族 说部类型化叙事特征的形成动因,正是古往今来无数说部讲述者与听众的“合力”,使得满 族说部的文本内容与叙事形式呈现出今日之完善与考究。 满族说部的叙事旨向在于真实袒露满族历代民众的心灵历史。满族说部创作者及传承者 的叙事旨向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展现北方民族或族群的苦难历史;勾描北方族群社会历史 演进的轨迹及进程中的跌宕与延展;讴歌民族或族群英雄,表现其坎坷的命运与百转千回的 人生际遇;揭示民族精神与道德兴衰的动因;彰显对生命存在意义的叩问,对自我与人性的 省察与反思等等。在满族说部叙事的深层结构中,可以体味到此中所凝聚着的民族心智、哲 学思考与价值倾向。 满族说部对历史文本具有激活与重释之功用。满族说部对历史的表述带有鲜明的北方族 群的思想与文化印记。满族说部是满族及其先民用自己的声音记述的族群的历史,对满族及 其先民各个部落、氏族重大事件往往有生动描写与细致记录,此中大都是有据可考的真实历 史,是满、蒙各部族祖先的亲身经历,很多历史事件与实事鲜为人知,具有见证历史的特殊 价值。然而长久以来,由于民间的许多历史记忆与宏大历史不相干,往往被历史排除,这种 情况从本质上说是反历史的。事实上,历史是合力作用的结果,应尝试从更多的角度、以更 多样的方法复原和阐释历史,将以往忽略的底层社会的历史、普通民众的历史、日常生活的 历史和民间文化史掸去灰尘,重新放在适当的位置上。 承传至今的满族说部叙事已经蓄积成为一个个意义增殖的文本。满族说部系列叙事虽然 历经了若干世纪的反复传讲,但叙事的主题与情节结构却并未发生大的改变。究其原因,盖 缘于满族说部的叙事主题彰显了满族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叙事中的英雄模式符合满族 社会的基本观念意识与伦理规范,叙事模式根植于满族社会的文化传统,并且在某种程度上 强化着满族社会的精神伦理与价值取向。今人应直面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对一定历史时期的 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建构做出当下的价值评判。 气势恢弘的满族说部叙事,犹如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老人,负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资讯, 已经矗立在我们面前,而我们的审视、解读与研究,才仅仅是开始。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满族说部研究叙事类型的文化透视”负责人、辽宁大 学教授) 印度婆罗门文化与藏族古典文学 “印度婆罗门文化与藏族古典文学”成果简介 青海师范大学扎布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印度婆罗门文化与藏族古典文学”(项目批 准号为 08BZW083),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 。2012 年 2 月经同行专家鉴定,以优秀等级结项。课题组成 员:桑本太、仁青多杰、多旦。 中国和印度,自古以来一直是睦邻。这两个具有历史上最辉煌的人类文明传统的大国,在精神与物 质文化的许多领域中进行过广泛的交流。 印度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在古代一直对周边国家和民族产生着重要影响。从历史上讲,印度与我 国藏区的交流尤为密切,至少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古代印度,为人类创造了独特而灿烂的文化。印度文化是古代世界四大文化之一,而且延续至今, 未曾中断。印度古代文化的最高形式是婆罗门教文化和佛教文化。婆罗门教(后来发展成为印度教)及 婆罗门文化是印度文化的正统,而佛教及佛教文化为非正统文化。公元七世纪,吐蕃正式引进印度文化 时,选择的是佛教文化。由于在佛教看来,婆罗门教为外道、异教,因而历代吐蕃赞普严格禁止婆罗门 文化输入吐蕃。然而事与愿违,婆罗门文化凭借着自身巨大的魅力,慢慢通过各种途径渗入进了吐蕃。 藏族文化也曾受到印度文化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除印度佛教文化对藏族文化的影响外,印度婆罗门 文化对藏族文化也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在藏文大藏经中就有许多关于婆罗门文化的重要经典和文献。 然而,藏族前贤们的研究著作,却均未涉及印度婆罗门文化的专门研究以及婆罗门文化对藏族文化的影 响、藏族对婆罗门文化的借鉴和吸收等;国内外藏学界有关印藏文化交流的研究成果,也仅限于佛教文 化方面,因而至今人们仍无法全面了解中印文化交流的全貌。 基于以上事实,这项成果把印度文化与藏族文学这一主题置于印度与藏族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以文 化对文学的影响为切入点,以婆罗门文化对藏族文学的影响为主线,较为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了古代印藏 文化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项成果除结语和后记外,共设九章。第一章为导论,从印度的自然、人与文化,印度文化的世界 影响以及印藏古代文化关系三方面,探讨印度古代文化的纵横发展,印度文化的渊源和特性,古代印藏 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方法、成果和经验。 第二至九章为论文主体部分。其中第二至八章,分别选取吠陀经典与藏族古典文化、婆罗门神话与 藏族古典文学、婆罗门史诗文化与藏族古典文学、婆罗门诗人迦梨陀娑与藏族古典文学,婆罗门故事文 化与藏族古典文学、婆罗门政治伦理文化与藏族古典文学、婆罗门性文化与藏族古典文学七个重要论题 进行系统研究。印度婆罗门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自成体系。婆罗门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对藏族文学 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一方面来自佛教文化中的婆罗门文化因子,另一方面,藏族古代文献中 也有大量译自印度的婆罗门文化经典。这项成果研究发现:藏族著名神话斯巴之卵和猕猴与罗刹 女,就与印度梨俱吠陀和罗摩衍那有着渊源关系;被称为“印度的马基雅维利”的考底利耶 的政治学名著实利论的缩写本译文在藏文文献中至今保存完好,藏文文献中还有古印度瑟桑夏阿遮 利耶的性学名著欲经,这些著作对藏族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藏族尸语故事并非学界认为的 那样出自龙树菩萨手笔,而是藏族民间艺人和藏族文人根据婆罗门故事框架创作而成的,等等。这些惊 奇的发现对我们研究和探讨印度文化与藏族古典文学的关系具有全新的启发:印度婆罗门文化也是藏族 古典文学乃至藏族古代文化的重要来源之一。 这项成果第九章重点讨论了印度古代著名诗人马鸣与藏族古典文学的关系。马鸣是古代印度最著名 的文学家之一,是处于古印度蚁垤仙人与迦梨陀娑之间的一座文学高峰。马鸣虽然后半生皈依佛门,成 为闻名遐迩的佛学家,但在他的前半生,他又是举世无双的婆罗门教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译成藏文的 佛教理论和佛教文学作品中,仍然能看到许多婆罗门教文化的蛛丝马迹。他的许多文学作品一直是藏族 古典文学的范本。藏族颂赞文学、大诗、本生文学和传记文学几乎可以说是在马鸣作品的影响下产生和 发展起来的。这项成果通过考察马鸣作品在藏地的传播与影响,从佛教文化这一侧面开掘了婆罗门文化 与藏族古典文学关系研究的路径。 通过研究,这项成果认为:藏族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从来不是在一个自我封闭的状态中完成的。印度 与藏族文化交流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吸收,没有异质文化融合,藏族文化便没有 如此的博大精深。藏族文化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不断吸取外来文化,早已不是原始苯教文化 时期所确立的那些基点了,古印度佛教文化与婆罗门文化赋予了它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不了解印度与藏 族文化交流的历程,就难以把握藏族文化的流变,就无法梳理藏族文化的头绪。会通是文化交流的必然 结果。在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风格的藏族文化中,既有来自印度与汉地的佛教文化成分,同时也有印度 婆罗门文化的重要因素。 印度婆罗门文化与藏族古典文学的关系研究,既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研究领域,又是一个艰深的学术 探索。这项成果研究涉及宗教、哲学、艺术、文化、文学、文献、民俗等诸多学科领域,其作者以文化 的视野,比较的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综合性研究与探索,并且始终贯彻辨证唯物史观与实事求是的治学 态度和治学方法。 这项成果的创新之处在于: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印度婆罗门文化与藏族古典文学的关系,这是前人几 乎没有涉足的领域。因而,这项成果开拓了藏学研究、中印文化关系研究新的领域,并为印度文化与我 国其它民族文化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项成果具有较好的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首先,在学术上起到了填补空白的作用,为今后的研究 提供了较高的学术基点。它由关注印度婆罗门文化与藏族古典文学的关系带动印度与藏族古代文化关系 的系统研究,使印度与藏族古代文化关系研究走出了低谷。其次,针对当今藏学界大多数学者在研究藏 族文化时,过分强调佛教文化,忽略甚至刻意回避婆罗门文化对藏族文化影响的现状,唤起学者逐渐对 印度婆罗门文化与藏族文化关系的重视,使更多的学者认识到婆罗门文化对藏族文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再者,对中印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