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成都市温江区_第1页
2成都市温江区_第2页
2成都市温江区_第3页
2成都市温江区_第4页
2成都市温江区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江区 温江区位于成都平原腹心,属于成都市主城区。地跨东经 1034110355北纬 30363052。东临成都市青羊区,南毗双流县,西接崇州市,北靠郫县、都江堰 市。区府所在地柳城街道人和路距成都市中心城区(二环路)15 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 18 公里。全区幅员面积 277 平方公里,辖 6 镇(同时挂街道办事处牌子)4 街办,截止 2010 年 11 月全区常住人口为 457070 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2000 年 11 月 1 日零时的 322290 人相比,十年共增加 134780 人,增长 41.82%。年平均增长 3.56%。全区户籍人口 为 365362 人。 天府温江,人杰物华。李白、杜甫、陆游、朱熹等文人墨客曾竞相在此游历唱和,留 下了“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等千古绝唱。温江境内属岷江冲积平原,无山无丘,属 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河流纵横,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地称天府, 以“金温江”的美名享誉海内外。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留下了古鱼凫王墓遗址、文 庙、陈家桅杆、大乘院等名胜古迹;流传着许许多多诸如柏灌王、鱼凫王墓、古城埂、金 乌池等动听的历史掌故、民间传说 改革开放以来,温江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日新 月异,一个个丰硕成果向世人展示“金温江”的风采:成都市第一个卫星城;四川省第一 个小康县;西南地区最大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区所在地;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跻身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区) ;2002 年 4 月撤县建区;2005 年 9 月成功举办全国第六届花卉博览会;2007 年 11 月 26 日,温江荣获第十一届全球“国际 花园城市”荣誉称号;2008 荣膺迪拜最佳人居良好范例称号;2009 “影响中国”特色魅 力城市奖荣膺荣誉称号 经济发展全区国民经济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2011 年继续被评为四川省“十强县” , 主要从经济规模、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温 江排名强势靠前,并一举成为全省最高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区县,可分配收入达 25021 元(约 3850 美元) ,是全省平均水平的 1.4 倍1,现年温江区更以 “兴三优二,一三互动” 的经济发展战略思路,继续开拓,向现代化国际田园城市迈进范围,拉近距离,完美打造。 2010 年温江区经济延续较稳较快的增长态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 214.35 亿元,同比增 长 17.8%。上年,温江区围绕建设现代田园城市和 “两个率先” ,坚持城乡统筹,以创新突 破为取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深化功能片区建设,全速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 经济体系,取得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日趋优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成效。 一、国内生产总值。1-12 月,全区实现生产总值 214.35 亿元,同比增长 17.8%。其中, 一产业 13.50 亿元,增长 4.0%;二产业 123.35 亿元,增长 23.3%;三产业 77.50 亿元,增 长 11.2%。三次产业的结构为 6.3:57.5:36.2。 二、工业、投资、社会消费品。1-12 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 102.34 亿元, 同比增长 27.6%;实现总产值 358.40 亿元,同比增长 35.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20.59 亿元,同比增长 8.7%。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 234.40 万平方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达到 49.54 亿元,同比增长 18.4%。 三、财政、金融情况。1-12 月,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 55.60 亿元, 同比增长 31.8%。实 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8.26 亿元,同比增长 20.2%;其中地方税收完成 14.71 亿元,同 比增长 8.5%。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22.66 亿元,同比增长 3.6%。12 月末,全区金 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 255.92 亿元,同比增长 12.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 144.26 亿元,增长 18.2%。各项贷款余额达 165.21 亿元,同比增长 3.0%。 四、居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较上半年稳步提高。1-12 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790 元,增长 12.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0008 元,增长 16.1%。2008 年全区实现地 区生产总值 148.84 亿元,增长 18%。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7.02 亿元,增长 1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15 亿元,增长 2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9.83 亿元,增长 26.5%;农民人均纯收入 7611 元,增长 2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109 元,增长 17.3%;万元 GDP 能耗下降 4.44%。现代服务业取得新成效。实现服务业增加值 41.31 亿 元,增长 14.2%。传统商贸业日益壮大, “四个商圈” 、 “五条特色街”改造升级初显成效, 新型校园经济圈渐具雏形。休闲旅游业蓬勃发展,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 30.5%和 67.6%。金融业持续发展,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较年初分别增长 23.6%和 55%。医疗 服务业较快发展,成都国际医学城建设有序推进。现代商务业加快发展,新城西商业中心、 科技园中心商务区建设进展顺利。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信息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也取得新 进展。 新型工业实现新提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78.76 亿元,增长 29.7%。科技园基 础承载能力、功能配套和综合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工业集群化、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新开工项目 105 个,建成项目 102 个,新增规模以上企业 95 家。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成功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 15 项,实施各类科技项目 53 个,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98 项,专 利申请完成比例居全市第一;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10 家、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3 家。 都市农业取得新发展。实现农业增加值 12.16 亿元,增长 5.3%。成都现代农业科技示 范园、友庆花卉产业聚集区和寿安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进展顺利。农业产业化经营成 效明显,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 61 家,各类专合组织达 127 个,产业化带动面达 75%。现 代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被农业部确定为部级项目县,8 个现代农业标准化基地项目 全面启动,建成小麦、油菜等各类高产示范片 2.2 万亩。 承接产业转移实现新突破。制定出台了承接产业转移相关扶持政策,全年新引进项目 295 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 62 个;实际到位资金 165.5 亿元,增长 30.3%;新引进 5000 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 5 个,实际利用外资 1.13 亿美元。成功举办第四届海博会。 区域整体功能进一步提升。旧城改造稳步实施,东关仓库等 7 个旧城改造项目全面启 动。新城区建设加速推进,建成面积 5.5 平方公里,启动建设市场、学校等配套项目 9 个。 交通体系日趋完善,建成府通路等道路 43.7 公里,金马河大桥及引道工程加紧推进,全区 路网密度达 283 公里/百平方公里;新增公交、班车线路 4 条,与中心城市及周边地区通达 能力较大提高。能源保障不断加强,110KV 崇柳线等 4 个项目全面建成,燎原 CNG 加气 站建成投运。 城乡综合管理进一步加强。数字城管建设积极推进,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 统、遥感系统等技术建设基本完成,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基本完工。实施了城市网格化管 理,细分城市管理单元,采取“点、线、面”结合的管理机制,基本实现无盲区城市管理。 积极实施大城管模式,推进管理向镇(街) 、村(社区)延伸,初步实现城乡立体管理。 2007 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 120.4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9.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 值 10.40 亿元,增长 5.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73.87 亿元,增长 25.1%;第三产业实现 增加值 36.16 亿元,增长 12.6%。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 8.6:61.3:30.1,对全区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2.5%、76.9% 和 20.6%。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 31682 元,增长 18.1%。民营经济发展加速。全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 60.35 亿元,比上年 同期增长 25.1%,占 GDP 的比重为 50.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61.9%,拉动 GDP 增长 12.0 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3.5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9.6%。从行业看,批发零售 贸易业 17.03 亿元,增长 27.5%;住宿和餐饮业 6.20 亿元,增长 19.8%。从经济类型看, 国有经济 0.95 亿元,增长 13.9%;集体经济 1.99 亿元,增长 16.8%;私营个体经济 19.33 亿元,增长 21.6%;股份制及其他经济 1.32 亿元,增长 2.0%。截至年末,全区共有限额以 上批发零售企业 5 家(不含总部不在温江的大型商业企业) 。年末全区引进到位资金总额 127.01 亿元,同比增长 43.8%,其中到位市外内资 82.30 亿元,同比增长 68.8%;实际利用 外资 1.38 亿美元。完成出口创汇 10962 万美元,同比增长 3.4 倍。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年末区内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 138.04 亿元,同比增长 38.2%。各项贷款余额达 70.09 亿元,同比增长 47.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 21.97 亿元,中 长期贷款余额 47.78 亿元,分别增长 20.3%和 77.7%。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区实现全口 径财政收入 32.62 亿元,同比增长 92.7%。地方财政收入(不含转移性收入)实现 24.08 亿 元,同比增长 1.1 倍。其中,实现地方税收 9.51 亿元,增长 89.3%。 生态是温江最重要的特色和优势,丰富的林盘、水系资源以及金马河、杨柳河、江安 河沿岸的河滩湿地和碧水清流环绕现代化城市, 郁郁葱葱的 13 万亩花木不但扮靓温江大 地,而且成为成都巨大的天然“氧吧” 。作为成都市“西部新城”的核心区域,温江近年来 大力实施“兴三优二、一三联动”发展战略, 即加快以工业主导型经济向以生态旅游、体 育休闲、医疗康复、数码信息化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低碳”经济转变。国际医学城、金 马国际体育城、北部国际乡村度假旅游片区都围绕健康休闲、运动体验休闲等内容打造, 形成了明显了产业聚集优势;而在科技园片区,以网商超市为代表的大学生创业基地, 正 以每年造就数十位百万富翁的速度快速发展;离成都市区最近的光华片区,伊藤、家乐福、 珠江地产等产业巨头的加盟,正在使一个新兴的宜居新城,傲然屹立于成都市西部 温江大蒜享誉中外,其中尤以“红七星” “白七星” ,这两个品种为国内罕见,独具 特色,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和“四川名牌” ,与温江“天星葱” 、 “日香桂” 、盆景同 为温江现代农业知名品牌。 生态是温江最重要的特色和优势,丰富的林盘、水系资源以及金马河、杨柳河、江安河 沿岸的河滩湿地和碧水清流环绕现代化城市, 郁郁葱葱的 13 万亩花木不但扮靓温江大地, 而且成为成都巨大的天然“氧吧” 。作为成都市“西部新城”的核心区域,温江近年来大力 实施“兴三优二、一三联动”发展战略, 即加快以工业主导型经济向以生态旅游、体育休 闲、医疗康复、数码信息化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低碳”经济转变。国际医学城、金马国 际体育城、北部国际乡村度假旅游片区都围绕健康休闲、运动体验休闲等内容打造,形成 了明显了产业聚集优势;而在科技园片区,以网商超市为代表的大学生创业基地, 正以每 年造就数十位百万富翁的速度快速发展;离成都市区最近的光华片区,伊藤、家乐福、珠 江地产等产业巨头的加盟,正在使一个新兴的宜居新城,傲然屹立于成都市西部 温江大蒜享誉中外,其中尤以“红七星” “白七星” ,这两个品种为国内罕见,独具 特色,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和“四川名牌” ,与温江“天星葱” 、 “日香桂” 、盆景同 为温江现代农业知名品牌。 林 湘 领导职务: 区 长 领导分工: 领导简历: 男,汉族,1971 年 9 月生,四川崇州人,1993 年 1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 年 7 月参加 工作,中共四川省委党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四川农业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 专业毕业,硕士学位。 现任中共成都市温江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党组书记、区长。 赵一贵 领导职务: 副区长 领导分工: 协助分管农业、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城乡统筹、林业、水务、民政、粮食、扶贫、兵役、 双拥、移民、老龄等工作。主持现代农业重大项目区工作。分管区农发局、人社局、花卉 园林局、水务局、民政局、供销社、粮食局、隆博公司、江安公司等单位,联系区气象局、 驻温部队等单位。 领导简历: 男,汉族,1960 年 12 月生,四川崇州人,1985 年 5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 年 7 月参加 工作,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 现任中共成都市温江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 何 敏 领导职务: 副区长 领导分工: 协助分管教育、卫生、文化广播、新闻、体育、人口计生、机关事务、档案、精神文明建 设等工作。主持国际医学城片区工作。分管区教育局、卫生局、文广新局、新闻中心、体 育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机关事务管理局、档案局(馆) 、康城公司;联系区妇联、残联、 红十字会、计划生育协会等单位。 领导简历: 女,汉族,1962 年 11 月生,四川郫县人,民建,1983 年 7 月参加工作,重庆师范学院历 史系政史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现任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吴影梦 领导职务: 副区长 领导分工: 协助分管公安、司法、民族宗教、侨务、稳定、信访、消防、应急管理等工作。主持区公 安分局工作。分管区司法局、外侨民宗局、信访和群众工作局、应急办。 领导简历: 男,汉族,1962 年 8 月生,四川成都人,1983 年 7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 年 8 月参加 工作,西南政法大学自考法律专业毕业,大专学历。 现任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成都市公安局温江区分局分局长。 黎 明 领导职务: 副区长 领导分工: 协助分管科技园、发展改革、工业经济、科技、投资促进、统计、物价、旅游、对台工作、 民营经济、安全生产、能源保障等工作。分管区发改局、经信和科技局、投促局、统计局、 旅游局、台办、安监局、上海办事处、广州办事处、海科公司等单位;协助分管科技园片 区;联系国家统计局温江调查队、区总工会、工商联、科协、工商、食药监、质监、烟草 专卖、电力、天然气、石油等单位。 领导简历: 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