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导学案.doc

【步步高】(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导学案+试题(打包9套)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23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16209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23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7-04-25 上传人:me****88 IP属地:江西
3.6
积分
关 键 词:
步步高 新课 高考 化学 一轮 复习 温习 讲义 第二 章导学案 试题 打包
资源描述:
【步步高】(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导学案+试题(打包9套),步步高,新课,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温习,讲义,第二,章导学案,试题,打包
内容简介:
1 第 1 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纲要求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类方法,掌握胶体的概念、重要性质及应用,掌握 H)3胶体的制备方法。 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 1 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 分子 、 原子 或 离子 构成的。 (2)元素:具有 相同核电荷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 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 组成 单质: 只由一种元素组成 的纯净物。化合物: 由多种元素组成 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游离态:元素以 单质 形式存在的状态。 化合态:元素以 化合物 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 2 同素异形体 (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叫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 原子个数不同,如 3; 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 物理 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 化学变化。 3 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 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 (2)混合物: 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 深度思考 2 1 下列元素 C O S N P H 自然界中, (1)只以化 合态存在的是 _。 (2)只以游离态存在的是 _。 (3)既以化合态存在又以游离态存在的是 _。 答案 (1) (2) (3) 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出理由。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 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原子与该原子 形成的离子相对原子质量几乎相等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质子数、中 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 答案 正确; 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复合离子如 等可以再分; 正确; 正确; 错误,金刚石、石墨均是由 C 元素组成,但不是同一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错误,如 由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 错误,如 O。 1 下列各组物质能真实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是 ( ) A 案 A 解析 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而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纯净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而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 B纯净物只由一种原子组成,而混合物由多种原子组成 C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物质可能只有一种元素 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 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答案 C 解析 D 项,可能为混合物,如 3 3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 ) 冰水混合物 爆鸣气 铝热剂 普通玻璃 水玻璃 漂白粉 二甲苯 溴苯 含氧 40%的氧化镁 花生油 福尔马林 密封保存的 12 聚氯乙烯 液氯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的组成是水分子; 有邻、间、对之分; 存在同分异构体; 中 2晶水合物、复盐均为纯净物。 归纳总结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一定的熔、沸点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 常见混合物: 分散系 (如溶液 、胶体、浊液等 ); 高分子 (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 ); 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 考点二 物质的分类 1 简单分类法概述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2)分类应依据事先设定的 “ 标准 ” 进行, “ 标准 ” 不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 2 分类法 常用的两种是 交叉分类 法和 树状分类 法。 由于物质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也就是说对某一物质而言就可以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 扮演不同的 角色 ” ,如对于下列几种盐: 认为可怎样进行分类? 答案 按阳离子分为两类:钠盐和钾盐。 按阴离子分为三类:硫酸盐、碳酸盐、氯化物。 按酸根是否含氧可分为两类:无氧酸盐、含氧酸盐。 4 3 熟记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 深度思考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简述理由。 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 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2O 反应生成 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溶于水呈酸性的是酸,呈碱性的是碱 有两个氢,所以是二元酸 盐一定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 答案 错误,如 不成盐氧化物。 正确。 错误,如 酸性氧化 5 物。 正确。 错误, 2O 反应除生成 ,还生成 符合碱性氧化物 的定义。 、 错误,如 错误,如 错误,应按照电离出的 H 划分酸的元数, 为一元酸。 错误,( 反思归纳 正确理解 “ 一定 ” 、 “ 不一定 ” ,规避概念失分点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如 酸性氧化物、 。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如 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 (如 (4)酸性氧化物都是对应酸的酸酐,但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O。 (5)酸 (或碱 )的水溶液一定呈酸 (或碱 )性,但呈酸 (或碱 )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 (或碱 )。 (6)一个一元酸分子一定能电离出一个 H ,电离出一个 H 的不一定是一元酸 (如 (7)盐中一定有酸根离子,有酸根离子的不一定为盐 (如 1 下表中每组均有 4 个选项,请从中挑出 1 个选项,它跟另 3 个 选项属于不同的分类,请将挑出的选项的序号及挑选依据填入下表: 组别 备选项 挑出选项序号 挑选依据 (1) B I C (2) (3) B分液 D中和 (4) D 案 (1)C 游离态 (2)D 固态 (3)D 化学变化 (4)C 含有中间价态元素 解析 (1)中 A、 B、 D 项 均为离子,而 C 为原子,属于游离态。 (2)A、 B、 C 从状态上看,均为气态, D 为固态。 (3)从变化性质的不同进行分析, D 为化学变化,而 A、 B、 C 为物理变化;或从实验操作上分析, A、 B、 C 用于物质的分离,而 D 一般不用于分离物 6 质。 (4) 2 下图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根据某些物质与水反应的情况进行的分类。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按要求填空: (1)上述第一级分类标准 (分成 A、 B 组的依据 )是 _。 (2)D 组物质包括 _(填化学式 )。 (3)C 组物质中某一物质在常温时能与水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_。 (4)F 组物质中某一物质的水溶液呈弱碱性,用电离方程式解释其水溶液呈弱碱性的原因:_。 (5)D 组中的某一物质与 E 组中的某一 物质在水中反应生成两种强酸,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 答案 (1)是否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或化合反应 ) (2)3)22=2 (4) 2O (5)2=2 4H 解析 (1)分析两组物质与水的反应情 况可知,第一级分类标准为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化合反应 )。 (2)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可知, 2O 反应时, 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 (3)活泼金属,常温下与 应生成 化学方程式为 2=2。 (4)水是弱碱,其电离方程式为 2O 。 (5) 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硫酸、盐酸,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 4H 。 归纳总结 明晰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分类的关键 7 考点三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辨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应注意:升华、萃取、分液、蒸馏 (分馏 )、吸附、盐析、金属导电、焰色反应、电离等都归为物理变化,脱水、蛋白质变性、水解、同素异形体互变、电解、熔融盐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等都归为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点内容如下图所示。 2 化学反应的分类 8 3 物质变化中的 “ 三馏 ” 、 “ 四色 ” 、 “ 五解 ” 和 “ 十八化 ” 归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馏 蒸馏、 分馏 干馏 四色 焰色反应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 指示剂变色反应 五解 潮解 分解、电解、 水解、裂解 十八化 溶化、 汽化、液化、酸化、 氢化、氧化、水化、 风化、炭化、钝化、 催化、皂化、歧化、 卤化、硝化、酯化、 裂化、油脂的硬化 深度思考 1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 “ ” ,错误的划 “” (1)臭氧变成氧气是物理变化 ( ) (2)将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放入浓硫酸属于物理变化 ( ) (3)冰变成水是物理变化 ( ) (4)通电发光是物理变化 ( ) (5)煤的 “ 气化 ” 、煤的 “ 液化 ” 、煤的 “ 干馏 ” 都是物理变化 ( ) (6)分馏、蒸馏、蒸发、萃取、分液、过滤都属于物理变化 ( ) (7)加热 体从试管底部跑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 ) (8)加热 体,固体从试管底部跑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 ) (9)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 ( ) (10)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 ( ) (11)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活性炭褪色是化学变化 ( ) 9 (12)用铂丝蘸取 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是否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 有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金属熔化、 于水、 浓盐酸中挥发出 体等中虽有化学键断裂或形成但仍属于物理变化。 3 核裂变、核聚变均有新物质生成,是否是化学变化? 答案 不是。化学变化研究的前提是原子核不变,核变化虽有新物质生成,但由于原子核发生了变化,所以不是化学变化。 4 化学变化不能实现的是 _。 一种原子变成另一种原子 一种 离子变成另一种离子 一种分子变成另一种分子 一种单质变成另一种单质 一个质子变成一个中子 混合物变成纯净物 有毒有污染的物质变成无毒无污染的物质 金属变成非金属 答案 1 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 ) 单质 化物 A硅 B硫 C铜 D铁 答案 B 解析 A 错误;铜和铁对应的氧化铜、氧化铁不能直接和水反应,C、 D 错误; S 2 B 正确。 2 根据 S 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类别,完成下列标号的化学方程式。 上述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_; _; 10 _; _; _; _; _。 答案 4=2 =2 S =点燃 2 2=2 = 2S= 2=2 3 下列各组物质依次满足如图所 示转化关系的是 (图中箭头表示一步转化 ) ( ) a b c d 2 l( u( . B C D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中物质转化关系判断。硅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但是二氧化硅不能直接与水反应生成硅酸, 只能通过 硅酸盐与强酸反应生成硅酸,同时硅酸钠也不能直接转化成二氧化硅, 错误;铝与盐酸或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铝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氯化铝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与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反应生成氯化铝 (偏铝酸钠 ), 正确;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不能直接转变成氢氧化铜, 错误;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少量 (过量 )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碳酸钠与足量二 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 (或碳酸氢钠固体加热 )得到碳酸钠,碳酸氢钠与足量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正确。 归纳总结 11 熟记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 (1)连续氧化转化: A 氧化 B 氧化 C,若 A 为无机物单质,则其可能为 C、 S、 A 为常见有机物,则其可能为 (2)三角转化: (3)交叉转化: 考点四 分散系 胶体 1 分散系 (1)概念: 把一种 (或多种 )物质分散在另一种 (或多种 )物质中 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 2 三种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100_散质微 粒成分 离 子或 小分子 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巨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外观特征 均匀、透明 均匀、透明 或半透明 不均匀、 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静置 较稳定 不稳定,静 12 无沉淀 置有沉淀 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分类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 悬浊液、乳浊液 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H)3胶体 泥水 3 H)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继续煮沸至液体呈 红褐色 ,停止加热,即制得 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 3= H)3(胶体 ) 3 深度思考 1 胶体是否一定是液态?胶体的丁达尔效应、电泳现象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答案 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 1 100 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与存在状态无关,如云、雾、烟都是胶体。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可见光散射而形成的,是物理变化;胶体的电泳现象是胶体粒子发生定向移动,是物理变化。 2 怎样用简单的方法区分溶液和胶 体? 答案 因为胶体粒子的直径在 1 100 间,该粒子能对光产生散射现象,所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 题组一 胶体的性质 1 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答案 D 解析 A 项,胶体粒子带电荷,而胶体是电中性 的; B 项,通电时,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而不是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 C 项,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2 500 1 00 1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分散系甲、乙,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 1 100 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 10 9 10 7 m 之间。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 13 ( ) A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 “ 强光 ” 照射甲、乙,发现甲有丁达尔效应,乙没有丁达尔效应 B 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都是 “ 先聚沉,后溶解 ” C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碘酸,最终现象分别是深褐色溶液、无色溶液 D蒸干、灼烧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可知,甲、乙分散系都是胶体, A 项错误;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而氢氧化铁不溶, B 项错误;铁盐能氧化 I 生成 C 项正确;蒸干并灼烧氯化铁溶液得到氧化铁,蒸干明矾溶液得到 , D 项错误。 题组二 胶体性质的应用 3 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_(填字母序号 )。 A土壤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有保肥作用 B由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C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E臭氧、 答案 E 解析 臭氧、 2O 反应生成的 具有强氧化性,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4 10 6 m 的颗粒物,下列有关 ( ) A 害物质 B C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 D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 答案 B 解析 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 1 100 间,而 500 B 错误。 反思归纳 胶体知识 “ 6” 提醒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 (1 100 (2)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 14 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 (3)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 (4)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且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 (5)在 H)3胶体中, 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 的数目。 (6)掌握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 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 1 100 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 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12,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 、 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H)3、 H)3胶体。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1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 “” ,错误的划 “” 知识点一 胶体的性质 (1)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 ) (2013四川理综, 2B) (2)H 、 K 、 、 能在 H)3胶体中大量共存 ( ) (2013安徽理综, 9C) (3)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 制得 H)3胶体 ( ) (2012山东理综, 8B) (4)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 3l(胶体 ) 3H ( ) (2011北京理综, 9C) (5)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 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 ) (2012重庆理综, 10D) (6)“ 血液透析 ” 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 ) (2012四川理综, 6C) (7)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不属于胶体 ( ) (2011山东理综, 9D) 答案 (1) (2) (3) (4) (5) (6) (7) 知识点二 概念的判断与理解 (1)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 ) (2013新课标全国卷 , 7D) (2)为酸性氧化物 ( ) 15 (2013四川理综, 2A) (3)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 ) (2013四川理综, 2C) (4)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 ) (2013四川理综, 2D) (5) ( ) (2013天津理综, 1D) (6) ( ) (2013重庆理综, 2A) (7)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 ) (2012山东理综, 7D) (8)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 ) (2012山东理综, 7B) (9)弱酸,所以 弱电解质 ( ) (2012山东理综, 8A) (10)液和 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 为离子化合物 ( ) (2012山东理综, 8C)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知识点三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 ) (2013新课标全国卷 , 7B) (2)用 ( ) (2013广东理综, 11A) (3)用硫酸清洗锅炉中的水垢 ( ) (2013广东理综, 11B) (4)用 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 和 ( ) (2013广东理综, 11D) (5)石英只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 ( ) (2013福建理综, 6A) 答案 (1) (2) (3) (4) (5) 2 (2013江苏, 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 ) A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B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 16 D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 答案 A 解析 A 项,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热,能使环境温度降低,可作制冷剂,正确; B 项,石英的成分是 4= 2误; C 项,氯气是酸性气体,不能用碱性干燥剂干燥,错误; D 项, 融状态不导电,错误。 3 (2013四川理综, 1)化学与生活 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于食品的增白 B葡萄糖可用于补钙药物的合成 C聚乙烯塑料制品可用于食品的包装 D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环境的消毒杀菌 答案 A 解析 A 项, 人体有害,属有毒物质,错误; B 项,葡萄糖可用于合成补钙药物如葡萄糖酸钙,正确; C 项,聚乙烯塑料是常见的食品包装材料,正确;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消毒剂,如 84 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就是次氯酸钠,正确。 4 (2012重庆理综, 6)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下列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氮肥厂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 B钢铁厂用热还原法冶炼铁 C硫酸厂用接触法生产硫酸 D炼油厂用分馏法生产汽油 答案 D 解析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工业合成氨、钢铁冶炼、接触法制硫酸是三种工业制备,涉及化学变化,炼油厂对石油这种混合物控制不同的温度范围得到各沸点范围内的馏分,是一种混合物的分离过程,是物理变化。 5 (2012天津理综, 1)根据下列物质的化学性质,判断其应用错误的是 ( ) A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B 与 作工业废气的脱硫剂 C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 D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 作储氢材料 答案 C 解析 酒精可以杀菌消毒的原因就是其能够使蛋白质变性, A 对; 与 以吸收工业废气中的 =B 对;明矾水解生成的 H)3胶体可作净水剂,但是不能作漂白剂, C 错;因为镧镍合金可以吸收 可以用作储氢材 17 料, D 对。 6 (2011福建理综, 9)下列各选项中,不能利用置换反应通过 Y 得到 W 的一组化合物是 ( ) 选项 化合物 A B C D Y 2 2案 D 解析 通过 过铝热反应可制得三氧化二铝;通过乙醇和钠发生置换反应可制得乙醇钠;氯化铁溶液和铜反应能生成氯化铜,但不是置换反应。 7 (2009江苏, 3)下列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 物质 选项 a b c A l( B O 2 =案 B 解析 A 中的 H)3 无法通过一步反应制得 A 错误; ) O,2 B 正确; 溶于水,无法通过一步反应 制得C 错误; 法通过一步反应制得乙烯, D 错误。 练出高分 1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案 C 解析 A 项, 于碱, 酸性氧化物; B 项, 于不成盐氧化物; D 项, 2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一定正确的是 ( ) A强电解质:盐酸、氢氧化钡、明矾 18 B弱电解质:甲酸、纯碱、醋酸铵 C非电解质:液氨、二氧化硫、苯 D 同系物 : 案 C 解析 A 项,盐酸属于混合物; B 项,纯碱、醋酸铵均属于强电解质; D 项, 3可代表酯类。 3 下列逻辑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物质的分类标准。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而气溶胶属于胶体的一种, A 错误;氧化还原反应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分类标准不同, B 错误;钾盐与钠盐是根据盐中的阳离子进行分类的,碳酸盐是根据盐中 的阴离子进行分类的, C 错误 。 4 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水乳交融,火上浇油 ” 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B “ 落汤螃蟹着红袍 ” 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 “ 滴水石穿,绳锯木断 ” 不包含化学变化 D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包含了多种化学变化 答案 C 解析 “ 水乳交融 ” 时形成乳浊液,是物理变化, “ 火上浇油 ” 指燃烧,包含化学变化,A 项正确; “ 落汤螃蟹着红袍 ” 生成了红色的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或者说蛋白质在高温下的变化就属于化学变化 ), B 项正确; “ 滴水石穿 ” 伴随化学反应 2O=,而 “ 绳锯木断 ” 不包含化学反应, C 项错误; D 项,包含了燃烧、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多种变化。 5 化学家将研究气体与固体 (或液体 )在界面上所发生的物理化学现象的科学称为表面化学。对下列现象的研究不属于表面化学范畴的是 ( ) A氯化银在水中的溶解平衡 B氢氧燃料电池中电极上的反应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D氮气与氢气在铁触媒作用下化合 答案 A 6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19 A剩饭变馊 B自行 车生锈 C牛奶变酸 D电灯发光 答案 D 解析 剩饭变馊、自行车生锈、牛奶变酸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7 下列变化不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变化时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形成 B变化时释放出能量 C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D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分子种类增加了 答案 B 解析 水的气化、液化均有能量变化,但属于物理变化。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 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B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 235U 与 238U 的相互转化 C煤经气化、液化和干馏三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D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海水制镁等过程中都包含化学变化 答案 D 9 近来雾霾频现, “ 数据监测纳入公众视野。 “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米的细小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雾霾有可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B近来雾霾的形成与工业排放的烟气有关系 C “ 没有必要纳入空气质量评价指标 D雾霾天气 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答案 C 解析 “ 不是胶体,胶体粒子直径为 1 100 间。 10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 X Y Z u( = S 2 e 20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中,氧化铜不能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也不能一步转化为铜,故不符合; 中,乙醛不能一步转化为乙烯,故不符合; 中,硫与三氧化硫之间不能一步相互转化,故不符合;综上所述应选 A。 11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填字母序号 )。 A 60 周年国庆阅兵车 级红旗采用全铝车身,铝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B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沾有油污的器具时发生的主要是化学变化 C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因在 “ 光在纤维中的传输应用于光学通信方面 ” 做出了突破性成就,而获得了 200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光纤制 品的基本原料为 液氨、液氯、液态氯化氢都是非电解质 E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与胶体,云、雾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F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分子数目也不变 (2)人们对酸碱的认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 1887 年阿仑尼乌斯提出电离理论。 1923 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和英国化学家劳莱提出了质子论。凡是能够释放质子 (氢离子 )的任何含氢原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能与质子 (氢离子 )结合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按质子理论,下列粒子的水溶液既可看作酸又 可看作碱的是 _(填字母序号 )。 A B C D E F 1923 年路易斯 (出了广义的酸碱概念:凡是能给出电子对而用来形成化学键的物质是碱;凡是能和电子对结合的物质都是酸。如酸 (电子对接受体 ) 碱 (电子对给予体 ) 反应产物 H H指出下列两个反应中的 酸或碱: =H B( 该反应中的碱是 _(填 “ 或 “ ); 4=2 2 该反应中的酸是 _(填 “ 或 “ )。 答案 (1)2) 析 (1)A 项 B 项热的纯碱溶液水解程度大,碱性强,其溶解油脂的能力强,是化学变化; D 项中液氯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液态氯化氢是 21 电解质,其水溶液能导电,错误; F 项化学变化 前后虽然原子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但其分子数可能改变,错误,故选 A、 D、 F。 (2) 合 H 为 ,又可给出 H 为 ; 可给出质子但不能结合 H ; 、 、 只能结合 H , 可看成碱; D 项 可结合 H 变为 能给出 H 变为 ,故可视为酸又可视为碱。 在 =H B( 中, 出电子对,故为碱;在 =2 2中, 结合电子对形成 2 ,故为酸。 12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1)现有下列六种物质: 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它们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五种有明显的不同,请找出这种物质,并写出分类的依据 (至少要写出两种分类方法 )。 _; _。 (2)从反应中有无离子参加,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 从反应中 _,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从上述物质中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步步高】(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导学案+试题(打包9套)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1162091.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