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人口发展趋势及展望_第1页
呼和浩特人口发展趋势及展望_第2页
呼和浩特人口发展趋势及展望_第3页
呼和浩特人口发展趋势及展望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和浩特人口发展趋势及展望 2013/3/8 来源: 呼和浩特市统计局 作者:呼和浩特市统计局 浏览 2296 次 呼和浩特人口的基本特征是人口流入多,人口密度较高,人口分布不均匀。 2000 年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流动频 繁,呼和浩特人口发展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这就需 要我们加以分析判断并采取相应对策,以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一、呼和浩特人口发展的新特点 20002010 年期间,呼和浩特市人口变化的特点主要有: 1、总人口增长速度进一步减缓。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截止 2010 年 11 月 1 日,呼和浩特市常住人口为 286.66 万人,比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 查统计的 2000 年 11 月 1 日常住人口增加了 42.87 万人,增长 17.6%,年平均 增长率为 1.63%。这一增长速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进行的六次全国人口普 查期间的五个时期中,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的一个时期,比上一个 10 年的年均增 长速度低 0.75 个百分点。 呼和浩特市历 次人口普查总人口变化 年份 人口数(万人) 增加量(万人) 年均增长率(%) 1953 79.26 1964 111.86 32.60 3.18 1982 164.52 52.66 2.17 1990 191.16 26.64 1.89 2000 243.79 52.63 2.38 2010 286.66 42.87 1.63 2、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据人口普查资料,2010 年 11 月 1 日居住在呼和浩 特市境内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 以上的流动人口达到 139.35 万人,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为 48.6%,而 2000 年流动人口比例为 28.6%,10 年上升了 20 个百分点,年均 2 个百分点。这一方 面说明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给流动人口就业和居住的空间越来越大; 同时也说明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人民群众的迁移意愿得到了充分 尊重,迁移能力得到了极大加强。 3、从人口年龄结构看,已迈入老龄化。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 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 常把 60 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 10%,或 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重达到 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2010 年我市 65 岁及以上人 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7.64%,已迈入老龄化。同时 0-14 岁人口比重也仅为 13.89%,较 10 年前下降 5.55 个百分点。15-64 岁人口比重则较 10 年上升 4.17 个百分点。这主要因为呼和浩特市是人口流入大市,而流入人口以 15-64 岁为 主。如果剔除这一因素,则表明,呼和浩特市自有人口低年龄人口比重低,人 口出生率低,人口发展惯性小,正开始逐步趋向减少。 呼和浩特市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变化 单位:% 各年龄段人口比重普查年份 0-14 岁 15-64 岁 65 岁及以上 1953 31.87 64.37 3.76 1964 40.29 55.67 4.04 1982 30.59 64.49 4.92 1990 25.43 69.29 5.28 2000 19.44 74.30 6.26 2010 13.89 78.47 7.64 4、家庭户规模趋向减小。据人口普查资料,2010 年 11 月 1 日,全市家庭 户为 95.3 万户,比 2000 年人口普查时增加 20.2 万户,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 数为 2.70 人,低于 3 人,比 2000 年减少 0.35 人,比 1990 年减少 0.88 人。初 步分析,全市家庭户规模进一步缩小,除了生育子女的减少、子女婚后与父母 分居以及居住条件改善等固有原因外;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家乡长期在 外务工经商,导致城市小规模家庭户增多,同时农村多以老人、小孩留守,使 得按常住人口口径统计的农村家庭人数少且不完整,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5、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大幅增加。据 2010 年人口普查资料,我市 6 岁及以上人口中,每十万人拥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 20862 人, 高中(含中专)受教育程度人口 16327 人,初中受教育程度人口 32946 人,小 学受教育程度人口 19772 人。同 2000 年人口普查相比,全市每 10 万常住人口 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增加 11825 人,增长 1.3 倍;具有高中 (含中专)受教育程度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人口减少 5533 人,下降 21.9%。 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的大幅增加以及小学受教育程度人口的大量减少是 这一时期人口文化结构变化最显著的特点。 6、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较快。2010 年人口普查表明,虽然少数民族人口在 全市人口总量中所占比例并不高,但少数民族人数和所占比例提高的速度却很 快。以蒙古族为例,1953 年人口普查时有 2.77 万人,2000 年人口普查时增加 到 20.77 万人,增长 6.5 倍,2010 年人口普查时继续增加到 28.61 万人,占全 市总人口比重由 1953 年的 3.49%上升到 2000 年的 8.52%和 2010 年的 9.98%。20002010 年间,蒙古族人口年增长速度为 3.25%,明显快于总人口 1.63%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7、人口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2010 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市城镇人口 数达到 179.1 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 62.47%,比自治区平均水平高 8.94 个百分点。进入新世纪的 10 年,呼和浩特市城镇化水平平均每年提高 1.14 个 百分点。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既是我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结果,同时 也必将成为我市今后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8.人口分布不均衡。2000 年-2010 年,全市常住人口增加 42.87 万人,但 分地区看,人口分布很不均衡。 分旗县区 2010 年-2000 年人口变动情况 单位:万人 地 区 2000 年 2010 年 2010 年比 2000 年增加 呼和浩特市 243.79 286.66 42.87 市 辖 区 143.42 198.09 54.66 新 城 区 41.81 56.73 14.92 回 民 区 29.00 39.46 10.46 玉 泉 区 27.19 38.34 11.15 赛 罕 区 45.43 63.56 18.13 旗 县 100.37 88.58 -11.79 土 左 旗 34.68 31.25 -3.43 托 县 18.91 20.08 1.17 和 林 县 17.94 16.99 -0.95 清水河县 12.80 9.39 -3.41 武 川 县 16.04 10.87 -5.17 从上表可以看出,10 年间市辖区增加 54.66 万人,旗县则减少 11.79 万人, 人口向城市流动的趋势显露无疑。具体看九个旗县区,经济相对发达,人文居 住环境较好的新城区和赛罕区人口最多,人口增加也最多;而地处山区,经济 落后的武川县则以减少 5.17 万人排在减少的第一位,其相对下降 32.3%也是最 大的。 三、呼和浩特人口发展趋势展望及建议 对今后呼和浩特市人口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是:受各种因素影响,人口总 量规模继续增长,其主要特点有:1.城镇化过程将进一步加快,人口将继续向 城关镇和市区迁移,在市区则是向新城、赛罕集中;2.人口受教育程度将持续 提高高素质就业人员将越来越多 3.步入老龄化将不可避免,65 岁及以上人口比 重会逐步上升。 针对以上趋势,今后呼和浩特市应该未雨绸缪:1.在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 同时,要加强对人口政策的研究,保持人口平稳、健康发展,不能把经济增长 过多地建立在外来劳动力的大量输入上,要发挥我市人才层次高的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