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炎做什么检查_第1页
咽炎做什么检查_第2页
咽炎做什么检查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患病部位:头部 口 所属科室:五官科 耳鼻喉科 相关疾病: 高血压 发芽马铃薯中毒 食管异物 食管癌 食管憩室 咽部神经鞘膜瘤甲 状腺腺瘤 颈部淋巴结结核 相关检查: 耳、鼻、咽拭子细菌培养 麻风病的间接荧光抗体吸收试验(FLA-ABS 试 验) 组织多肽抗原 c-erbB-2 基因检测(c-erbB-2,neu,HER-2) 组织多肽抗原 (TPA) 食管造影 麻风病的皮内试验 食管拉网检查 相关症状: 口及咽部烧灼感 咽部异物感 咽异感症 咽部异物感不是独特的病,而是一些症状的组合。它包括阻塞感、压迫感、贴 叶感、狭窄感、干燥感、灼热、瘙痒、蚁行感或其他不适感。其病因繁多,有时 相当复杂,有器质性也有功能性。功能性者也称之为咽异感症、喉异感症、梅核 气、咽神经官能症、癔球等。一般认为,只有在排除产生咽部异物感的器质性病 变后,方可诊断为咽异感症。 咽部异物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因: 咽部异物感的机理相当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局部病变、全身疾病和 精神因素有关。局部的病变刺激由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副神经和颈交感神经的分支并有三叉神 经的第二支的分支组成的咽丛,成为一个兴奋灶,而出现症状。全身疾病,特别是上消化道疾病, 由于胚胎发育中咽与上消化道均由前肠形成,其感觉神经上下互相连通,因而胃及十二指肠的疾 病可反射性的引起咽感觉异常。精神因素和自主神经功能的障碍都可与兴奋灶结合而出现症状。 (一)咽喉部和邻近器官的病变 1慢性炎症:咽炎、喉炎、扁桃体炎、鼻咽炎、食管炎、鼻窦炎等。 2增生肥大性病变: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咽扁桃体、舌根异位甲状腺等。 3解剖异常:悬雍垂过长、茎突过长症、颈椎骨质增生等。 4消化系统疾病:食管炎、食管憩室、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炎、骨下垂、慢性阑尾炎、 食管及胃肿瘤、肠寄生虫病等。 5囊肿:舌根囊肿、会厌囊肿、咽喉部潴留囊肿等。 6肿瘤:各种良性或恶性肿瘤。 (二)全身性疾病 1缺铁性贫血。 2内分泌疾病:甲状腺、性腺功能异常、绝经期综合征、糖尿病等。 3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心室肥大等。 (三)功能性 1癔病及其他精神障碍。 2神经官能症、恐癌症。 3过度紧张、忧虑、恐惧等精神刺激。 咽部异物感的检查? 咽部异物感的检查诊断 (一)咽部异物感的诊断 主要是找寻病因,首先应详细询问病史,然后做全面、认真的检查,从机理方面具体分析 主要的致病因素。且不可首先考虑“咽异感症”的诊断,也不可不经过反复细致的检查和观察而 轻易地下“慢性咽炎”的诊断。 (二)排除器质性病变 在排除了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后,可按功能性疾病所致的咽部异物感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无 效时应再进一步查找病因。 (三)局部及全身检查 1耳鼻咽喉检查。 2精神、神经科检查。 3内科检查:包括血压、血、尿、粪常规检查,基础代谢率测定,上消化道造影,颈部正、 侧位片,纤维鼻镜、咽喉、食管内镜检查,胃液分析等。 上述检查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不可能逐项一一进行,主要以病史及一般检查为主,根据具体 情况,再在某些方面进行必要的检查。 咽部异物感与那些症状混淆? 咽部异物感应该与下面的症状相鉴别 1.舌口及咽部烧灼感:舌口及咽部干燥,灼热,继而疼痛。 2.咽异感症:咽异感症(paraesthesia pharyngi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既可为器质性 病变所引起,也可为非器质性者,后者以 3040 岁女性病人较多。 咽部异物感的缓解方法 咽部异物感的预后: 1、详细解释,消除患者的顾虑。 2、饮食不能过饱,但不必忌口。 3、情绪不愉快时不要进食。 4、加重其工作量或出门游览,尽量不使病人独居一室而予以胡思乱想的机会。 5、多阅读有益的书报。 6、锻炼身体或做气功。 咽部异物感症状食疗 宜吃饮食必看 1、宜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2、宜多吃含锌的食物; 4、宜多吃谷类和豆类食物。 葵花子 葵花子含有维生素 E,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 可吃生葵花子,每日 50100 克。 葡萄 葡萄含有生物类黄酮,这种物质配合维生素 C 可保持微血管的健康。生物类黄酮还有 消炎作用。 每天 50-100 克。 大枣 大枣具有补益脾肺的作用,能够增强身体免疫功能。 每天 30-50 克,蒸煮后食用。 忌吃饮食必看 1、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少食用油腻、甜食等。 辣椒 辣椒能够助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