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热引媒介生态转型_第1页
互联网热引媒介生态转型_第2页
互联网热引媒介生态转型_第3页
互联网热引媒介生态转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互联网热引媒介生态转型 这些年,资深媒体人离开就职多年的传统媒体的事,时有发生。本来职场里跳来跳去, 也属正常,但伴随着深刻而且未知的媒介生态转型,这些媒体人的转身,就变得极为抢眼。 大致说来,有如下几种转身方式: 其一,从为媒体打工,到改为与媒体打交道,比如从事广告或公关,尤其后者更甚。 对于很多中国很多公司来说(无论是企业主还是公关公司) ,他们更喜欢用媒体人做公关, 因为他们认为媒体人人头熟,做事方便。比如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郎朗加入了腾讯电商, 在第一财经效力较久然后在21世纪商业评论杂志短暂过渡后的徐洁云,加入了小米,更有 资历非常老先后在财经、财新待过的王以超,加入了京东做公关,近日转至乐视。 其二,创业。前NEWSWEEK中文版执行主编陈序跑出来创业一个众筹项目 “赞 赏” ,21世纪经济报道的左志坚创业做“拇指阅读” ,刚刚还拿到了经纬的投资。财新的资 深记者赵何娟创业“钛媒体” ,中国企业家李珉创业“虎嗅” ,在 IT 圈里都很知名。申音、 罗振宇、王凯都是媒体人,现在凑一起创业,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已经鼎鼎大名,申音 在背后也颇有功劳,时下王凯的凯子曰正在慢慢运作。网易这个网媒前后颇出来一些 人创业,如雪球的方三文,春雨的张锐,猿题库的李甬,陌陌的唐岩,俨然一个网易系。 创业队伍里相当大的一个腕儿,21世纪经济报道创始人之一刘洲伟拉出一个投资基金来, 据称主要面向互联网金融。 其三,改行。比如商业价值的主笔夏勇峰,跑去做了小米的产品经理。改行其实也非 常多,另外还有天下网商主编许维去了一个以企业社交为核心的创业公司明道就任主管销 售的副总裁。还有加入风险投资去做投资的,先后有李黎、赵楠等。 至于从纸媒跑到网媒,那更是不可胜数,在网易、腾讯等门户里,你都可以发现大量 的人有着各种各样的媒体从业经历。这早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一个近来比较知名的事件 是钱江晚报的潘越飞去了搜狐任 IT 频道主编,这本来也不算什么值得关注的事,重点在于 潘越飞尚不能算是“名记”序列,但就是因为在虎嗅网上前后发了两篇个人随笔性质的文 章,声名大噪,被搜狐看中挖去。这俨然是一个自媒体人依靠几篇文章成功转岗的非典型 性案例。 离开媒体的媒体人,最直接的动因就是“收入” ,以报道国美事件而著名的记者郎朗在 离开21世纪经济报道时,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篇长长的离职原因。他提到,过去媒体行业所 提供的薪水还是能让人满意的,但物价上涨之下,媒体行业的薪水却不上涨,到了今天, 早已经不能视为中等收入群体。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是非常实际的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 动因。有些媒体人在离开媒体之后,声称过去所从事的工作由于种种原因,限制极大,很 不自由。但我委实要批判一句的是:矫情。事实上,媒体行业的工作是极其自由的,上下 班时间并不固定,如果只是因为内容写作上感觉不自由,那是多少年的事,也不用现在忽 然有了大发现似的恍然大悟。人奔利走,应有之义,非要加一个价值判断,为实则谋利的 事儿去占据道德制高点,没什么意思。 另外一个动因在于对未来趋势的判断。传统媒体江河日下,是很多人的判断。守着一 个王小二过年般的行业,自然想离开。有俗语说,站在风口的猪都会飞,传统媒体行业, 自然不能算站在风口上。离开一个正在下滑的通道,改换跑道,进入一个上升通道,本质 上也是奔着利去。只不过前一个动因“收入”是现实,这个动因“趋势”是谋求未来。 比较值得关注的是媒体人创业,这是这两年很大的一波潮流,也和时下的外部环境有 关。 总体来说,这个时代的创业门槛越来越低,做一个项目很有可能只需要很少的人。罗 振宇曾经和我说,做类似罗辑思维的视频节目,三四年前他就有这个想法,而之所以 一直到现在才着手做,就是因为有两个条件:网络视频的受众因为宽带普及以及习惯养成 已经达到数亿的规模,制作一档视频节目的硬件采购已经是几年前五分之一的成本。这两 个条件成立后,他才放手去做自己的视频节目换句话说,正式开始创业。 不得不承认的是,互联网兴起后,创业才兴起,互联网有一种类似将生产资料下放的 特点。在过去,自己开办公司,缺少环境支持,而在今天,则变得相对容易很多。媒体人, 尤其是财经媒体人,成天接触的都是创业致富故事,就像见惯了钱但那些钱不是自己的人 那样,很容易动一个自己也要创业致富的念头。 前 Donews 主编刘韧就有这样的心态。曾有一个媒体在去年对刘韧有一个非常长的人 物专访,就曾提及早年那些今天的互联网大佬还是小佬的时候,刘韧就和他们是平起平坐 的关系,甚至是有提携的关系。当小佬们混成大佬时,刘韧还在原地踏步做他的一个网站 主编,看着曾经的草根们今天个个都是数字新贵,要说没点心态上的变化,那是不太可能 的。刘韧目前是一个早期投资基金的创始合伙人,至于 donews,早就被他卖给了陈一舟的 千橡集团。 媒体人通常思维活跃,也见多识广,更擅长于将一件事的传播范围做到极致-这也是 很多媒体人转行做营销公关的原因之一在创业这件事上,有很不错的优势条件,我称 之为“媒体思维” ,即如何将一个项目进行传播层面的操作。大多数媒体人创业,都会至少 在圈内成为一个被关注的事件,甚至该位媒体人还没有透露自己到底要做个什么项目,同 行们就开始猜测,于是就形成了一种传播。就在近日,在京华时报与农夫山泉争斗中成名 的媒体人李斌,同时也是一位比较知名的自媒体人,宣称要离开报社,引起了自媒体人圈 中的广泛传播,纷纷猜他下一步的动向。 同样是一位很资深的媒体人,早两年就开始转行进入腾讯做微博开放平台的徐志斌, 就和我聊过关于“媒体思维”的问题。我当时问及他离开新浪门户后为何不创业,他就坦 承媒体思维虽然有优势,但始终是一条腿走路。创业的确需要舆论关注,但如果只求舆论 关注图个热闹,创业是必然失败的。媒体人的优点是看得多,缺点却是做得少。过去对很 多公司的报道,其实只是表面上的一些了解和总结,真正里面操作的法门,媒体人并不知 晓。所谓“看人挑担不吃力” ,真正去挑担的时候,媒体思维过强,就变成哗众取宠,炒作 是到位了,但产品不行,还是白搭。 徐志斌强调需要媒体思维和产品思维兼顾。我的理解是,媒体思维满足的是产品看客, 产品思维满足的是产品真正意义上的需求者。客观讲,这两者都重要。闷头做事是远远不 够的。产品思维的极致表现是所谓“工匠精神” ,埋头打磨产品,很多人奉以为真理,但其 实并不如此。手机行业里最富于工匠精神的其实是西门子,今天西门子手机早已经在市场 上消失不再。反观乔布斯做 iPhone,第一次演示时连所谓手机信号满格都是硬生生靠代码 写出来的,一台手机展示一个应用后就会内存溢出导致死机于是要准备十几台手机供乔布 斯台上演示,无论如何是谈不上什么工匠精神的。在国内,早期的小米手机返修率之高, 远远比不过魅族。但小米是非常有媒体思维的俗话叫善于炒作到了今天,小米手 机的份额,远超魅族,三年估值从0到100亿美元,的确是当下的一个创富神话。 但我们也要看到,无论是乔布斯,还是雷军,在长于媒体思维的同时,也不是对产品 没有任何追求,第一代 iPhone 并不好用,但到了 iPhone3GS,已经基本成熟,事实上成为 当时最棒的手机。小米手机早期返修率高,但在今天,质量也已经基本稳定。在产品的某 些局部细节上,也很早就有所谓“工匠精神” ,也的确仔细打磨过。产品思维是需要闷下头 来踏踏实实做点事的,虽然在今天这个快速的互联网时代,早已经没有“十年磨一剑”的 事儿,但十月磨一剑还算正常。这十个月里闷头做事,不求热闹,是今天创业的媒体人必 须持有的心态。 媒体人在媒体之中,即便收入相对来说开始下降,但在一些公开场合,动辄被人称为 “老师” 、 “专家” ,虚荣心还是能得到很大满足的,创业之后,凡事都需要别人帮忙,加上 创业时资本不够雄厚,要人帮忙还是属于要卖面子的事,求人为主,这种心态上的变化, 媒体人需要去度过。而且,有时候想得太多,也有可能导致裹足不前。俗语说“书生造反 十年不成” ,就是说书生会想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