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病毒生活方式评价我过h7n9防控措施的得与失_第1页
从病毒生活方式评价我过h7n9防控措施的得与失_第2页
从病毒生活方式评价我过h7n9防控措施的得与失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病毒生活方式评价我国 H7N9 防控措施的得与失 今年 3 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相继发现 H7N9 型禽流感病毒。H7N9 型禽流感是全球首 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禽流感疫情在随后的一个月加剧,而现在已经得到的有效的控 制,对于一种新型的流感病毒,我国采取了及时必要的防控措施予以应对。 那么何为禽流感,流行性感冒病毒一般可分为三种:A 型、B 型和 C 型。其中 B 型和 C 型一般只在人群中传播,很少传染到其他动物,危害并不很大。 禽流感则属于 A 型,这种病毒表面的蛋白质分为 H 和 N 两大类:H 是血细胞凝集素 (Hemagglutinin) ,其作用有如病毒的钥匙,用来打开及入侵人类或牲畜的细胞;N 是神 经氨酸(Neuraminidase) ,能破坏细胞的受体,使病毒在宿主体内自由传播。 根据 H 和 N 的形态,A 型病毒可由 16 种不同的 H 子型和 9 种 N 子型排列组合而成。H 不同亚型可以与 N 的不同亚型相互组合形成不同的流感病毒。而禽类特别是水禽是所有这 些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H7N9 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H7N9 则一直比较温和,只在动物 间传播,并非高致病性。此次它在人身上发现,证实这种病毒具备跨物种传播能力。 当病毒感人体后,宿主就发生反应,流感病毒属于急性感染,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呼 吸道感染,普通的流感感染后,绝大多数患者能在一周内康复。处极端的情况下可造成死 亡外。 但这种对禽类危害不大的病毒,此次在中国对人的危害却呈现出高致病性的特点。 中国农科院一位研究禽流感的专家解释,H7N9 这种在禽类身上仅在上呼吸道复制的病 毒,却容易很快侵入人的肺部底部,大量繁殖。 H7N9 型禽流感对人的高致死率是因为人一旦发现是此种禽流感,往往已到了晚期。一 位接诊医生说,H7N9 型禽流感病患早期很难鉴别。患者感染后最初的 3 至 5 天,症状与普 通流感无异。病患就诊也往往按照普通感冒治疗。危险的是,按照普通流感治疗不仅无效, 而且病情会迅速加重。患者在 5 至 9 天后高热不退,伴随肺部炎症;随后病情在 24 至 48 小时内急转直下,突然呼吸衰竭,心、肝、肾器官衰退。患者如在 24 小时内得不到有效救 治,往往会导致死亡。 根据病毒的这个特点,我国提出来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的防控策略。 病毒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 5 个过程 1. 附着 病毒的感染过程始于无包膜病毒衣壳蛋白或有包膜病毒的包膜蛋白与宿主细胞 表面特定受体之间发生特意亲和,这种特异亲和决定着病毒的宿主范围和器官嗜性。 如禽流感病毒 H5N1 包膜蛋白-血凝素一般只附着于表面含唾液酸,寡糖 2,3 键形成的 2,3-N-乙酞神经胺半乳糖的细胞,因此禽流感病毒一般只感染水鸟等禽类的呼吸道上 皮,而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膜几乎只有 2,6-N-酞神经胺半乳糖,因此这类病毒很少感 染人类。 2. 侵入 病毒与受体结合后,通过受体介导的胞吞或膜融合进入细胞。 3. 脱壳 病毒的颗粒通过病毒蛋白构想变化和宿主细胞因子的参与发生解离,从而使遗传物质得 意释放到胞质为病毒的复制做好准备 4. 病毒基因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病毒基因通过其结构特点及宿主细胞核苷酸复制机制完成复制。 5. 新病毒的组装与释放 合成的病毒蛋白及核算在细胞内通过不同机制组装成新病毒颗粒 病毒同自然界的任何其他物种一样都在不断自发地发生变异经过自然选择,呈现出进化 的趋势。然而,病毒发生和进化的研究与其他物种相比有其自身特点。首先,病毒特别小; 其次,在漫长的演化过史中没有“化石”或“遗体”可供研究;第三,病毒聚合酶缺少校 对功能,传代快,因而进化的随机性强。我们只能通过研究同时代的病毒基因来推测病毒 的演化过程。 2009 年突发于北美造成了世界性的大流行的甲型 H1N1 流感为例,疫情初期,美国 CDC 的研究人员就迅速测定了流行毒株的基因序列,并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和分子进化研究,揭 示了此次流行的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起源。显然,快速准确的澄清新出现的导致疫情的病 毒起源,对于疫情有效控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次我国出现的 H7N9 疫情, 为了防止在更多的地方出现确诊病例,中国疾控中心已经 向全国各地发放了 16 万人份试剂,覆盖到我国 31 个省所有的流感网络实验室,目前,我 国所有流感网络实验室均已具备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病毒 PCR 核酸检测能力。 来自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的研究人员,针对从内地权威机构获得的 H7N9 禽流感病毒基 因序列,展开了研究分析,指出新 H7N9 甲型禽流感病毒是由三种病毒(H9N2,H11N9,H7 家族)重组后产生的一个全新的病毒,这种病毒不是由经典的 H7N9 病毒进化而来,此前已 有分析表明这种致病病毒中编码神经氨酸酶 N 蛋白的基因可能与 2011 年韩国,2010 年中 国江苏,2005 年捷克发现的禽流感 H11N9 病毒相同,而编码血凝素 H 蛋白的基因则似乎属 于一个欧亚系 H7 禽流感病毒,H 蛋白决定了病毒蛋白是否能得到宿主细胞的识别,因此至 关重要。这也就是说,这种新病毒可能是通过三种毒株的重组而形成的,不同于 2009 年度 发生甲型 H1N1 流感病毒是由人流感,猪流感和禽流感病毒重组形成,H7N9 各组件则 是全部来自鸟类。 通过对不同毒株的序列进行分析,能够使人们清楚地了解他们之间的遗传学关系。认 识到特定毒株的奇缘及地理分布,毒株在宿主间的传播等,这为病毒学工作者流行病学工 作者及卫生政策部门制定流行病控制策略和进行疫苗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病毒是一种寄生微生物,为了维持它自身繁殖,它必须想尽办法附着到自己的宿主身 上。因此,考我们自身的外在屏障的保护,可以减小被病毒附着的几率。流感病毒传播途 径是通过经呼吸道传播外,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 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对此国家卫生部也根据此次 H7N9 禽流感的特点,大规模宣传了防御 H7N9 流感的办法。出台预防控制措施: 1、不接触、不食用病(死)禽、畜肉,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畜及其产品。 2、生禽、畜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 3、在食品加工、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处理生禽、畜肉 的案板、刀具和容器等不能用于熟食; 4、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喝生水。 5、保持手部卫生,常洗手。在做食品之前、制作之中以及制做之后,餐前便后,处理 生禽畜肉和生鸡蛋后等均要洗手等。 控制措施在预防病毒感染是也是非常有效的,通过对传播机制的流行病学研究而提出 的许多方法旨在降低暴露于病毒的机会,上海在确诊出 4 例禽流感病例。立即关闭松江区 沪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活禽交易区,扑杀交易区内所有禽鸟;对扑杀的禽鸟、禽鸟排泄物等 进行无害化处理,彻底消毒市场环境。同时,对采样的鸽子来源进行跟踪调查。这样的措施 减少了大众与病毒的接触机会。从而得以降低发病率。 我国在控制疫情的方面索做的工作非常不错,但是仍有一些不足,比如我们现在还没 有研发出 H7N9 的疫苗。每个病毒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逃宿主的防御性攻击,在病毒攻 破人体免疫系统的天然屏障后,特异免疫系统无法发挥作用。我国有关专家表示,通过基 因序列分析显示,该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敏感。根据其他型别流感 抗病毒治疗的经验,发病后早期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可能是有效的, 但对人类新发现的 H7N9 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治疗手段仍需观察研究。我们目前还没有 特异性针对 H7N9 的疫苗。 2013 年 5 月 13 日 16 时至 5 月 20 日 16 时,全国内地未报告新增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病例。 新增死亡病例 1 例,新增康复病例 15 例。 截至目前,我国内地共报告 130 例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确诊病例,其中死亡 36 人,康 复 72 人。目前病例处于散发状态,尚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 5 月 30 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召开 H7N9 禽流感防控专题会议。高度评价了中国 H7N9 禽流感防控工作。表示,中国政府采取坚决果断措施,及时有效应对 H7N9 禽流感风险,在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无论是防控决策部署的科学性,还是防控 政策的针对性和工作措施的有效性,中国此次 H7N9 禽流感防控都堪称典范。 参考文献 病毒学方法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