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计生条例修订对照表_第1页
安徽省计生条例修订对照表_第2页
安徽省计生条例修订对照表_第3页
安徽省计生条例修订对照表_第4页
安徽省计生条例修订对照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前后对照表 (名称改为安徽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 ) 原 条 文 修改后的条文 修改依据 备 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 社会、资 源、 环 境的协调发展,推行 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 权益,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 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的规定, 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居住在本省行政区域 内的公民和户籍在本省居住在省外 的公民,以及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法 人和其他组织,均应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 的基本国策。 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第三条 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 国策。 采取综合措施,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 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 统筹解决人口问 根据 2006 年中央决定精神,将 “控制人口数量 ”改为“稳定低生育水平”, 同时增加“改善人口 结构, 统筹解决人口 问题”两个新的人口工作目标。 2 鼓励公民晚婚晚育、少生优育, 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 题。 鼓励公民晚婚晚育、少生优育,提倡一 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 第四条 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 工作,应 当与增加妇女受教育和就 业机会、增进妇女健康、提高妇女地 位相结合。 第四条 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应当与增加妇女受教育和就业机会、增进 妇女健康、提高妇女地位相 结合。 将“与”改为 “和”。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 行政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 生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 计划生育工作和与计划生育有关的 人口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 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 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工会、共青团、妇联、计划生育 协会等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 公民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人口与 计划生育工作。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 域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 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和计划生 育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教育、 公安、民政、财 政、 劳动保障、建设、卫生、 农业、国土 资源、广电、工商、食品药品监 管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 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相关工作。 工会、共青团、妇联、残 联、 计划生育 协会及工商联等社会团体、企 业事业组织 和公民应当协助政府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 工作。 据中央决定、国家人口计生委等 14 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农村人口和计划 生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人口发2007 104 号),按照统筹解决人口 问题的客观 要求,增加了相关部门、人民团体的职责。 根据关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 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参照中华人民 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实施办法(组 通字200634 号),计划生育协会已批准 成为人民团体。 将“与”改为 “和”。 3 第六条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目标管理责 任制。 第六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行行 政首长负责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 建立宣传教育、依法管理、村(居)民自 治、优质 服务、政策推动、 综合治理的工作 机制。 根据中央决定精神,及国家新的 提法,增加一款规定人口计 生工作机制 将“与”改为 “和”。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 作人员在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当 严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不得侵犯 公民的合法权益。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 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 第八条 对在人口与计划生育 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 应当给予奖励。 对举报计划生育违法行为的人 员,应当予以保护和奖励。 第八条 对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 作出显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 应当给予奖 励。 对举报计划生育违法行为的人员,应 当予以保护和奖励。 将“与”改为 “和”。 第二章 人口发展规划的 制定与实施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 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和上一级人民 4 政府人口发展规划,结合本地实际 情况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人口发展规 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计划。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 据人口发展规划,制定人口与 计划 生育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实施方 案应当规定控制人口数量、加 强母 婴保健、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 构的措施。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人口 发展规划,制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实施方案, 并组织实施。实施方案应当 规定稳定低生 育水平、加强母婴保健、提高人口素质、改 善人口结构的措施。 根据中央决定精神,将“控制人口 数量”改为“稳定低生育水平 ”。 将“与”改为 “和”。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实施 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的日常工 作。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 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实施人口和计划生 育实施方案的日常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应 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实 施方案中相关工作。 根据国家 11 部委和 14 部委文件, 增加规定其他相关部门职责。 将“与”改为 “和”。 第十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 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内的人口与计 划生育工作,落实人口与计 划生育 实施方案。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设立计划生育办公室,选配与工作 第十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 办事 处负责本辖区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实施方案。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 办事处设立计 划生育办公室,选配与工作任 务相适应的 专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 将“与”改为 “和”。 5 任务相适应的专职计划生育工作人 员。 城市社区组织应当将人口与计 划生育工作纳入社区管理服务体系。 城市社区组织应当将人口和计划生育 工作纳入社区管理服务体系。 第十三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 委员会应当依法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将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村民自治、居 民自治和事务公开的内容,做好计 划生育宣传、信息通报和计 划生育 奖励与优待落实的有关工作, 协助 政府有关部门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 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 确定专门人员从事计划生育日常工 作,其报酬由乡(镇) 人民政府、街道 办事处支付。 第十三条 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 委员会应当依法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村民自治、居 民自治和事务公开的内容,做好计划生育 宣传、信息通报和计划生育 奖励与优待落 实的有关工作,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开展计 划生育技术和生殖保健服务。 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 确定专门人员从事计划生育日常工作,其 报酬由县级人民政府支付。 鉴于我省普遍实行乡财县管,加之 80%的 乡镇没有 财税来源,目前计划生育 财政投入主要由县级政府承担。 将“居民委员 会”改为“社区(居 民)委员会”,将 “计划生育”改为 “人口和计划生育 ” 。 第十四条 机关、社会团体、企 业事业组织应当做好本单位的计划 生育工作。 第十四条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 单位应当做好本单位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 作,并接受所在地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 将“企业事业 组织”改为“企业 事业单位”。 6 实行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 组织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计 划生育工作责任制。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 应当确定计划生育管理机构、配备 专(兼)职工作人员,具体承担本单 位的计划生育工作。 育行政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实行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 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人口和计划生 育工作责任制。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应当确 定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机构、配备专(兼) 职工作人员,具体承担本单 位的人口和计 划生育工作。 将“计划生育 ” 改为“人口和 计划 生育”。 第十五条 计划生育协会应当 组织群众开展计划生育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活动, 发挥会 员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示范、宣传、 服务和监督作用,协助政府 实施人 口和计划生育实施方案。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 将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纳入财政预 算,并逐步提高经费投入的 总体水 平,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费应 当不 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贫困地区 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予以重点扶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人口 和计划生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人口和计 划生育财政投入增长幅度应当高于经常性 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 事业费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逐步提高 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贫困地区的人口 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是社会公益事 业,应当 强化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主渠 道,按照中央决定的表述,在第十六条 增加“确保人口和 计划生育 财政投入增 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投入增长幅度”。 安徽省人口基金会是省级财政资助 成立的公募基金会,其宗旨是通过争取 7 持。 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 和个人为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提供 捐助。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克 扣、挪用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 与计划生育工作予以重点扶持。 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人 通过安徽省人口基金等途径为人口与计划 生育事业提供捐助。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克扣、挪用 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 省内外乃至国内外关心人口福利事业的 团体和个人的支持和捐助,资助和兴办 有关人口福利的项目和活动,扶持救助 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促进人口和计划生 育公益事业发展。 第十七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民政、新闻 出版、广播电视、司法行政等部门应 当组织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 育。 报纸、广播、 电视等新闻媒体负 有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公益性 宣传的义务。 学校应当开展有关人口和计划 生育的国情教育,并以符合受教育 者特征的适当方式,有计划地开展 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或者性 健康教育。 第十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 街道办事处或者受其委托的企业事 8 业单位、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 会可以与已婚育龄人员签订计划生 育合同。 计划生育合同应当明确双方的 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可以设定违 约金。 计划生育合同的格式由省人口 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制定。 新增一条作为第十九条 向已婚育龄 流动人口出租或者出借房屋的业主,应当 配合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做好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拒不履行避孕节育和孕情检查义务的 流动人口育龄夫妻,有关单 位和业主应当 依照合同规定停止承包或者租赁、辞退解 雇、收回房屋。 借鉴广东条例第四十三、四十六 条规定,并相应增加法律责 任。 第三章 生育调节 第十九条 公民有生育的权利, 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 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 改为第二十条 9 的责任。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 夫妻,可以申请再生育: (一)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只生 育一个子女的; (二)双方均为少数民族,只生 育一个子女的; (三)双方均为归国华侨,或者 来本省定居不满 6 年的香港、澳门、 台湾地区居民,只有一个子女在内 地定居的; (四)再婚夫妻,一方未生育过, 另一方只生育一个子女的; (五)再婚夫妻,一方未生育过, 另一方是有两个孩子且丧偶的; (六)婚后不育,夫妻双方均满 30 周岁,依法收养一个子女的; (七)第一个子女为残疾儿,不 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医学上认为 可以再生育的; (八)二等乙级以上的残疾军人, 改为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 夫妻,可以申请再生育: (一)城镇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只 生育一个子女的; (二)双方均为少数民族,只生育一个 子女的; (三)双方均为归国华侨,或者来本省 定居不满 6 年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 只有一个子女在内地定居的; (四)再婚夫妻,再婚前生育子女合计 为一个或两个的; (五)婚后不育,夫妻双方均满 30 周岁, 依法收养一个子女的; (六)第一个子女为残疾儿,不能成长 为正常劳动力,医学上认为 可以再生育的; (七) 夫妻一方为六级以上的残疾军人, 五级以上的因公(工)致残人员,只生育一 个子女的; (八)矿工井下作业连续 5 年以上,并 继续从事井下工作,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第一款第(四)项修改为允许部分再 婚家庭再生育。理由:一是社会和谐,二 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的指导意见。此类 特殊人群数量不大,据测算每年约新增 出生 2-3 千人( 见附件)。 第(七)项根据 残疾军人新旧残疾等 级套改办法 民发 2004198 号规定“三、 新旧残疾等级对应关系:特等套改一级, 一等套改三级,二等甲级套改五级,二等 乙级套改六级” 修改。 删除第二款, 相关内容在第七 十条体现。 10 五级以上的因公(工)致残人员,只 生育一个子女的; (九)矿工井下作业连续 5 年以 上,并继续从事井下工作,只生育一 个女孩的; (十)农村夫妻一方是独生子女, 只生育一个子女的; (十一)男方到女方家落户且女 方没有兄弟的农村夫妻,只生育一 个子女的(仅适用女方姐妹中一人); (十二)农村夫妻只生育一个女 孩的; (十三)大山区的乡,女方在农 村,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村民委员会成建制转为居民委 员会,其居民从转制之日起 3 年内, 可依照前款第十、十一、十二、十三 项的规定申请再生育。 (九)农村夫妻一方是独生子女,只生 育一个子女的; (十)农村夫妻男方到女方家落户且女 方没有兄弟,只生育一个子女的(仅适用女 方姐妹中一人); (十一)农村夫妻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十二)大山区的乡,女方在农村,只 生育一个女孩的。 第二十一条 符合本条例第二 十条规定,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 予批准再生育; 改为第二十二条 11 (一)妊娠 14 周以上,违反安徽 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 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规定终止妊娠 的; (二)故意致婴儿死亡的; (三)自报婴儿死亡但没有证据证 明的。 第二十二条 初次生育的夫妻, 在孕期内应当到夫妻一方户籍所在 地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办理妊 娠登记,免 费领取生殖保健服 务证, 并于生育后 45 日内办理生育登记。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 当及时 将妊娠登记和生育登记情况向乡(镇) 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报告。 生殖保健服务证由省人口和计 划生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免 费发 放。 改为第二十三条 初次生育的夫妻, 在孕期内应当到夫妻一方户籍所在地村民 委员会或社区(居民)委员会办理妊娠登记, 免费领取生殖保健服务证,并于生育后 45 日内办理生育登记。村民委 员会、社区(居 民)委员会应当及时将妊娠登记和生育登记 情况向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报 告。 生殖保健服务证由省人口和计划生育 行政部门统一印制,免费发 放。 将“居民委员 会” 改为“社区(居民) 委员会”。 第二十三条 要求再生育子女 的夫妻,须在前一个子女满 3 周岁 或者女方满 26 周岁后,向一方户籍 改为第二十四条 要求再生育子女的 夫妻,应 当向一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 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 请,并附送双方 取消再生育间隔,提倡科学安排生 育间隔。主要因为:一是减少因未达生育 间隔的终止妊娠,有益于育 龄妇女的身 将“居民委员 会” 改为“社区(居民) 委员会”。 12 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 事处提出申请,并附送双方所在村 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者所在单 位出具的证明。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 当自收到申请和证明材料之日起 20 日内(需要进行病残儿鉴定的除外) 提出审核意见,并报县级人民政府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县级人 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 当在 20 日内作出审批决定,符合条 件的,签发生育证;不符合条件的, 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者 其他基层组织应当及时将生育证发 放情况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生育证由省人口和计划生育行 政部门统一印制。 所在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或者 所在单位出具的证明。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收 到申请和证明材料之日起 20 日内(需要进 行病残儿鉴定的除外)提出审核意见,并报 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 当在 20 日内作出审批决定,符合条件的, 签发生育证;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 申请人。 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或者 其他基层组织应当及时将生育证发放情况 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生育证由省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统一印制。 心健康,并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出生人 口性别比升高的压力。据统计,符合生育 规定但未达到间隔期的人流引产中, 85%都是女胎, 导致二孩性别比畸高。二 是降低行政成本,减轻基层工作压力,改 善干群关系。经我委测算,取消生育间隔 只对短期生育强度有所影响,不影响人 口控制目标的实现。海南省自 2003 年底 取消间隔后,人口出生率上升 0.10.4 个千分点,对稳定低生育水平影响不大。 其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降低,由 2000 年 的 139,降到 2005 年的 122,2007 年的 118,效果显著。目前,上海、吉林、海南、 甘肃、湖南、贵州等十多个省(区、市)取 消了生育间隔。 第二十四条 禁止下列生育行 为: (一)未依法取得夫妻关系生育 改为第二十五条 禁止下列生育行为: (一)未依法取得夫妻关系生育子女的; (二)不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 取消对违反生育间隔的禁止。 13 子女的; (二)不符合本条例第二十条的 规定,再生育的; (三)不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三条 规定的生育间隔期生育的。 再生育的。 第二十五条 收养子女应当遵 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等法律、 法规。 禁止借收养、代养名义违 反本 条例规定生育子女。 禁止以送养寄养方式违反本条 例规定再生育子女。 改为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实行以避孕为主 的节育措施。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条件, 保障公民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 孕节育措施。计划生育技术 服务人 员应当向育龄夫妻介绍常用避孕方 法及其作用机理、适应症、禁忌症注 意事项等,指导公民选择适合自身 的避孕节育方法。 改为第二十七条。 14 第二十七条 育龄夫妻应当自 觉落实避孕节育措施,接受 计划生 育技术服务指导和避孕节育情况检 查。提倡已生育子女的夫妻 选择长 效避孕措施。 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对不 符合本条例规定妊娠的,应当及时 终止妊娠。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和避孕 节育情况检查办法,由省人口和计 划生育行政部门制定。 改为第二十八条 育龄夫妻应当自觉 落实避孕节育措施,接受计 划生育技术服 务指导和避孕节育情况检查。鼓励已生育 子女的夫妻选择长效避孕措施。 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对不符合本 条例妊娠的,应当及时终止妊娠。对不及时 采取终止妊娠措施的,乡镇 人民政府或者 街道办事处应当及时指导、督促其落实。 不得假冒他人或者组织他人冒名顶替 参加孕情检查、计划生育手 术、病残儿 鉴定、 手术并发症鉴定。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和避孕节育情 况检查办法,由省人口和计 划生育行政部 门制定。 将第一款提 “提倡”改为“鼓励 ”。 第二款增加 “对不及时采取 终 止妊娠措施的,乡 镇人民政府、街道 办事处应当及时 指导、督促其落实” 。 新增第三款。 第二十八条 实行计划生育的 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基本项目的计划 生育技术服务。参加基本医 疗保险、 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的育龄夫妻, 其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所 需费用,由社会保险予以保障;未参 加社会保险的,由财政承担。 改为第二十九条 实行计划生育的育 龄夫妻免费享受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 服务。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 保险的育龄夫妻,其基本项 目的计划生育 技术服务所需费用,由社会保 险予以保障; 未参加社会保险的,由县级财 政承担。 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包括:发 目前,我省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 务所需费用,基本由县级财政承担。 15 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包括:发放避孕药具、孕情和环情监 测、放置和取出宫内节育器、绝育术、 终止妊娠术及技术常规规定的各项 医学检查、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 诊治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基本项目。 放避孕药具、孕情和环情监测、放置和取出 宫内节育器、绝育术、终止妊娠术及技术常 规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计划生育手术并 发症的诊治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基本项目。 第二十九条 禁止歧视、遗弃、 虐待女婴。 禁止歧视、虐待生育女 婴的妇女 和不育的妇女。 禁止歧视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 的子女。 改为第三十条。 第四章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三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 合理配置、综合利用卫生资 源,建立 健全由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 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 机构(以下简称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 务的机构)组成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改为第三十一条。 16 网络,并将其纳入区域卫生规划,配 备专业技术人员,改善技术服务设 施和条件,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第三十一条 从事计划生育技 术服务的机构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 围内,针对 育龄人群开展人口和计 划生育宣传教育,对已婚育 龄妇女 开展孕情检查,随访服务工作,承担 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的咨询 、指 导和 技术服务。 改为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建立健全婚前保 健、孕产 期保健制度,防止或者减少 出生缺陷,提高出生婴儿健康水平。 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应 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开展 卫生 指导、卫 生咨询、医学检查、母婴保 健指导、孕 妇产妇保健、胎儿保健和 新生儿保健等婚前保健和孕产期保 健服务。 改为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避孕节育手术及 恢复生育手术,须由具备国 务院计 改为第三十四条 避孕节育手术及恢 复生育手术,应当由具备法定条件的从事 将“须由具备 国务院计划生育 17 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规定条件 的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和 人员,在具备手术条件的情况下,严 格按照手术操作规程施行,保证受 术者的安全。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在具备 手术条件的情况下,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 程施行,保证受术者的安全。 技术服务管理条 例规定条件的” , 改为“应当由具 备 法定条件的” 。 第三十四条 从事助产接生服 务的机构或者人员,在提供助 产接 生服务时, 发现产妇未领取生殖保 健服务证或者生育证的,应 及时报 告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 办事 处或者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为妊娠 14 周以上的妇女施行终 止妊娠手术的,应当遵守 安徽省禁 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 性别终止妊娠的规定 。 改为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计划生育技术事 故、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计划生育 药具不良反应的申报、鉴定和 处理,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改为第三十六条。 18 第三十六条 接受绝育手术后, 符合再生育条件,要求再生育的,依 照本条例规定申领取生育证后,凭 生育证施行恢复生育手术。恢复生 育手术的费用,由受术者所在 单位 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 办事处 给予补助。 改为第三十七条 接受绝育手术后, 符合再生育条件,要求再生育的,依照本条 例规定申请领取生育证后,凭生育证施行 恢复生育手术。恢复生育手 术的费用,由受 术者所在单位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支付。 第三十七条 政府免费向已婚 育龄人员提供的避孕药具,由 计划 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村民委 员会、居 民委员会或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 组织的计划生育服务人员负责发放, 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监督和 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倒 卖、 变 卖政府免费提供的避孕药具。 食品药品监督、工商行政管理 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对避孕药具经 营活动实施检查和监督。 改为第三十八条 政府免费向已婚育龄 人员提供的避孕药具,由计 划生育技术服 务机构、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或者 机关、团 体、企业事业组织的计划生育服务 人员负责发放,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的药具管理机构负责发放管理和服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倒卖、变卖政府 免费提供的避孕药具。 食品药品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 照各自的职责对避孕药具和终止妊娠药品 经营活动实施检查和监督。 明确免费避孕药具的管理机构;增 加对终止妊娠药品经营活动的监管。 第三十八条 鼓励和支持计划 生育新技术、新药具的研究、应用和 改为第三十九条。 19 推广。 第五章 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五章 奖励、优待与社会保障 新增一条作为第四十条 对实行计划 生育的夫妻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优待 与扶助。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制定普惠政策及 经济社会发展措施等,应当考 虑计划生育 家庭利益,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发 展。 第三十九条 男 25 周岁、女 23 周岁登记结婚为晚婚。已婚 妇女满 24 周岁初次生育为晚育。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 单位应当给予晚婚、晚育的 职工以 下奖励: (一)晚婚的初婚者,延 长婚假 20 天; (二)晚育的初产妇,延长产假 30 天; (三)在产假期间申请领取独生子 改为第四十一条 男 25 周岁、女 23 周岁登记结婚为晚婚。已婚夫妻达到晚婚 年龄后初次生育为晚育。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 当给予晚婚、晚育的职工以下 奖励: (一)晚婚的初婚者,延 长婚假 20 天; (二)晚育的初产妇,延长产假 30 天; (三)在产假期间申请领取独生子女父 母光荣证的,延长产假 30 天,男方享受 10 天护理假;夫妻异地生活的, 护理假为 20 天。 将晚育时间 由过去的“已婚 妇 女满 24 周岁初次 生育为晚育” ,改 为“已婚夫妻达到 晚婚年龄后初次 生育为晚育” 。 将“农民”改 为“农村居民 ”,将 “城市无用工 单位 的人员”改为 “无 20 女父母光荣证的,延长产假 30 天, 男方享受 10 天护理假;夫妻异地生 活的,护理假为 20 天。 职工在前款规定的婚假、产假、 护理假期间,享受其在职在岗的工 资、奖金、福利待遇。 农民以及城市无用工单位的人 员晚婚晚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 予表彰、奖励。 职工在前款规定的婚假、产假、 护理假 期间,享受其在职在岗的工资、 奖金、福利 待遇。 农村居民以及无单位的城镇居民晚婚 晚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表彰、 奖励。 单位的城镇居民” 。 下同。 第四十条 妇女妊娠、生育和 哺乳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特殊劳 动保护。 改为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一条 自愿终身只生育 一个子女或者只收养一个子女后不 再生育的夫妻,可以提出申请, 经所 在单位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 办事处核实,报县级人民政府人口 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 发给独 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在独生子女 16 周岁前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 享受下列待遇: 改为第四十三条 夫妻自愿终身只生 育或者依法只收养一个子女的,可以向户 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申请,免 费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在子 女满 16 周岁前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的,享 受下列优待和奖励待遇: (一)从领证之月起,每月发给独生子 女保健费 15 元至 30 元,至独生子女满 16 周岁止。所需经费,系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 1、在“收养”前增加“ 依法”。 2、第(一)、 (二)项的独保费及职工退 休后增加 5%退休金源于我省 1979 年、 1981 年的地方规定,其立法本意是由国 家和政府承担奖励的义务, 发放渠道是 夫妻双方所在单位或者公社、生产队。当 时企业都是国有、集体性质 ,是国家的一 部分,由企业发放也就是由国家承担奖 励责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 发展,企 业 22 (一)从领证之月起,每月发给 独生子女保健费 5 至 15 元,至独生 子女满 16 周岁止。夫妻双方均有用 工单位的,由双方单位各发一半;父 母离异的,由子女跟随的一方用工 单位全额发给;一方是农民或者没有 用工单位或者死亡的,由另一方用 工单位全额发给;夫妻双方均是农民 或者无用工单位的城市居民,由所 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从 计划生育事业费中发给; (二)职工退休时,提高 5%的退 休金,或者由所在单位给予与之相 当的一次性补助。 (三)本条例实施后,未执行本 条第(二)项规定的,从领证之月起, 由所在单位为其办理补充养老保险; 单位已为全体职工办理补充养老保 险的,应当为领证的职工增交一定 比例的补充养老保险费; (四)农民、城市居民年老丧失 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职工的,由所在 单 位承担;其他人员由户籍所在地政府财政承 担; (二)职工退休时,提高 5%的退休金或 者一次性给予 3000 元以上的奖励。所需经 费,系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 有控股企业职工的,由所在 单位承担;其他 人员由户籍所在地政府财政承担; ( 三)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年老丧失劳动 能力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 者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给予照 顾。 (四)在调整承包地、自留地、自留山, 安排宅基地,分配集体收益、集体林权、土 地补偿、安置补助等,以家庭人口数量作为 基本分配补助单位的,增加一人份的份额; 以家庭作为基本的分配补助单位的,增加 户均 30%以上的份额; (五 ) 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通过城乡居 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以及农村五保 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等制度予以帮助; 的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非国有企业 大量存在,近十年来,企业,尤其是非国 有企业兑现奖励的难度越来越大,企业 职工的诉求强烈,已到了必须正本清源 的地步,否则独保费提标会进一步激化 社会矛盾,引发不稳定因素。根据 2008 年统计年鉴反映,全省职工总数为 323.5 万人,其中国有单位 190.8 万人,城 镇集 体单位 24.1 万人,其他单位 108.7 万人。 草案拟将城镇集体单位、其他单位的领 证职工的计划生育奖励经费纳入财政供 给渠道。 3、1979 年独保费每月男孩 5 元,女 孩 6 元,占 农村居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 (170 元)的 35%-42%;1999 年独保费每 月 515 元(农村普遍执行 5 元标准), 占农村居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1900 元) 的 3%,急需提高 标准。 4、第(四)、(五)项根据国家 14 部委 文件规定。 23 劳动能力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 道办事处或者村民委员会、居民委 员会给予照顾。 (六)当地人民政府 规定的其他奖励优 待。 第四十二条 农村领取独生子 女父母光荣证的家庭,除享受本条 例第四十一条规定的待遇外, 还享 受下列待遇: (一)优先列为家庭经济发展的 重点扶持对象,在资金、技术、培训、 信息等方面予以支持、优惠; (二)组织劳务输出时优先安排; ( (三)在调整自留地、自留山时给 予照顾,分配集体收益时,增加一人 份的份额; (四)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可以对 独生子女学生减免杂费。 (五)对贫困家庭,在扶贫贷款、 以工代赈、扶贫项目和社会救济等 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六)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优 惠待遇。 改为第四十四条 农村领取独生子女 父母光荣证的家庭,或者生育两个女孩并 已落实绝育措施的计划生育家庭可享受下 列优待: (一)优先列为家庭经济发展的重点扶 持对象,在 资金、技术、培 训、信息、劳务输 出等方面予以支持、优惠; (二)组织劳务输出时优先照顾; (三)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期间寄宿的, 由当地政府给予寄宿生活补助; (四)对贫困家庭,在扶贫贷款、以工 代赈、扶 贫项目和社会救济 等方面给予适 当的优先照顾; (五)县级人民政府在推行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制度、农村住院分娩制度时, 应当为 其家庭成员减免个人缴纳的合作医疗费、 降低起付标准、提高报销比例和标准,在大 病补偿时给予优惠; 将奖励优待 主体扩大到“ 生育 两个女孩并已落 实绝育措施的计 划生育家庭” 。 删除第(三)、 (四)项。 24 (六)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优待。 第四十三条 职工凭节育手术 证明,按 规定休假,休假期间享受其 在职在岗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 农民施行绝育手术的,当地人民政 府应当给予适当奖励。 节育手术并发症患者在治疗期 间,职工享受其在职在岗的工资、 奖 金、福利待遇;农民、无用工单位的 城市居民因此导致生活困难的,或 者治疗后仍不能正常从事劳动的, 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补助。 改为第四十五条 推行节育手术保险 制度。县级 人民政府应当为 施行节育手术 的育龄群众分类施保。 节育手术并发症患者在治疗期间,职 工享受其在职在岗的工资、 奖金、福利待遇; 农村居民、无单位的城市居民因此导致生 活困难的,或者治疗后仍不能正常从事劳 动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纳入医保,并给予补 助,优先 纳入低保。 职工凭节育手术证明,按规定休假, 休假期间享受其在职在岗的工资、奖金、福 利待遇。农村居民施行绝育手 术的,当地人 民政府应当给予适当奖励。 中央决定规定“ 积极探索建立独 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 长效节育措 施奖励、 节育手术保险、城市计划生育夫 妇年老一次性奖励等制度”。 进一步测算 论证。 新增一条作为四十六条: 实行农村 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只有一个子 女或者两个女孩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按 照有关规定对夫妻双方分别发给奖励扶助 金。 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独 生子女死亡或者伤残的计划生育家庭,按 以地方性法规形式明确国家人口计 生委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 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制度。 25 照有关规定对夫妻双方分别发给特别扶助 金。 第四十四条 终身无子女或者 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后子女死 亡不再生育的职工,按 100%发给退 休金,或者由所在单位给予与之相 当的补助;农民、无用工单 位的城市 居民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 优先享 受政府提供的养老服务。 改为第四十七条 终身无子女或者领 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后子女死亡不再生 育的职工,按 100%发给退休金或者一次性 给予 5000 元以上的补助。所需经费,系国 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 业、国有控股企 业职工的,由所在单位承担;其他人员由户 籍所在地人民政府承担。 草案拟将非国有单位的领证职工的 计划生育奖励经费纳入财政供给渠道。 第四十五条 对符合本条例第 二十条的规定可以申请再生育夫妻, 自愿只生育一个子女并领取独生子 女父母光荣证的,除享受本条例第 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四条规定的待遇和奖励外, 由所在单位或乡(镇)人民政府、街 道办事处从计划生育经费中给予 1000 元以上 2000 元以下的一次性 奖励。 改为第四十八条 对符合本条例规定 可以申请再生育夫妻,自愿只生育一个子 女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 除享受 本条例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 条、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规定的奖励优 待外,由县级人民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 第四十六条 建立、健全基本 养老制度。 改为第四十九条。 26 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 则,优先为农村生育两个女孩并采 取绝育措施的夫妻和只生育一个女 孩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 妻办理养老保险。 增加一条作为第五十条 对获得国家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计划生 育工作者荣誉证书的专职计划生育人员, 给予一次性 5000 元以上的奖励,奖励经费 由所在单位承担。 测算数额并征求意见。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 生育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按照下列规定作出征收社会抚养费 的决定: (一)未依法取得夫妻关系生育 第一个子女的,征收 2000 元以上 5000 元以下的社会抚养费; (二)符合本条例规定可以再生 育,但前一个子女不满 3 周岁且女 改为五十一条 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生 育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 门按照下列 规定作出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决定: (一)未依法取得夫妻关系生育第一个 子女的,征收 2000 元以上 5000 元以下的 社会抚养费;对于符合结婚、生育条件生育 第一个子女,但未领取结婚 证的,人口和 计 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告知当事人在 3 个月 内补办结婚证,逾期未补办 的,按照前述 规 取消对违反生育间隔期的再生育行 为征收社会抚养费。 改革社会抚养费征收办法,适当降 低计征标准,简化计征方法 ,增强可操作 性。借鉴 河南、浙江等地的经验,将第 (四)项中“按双方上一年度总收入的 3 至 4 倍征收社会抚养费” 修改 为“ 分别按 男女双方所在县(市、区)上一年度城镇 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年人 27 方不满 26 周岁生育的,征收 1000 元以上 2000 元以下的社会抚养费; (三)符合本条例规定可以再生 育,但未申领生育证生育的,征收 200 元以上 500 元以下的社会抚养 费; (四)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第二 个子女的,按双方上一年度总收入 的 3 至 4 倍征收社会抚养费;每再多 生育一个子女的,依次增加 2 倍收 取双方社会抚养费。 前款第(四)项中的总收入按双 方实际收入计算;难以计算的,农村 以双方所在乡(镇)上一年度农民人 均纯收入为基数计算,城市以本县 (市、区)上一年度城镇居民可支配 收入计算。 定征收社会抚养费; (二)符合本条例规定可以再生育,但 未申领生育证生育的,人口和 计划生育行 政部门应当告知当事人在 3 个月内补办生 育证,并征收 200 元以上 500 元以下的社 会抚养费; (三)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第二个子 女的,分别按男女双方所在 县(市、区)上一 年度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 民年人均纯收入(以下简称计征基数)的 4 至 5 倍征收社会抚养费;实际收入高于计征 基数 1 倍以上的,按其实际 收入的 4 至 5 倍征收社会抚养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生 育 3 个以上(含 3 个)子女的,每多生育 1 个子女,按照前述计征基数或者实际收入 增加 2 倍征收。 (四)违法收养子女的,人口和计划生 育行政部门应当告知当事人在六个月内补 办有关收养手续或者解除非法收养关系;逾 期未办理的,可以按照第(一)、 (三)项征收 社会抚养费。 均纯收入的 4 至 5 倍征收社会抚养费”。 按照 2007 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 3556 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11473 元计算, 目前农村应征收 4.2 万元至 5.6 万元,城 镇居民应征收 13.8 万元至 18.4 万元。按 照拟修改的办法,农村约征收 2.8 万元 至 3.5 万元,城镇居民约征收 9.2 万元 至 11.5 万元。 28 第四十八条 借收养、代养、送 养、寄养名义违反本条例规 定生育 子女的,按违法生育处理。 改为第五十二条 第四十九条 社会抚养费的征 收管理,按照国务院有关社会 抚养 费征收管理的规定执行。 改为第五十三条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生 育的,除按四十七条第一款(一)、 (二) 、(四)项 的规定征收社会抚 养费外, 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国家工作人员未依法取得 夫妻关系生育第一个子女的,给予 记过的行政处分,3 年内不得 评为先 进;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第二个以上 子女的,给予开除的行政处 分; (二)农民、无用工单位的城市 居民在社会抚养费缴纳后 3 年内不 得录用为国家工作人员; (三)产假期间停发奖金、福利, 孕期检查、分娩、产褥期的医药费自 理。 改为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生 育(含收养,下同)的,除按第五十二条第一 款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外,按下列规定处 理: (一)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 国有控股企业职工,未依法取得夫妻关系 生育第一个子女的,给予记过 的处分, 3 年 内不得评为先进;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第二 个以上子女的,给予开除的 处分;农村居民、 无单位的城镇居民在社会抚养费缴纳后 3 年内不得录用为国家工作人员; (二)产假期间停发奖金、福利,孕期 检查、分娩、产 褥期的医药费自理。 (三)在社会抚养费征收完结七年内, 对调整自留地、自留山,安排宅基地,分配 按照 11、14 部委文件,增加(三)、 (四)项。 29 集体收益、土地补偿、安置补助等,以家庭 人口数量作为基本分配补助单位的,减少 一人份的份额;以家庭作为基本的分配补助 单位的,减少户均 30%以上的份额; (四 )对不符合本条例 规定生育第二个 以上子女的,应当纳入银行征信系统;对企 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不符合本条例 规定生育第二个以上子女的,其企业不得 评为先进、模范企业。 有关部门应当将遵守人口和计划生育 法律法规作为提拔任用干部,推荐各级党 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青联委员候选 人、工商联执委、村民委员会成员、社区居 民委员会成员,评选各类劳动 模范和先进 个人的基本要求。 第五十一条 未取得合法夫妻 关系妊娠或者不符合本条例第二十 条规定的再生育条件妊娠的,由县 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 门责令限期终止妊娠。逾期拒不终 止妊娠的,预征社会抚养费 ;预征后 删除此条 基层普遍认为,该制度可操作性不强, 实 际效果差,使群众误认为交了社会抚养 费就可以再生育。 30 终止妊娠的,预征的社会抚养费应 当在七个工作日内全部退还。预征 社会抚养费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 府制定。 第五十二条 已领取独生子女 父母光荣证的夫妻,有本条例第二 十条规定的情况,经申请被批准允 许再生育的,收回其独生子女父母 光荣证,停止享受独生子女保健费 等各项待遇,追回其依照本条例规 定享受的所有物质奖励。 已领取独生子女及父母光荣证 的夫妻,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的,收 回其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追回其 依照本条例规定享受的所有物质奖 励,并按本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五十 条的规定处理。 改为第五十五条 新增一条作为第五十六条 对有一定证 据证明违法生育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 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组织调查;当事 人拒不承认的,可以要求当事人进行技术 参照湖南第四十五条。 31 鉴定,并做好保密工作,当事人应当配合。 技术鉴定结果证明当事人违法生育的, 技术鉴定费及当事人因技术鉴定发生的交 通费、误工费由当事人承担;技术鉴定结果 证明当事人未违法生育的,上述费用由人 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承担。 第五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 的,由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 门或 者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 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违法所得 超过 10000 元的,处违法所得 2 倍 以上 6 倍以下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或者违法所得不足 10000 元的,处 10000 元以上 30000 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 销执 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 责任。 (一)非法为他人施行计划生育 手术的; (二)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 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 改为五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 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 所得;违法所得超过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