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读红楼梦_第1页
我们应该怎样读红楼梦_第2页
我们应该怎样读红楼梦_第3页
我们应该怎样读红楼梦_第4页
我们应该怎样读红楼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应该怎样读红楼梦 乌苏一中 曾艳青 一个喜爱阅读的孩子想读红楼梦,但一直遭到其父母的反对。直到升 到高中,课文中有了林黛玉进贾府,他才理直气壮地跟父母说:“看,课 文中都有节选了,老师要我们课外阅读红楼梦,现在总可以看了吧?”其 家长这才作出让步。 一个学生打开语文选修课本,惊喜地说:“哇,红楼梦课文一连有四 课!宝玉挨打香菱学诗诉肺腑抄检大观园”其母大吃一惊: “这不是把孩子教坏了吗?本来现在的孩子就早恋”,为什么我们的家长如此 忌讳红楼梦?为什么我们的家长甚至我们的学生在红楼梦中就仅仅看 见的是谈情说爱呢? 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 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形形色色的读者阅读 同一部巨著,所收所获当然也会是各种各样的。 中学生怎样阅读红楼梦这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作为一个语文 老师我想谈谈自己的 看法。 一、关于选材和立意 让我们先来大致了解一下曹雪芹的家庭背景和身世。曹雪芹从曾祖父曹玺 开始,祖父、伯父、父亲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 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侍读,两个女儿(即曹雪芹的姑妈)入选王 妃。康熙皇帝七次南巡,都住在曹家。雍正五年(1727) 曹雪芹 13 岁,父亲曹 頫(f)雍正皇帝时因皇权斗争牵连而获罪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 京迁到北京,他的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40 岁后,他进入 了凄苦的晚年。他家迁到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 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大约在 1764 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 度伤痛,而离开了人间。 曹雪芹花费十年心血创作的这部中国文学史上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小说,选 择的就是作者非常熟悉的封建社会衰落时期“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 的居家生活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世态。详尽地描述了这个大家族从繁荣走向式 微的过程。而这个式微的过程,正好又与中国封建社会从繁荣走向衰亡的过程 吻合。所以有爱好文学的政治家称这部小说为政治小说。 其实,生活在没落家庭中的封建士大夫曹雪芹,不可能有现代一些马克思 主义者所具有的历史唯物主义觉悟。曹雪芹只是凭他的艺术直觉,通过一连串 生活现象的描述,塑造了以贾宝玉、林黛玉为首的,包括奴婢晴雯、金钏、芳 官(先是艺人后为婢女),艺人琪官(蒋玉菡)等一批封建叛逆者的闪光形象 ,说明腐朽的封建制度、封建思想意识正在受到应有的挑战。 曹雪芹的成功与伟大,就在于他刻画出这些“叛逆者”群像。从文学的本 质看,写出现实社会面临的挑战,即批判现实主义,才能“与时俱进”,才是 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也才是不固步自封、勇于创新的读者所需要的。因为塑造 叛逆者形象,写出现实社会面临的挑战,揭示现实社会所蕴藏的危机,不管作 者的主观愿望如何,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要求变革的趋势,总是和社会的发展 趋势一致。这也是凡遇到统治者要求作家歌功颂德的时代,就出不了伟大的作 品一样。再说,即使真切地写出“到处莺歌燕舞”的作品,也远远比不上反映 我们的社会并不十全十美的作品更吸引读者,因为凡真正“为了知道点什么而 阅读”的读者,他们总不热衷于粉饰太平的东西。 二、关于篇幅和结构 有了对上述对选材和立意的正确认识,我们才能进而从容不迫地作艺术欣 赏。比如全书恢弘的结构,前后严密的照应,草蛇灰线,千里暗连,主要人物 的逻辑发展和命运安排,著名的金陵十二钗各自的结局乃至贾家的兴衰等等。 现在通行的“庚辰本”红楼梦是 120 回本,前 80 回是曹雪芹所写,后 40 回是高鹗所续。或曰曹氏写完了全书 120 回,在修改和传抄过程中,丢失了 后 40 回;或曰曹氏在修改过程中逐步发现反映主题思想的人物和事件已经到了 绝妙的境界,创作的任务已经完成,后 40 回简直是“蛇足”,所以果断地割舍 了。而高鹗的“续貂”实在没有必要。现代著名作家王蒙在红楼启示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1 年版)一书中说,红楼梦写到抄检大观园 ,“确实可以说是已经达到了极致,已经写不下去、写下去也超越不过去了。 ”阅读前 80 回和后 40 回艺术感觉有很大不同。首先是小说第 80 回以后的语言 缺乏张力,显得直白浅露;其次是情节不再使人感到荡气回肠,而是没有规则 地跳跃,比如写黛玉的疾病,其进程就转变得很唐突。其三,出现了与前面基 本相同的情节,如第 116 回贾宝玉重游“太虚幻境”。 从立意和构思看,全书的主要线索是贾宝玉林黛玉“木石前盟”和贾宝玉 薛宝钗“金玉良缘”的悲剧,作为主要线索的发展过程是贾府的一步步走向衰 落,这一过程的两个大高潮就是原版高中语文第六册所选的宝玉挨打和 抄检大观园两课。两者分别选自前 40 中的第 31、32 回和随后 40 回中的第 7 4 回。 “宝玉挨打”这一大事件,是作为封建秩序的叛逆者贾宝玉与封建势力的 卫道士贾政世界观誓不两立的必然结果。它与全书主要线索的关系也特别贴近 。 “抄检大观园”是贾府从表面繁荣到实质急剧衰落的质变过程。它是大观园 里的女子们跟贾府当权派(包括争权者)一次短兵相接的冲突。这一大事件的 性质和后果正如被搜查的三小姐探春痛心疾首所言:“可知这样的大族人家, 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以上是从“宏观”看。 从“中观”上看,即围绕大事件前后所作的铺垫和照应,也匠心独具。如 正面写宝玉挨打之前,先是宝玉与演员出身的琪官(蒋玉菡)的亲切交往,互 换汗巾,既而写到宝玉跟金钏开了几句玩笑,无辜的金钏遭王夫人诬陷迫害而 死,其三写宝玉厌见趋炎附势浅薄庸俗的官场中人贾雨村。以上三事反映了贾 宝玉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的亲近和对封建官僚的鄙视,刻画出他的叛逆性格 。但这一切在封建卫道士贾政看来都是十恶不赦的,再加上“素不相能”的忠 顺王府来人向宝玉追索蒋玉菡,宝玉的异母兄弟贾环暗算他,向贾政告刁状, 贾宝玉遭受毒打在所难免。 关起门来打儿子,波澜层层达浪峰。先是宝玉求救无门,总算盼见一个老 婆子路过,却又是一个聋子,无法报信给居住于深院的老祖母,使得对宝玉百 般宠爱的贾母一时不能前来袒护。因而这场毒打得以进行。贾政先让家奴“执 法”,但他又觉得打得不重,可能想到对叛逆者决不能姑息,于是自己出手, 棍如雨下。这里写出了贾政的复杂而又变化的心理过程。接着写王夫人来劝时 ,贾政由于火气太盛,要用绳子将宝玉勒死,“以绝将来之患”。王夫人悲痛 欲绝,让贾政先勒死她相要挟,似用桶水浇气焰,大灭贾政冲天火。最后是老 祖宗贾母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斥”,说得贾政无地自容,拱手恭听,不 敢说半个“不”字。这场冲突刚平息的场面,第六册课本前面附有一幅彩图, 上自贾母,下至丫鬟,大哭小喊,悲伤至极,就是王熙凤也对叔公贾政斜目怒 对。 宝玉遭毒打之后的情节,小说仍写得一波三折。先是宝玉的“准通房丫头 ”袭人咬着牙说道:“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袭人作为叛逆者宝玉的 同盟者、奴婢也发出抗议之声。她还对宝玉说:“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 到这步地位。”这里的“我”,还是作为奴婢的、叛逆者的同盟者袭人。其潜 台词是:你呀,也应该注意反抗的方式方法。而接下来探视的同是封建卫道士 薛宝钗。宝钗的话与袭人的貌似相同,但其义大迥,薛宝钗说:“早听人一句 话,也不止今日。”很显然,宝钗就是要宝玉做封建统治者的孝子贤孙,走仕 途经济之路,光宗耀祖,将来封妻荫子。其三是林黛玉哭得“气噎喉堵”而来 ,抽抽噎噎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黛玉看到了敌对势力的强大凶狠, 她似乎是为了保全宝玉性命而欲行韬晦之计。从黛玉对宝玉挨打得痛心程度看 ,她是宝玉反封建的坚定战友,真正知己。随后才是王熙凤、薛姨妈等一干人 络绎而来,那大多是出于礼仪性的看望而已。 整个事件前铺后垫,高潮前有预示,高潮后有相关事件作为余波,写得曲 折有致,体现了作家娴熟的叙事技巧。 三、关于细描和详引 细描和详引可以说是“微观”方面的。 全书经典性细描的片断有:第 3 回的林黛玉进贾府,第 6 回的刘姥姥一进 荣国府,第 13 回的王熙凤协助宁国府料理秦可卿的丧事,第 17、18 回的元妃 省亲,第 40 回的刘姥姥游赏大观园,第 74 回的抄检大观园,第 110 回的贾母 过世,等。其中“林黛玉进贾府”的同名课文是传统高中名篇。小说中对重点 事件的描写无不精心设计,所跃然纸上的生动性,所反映内涵的丰富性,所达 到的艺术性,是在此之前的作品不能望其项背的。比如“林黛玉进贾府”,借 林黛玉对外婆家主要亲戚的拜见,就自然地引出了贾府的重要人物。写王熙凤 出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之法,写出了她的放诞无礼和泼辣圆滑 。写她赞赏林黛玉的标致,说“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 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既夸了林黛玉,又 赞了三春姐妹,还奉承了贾母,同时也讨好了赵姨娘(探春的生母)等一干人 ,这里王熙凤何止于“一石三鸟”!又如对对王熙凤、贾宝玉等穿着的细致描 写,一方面写出凤姐对荣华富贵的无限的追求,另一方面也写出贵族公子的奢 华生活。对三春姐妹漂亮美丽外貌的刻画,深意则是反衬她们结局的悲惨。二 小姐迎春是“金闱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出嫁一年就被丈夫孙绍祖迫害致死 ;三小姐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无可奈何远嫁天方;四 小姐惜春“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和贾宝玉的结局一样:出家 入空门(以上引述的诗句正是“金陵十二钗”的判词所写)。 又如围绕“元春省亲”,怎样修建大观园,怎样大摆排场迎接元妃,贾府 怎样的豪华,展现得淋漓尽致。再比如通过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二进大观园的 所见所闻,形象真切地写出了贾府日常生活的奢靡。还如通过王熙凤操办秦可 卿的丧事,既写出了贾府男子的腐败、腐朽和无能,又揭示了这样的家庭迟早 要溃败的趋势;而到了操办贾母的丧事时,王熙凤则有名无权,指挥起来处处 碰壁,正体现了这种趋势。 我们通过阅读这部小说细致描写的篇章,可以充分认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贵族家庭奢侈糜烂的生活。如果不这样着眼,可能身入宝山不识宝,厌倦归来 空手回。会对书中很多关于饮食起居、吟花弄月的描述感到“冗长”、“厌烦 ”,甚至会觉得“不忍卒读”。 全书经典性的“详引”是第 5 回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所看到的金陵十二钗 等的判词和歌赋,第 17、18 回有关大观园里亭台楼阁的题对,第 37、38、50 、51 回结社对诗,第 48 回香菱学诗,第 78 回贾宝玉祭奠晴雯的芙蓉女儿诔 ,等等。 曹雪芹既是伟大的小说家,又是杰出的诗人。况且诗歌本来就是文学的源 头。诗歌中包含了人类最复杂、最隐秘的思想情感。古代文人一般都精通诗词 律赋。我国当代一段时间全国高考等重要考试排斥诗歌写作,造成了青少年学 生急功近利,拒绝诗歌,因而不懂诗歌的恶果。很多青少年朋友读红楼梦 ,对书中“引述”的大量的诗词歌赋,读不大懂,也不愿细心钻研,遇到了就 一晃而过,这实在是很大的损失。其实这些诗词歌赋都是曹雪芹根据故事情节 和人物性格精心创作出来的,它们对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提示和推动作用,对人 物性格也是很好的衬托。比如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所看到的大量判词歌赋 ,就揭示了书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对全书的情节发展也作出了大体的安排。高 鹗续写最后 40 回,主要就是根据这些判词歌赋的暗示,所以尽管艺术水准远比 不上前 80 回,但也算差强人意。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书中关于香菱学诗的片断,在烘托黛玉博学多才、体 贴他人、乐于助人、诲人不倦的性格的同时,形象地讲解了律诗的常识,揭示 了学习写诗的成功之路,这实际上是作者写诗的经验之谈,读者若好好品读, 细心揣摩,循序渐进,可以说,不会写诗也会吟了。这恐怕正是教材编者将这 个片断选为课文的一个原因。 四、关于现实与浪漫 红楼梦无疑是一部以现实主义为主、浪漫主义为辅的伟大作品。小说 一开头,通过甄士隐之梦幻交代木石姻缘。警幻仙子收下女娲所炼的多余的第 36501 块顽石,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神瑛侍者常在西方灵河岸边行走,看 见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十分娇娜,遂日以甘露浇灌,后使之幻化人形,修 成女体,这绛珠常因未报灌浇之恩,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常说:“ 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但 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此点可由第 3 回林黛玉初进贾府时 转述癞头和尚“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 许见哭声”的话相照应。这也是林黛玉和贾宝玉初次相见时,贾宝玉竟笑说“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的天机奥妙,在三生石畔,他们授受甘露,确实是朝夕 相处的。 又如第五回,描写贾宝玉在太虚幻境读到的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 喻了众多人物的结局。这种虚虚实实的写法,一方面是作者艺术创作的需要,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作品得以流传,因为作者所处的清代,大兴文字狱(共有 一百多次)。在文化专制主义统治下,曹雪芹必须借助浪漫主义手法,给作品 蒙上了扑朔迷离的虚幻色彩,以保全自己。 五、关于补天与拆天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观念是:无才可去补苍天。 他作为没落的封建贵族的后裔,看到自己无法使家族中兴。从现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