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访云南原始村寨:无一人识字 留撮头发来“ 镇痛“ 原始村寨 一些匪夷所思的生活方式,如今依然存在于西双版纳傣族自 治州布朗山上一个叫做曼邦三队的寨子里。 事实上,对于这样近乎原始的村落,有关部门早在多年前就 力图帮扶脱困并将其迁出深山,但却因一些原因“动迁” 艰难。 新年前夕,记者跟随西双版纳边防支队官兵,在莽莽森林中 蹚过 10 条小河步行数小时,走进这个大山深处至今还与世隔绝的“ 原始部落” 。 大山深处 斜坡上有一堆茅草棚 去年 12 月 28 日一早,记者与西双版纳公安边防支队的 17 名 官兵一道,在支队长陈俊的带领下,每人身背 15 公斤重的生活用品 ,由景洪直奔 100 公里外的勐海县布朗山乡曼囡村委会。 在请了村支书岩香儿做向导后,驱车 6 公里后,开始负重步 行进入没有路的大山深处。一行人穿行在能够将人群完全掩没的茅 草和灌木丛中,上坡下坎,时而在莽莽林海中爬行,时而在齐膝深 的河水中跋涉,经过 3 个多小时的急行军,蹚过了 10 条小河后,终 于进入了这个掩藏在半山上一片密林中的原始部落。 放眼望去,这个被称为曼邦三队的寨子,就是一些如同草堆 一样杂乱无章的堆在斜坡上的茅草棚。记者一行 21 余人顺着这个寨 子的茅草棚,一直往山坡上爬到最高一个茅草棚的后面,才发现有 一群体型矮小,身穿五颜六色各式服装的男女,在一块泥地上打陀 螺玩耍。 据岩香儿介绍,这天正赶上拉祜族传统的新年节,这一天全 村的男子都要打陀螺,以示来年有粮食吃。而这些人之所以留在寨 子里,是因为他提前 3 天来做工作,告诉他们:“边防支队官兵要给 他们送东西。”否则,按平常的习性,这些男女老幼远远的一看到陌 生人或者穿制服的机关工作人员,马上就会全部躲进深山无影无踪 。 原始落后 没有一个人识文断字 看到一下子“涌进来”这么多陌生人,尽管岩香儿一直在招呼 ,但这一群男女还是怯怯地缩在一边蹲在地上。后来看到边防官兵 从背囊中拿出饼干、衣服、被子和食用油等物品递过去,他们才带 着半信半疑的神情站了起来,最后看到边防官兵将身上背的东西全 部送给他们时,几名老人扯开喉咙一阵叫唤后,马上就有 60 多人从 四面八方围了过来,并纷纷伸出双手来接物品。 由于只有岩香儿能与他们语言交流,记者通过岩香儿了解到 ,这个寨子共有 17 户 67 口人。 由于自古以来与世隔绝,这个寨子至今不通水、电,也没有 一条路通向外界,平时需要食盐味精等物品需步行 3 个小时到村委 会去拿,要是碰上雨天,就得绕行 6 个小时才能来到村委会。村民 的衣服几乎全靠扶贫单位捐赠,晚上睡觉从来不用被子,就躺在楼 板上。 看到一个大约十二三岁,背着一个小孩的女孩,岩香儿介绍 说,这女孩身上背的就是她自己的孩子。这个寨子长期以来几乎不 与外界通婚,男女孩子到了十二三岁就自发住到一起成为“夫妻” , 有的 20 岁左右就生下几个孩子了。由于自古以来没有一个人读过书 ,因此几乎全寨子的人都说不出自己的年龄,只能表达出“谷子黄时 生的”、“下大雨时生的 ”,或者“长大水时生的 ”这样模糊的概念。 “在去年 12 月之前,这儿的 67 个人没有一个人有身份证,也 没有一对夫妇正式办理过结婚手续,生老病死从来不向村委会报告 。” 岩香儿说,要村干部进村来,发现有新生婴儿,才知道又增加人 口了。 奇风异俗 留一撮头发来“镇痛” 记者走进一户人家,只见除了四周从篾笆墙的缝隙和竹楼板 间透进的一丝丝光亮外,里面漆黑一片。屋内除了几口人围着的一 个火塘外,就再也看不到什么东西。 这里无论是大人和小孩,只要接到边防武警递过来的食物, 就大口大口地狼吞虎咽,一些年长的妇女,看到陈俊抽的香烟也伸 手来要。一个“头人模样”的年长男子经岩香儿带领,来到边防武警 面前,向大家炫耀:“他有 5 个女人。” 由于是拉祜族的新年节,陈俊拿出特意为他们准备的一件瓶 装白酒,这位“头人模样”的老者一看立刻满眼放光,只见他兴奋地 大吼几声,立刻来了很多人,很快就将一件酒分完了。村民们在“头 人” 的吩咐下,跑去一个茅草棚内,拿出约 1 公斤糙米,要作为礼物 送给边防官兵。 看见几名剃成光头,却又在头顶留一小撮长发的老年妇女, 记者了解到,这里的人过去全部都剃这样的头型。 据说由于没有上医院看病的习惯,头上留的那一小撮头发是 用来“镇痛” 的,每次病痛难忍时,他们就将头上那一撮头发揪下两 根,以减轻痛感。 如今全寨人唯一会服用的药物就是头痛粉,因此这个寨子生 下的小孩成活率很低。 “一般村民自然死亡后,就在土坑里面部朝下盖点草埋葬 。” 岩香儿说,这里的人们生下男孩一般取名 “甲铁”,女孩则取名“ 纳 铁” ,而真正能够区分几个孩子名字的只有他们的父母,一般不让外 人知道。 无可奈何 这里办身份证靠“骗” 据布朗山边防派出所教导员杨正兴说,近年来边防官兵在这 个寨子做了一系列工作,但由于村民落后的观念,害怕见生人,边 防官兵只要一走进这个寨子,村民便逃命似地躲避。 由于领取低保需要办理户口本和身份证,去年 12 月边防派出 所特意将采集相片的设施,搬到通车的村委会。岩香儿以约他们出 来喝酒为名,才将寨子里 10 名村民“骗” 出来了。 “21 世纪居然还有这样原始部落存在,太不可思议了,一定要 想方设法改变他们的原始生活状况。”陈俊说。 新闻延伸 原始状态 何以保留至今 记者通过勐海县相关部门了解到,早在 1996 年开始的结对扶 贫工作中,勐海县外办及乡镇的相关领导就一直关注这个寨子,有 关部门也曾设法另辟家园、说服动迁以改变这种落后的生活方式。 但为何村民们仍愿久居闭塞的深山,通过走访,记者了解到 3 种不 同的说法。 怕人偷东西? 勐海县外办的一份材料显示,2002 年他们曾将全村群众,集 体搬迁到离公路较近的地段。为村民建盖了 16 栋符合拉祜族习惯的 干栏式木板楼,并为他们捐赠了衣物、谷种等,还购买了 16 头耕牛 。但村民还是习惯了原来的生活,有 14 户人家将耕牛变卖,将房屋 和水管拆除换酒钱后,陆续回到了深山中的寨子。 据寨子的“头人” 介绍,他们之所以不愿意在搬迁后的新寨子 生活,主要是怕“外面的人偷他们的东西 ”。 不方便打猎? 而岩香儿则认为,村民们不愿意到已经“三通” 了的新寨生活 ,除了搬迁后他们还得跑很远的路回到老寨子去种田,感觉不方便 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回深山老林方便打猎,因为他们一直 都沿袭着上山打猎的习惯。 等靠要惯了? 而与这个寨子结对扶贫,也做了大量工作的勐海县扶贫办则 总结为这些村民由于与世隔绝,思想跟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单晶生产炉合作协议书
- 2025年醋酸丁酯合作协议书
- 2025年电商培训项目合作计划书
- 大型零售商场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橡胶板、杆、型材项目合作计划书
- 网络培训项目合作运营合同
- 农业种植合作社产品收购合同
- 物联网技术应用项目投资合同
- 旅游景区规划与设计服务合同
- 生物制药技术工艺流程试题及答案解析
- LY/T 1675-2006马尾松毛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 GB/T 8237-2005纤维增强塑料用液体不饱和聚酯树脂
- GB/T 7307-200155°非密封管螺纹
- GB/T 14337-2008化学纤维短纤维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 社团课数独入门(课件)
- 全国高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雷雨》 课件
- L4-《采购与供应策略》-讲义课件
- 软件测试 教学大纲
- 合欢树史铁生课件
- 机房工程系统调试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 光伏项目试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