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问答(完整篇张伟权修改))_第1页
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问答(完整篇张伟权修改))_第2页
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问答(完整篇张伟权修改))_第3页
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问答(完整篇张伟权修改))_第4页
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问答(完整篇张伟权修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 技术问答技术问答 福 州 海 马 饲 料 有 限 公 司 编写福 建 马 尾 联 合 水 产 饲 料 有 限 公 司 内容简介 本书从健康养殖的角度出发 ,以精养和半精养为范例,通过问答形式, 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南美白对虾养成阶段的各项基本技术原理和操作方法。 内容包括:一.基础知识;二.养殖场地与设施;三.放苗前的准备工作;四.虾 苗放养;五.养成期管理 ;六.成虾收获等各个方面,共计 83 个题。其中养 成期管理部分又重点介绍了饲料与对虾生长、池塘生态环境管理、对虾病害 防治等目前对虾养殖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的多项技术问题 。 本书是一本实用性较强的通俗读物,可以作为养殖对虾的工具书。 代序 南美白对虾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引入我国以来,在国家有关领导部门、科研、教学单位和广大养虾业者的共同努力下,养殖生 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到 2001 年为止,全国育苗数量已经达到或者超过 50 亿尾,年育苗能力估计不下 300 亿尾,养殖面积也已经由 1997 年的不足千亩猛增到 60 万亩左右,年产量节节上升。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场已经遍及全国沿海各地,新的养虾模式不断 涌现,小面积集约化养成生产的单产记录突破了 2500 公斤/亩。上述成绩的取得,标志着我国对虾养殖已经进入了新的创业时期 。 尽管如此,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生产也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 的问题 。诸如,商品苗种的质量长期得不到保证、养虾池老化现象日益严重、许多地方的环境保护意识还处于低水平阶段 、 缺少强有力的行政规约等等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养殖对虾的质量开始下降。 椐统计,国内已经发现的南美白对虾病害已 达 28 种,其中危害极大的 TSV(桃拉症病毒)和 WSSV(白点综合病毒)等在我国南北方各地开始肆虐。这些都是养殖生产 中出现的危险信号。由此可见,大力提倡科学养虾 、增强养殖业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普及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等等,已是当务 之急。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福州海马饲料有限公司急虾农之所急,帅 先研制成功并推出无公害“绿色饵料”供应市场需要,还积极邀集有关专家,不失时机地组织编写了这本形式新颖、内容详实、 可读性和实用性都较强的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问答专册为我国健康养殖对虾作出了新的贡献。 本手册能够顺利问世,还得益于参与写作的各位专家、教授们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他们对事业的执着精神和广博的专业 知识令人钦佩。 我国大规模对虾养殖生产已经有 20 多年的历史,取得过举世 瞩目的成绩。也出现过像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样的全国性暴发虾病的沉痛教训。但是我们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严格地按照科 学规律办事,以促进健康养殖为己任,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事业,就一定会沿着可持续生产的康庄大道 ,勇往直前 。 2002 年 10 月识于青岛 前言 对虾是人们喜爱的水产食品,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引起世 界各国对对虾养殖的关注。 对虾养殖,在我国是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份,20 世纪八十年代曾经给水产养 殖业创下辉煌的成就,极大地促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并带动了育苗、饵料生产、 冷藏加工等相关产业链的同步发展。可是进入九十年代,特别是 92 年起,对虾病毒病 在全国各地沿海蔓延,导致对虾养殖业大伤元气,经济效益受损。为此广大水产工作 者,一方面研究预防对虾病害发生的途径,另一方面也在探索对虾养殖新的替代品种, 於是原产中、南美洲,也是世界虾类养殖最高产量之一的南美白对虾引起人们重视, 经过科技工作者的引进、研究、开发,到九十年代后期南美白对虾养殖已经在我国得 到推广应用。由于具有生长快、抗逆性强,出肉率高等特点,不论海水、低盐度海水 以及“淡水”中养殖都有取得成功和高产的经验,很快成为对虾养殖的新热点,从 97 年养殖不足千亩,到 2000 年已发展 33 万亩。自此全国各类对虾养殖总产量超过历史 最高水平,我国对虾养殖业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然而,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热的掀起,也暴露出养殖中存在的问题:盲目跟随、 无序开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造成有限的国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和 保护;亲虾质量下降,繁殖育苗不正常,导致虾苗种质退化,生长速度减慢、体质弱、 抗病力差,甚至潜伏有病原体;片面追求高密度、高产量,引发赖以生存的水环境恶 化,病害频繁发生,对虾养殖经常受阻;市场上配合饲料质量良莠不齐、水产使用的 药物五花八门,盲目滥用严重,结果是养殖成本增加,产品的品质下降,食品药残检 测不过关,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下滑。以上的问题从表面看有单一性,但实际上究其原 因是相互关联、综合交叉而十分复杂的。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疾病流行来之快,必须引 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 我们海马水产饲料有限公司是在八十年代对虾养殖发展的初期而相应最早崛起的 合资企业。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我们公司也不断发展壮大,形成生产多品种,多 类型的综合性大型的饲料工业企业。我们生产的各种海马牌水产优质饲料深深地受到 各地广大用户的信任和欢迎。在长期为顾客服务中,我们认识到当前要使对虾养殖业 持续健康发展,广泛推广,普及健康养殖技术是当务之急。要把对虾养殖与环境保护 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优化环境的养殖系统,养殖过程要适度投放健康的虾苗,合理投 喂优质高效的饲料,不使用化学制造的有毒、有残留、有副作用的药物,培养优良藻 相,有益微生物相以及其他有利养殖生态功能的生物群落,尽量使水环境要素符合对 虾生态要求,达到预防疾病发生,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为了更加全面,系统地阐述, 我们决意编写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问答一书,以问答式的形式,讲明南美白 对虾养成阶段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养殖各环节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既有理论 性,又有实用性,希望能够受到广大用户和读者的欢迎。 我们的编写得到了公司的科技顾问:张伟权、王克行、吴定虎、苏永全等全国著 名的专家、教授的热烈赞同和支持,并主动提出承担任务。本书的养成期管理的(一) 饵料投喂与生长(除涉及介绍海马牌饲料问题)和(二)池塘生态环境管理由王克行 教授撰写。 (三)病害防治,由吴定虎高级工程师撰写,本书审阅修改由张伟权研究员 等承担。本书在编写过程参阅和引用了大量国内外报道文献,受篇幅的限制不能一一 列举,在此向有关的作者和出版社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着重阐述南美白对虾养成期精养、半精养中有关的技术问题,随着科学技术 的进步,养殖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本书涉及的问题难免有局限性,我们祝愿大家以本 书为借鉴、进一步推动对虾健康养殖更上一层楼,使对虾养殖业能持续健康发展下去。 目 录 一、基础知识 1、我国对虾类养殖发展概况和主要养殖品种有哪些? 2、南美白对虾正式学名是什么,该虾种有何特点? 3、南美白对虾形态和生物学特点有哪些? 4、什么是对虾健康养殖,规范对虾健康养殖应包括哪些内容? 5、何谓 HACCP 计划,对虾养殖如何应对 HACCP 生产绿色无公害对虾食品? 6、对虾健康养殖中应做好哪些观测记录? 二、养殖场地与设施 7、养殖场地选择应考虑哪些条件? 8、养虾场的建设应包括哪些基本项目? 9、当前我国对虾养殖模式有几种?不同模式的养虾池结构有无不同? 10、高位池基本结构?它在对虾养殖中有何优势? 11、八十年代建造的旧虾池应如何改造才能使其达到“规范”要求? 12、何谓封闭式循环水养殖? 13、养殖场合理的水系统流程应是怎样? 三、放苗前准备工作 14、放苗前准备工作应包括哪些内容? 15、如何做好清池消毒? 16、常用清池消毒剂(生石灰、漂白粉、茶子饼)的药性如何? 17、什么是基础饵料生物,当前着重培养的基础饵料生物是什么? 18、如何做好进水培养浮游单胞藻类? 19、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中,池水如何兑淡? 四、虾苗的运输和放养 20、亲虾的优劣与虾苗质量有何关系? 21、选择虾苗应考虑哪些问题?如何测试其健康程度? 22、虾苗运输主要用什么方法,运输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3、放苗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不同养殖模式可供参考的放苗密度是多少? 24、虾苗放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怎样计算投苗初期成活率? 25、虾苗中间暂养有几种方式,如何管理? 五、养成期管理 (一) 、生长与饲料投喂 26、蜕皮与生长有什么关系,怎样促使对虾正常生长? 27、怎样测量对虾的体长和体重,根据什么判断对虾生长的快和慢? 28、怎样估测对虾的存池量? 29、南美白对虾各生长阶段对食物营养需求有何不同? 30、何谓饵料系数,影响饵料系数的因素有哪些? 31、什么是投饵系数?影响投饵系数的因素有哪些? 32、为什么说一定要选择优质配合饲料养虾?怎样选择优质饲料? 33、海马牌对虾配合饲料的特点是什么? 34、如何使用海马牌对虾饲料? 35、怎样掌握对虾养殖过程中的投饵量? 36、为什么说要坚持少投勤喂,每日投几次饵合适? 37、对虾生长出现大小不齐,投饵时应注意什么? 38、怎样判断对虾吃饱、吃好? 39、对虾摄食减少的原因有哪些? (二) 、池塘生态环境的管理 40、何谓池塘的生态环境,包括哪些因子? 41、怎样监测和控制水温? 42、何谓盐度,怎样测定和控制盐度? 43、何谓溶解氧,其消长原因是什么,怎样测定溶解氧? 44、何谓对虾浮头,有何预兆,怎样保证池塘中的溶解氧含量和抢救浮头? 45、何谓 pH 值,对对虾有什么影响,怎样调控? 46、池塘中氨氮是如何产生的,有什么危害,怎样消除? 47、池塘硫化氢的来源和危害、怎样消除硫化氢? 48、水色是怎样形成的,它对对虾和水质有什么影响? 49、何谓透明度,怎样测定和控制透明度? 50、对虾对池塘底质的理化性质的需求,怎样改造以满足虾类生存和生长? 51、污染的底质对对虾有什么影响,怎样控制和改良底质? 52、池塘内的水草和杂藻的利害关系,用什么办法清除? 53、池塘水为什么会发光,危害怎样,如何治理? 54、虾池内混进害鱼该怎么办? 55、增氧机的作用有哪些,怎样正确使用增氧机? 56、水质改良剂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机理是什么,怎样使用? 57、暴雨对南美白对虾有什么影响,应怎样对付暴雨的影响? 58、何谓应激反应,如何增强对虾的应激力? 59、为何要提倡养殖海水的循环利用,怎样进行海水的循环利用? (三)病害防治 60、对虾发病的原因有哪些,其相互关系怎样? 61、对虾发病从外观上观察有哪些症状? 62、怎样正确诊断虾病,重点检查哪些部位和查找发病原因? 63、对虾病害防治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64、生产中如何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 65、海马牌对虾饲料在预防虾病发生上有什么优势? 66、渔药的选择原则和用药注意事项有哪些? 67、虾病防治常用无公害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使用方法? 68、什么是水产品药物残留,怎样防止对虾药物残留? 69、养成期给药方法有几种,如何操作? 70、养殖池内投放“有益活菌制剂”有何益处,使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71、对虾养殖常见病害有哪些? 72、白斑杆状病毒病的病因是什么,如何诊断与预防? 73、桃拉病毒病有什么症状,怎样诊断和预防? 74、烂眼病的症状怎样,如何防治? 75、对虾附肢发红是什么病,怎样预防和治疗? 76、黑鳃综合症的症状怎样,如何防治? 77、对虾为什么会发生软壳病,应采取什么防治措施? 78、对虾为什么蜕不下壳,怎么防治? 79、痉挛病症状怎样,应如何防治? 80、蓝藻对白对虾有什么危害,怎样防治? 81、对虾肠炎病有什么症状,怎样防治? 六、成虾收获 82、如何确定收虾的最佳时机,收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83、养殖对虾收获方法有哪几种? 实用附录 1、南美白对虾的外部形态图 2、我国常见养殖对虾新旧学名对照 3、对虾养殖技术规范(养成阶段) 4、渔业水质标准 5、海水养殖水质要求 6、淡水养殖用水水质要求 7、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8、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 9、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10、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11、水产养殖生产日志 12、已知比重和水温求盐度表 13、海水波美度、比重和盐度换算 14、简易现场海水盐度测算法 15 血凝法野外快速诊断虾病 16、越冬保温棚简易建造方法 参考文献 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问答 一、 基础知识 1、 我国对虾类养殖发展概况和主要养殖品种有哪些? 我国对虾养殖的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清末天津沿海一带的渔民,即已利用围 堤、引潮等方法“养殖”对虾。早期的养殖方式叫“鱼塭”或称“港养” 。这种养殖方 式一般不清池,也不投饵,苗种靠自然纳潮引入,是一种“靠天吃饭”的粗养方式,产 量完全得不到保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工作者经过不懈努力,于 1959 年首次培育出了世界上第 一批中国对虾的幼苗。七十年代中期起,我国对虾养殖进入了快速飞跃的新阶段,不 少新养殖虾种的人工育苗相继突破,可以用于养殖生产的对虾品种不断增加。到 1991 年为止,全国对虾养殖面积已经发展到 220.75 万亩,年总产量达 21.95 万吨,主要养 殖品种从只有中国对虾增加到长毛对虾、墨吉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和刀额新对 虾等四属六种。对虾养殖跨入了国际先进行列。但是由于当时对健康养虾的认识不足, 加上环境保护不力等原因,进入 20 世纪九十年代后,养殖对虾的质量明显下降,虾病开 始在全国各地爆发,对虾养殖业遭遇了重大的打击,年总产量一度曾跌至 10 万吨以下。 为了快速摆脱上述困境,1988 年 7 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伟权研究员从国 外引进了世界优良养殖品种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1931) 1) ,并 且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一系列开发性研究试验,于 1994 年全面突破了越冬、养成和育苗 生产难关,该项研究的成功为以后全面推广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奠定了基础。由于南 美白对虾具有抗逆能力强等很多优点,深得各地虾农的欢迎,我国自开发养殖以来发 展迅猛,1997 年养殖面积还不足千亩,2000 年已发展到 33 万亩,当年总产量达 6.6 万 吨。占全国各类对虾养殖总产量的 30.27%,2001 年又猛增至 60 万亩左右。南北方各 地利用高密度饲养新技术,单产在 1000 公斤以上的屡见不鲜。自此,我国对虾养殖又进 入了恢复发展阶段。2000 年全国各类对虾养殖面积为 335 万亩,总产量 22 万吨,已经 突破了国内养殖对虾年总产量的历史最高记录。 2、南美白对虾正式学名是什么,该虾种有何特点? 南美白对虾在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 原先归属于对虾属(Genus Penaeus) 、滨对虾亚属(Subgenus Litopenaeus),其学名全写 为 Penaeus (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1931、1997 年分类学者 Perez Farfante & Kensley 通过详尽的研究,已经将上述滨对虾亚属提升为属级,其正式学名随之而改为 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 1931,旧学名 Penaeus vannamei 废弃 。 南美白对虾,国内曾译名凡纳对虾,万氏对虾。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英语 用名为 white-leg shrimp(白脚虾) ,美国叫 Pacitfic shrimp(太平洋白虾) ,有的地方则 与 其它虾种混淆,泛称白虾(white shrimp) 。该种与国内其它养殖对虾类相比,具有以下 - - 1)南美白对虾原学名是 Penaeus vannamei Boon,1931。1997 年动物分类学家 Perez Farfante 和 Kensley 将原对虾属下面的 6 个亚属调整为属。此处所列的各养殖对 虾的新学名请参阅书末附录 2。 特点(张伟权 1994): (1)繁殖期长,祗要水温合适,全年皆可进行育苗生产; (2)对水环境因子变化的适应能力强,可以小苗放养,也可以高密度精养,甚至 还可以在驯化后的“淡水”环境下饲养; (3)具有较强的抗发病能力; (4)生长快,一般 90 天左右即可收成; (5)养殖过程中正常情况下个体很少有“两极分化”和互食现象; (6)对食物的要求不甚严格,饲料中含有 25-35%的蛋白质成份即可正常生长; (7)健康的个体有较强的抗离水能力,可以干法活运; (8)肉质鲜美,虾体含肉量较大,加工出肉率高达 65%(中国对虾等出肉率一般 在 60%以内) 。 由于南美白对虾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特别是养殖过程中对水环境因子变化的适 应能力较强,因此在养殖界素有“顽强动物”的美称。是世界各地养虾业者竞养的对 象,也是国际水产品贸易市场上热销商品。 3、南美白对虾的形态和生物学特点有哪些? 南美白对虾外形与中国对虾、墨吉对虾酷似,成体最大体长可达 23cm。甲壳较薄, 半透明,全身不具斑纹,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健康个体的心区为暗黑色,步足常呈 白垩色,故有“白脚虾”之称。本种对虾的额角较短,其尖端不超出第一触角柄的第 二节,额角上缘 5-9 齿,下缘 2-4 齿。头胸甲短,与腹躯之比约 1:3。第一触角内、 外鞭等长,皆极短小(约为第一触角柄长度的 1/3) 。与国内其它养殖对虾相比,南美 白对虾的雌虾不具纳精囊(Thelycum) 。 南美白对虾为暖水性虾种,主要分布于美洲太平洋沿岸热带水域,以厄瓜多尔附 近海域比较集中。自然栖息区的生活条件为泥质海底,水深 0-72 米,盐度 28-34,水 温 25-32,pH 值 8.00.3。成虾多生活于离岸较近的沿岸水域,幼虾喜欢在饵料丰富 的河口地区觅食生长。南美白对虾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可以较长时间离水而 不死。据报告(张伟权 1994):体长 2-7cm 的健康幼虾,在湿毛巾包裹下(气温 27, 室内相对湿度 80%以上) ,24 小时后的成活率为 100%;本种对盐度变化的允许范围为 2-78(渐变幅度) ,可以在逐渐降低盐度的条件下驯化成 “淡水”饲养。南美白对虾成 虾对高温的忍受极限可达 43.5(渐变幅度) ,但是对低温的适应能力稍差,水温低于 18时,其摄食活动会受影响,9以下时侧倒。除了上述提到的以外,南美白对虾对 抗低氧和耐饥饿能力也较为突出,其最低溶氧阈值为 1.2mg/L,可以在完全停食的情况 下存活 30 天左右。总的来说,本种对虾对盐度适应的能力要较国内其它养殖对虾要强, 对高温方向变化适应能力明显大于低温。此外个体愈大对低溶氧的耐受能力相对愈差。 南美白对虾属杂食性种类,在自然海区内,白天一般都静伏底部,不主动外出搜 寻食物,夜间则活动频繁。人工养殖条件下,它们白天仍会摄食投喂的饲料。和其它 对虾一样,南美白对虾的营养需求,也必须有一定比率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 质和维生素,如果营养不足或配比不合理,不仅会影响生长,还会导致疾病发生。作 者等的研究发现,一日多餐的投喂方式,在对虾生长速度方面要比一日祗进 1-2 餐的快 得多。李广丽等(2001)的实验提出,蛋白质含量 42.37-44.12%时,南美白对虾幼虾 的生长最快,饵料系数最低,对饵料的同化效率也较高。正常生长情况下,投饵量只 占其体重的 5%(湿重) 。但是繁殖期间,特别是卵巢发育中、后期摄食量会明显增大, 通常为正常生长期 3-5 倍。 南美白对虾生长与始总是伴随着蜕皮进行的。蜕皮一般在晚上。据观察,仔虾幼 体阶段,如果饵料供应充足,盐度和水温适宜(分别在 28-32 和 28上下时) ,大约每 30-40 小时蜕皮一次,幼虾期每 4-6 天蜕皮一次,随着体长的增加,蜕皮间隔也会越来 越长,中虾和 15 克以上的成虾两次蜕皮间隔约 15-20 天。此外南美白对虾对月周期比 较敏感,在农历初一、十五前后,即月缺月圆时会有较多蜕皮。南美白对虾交配前不 蜕皮。已知高盐度会遏制对虾蜕皮,低盐度和低温度刺激可增加蜕皮次数。养殖环境 的变化(例如更换新鲜水)或药物刺激(例如茶籽饼)会刺激蜕皮。南美白对虾生长 速度较快,在饲养环境适宜的情况下,从虾苗开始到收获为止的 100-180 天内,平均 每尾对虾的体重可达 40g,体长由 1cm 左右增加到 14cm 以上。南美白对虾雌虾的性腺 自然成熟时间一般需要 12 个月以上,平均寿命至少超过 32 个月。 4、什么是对虾健康养殖,规范对虾健康养殖应包括哪些内容? 对虾健康养殖的内容包括优化和保护养殖环境、科学地进行养殖生产管理。其最 终目的是要建立起环保式的养殖系统,生产出无公害对虾食品,保证持续生产。规范 对虾健康养殖,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场地选择应尽量满足对虾的生态特点。要求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最好有淡 水源; (2) 养成池、蓄水池、废水处理池以及增氧设备等各项设施必须配套; (3) 虾苗入池前池子必须清淤消毒; (4) 使用优质有机肥料繁殖基础饵料生物,养殖期间定期使用水质保护剂和微生 物制剂; (5)选购健康虾苗,放苗密度要适中; (6)加强日常管理。养成期内要多观测、勤管理,要充分发挥增氧机的作用,做 好水环境因子调控; (7) 虾病防治使用高效、低毒、无残留、无副作用的药物和中草药,不使用违禁 药物,对虾收获前一段时间内停止使用抗生素; (8)使用优质饲料(无公害绿色饲料) ,实行科学投饵; (9)提倡循环用水。养虾用水要在蓄水池内消毒后再进入养成池,排出的废水要 经过池净化处理后方可排入天然水域。 5、何谓 HACCP 计划、对虾养殖如何应对 HACCP 生产绿色无公害对虾食品? 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即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 计划 ,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的食品安全质量保护体系的核心。其宗旨是保护食品在 整个生产过程中免受可能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因素的危害。将这些可能发生的食 品安全危害消除在生产过程中,而不是靠事后检验来保证产品的可靠性。HACCP 最初 是美国为太空人所需食品安全而定的,有七项内容: (1) 祥尽、深入地分析各种可能带来食品安全卫生质量问题的因素及其潜在危害 (HA) ; (2) 确定关键控制点(CCP ) ; (3) 确定关键控制点各控制项目的指标限值; (4) 确定各关键控制点的监控方法和频度; (5) 确定关键控制点失控或偏差时的纠正措施; (6) 确定验证 HACCP 体系是否正常有效的验证程序; (7) 建立准确有效的记录及记录保存系统。 我国对虾养殖在八、九十年代曾经得到迅猛发展。九十年代中、后期跌入低谷。 近几年由于南美白对虾的引进和开发,对虾养殖开始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是随着养虾 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向工厂化 、集约化靠拢,对药品的依赖性也日趋严重,药物残留问 题日见突出。上述问题的出现,给我国产品顺利进入世界市场产生了阴影(特别是加 入 WTO 后更为如此) 。前不久我国家商检局已正式提出,水产品生产和出口必须在 2000 年以前执行 HACCP 计划标准。农业部要求从 2001 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无公 害食品行动计划” ,并首批公布了 23 项无公害水产品行业标准,对虾养殖就是其中之 一(即无公害食品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 (NY/T5059-2001 ) ) ,要求有关行业严格执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各国对食品安全卫生的要求越来越严。因此今后 水产养殖要求生产“绿色食品” (包括对虾养殖过程中要增加天然物质的成份、养殖水 环境内使用有益微生物、投喂无公害的“绿色饲料”等) ,已经是必然趋势。最近,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对“绿色食品”有一个专门的定义,规定绿色食品为:遵 循可持续发展,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 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动物性绿色食品与一般性食品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养殖生产场地具有良好 的生态环境;(2)鱼、虾、蟹在饲养中使用的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符合绿色食品、饲 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的要求;(3)在养殖过程中使用渔药要符合绿色食品兽 药使用准则 ;(4)动物性食品在加工、包装、贮藏过程中严格遵守绿色食品动物 包装准则 。 生产绿色食品是国内外食品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对虾健康养殖必须沿着生产无 公害绿色的食品方向发展。 6、对虾健康养殖中应做好哪些观测记录? 对虾健康养殖的目的,是为了使各项养殖生态条件能处于健康平衡状态。由于养 殖生态因子间都有着交互作用,又是在动态变化之中,按照 HACCP 的 7 个原理,要进 行危害分析和确定关键控制点,就必须及时掌握每个生态因子的变化,制定纠正措施, 这就要求在日常管理中做好如下的观测和记录,建立起自已的资料档案,内容包括: (1)水环境因子监测:每日定时测量水温、盐度、溶解氧、 pH 值、透明度(有 条件的地方可加测氨氮、亚硝酸氮和 COD。随时掌握池内浮游、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 及其数量变化。注意监察底质污染程度; (2)每日最少在凌晨及傍晚巡池一次。随时注意并排除池边隐患(例如蟹、鼠类 洞穴)以及其它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观察池内对虾的行为和摄食状况,发现 虾病要立刻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对策,死虾要尽可能地清除出池并且作安全处理(气 候发生突变时,更应加强巡池与检测) ; (3)每隔 10 天测量一次对虾生长情况(体长或者体重) 。每次测量的尾数应大于 50 尾。估测池内存虾数(室外大型养虾池可用旋网作同步多点取样,但南美白对虾怕 惊吓,对外界刺激很敏感,应尽可能从饵料台或缯网中取样) ; (4)根据对虾个体大小和存池量,计算饲料投喂量。为了保证营养供给,同时又 防止过多的饵料腐败后破坏池底环境,投饵量初步确定后要结合对虾当前所处的生理 状况(例如蜕皮前后)和环境因子的变化等(例如暴风雨前后)作适当调整。投饵量 是否合适,最终还要根据对虾的实际摄食情况确定。通常的经验是,投饵后 1.5 至 2 个 小时内,对虾饱胃率达 85%左右,池底略剩残饵,说明所投的饲料数量比较合适(可 以借此对投饵量进行最后调整) 。 根据上述各项因子的变化,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包括投放药物) ,并做好记录保 存。 二、养殖场地与设施 7、养殖场地选择应考虑哪些条件? 场址选择首先必须考虑到水质、地质条件,同时还必须兼顾到生物、气象、水文、 交通、通讯、生活等各个方面,养虾场必须严格避开有污染源的地方,同时也不应给 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1)水质条件 水是直接影响对虾生命活动的关键。当前南美白对虾养殖有海水养殖和淡化水养 殖等多种,建场前必须对当地的水质进行分析,要求水源能符合 GB11607 渔业水质标 准,海水养殖用水应符合 NY5052-2001 的要求,淡水养殖用水应符合 NY5051-2001 的 要求。 沿岸海水各项水质参数一般要求为:水温 18-32;盐度(S )18-32 ;pH 值 7.6- 8.5;氨氮(NH 4+-N)0.02-0.04mg/L;亚硝酸氨(NO 2-N)0.01-0.04mg/L;硝酸氮 (NO 3-N)0.1-0.2mg/L;磷(PO 4-P)0.01-0.04mg/L ;硫化物 0.2mg/L 以内;无机碳 20mg/L 以内;有机碳 0.5mg/L 以内;溶解氧(DO)5 mg/L 以上;化学耗氧(COD) 3mg/L;透明度 2m 左右;农药和有毒金属离子的浓度应符合国家用水水质标准。此 外还应考虑有充足干净的淡水源。 (2)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的优劣,通常与施工难易,养虾池质量,以及进、排水系统等能否符合 规范等密切相关。包括地形、地势、地貌、土层结构和土壤性质等诸多方面。 现在大多数养虾池的建造位置,已经由传统的潮间带上区(利用潮差纳放海水) 转为沿岸高位坡地(通过提水养虾) ,有的还发展到内陆地区(“淡水”养虾) 。但是 不管采用那种养殖方式,建池时都必须考虑土壤的特性,包括:粒度(如泥、砂质泥、 泥质砂、粉砂、细砂、粗砂、石砾等) 、粘度、底质化学组成、有机质含量、渗水性、 载重能力、酸碱度和植被土层等等。对池底的具体要求是:(A)含粘土量大于 25%的 地层厚度不小于 1m;(B)池底 1m 以内不出现岩基或胶结层(滑动层) ;(C)地下 水位不超过池底标位;(D)有一定硬度;( E)底土内有机质的含量不应超过 5%。 要严禁在烂泥淤积过深的地方建池。值得注意的是酸性或潜酸性土壤(土壤中含有大 量硫酸铁)会影响对虾生长,一般不适用建池,有条件者可以在池底铺塑料地膜,后 者可以隔离土壤中的一些不利因素。 (3)水文、气象条件 建造海水养虾池,应该了解海区的潮汐类型,潮流速度、潮差大小,最大和最小 潮期出现的月份、波浪大小和沿岸流方向等。要避开浪击区,养虾池必须建造在安全 高度以内 ;“淡水”池养殖,应了解淡水水源的季节变化,防止旱季缺水或者雨季遭 受洪涝影响。 对虾养殖从开始到收获,都与气象密切相关,应考虑的气象因素有:年最低和最 高气温,各月的平均气温;年降雨量大小及集中的季节;当地蒸发量的大小和最大蒸 发季节;风况(包括常年风向、风力、高风季节、有无台风等) ;全年雾日、雾季、温 度、降霜期、寒流和日照长短等。其中降雨量和蒸发量大小会改变虾池盐度;日照长 短和雾日多寡与池内基础饵料生物消长有关;气温与放苗、养成期长短及收获的迟早 都有直接关系。南美白对虾无法忍受持续的低温,因此了解寒流规律也是一个不可忽 视因素。 (4)生物环境 了解养虾场附近及毗邻水域内生物的大体组成、分布,主要种类繁殖季节以及生 物量的消长。这些类别包括捕食性敌害生物、竞争生物、寄生生物、附着生物,底栖 生物和浮游生物,有条件的地方还需了解水域的初级生产力乃至弧菌和总异养菌的数 量。在赤潮生物经常大量出现的地方不适合发展对虾养殖;在水生植物特别是蔓延速 度极快的沟草、浒苔等大量生长和分布范围尽量避免建场。蟹类携带有与虾类同样的 白斑综合症病毒,潮间带建虾池应建防蟹的隔离墙。 (5)其它 建场要避开矿区、造纸、拆船、农药、化工等污染源,所建虾池也不应对周边生 态环境造成影响,同时还需要考虑交通、电力、生活、通讯等条件。最好能在国家宏 观指导下统一规划,有组织地进行。选择场址时,应征得有关部门许可,方可破土动 工。 8、养虾场的建设应包括哪些基本项目? 养虾场的建设大体上可归纳为两个部分,即主体工程和配套设施。 (1)主体工程 A养虾池:面积大小视养殖模式而定,精养池一般以 5-10 亩为好。 B蓄水池:水容量为养成水体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可兼作蓄水、沉淀、消毒、 培养水色之用。 C废水处理池:采用封闭式循环用水的养殖场,由养虾池排出的废水,要先流入 废水处理池,经净化后再进入蓄水池;非循环用水的养殖场,废水也要经净化池处理 后再排入海区。 D进、排水系统:包括进、排水渠道和闸门。为保证用水质量和防止可能发生的 虾病传染,进、排水渠道要严格分开。在养殖的密集区要注意防止水源串灌现象,高 位养虾池也可从地下砂滤井中提水。 (2)配套设施 A暂养池(中间培育池):加设虾苗中间暂养池的好处是:i. 有利于二次投放虾 苗(即虾苗入养成池前)前的准确计数和选优汰劣;ii. 提高虾苗养成期成活率,方便 养成期管理;iii.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养成池内生物负载的压力,起到延缓池底“老化” 的进程;iv.为养成池内基础饵料生物的繁殖和生长赢得时间;此外,利用带有保温设 施的中间培育池(塑料大蓬) ,可以实现提早育苗生产的目的(北方地区尤为如此) 。 B过滤池:封闭式循环用水的对虾养殖场要配备过滤池。池内依次装有过滤用的 砾石粗砂筛绢等,并且培养有益的微生物群落(例如硝化细菌等)使其形成良好 的微生态环境,起到综合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净化海水的作用。为了保证过滤池通透 性能良好,必要时要附有反冲装置。 C淡水源:可取地下水或河溪水。 D保温棚:冬季养殖(越冬)或者春季提早中间培育的地方,可以考虑池顶加建 塑料膜保温棚。 E增氧设备:半精养、精养和高密度养殖池,应配有增氧设备。土池一般用增氧 机、水泥池则可采用冲气泵或者鼓风机。 F实验室:包括水质分析室、生物实验室等。 G其它:电机房、车库、仓库、办公室和生活用房。 9、当前我国对虾养殖模式有几种?不同模式的养虾池结构有何不同? 按照人控条件分类,我国目前采用的对虾养殖模式可归纳为:半精养(包括单养、 混养) 、精养和超精养(工厂化养殖)三种。分述如下: (1)半精养:为国内外通常采用的模式。土池,面积较大,多为 10-50 亩(北方 30 亩左右,南方 10 亩左右) ,长方形或者方形,水深范围 1.21.5.米。特点是放苗密 度低,主要靠潮差进水,养殖期间通过换水来改善虾池水质。这种养殖方式在预防和 切断虾病传染源方面的能力较弱,容易暴发虾病,产量不太稳定。近年来人们从改良 养殖环境入手,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举措,使半精养模式又现生机。新的半 精养方式,要求虾塘面积为 15-30 亩,长方形,水深 1.5 米左右,配有增氧机(3-5 亩 配一台) 、严格控制虾苗质量和投苗密度、抓好健康管理和综合防病措施、努力发挥微 生态系的调控作用和使用优质饲料等。一般单产可达 100-250 公斤。 (2)精养:为人工集约化养虾模式,是目前我国南方沿海及台湾等地技术含量较 高的一种养虾方式。常见的像高位池养殖、循环水生态系养殖等。采用这种养殖的经 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都非常明显、因此是国内对虾养殖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其特点是 投苗密度较大,一般放苗量 5-10 万尾,虾塘面积 5-15 亩,圆形或方形(四角弧形) , 水深 2-2.5 米,池内每 1-2 亩配增氧机一台,培养优良的藻相和有益微生物菌相,使用 优质的配合饲料等。要求养虾池的主体工程和配套设施齐全,并且有较高的水环境监 察和水质调控能力,单产可达 500-1000 公斤。 (3)超精养:又称工厂化养虾。虾池面积 200-2000 平方米,多为圆型或跑道式水 泥池。特点是放养密度大,养殖过程中采用常流水,用冲气泵或鼓风机增氧,能够自 动投饵、控温、排污。产量高,但成本也高。风险较大 。 本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专册,着重介绍半精养和精养模式中有关的养殖 技术 。 10、高位池的基本构造?它在对虾养殖中有何优势? “高位池”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水产养殖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养虾池。这 种虾池的特点是将潮间带建池的传统转变为在潮上带或者沿岸陆地上建池,并且依靠 动力提水的方式向虾池供水。大型的养虾场在高潮区都设有潮差式蓄水池以保证用水; 小型养虾场一般只在潮间带挖砂滤井取水。 高位池一般为圆形或者方形(方形池的四角砌成弧形) ,面积通常为 4-5 亩,池体 高 2 米以上,可容水深度 2m 左右,池壁可以用水泥铺砌,也可以在整个池子的内壁铺 上一层塑料膜,后一种方法可以隔离土质对池水的不良影响,还便于池体的清淤消毒。 高位池的池底多为锅底状,有中央排污孔通向池外,另一种高位池的池底不设中央排 污孔,仅设一层塑料膜(膜上压有 30cm 厚的砂层) 。这两种结构的池底可以通过增氧 机的作用,带动水体转动,把池内的对虾粪便、残饵及其它有机碎屑集中到中央位置, 再通过排污孔道或者吸水泵排出池外,使池底经常保持良好的栖息环境 。由于高位池 不受潮汐、海浪的影响。用水方便,水质容易控制,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引入淡水, 随时满足养殖的需要,加上这种结构的养虾池的面积较小,池水较深(相对容纳量大) 、 充氧条件好,排污彻底,管理起来比较方便 ,因此可以高密度精养 ,如果管理得当, 亩产量可以达到 500 公斤或者更高。 11、八十年代建造的旧虾池应如何改造才能使其达到“规范”要求? 1993 年以前,我国用于对虾养殖的池体面积就有 200 余万亩以上。这些虾池多数 是利用沿海滩涂、盐碱地“堵海造田”而成的。区密集程度高,规模很大,有的甚至 有“万亩连片”之称。由于受当时的条件所限,上述养虾场的设计多采用大进、大排 的开放型养殖模式,从养虾业自身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有较多缺点 。 80 年代所建的虾池一般为长方形,面积都在 30-200 余亩不等,或者更大,水深通 常不超出 1.2 米。上述养虾池经过多年养殖后,绝大多数已经“老化” 。普遍表现为, 池底淤泥沉积过多,养虾池容水能力变小(池水深度变浅) ,池体内外污染比较严重, 对虾发病机率高,管理难度增大,产品质量差等,须要进行改造。按照农业部制定的 无公害食品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的要求,老虾池改造的大体做法应该包括:(1) 彻底清除池底淤泥、改良底质条件和调整池底倾斜度,使池水能顺利地通过排水闸彻 底排净;(2)巩固加高池堤,使养虾池水深能达到 1.5 米;(3)在池子中部设置筑隔 堤,把原有的池体分割成三个部份:靠进水闸的一端为“蓄水池” ,靠排水闸一端为 “废水处理池” ,中间部分为“对虾养成池” 。其中蓄水池的容水量为养成池的 1/3 以上, 底部埋有一条与废水处理池连接的排污管 (用阀控制排污口) 。废水处理池的容水约 为养成池水体的 1/5。两者之间的池堤上建有一个排水闸,养虾池的废水可以通过该闸 进入废水处理池。正常情况下蓄水池通过抽水泵向养虾池供应清洁海水,养虾废水则 由虾池排入废水处理池;(4)由于这类养虾池多建在潮间带,在滩涂蟹类比较多的地 区,应在池堤上围置 30-40cm 高的光滑塑料膜或薄板建成的防蟹隔离墙。 经过以上改造,尽管养虾池实用面积减少了很多,但养殖条件得到了改善,合理 化程度提高了,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也将有所增加。 当然,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将若干养虾池组成一个“养殖区” ,采用封闭式循环水 生态系养殖方式进行管理,例如有的池子专养对虾,有的养殖符合要求的鱼类,而另 一些则可以养殖贝类或海藻类(各池串联,各种生物可进行单养) ,海水在整个养殖区 系统中循环使用。还可以结合利用生物净化技术等调控水质。做到既能有效地预防对 虾疾病发生,提高对虾产量,又能减缓虾塘老化进程,同时还能保护海域生态环境, 一举三得。 12、何谓封闭式循环水养殖? 最近几年来,人们为了防止致病体通过水源进入养虾池,以及杜绝排放养殖池废 水污染水域环境,曾经采取了多种技术防护措施。封闭式对虾养殖即为其中之一。对 虾封闭式养殖的特点是,要求养虾场贮备有足够的用水,整个养殖过程中虾池只进水 不向外排水。但是由于投喂饵料和对虾排泄物积累等原因,养虾池水质条件会逐渐变 劣,而单靠一般的水质调控手段,想要做到完全不换水养虾的技术难度很大。为了解 决此项矛盾,人们把注意力引向了“水体自然净化”方面,全封闭循环式对虾养殖应 运而生。 对虾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是在封闭式养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养殖措施。其特 点是,养虾池换水时排出的污水,经过物理、化学、生物过滤处理后,再循环回收到 养虾池中使用。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可减小蓄水池容量,避免污水对水域环境的污染, 使养殖更加科学合理化。 目前国内用于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封闭式循环海水类型大体上有两种(都在高位池 中采用) 。一种是由广东省雷州市新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组织实施的循环水生态精养 对虾新模式 (赵宗云 2001) 。该模式除养虾池外,还另有沉淀池、过滤池和曝气池。 并有一口淡水井。养虾池排出的污水经过沉淀过滤曝气后再回复到养虾池使用。 必要时还可以引入淡水调节养虾池池水的盐度。椐报导,当年南美白对虾单产达到 1500 公斤 ;另一种是由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创建的池塘全封闭循环水高效养虾模 式 (陈学豪 2001) 。该模式主要由三个部份组成:即养虾池(占面积 40%) 、沉淀养 贝池(占面积 50%)和微生物过滤装置(占面积 10%) 。沉淀养贝池“U”型,水深 80-100cm,水面比养虾池塘低 60-80cm;微生物过滤装置是设在养虾池和沉淀养贝池 之间建造的一个分别高于“U“形池和养虾池、面积 40-50m2、池深 1.5 米的水泥池(内 填石子、粗砂等过滤层) 。养虾池排出的污水流入“U ”型池的一端,经沉淀和贝类滤 食后,再由“U”型池另一端抽入微生物过滤装置,然后再流入养虾池。养殖期间也可 用淡水(一般是井水)调节盐度和虾池水位。当年该系统养殖南美白对虾也取得了 1040 公斤/亩的高产。 13、养虾场合理的水系统流程应是怎样? 健康养殖对虾,首先必须考虑的是水源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随着国内第二次养 虾热潮的掀起,南美白对虾已经由过去的海水养殖,迅速地发展到了“淡水”和海淡 水混合养殖等多种形式,其水源也由传统的沿岸海水外,扩展到了江河、湖泊和井水。 但是不管采用那种方法,为了健康养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养殖用水在进入虾池 前一定要经过消毒处理。反之,由虾池内流出的废水也一定要经过净化处理后方可排 出。因此在设计和建造养虾场时,就必须制定合理的用水流程。根据各地养虾成功的 经验和农业部制定的无公害食品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 ,当前合理的水系统流程(包 括非循环用水和循环用水) ,大体包括三种类型: (1)开放式:进水蓄水池养虾池(废水处理)排出 (2)半封闭式:养虾池废水处理排出 蓄水池过滤池 (3)封闭式:养虾池水处理池(包括理化和生物净化处理) 蓄水池 其中,以半封闭和全封闭式最为理想。 三、放苗前准备工作 14、放苗前的准备工作应包括哪些内容? 放苗前准备工作包括: (1)根据养虾池的条件和自身的技术水平,确定养殖模式、放养密度和相应的养 殖技术方案。 (2)选定要使用的对虾配合饲料,便于今后饲料厂家做好售后服务工作。 购置或检修增氧机、抽水机(泵) 、发电机等各种机电设备。 (3)根据需要配备水质分析和生物监察仪器。 养成期环境监测的内容有:水温、盐度、pH 值、溶解氧、氨氮、透明度、水色、 有毒金属离子浓度、池内总异养细菌数、弧菌数、敌害生物、竞争生物和基础饵料生 物的组成及消长情况,池底群落组成和颜色变化、池底氧化还原电位势及硫化氢浓度 等。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配齐各类水质监测仪器和设备。对虾的生物学测定,如体长、 体重、摄食情况、饱胃程度、存池量估计、对虾健康状态等,是掌握对虾生长趋势所 必须的,也应配置相应的器具给予定期测定。 (4)检查养虾池进、排水闸和各种网具有无破损,渠道是否畅通。 (5)进行养虾池清池消毒。 (6)培养基础饵料生物和水色。 (7) “淡水”养殖要预先对池水作兑配处理。 15、如何做好清池消毒 清池消毒是虾苗入池前消灭池内敌害生物(包括捕食性鱼类、竞争生物和病原微 生物等)和改良池底环境的一项基本措施。内容有清淤和药物除害两个方面。养虾池 养完一造虾后,一定要清淤消毒后方可重新使用。因为养过虾的池塘,池中的淤泥大 量沉积,不但使池子变浅,降低容水量,而且淤泥中的大量有机质,在细菌作用下, 能消耗水中溶解氧,还能产生像硫化氢、氨氮等大量有毒物质。淤泥中通常还有捕食 性鱼类,虾类寄生虫和致病微生物。当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时,又会导致虾病发生和 流行,因此必须彻底的清淤除害。具体做法是: 收完虾后,应立即排尽池水,封闭并曝晒池体(包括蓄水池,废水处理池) 。土池 底晒到龟裂为止。有条件的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