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柱、锥、台和球的体积》文字素材2 新人教B版必修2.doc

高中数学《柱、锥、台和球的体积》文字素材(打包8套) 新人教B版必修2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19298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06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7-05-01 上传人:me****88 IP属地:江西
7.2
积分
关 键 词:
高中数学 以及 体积 文字 素材 打包 新人 必修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柱、锥、台和球的体积》文字素材(打包8套) 新人教B版必修2,高中数学,以及,体积,文字,素材,打包,新人,必修
内容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体积计算中的常用方法例析 一、转换法 当所给几何体的体积不能直接套用公式或套用公式时某一量(底面积或高)不易求出时,可以转换一下几何体中有关元素的相对位置进行计算求解,该方法尤其适用于求三棱锥的体积 例 1 在边长为 a 的正方体1 1 1 1A B C D A B C D中, M N P, ,分 别 是 棱1 1 1 1 1A B A D A A, ,上 的 点 , 且 满 足1 1 112A M A B,112A N 1134A P A A(如图 1),试求三棱锥1A 体积 分析: 若用公式 13V 接计算三棱锥1A 体积,则需要求出 的面积和该三棱锥的高,这两者显然都不易求出,但若将三棱锥1A 顶点和底面转换一下,变为求三棱锥1P 体积,便能很容易的求出其高和底面1面积,从而代入公式求解 解: 1 1 131 1 11 1 1 1 1 1 2 3 13 3 2 3 2 2 3 4 2 4A M N P P A M N A M S h A M A N A P a a a a 评注: 转换顶点和底面是求三棱锥体积的一种常用方法,也是以后学习求点到平面距离的一个理论依据 二、分割法 分割法也是体积计算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在求一些不规则的几何体的体积以及求两个几何体的体积之比时经常要用到分割法 例 2 如图 2,在三棱柱1 1 1 B C中, 分别为 C, 的中点,平面11这两部分的体积之比 分析: 截面11部分是三棱台1 1 1 B C;另一部分是一个不规则几何体,其体积可以利用棱柱的体 积减去棱台的体积求得 解: 设棱柱的底面积为 S ,高为 h ,其体积 V 则三角形 面积为 14S 由于1 1 1173 4 2 1 2A E F A B h S S h , 用心 爱心 专心 2 则剩余不规则几何体的体积为1 1 1751 2 1 2A E F A B V S h S h S h , 所以两部分的体 积之比为1 1 1 : 7 : 5A E F A B 评注: 在求一个几何体被分成的两部分体积之比时,若有一部分为不规则几何体,则可用整个几何体的体积减去规则几何体的体积求出其体积,再进行计算 年希尧的 视学 透视法的起源应归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家这时期的艺术家们的观点改变了,不再像中世纪那样把绘画和雕塑的目的局限于为圣经插图、颂扬上帝,而是把描绘现实世界作为目的他们也热心研究几何,其目的是为了把三维的现实世界真实地绘制在二维的画布上,由此产生了透视法 意大利数学家 、艺术家阿尔贝蒂( 14041472)于 1435 年发表论绘画,阐述了最早的数学透视法原理,引入了投影线和截景等概念他设想在人眼和景物之间插立一张玻璃平板当眼睛(指一只眼)向景物发出投影线时,由投射线和玻璃平板的交点所形成的点集叫做一个截景截景给人的印象就如同景物本身一样因此,如果所作的画和截景一样,就会显得很逼真阿尔贝蒂的透视法逐渐被画家们采用并加以改进 天才艺术家达 芬奇( 14521519)学识渊博,他十分重视数学的作用他在 绘画实践中,娴熟地运用了数学透视法原理他写了一本谈透视法的书绘画专论书中认为一幅画必须是实体的精确的再现,并坚信运用数学透视法能够做到这一点他认为绘画也是一种科学,因为它揭示了自然界的真实性在达 芬奇的倡导下,学习和应用透视法成为欧洲画家们的自觉行动 中国清代宫廷画师年希尧(? 1738)从青年时代起就对数学和制图技术有兴趣他在北京时认识了一名意大利画家郎世宁( 16881766)年希尧向他学习了透视知识,并且从他那里得到一本讲透视的书, 爱不释手深入钻研的结果,他不仅洞悉原著,还 提出 了一些自己的创见于是他以原著为基础,加入自己的见解,并补充了大量的图形,写成了视学一书,于 1729 年出版 视学出版之后,年希尧觉得 “ 终不免于肤浅 ” ,于是继续研究一边和郎世宁 “ 往复再四,究其源流 ” ,一边从中国古籍中寻找相关资料经 “ 苦思力索,补缕五十余图,并附图说 ” ,于 1735 年出了修订版 视学一书最精彩的部分是图形图形分为两大类:直观图(立体图)和平面图直观图从画法原理上看又分轴测图和透视图,平面图分二视图和三视图,其原 理和现代工程制图完全一致年希尧对于透视原理论述清楚,对于投影关系也处理得很好,他想象一个物体悬在空中,各点投影用虚线连接,一看就知道平面上的某个点是物体上哪个点的投影 中国古籍中也有立体图和平面图的画法,始于东汉,现在能看到的如北宋时武经总要的兵器图、新代象法要中的天文仪器图、营造法式中的建筑图等,而且画得越来越好,但是总的来说还比较粗糙,缺乏透视原理的说明,因而显得不够科学因此,年希尧的视学在中国是前无古人的;在世界上也堪称早期画法几何的代表作,比法国数学家蒙日( 17461818)于 1799 年出版的名著画法几何学早 70 年 想 1 想 阅读: 假设半径为 r 的圆的面积为 2,我们用下面的方法推出圆的周长公式用心 爱心 专心 3 2 如图,设 h 是一个正数,考察半径分别为 r 和 的两个同心圆所围成的圆环(圆中阴影区域)这个圆环的面积为 2 2 2 () 2 B r h r r h h 可以看出,12S B S,其中1h 为宽的矩形面积,2h 为宽的矩形面积 所以有 22 c h rh h C h ,即 2 c r h C 若 h 越来越小(趋于 0),那么大圆的周长 C 趋近于小圆的周长 c ,且 h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数学《柱、锥、台和球的体积》文字素材(打包8套) 新人教B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1192984.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