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整理1_第1页
现当代文学整理1_第2页
现当代文学整理1_第3页
现当代文学整理1_第4页
现当代文学整理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 一、左联 1930 年 3 月 2 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为“左联” 。出席会议的有鲁迅、冯雪峰、沈端先、 冯乃超、柔石、李初梨、蒋光慈等四十余人。 “左联”成立标志着共产党在组织上自觉领导文艺的开始。 二、左翼作家与“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论争 1、胡秋原为代表的“自由人”独立于当时的左翼文坛和国民党的文艺派别之外,一方面反对国民党的民族主义文学 (这是主要的)另方面又批评左翼作家主要的错误文学观点。 2、所谓“第三种人”就是指那些想认真从事创作工作,但在当时自由派和左翼说教者的纷争中无法有说话余地的作 家。被称为“第三种人”的除了苏汶(杜衡)外,还有施蛰存、戴望舒等人。胡、苏的观点遭到了左翼作家的群起批 判。 三、 左翼文艺和自由主义文艺的冲突 自由主义文艺观点: 自由主义作家在理论上的代表人物是梁实秋(新月派) 、朱光潜、沈从文(京派)等。在他们的 理论中反对“为艺术而艺术” ,提出人性核心的道德评价的文学标准。 一、左翼作家和新月派的论争 最突出的反映在鲁迅和梁实的论争上。鲁迅与梁实秋的分歧是一种思想的分歧,因而 是一种 深刻的分歧。鲁迅对梁实秋的批评中,最著名的是杂文“丧家的” “资本家的乏走狗” 。二、左翼文学与论语派 “性灵文学”的论争三、左翼文坛与“京派”作家的论辩 4、左翼文学与论语派“性灵文学”的论争 1932 年,林语堂创办论语半月刊,1934 年 9 月主持出版小品文半月刊人间世 ,次年 9 月又创办宇宙风 , 依托三个刊物形成了一个标榜“性灵文学”的文学流派。鲁迅等左翼作家指责他们在“风沙扑面,虎狼成群的时候” , “靠着低诉或微吟,将粗犷的人心,磨得渐渐的平滑” ,是麻痹民族灵魂的“麻醉性的作品”鲁迅在 1933 年 10 月 1 日曾发表小品文的危机一文,批评小品文是“小摆设” ,而提倡写作具有战斗性的小品文。 5、左翼文坛与“京派”作家的论争 “京派”是指 30 年代新文学中心南移到上海以后,继续活跃在北平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他们以 骆驼草 大公报文艺副刊等为主要阵地,形成了一个作家群,一般称为“京派”也称“北方作家群” 。 左翼和“京派”之间的论争主要体现在下面:1、京派理论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 ,追求人性的、永久的文 学价值。与朱光潜鼓吹“静穆”美相反,鲁迅热烈地提倡战斗的力的美。2、1936 年 10 月,沈从文发表作家间需要 一种新运动 ,指责文学创作中题材、内容、风格“差不多”的现象, “记着时代而忘了艺术” ,号召作家脱离文学媚 悦流俗。茅盾等众多左翼作家也展开了与沈从文的论争。 六、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三十年代文学创作潮流主要表现为三大派别:左翼、京派、海派。左翼文学从阶级论出发,把自己定位于产业工人和 大众的代言人,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展开批判,要求文学充当夺取政权的政治斗争的工具。 京派是以北京等北方城市为中心的一批学者型的文人,多是北大、清华、燕大、南开等几所知名大学的著名学者、教 授,追求学术的自由与独立,既反对文学从属于政治,也反对文学的商业化追求。 海派是与京派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一般是指活跃在上海的作家,以都市生活为描写对象,既写出他们在都市生活中的享 受,也写出了他们在都市生活中所独有的都市“文明病” 。 1、左翼小说:主要是一批“左翼小说新人”创作的,分成三个流派式群体:“革命文学”派、 “讽刺暴露文学”派、 “东北作家群” 。 2、京派小说:20 年代末到 30 年代中国新文学中心南移到上海后,继续活动于北平、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 群(北方作家群)所创作的小说。他们的小说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多写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的题材 。有从容节制的 古典式审美趋向。有比较成熟的小说样式。 3、海派小说:是指 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初,出现在上海文坛的一个现代主义的小说流派。注重表现现代都市社会中 人们的紊乱、变态的心理状态,描写人性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具有意识流特征。 7、左翼小说革命文学派 革命文学派创作了大量的革命小说。他们站在鲜明的革命立场上反映时代尖端的现实革命斗争,将革命历史上的一些 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引进小说创作领域。 一) “左联” 早期的革命小说创作 蒋光慈为代表,另有钱杏村、洪灵菲和华翰(阳翰笙) 。流行主题是“革命加恋爱” 。 “光赤时代”的三个小说是:中篇 小说少年漂泊者 短裤党和短集鸭绿江上 。 “光慈时代” 的小说是:野祭 菊芬 最后的微笑 丽莎 的哀怨 咆哮了的土地 (田野的风 ) 冲出云围的月亮华汉(阳翰笙)小说地泉三部曲深入 转换 复兴洪灵菲 流亡 前线 转变等。 2) 、对革命小说的评价 1、社会思想上,它是一个时代的产物。革命+恋爱的模式。幼稚病。2、思想上盲目;把革命寄托在暗杀上;描写突 变式的英雄;3、艺术上粗糙幼稚。 3) 、 “左联”后起青年作家的作品 改变了“左联”前期的浮泛的写作风气,注重平易的写实,在创作上取得了比较殷实的业绩,作品由早期的知识分子 革命与恋爱的故事转换成直接表现革命风云的题材;由塑造小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到赞颂觉醒后的工农领袖。其中 以柔石和胡也频为代表。他们都是左联五烈士。柔石长篇小说二月和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 。 二月是柔石 对中国知识分子道路思考的结晶。是柔石写得最好、最有影响的小说。肖涧秋身上体现了懦弱而矛盾的性格。 为奴 隶的母亲表现了典妻风习的残忍和一位母亲的奴隶命运。 胡也频中篇到莫斯科去长篇光明在我们的前面 4)左翼小说讽刺暴露文学(1) 张天翼 “左联”优秀的讽刺小说家,30 年代中期的讽刺作品逐渐走向成熟。写的最多也最成功的是他的“灰色” 人物系列:小知识分子、小市民、小官僚们。他们的庸俗、空虚、愚昧、可怜、可笑,都被写进了作品中。1934 年发 表的包氏父子是最有代表性的讽刺小说,写社会底层人们身上的劣根性,对其思想中的愚昧不遗余力地进行讽刺。 1938 年抗战爆发后,张天翼的代表作华威先生 。张天翼的讽刺风格是冷峭尖刻、一针见血;泼辣豪放、夸张传 神。 沙汀和艾芜 沙汀 1932 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 。最有特色的小说有两类:一是对四川农村基层政权腐败性的描写,一 是对四川地方军阀罪恶的揭露。前者如丁跛公 代理县长等。后者如兽道 凶手 在祠堂里等防空 勘察加的一角是一篇抗战较早讽刺大后方的作品。1940 年发表的在其乡居茶馆里历来为人称道。1941 年到 1949 年间,完成了三部长篇小说淘金记 困兽记 还乡记 ,合称“三记” 。其中淘金记是“三记”中影响最 大的一部, 艾芜 1935 年出版短篇小说集南国之夜 南行记 。 南行记中的山峡中被公认为是最好的小说,塑造了 “野猫子”的形象。艾芜小说题材 边境各种类型流浪者题材,反帝题材 。 艾芜小说的特点:强烈的自传色彩;既 生动地描写了边境流浪人的心灵,也写出人物心灵的复杂性;特色环境;浓郁的抒情性。40 年代的小说有三个长篇 丰饶的原野 故乡 山野 。 五) 、左翼小说讽刺暴露文学派(2) 叶紫、吴组缃的小说 叶紫 1933 年是创作上的丰收年。著名的短篇小说丰收 火 电网外 向导 夜哨线都在这年内写成。1934 年又写了杨七公公过年 。1935 年结集为丰收集,作为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之一自印出版。 “丰收成灾” 的题材 。 叶紫小说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 1、故事总是描写地主与农民之间不可调和的阶级对立,2、人物也只是具有两种感情爱与憎;3、生活的强化和 简单化。 吴组缃 1934 年结集的小说主要收入西柳集 ,其中的一千八百担是主要的作品。还有樊家铺 。还有一篇 小说比较有特点菉竹山房 。 吴组缃的小说有两大主题:一是描写在封建礼教统治下的妇女的悲惨命运;一是描写中国中部农村社会的动荡。后者 是其主要成就。 六) 、左翼小说丁玲和她的小说 丁玲小说创作的变化 一、早期创作刻画了心灵上负着时代创伤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形象,诉说着她们的精神苦闷,大部分是爱情上的 苦闷。浓重的伤感主义。1927 年第一篇小说梦珂 。1928 年莎菲女士的日记带来极大声名。 二、1931 年写了长篇小说水 。这部小说标志着丁玲的小说由个性文学向革命文学的转变。从韦护 一九三 O 春上海到田家冲 水 ,创作不断地压抑和抛弃女性自我,认同于男性文化的权威,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偏离了知 3 识分子的生活道路,使小说成为政治激情的宣泄 。 3、进入陕北后,创作发生了变化。一开始丁玲的创作是歌颂性的。短篇一颗未出膛的枪弹为代表 。后来开始进 行一种文化批判,写下了我在霞村的时候和在医院中 。1948 年创作反映土改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 在延安文艺整风后,调整艺术视点所创作的一部作品。获得了 1951 年的斯大林文学二等奖 。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1、莎菲形象最大的特征,是剧烈的内心矛盾和斗争。 莎菲的价值,也在于莎菲内心矛盾冲突的独特性、新颖性和 深度。女性的内心深度,女性身上的时代性和历史性、女性身上的文化积淀和世代相传的信息,挖掘得相当独特、新 颖而深入。 2、莎菲的典型意义在于反映了五四之后,青年女性走出家庭走入社会后,无路可走的苦闷和挣扎,作品塑造了莎菲 孤独的灵魂。莎菲是属于一个始终局限于个人生活范围之内,努力挣扎追求的女性,为了追求个性的自由而寻不到出 路的女性。 3、作品深入而独到地表现了女性寻找爱情的种种在内心深处的困难以至困境,表现了女性的血泪和忏悔,写出了女 性的时代苦闷。 七) 、左翼小说东北作家群(流亡者之歌) 1、东北作家群 指的是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沦陷区流亡到关内而崛起于上海的青年作家,主要有萧红、萧 军、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等人。他们来自于被占领区,身受日寇侵略之苦,在作品中描写了东北人民的生活和他 们英勇的抗日斗争,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们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 他们的作品大都充满了关东粗犷的气息, 表露了人们所承载的亡国之苦和顽强的反抗精神。 2、东北作家群的作品主要的有萧红的生死场 呼兰河传 小城三月 。萧军的八月的乡村 。端木蕻良的鴜 鹭湖的忧郁 科尔沁旗草原 。骆宾基的边陲线上 。舒群的没有祖国的孩子等。延续到 40 年代,除了这些人 之外还有山丁、袁犀、梅娘等。 呼兰河的女儿萧红 萧红是一个文学创作力特出的天才女作家,一生遭际坎坷,多情敏感,其短暂的生命本身就像一部小说 。萧红的作 品 除了生死场 呼兰河传和小城三月之外,还有短篇牛车上 旷野的呼喊讽刺长篇马伯乐 。 一、 生死场1935 年 12 月出版,鲁迅先生亲自写序。小说写出了北国农民“死的挣扎”和“生的坚强” 。 生死场 的特点:1、 “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 。2、小说中人物众多都用粗线条勾画,缺乏精细的雕琢。3、全书近似 许多生活画面的组合。全篇用严肃动人的情感贯穿始终,写出了虽无中心事件却震撼人心灵的生与死的苦境。 二、 呼兰河传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1、小说的独特文体 2、小说的思想意义 三、 小城三月是萧红的最后一部作品 萧红小说的特色:1、以纤细的感觉回忆与抒写北方中国农村生活的沉滞闭塞,人民的善良、愚昧并由此展现深刻的 生命体验。2、创造出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新型小说,自由地出入于回忆、现实与梦幻,善于捕捉细 节,语言朴实纯净,风格凄婉明丽。 八) 、东北作家群其他作家 1、萧军 八月的乡村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翻译成英文出版的第一部。 “中国最伟大的战争小说” 。在艺术构思 上,明显地受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的影响。小说画面少修饰,结构是短篇连缀式的,接近生活的原形 。 2、端木蕻良东北作家群中重要的作家之一。1933 年,完成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 。成名作是短篇鴜鹭湖的忧郁 。端木蕻良的小说特点:小说有英雄情绪,擅于营造意象和气氛,注重方言的运用,叙述带跳跃性,用笔举重若轻, 讲究力度,在小说的式上有新的创造。 3、骆宾基长篇处女作边陲线上 ,舒群名篇没有祖国的孩子 李劼人 “大河小说” 李劼人是现代小说家、翻译家。从 1935 年到 1937 年间,写出了著名的连续性历史长篇小说死水微澜 暴风雨前 和大波 。以四川为背景,展现出自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二十年间的社会图画,是大手笔的鸿篇巨著,被称为 “大河小说” 。在三部作品中以死水微澜最为著名,也最有艺术魅力。一、 死水微澜创作于 1935 年,小说结 构宏大,共分六个部分:“序幕” 、 “天回镇” 、 “交流” 、 “兴顺号的故事” 、 “死水微澜” 、 “余波” 。是四川内地的风俗 画,具有浓厚的地方和时代特色。二、 死水微澜的特色:1、小说对罗歪嘴、顾天成、蔡大嫂(邓幺姑)三个人物 的刻画细致入微,尤其是塑造了蔡大嫂的形象 。2、对四川的风土人情以及各阶层人物心理状态的描摹,展现了一幅 四川内地的风俗画,具有浓郁的地方和时代特征。3、选取充满活力而又生动有趣的四川方言,表达自然、贴切,洋 溢着巴蜀文化的气息。 八、京派小说 1、京派 在文化观及审美观上具有明显的传统意识和平民色彩,追求古朴、纯真的人性,描写清新美丽的自然,具有 写实主义的抒情风格。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凌叔华、林徽因、萧乾、芦焚、李健吾等。 2、京派文学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1)多写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的题材。2)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3)比较成熟的小说样式。 看重文学的独立价值,又超离时代变革的主流。 3、京派小说的不同世界。京派小说流派虽有共同的文学风格,但他们在各自的文学世界里又构筑起自己独特的文学 世界。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废名的黄梅故乡和京西城郊世界,芦焚的河南果园城世界,萧乾的北京城根的篱下世界等 等,都显示了作者在都市生活中所创造出的故乡世界。 主要的京派小说家-废名 竹林的故事 桃园 菱荡和长篇桥 莫须有先生传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 作品特别之处:1、田园牧歌的情调加上古典式的意境营造。2、透露出一种哲人式的人生态度和对普通生命方式的体 悟。3、深受中国古典诗文的影响,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文体。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4、作品不易读,既有玄学意味, 又有“理趣”和“禅趣” ,是一种作家有意为之的“涩味”境界。 主要的京派小说家-萧乾 近代中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和记者。1933 年写出了第一篇小说蚕 ,得到沈从文的赏识后进入京派文学圈。1935 年 燕京大学毕业后出版了短篇集篱下集 栗子 落日 矮檐以及自叙传长篇小说梦之谷 萧乾小说的特点:1、作品多带自传性色彩,以城中“乡下人”的独特身份写作。2、作品中有强烈的苍凉感,但清澈 而健朗。3、作品具有抒情性和感伤情调,语言雅丽清新 主要的京派小说家-芦焚 笔名师陀,第一个短篇小说集谷 ,1937 年与曹禺的戏剧日出何其芳的散文画梦录一起获大公报文艺 奖金。作品多写故乡河南果园城的风物人情,在作品中他是一个滞留城市而又未能忘情于乡村的叙述者。在乡村文化 背景下,写景写人都缭绕着诗意,同时有一种衰败的悲凉之气。 芦焚的艺术个性:1、写农村人物贫富的清晰度很明显。贫苦的、愚昧的、朴素的、狡黠的、都各有其位置。 2、讽刺在作品中的比例加重了。作品抒情性与讽刺性的结合,揉杂了奇幻、神秘的气氛。3、小说的叙述更讲究。 九、海派小说 一、深受日本新感觉流派的影响,又被称为“新感觉派” 。注重表现现代都市社会中人们的紊乱、变态的心理状态, 描写人性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具有意识流特征。 二、文学特点: 1、新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 2、以都市题材为主。 3、性爱描写成为小说风尚。 4、注重小说形式的猎奇和创新 三、海派作家 1、早期海派小说家:张资平写三角或多角恋爱,追求市场效应,追求商业利益 。较值得一看的是最 后的幸福 长途和上帝的儿女们 。 叶灵凤小说不同于张资平,多了幻美的色调,并且尝试用弗洛伊德的心理 分析。小说集有菊子夫人 鸠绿媚 红的天使 紫丁香 2、 “新感觉派”代表性作家 刘呐欧都市风景线 。穆时英代表性小说公墓和上海的狐步舞 。施蛰存的小说主要收在将军的头和梅 雨之夕 善女人行品等集子中。其中梅雨之夕是作者的得意之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作,是一篇典 型的心理分析小说。 3、新感觉派后续作家:黑婴、禾金 5 10、茅盾的文学创作 1、 19271928:处女作幻灭 。第一次使用“茅盾”作笔名。2、1928 年 7 月1930 年 4 月旅日期间:短篇集 野蔷薇 泥泞散文卖豆腐的哨子 红叶 、论文从牯岭到东京等。3、30 年 4 月到抗战爆发:创作鼎盛期 子夜 、 “农村三部曲” 、 林家铺子 。大量中小说短集。散文集。4、抗战期间:从事抗日文化工作。散文风景谈 白杨礼赞长篇腐蚀 霜叶红似二月花 ,中短篇集,散文集等。5、抗战胜利后写剧本清明前后 。建国后担 任文化部长,主要从事文学批评,基本停止文学创作活动。 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作品表现的是“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三个时期: 革命前夕的亢昂兴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 求。 ” 幻灭:通过静女士在爱情和革命上的追求与幻灭,表现了小资产阶级走向革命和在革命中的幻灭过程。 动摇:展示的是的革命时代革命与反革命势力激烈斗争时期的现实。方罗兰的形象反映了在政治和爱情上动摇、 妥协、软弱者的精神特质。 追求:表现的是一群知识分子的心灵挣扎、精神自我拯救以及掩饰不住的幻灭感。以章秋柳为代表。 左翼文学的丰碑子夜 子夜是茅盾最优秀的作品,最大程度地体现了茅盾社会分析小说特征。小说获得巨大的声誉,最主要的原因在 于它对当时中国社会性质的分析和认识。茅盾以小说的形态,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中国社会性质和历史方向进 行了价值判断,就是中国无法走资本主义道路,只能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子夜把人物放在中国现实中复杂阶级矛 盾中,通过人物的悲剧来分析中国社会的性质。 吴荪甫形象 吴荪甫是中国 30 年代民族资本家的典型,是中国资本主义的末 路英雄。1、吴荪甫是高素质的民族企业家。既有文化素质,有理想雄心,也有出色的管理才能,性格干练、精悍。 “是 20 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 ” 2、 作为一个民族工业资本家,他具有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又有刚 愎自用的性格。浓缩地反映了 30 年代中国民族资本家的整体象。3、吴荪甫失败根本原因有二个:一是外国资本势力 的压制。二是社会动荡混乱。 子夜的宏大叙事:史诗式的叙述方式 小说故事情节错综复杂,结构宏伟严谨。作者采用“网状结构”和“连环式结构” 。1、网状结构。48 章以吴、赵的 矛盾为中心,同时表现吴与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三条线索同时交叉发展,各种人物纷纷登场,两条次要线索 辅助,构成巨大的网。2、连环式结构。919 章小说的矛盾发展、高潮和结尾。小说情节虽错综复杂,但处理得有条 不紊,繁而不乱,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能。 茅盾的其他作品 林家铺子写于 1932 年 6 月 18 日,和春蚕等小说一起,在延伸着子夜的基本观念:借助形象的特殊思想 形式,揭示在帝国主义侵袭和国民党统治下,城乡经济的破产。 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