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职工及特殊员工管理常见问题及风险防范ppt课件_第1页
女职工及特殊员工管理常见问题及风险防范ppt课件_第2页
女职工及特殊员工管理常见问题及风险防范ppt课件_第3页
女职工及特殊员工管理常见问题及风险防范ppt课件_第4页
女职工及特殊员工管理常见问题及风险防范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女职工及特殊员工管理 常见问题及风险防范 1 2 3 4 5 “三期”女职工的特殊保护规定 “三期”女职工疑难问题解析 医疗期员工的管理 劳务派遣的特殊规定 退休返聘员工的管理 孕期、产期 哺乳期 “三期三期”女职工的女职工的 特殊保护规定特殊保护规定 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条例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19619号号 第五条 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 用合同。 第六条 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 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 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 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 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 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第九条 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 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 ,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 “三期三期”女职工的女职工的 特殊保护规定特殊保护规定 1 2 3 4 5 “三期”女职工的实务管理 “三期”女职工疑难问题解析 医疗期员工的管理 劳务派遣的特殊规定 退休返聘员工的管理 “三期三期”女职工女职工 疑难问题解析疑难问题解析 1、用人单位对“三期”女职工如何调岗调薪? 【案例】: 小林是某公司的销售经理,入职三年,拥有“金牌销售”的称号。2008年9月,经 医生检查,小林已怀孕三个月,医生建议小林多休息,尽量少从事劳累的工作。小 林向主管销售工作的副总裁提出申请,如非必须出差的事务,希望公司批准其在本 地办公。几天之后,小林收到人力资源部调岗调薪的通知,该通知的内容为:“因身 体不适合销售经理的职位,现公司决定将员工林某调整为销售内管,薪酬根据公司 职位结构表,由1万调整为6000元,自即日起执行。” 这让小林十分诧异,自己只是希望少出差以保证安全,公司竟然任意的调整她 的职位,名义上是销售内管,其实就是降职降薪,于是要求人力资源部部恢复她的 职位以及薪酬水平。公司认为,小林的身体状况确实特殊,如果让其继续负责一线 工作,不出差肯定不能完成工作指标,但是如果继续工作又会对她的身体产生很大 影响,于公于私公司都不敢负这个责任,调岗是对大家都好的一种选择。 那么,公司能否单方做出对小林调岗调薪的决定? “三期三期”女职工女职工 疑难问题解析疑难问题解析 解析: 首先,依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六条的规定: 第一,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 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 第二,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 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 第三,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 时间。” 其次,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工作内 容与劳动报酬系劳动合同中重要条款,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任何一方 就变更劳动合同条款,应协商一致,并采取书面形式予以变更。 综上,用人单位应注意用人单位对于孕期女员工不能单方随意调岗 调薪。上述案例中,公司不能仅以通知的形式单方决定并告知小林 调岗降薪。 “三期三期”女职工女职工 疑难问题解析疑难问题解析 2、女职工“三期”内未续签劳动合同是否应支付二倍工资? 【案例】: 某生物药业公司与刘小姐签订5年期的劳动合同,合同至2008年5月到期。 2008年4月,因刘小姐怀孕,休假待产,公司决定按照法律规定将刘小姐的劳动 合同顺延至2009年7月哺乳期结束自动终止,并将通知与慰问品一并送到刘小姐 家中。 2008年11月刘小姐的产期结束,本应回到公司上班的她托丈夫向公司送交 了一份医生证明。该证明称刘小姐因身体素质原因,建议继续休假一个月,因此 ,刘小姐希望公司能体谅自己的特殊情况,批准延长她的产假。无奈之下只能照 办,同意刘小姐12月上班。 2009年6月中旬,合同即将到期,公司却突然收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 裁通知。原来,刘小姐向仲裁委提出要求公司向其支付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 期间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请求。 “三期三期”女职工女职工 疑难问题解析疑难问题解析 焦点问题 : 1、 公司到底应不应该与王小姐续签书面的劳动合同? 2、又是否应该承担二倍工资的违法责任? 解析: 首先,分析公司做法中正确的部分-法定顺延。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五条,劳动合同期满,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因此,2008年5月劳动合同到期时, 公司不能终止劳动合同,而选择将合同顺延至哺乳期结束的做法完全正确,不会导 致任何劳动争议纠纷。 其次,王小姐二倍工资的要求从何而来-“用人单位拖延订立劳动合同的法律责 任。”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 未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因此,法律明确 要求用人单位须在用工之时就必须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责任,逃避或拖延这 一法律责任的,就将承担二倍工资的不利后果。但这一条文中所述前提是公司在用 工之日,即劳动关系建立之日未签订劳动合同,王小姐的情况是否属于用工之日未 签订合同。 “三期三期”女职工女职工 疑难问题解析疑难问题解析 再次,公司没有与王小姐签订劳动合同到底属于 用工之日未签还是其他情形? 公司将合同顺延至哺乳期结束是依据王小姐三期 的特殊情况、特殊时期,法律对这一特殊时期予 以严格保护,此时的劳动合同顺延是法定的顺 延。 因此,用人单位可以不用续签书面劳动合同,只 需在原劳动合同到期之时将劳动关系自动顺延至 哺乳期结束再终止即可。 PS:从今后可能出现此类似情况的预防考虑,针 对三期女员工劳动合同到期顺延的手续,用人单 位应当在劳动合同到期时向员工送达书面通知或 决定,告知其劳动合同因三期而顺延至哺乳期结 束,并要求员工在书面通知上签收确认。 “三期三期”女职工女职工 疑难问题解析疑难问题解析 女职工在未知自己怀孕 的情况下与用人单位协 商解除劳动合同后,又 要求撤销解除协议或者 要求继续履行原劳动合 同的,如何处理? 解答: 女职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后 ,发现自己怀孕后又要求撤销协议或要 求继续履行原合同的,一般不予支持。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四项已明 确列出不得与“三期”女职工解除劳动合同 的法定情形。其中,亦未载有用人单位 及劳动者双方不得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 相关信息。但三期”女职工协商解除劳 动合同后,是否可以恢复劳动关系,应 分为三种情形看待: 3、女职工解除后反悔的处理? “三期三期”女职工女职工 疑难问题解析疑难问题解析 1、劳动者自己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三期”女职工,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对其所做决定或行为,应承担相应法 律后果。因此,“三期”女职工若自己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无论其当时是否知 晓已怀孕,该行为均应视为其自身真实意愿的表达,事后若其反悔,以怀孕在先为由 ,要求用人单位与其恢复劳动关系的申请不应得到支持。 2、劳动者在知晓自身怀孕时,用人单位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三期”女职工,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对其所做决定或行为,应承担相应 法律后果。其在知晓自身已怀孕的情况下,仍同意用人单位提出与其协商解除劳动合 同,并就解除补偿等事达成一致。其以上行为应视为自身真实意愿的表达。因此,在 该情形下,劳动者事后反悔,以怀孕在先为由,要求用人单位与其恢复劳动关系的申 请不应得到支持。 3、劳动者在不知晓自身怀孕时,用人单位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在该情形下,用人单位提出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虽双方就解除事项(如经济 补偿等)达成一致。但此时劳动者是在不知情(已怀孕)的情形下做出同意协商解除 劳动合同决定的(该决定有悖于常理),故该决定不能完全视为其真实意愿的表达。 因此,若事后劳动者反悔,以怀孕在先为由,要求用人单位与其恢复劳动关系的申请 ,应得到支持。 “三期三期”女职工女职工 疑难问题解析疑难问题解析 医疗期员工的管理 劳务派遣的特殊规定 退休返聘员工的管理 退休返聘员工的管理 1 2 3 4 5 “三期”女职工的实务管理 “三期”女职工疑难问题解析 医疗期员工的管理 劳务派遣的特殊规定 退休返聘员工的管理 目录回顾目录回顾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 第二条 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 同的时限。 第三条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 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 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 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 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第四条 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六个月的按十二个月内累计 病休时间计算;九个月的按十五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二个月的按十八个月内 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八个月的按二十四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二十四个月的按 三十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医疗期员工的管理医疗期员工的管理 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 第二十一条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 伤的,在病休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根 据劳动合同或集团合同的约定支付病 假工资。用人单位支付病假工资不得 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80%。PS: 北京2014年最低工资标准1560元。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办法 (劳部发【1994】481号) 第六条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 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 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 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 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 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 医疗补助费。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 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 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五十,患绝 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 分之百。 医疗期员工的管理医疗期员工的管理 劳务派遣的特殊规定 1 2 3 4 5 “三期”女职工的实务管理 “三期”女职工疑难问题解析 医疗期员工的管理 劳务派遣的特殊规定 退休返聘员工的管理 目录回顾目录回顾 利: 1. 灵活用工:解除难、编制紧、 季节性用工 2. 降低成本:社保、福利 3. 减少风险:法律防火墙 弊: 1. 同工不同酬,社保有差异; 2. 职业发展受限制,产业工人素质受影响; 3. 造成新的二元用工,边缘阶层影响社会稳定 (一)劳务派遣用工利弊分析 劳务派遣的劳务派遣的 特殊规定特殊规定 (二)派遣单位义务 1、如实告知被派遣劳动者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的事 项、应遵守的规章制度以及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 2、建立培训制度,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上岗知识、安 全教育培训。 3、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务派遣协议约定,依法支付被派 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相关待遇。 4、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务派遣协议约定,依法为被派遣 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并办理社会保险相关手 续。 5、督促用工单位依法为被派遣劳动者提供劳动保护和 劳动安全卫生条件。 6、依法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 7、协助处理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的纠纷。 8、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事。 劳务派遣的劳务派遣的 特殊规定特殊规定 (三)用工单位义务 1、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 件和劳动保护。 2、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 酬。 3、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 相关的福利待遇。 4、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 的培训。 5、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6、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 他用人单位 劳务派遣的劳务派遣的 特殊规定特殊规定 (四)用工比例 第4条 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 派遣用工数量,使用的被派遣劳 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 10% 第20条 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 违反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 施条例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按 照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二条规定执 行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二条【劳务派遣 单位的责任】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 ,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由劳动行 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 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 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 以下的罚款。 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反本法有关 劳务派遣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 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 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对 劳务派遣单位,吊销其劳务派遣业务经 营许可证。用工单位给被派遣劳动者造 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 担连带赔偿责任 知识延伸 劳务派遣的劳务派遣的 特殊规定特殊规定 (五)劳动合同签订 第5条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法与被派遣劳动者 订立2年以上的固定期限书面劳动合同 第6条 劳务派遣单位可以依法与被派遣劳动者 约定试用期。劳务派遣单位与同一被 派遣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第23条 劳务派遣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六条规定的 ,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三条规定执行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三条 用人单 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 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 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 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 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 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 支付赔偿金。 知识延伸 劳务派遣的劳务派遣的 特殊规定特殊规定 (六)工伤责任承担 第10条第一款 被派遣劳动者在用工单位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的,劳务派遣单位应当 依法申请工伤认定,用工单位应当协助工伤认定的调查核实工作。劳务派遣单位承担 工伤保险责任,但可以与用工单位约定补偿办法,主体责任法定,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