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大家来教师进修学校参加培训 四点希望 关键词:珍惜、理性、探索、共享、 1、珍惜珍惜机会 珍惜机会:五年一轮回; 珍惜时间:“三公消费”要感恩;特 别是90学时的培训时间要保证,否则无分。 珍惜缘份:“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 修得共枕眠” 2、理性理性对待培训 一是对培训的价值和作用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任何培训都不是万能,最优质的培训也不可能为大家提供全部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 式和方法,只能为大家提供最基本的正确方向和尽可能多的路径选择,因为每一位校长 、教师所处的环境和具备的条件是不同的,每一位教师或学生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 命体,因此,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没有好不好的问题,只有适合不适合的问题。这就是教 有法而无定法的道理所在。因此希望大家不要把目标仅仅停留在某一种技术某一种方法 的学习上,而是应该放在如何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和提升观念上。努力实现观念与方法 ,知识与智慧的综合提升。 二是大家对培训的效果和质量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尽管影响培训的效果和质量的因素很多,但关键还是取决于我们每个学员自身所具 备的潜质以及对教育本质、教育规律的认知水平和感悟能力,外因最终要通过内因才起 作用。直接地说培训只能对那些平时有思考、有积累、有疑惑的教师才能真正发生作用 。 千万别指望开进来是一辆普桑开出去变成了宝马 许多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带着问题学,学习才有动力,有动力就会有快乐,有快乐 就会有收获,有收获就会有成就。因此请记住:“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 习中成长”是一个教师由成熟走向成功,由平凡走向卓越的必由之路,其它别无捷径可 走。 3、探索探索经验 90学时集中脱产培训是浙江省教师继续 教 育工作方面的一个全新概念,各地都没有成功 的经验可以模仿和借鉴;有许多值得探索和 创新的空间。希望大家在大胆地尝试、大胆 实践的同时及时地总结和提炼优秀的经验和 成果,为我们教师进修学校今后的各类的师 干训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4、共享共享智慧 任何培训计划或培训课程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 因此在培训中要高度重视和充分挖掘我们学员自身的资 源优势。我始终以为我们每一位学员在长期的教育教学 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或教训,是最具有借鉴和推广应用 价值的。因此希望大家要充分利用好这次培训的时间, 尽可能地学会展示智慧和分享智慧。 要记住有时名校长(师)和非名校长(师),专家 和非专家仅仅只有位置的差距。正象我和你们之间的差 别,仅仅只是我在台上,你在台下这一点差别而已。 因此希望大家一定要有足够的自信。努力实现由信 自己,信别人再到让人信的跨越。 1.1 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 1.1.1 每一门学科都具有自己本质特点或者说学 科规格,只有抓住学科的本质特点,才能减少 瞎折腾; 杯子的启示 1.1.2 一个语文老师不知道语文是什么?那你怎 么教语文?其结果只能是种了人家的地,荒了 自己的园。 1. 语文是什么? 1.2 不同学科的本质特点是什么呢? 社会科学:“求善”,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是“好不好?该不该? 要不要?要有梦想。人类如果不研究这些问题,就会缺乏前 进的动力。学习地理让我们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大,学习历 史让我们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学习宗教让我们对这个社 会和自然有一种敬畏。 自然科学:“求真”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是“是什么?为什么?行 不行?人类如果不研究这些问题,任何理想都会变成空中楼 阁。学习数理化能帮助我们解释社会与自然的种种现象,对 万事万物都有一种理性的认识。 音乐是听觉的科学与艺术,重在节拍、节奏、旋律; 美术是视觉的科学与艺术,重在空间结构、色彩与层次; 体育是身体运动的科学与艺术追求的是意志、速度与力量。 1.3 语文究竟是什么? 1.3.1 关于语文是什么的主要观点: 语文是一个整体,包括语(语言)和文(文字、文学、文化)两个方面 .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 语文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总称 辞海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 钱梦龙、叶圣陶 “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文是分不开 的,语文教学应该包括说话,听话,阅读、写作四项。” 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 “语文是一个以语言为核心的包括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汉语文独有 的文言文等及其文化的多元体系。”(一语四文) 庄文中、林化君 1.3.2 语文是一门以文字符号为载体,以促进和 丰富人类交流活动为主要目的的工具性人文类学 科。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两大本质属性 。 1.3.2.1 文字符号: 主要有两类:一类叫语素音节文字(汉字)另一类是表音文字(为许多国 家所采用如英语、俄语)。 (1)语素音节文字的特点:一个字记录一个语素。每个语素有音和义两部 分组成也即一个汉字记录了汉语中某一特定的语素的音和义,再加上汉 字本身的形体,这这形成了我们传统的汉字的形,音,义三个要素不可 缺少的认识。如:我爱你 (2)表音文字(音素文字)特点:一个字母只记录语言中的音素,靠音素 的拼合来达到记录语言的目的如:I LOVE YOU 由此可见:口语是人类只利用文字符号的音素或音节来表情达意的过程; 书面语就是由不同文字符号所串联而成的最终结果。(字句段篇 ) 1.3.2.2 促进和丰富人类交流活动为主要目的 (1)口语交流会受时空的限制,书面语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 (2)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电视剧本本质上都是书面语。只是采取了不 同的交流方式而已。 1.3.2.3 工具性和人文性 工具性 听 写 读 说 交流 人文性 思想 对善恶美丑是非喜怒 哀乐等方面的反映 工具性通过交流来实现,人文性通过思想来反映 (1)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学科在教育与生活中的地位 “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性沟通现象,都是语言教 学。没有沟通与语言的学科是不存在的。日本、木下百合子 (2)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应该是平实的朴素的。 郭沫若:写文章的诀窍是少用形容词。 (3)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体现一定价值取向 即对是非、善恶、美丑有一种判断;对喜、怒、衰、乐、愁等情 感有所反映。 “语言和思想观念是直接同构的,没有语言的观念是不可想象的, 同样没有观念的语言也是不可想象的”。 王尚文 文以载道 诗以言志 观世音菩萨刘文典谈写作 2. 语文教师的职责是什么? 2.1 任务:指导阅读、指导写作 “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 读与写作训练。-这种技术的训练他科教学 是不负责任的,全在国文教学的肩上。” 1942年叶圣陶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 2.1.2 阅读和作文的关系 关系阅读写作 主体不同 (读者与作者) 阅读是要解决“人家要告诉 我们什么”?的问题。 写作是要解决“我要告诉人家 什么”?的问题。 目的作用不同 (获取与给予) 重在学习、理解、继承( 内得于已的过程)是人类 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实践、深化、创造(外施于人 的过程)是人类进行交流的重 要手段。 方法不同 (解构与建构) 是对字、词、句,片段的 解构的过程。 是对字、词、句、片段的建构 的过程。 要求不同 (理解与运用) 重在对字、词、句,片段 认识理解 重在对字、词、句,片段的灵 活运用 2.1.3 通常:能阅读的人不一定会写 作;会写作的人一定会阅读 古代考状元什么的往往只要考生写一篇文 章就行,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2.2 方法:读、说、听、写 读、说、听、写既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 也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基本能力 3. 小学低段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识字教学 3.1. 理由: 3.1.1 由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地 位所决定的。 “人生读书识字始”。识字教学是语文教育的基础,也是整个教 育的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6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明 确指出:“学习掌握识字能力是人的一种权利,是进而学习任何其 他知识的基础,并使人们拥有改善生活、更积极地参与社会和做 出明智选择所需的手段、知识和信心。在今天的知识经济中,识 字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也就是说,只有拥有识字能 力,人们才可以获得进入“书本世界”的通行证,才可以拥有汲取 人类文明的源头 3.1.2 是由语文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所决定的 新课标中关于识字教学的表述是: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16年级认识3000个常用汉字。能正 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速度。12年级认识常 用字16001800,会写8001000个;34年级累计 认识2500个,会写2000个;56年级累计认识3000个 ,会写2500个; 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小学国语课程纲要要求:初级“识最普通的文字二 千个左右,并能使用注音字母”;高级“识字累计至三千五百个左右”。 1950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要求:“常用字汇,暂以中央教育部社 会教育司所拟订的常用千字为最常用字,酌加普通常用字,约计为三千个。” 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要求:“认识三千五百个常用汉字。” 1986年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认识常用汉字三千个左右,要求掌 握二千五百个左右。能初步辨析字的音、形、义。” 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要求:“学会常用汉字 2500个左右。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 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要求:“认识常 用汉字3000个左右。学会其中2500个左右,做到会写,并了解在体语言环境中的意 思。” 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要求是:“认识3500个左右 常用汉字。”具体而言,主要有如下5个方面的要求:学会汉语拼音;对学习汉 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 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汉字总量:约6-7万字;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2500+1000=3500; 掌握2500主常用字,识字率97.97%;加上1000次常用字,识字率达99.48。 背景资料: 目标阶段数量比例 认识 3000 121600180053%60% 3480027% 5650017% 会写 2500 12800100032%40% 34110090044%36% 5640016% 比例数据: 4.如何搞好识字教学 4.1 对汉字要怀有敬畏之心 4.1.1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著名汉字文化学者刘永利曾讲过这样一句话“汉字是 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身份,文化指纹,文化基因”。 传说:仓颉造出了汉字,使“造化不能藏其密,灵怪 不能遁其形”,以至出现了“天雨粟,鬼夜哭”的怪现象 。 4.1.2 汉字是中国古文化的活化石; 汉字是现存的世界文字当中,寿命最长,信息含 量最丰富的表意(语素、音节)文字。它是我们祖先 留下的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每一个汉字都像一块活 化石。从汉字形体结构所承载的古文化信息中,我们 可以了解到先民创造汉字的智慧,观察到古代中国人 的各种生活遗迹,社会形态,考证古代历史和社会制 度。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汉字被人们称为中国古代社 会的活化石。 目前世界上使用的语言约6000多种,使用人数在100万以上的 语言约有140种。其中使用人数超过1亿的只有10种,总人数超过 33亿,约占全球人口的5535。联合国正式批准使用的工作语 言有中、英、法、俄、西班牙和阿拉伯语6种。汉语是六种工作语 言小册子最薄的一本。这六种语言中,中文使用人口,中国大陆 14亿,台湾地区2800万,海外华侨约5000万,英语人口4.23亿, 潜在学习英语人口约10亿,中国大陆就占约4亿,(法语,也是国 际正式文件中使用较多的文字,但使用人口仅几千万。 有考古学家认为:尼罗河流域古印度恒河流域都早于中华文明 ,但这些文明早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古代埃及的圣书字(俗 称埃及象形文字)消亡于公元400年;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 今伊拉克地区)消亡于公元前330年; 古印度文化与今天的印度 国风牛马不相及,连诞生于印度的佛教,都在印度渐近消亡而发 扬光大在中国。只有中华文明,汉文化,从甲骨文钟鼎文, 文言文,白话文演化至今,不断地吐故纳新,去其糟粕留其 精华,完整地保留了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世界语言史上唯一一枝 奇葩。 (背景资料) 4.2 要有社会责任担当 4.2.1 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任 “一国有一国之语言文字,其语文亡者,则国亡; 其语文存者,则国存。语言文字者国界种界之鸿沟, 而保国保种之金城汤池也。”邓实鸡鸣风雨楼独立书 1903年第24期 (背景资料) 学生汉语能力下降: 一项对首都部分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测试显示,不及格的学生占30% ,得分在70分以下的占68%,测试结果不容乐观,人们不得不质疑学生 的汉语应用水平。2011年5月12日,国家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了 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中国青年报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确认当前社会存在汉语应用能力 危机的占80.8%,认为汉语应用能力不存在危机的占19.2%。认为造成汉 语应用能力危机的原因在于“很多人重视外语学习,轻视汉语学习”的占 52.0%。认为“现在人们喜欢解构汉语,稀奇古怪的词语层出不穷”的占 43.6%,认为“影像文化占据绝对优势,文字越来越不重要”的占30.1%。 汉字书写能力退化 2010年3月“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加强青少年汉字 书写教育的提案,多家报纸和网站调查结果印证了国人汉字书 写能力确实呈下降趋势。这些调查还引起英国卫报及美国 洛杉矶时报的关注,他们的报道传至国内,又引发对传统文化 的忧思。 多数观点认为,广泛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使得人们普遍 手写汉字机会减少。对汉字书写要求不严,书法教育薄弱,对书 写标准无明确规定,致使汉字书写教学逐渐边缘化,国人汉字书 写能力下降。 4.2.2 承载着“以文化人”的使命 语言问题直接反映社会生活问题 “语言文字问题是我们社会生活上的基本问题。靠着语言文字我 们才可以经营社会生活。我们对于语言文字理解得正确不正确,处 理得适当不适当往往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上发生重大的影响” 1947年陈望道中国语文学会成立缘起 故宫锦旗事件 为什么中国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创 新能力弱? 因为我们有许多许多的人根本不认 识“书”和“学习”这两个字(词)。 书是什么? 书是别人用“聿”说的话 话有三种可能:(对、错、有对有错)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死读书,读死书,读死人”-鲁迅 教材(书)是什么? 是范本,教师不是教”书”而是用”书”教。 给人”鱼”不如给人”渔” 书的优点有哪些? 可超越时空进行交流; 可改变”人亡艺绝”的现象; 可以减少直接体验的时间; 学习是什么? 学是模仿; 习是实践; 学习是所有动物的本能,世上只有不读书的人而没有不学习 的人。 真正的学习者:既要读有字之书,更要读无字之书。 真正的学习者:事事皆学问;时时皆学习;处处皆学校。 为什么我们天天在高喊“爱”,爱得死 去活来,但离婚率越来越高? 因为我们很少有人真正认识“爱”字。 “爱”字 愛 繁体为“愛”,会意字。“愛”字上面“爪”是手,表示取 或予;“冖”是冥字头,表示玄妙;“心”是心灵心理;“ 夂”是行动。所以,“愛”表示内心复杂的情感,要表现为 行动,不能光靠言辞,爱需要付出,方会有回报。爱一个人 就要将心比心,两人相爱,就要心心相印。爱是相互的,是 发自内心的。所以,“心”是爱的灵魂所在,是最重要的部 分 新“爱”字 爱 “愛”简化为“爱”“爱”丢“心”、“夂”为“友”就是败笔 。“友”的古字为两手相握形,“爱”字中有三只“手” ,暗示爱容易因第三者的介入而发生变化和转移 。“爱”中无“心”有“手”,喻示现代生活中不太专心 的“爱”容易因一些外在的诱惑而出现“裂痕”。“夂” 没有了,所以“爱”表现为花言巧语,为爱付出的 行动却少了。 为什么我们每天都在“德七德八”地讲“德”但 我们社会的道德风气却越来越差? 因为我们很少有人真正认识“道德”二字 。 “道德”二字 何为“道”? 在我国古代的典籍中,“道”一般指的是事物运动变化的 规律,并逐渐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守的社会行为准则、规矩 、或规范;在西方文化中“道德”一词起源于拉丁语( 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引申其义,也有规则和规范 等意义。 道的三个层次 (风俗伦理;规则规范(法律法规);自然规律。) 何谓德? “德”即“得”,人们认识“道”,遵循“道 ”,“内得于己、外施于人”,便称“德” 。 真心谓之德;真情谓之亲 道与德的关系如何? 1、老子认为: 道生之,德蓄之 道之尊,德之贵 (老子,道学派创始人,姓李名耳.楚国苦县人(河南 鹿邑人)主要经典,)。 (1)-道生之,德蓄之 老子又称道德经,分八十一章节。有人把前137章 节称之道篇。把3881章节称之为德篇。全文5000字。道 和德分别出现了76次和43次。其中有这样的表述:孔德之 容,惟道是从。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载之。是以 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 然。故道生之德畜之。 强调:“道”与“德”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有道”才有 “德”,无“道”便无“德” 。也就是说离开了“道”、 “德”便失去了可依附的准则和法度。 (2)道之尊、德之贵 有两层意思: 一是道德具有区域性、民族性、职业性。表现为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道。 教师有教师的道(两真)、商人有商人的道(诚信)军人有军人 的道(服从) 袁腾飞现象的启示 二是高尚的“德”需要高尚的“道”的规范和引导 僧人分粥启示; 十七、十八世纪英国人遣送犯人的启示; 新加坡卫生治理的启示; 处罚醉酒驾车的启示; 中国人道德素养低下的根本问题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道” 的坚守。二是缺乏“正向激励”。 2、美国前总统林肯 认为 道德是隐性的法律; (贵在自律) 法律是显性的道德; (重在强制) 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人争着要当“官”? 因为我们有很多的人,根本就不认识这个“官”字。 “官”的本义是要处理许多公务的地方; “官”是“袖蛇而舞者”; “官”是协调者和代言人; (为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官”是个岗位,是临时工; 圣西门的假设 A、假如法国突然失去了50名优秀的物理学家,50名优秀 的化学家,50名优秀的数学家、-诗人、作家,军 事工程师和民用工程师,总数达到3000人,那么法兰 西民族马上就会成了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 B.假如法国突然“不幸地”失去了国王;国王的兄弟、 和那些王公大臣,参事议员、省长-总数达到 30000被称为“国家栋梁”的达官贵人,则极不会给国 家带来不幸。这是因为他们死亡所空缺的职位不仅可 以很容易补上,而且新来的人工作还会比他们做得更 好。 为什么我们的许多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了? 因为我们有很多很多的人就根本不认识“ 业”字。 业的基本涵义 “業”是由“凿”、“羊”、“耒”、“木”四 字的省字合成的。“凿”是挖槽或穿孔工具;“羊” 是一种牲畜;“耒”是耕地农具;“巾”是纺织品; “木”为木材、木料,建筑工具;在篆文中“木”又 写作“巾”。可见,“業”涉及了手工、畜牧、农业 、纺织、建筑等行业,顺理成章地引申为千行百业, 而其最常用的意义则是职业、行业。 简化后的“业” “凿”也没了,“羊”也没了,“耒”也没了,“ 木”也没了,“巾”也没了,怎么也看不出有 千行百业的含义了。难怪现在的中国失业 下岗、游手好闲的人多了。大学一毕业就 失业了。 为什么我们天天喊“和谐”,但社 会变得越来越“狠”? 就是因为我们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和谐 ”两字的真正涵义。 “和谐”二字 和: 指自然之中的每一个人“口”都拥有利用 从“禾苗”生长出来的“稻谷”作为自己食物的基 本权利人人有饭吃。 谐:指每一个人都拥有“言”说自己心声的最基 本权利人人可说话 中文“和谐”两字就几乎完整地表达了人类在自然之中以及社 会之中的人人平等的最神圣而又最基本的权利与价值。 4.3 要有科学的方法 教学有法而无常法。方法没有最好只有 更好。 我只提三条建议: 一要学会批判性地学习 学习的途径: 向老教师; 向同伴学习; 向书本学习; 向专家学习- 所谓批判性就是无论是哪种方法或经验都要不断 提醒自己四个问题 1、是什么?2、为什么?3、怎么做?4、有哪些 需要认真总结和反思? 二要重视用好教材特别是图文 “认识汉字”包括“认字”和“识字”两个阶段。 “识字”不同于“认字”,认字需要情景的衬托,而识字是独 立的。研究发现,60的3岁儿童能够在特定的情景中 认出经常出现的文字,例如超市的名称、麦当劳、肯 德基等等,但当这些文字独立出现时,只有不足三成 的3岁儿童可以认出这些字。在特定情景中认出汉字的 行为只能叫“认字”。 识字则指儿童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辨认出汉字来。 鲁迅先生在自文字至文章中所言:“诵习一字,当识 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 识并用,一字三功乃全。” 现代心理学家、教育家艾伟也曾给出了一个经典的定义 。他指出:“所谓识字者谓见形而知声、义,闻声而知 义、形也。” 三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和生活场 景,以“说”带“认”,以“认”带“识”,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服务类供应商调查表
- 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基础》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法及课程标准解析》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文理学院《教材设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鄂州职业大学《热工过程检测技术》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标准)创作合同协议书
- 重庆轻工职业学院《数字化环境与展示空间设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当代史专题》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护理营养膳食说课
- 吉安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环境影响评价实验》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仓库人员防暑措施方案
- 小学教师嘉奖主要事迹材料简短
- 2024年江西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答案)
- 《科技英语翻译方法》课件
- 血液透析诊疗指南
- 2023年河南省对口升学养殖类专业课试卷
- 社区健康服务与管理教案
- 房屋装修合同范本下载
- 2023学年一年级语文下册看拼音写词语字帖(全册 部编版)
- JB T 6527-2006组合冷库用隔热夹芯板
- 沙漠学全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