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龙推拿手法学课件_第1页
启龙推拿手法学课件_第2页
启龙推拿手法学课件_第3页
启龙推拿手法学课件_第4页
启龙推拿手法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拿手法学推拿手法学 广州医学院从化学院中医教研室广州医学院从化学院中医教研室 姚启龙姚启龙 目标要求:目标要求: 掌握推拿手法的操作要点。掌握推拿手法的操作要点。 掌握推拿手法的主要适用部位。掌握推拿手法的主要适用部位。 熟悉自我推拿的保健与防护。熟悉自我推拿的保健与防护。 推拿手法的力度、渗透性、防伤要点。推拿手法的力度、渗透性、防伤要点。 推拿学常用的穴位及其定位与操作方法。推拿学常用的穴位及其定位与操作方法。 各类推拿手法的技巧的掌握。各类推拿手法的技巧的掌握。 推拿的治疗方法。推拿的治疗方法。 临床常用的操作手法。临床常用的操作手法。 技能目标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腧穴的定位方法: 骨度分寸法 体表标志法 手指比量法 简便取穴法 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量法): 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 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 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 体表标志法(自然标志取穴) : 固定标志法:固定标志法: 背部的标志:背部的标志: 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 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 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 髂嵴最高点平第四腰椎棘突髂嵴最高点平第四腰椎棘突 标志法:标志法:如膻中、天枢、太溪、昆仑如膻中、天枢、太溪、昆仑 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指寸法) 中指同身寸法: 中指屈曲时,中节 掌侧两端纹头之间 为寸。 用于四肢取穴的直 寸、背部的横寸。 拇指同身寸法: 拇指指关节 的横度作为 寸。 用于四肢部 取穴。 横指同身寸法: 将食、中、无名 、小指并拢,以 中指第二节横纹 处为准,四指的 横度为寸。又 称“一夫法”。 用于下肢直寸, 背部的横寸 手指比量法要在骨度分寸法规定的 基础上运用,不能用此法量取全身 各部的穴位 (四)简便取穴法 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简便易行 的取穴法。 如列缺、百会、风市、合谷等穴均 有简便取穴法 第一节 摆动运动手法 1、一指禅推法 2、滚法 3、揉法 一、一指禅推法 动作要领:动作要领: 手握空拳,拇指自然伸直,并盖住拳眼,手握空拳,拇指自然伸直,并盖住拳眼, 用拇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于治疗部位或穴位用拇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于治疗部位或穴位 ,沉肩、垂肘、悬腕,以肘关节为支点,前,沉肩、垂肘、悬腕,以肘关节为支点,前 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摆动和拇指指间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摆动和拇指指间 关节的伸屈运动,持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关节的伸屈运动,持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 动作要求: 1沉肩:肩关节放松,不要使肩部耸起。 2垂肘:肘关节自然下垂,肘部略低于腕部与肩部 。 3悬腕:即腕关节自然下垂,腕关节悬屈呈90度。 4掌虚:即手掌部与其余四指均应放松 5指实:使拇指的罗纹面着实吸定于一点,不要离 开或来回摩擦。 6压力:自然压力,不可用蛮力。 7频率:每分钟120160次。紧推慢移。 临床应用: 临床上以颈项部、四肢关节部以及头面部、 胸腹部等常用。尤以穴位为佳,循经络、推 穴道。 临床上治疗头痛、失眠、面瘫、胃痛、消化 道疾病及关节酸痛等症效佳。 附: 1、缠法:动作要领同一指禅推法,每分钟200 次以上,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外科 痈肿等实热症。附:蝴蝶双飞 2、偏峰推法:用拇指桡侧缘着力。常用于头面 部、胸腹部。 3、屈指推法(跪推法):将拇指屈曲,以拇指 指间关节着力,用于项部及骨缝小关节间隙 。 二、滚法: 本手法是由腕关节 的伸屈运动与前臂 旋转运动复合而成 。 分为:滚法、指间 关节滚法、前臂滚 法 动作要领: 手背第五掌指关节背侧吸定于治疗部位或穴 位,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的伸屈以及 前臂的旋转运动,使手掌背三角区在治疗部位 上作连续不断的来回滚动。 动作要求: 1、体位:两脚分开,上身前倾约30度。 2、腕关节要放松,腕关节伸屈的幅度要大 3、吸定 4、频率:约每分钟120160次。 5、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 6、滚法操作时手法的压力:其一,是上身 向前倾增加手法的压力;其二,是手法操作 时,伸直肘关节增加手法的压力。 临床应用: 本手法轻柔舒适,主要适用于头部、颈 项部、肩背部。 颈项部应用,具有舒筋活血、解痉止痛、 滑利关节等功效。 立滚法 肘滚法 揉法揉法 ( (一一) )大鱼际揉大鱼际揉 ( (二二) )指揉指揉 1 1、中指揉法、中指揉法 2 2、双指揉法、双指揉法 3 3、三指揉法、三指揉法 4 4、拇指揉法、拇指揉法 5 5、叠指揉法、叠指揉法 ( (三三) )掌揉法掌揉法 ( (四四) ) 前臂揉法前臂揉法 大鱼际揉:大鱼际揉: 用大鱼际附着于治疗部位用大鱼际附着于治疗部位 ,稍用力下压,前臂作主动,稍用力下压,前臂作主动 摆动,带动腕部,使大鱼际摆动,带动腕部,使大鱼际 在治疗部位上作轻柔和缓的在治疗部位上作轻柔和缓的 环旋转动环旋转动,并带动该处的皮,并带动该处的皮 下组织一起运动。下组织一起运动。 临床应用: 本手法着力面积大,且柔软舒适,刺 激更为柔和,老幼皆宜。临床上常用于头 面部、胸腹部、胁肋部、四肢关节等部位 。 掌揉法: 术者用手掌掌根附着于治疗部位或穴位, 稍用力下压,腕关节略背伸,腕部放松,以 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以 及手掌连同前臂作小幅度的回旋运动,并带 动该处的肌肤一起揉动。 临床应用: 掌揉法着力面积 大,刺激柔和舒适 ,适用于面积大又 较为平坦的部位。 指揉法: 分拇指揉、中指揉、双指揉、三指揉。 动作要领: (一)拇指揉:用大拇指指腹轻按于一定的治 疗部位或穴位,腕关节放松,而后作大拇指的 掌指关节环旋运动,使指面在治疗部位上作轻 柔缓和的小幅度环旋运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 组织一起揉动。 (二)中指揉: 中指伸直,食指搭于中指远端指间关 节背侧,腕关节微屈,用中指指腹着力于 一定的治疗部位,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 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摆动,使中指指腹 在治疗部位上作轻柔的小幅度环旋运动。 (三)双、三指揉:同中指。 动作要求: 着力点要吸定,不可来回摩擦移动。 临床应用: 指揉法有施术面积小,动作深沉,功 力集中的特点。适用于全身各部。 第二节 平面运动手法 推法 附:直推法 分推法 合推法 擦法 抹法 摩法 搓法 一 推法 动作要领 用指、掌、拳、肘着力 于一定的部位上,作单向 的直线运动。 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分 为指推法、掌推法、拳推 法,肘推法。 1 指推法(1)拇指推法(2)屈拇指推法 (3)屈食指推法 2 掌推法 3 拳推法 4 肘推法。 动作要求: 1、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的治疗部位,呈直 线运动,不可歪斜。 2、操作时向下的压力要适中,过轻无治疗 效果,过重易引起皮肤折叠而发生破损过重易引起皮肤折叠而发生破损。 3、推进的速度宜缓慢速度宜缓慢,约50次/分。 4、方向性 临床应用: 可在人体各部使用。有温经通络、活 血止痛、健脾和胃、调和气血之功。 指推法指推法: :适于肩背、胸腹、腰臀、四肢部肩背、胸腹、腰臀、四肢部; 掌推法掌推法: :适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腰背、胸 腹及大腿部 拳推法拳推法: :是刺激较强的一种,适于腰背及四肢腰背及四肢 部的老损,宿伤,风湿痹痛感觉迟钝的病人 。 肘推法肘推法: :是刺激最强的一种,适于腰背脊柱两腰背脊柱两 侧华佗夹脊及两大腿后侧侧华佗夹脊及两大腿后侧,常用于体型壮实 、肌肉丰厚,及脊柱强直或感觉迟钝的病人 。 二二 擦法擦法 腕关节伸直,用手掌的大鱼际、小鱼际或全掌大鱼际、小鱼际或全掌,贴 附于体表治疗部位,稍用力下按,在体表作均匀的 上下或左右往返摩擦移动,使治疗部位产生一定的 热量。 动作要求: 1、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动作要稳,直线直线 往返,不可歪斜往返,不可歪斜。 2、来回往返来回往返的距离要拉长,动作要连续动作要连续。 3、压力均匀适中,一般以摩擦不使皮肤折 叠为宜。若压力太大,表皮过热,即容易 擦破皮肤,又使热量不能深透。 4、频率一般为每分钟频率一般为每分钟100100次。次。 5、在施术部位涂少量润滑剂(活络油、万活络油、万 花油、冬青膏花油、冬青膏)或介质,保护皮肤,防止 破皮,又可使擦的热量深透。 6、擦法使用后,皮肤已经潮红潮红,因此不能 再在该处使用其它手法,否则易破皮。但 擦后可配合热敷,以提高疗效。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上胸部上背部应用,上胸部上背部应用,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平喘之效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平喘之效 。可治疗咳嗽、胸闷、气喘。可治疗咳嗽、胸闷、气喘。 上腹部应用,上腹部应用,用掌横擦或直擦均可,具有健脾和胃用掌横擦或直擦均可,具有健脾和胃 之功。可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之功。可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 垂、消化不良等。垂、消化不良等。 两侧胁肋部应用,两侧胁肋部应用,用小鱼际或掌擦,具有疏肝理气用小鱼际或掌擦,具有疏肝理气 、消食导滞之功。可治疗因肝气郁结而致的腹胀、消食导滞之功。可治疗因肝气郁结而致的腹胀、 胸闷、头晕、食滞等。胸闷、头晕、食滞等。 背部督脉应用,用大鱼际或掌直擦,具有温阳益气 之功。可治疗气虚倦怠乏力、中气下陷、脱肛、子 宫脱垂、遗尿等。 背部两侧膀胱经应用,用小鱼际或掌直擦,具有祛 风散寒之功。可治疗风寒感冒、发热无汗、鼻塞等 。 腰部应用,横擦腰部,具有温补肾阳、温宫调经之 功。可治疗肾阳不足之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男子 阳痿、遗精、女子宫冷不孕、月经不调等症。 三、抹法三、抹法 用拇指罗纹面、手掌面、大鱼际 紧贴体表治疗部位,作上下、左 右往返移动。 动作要求: 1、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 治疗部位,不要离开,使被治疗 部位肌肉随手而移动。 2、均匀,缓和,轻而不浮,重 而不滞。 3、来回抹动的距离要长。 临床应用: 头面部应用,具有开窍镇静、安神明目之 功。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头晕、失眠 、近视、面瘫等。 四、摩法四、摩法 1 1 指摩法:指摩法:指掌部伸直并拢,腕关节微屈指掌部伸直并拢,腕关节微屈 ,将食、中、无名、小指的末节面附着于,将食、中、无名、小指的末节面附着于 治疗部位,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指在治疗部位,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指在 体表作体表作环旋摩动环旋摩动。 2 2 掌摩法:掌摩法:手掌自然伸直,将手掌平放在手掌自然伸直,将手掌平放在 治疗部位,以掌心或掌根为着力点,连同治疗部位,以掌心或掌根为着力点,连同 前臂一起作前臂一起作环旋摩动环旋摩动。 动作要求: 1、用力大小适宜 2、指面或掌面要紧贴体表治疗部位。 3、一般指摩法宜轻快,频率120次/分 ;掌摩法操作稍重稍缓,频率100次/ 分。 临床应用: 摩法刺激柔和舒适,适用于全身各部,以面部 、胸腹及胁肋部常用。 面部:指摩法为主、面部疾病,美容保健 腹部:腹部:具有和中理气、消食导滞、调节胃肠蠕具有和中理气、消食导滞、调节胃肠蠕 动等功能。可治疗脘腹胀痛、泄泻、便秘、消动等功能。可治疗脘腹胀痛、泄泻、便秘、消 化不良等。化不良等。 搓法搓法 双手夹搓,形如搓绳,故名 搓法。 注意:协调、连贯、由上到协调、连贯、由上到 下,紧搓慢移下,紧搓慢移。 应用:疏松肌筋、调和气血 ,肢体酸痛,关节不利等。 尤以上肢应用居多。 第三节、第三节、 振动运动手法振动运动手法 1 1 抖法抖法 2 2 振法振法 附:震颤法附:震颤法 一、抖法 用双手握住患者上肢或下肢远端,用力作用双手握住患者上肢或下肢远端,用力作 连续的、小幅度的、快速上下抖动连续的、小幅度的、快速上下抖动 动作要求动作要求 1 1、被抖动的肢体要、被抖动的肢体要自然伸直放松自然伸直放松,否则抖动,否则抖动 的力量不宜发挥。的力量不宜发挥。 2 2、抖动、抖动幅度要小,频率要快幅度要小,频率要快。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本法是一种和缓、放松、疏导手法,具本法是一种和缓、放松、疏导手法,具 有疏松经脉、通利关节、松解粘连、消除有疏松经脉、通利关节、松解粘连、消除 疲劳之功。适用于四肢。疲劳之功。适用于四肢。 临床上常与搓法配合,作为临床上常与搓法配合,作为治疗的结束治疗的结束 手法。手法。 二、振法二、振法 用用手指端或手掌手指端或手掌着力于体表,前臂和手部的着力于体表,前臂和手部的 肌肉强力地静止性收缩,使手臂发出快速而肌肉强力地静止性收缩,使手臂发出快速而 强烈的振颤,并使之通过指端或手掌传递到强烈的振颤,并使之通过指端或手掌传递到 肌体。肌体。 动作要求:动作要求: 1 1、操作时意念集中于手指端或掌心。医生、操作时意念集中于手指端或掌心。医生 呼吸要自然,不可屏气。呼吸要自然,不可屏气。 2 2、操作时除前臂和手部肌肉静止外,其他、操作时除前臂和手部肌肉静止外,其他 部位均要放松。部位均要放松。 3 3、手指或手掌部不可过分用力下压。、手指或手掌部不可过分用力下压。 4 4、频率要快,、频率要快,300300400400次次/ /分,每次一分,每次一 般要求般要求3 3分钟以上。分钟以上。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胸腹部应用,具有胸腹部应用,具有温中理气、消食导滞温中理气、消食导滞的的 功能。可治胃脘胀痛、消化不良、腹泻等功能。可治胃脘胀痛、消化不良、腹泻等 。 头面部应用,具有疏通经络、镇静安神之头面部应用,具有疏通经络、镇静安神之 功。功。 第四节、垂直用力手法第四节、垂直用力手法 按法按法 点法点法 压法压法 拨法拨法 掐法掐法 按法按法(较压法轻、偏动)(较压法轻、偏动) 指按法:拇指按法、中指按法、三指按法 掌按法:单掌按法、双掌按法,持续数秒 动作要领动作要领 1 1、指按法:用拇指端或指腹按压体表。、指按法:用拇指端或指腹按压体表。 2 2、掌按法:用单掌或双掌重叠按压体表。、掌按法:用单掌或双掌重叠按压体表。 动作要求:动作要求: 1 1、操作时着力部位要、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紧贴体表,不可移动 。 2 2、操作时点压的方向要、操作时点压的方向要垂直向下垂直向下按压。按压。 3 3、用力要由轻而重,平稳持续,力量、用力要由轻而重,平稳持续,力量逐渐逐渐 增加增加,不可用暴力。,不可用暴力。 4 4、按而留之按而留之,不宜突然松手。,不宜突然松手。 临床应用 按法在临床上常与揉法结合,组成“按揉” 手法。按法具有放松肌肉,开通闭塞,活血止 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痛症。 压法压法(较按法重、偏于静)(较按法重、偏于静) 指压法(头面);掌压法(胃脘,指压法(头面);掌压法(胃脘, 腰背,脊柱);肘压法、膊压法(腰背,脊柱);肘压法、膊压法( 脊背、大腿肌肉丰厚部位)脊背、大腿肌肉丰厚部位) 按压后常用揉法以缓解按压后常用揉法以缓解 点法点法 拇指点、屈指点(面积较小,穴位)拇指点、屈指点(面积较小,穴位) 1 1、拇指点:、拇指点:用拇指端点压体表。用拇指端点压体表。 2 2、屈指点:、屈指点: 屈拇指点(用拇指指间关节桡侧点压屈拇指点(用拇指指间关节桡侧点压 体表)体表) 屈食指点(用食指近侧指间关节点压屈食指点(用食指近侧指间关节点压 体表)体表) 屈中指点(用中指近侧指间关节点压屈中指点(用中指近侧指间关节点压 体表)体表) 动作要求动作要求 1 1、操作时点压的、操作时点压的方向要垂直向下按压方向要垂直向下按压。 2 2、用力要、用力要由轻而重由轻而重,平稳持续,力量逐渐,平稳持续,力量逐渐 增加。增加。 3 3、本法结束时,、本法结束时,继以揉法,不宜突然松手继以揉法,不宜突然松手 。 拇指拨法,肘拨法:拇指拨法,肘拨法:垂直于肌纤维、肌腱垂直于肌纤维、肌腱 、肌腹、条索,往返拨动、肌腹、条索,往返拨动 先按后拨,勿摩擦。先按后拨,勿摩擦。 主要用于主要用于背部脊柱两旁,臂丛背部脊柱两旁,臂丛。 拨拨 法法 掐法掐法 动作要求动作要求 1 1、用力要、用力要由轻而重,力量逐渐增加由轻而重,力量逐渐增加。 2 2、中病即止。、中病即止。 3 3、操作时要、操作时要垂直向下按压,不要掐破皮肤垂直向下按压,不要掐破皮肤 。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掐法是重刺激手法之一,是以指甲为着掐法是重刺激手法之一,是以指甲为着 力点,刺激集中而尖锐,在穴位上应用能以力点,刺激集中而尖锐,在穴位上应用能以 甲掐代针,多用于头面部及手足部位。甲掐代针,多用于头面部及手足部位。 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救,具有开窍醒神,回阳 救逆,祛风散寒,兴奋神经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昏迷不省,半身不遂,肢体麻 痹,痹证,截瘫等病患。如用于急救,掐 老龙,十王,人中等穴。用于小儿疳疾, 掐四横纹,板门等。 第五节 对称用力手法 拿法 捻法 捏法 踩桥法 1 1 拿法拿法 动作要领动作要领 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 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相对用力,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相对用力, 在一定的部位和穴位上进行节律在一定的部位和穴位上进行节律 性地提捏。性地提捏。 二指拿法二指拿法 三指拿法三指拿法 四指拿法四指拿法 五指拿法五指拿法 动作要求 1、操作时,用劲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 力,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 2、操作时腕关节放松,动作灵活而柔和。 3、着力面为罗纹面,不可用指甲内掐。 4、操作时捏揉动作要连贯而有节奏。 临床应用 因本法刺激较强,临床上常配合揉搓等 手法,以缓和刺激。 本法运用相当广泛,常用于头部、颈项 部、肩背部和四肢。具有祛风散寒,开窍 止痛,舒筋通络等作用。 拿风池、拿五经、拿肩井、拿四肢 2 2 捏法捏法 1、三指捏:用大拇指与食、中两指夹住肢 体,相对用力挤压。 2、五指捏:用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夹住肢体 ,相对用力挤压。 3、二指捏:用大拇指与食指中节桡侧面相 对用力挤压。 动作要求 1、在作相对用力挤压时动作要循序而下,均 匀而有节律性。 2、不可用指甲掐压皮肤。 临床应用 本法刺激柔和,适用于浅表的肌肤,常用于 头部、颈项部、四肢及背脊,具有舒筋通络 ,行气活血的作用。 3 3 捻法捻法 用拇、食指罗纹面捏住一定部位,两指相对作 搓揉动作。 1、操作时动作要灵活、快速,用力不可呆滞。 2、捻搓要快,移动要慢,做到紧捻慢移。 3、局部撕脱、骨折、血肿初期,禁用本法。 临床应用 常用于治疗指(趾)间关节的酸痛、肿胀或屈 伸不利。 4 4 踩跷法踩跷法 用单足或双足踩踏一定部 位。 注意事项 1、弹跳时足尖不要离开腰 部。 2、跳起时患者吸气,踩踏 时患者呼气,切忌屏气。 3、踩踏要均匀而有节奏。 临床应用 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六节 叩击运动手法 拍法 击法 拳击法:拳背击法 拳心击法 拳眼击法 振动法 掌击法:掌心击法 掌根击法 侧掌击法 合掌击法 指击法:指尖击法 啄法 二指击法 棒击法: 附:点穴法 劈法 1 拍法 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用前臂力量或腕 力,使整个虚掌虚掌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部。 临床应用:本法接触面积大,适用于肩背、腰臀 及下肢部。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消除疲劳 、解痉止痛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风湿酸痛、局部感觉迟钝或肌肉痉 挛,急性扭伤、慢性劳损等症。 拍打背部,有助于痰液的排出。 拍打前额(术者用手蘸冷水拍打),可治疗鼻 出血。 2 击法 拳击法 拳背击法 拳心击法 拳眼击法 振动法 (2 2)掌击法:手指自然松开,腕伸直,用)掌击法:手指自然松开,腕伸直,用 掌根部叩击体表。掌根部叩击体表。 掌心击法掌心击法 掌根击法掌根击法 侧掌击法:又称小鱼际击,手指自然伸直,侧掌击法:又称小鱼际击,手指自然伸直, 腕略背屈,用单手或双手小鱼际部击打体表腕略背屈,用单手或双手小鱼际部击打体表 。 合掌击法合掌击法 (3 3)指击法)指击法 指尖击法:用指指尖击法:用指 端轻轻打击体表端轻轻打击体表 ,如雨点下落。,如雨点下落。 啄法啄法 二指击法二指击法 (4)棒击法: 用桑枝棒击打体表。 附:点穴法 弹法 劈法 临床应用:本法具有舒筋通络,调和气血的临床应用:本法具有舒筋通络,调和气血的 作用。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局部感觉迟钝作用。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局部感觉迟钝 、肌肉痉挛、头痛等。、肌肉痉挛、头痛等。 拳击法常用于腰背部;拳击法常用于腰背部; 掌击法常用于头顶、腰臀及四肢部;掌击法常用于头顶、腰臀及四肢部; 侧击法常用于腰背及四肢部;侧击法常用于腰背及四肢部; 指尖击法常用于头面、胸腹部;指尖击法常用于头面、胸腹部; 棒击法常用于头顶、腰背及四肢部。棒击法常用于头顶、腰背及四肢部。 附 弹法 用一手指的指腹紧压住另一手的指甲,用用一手指的指腹紧压住另一手的指甲,用 力弹出,连续弹击治疗部位。力弹出,连续弹击治疗部位。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 1、弹打的强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度。、弹打的强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度。 2 2、操作时弹力要均匀,弹击要连续。、操作时弹力要均匀,弹击要连续。 临床应用 本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以头面、颈项部 最为常用。具有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松 解粘连、祛风散寒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头痛、关节酸痛、局部粘连 、伸屈不利、外感风寒等病症。 复合手法复合手法 一、按揉法 二、拿揉法 三、牵抖法 第七节 被动运动类手法 1 摇法: (1 1)颈项部摇法:)颈项部摇法:用一手扶住患者头顶后部 ,另一手托住下颏,作左右环转摇动。 坐位颈椎摇法 卧位颈椎摇法(仰卧位) (2 2)肩关节摇法:)肩关节摇法: 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另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另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 肘部,作环转摇动。肘部,作环转摇动。 托肘摇肩法托肘摇肩法 扶肘摇肩法扶肘摇肩法 握手摇肩法握手摇肩法 大幅度摇肩法大幅度摇肩法 (3 3)肘关节摇法)肘关节摇法 (4 4)腕关节摇法)腕关节摇法 (5 5)腰部摇法)腰部摇法(仰卧屈腿、俯卧)(仰卧屈腿、俯卧) (6 6)髋关节摇法:)髋关节摇法:仰卧,屈髋屈膝成仰卧,屈髋屈膝成9090度,一手度,一手 托住患者足跟,另一手扶住膝部,作髋关节环转摇动托住患者足跟,另一手扶住膝部,作髋关节环转摇动 。 (7 7)膝关节摇法:)膝关节摇法:(俯卧曲髋屈膝)(俯卧曲髋屈膝) (8 8)踝关节摇法:)踝关节摇法:一手托住患者足跟,另一手握一手托住患者足跟,另一手握 住大脚趾,稍用力拔伸同时作踝关节环转摇动。住大脚趾,稍用力拔伸同时作踝关节环转摇动。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 1、摇时动作要缓和,摇动幅度、摇时动作要缓和,摇动幅度由小到大由小到大。 2 2、用力要稳,速度要匀。、用力要稳,速度要匀。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本法适用于四肢关节及颈项部、腰部等。本法适用于四肢关节及颈项部、腰部等。 对关节强硬、屈伸不利等症,有滑利关节、增对关节强硬、屈伸不利等症,有滑利关节、增 强其活动功能的作用。强其活动功能的作用。 颈项部:颈项部:防治落枕、颈椎病、颈项部软组织劳防治落枕、颈椎病、颈项部软组织劳 损等引起的颈项部酸痛,活动不利。损等引起的颈项部酸痛,活动不利。 肩关节:肩关节:防治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粘连、骨防治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粘连、骨 折后遗症、中风后遗症等引起的肩关节酸痛、折后遗症、中风后遗症等引起的肩关节酸痛、 运动不利、功能障碍等。运动不利、功能障碍等。 髋关节:髋关节:可治疗髋关节伤筋、活动不利、髋关可治疗髋关节伤筋、活动不利、髋关 节慢性骨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的下肢运动不利节慢性骨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的下肢运动不利 及腰腿痛。及腰腿痛。 第八节第八节 拨伸运动手法拨伸运动手法 一一. . 颈部拔伸法颈部拔伸法 1、虎口托颈拔伸法: 。 2、屈肘托颈拔伸法 3、仰卧托后脑拔伸法 二、肩关节拔伸法二、肩关节拔伸法 1.1.肩上举拔伸法(坐位)肩上举拔伸法(坐位) 2.2.肩关节外展对抗拔伸法(坐位)肩关节外展对抗拔伸法(坐位) 3.3.手牵足蹬拔伸(仰卧位)手牵足蹬拔伸(仰卧位) 4.4.肘关节、腕关节拔伸法肘关节、腕关节拔伸法 三三. .腰椎拔伸法(俯卧位)腰椎拔伸法(俯卧位) 四四. .骶髂关节拔伸法(仰卧位)骶髂关节拔伸法(仰卧位) 五五. .膝关节拔伸法(仰卧位)膝关节拔伸法(仰卧位) 六六. .踝关节拔伸法(仰卧位)踝关节拔伸法(仰卧位) 动作要求动作要求 1 1、操作时动作应平稳而柔和。、操作时动作应平稳而柔和。 2 2、用力要均匀而持续,不可突发用力,力、用力要均匀而持续,不可突发用力,力 量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量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 3 3、须持续、须持续拔伸拔伸2 25 5分钟分钟以上。以上。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常用于关节错位、伤筋、脱臼等。对常用于关节错位、伤筋、脱臼等。对 扭错的肌腱和移位的关节有整复的作用。扭错的肌腱和移位的关节有整复的作用。 第九节第九节 整复运动手法整复运动手法 1 1 扳法扳法 颈部扳法颈部扳法 胸椎扳法胸椎扳法 腰椎扳法腰椎扳法 2 2 背法背法 背法背法 背:背:悬空,牵引腰脊,持续一段时间悬空,牵引腰脊,持续一段时间 晃:晃:臀部施力,左右摇晃臀部施力,左右摇晃5-105-10次次 颠:颠:屈伸膝关节,挺臀,颠簸屈伸膝关节,挺臀,颠簸5-105-10次次 顿:顿:足跟顿地足跟顿地 扳法扳法 1 1、顺应关节的生理功能,因势利导,不能超出或、顺应关节的生理功能,因势利导,不能超出或 违反生理功能范围,更忌强拉硬扳,急躁从事。违反生理功能范围,更忌强拉硬扳,急躁从事。 2 2、使用扳法前,应使被扳的关节极度伸展或旋转、使用扳法前,应使被扳的关节极度伸展或旋转 ,在保持这一位置的基础上,再作一个突发性的、,在保持这一位置的基础上,再作一个突发性的、 稍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扳动。稍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扳动。 3 3、干脆利落,用力、干脆利落,用力短暂、迅速短暂、迅速,做到发力要快准,做到发力要快准 ,力度恰当,收力及时。,力度恰当,收力及时。 4 4、不能、不能强求有关节的弹响声强求有关节的弹响声。 1 1、颈项部扳法、颈项部扳法 (1 1)颈项部斜扳法)颈项部斜扳法:(坐位、仰卧位)(坐位、仰卧位) 患者头部略向前屈。医生一手抵住患者头侧患者头部略向前屈。医生一手抵住患者头侧 后部,另一手抵住对侧下颏部,使头向一侧旋后部,另一手抵住对侧下颏部,使头向一侧旋 转至最大限度时,两手同时用力作相反方向的转至最大限度时,两手同时用力作相反方向的 扳动。扳动。 (2 2)旋转定位扳法)旋转定位扳法: 患者坐位,医生在其侧后方,用一手拇指患者坐位,医生在其侧后方,用一手拇指顶顶 按住病变棘突旁按住病变棘突旁,另一手托住其,另一手托住其对侧对侧下颏部下颏部 ,令其低头,屈颈至拇指下感到棘突活动,令其低头,屈颈至拇指下感到棘突活动, 关节间隙张开时,即保持这一前屈度,同时关节间隙张开时,即保持这一前屈度,同时 把患者头部作被动向患侧旋转至最大限度后把患者头部作被动向患侧旋转至最大限度后 ,再作扳法。,再作扳法。 (3 3)环枢关节扳法)环枢关节扳法 坐位,颈略屈,坐位,颈略屈,一拇指顶住第二颈椎棘突,另一手一拇指顶住第二颈椎棘突,另一手 扶住对侧头部,扶住对侧头部,肘弯套住下额部,缓慢拔伸基础上肘弯套住下额部,缓慢拔伸基础上 向患侧旋转向患侧旋转,遇阻力时略停,随即,遇阻力时略停,随即“ “巧力寸劲巧力寸劲” ”快速快速 扳动,而顶住棘突拇指同时进行拨动。扳动,而顶住棘突拇指同时进行拨动。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颈项部斜扳法,常用于治疗落枕、颈椎小颈项部斜扳法,常用于治疗落枕、颈椎小 关节错位、颈项部酸痛等。关节错位、颈项部酸痛等。 颈项部旋转定位扳法,适用于颈椎错缝、颈项部旋转定位扳法,适用于颈椎错缝、 颈椎生理弧度消失或出现反屈。颈椎生理弧度消失或出现反屈。 2 2、胸椎扳法、胸椎扳法 (1 1)扩胸牵引扳法:)扩胸牵引扳法:患者坐位,令其两手交叉 扣住,置于项部。医生两手托住患者两肘部,并用 一侧膝部顶住患者背部,嘱患者自行俯仰,并配合 深呼吸,作扩胸牵引扳动。 (2 2)胸椎对抗复位法:)胸椎对抗复位法: 患者坐位,令其两手交叉扣住,置于项部。患者坐位,令其两手交叉扣住,置于项部。 医生在其后面,用两手从患者腋部伸入其上臂之医生在其后面,用两手从患者腋部伸入其上臂之 前,前臂之后,并前,前臂之后,并握住其前臂下段握住其前臂下段,同时医生用,同时医生用 一侧膝部顶住患部脊柱一侧膝部顶住患部脊柱。嘱患者身体略向前倾,。嘱患者身体略向前倾, 医生两手同时作医生两手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