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共混改性粒料的配制_1课件_第1页
塑料共混改性粒料的配制_1课件_第2页
塑料共混改性粒料的配制_1课件_第3页
塑料共混改性粒料的配制_1课件_第4页
塑料共混改性粒料的配制_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塑料共混改性粒料的配制 陈枝晴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1 总总总总体体目目标标标标:完成完成共混改性塑料粒料的制共混改性塑料粒料的制备备备备 具体具体目目标标标标: 共混改性塑料粒料配方共混改性塑料粒料配方设计设计设计设计 能力;能力; 塑料共混相容塑料共混相容剂剂剂剂的的选择选择选择选择 能力;能力; 共混造粒共混造粒设备选设备选设备选设备选 用与用与工工艺艺艺艺参数参数设设设设定能力定能力; 共混造粒共混造粒设备设备设备设备 操作能力;操作能力; 塑料共混物塑料共混物质量分析及问题处理能力;质量分析及问题处理能力; 资资资资料料检检检检索和自学拓展能力索和自学拓展能力;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学习要点 1.塑料共混改性的目的和方法技术; 2.塑料共混改性发展概况; 3.塑料共混改性基本原理; 4.塑料共混物的配方设计要点; 5.商品塑料共混物的开发与制备; 6.塑料与橡胶的共混; 7.塑料合金; 8.PP/PS共混材料的制备; 9.综合项目二; 3 一、塑料共混改性的目的和方法 4 1.共混改性的基本概念 p 聚合物共混(Ploymer blend) 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塑料、橡胶以及助剂在一定工 艺条件下进行机械掺混,形成一种力学、热学、光学及其它 性能得到改进的均匀的聚合物体系。这种混合过程称为聚合 物的共混改性,所得到的新的聚合物体系称为聚合物共混物 。 p聚合物共混物(或共混改性)通常都是以一种聚合物为基体 ,掺混另一种或多种小组分的聚合物,以后者改性前者。共 混物中各聚合物组份之间主要是物理结合,因此聚合物共混 物与共聚高分子是有区别的。 5 p但是,共混物不同聚合物大分子之间难免有少量的化学键存 在。例如:在强剪切力作用下的熔融混炼过程中,可能由于 剪切作用使得大分子断裂,产生大分子自由基,从而形成少 量嵌段或接枝共聚物。此外,进来为强化参与共混物聚合物 组分之间的界面粘接而采用的反应增容措施,也必然在组分 之间引入化学键。 p聚合物共混物是一个多组分体系。在此多组分聚合物体系中 ,各组分始终以自身聚合物的形式存在。在显微镜下观察可 以发现其具有类似金属合金的相结构(即宏观不分离,微观非 均相结构),故聚合物共混物通常又称聚合物合金或高分子合 金。 6 p高分子合金(Polymer alloy) 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大多把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的多组分聚 合物体系称为聚合物合金,其形态结构应为均相或微观非均相 。 一般认为,那些相容性不很好,形态结构呈亚微观非均相 或宏观相分离的聚合物共混物不属于高分子合金之列; 另一方面,高分子合金却可包含嵌段和接枝共聚物,因为 他们具有可明显区分的高分子链(组分),并且一般不呈现宏 观的相分离。 7 p高分子合金(Polymer alloy) 利用物理共混或化学接枝的方法,对现有的塑料进行改 性,使之实现高性能化、功能化、专用化。 说白了就是取长补短。 树脂1+树脂2+相容剂 p正如金属合金具有单一金属无法比拟的优异性能一样,聚合 物合金也同样具有单一聚合物难以具备的优异性能。 常见的合金: PC/ABS、PBT/PA、PBT/PC、PA/PP 8 当前,聚合物共混改性已成为高分子材料 科学及工程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已被广泛 用于塑料、橡胶工业中。 9 p聚合物共混体系的类型 塑料与塑料的共混、塑料与橡胶的共混、橡胶与橡胶的 共混、橡胶与塑料的共混等四种类型。前两种是塑性材料称 为塑料共混物,常被称为高分子合金或塑料合金;后两种是 弹性材料,称为橡胶共混物,在橡胶工业中多称为并用胶 . 从热力学角度出发,聚合物共混物中有两种类型:两 个组分能在分子水平上互相混合而形成均相体系;不能达 到分子水平的混合,两个组分分别自成一相,共混物为非均 相体系。这两种共混物的聚集态结构具有不同的相形态特征 ,而赋予它们不同的物理机械特性。 10 p 均衡各聚合物组组分的性能以改善材料的综综合性能 例如:将PP与PE共混,制得的PP/PE共混物克服了聚丙 烯冲击强度低、耐应力开裂性能差的缺点,保持了聚丙烯较 高的拉伸强度、抗压强度和聚乙烯的高冲击强度的优点。 2.塑料共混改性的目的 11 p将量小的一聚合物作为为另一聚合物的改性剂剂,以获获得显显著的 改性效果 在PS、RPVC中加入1020的丁腈橡胶(NBR)或CPE或EVA 等,可使冲击强度大幅度提高; 在PC中加入PE或ABS,可改善PC的应力开裂性能; 在PVC、PA、PC中加入橡胶、PE或嵌段共聚物,可降低缺口敏 感性。 12 p改善聚合物的加工性能 难熔融、难溶解的聚酰亚胺(PI)与少量的熔融流动性良好的 PPS共混后即可很容易地实现注射成型。 在PPO中混入PS,或者在PC中混入ABS,均可改善流动性,提 高加工性。 对硬质PVC,常加入CPE、ACR等来改善其加工性。 p制备备具有特殊性能的聚合物材料 塑料阻燃合金:在PS、ABS、POM中混入PVC、CPE、PPO或PPS ,可提高合金阻燃性。 珍珠光彩制品:在PC中混入PMMA。 13 p降低成本或提高性价比 工程塑料和聚烯烃的共混改性。 在PC、PSF中混入ABS或SAN后,既可改善性能,又可降低成 本。 p废废旧塑料回收 废旧聚合物的回收是必须解决的世界性难题,废旧高分 子材料的复合回收是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很有发展潜力的一 条途径,不同的废弃物共混回收已经被证明是可行的提高回 收制品性能的方法。 14 (1)物理共混:又分机械共混和溶液共混 p机械共混:不同种类的聚合物通过混合或混炼设备,在软 化或熔融状态下实现进行机械混合得到共混高聚物的方法。 分为干粉共混和熔融共混两种方法。 3.塑料共混改性的方法与技术 p干粉共混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品种聚合物粉末加以混合,混合后 的共混物仍为粉料。 干粉共混的同时,可加入必要的各种助剂(如增塑剂、稳 定剂、润滑剂、着色剂、填充剂等)。 聚合物粉料的粒径大小、分布、密度均有要求。 干粉混合分散效果较较差,常作为融熔共混的初混过程。 15 16 p熔融共混 将聚合物各组分在熔融状态态下(即粘流流温度以上)用各种 混炼设备 加以混合,获得混合分散均匀的共混物熔体,经 冷却、粉碎或粒化的方法。 为增加共混效果,有时先进行干粉混合,作为熔融共混法 中的初混合。 熔融共混法由于共混物料处在熔融状态态下,各种聚合物分 子之间的扩散和对流较为强烈,共混合效果明显显高于其它 方法。 在混炼设备 的强剪切力的作用下,有时会导致一部分聚合 物分子降解并生成接枝或嵌段共聚物,可促进聚合物分子之 间的相容。 熔融共混流程 要求:各组组分工艺艺温度、粘度、弹弹性模量均相近。 共混设备 16 例如:将PC、PA6置于100鼓风烘箱中干燥6h,增容剂在 80下干燥6h,然后将其按一定质量配比,以PC为基体,PA6 的固定用量为20%,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物料切粒 后在100下干燥8h以上备用。 17 p溶液共混:将共混聚合物各组分溶于溶剂中搅拌混合均 匀,然后加热驱除溶剂。 例如:利用一步溶液共混法,将预糊化的淀粉糊与PVA溶 液共混,用乙二醛进行交联,制备淀粉聚乙烯醇(PVA) 完全生物降解塑料薄膜。 研究不同乙二醛和甘油的用量对薄膜性能的影响。薄 膜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微观形态表征表明,淀粉PVA体系具 有较好的相容性和较高的力学性能,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 率分别可达到28.52MPa和307.5。 18 (2)化学共混:又分共聚共混法和互穿网络技术(IPN技术) p共聚共混法:包括接枝共聚、嵌锻共聚、交联共聚。一般 在塑料加工厂难以实现。 接枝共聚主要用于生产橡胶增韧塑料,如:HIPS、ABS、橡 胶增韧PVC等。一般在双螺杆挤出中进行,反应挤出技术是实现 该过程的发展较快的技术。 19 20 l超韧PA:先将三元乙丙共聚物(EPDM)马来酸(MAH )化,再与聚酰胺末端的氨基进行接枝反应,而后半接枝 反应则在挤出过程中完成。 20 21 p IPN技术 l由两种或多种各自交联和互相穿透的聚合物网络组成的聚 合物共混物, 称为互穿聚合物网络体(IPN). l这种体系的特点在于含有能起到“强迫相容”作用的互穿网络 ,不同聚合物相互缠结形成一个整体,不能解脱。 l如:聚丙烯酸乙酯/聚苯乙烯、聚丙烯酸乙酯/聚氨酯等。 lIPN技术使两种聚合物相互贯穿,两者之间可良好分散,相 界面较大,有很好的协同作用,显示出比普通塑料合金更优 异的特性,发展前景广阔。 21 22 (3)增容剂技术 22 23 (4)动态硫化技术 p制造优异的热塑性弹性体(TPE或POE)。 p例如:在硫化剂存在下,将PP和EPDM在高温下进行混 炼,EPDM 在微细分散的同时,也进行交联反应。 p动态硫化的场合,在橡胶成分和塑料成分的界面上,生 成两者接枝物的同时,还可生成IPN 结构。 23 (1) PET/PBT(8085/1520) 日本帝人公司利用PET与PBT有很好的相容性,互相形成 共晶体,加入0.5%的滑石粉作成核剂,进行熔融共混,制品收 缩率低、耐热、冲击性. (2) PET/PBT/PC/PMMA四元共混 日本通用电器公司采用四元熔融共混改性,结果表明,加 入20%的PBT,使PET的缺口冲击强度提高5倍,接近纯PBT的强度 。 4.塑料共混体系举例 24 (3)LDPE/PBT/玻纤/滑石粉 Achilles公司将PET、PBT、玻纤、滑石粉熔融共混,制 品热变形温度(HDT)提高到223,冲击强度达83J/cm2。 (4)PET/PC lasticsEngineering公司加入5%10%的MAH(马来酸酐) 接枝的PE(PE MAH),其制品有优良的冲击强度。 (5)PET/PC/ABS 莫贝尔公司加入滑石粉或0.5%的界面改善剂(苯乙烯-甲基 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共聚物),结果大大提高 热处理后的冲击强度。 25 二、塑料共混改性发展概况 26 1.共混改性发展历程 p1948年,美国熔融共混制得ABS; p20世纪纪60年代,美国成功研制PVC/ABS共混物,此后迅猛 发发展; p从应用来看:汽车工业、电子电器等 27 2.共混改性发展方向 p尽可能提高共混物性能,扩大其应用范围。主要开发应用 于汽车、电子电气、家用电器及办公设备等领域。 p研究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和加工条件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聚集态结构和宏观性能的关系,以便为塑料共混的研究与生 产提供理论依据。 p探讨两种以上聚合物共混均一化理论,对聚合物共混物的 形态结构进行设计,开发具有崭新功能的材料,特别是制造 功能性材料。 28 三、塑料共混改性基本原理 29 30 相容性的定义:是指共混物各组分彼此相互容纳,形成宏 观均匀材料的能力。包含下列两层意思: 1.共混物的相容性 热力学相容性热力学相容性 定义义:两种聚合物在任何比例时时都能形成稳稳定的均相体系的能力。即指 链段水平或分子水平上的相容; 相容的判断:恒温恒压下,自由能G= Hm- TSmPVDC 腈树脂 PA PET 。 44 45 改善电性能 共混物的电性能主要由连续相决定。 如:PS/聚氧化乙烯共混物,PS为连续相时,共混物电性能接 近PS的电性能,反之则接近聚氧化乙烯的电性能。 制备装饰材料 装饰材料常要求有很好的透明性。共混组分的折光率相同,则 共混物透明。 如:PVC/MBS。 两组分折光率相差0.1左右,则共混物发色效果最好,可得到珍 珠般光泽、乳白色或大理石纹样等装饰材料。 如:PC/PMMA, PMMA/SAN ,PP/SAN。 提高阻燃性 常用:PVC、CPE、PPO、PPS等做共混组分之一。 如:ABS/PVC,ABS/CPE,PE/CPE,PS/PPO。 45 46 2.按相容性选取聚合物及添加剂组分 相似相容! 46 47 p非反应应型相容剂剂 l结结构特点: 本身无反应应基团团,共混中不发发生化学反应应。 多为为两种成分构成的嵌段共聚物或接枝共聚物,依靠自身 对对两种聚合物共混物的亲亲和力、粘结结力,使原来相容性差的 两种聚合物相容,形成具有良好界面作用的共混物。 l增容机理:相似相容 l优优点:无副产产物,容易混炼炼。 l分类类: AB型(PS+PMMALDPEPAPP;PP+PA) AC型(PS+PPOPE;PP+PA6) CD型(PPO+PA;PET+PE) E型(PP+LDPE;PC+PA6) 相容剂的选取 47 48 p反应应型相容剂剂 l结结构特点:本身含有反应应基团团,在共混时时能与其它聚合物 发发生化学反应应。 l增容机理 :即化学增容, 包括:增容剂剂与共混组组分反应应, 如:PE/PA+羧羧化PE;使共混组组分官能团团化并相互间间反应应, 如:PA+羧化PE l分类类:马马来酸型、丙烯烯酸型、环环氧改性型以及低分子反应应 型增容剂剂。 l高分子型: PA/EPDM+EPDM-g-MAH PO/PET+PP-g-PAA、EVA-g-MAH PVC/PS+环己内酰胺 低分子型: PET/PA6+对甲基苯磺酸 PVC/PP+氯化石蜡 PA6/PA66+TPP l应用:适合于相容性差且含有易反应官能团的聚合物间增容 。 48 49 p反应型和非反应性相容剂的比较 l增容效率 l有无副产产物 l混炼难炼难 易程度 l价格 l用量:越少越好,常在20%以下。如:反应应型增容剂剂一般 为为共混物质质量的35%。 49 50 p相容剂的选用原则 50 51 相 容 剂 应 用 举 例 51 52 轻度的交联可提高共混物的相容性,一般是动态 交联。 52 53 3.塑料共混配方设计参考实例 53 5454 55 56 五、商品塑料共混物的开发与制备 56 57 1.1.商品塑料共混物的开发商品塑料共混物的开发 l共混物的特性取决于三个因素:成分的性质、它的含量和 形态。 l开发出的共混物在经济上可分为几种使用类型,例如:对 具体性能(即冲击强度)的改进,或者产生一组性能,扩大 工程树脂的性能,改进可加工性,回收利用等。 l工程树脂性能的开拓虽然构成高性能共混物生产的最大部 分,但最困难而有意义的工作是开发具有所要求的全部性能 的共混物。 为了达到此目的,已开发出系统的流程: 57 58 选择共混物的组分(下图) l它至少具有对共混物所要求性能之一。 l实践表明,将一种聚合物添加于另一种聚合物中会引起特 殊的响应。因此,聚合物改性的策略是选择一种能引起所要 求效应的已知聚合物改性剂。 l例如:为了改进冲击强度,应添加弹性体;为了阻燃,应 采用不燃的聚合物;为了增进模量,要引入刚性聚合物改性 剂等。 58 5959 60 选择性能补偿的改性剂。从前表可见,对于每种性能, 有几种改性可供选择。从可能选择物之间的选择是以性能的 补偿原理为基础的。所选聚合物是用其他聚合物的优点补偿 一种聚合物的缺点,反之亦然。 60 61 选择相容性、配制和加工方法 l下图概括地描述了开发的全过程。 l聚合物共混物性能不仅取决于组分的性能和配方,也取决 于形态。 l最后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达到所要求的形态。所要求的形态 必须鉴定,承认它对共混物预期性能的影响,并考虑所选择 聚合物的组分(即确定断裂机理等)。因此,必须提出相容 性方法,确定配制方法,必须选择组分的分子量(流变性) ,检验形态的稳定性等。 61 6262 63 2. 2. 塑料共混物的配制技术塑料共混物的配制技术 l在开发聚合物共混物中,配制技术是核心。但是,只要认真研究过去 的经验,从中可以得出一些规律。 l下表列举了一些配制共混物的技术。从单纯共混制备(机械混合物) 到利用多种技术制备,是从经验到科学的过程。 63 64 3. 3.塑料共混工艺塑料共混工艺 制制备备共混改性塑料,共混物要有良好界面共混改性塑料,共混物要有良好界面结结合和适当的合和适当的 分散相粒径。如何降低分散相的粒径,如何使粒径分布分散相粒径。如何降低分散相的粒径,如何使粒径分布趋趋于于 均匀?均匀? 共混时间的影响 共混共混过过程就伴随着分散相粒径的减小和均匀化程就伴随着分散相粒径的减小和均匀化过过程。程。为为 达到降低分散相粒径和使粒径均匀化的目的,达到降低分散相粒径和使粒径均匀化的目的,应该应该 保保证证有足有足 够够的共混的共混时间时间 。 对对于同一共混体系,同于同一共混体系,同样样的共混的共混设备设备 ,分散相粒径会随分散相粒径会随 共混共混时间时间时间时间 延延长长长长而降低,而降低,粒径分布也会随之均化,直至达到破粒径分布也会随之均化,直至达到破 碎与凝聚的碎与凝聚的动态动态 平衡。当然,平衡。当然,共混共混时间时间时间时间 也不可也不可过长过长过长过长 ,会而,会而 且会且会导导导导致高聚物的降解。致高聚物的降解。 64 65 共混组分熔体黏度的影响 共混组分的熔体黏度,对于混合过程及分散相的粒径大共混组分的熔体黏度,对于混合过程及分散相的粒径大 小有重要影响,是共混工艺中需考虑的重要因素。小有重要影响,是共混工艺中需考虑的重要因素。 l l采用采用温度调节。温度调节。 l l用用助剂助剂进行进行调节调节。如,在橡胶中加入炭黑,可以使熔体黏。如,在橡胶中加入炭黑,可以使熔体黏 度升高;给橡胶充油,则可以使熔体黏度降低。度升高;给橡胶充油,则可以使熔体黏度降低。 l l改变相对分子质量改变相对分子质量。在其它性能许可的条件下,适当调节。在其它性能许可的条件下,适当调节 共混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将有助熔体黏度的调控。共混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将有助熔体黏度的调控。 65 66 4.4.共混设备选择共混设备选择 pp共混共混设备设备 包括聚合物粉料包括聚合物粉料进进行混合的行混合的设备设备 和熔融共混和熔融共混设设 备备。 pp对对粉料粉料进进行混合的行混合的过过程相当于程相当于简单简单 混合。所用的混合。所用的设备设备 有有 高速高速搅搅拌机拌机( (又称高速捏合机又称高速捏合机) )以及以及Z Z型混合机等。粉料的混型混合机等。粉料的混 合合设备设备 主要用于使聚合物粉料与各种添加主要用于使聚合物粉料与各种添加剂剂均匀混合,以均匀混合,以 便于便于进进一步的熔融共混。一步的熔融共混。 pp熔融共混的熔融共混的设备设备 包括开包括开炼炼机、密机、密炼炼机、机、挤挤出机等。出机等。 挤挤出出 机有机有单单螺杆螺杆挤挤出机、双螺杆出机、双螺杆挤挤出机、出机、电电磁磁动态动态 混混炼挤炼挤 出机出机 以及多螺杆以及多螺杆挤挤出机等。出机等。 66 67 1. 共混粒料外观观 共混改性塑料粒料外共混改性塑料粒料外观应观应 塑化良好,无明塑化良好,无明显杂质显杂质 和碎末,和碎末, 色色泽泽一致、色度一致、色度纯纯正。正。颗颗粒大小均匀。粒大小均匀。 2. 吸水率测测定 按按GB1034-70GB1034-70,将,将试样试样 制成制成50mm x 50mm x 25mm50mm x 50mm x 25mm后,在烘后,在烘 箱中干燥箱中干燥24h24h,移至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放在恒温蒸,移至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放在恒温蒸馏馏 水浴中,分水浴中,分别别保持,保持,6h6h、12h12h、24h24h和和48h48h后,将后,将试样试样 取出,用取出,用 布迅速将布迅速将试样试样 表面的水擦干,并称其表面的水擦干,并称其质质量,然后量,然后计计算其吸水算其吸水 率。率。 3. 流动动性 采用熔体流采用熔体流动动速率速率仪测仪测 定。定。 5.5.共混粒料质量分析共混粒料质量分析 67 68 4. 物理力学性能测测定 将共混改性粒料注塑将共混改性粒料注塑试样试样 ,根据制品性能指,根据制品性能指标标要求要求测试测试 。试试 样样的基本力学性能在的基本力学性能在电电子万能子万能试验试验 机上机上进进行行测测定;拉伸定;拉伸强强度和度和 断裂伸断裂伸长长率以及率以及弹弹性模量,按性模量,按GB/T1040-92GB/T1040-92标标准准测试测试 ;弯曲;弯曲强强 度和弯曲模量按度和弯曲模量按GB/T 9341-2000GB/T 9341-2000标标准准测试测试 ;缺口冲;缺口冲击击强强度按度按 GB/T1843-1996GB/T1843-1996标标准准测试测试 。 5. 热热性能分析 使用示差使用示差扫扫描量描量热仪热仪 (DSC)(DSC)和和热热重分析重分析仪进仪进 行行热稳热稳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 。 6. 扫扫描电镜电镜 分析(SEM) 将增溶和未增溶的将增溶和未增溶的试样试样 在液氮气氛下脆断,必要在液氮气氛下脆断,必要时时用溶用溶剂处剂处 理其断面,然后,理其断面,然后,对对其断面其断面进进行真空行真空镀镀金,金,观观察比察比较较其断面形其断面形 貌和貌和结结构信息。构信息。 68 六、塑料与橡胶的共混 69 70 橡胶与塑料并用共混,在性能上取长补短,使并用胶满 足单一聚合物不能达到物性要求,是有效地应用现有高分子 材料的一个重要途径。 1.丁睛橡胶与聚氯乙烯树脂并用共混 丁睛橡胶与聚氯乙烯溶解度参数相近,都属极性高聚物 ,几乎可以任意比例并用,加入10%40%聚氯乙烯为硫化配 合的共混体系。 2.橡胶与聚乙烯并用共混 聚乙烯的溶解度参数,极性与通用橡胶相近,可与天然 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乙丙橡胶和丁基橡胶等以任何 比例并用,与氯丁橡胶有一定相容性,与丁睛橡胶相容性较 差。 70 71 3.橡胶与乙烯-乙酸共聚体并用共混 许多橡胶和高聚物可与乙烯-乙酸共聚体(EVA)共混,如 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天然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 、乙丙橡胶和丁基橡胶等。 EVA与橡胶并用胶常用于制作泡沫凉鞋、鞋底、拖鞋、童 车胎等。 4.橡胶与高苯乙烯橡胶并用共混 高苯乙烯系丁二烯与苯乙烯的共聚物,苯乙烯含量50%-60% 。这种共混胶常用于制造橡胶地板、仿革底、海绵拖鞋等,其 中80%用于制鞋业。 5.丁腈橡胶与酚醛树脂共混 丁腈橡胶与酚醛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并用胶交联后,具 有较高的硬度、拉伸强度,耐磨、耐热和耐介质性能也有提高 ,常用于制造高硬度耐磨油海绵制品等。 71 72 6.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 热塑性弹性体既有塑料特性,又有橡胶的某些性能。常用 的热塑性弹性体有: 苯乙烯类,如SBS、SEBS等; 聚氨酯类,如TPU; 共聚醚-酯类,如TPEE等。 除外,还有烯烃类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应用于:汽车制造 业,(如取代一些金属件以减轻车身重量;汽车用的软管套、 真空管、垫生、密封圈、伸缩管等);机械件(脚轮、密封垫 、绝缘件、减震器、遮护板、吸杯、辊子、输油管等);制鞋 业。 72 七、塑料合金 73 74 塑料合金是利用物理共混或化学接枝的方法,对现有的 塑料进行改性,使之实现高性能化、功能化、专用化。 它能改善或提高现有塑料的性能并降低成本,已成为塑 料工业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增长十分迅速。 塑料合金产品可广泛用于汽车、电子、精密仪器、办公 设备、包装材料、建筑材料等领域。 74 75 ABS坚韧、刚硬且耐热、耐冲击、尺寸稳定、耐化学性 和耐表面光泽、易于加工成型。但耐候性持别是耐紫外线性 、耐热性差,且易燃。 使用温度40100,吸水性低,24h为0.20.3。 ABS合金常见的就是PC/ABS合金和 PA/ABS合金。 1. ABS/PC1. ABS/PC合金合金 75 76 p ABS/PC加工性能优于PC,可注塑、挤出,二次表面加工和电 镀。 p注塑成型温度220250; 模具温度80右;成型加工前 物料在10士5鼓风烘箱中干燥10h以上(料层厚度2.5cm)。 pABS/PC可用单双螺杆挤出、注塑等设备进行熔融共混。根据 ABS/PC的配比选择共混温度。 pABS/PC塑料合金的拉伸强度随着ABS百分含量的增多而减小, 处于PC和ABS之间,近似服从加和性。 p加入少量增容剂PVC有利于合金强度,且当ABS的含量为35 、PVC为1.5时,冲击强度出现最大值。 76 77 p非相容的两种树脂 pPA/ABS合金具有冲击强度高、热稳定性和抗化学腐蚀性优良 、减震和吸声性能较好等特点,在汽车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 ,此前国内市场多为进口产品。 p山东道恩经过一年多研发,使PA/ABS合金在简支梁缺口冲击 、悬臂梁缺口冲击、热变形温度以及刚性等性能方面有了重大 突破,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与巴斯夫PA/ABS合金NM-11、 NM-19、NMX-04相比,该产品部分性能已经达到其指标,可以 在部分应用中替代国外产品。 2.PA/ABS2.PA/ABS合金合金 77 78 p该合金为部分兼容、非晶/非晶体系。 p在PC中加入PS可改善PC的加工流动性,还可以起到刚性有机填料的作 用。 pPC与PS均为透明材料,二者折射率非常接近,因此PC/PS合金透明, 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 p选择合适的PC和PS配比。随PS含量的增加,PC/PS体系流动性,硬度 、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提高,而热变形温度下降。当PS含量在某一值时, 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出现极大值。 p增容剂:在PC末端引发双键接枝苯乙烯,得到的接技聚合物作为PC/PS 的增容剂。这种材料适合制作光盘等。 p近年来PC/PS合金新品种不断涌现,如日本推出的PC/PS合金 NovallyX7000,同ABS一样,易上滚及进行油墨印刷;日本出光石化推出 不含卤素的PC/PS阻燃合金系列,与阻燃ABS相比,具有韧性高、流动性 好、刚性高、阻燃性好等特点。 3.PC/PS3.PC/PS合金合金 78 79 pPBT可提高PC的流动性、改善加工性能和耐化学药品性 pPBT是结晶聚合物,与PC共混时易发生相分离,冲击韧性不理想,常加 入一定量弹性体以提高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如热塑弹性体乙烯/甲基丙烯酸 酯共聚物的锌盐,可对PC/PBT共混体系起到增容增韧作用。 p在PC/PBT共混体系中加入少量LDPE,可提高共混物的流动性,对共混 体系起到增韧作用,并改善合金外观; p在PC/PBT中加入EVA可以进一步增强兼容性并提高耐冲击强度; p日本用PC和PBT在酯交换催化剂存在下,制得PC/PBT共混物,综合性 能良好,而且具有较好透明性。 p目前国外PCPBT合金产品主要用于汽车保险杠、包装薄膜材料、汽车 底座和座位等。 4.PC/PBT4.PC/PBT合金合金 79 80 pPC/PET既有PC的刚性和耐热性,又有PET的耐溶剂性,而 且PET的加入还能改善PC的加工流动性。 p当PC/PET比例为1/3的时候,两相之间形成界面层,此时 PC/PET兼容性最好 p在PC/PET共混体系中,加入弹性体如聚丙烯酸丁酯,可以 提高合金的韧性和抗冲击强度。 5.PC/PET5.PC/PET合金合金 80 p充分利用PBT的结晶性和ABS的非结晶性特征,材料具有优 良的成型性、加工流动性、尺寸稳定性、极高的冲击强度和耐 药品性,缺口冲击强度较PBT大大提高。 pABS/PBT合金研制的关键之一是添加合适的相容剂苯 乙烯-丙烯睛-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S-AN-GMA)。 p加入弹性体对ABS/PBT合金体系增韧。弹性体与相容剂协 同增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增韧对材料拉伸强度等性能造成 的损失,起到了优化材料性能的目的。 6.ABS/PBT6.ABS/PBT合金合金 81 八、PP/PS 共混材料的制备 82 83 1.PP改性的原因 83 84 p 增韧改性 化学改性:丙烯乙烯无规共聚、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接枝共 聚 共混改性: pp/POE(乙烯-辛烯共聚物),可做汽车保险杠专用料。 pp / EPR:增韧但耐热性、光稳定性下降 ,可做安全帽。 pp / EPDM pp / SBS CaC03、滑石粉、高岭土、云母、硅灰石、BaSO4 等无 机刚性粒子增韧 2.PP的改性及制品应用及制品应用 84 85 p 改善老化性能: 抗氧剂:酚类1010、2246等 胺类 亚磷酸酯类TNP、168等 例如:主抗氧剂1010(酚类)+辅抗氧剂168(亚磷酸酯)( 比例1:2) 光稳定剂:光屏蔽剂 TiO2、炭黑等 紫外线吸收剂 UV9、UV24等 热稳定剂:铅盐类 硬脂酸皂类 有机锡类 环氧类 亚磷酸酯类 85 86 p 改善尺寸稳定性 填充改性 CaC03:球状 滑石粉:片状(在PP中可有成核剂作用) BaSO4:球状、片状等均有 86 87 p 提高透明性 冷却速率的控制 添加成核剂(苯甲酸钠、滑石粉等) 87 88 p PP合金 PP/PA合金:耐油污、提高冲击强度、耐磨性、印刷性等 ,但价格提高。可用于电饭煲盖、排气扇等 PP/PC合金: 88 3.常见改性PP的注塑工艺 89 90 1.1 主要原料 PP,F401,MFR为2.2 g/10min,中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PS,MFR为6.5 g/10min,中国江阴润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K 树脂,KR03,MFR为3.5 g/10min,韩国菲利浦石油国际有限公司。 1.2 主要设备及仪器 双螺杆挤出机,SJSH-30,长径比L/D=25,南京橡塑机械厂; 注射成型机,HTB-80,宁波海天机械有限公司; 高速混合机,SHR-10A,张家港市蓝鲸机械制造厂; 电热鼓风干燥箱,101-2B,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简支梁冲击试验机,XJJ-50,承德实验机有限责任公司; 电子拉伸试验机,RGD-5,深圳市瑞格尔仪器有限公司。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Q10,美国PE公司; 扫描电子显微镜,JEOL.JSM-5600LV,日本岛津公司; 毛细管流变仪,XLY-型,吉林大学科教仪器厂; 电热鼓风干燥箱,101-2B,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4.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材料 的制备 90 91 1.3 试样制备 将PP F401在50 干燥5 h,再与在同样条件下干燥好 的PS、K 树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用双螺杆挤出机挤 出造粒制得PP/PS共混物以及PP/PS/K 树脂共混物。挤出 机温度设置为190 oC200 oC,螺杆转速为50 r/min。 共混材料在80 oC干燥5 h后,在注塑机上注塑成标准测 试用样条以备测试。注射机温度设置为190 oC200 oC,螺 杆转速为45 r/min。 91 92 1.4 性能测试与结构表征 l 冲击试验:参照GB/T10431993进行,环境温度25 oC; l 拉伸试验:参照GB/T 10401992进行,拉伸速度50 mm/min,环境温度为25 oC; l 弯曲试验:参照GB/T 1934188进行,环境温度25 oC。 l 扫描电镜分析(SEM):样品取自简支梁缺口冲击试样的断面 ,刻蚀剂为二甲苯,在室温下刻蚀8 h。样品表面喷金后,观 察共混材料试样的微观形态。 l DSC测试:精确称取样品58 mg,在DSCQ10型差热分析 仪上测试,样品用氮气保护,升温速率为10 oC/min,温度范 围30oC220oC。 l 流变性能分析:将不同配比的试样通过挤出机造粒,在烘箱 中60 oC下干燥2小时,再将样品加入到料筒中,在190 oC、 210 oC、230 oC、250 oC不温度下恒温5 min,然后加不同重 量的砝码,记录在此压力下熔体的流动速率。毛细管直径1 mm,为了避免复杂的修正,采用40 mm长的毛细管。 92 93 2 结果与讨论 2.1 力学性能分析 表1 PP/PS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Tab.1 Mechaical properties of PP/PS blends 配比(PP- F401/PS) 拉伸强度 (MPa) 杨氏模 量(MPa) 断裂伸长 率(%) 弯曲强 度(MPa) 弯曲模 量 (MPa) 100/031.8409.819.659.51180.0 90/1034.4424.917.765.21368.4 85/1535.3426.114.366.61233.4 80/2036.4423.912.866.01221.9 75/2536.7453.911.367.81422.5 70/3037.1470.910.663.61241.2 93 94 表2 PP/PS/K 树脂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Tab.2 Mechaical properties of PP/PS/K blends 配比 (PP-F401/PS/K 树脂) 拉伸强度 (MPa) 杨氏模量 (MPa) 弯曲强度 (MPa) 弯曲模量 (MPa) 90/10/532.7450.060.91119.1 85/15/533.4460.662.51161.8 80/20/535.6462.364.91328.4 75/25/536.6464.362.31290.8 70/30/537.0486.668.51297.8 94 95 图1 PP/PS共混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随PS用量变化的示意图 95 96 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随PS用量的变化 96 97 共混体系的断裂伸长率随PS用量的变化 97 98 K 树脂用量对PP /PS(80/20)共混物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的影响 98 99 结论: (1)在PP中加入PS使得PP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