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疾患课件_第1页
情感疾患课件_第2页
情感疾患课件_第3页
情感疾患课件_第4页
情感疾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情感疾患 n簡介 n分類 nDSM-IV-TR的看法 n憂鬱症盛行率 n重鬱症病程 n低落性情感疾患病程 情感疾患 案例一 nDonna 絕望的喪失信心 n有時候,我想要跳樓或者是想其它辦法來傷害自己。過去 的三個月之中,我越來越內向,然後悲傷、無價值感、自 我厭恨,這些使我感到害怕。她的老師描述她是一個孤單 的人,而且看起來非常多的問題困擾著她,也看起來不快 樂。她一直以來是個好學生,但是現在她變的很難以專心 ,在考試成績上也不理想,感覺上全然無動機。在家時, 她在睡眠上有困難,沒有食慾也頻繁的有頭痛的症狀。常 常在自己的房間之中而且什麼都不做,當她媽媽要求她做 些事情的時候,她就會變的極端的沮喪,她說她是經常是 喜怒無常而且煩躁的。 案例二 nMick 時上時下 n麥可 16歲,是個喜怒無常的人,有的時候他悲傷 ,不高興,冷淡的。在其他的時間他充滿的能量 而活潑的人,當充滿能量時,他可以很少的睡眠 或幾乎不睡眠並且不感到疲倦。他不斷的動著, 增加說話的量,而且不能被中斷。這些極端的改 變在情緒之中,使得麥克感到超出他的控制範圍 ,有的時候他想著要傷害自己,他對他的想要喝 酒或是使用毒品來是可以抑制疼痛的想法感到害 怕。 案例三 n愛麗:任何事情好像都沒有價值,似乎這些愚 蠢的事情都不值得存在且成為人生中的過客。日 復一日,你總是在想為何要去做那些事?隔天還 要繼續。如果你能承受如果那些事情值得你試 著做到明天就好像我覺得根本就是我自己連 一點價值也沒有,好像我哪裡不對勁。明白自己 是個完完全全的失敗者不是一件令人舒服的事情 ,自己什麼都不是,而且我覺得我從來沒有做對 一件事情或一件有價值的事情,或者任何事情。 案例四 n裴拉:15歲的裴拉被媽媽稱為模範女兒,在班上名 列前矛,積極參與學校活動,而且非常受歡迎。媽媽擔 心她對自己太過苛求,要求完美。只要裴拉有一科沒有 考到全班最高分,她就會一整個星期都不讓自己和朋友 見面,大部分的時間都關在房間裡唸書。裴拉承認她為 自己設定了非常高的標準,而且要是沒有達到這個標準 ,她就會極度自我苛求和自我懲罰,她甚至曾經在看到 不滿意的成績之後賞了自己一巴掌(拿到A而不是A) 。她的成績給不了她多少滿足感,覺察到任何失敗都將 導致立即性的自我譴責。整體而言,裴拉的自我價值感 低,而且她對自己的感覺全部都來自於學業成就的競爭 之中,非常的脆弱。 情感疾患簡介 n情感疾患:情緒或情感處於強烈、 持久的 正向或負向的症狀,造成生活上的適應不 良。 (p233) 情感症分類 n情感症分為兩種類型 n一、憂鬱症: 嚴重憂鬱疾患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 低落型情感疾患 (Dysthymic Disorder = DD) n二、雙極性情感症: (Bipolar Disorder=BP) 情感疾患 n憂鬱特質:情緒低落、無價值感和罪惡感 、從人群中退縮、睡眠及食慾改變、長時 間功能明顯下降。 n躁狂特質:情緒高張、混亂、活動量變大 、多話、注意力分散。 嚴重憂鬱疾患 案例五 nJoey 感到無價值感和無望 n10歲的Joey老師和家人都覺得他易妒和情緒轉變是 有點奇怪的,他很快的就流出眼淚、大叫並且亂丟東 西;在班上,他很難專注也很容易分心,越來越和同 儕分離 ,最後就自己玩;在家都花他的時間在自己的房間裡 看電視,而且體重增加了十磅,學校心理師不認為他 是ADHD或是無法學習,他說Joey有很深的不開心, 他會表達無價值感也無希望感,就算要許個願望他也 會許希望死掉。當Joey的父母離婚幾年之後,這些症 狀已經持續了六個月,而且Joey的爸爸搬到很遠地方 去,很少和他在一起。 案例六 nAlison:我受不了了!17歲的Alison常常 得到高分,卻在過去的三個月之中漸漸的失去 活力 。妳的朋友說,我不懂妳為什麼會憂鬱,妳 有才能而且聰明並且可以擁有所有妳想要得到 男人 。這是她最親密的朋友在三年前離開之後, 她開始寫有關自殺和如何殺自己的紙條,就算 明智的決定克服了這些,有些日子當她起床時 她還是感到憂鬱。她說我不能留在學校而且 我恨大家 !Alison感到無望幾天、然後幾個星期、然後 幾個月,最後她說我受不了了!我要死!所 以我開始自殺 嚴重憂鬱疾患在DSM-IV-TR n一、診斷標準:至少兩週,出現以下症狀 之五種以上,且造成原先功能的改變。 -有憂鬱心情或是失去興趣或是喜樂這兩種 症狀之一。 -非導因於正常的哀悼。 -以下症狀四種 重鬱症在DSM-IV-TR n一、整天憂鬱 n二、所有活動興趣和喜樂都減少 n三、非節食但體重明顯下降或增加 n四、每天失眠或嗜睡 n五、每天神經運動性激動或遲緩(非自己主觀) n六、每天疲憊或失去活力 n七、每天都無價值感和過分的罪惡感 n八、每天思考能力或注意力減退或無決斷力 n九、不斷的想到死亡 (p240) 憂鬱症之病程 n初發 n病程 n共病 n癒後 憂鬱症之病程-初發 n大多數成人報告憂鬱初發於15-19歲 n前瞻性研究發現更早 14-15歲 n越早病情越嚴重 憂鬱症之病程-病程 n重鬱症平均八個月 n初發26週 中數8週 n90%兒童一到兩年會回復,其他則會持續 發作 憂鬱症之病程-共病 n重鬱症70%伴有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心理疾 病 n常見的有 焦慮性疾患(廣泛性焦慮) 、特定 對象畏懼症、社交恐懼症 憂鬱症之病程-癒後 n雖然大多數兒童會康復,重鬱症是會重複 復發的疾患,復發率高會成為慢性復發至 成年初期。 n30%憂鬱症會發展成雙極性情感症 n危險因子多:適應困難、生理疾病及慢性 壓力。 n憂鬱史會增加藥物濫用、自殺、工作紀錄 不良和婚姻問題。 憂鬱的成因(引自Mash & Wolfe, 2002) 家庭經驗 基因/ 神經生理歷程 /體質 對自我 及他人 的核心信念 情緒失調 人際能力 生活壓力 憂鬱 憂鬱的成因家庭經驗 產後憂鬱症(分類) I.產後情緒低落(postpartum blue) II.產後沮喪(postpartum depression) III.產後精神病(postpartum psychosis) n對小孩可能會有行為及認知異常的不良影響 n會影響家庭中其他成員的心智健康 n餵母乳的產婦,血液中有較高的泌乳素濃度 ,出現憂鬱指數反而低 憂鬱的理論 學派理論憂鬱概述 精神分析對失去對象的投入而內化憎恨;過分嚴厲的超我;喪失自尊 依附關係不安全的早期依附;對自己和他人的內在運作模式扭曲 行為缺乏增強或增強的品質;缺乏需要獲得增強的技巧 認知壓抑的心態;扭曲或不適應的認知結構、歷程和結果; 對自己、世界和未來的負向看法;問題解決能力差 自我監控 對於組織行為以達長期目標有困難; 自我監控、自我評估和自我增強能力不足 人際關係對失落的悲傷使人際功能受損; 對角色的質疑和衝突、角色轉換、缺乏人際互動、單親; 社交退縮;心情與社交事件的交互作用 社會環境充滿壓力的生活環境和日常生活中的麻煩皆為易感因子; 社交支持、庇護和評價為保護因子 神經生理神經化學物質及受器異常;神經生理上的異常;神經內分泌異常 憂鬱的理論認知學派 n負向歸因型態(negative attributional sytle) internal,stable,global n貝克(Aaron Beck) 1.資訊處理偏見 (information-processing biases) 2.負向三角(negative cognitive triad) 3.負向的認知基模 (negative cognitive schemata) 憂鬱症在兒童之中的症狀 n一、憂鬱心情 n二、對日常失去興趣 n三、社交孤立 n四、食慾減少,發育不良 n五、注意力渙散 n六、精神衰退、活動量減少 n七、睡眠不正常 n八、自尊心受損 n九、希望幻滅 (p236) 兒童表現憂鬱症的方法 n小孩的憂鬱症可能會易怒、煩躁或因為一 點點的失望而沮喪,比如說失去了一篇關 於衣服的文章。他們可以極端的好爭辯, 使得其他人難以在他身邊,也有小孩會表 現他們的不正常情緒在發怒上或是極度生 氣的暴發。 acting out可能是一個避免憂 鬱的痛苦感覺的方法。因為年輕人也許看 起來並不沮喪,老師和家人也許不了解生 氣行為可能是一種憂鬱的象徵。 憂鬱症在青少年常見的症狀 n一、青少年前期 低自我價值感和社交抑制ex:我是笨的人,沒 人喜歡我,家人孤立我. n二、青少年期 降低對所有事情的興趣或著在學校的成績 更糟糕,對家人的溝通很糟,通常是以生氣 解決這也成為青少年的議題(teen issue) (p237) 憂鬱症盛行率 n一、憂鬱症有陣發性特質,14-18歲單一定點盛行率是 3%,以一年來計盛行率 8% n二、青年和成年期的終身盛行率 20%,推測成年人的 憂鬱症源自青少年時期。 n三、青少年憂鬱症的女性盛行率是男性的兩倍。推測和 女性習慣的反覆思索壓力因應方式(ruminative coping style) 有關,女性有合作性和社會化需求,而當面臨到 人際挫折與失落時會使用此方式 n四、缺乏社會支持和壓力導致青春期女性憂鬱 n五、升學主義的看重引發青少年憂鬱。 低落性情感疾患 低落性情感疾患之DSM-IV-TR n一、主要特徵:不良的情緒調節能力 A.持續性悲傷、不被寵愛、或孤單的感覺 、自我批評、低自尊、焦慮、暴躁易怒、 憤怒、壞脾氣、甚至雙重焦慮。 B.雙重憂鬱指的是有DD也有MDD。 n二、至少一年、每天有憂鬱、青少年和兒 童大多都不開心或易怒。 (p241) 低落性情感疾患之DSM-IV-TR n診斷標準: n一、整天都憂鬱,憂鬱比不憂鬱多(至少兩 年) ,兒童青少年易怒至少一年。 n二、憂鬱時,出現症狀至少兩項。 n三、情感障礙的兩年之中,(兒童青少年易 怒一年中) ,從未消失至少兩個月以上 (p241) 低落性情感疾患之DSM-IV-TR n一、幾乎整天有憂鬱心情,且憂鬱心情的日子比非 憂鬱的多,可由主觀陳述或他人觀察得知,為期至 少兩年。 n二、心情憂鬱時至少出現下列症狀兩項(或兩項以 上) 1.胃口不好或吃的多 2.失眠或嗜睡 3.低活力或疲憊 4.低自尊 5.專注能力減低或作決定有困難 6.無望感 低落性情感疾患之病程 n初發 n病程 n共病 n癒後 低落性情感疾患之病程-初發 n低落性情感疾患初發年齡比重鬱症小,約 在11-12歲。 n推論:低落性情感疾患通常會發展成為重 鬱症。 低落性情感疾患之病程-病程 n低落性情感疾患初發,2-5年 n至少4年以上才能回復 n復原時間長短和品性疾患之共病有關 n有品性疾患共並至少會持續2年以上 低落性情感疾患之病程-共病 n最常之共病症狀:嚴重憂鬱疾患 n有嚴重憂鬱疾患的至少有30%有低落性情 感疾患。 n在有低落性情感疾患的至少有70%重鬱發 作。 n其他共病症狀:至少有50%兒童有非情感 疾患, 低落性情感疾患之病程-癒後 n因為初發年紀小,所以影響發展歷程具有 很大的破壞性。 n有高度危險性發展成為其他疾患,如:嚴 重憂鬱疾患。 n最好能夠提早診斷出,可以做預防治療的 重要指標。 躁鬱症 Case study: Ben nBen,age14,was living in a residential treatment center. He had a history of moodiness, hyped- up activity, sleeplessness ,and a sexual preoccupation with girls in his class-he had even approached his teacher with offers of sexual intimacy. Bens thoughts raced, his speech was rapid and fragmented and he had wide mood swings. At the high extreme Ben rarely slept and yelled, sang ,and disturbed everyone charging about the residence and night with a seemingly endless supply of energy. Bipolar Disorder n坐立不安、混亂、睡眠需求減少、意念飛 越、思想飛越、注意力分散、判斷力減少 、行為衝動、增加目標取向的活動 等 都是雙極性疾患的典型症狀 n青少年的bipolar disorder不容易辨識,因 為盛行率低、病患的描述變化很極端,而 且會和ADHD的症狀重疊 Diagnosis of Bipolar Disorders Manic Episode n在清楚的一段時期內,異常且持續地具有高昂、誇大、易怒 的情緒延續至少一星期。加上3個以下症狀(若情緒是易怒的 ,則需要4個症狀) 1.增加(社交、工作等)目標取向的活動 2.較平常多話或不能克制地講個不停 3.意念飛躍、思想飛躍 4.睡眠需求減少 5.過度膨風或自大 6.注意力分散 7.過度參與一些會有負向結果的活動,例如:任意與人發生 性 關係、亂花錢等 此心情障礙已嚴重到造成職業功能、一般社會功能或與他人 關係的顯著損害住院以避免傷害自己或他人;或有著精神病 性特質 Diagnosis of Bipolar Disorders Hypomanic Episode n在清楚的一段時期內,異常且持續地具有高昂、誇大、易怒 的情緒,與平日飛憂鬱狀態的一般心情明顯不同,延續至少 四天。加上3個以下症狀(若情緒是易怒的,則需要4個症狀) 1.增加(社交、工作等)目標取向的活動 2.較平常多話或不能克制地講個不停 3.意念飛躍、思想飛躍 4.睡眠需求減少 5.過度膨風或自大 6.注意力分散 7.過度參與一些會有負向結果的活動,例如:任意與人發生 性關係、亂花錢等 此發作並未嚴重到造成社會或職業功能的顯著損害,並未嚴 重到必須住院治療;並且沒有精神病性特徵 Diagnosis of Bipolar Disorders 雙極性疾患第一型(bipolar disorder type 1) nAt least one lifetime manic or mixed episode 雙極性疾患第二型(bipolar disorder type 2) nAt least one lifetime episode of hypomania and major depression Diagnosis of Bipolar Disorders 循環性情感疾患Cyclothymic disorder n至少兩年,有多次出現hypomanic症狀的時 期,並有多次一段時期有憂鬱症狀,但不 符合重鬱發作的準則。期間內,症狀從未 一次消失兩個月以上 np.s.兒童及青少年,時期必須至少一年 Onset, Course, and Outcome 1. 20%的BP病患第一次發作是在15-19歲 之 間,10歲左右發病是非常罕見的 2. 大部分青少年說他們第一次發作經驗到 的 是重鬱發作 3. 原先有MDD,後來發展成BP的兒童有 80%是12歲或更年輕 Onset, Course, and Outcome 4.回朔BP青少年的成長,他們在兒童時期 心情的擺盪就很明顯,但是到了5-10歲 症狀才嚴重到足以被發現 5.mania的危險因子: 重鬱發作,psychomotor延遲、精神病 特 質,家族病史中有情感疾患尤其是BP Onset, Course, and Outcome 6.青少年的mania通常會有複雜的問題呈 現,包括精神病症狀,例如:妄想、幻 覺。他們的心情也會不穩定,可能混合 著重鬱發作與躁狂發作,行為可能會退 化。 7.這些多變的症狀可能是青少年BP不易被 發現,倒常被誤診為精神分裂症的原因 Onset, Course, and Outcome 8.青少年對於治療的反應較差 9.在一個治療後五年的BP青少年追蹤 研究中,接近50%會復發或者根本沒 有療癒過 Causes 1.BP的產生除了基因因素之外也與環境 因素有關,例如:壓力生活事件、混 亂的家庭 2.在雙生子研究中,一個有BP另一個也 有BP的機率是65%,所以代表除了基 因因素之外,尚有其他因素存在 3.若雙親之中一個有BP或兩個都有BP ,孩子患病的機率是一般正常孩子的5 倍 Causes 4.雙親除了有情感疾患會影響孩子外, 若有ADHD或conduct problem也會影 響到孩子患病的機率 5.早發性個案的家族病史發生率高,終 生盛行率15%是一般盛行率的15倍 6.腦照影研究顯示青少年的BP與杏仁核 容量變少有關 Prevalence 1.大多的青少年病患診斷為bipolar2或 cyclothymic disorder,因為青少年的 manic較不會達到一週以上 2.青少年bipolar disorder的盛行率至少和 成人一樣高,憂鬱也是 3.在青春期之前就得bipolar disorder 是很 罕見的,青少年期之後患病的比例就上升 了 Prevalence 4.約有80%可孩子會出現躁鬱循環,小孩 子也常會有rapid cycling episodes 5.男女比率一樣 6.13歲之前男生早發性的bipolar disorder 似乎比女生多 7.種族和文化無差異 Comorbidity bipolar disorder有高共病率,例如: nADHD、 ndisruptive behavior disorder、 nlearning disorders、 nsubstance use disorder、 nsuicidal thought and ideation、 nanxiety disorder、 nODD、CD 治療 Treament 1.BP通常需要多重的治療計畫,包括:家庭 衛教、心理治療介入等治療目標是減 輕BP的症狀及預防復發,減輕長期的症狀 2.在藥物治療方面,目前沒有藥物是FDA認 可適合治療青少年BP的藥物 3.目前最普遍用來治療成人的藥物是三環抗 憂鬱劑 Treament 4.藥物治療目前用於治療憂鬱症狀、躁狂或 混合症狀,或用來預防復發 5.通常用來治療BP的第一線藥物是鋰鹽,但 是鋰鹽的有嚴重的副作用,像是甲狀腺問 題、體重增加等特別是與其他 藥物併用時可能會產生毒性。因為鋰鹽有 潛在的嚴重副作用,故不適合給兒童使用 Treament 6.藥物治療也許對減輕症狀有效,但是對於 已損傷的功能沒有幫助 7.心理社會介入主要聚焦於提供此疾病的資 訊給予家長與孩童,例如:什麼是BP、 症狀、病程、可能損傷的家庭、疾病的遺 傳,關於疾病可能的正性症狀、負性症狀 讓家人了解是很重要的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nCT nBT nCBT -PASCET -Taking Action -CWDA nMedication CT n教導青少年辨識、挑戰、修正負向思考歷 程, n敎他們辨識並消除負向思考,以正向思考 代替 n以合理的解釋代替不合理的解釋 BT nBT主張憂鬱起因於缺乏增強狀態之持續, n治療聚焦在增加愉快事件、活動,提供好 的技巧使青少年可以得到更多的增強 n介入社交技巧訓練,社會問題解決、衝突 分析技巧,以增加正向社交活動 CBT -PASCET: John Weisz(2003) -Taking Action: Kevin Stark, Philip Kendall(1996) -CWDA :Clarke、Lewinsohn、Hops(1990) PASCET Primary and Secondary Control Enhancement Training John Weisz(2003)發展出一個15次,以CBT為基 礎的治療計畫,針對8-15歲的憂鬱症青少年。 在療程中會有回家作業,青少年學習並練習兩種 coping skills: nPrimary control skills(ACT skills): 改變生活上客觀的事件去適應他人期望,例如: 學著放鬆、提高參與度 nSecondary control skills( THINK skills):改變對 於壓力生活事件的主觀作用,例如:改變他們的 負向思考及感受 Taking Action Kevin Stark, Philip Kendall(1996) n教導孩子,藉由情緒管理、舒適的規劃、放鬆訓 練,來治療孩子的煩躁不安,憤怒,失去興趣, 過多的焦慮 n人際互動不足的部份,藉由教導孩子社交技巧來 彌補 n認知扭曲、負向自我評價思考,藉由認知重建、 問題焦點解決及自我控制訓練等來治療 nA= Always find something to do to feel better. nC=Catch the positive. nT=Think about it as a problem to be solved. nI=Inspect the situation. nO=Open yourself to the positive. nN=Never get stuck in the negative muck. CWDA (Adolescent Coping with Depression Program) nClarke、Lewinsohn、Hops(1990)發展出此治療計畫 , 主要內容包括下列各項。 1.自我改變技巧,例如自我監控情緒及行為,或是建立 切合實際的目標 2.增加任何有增強效果的正向活動參與機會 3.藉由自我覺察、辯證及改變負向認知來增加正向思考 4.訓練社交及溝通技巧 5.教導特定的技巧,例如:對話技巧、安排社交活動以 及如何交朋友 6.最後一次治療則強化所學技巧並訂出未來的計畫 Medication 1. 60%的門診病人使用的處方是抗憂鬱劑 2. 抗憂鬱劑可以減輕憂鬱發作的長度,使病人回到重 要的發展任務 3.SSRIs是治療憂鬱的第一線藥物,開給青少年的處方 90%SSRIs 4.有研究證明SSRIs對兒童、成人的憂鬱症狀減輕是有 效的 5.Zoloft、Paxil 可能有嚴重的副作用,例如:自殺、自 殘,對腦部的發展有影響 6.但是對青少年而言TCAs沒有顯著的比安慰劑更有效 。而且TCAs也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例如:心 血管疾病 Medication 7.很多青少年對藥物治療只有部分或是根本沒反應 8.抗憂鬱劑服用的情況用多和青少年自殺的下降有 關,未治療的患者可能有自殺的高風險 9.研究指出青少年可從藥物治療中得到好處。不服 用藥物可能會有風險 10.關於藥效和副作用間的取捨,缺乏更好的資料, 故此問題的回答陷入兩難 11.有人認為明知藥物有潛在危險卻還給小孩吃要是 不道德的;有人認為明知藥物的好處卻不給予藥 物治療而要冒著用其他治療的風險才是不道德的 FDA警告:抗憂鬱劑Paxil可能提高自殺風險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與葛蘭素史克製藥公司( GlaxoSmithkline)今天對醫生發出信函警告,抗憂鬱症 藥Paxil可能有提高年輕成人病例自殺的風險。信中指出 ,根據最近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一項診所研究 實驗報告,針對一萬五千名接受Paxil與dummy pills治 療的病例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年輕族群患者有較高企圖 自 殺的頻率。報告指出,在十一個自殺未遂的病例中,有 八例年齡在十八到三十歲之間,這些病例都是受精神疾 病之苦,包括憂鬱症。食品藥物管理局強調,使用抗憂 鬱藥Paxil的患者要注意風險,特別是年輕族群患者或是 病情正在改善中的病例。 Prevention 1.CBT的放鬆和問題解決治療可以預防 再治療2年後憂鬱的復發 2.症狀輕微的病患用CBT問題解決治療 ,對減輕症狀也很有效 3.90%的家長說他們關心小孩,但只有 1/3的家長知道小孩有心理健康問題 4.憂鬱母親未接受心理治療的話,其幼 童的認知發展功能會下降 社會觀點來看憂鬱症 社會心理觀點 心理分析學者認為Loss and Separation是造成小孩憂鬱 的原因,因為有了這樣經歷後,會使小孩降低自尊、感到無 助、並且會從內心小看了侵略的行為,而有自殘的現象。 研究: 有位學者Seligman 追蹤100名青少年,發現只有36.4%的青 少年有憂鬱現象,在公立學校和臨床醫學中心抽樣,發現只有 11.7%和16.6%有經歷過Loss ,並且在分成兩組,憂鬱組和非 憂鬱組中,發現憂鬱組中,有50%的經歷過loss,但非憂鬱組 中也有經歷過loss 。 因此,他認為有的經歷會使小孩有較高的機會有 憂鬱現象,但並非絕對的!失去或分離的經驗和憂鬱並不是直 接相關的,而是失去後週遭環境的支持,和整個家庭結構的改 變! 認知行為觀點 低活動量、不適當的人際技巧、無助感、扭曲的信念 會產生depression 研究: 一項研究在學校針對4-6年級的112名學童作調查,訪問 老師和家長,發現在班級中的孩童多若是擁有較差的社交能 力、被忽視排擠的一群,有較高風險會有憂鬱傾向。其中一 個原因是,憂鬱者無法吸引和他們相處的人也有正向的反應 ,也因此會有習得的無助現象! 認知行為治療 研究證明比起其他治療方式,認知行為治療具備較快速及 完整的效果,例如:Brent 等人(1997) 探討107位憂鬱青少年, 隨機分配個案於三組。 (1)認知行為治療團體、 (2)系統性行為家族治療團體, (3)非指導性的支持治療 (nondirective supportive therapy) 並提供三組青少年的父母有關憂鬱症的相關教育。 結果:系統性行為家族治療團體個案的症狀舒緩率29% 非指導性的支持治療個案的症狀舒緩率36% 認知行為治療的個案呈現最高的60% 然而,二年後的追蹤發現三組之間的效果並無明顯差異 (Birmaher et al., 2000)。 垂直環境的影響(主要是母親) 1.生物遺傳因素 (1)Steingard在1996年的研究顯示腦部核磁共振之檢查下 , 發現憂鬱的年輕人比起沒有憂鬱的年輕人有較小的額 葉體積比以及較大的腦室體積比。 (2) Tutus1998年以SPET研究,發現在未受治療的憂鬱病 患其左側前額葉皮質及左側顳葉皮質之血流量相對較低 ,經治療後,此異常可回復正常。 (3)遺傳研究顯示同卵雙胞胎都有情感疾患的機率為67% ,異卵雙胞胎為19% 。 2.親子間的互動 有憂鬱症的父母,小孩也有較高的機會得到憂鬱症,母親的 憂鬱比父親的憂鬱與孩子的精神病態更有相關性,因為母親 通常是主要照顧者 (1)直接互動影響: 失功能的父母,透過與孩子之間的互動、 教導等會影響到孩 子氣質的發展,並且無法和孩子有良好的溝通導致無法提供 小孩敏感與愛的環境。 (2)間接影響: 家長幫孩子決定的社交和活動環境,例如:幼稚園、玩伴等 等,都影響著孩子成長的環境是否健全及有足夠的支持功能 憂鬱症的小孩都來自有憂鬱症的父母嗎? 一項1986年研究指出,父母不單是憂鬱症,只要是情感 疾患、甚至是精神分裂症,孩子擁有憂鬱症的比例並沒有顯 著差異。 有研究指出,根據來自學校同儕和老師的資料,有情感 疾患父母的孩子在許多方面會有表現困難的情形,不單是憂 鬱症。 Childhood Diorder High Risk Low Risk Any Diorder 41.0 15.2 Affective Disorder 21.3 4.3 Anxiety Disorder 19.7 8.7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19.7 6.5 One diagnosis 18.0 10.9 More than one diagnosis 22.9 4.4 Outpatient treatment 32.8 8.7 Adapted from Orvaschel Walsh-Allis, and Ye, 1988 Billings and Moos (1983):在一項調查中指出,憂鬱症的父母 所組成的家庭擁有較大的社會壓力、較低的家庭凝聚力,和 較無組織的家庭環境。那麼: 父母的憂鬱症狀減輕、家庭壓力減少,孩子的失功能症狀也 會減輕嗎? (1)控制組:未達任何診斷標準 (2)緩和組(remitted):症狀緩和,目前功能良好 (3)未緩和組(non-remitted):仍要繼續緩和症狀的 為期一年,追蹤孩子的失功能和混亂(disturbance)現象 結果: remitted和non-remitted都比控制組呈現出更多的問題 remitted:21.2 26.5 non-remitted:42.9 52.2 混亂沒有顯著的增加,但也沒有因此減少 高危險群? 目前醫學上研究發現以下這些孩子是憂鬱症的高危險群 十二歲以前有重大失親、或者失去有著重要意義的人 的經驗。 身體或精神有被嚴重虐待、疏忽經驗的兒童。 有家族憂鬱症、酒癮、藥癮或精神疾病史。 兒童本身有較嚴重慢性的生理疾病。 兒童的生活情境出現不良的溝通或不清楚衝突解決與 表達的模式。 兒童沒有學習或發展出解決問題的能力。 承受著比其他多數兒童更多來自於生理、情感或社會 壓力的兒童。 Murray (1992) :Maternal Depression和嬰兒氣質的關係 (1)control:women with no previous history of depression or of depression since delivery (2)women with no previous history of depression who were depressed following delivery (3)women with a previous history of depression but with no depression since delivery (4)women with a previous history of depression who were also depressed following delivery 20 40 60 80 controlPostnatal Maternal Depression Secure attachment Insecure attachment Peer Relationships nVertical relationships nHorizontal relationships n同儕關係的研究 nomination rating Social preference(SP)the difference between number of liked most(LM)and liked least(LL)nomination Social impact(SI)The sum of number of liked most(LM)and liked least(LL) nomination popularHigh SP score with higher than average LM and lower than average LL RejectedLow SP score with higher than average LM and lower than average LL NeglectedLow SI score with no LM vote from peers ControversialHigh SI score with both LL and LM scores higher than average SociometricallyAll other children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