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十一)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十一)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十一)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十一)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十一)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吾王不豫,吾何以助(犹豫)B大戒于国,出舍于郊(房屋)C巡狩者,巡所守也(打猎)D庶民攻之,不日成之(建造)解析:选DA项,“豫”,游乐;B项,“舍”,居住;C项,“狩”,巡视。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AA项,均为代词,他的。B项,介词,在;介词,向。C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项,介词,用;连词,表顺承。3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今王田猎于此暴见于王今之乐由古之乐也从兽无厌谓之荒天子适诸侯曰巡狩予及女偕亡ABC D解析:选D说悦;田畋;由犹;厌餍;女汝。4下列各项中,不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B而此独以钟名C外连衡而斗诸侯 D贤者亦有此乐乎解析:选DA项,“王”名词作动词,“做王,称王”;B项,“名”名词作动词,“命名”;C项,“斗”使动用法,“使斗”。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今王鼓乐于此。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民欲与之偕亡。C王语暴以好乐。 D何以能田猎也?解析:选CA、D均为宾语前置句。B项为正常句式。C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则齐国其庶几乎(表揣测)B今王田猎于此(假如)C暴未有以对也(正确)D独乐乐(娱乐)解析:选CC项中“对”,回答。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BA项,语气词,表揣测语气;介词,引出对象,不译。B项,均为语气词。C项,最痛苦的地步;极尽。D项,表推测;表反问。8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以欣赏音乐和田猎为例,先说不与民同乐会遭百姓厌弃,再谈与民同乐就会得百姓爱戴,形象表达了他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B孟子善于使用对比手法,把深刻的道理深入浅出地阐发出来,达到了很好的说理效果。C孟子以对话的形式切入论题,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增强了文章的故事性与感染力。D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完全符合当今构造和谐社会的社会理想,我们要彻底继承下来。解析:选D孟子的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确有其积极意义,但也有局限性,其“与民同乐”的根本目的是维护他心中理想的封建秩序。9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答:_答案:孟子描绘了由于国君追求享乐不惜劳民伤财,致使百姓生活艰难、妻离子散而引起百姓怨声载道的画面。指出原因在于国君只追求自己的享乐,致使民生凋敝,希望国君能关心百姓疾苦,与民同乐。(二)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道:说,谈论B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爱:吝啬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异:对感到 奇怪D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隐:掩饰解析:选DD项中“隐”意为“痛惜;哀怜”。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AA项,都是介词,用。B项,介词,在;介词,向。C项,兼词,“之乎”;各。D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12对本文文意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霸主,孟子不会不知道他们的事迹,但孟子意在劝说齐宣王行仁义称“王”,而不是靠武力称“霸”,所以推说不知而转换了话题。B当齐宣王问“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时,孟子回答得简短肯定,不容置疑,这样就一下子激起了齐宣王探究的兴趣,为下面的进一步劝说打开了局面。C孟子引用齐宣王“以羊易牛”的故事,是为了说明齐宣王不忍杀生,有恻隐之心,而这正是“仁”的开端。但这个故事是孟子虚构的,所以他委婉地说“闻之胡龁曰”。D孟子在这里提出的“保民而王”,实质上就是他一贯提倡的“仁政”思想,后面孟子又用“不忍”的说法对此做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