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害的防治课件_第1页
药物性肝损害的防治课件_第2页
药物性肝损害的防治课件_第3页
药物性肝损害的防治课件_第4页
药物性肝损害的防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物性肝损害的防治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 廖柏明 1 药物性肝病定义 药物性肝病或称药物性肝损:是指由于药物或 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由于药物的毒 性损害或对药物发生过敏反应所致。是医源性 疾病的最主要类型, 900种以上的药物明确可以导致药物性肝病 2 主要内容: 药物性肝损害的流行病学 肝损害的机制 临床类型和表现 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 药物性肝损害的治疗原则 3 在全球所有药物不良反应中,药物性肝损害 的总发生率为10%15%,暴发性肝衰竭 5%。 美国:老年人黄疸中,20%是由药物引起。 在暴发性肝衰竭者中,25%由于药物所致 ,特别是扑热息痛过量,其病死率达50% 以上。 流行病 学 4 一般人群中10、老年人群中40的肝炎为药物性肝损害 其它肝损 90 药物性肝损害 10 药物性肝损害所占比例(一般人群) 其它肝损 60 药物性肝损害 40 药物性肝损害所占比例(50岁以上人群) 流行病 学 5 人口 年报药物不良反应数 美国 2. 5亿28.56 (万) 中国 13.0亿正常上限2倍 或 5 胆汁瘀积型仅有ALP正常上限2倍 或 2 混合型ALT、ALP均正常上限2倍 和 25 临床类型 20 其他类型 肝血管病变 1、肝紫斑病 2、肝静脉血栓形成 3、肝小静脉闭塞症(VOD) 肉芽肿性肝炎 临床表现 21 药物性肝损的Maria量化诊断标准 .用药与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关系 .用药至症状出现或检查异常时间 48周(再用药时4以内) 3 4以内或8周以后 1 .从停药至症状出现时间 07 3 815 0 16 -3 .停药至检查正常的时间 胆汁瘀积2个月 0 .除外其他原因 病毒性肝炎(、 和)酒精性肝炎阻塞 性黄疸其他(妊娠血压低下) 完全除外 3 部分除外 1 可能有其他原因 -1 可疑其他原因 -3 诊断 22 .肝外症状 出疹、发热、关节痛、白细胞减少、嗜酸细胞增多 (6%) 4项以上阳性 3 23项阳性 2 1项阳性 1 无 0 .有意或无意再用药 出现症状 3 无症状或未再给药 0 .所用药物有肝损报告 有 2 无(上市5年内) 0 无(上市5年以上) -3 采用Maria量化诊断标准(Herpetology1997) 最后判断:17确定,1417可能性大,1013有可能,69可能性小,20min)或是滴注。 不可与含钙溶液或是碱性溶液混合使用 片剂: 500mg/片,10002000mg/d 整片吞服,不可咀嚼 空腹或两餐之间服用 住院病人出院后可用片剂做序贯治疗 思美泰药物性肝损的最佳选择 思美泰多重机制,全面保护肝细胞 疗效肯定,改善肝功能疗效优于传统药物 促进肝细胞再生 安全性好,保障化疗正常进行 独特的改善患者情绪作用,提高治疗依从性 如及时诊断,及时停药,预后多数良好。大多数于13个 月内肝功能逐渐恢复,但若延误治疗,病死率可高达10 左右。 慢性肝内胆汁淤积型肝功能损害,若黄疽迁延而发展到胆 汁淤积性肝硬化后,其预后一般不良。 预后 44 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慢性HBV感染者的注意事项 45 全球乙肝流行状况 WHO and CDC fact sheets, available at and Fattovich G et al. Hepatology 1995; Liaw YF et al. Liver 1989;Ikeda K et al. J Hepatol 1998. 世界人口60亿 约20 亿人具有HBV感染的证据 3.5 亿慢性HBV感染者 6%20% 将死于肝硬化和肝癌 每年约100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的肝 衰竭、肝硬化和肝癌 46 我国乙肝流行情况我国乙肝流行情况 卫生部网站 l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一般人群 中HBsAg阳性的比率为7.18% l中国慢性HBV感染人数大约为1亿以上,其中慢性乙肝患 者2000余万例 l全国每年死于与乙肝相关肝病近30万例 47 (一)慢性乙肝 (二)乙肝肝硬化 (三)乙肝病毒携带者 (四)隐匿性慢性乙肝 (五)肝衰竭 慢性慢性HBVHBV感染的临床类型感染的临床类型 48 ( (一一) ) 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携带者 慢性HBV携带者 非活动性HBsAg携 带者 HBsAg阳性阳性 HBV DNA阳性 检测不到(PCR法) 或低于最低检测限 HBeAg 或抗-HBe 阳性抗-HBe可阳性 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围均在正常范围 肝组织学一般无明显异常可有轻微病变 * ALT和AST: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 中华医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5.12 49 l血清HBsAg阴性(可伴有抗-HBs、抗-HBe、抗- HBc阳性,或HBV血清学标志均为阴性) l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 DNA阳性 l有慢性乙肝的临床表现 l排除其他病毒及非病毒因素引起的肝损伤 ( (二二) ) 隐匿性慢性乙肝隐匿性慢性乙肝 中华医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5.12 50 化疗中HBV再激活的自然史 化疗后时间(周)化疗后时间(周) 0 0 4 4 8 8 1212 1616 2020 2424 2828 3232 36365252100100 化疗化疗 甾体类固醇甾体类固醇 HBV DNA 中性粒细胞减少恢复中性粒细胞减少恢复 停用类固醇停用类固醇 恢复恢复 急性肝衰竭 坏死 慢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硬化 急性肝炎急性肝炎 ALTALT 免疫抑制免疫反跳 GadiGadi LalazarLalazar, British Journal of ,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Haematology, 136, 699712, 136, 699712 51 2010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推荐的处理原则 对于因其他疾病而接受化疗、免疫抑制剂 (特别是肾 上腺糖皮质激素) 治疗的患者,应常规筛查HBsAg: 若为阳性,即使HBV DNA阴性和ALT正常,也应在治 疗前1周开始服用LAM或其他核苷类似物,在化疗和免 疫抑制剂治疗停止后,应根据患者病情决定LAM停药时 间 (II-1, II-3) 对LAM耐药者,可加用或换用其他已批准的能治疗耐药 变异的核苷 (酸) 类似物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0 52 2010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推荐的用药方案 基线HBV DNA2 000 IU/ml的患者,在完成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 后应当继续治疗6个月() 基线HBV DNA水平较高(2 000 IU/ml)的患者,应当持续治疗直 至达到和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同样的治疗终点() 对于预期疗程12个月的患者,可以选用LAM()或替比夫定( ) 对于预期疗程更长的患者,应优先选用ADV或ETV() 干扰素有骨髓抑制作用,应当避免选用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0 53 控制HBV激活的三种治疗方法 用药方法临床治疗方案 预防治疗1化疗开始前一周,结束后再治疗 (只要HBsAg阳性,无论HBV DNA ALT水平) 提前治疗1 每2周检测1次ALT和HBV DNA,当DNA 上升,而 ALT 未上升前开始拉米夫定; 延期治疗 2ALT等升高后再接受治疗 1 Lau GK et al. 1 Lau GK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03;Gastroenterology 2003; 125125: 17429. 17429. 2 2 YeoYeo W et al. W et al. J J ClinClin OncolOncol 2004; 2004; 2222: 9273492734. . 54 拉米夫定减少化疗后乙肝所致的再活动和死亡 0/16 0/16 (9/29) (6/29) P=0.017 P=0.04 Li Lin Lim et al. Hepatology 2000 55 药物性肝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肝病;药物性肝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肝病; 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有药物的直接肝毒性、间接肝毒性和特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有药物的直接肝毒性、间接肝毒性和特 异体质性肝毒性三种;异体质性肝毒性三种; 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主要是停药、抗炎、排毒和保肝;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主要是停药、抗炎、排毒和保肝; 预防性保肝能减少肝损伤发生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