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解剖与冠心病ct课件_第1页
冠状动脉解剖与冠心病ct课件_第2页
冠状动脉解剖与冠心病ct课件_第3页
冠状动脉解剖与冠心病ct课件_第4页
冠状动脉解剖与冠心病c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冠状动脉解剖与成像技术冠状动脉解剖与成像技术 冠状动脉冠状动脉 n n 心的形状如一倒置的、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心的形状如一倒置的、前后略扁的圆锥体 ,如将其视为头部,则位于头顶部、几乎,如将其视为头部,则位于头顶部、几乎 环绕心脏一周的冠状动脉恰似一顶环绕心脏一周的冠状动脉恰似一顶王冠王冠, 这就是其这就是其名称由来名称由来。 冠状动脉起源冠状动脉起源 n n 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根部的冠状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根部的冠状窦 n n 左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左窦起自主动脉左窦 n n 右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右窦起自主动脉右窦 n n 无冠窦(后窦)无冠状动脉发出无冠窦(后窦)无冠状动脉发出 冠状动脉(冠状动脉(Coronary ArteryCoronary Artery) 左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 (Left Coronary ArteryLeft Coronary Artery,LCALCA) n n 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左窦,位置略高于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左窦,位置略高于 右冠状动脉开口(右冠状动脉开口(2 24mm4mm),由左心耳与),由左心耳与 肺动脉干之间入冠状沟。肺动脉干之间入冠状沟。 n n 主要有两大分支:前降支和回旋支主要有两大分支:前降支和回旋支 n n 左冠状动脉供应左室、左房、右室前壁及左冠状动脉供应左室、左房、右室前壁及 室间隔前室间隔前2/33/42/33/4的心肌。的心肌。 左主干(左主干(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LMLM) n n 左冠状动脉发出后至分支前称为左冠状动脉发出后至分支前称为左主干左主干 n n 其长度变异较大,多在其长度变异较大,多在0.60.61.0cm1.0cm之间之间 n n 走行于左心耳与肺动脉干起始部之间走行于左心耳与肺动脉干起始部之间 n n LMLM行至前室间沟时分为行至前室间沟时分为前降支前降支和和左回旋支左回旋支 ,也可能在两者之间发出,也可能在两者之间发出中间支中间支 左主干左主干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MLM) LM 左冠状动脉分支:前降支左冠状动脉分支:前降支 (Left Anterior Decending BranchLeft Anterior Decending Branch,LADLAD) n n 左主干的延续,从左主干发出后弯的肺圆左主干的延续,从左主干发出后弯的肺圆 锥动脉的左缘,随即进入前室间沟,沿前锥动脉的左缘,随即进入前室间沟,沿前 室间沟走行,绕过心尖,终止于心脏的隔室间沟走行,绕过心尖,终止于心脏的隔 面。面。 n n 通常供应部分左室,右室前壁及室间隔前通常供应部分左室,右室前壁及室间隔前 2/32/3的血液。的血液。 n n 主要分支:主要分支:对角支(左室前支)对角支(左室前支)、右室前右室前 支支、前间隔支前间隔支、肺圆锥动脉肺圆锥动脉 前降支,前降支,LADLAD 对角支对角支 (Diagonal BranchesDiagonal Branches,DD) n n 对角支是对角支是LADLAD以锐角以锐角 形式向左侧发出的较形式向左侧发出的较 大动脉分支,分布于大动脉分支,分布于 左心室游离壁的前外左心室游离壁的前外 侧侧 n n 多数人有多数人有3 35 5个对角个对角 支支 右室前支及前间隔支右室前支及前间隔支 n n 右室前支右室前支(Right anterior ventricular branchesRight anterior ventricular branches)是前)是前 降支向右侧、右室前壁(右心室胸肋面)发出的降支向右侧、右室前壁(右心室胸肋面)发出的 数个小动脉分支。数个小动脉分支。 n n 前间隔支前间隔支(Anterior Septal ArteryAnterior Septal Artery,S S)多发自)多发自LADLAD ,偶尔起源于,偶尔起源于LMLM,呈直角方向进入室间隔肌性部,呈直角方向进入室间隔肌性部 分,自前向后分布于室间隔前分,自前向后分布于室间隔前2/32/3部分部分 n n 其中第一间隔支(其中第一间隔支(S S 1 1 )最为重要,肥厚性梗阻型)最为重要,肥厚性梗阻型 心肌病化学消融间隔心肌治疗时,即将无水酒精心肌病化学消融间隔心肌治疗时,即将无水酒精 注入此支。注入此支。 左圆锥支(左圆锥支(Left Corus ArteryLeft Corus Artery,LCALCA ) n n 前降支在肺动脉瓣水平向右心室胸肋面发前降支在肺动脉瓣水平向右心室胸肋面发 出的一小分支,分布于肺动脉圆锥和右心出的一小分支,分布于肺动脉圆锥和右心 室前壁,称左圆锥支,亦是右室前支。室前壁,称左圆锥支,亦是右室前支。 n n 左圆锥支常与右冠状动脉近端发出的左圆锥支常与右冠状动脉近端发出的右圆右圆 锥支锥支相吻合形成相吻合形成VieussensVieussens环环,共同分布于肺,共同分布于肺 动脉圆锥和右心室前壁。当左动脉圆锥和右心室前壁。当左/ /右冠狭窄或右冠狭窄或 闭塞时,此环是重要的侧枝循环。闭塞时,此环是重要的侧枝循环。 左右圆锥支左右圆锥支 左冠状动脉分支:左旋支左冠状动脉分支:左旋支 (left circumflex , LCXleft circumflex , LCX) n n 左旋支几乎呈直角起自左主干,并沿左房左旋支几乎呈直角起自左主干,并沿左房 室沟走行先向左,然后从前绕向后,终止室沟走行先向左,然后从前绕向后,终止 于心脏的隔面。于心脏的隔面。 n n 主要供应左心房壁、左心室外侧壁、左心主要供应左心房壁、左心室外侧壁、左心 室前后壁的一部分。室前后壁的一部分。 n n 主要分支有:钝缘支、左室前支、左室后主要分支有:钝缘支、左室前支、左室后 支(支(PLPL)、左房支或窦房结支、)、左房支或窦房结支、KugelKugel动脉动脉 (房间隔前支或心耳大吻合动脉)。(房间隔前支或心耳大吻合动脉)。 n n 除钝缘支外,其余分支均可有可无。除钝缘支外,其余分支均可有可无。 左旋支左旋支 (left circumflex , LCXleft circumflex , LCX) 左旋支左旋支 (left circumflex , LCXleft circumflex , LCX) 左冠状动脉分支:钝缘支左冠状动脉分支:钝缘支 (Obtuse Marginal BranchObtuse Marginal Branch,OMOM) n n 钝缘支由钝缘支由LCXLCX的近端的近端 发出,发出,沿心脏钝缘向沿心脏钝缘向 下行至心尖下行至心尖,分布于,分布于 钝缘及相邻的左心室钝缘及相邻的左心室 壁(左室后侧)。壁(左室后侧)。 n n 该支较恒定发达,可该支较恒定发达,可 有有1 13 3支,是冠状动支,是冠状动 脉造影辨认分支之一脉造影辨认分支之一 右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 (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 n n 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升主动脉右前方的右冠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升主动脉右前方的右冠 窦内,发出走行于右房室沟内,在后室间窦内,发出走行于右房室沟内,在后室间 沟与房室沟的交叉点(后十字交叉)附近沟与房室沟的交叉点(后十字交叉)附近 分为左室后支(分为左室后支(PLPL)和后降支()和后降支(PDPD) n n 供应右心房、右心室前壁与心脏隔面的大供应右心房、右心室前壁与心脏隔面的大 部分心肌。部分心肌。 n n 主要分支:后降支、左室后支、锐缘支(主要分支:后降支、左室后支、锐缘支( AMAM)、右圆锥支、右室前支、右房动脉)、右圆锥支、右室前支、右房动脉 右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 (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 右冠状动脉分支:锐缘支右冠状动脉分支:锐缘支 (Right Marginal BranchRight Marginal Branch,AMAM) n n 锐缘支锐缘支是右冠状动脉是右冠状动脉 走形至右心室锐缘附走形至右心室锐缘附 近发出的沿着或平行近发出的沿着或平行 于于右心缘右心缘向下走形的向下走形的 分支,分支,1 12 2支,支,1 1支多支多 见,可缺如。见,可缺如。 n n 是冠脉造影辨认分支是冠脉造影辨认分支 的一个标志。的一个标志。 右冠状动脉分支:后降支右冠状动脉分支:后降支 (Posterior Descending BranchesPosterior Descending Branches,PDPD) n n 后降支多起源与右冠后降支多起源与右冠 ,在后十字交叉处发,在后十字交叉处发 出的较大分支,沿后出的较大分支,沿后 室间沟向下走形,终室间沟向下走形,终 止于心尖部止于心尖部 n n 后降支发出后间隔支后降支发出后间隔支 较前降支分出的间隔较前降支分出的间隔 支细小支细小 右冠状动脉分支:左室后支右冠状动脉分支:左室后支 (Posterior Branches of VentricularPosterior Branches of Ventricular,PLPL) n n 右冠在后十字交叉附右冠在后十字交叉附 近分之后,沿房室沟近分之后,沿房室沟 走形的一支动脉称左走形的一支动脉称左 室后支,其长短不一室后支,其长短不一 n n 房室结动脉既是左室房室结动脉既是左室 后支分出后不久垂直后支分出后不久垂直 向上发出的细小分支向上发出的细小分支 n n 左室后支发育状况是左室后支发育状况是 判断右室型心脏的主判断右室型心脏的主 要依据。要依据。 右冠状动脉分支:右房前支和右房动脉右冠状动脉分支:右房前支和右房动脉 n n 右房前支右房前支是右冠的第二分支(第一分支为是右冠的第二分支(第一分支为 圆锥支),供应右心房前壁和右心耳,亦圆锥支),供应右心房前壁和右心耳,亦 可延伸至上腔静脉开口处供应窦房结,故可延伸至上腔静脉开口处供应窦房结,故 又称窦房结动脉(又称窦房结动脉(Sinus node ArterySinus node Artery) n n 右室前支右室前支为右冠动脉主干呈直角向前发出为右冠动脉主干呈直角向前发出 ,主要分布于右心室的胸肋面,多数为,主要分布于右心室的胸肋面,多数为2 24 4 支支 冠脉各支血管简称冠脉各支血管简称 n n LM=LM=左主干左主干 n n LAD=LAD=前降支前降支 n n LCX=LCX=左回旋支左回旋支 n n RCA=RCA=右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 n n LACX=LACX=左房旋支左房旋支 n n A=A=心房支心房支 n n SAN=SAN=窦房结动脉窦房结动脉 n n AVN=AVN=房室结动脉房室结动脉 n n RVM=RVM=右室支右室支 n n CB=CB=圆锥支(圆锥支(conus branchconus branch) n n PD=PD=后降支(后降支(posterior descendingposterior descending ) n n PLV=PLV=左室后支左室后支 n n OMOM 1 1 ,OMOM 2 2 = =钝缘支(第钝缘支(第1 1,第,第2 2) n n AMAM1 1, ,AM AM 2 2 = =锐缘支(第锐缘支(第1 1,第,第2 2) n n DD1 1, ,D D 2 2 = =对角支(第对角支(第1 1,第,第2 2) n n S S1 1 ,S S 2 2 = =间隔支(第间隔支(第1 1,第,第2 2) n n 后侧枝(后侧枝(posterior lateral branchposterior lateral branch, PLB PLB ) n n 房室结支(房室结支(A-V nodeA-V node,AVNAVN) n n 钝缘支(钝缘支(obtuse marginalobtuse marginal,OMOM) n n 中间支(中间支( Ramus Intermedius, RIRamus Intermedius, RI nintermediate branch artery,IBA) n锐缘支( acute marginal ,AM) n左内乳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LIMA) n右内乳动脉(righ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RIMA) 冠状动脉分段冠状动脉分段 n n 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American Heart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ssociation,AHAAHA)建议的冠状动脉树状)建议的冠状动脉树状 结构模型,把冠状动脉分为结构模型,把冠状动脉分为1515段:段: 冠状动脉分段冠状动脉分段 n n 第第1 1段为右冠状动脉的近段(段为右冠状动脉的近段(RCA1RCA1);); n n 第第2 2段为右冠状动脉的中段(段为右冠状动脉的中段(RCA2RCA2);); n n 第第3 3段为右冠状动脉的远段(段为右冠状动脉的远段(RCA3RCA3);); n n 第第4 4段为分支以后,包括后降支(段为分支以后,包括后降支(PDPD)、后)、后 侧支(侧支(PLPL)和房室结支()和房室结支(AVNAVN);); 冠状动脉分段冠状动脉分段 n n 第第5 5段为左冠状动脉主干(段为左冠状动脉主干(LMLM),), n n 第第6 6段为前降支的近段,从前降支的开口到分出第段为前降支的近段,从前降支的开口到分出第 一间隔支(一间隔支(LAD1LAD1);); n n 第第7 7段为前降支的中段,从第一间隔支到分出第二段为前降支的中段,从第一间隔支到分出第二 对角支(对角支(LAD2LAD2);); n n 第第8 8段为前降支的远段,第二对角支分出以后段为前降支的远段,第二对角支分出以后 LAD3LAD3; n n 第第9 9段为第一对角支(段为第一对角支(DD 1 1 );); n n 第第1010段为第二对角支(段为第二对角支(DD 2 2 );); 冠状动脉分段冠状动脉分段 n n 第第1111段为回旋支近段(段为回旋支近段(LCX1LCX1);); n n 第第1212段为钝缘支(段为钝缘支(OMOM);); n n 第第1313段为回旋支的远段(段为回旋支的远段(LCX2LCX2);); n n 第第1414段为回旋支发出的后降支(段为回旋支发出的后降支(PDPD);); n n 第第1515段为回旋支发出的后侧支(段为回旋支发出的后侧支(PLPL)。)。 冠状动脉分段冠状动脉分段 冠状动脉分段(国内)冠状动脉分段(国内) n n 右冠状动脉分段:右冠状动脉分段: n n 近段(近段():起始于右冠状动脉开口部到第一):起始于右冠状动脉开口部到第一 个较大的右室支动脉发出处或有冠状动脉的第一个较大的右室支动脉发出处或有冠状动脉的第一 个弯曲部。个弯曲部。 n n 中段(中段():始于第一个较大的右室支动脉发):始于第一个较大的右室支动脉发 出处,到锐角缘支动脉发出处(恰好位于右冠状出处,到锐角缘支动脉发出处(恰好位于右冠状 动脉的第二个弯曲部,有心室的锐角缘上)。动脉的第二个弯曲部,有心室的锐角缘上)。 n n 远段(远段():起于锐角缘支动脉,到后室间沟):起于锐角缘支动脉,到后室间沟 止(向后延续为右房室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时止(向后延续为右房室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时 ,可通过右房室支动脉形成的倒,可通过右房室支动脉形成的倒u u字形来确定后室字形来确定后室 间沟的位置,后降支动脉也起源在附近间沟的位置,后降支动脉也起源在附近 n n 左前降支动脉分段:左前降支动脉分段: n n 近段(近段():左主干末端到第一间隔支):左主干末端到第一间隔支 动脉或第一对角支动脉发出处。动脉或第一对角支动脉发出处。 n n 中段(中段():第一间隔支动脉到左前降):第一间隔支动脉到左前降 支动脉转角处(走行方向由向前转为向下支动脉转角处(走行方向由向前转为向下 ),此处常有第二对角支动脉发出。),此处常有第二对角支动脉发出。 n n 远段(远段():左前降支动脉转角处以下):左前降支动脉转角处以下 部分,包括返动脉。部分,包括返动脉。 n n 左回旋支动脉分段:左回旋支动脉分段: 近段(近段():从开口部到第一钝角缘支动):从开口部到第一钝角缘支动 脉发出处,如有高侧缘支动脉发出应排除脉发出处,如有高侧缘支动脉发出应排除 在外。在外。 远段(远段(XIIIXIII):从第一钝角缘支动脉发出处):从第一钝角缘支动脉发出处 起,到回旋支动脉终未。当右冠状动脉优起,到回旋支动脉终未。当右冠状动脉优 势时,这一段非常细小;而当左冠状动脉势时,这一段非常细小;而当左冠状动脉 优势时或平衡型时,它可以延伸跨过心后优势时或平衡型时,它可以延伸跨过心后 十字形成左房室动脉。十字形成左房室动脉。 冠状动脉的解剖变异冠状动脉的解剖变异 n n 优势冠状动脉优势冠状动脉 n n 圆锥动脉起源圆锥动脉起源 n n 窦房结动脉起源窦房结动脉起源 n n 房室结动脉起源房室结动脉起源 n n 后降支的解剖变异后降支的解剖变异 n n 左主干短小或缺如左主干短小或缺如 n n 中间支(中间支(Ramus Ramus medianusmedianus) n n 前降支的长度前降支的长度 n n 左回旋支的长度和管左回旋支的长度和管 径径 n n 心肌桥(心肌桥(Myocardial Myocardial BridgingBridging)与壁冠状动)与壁冠状动 脉脉 优势冠状动脉优势冠状动脉 ( Dominance Dominance ) n n 根据左、右冠状动脉在心肌表面分布面积根据左、右冠状动脉在心肌表面分布面积 大小,采用大小,采用SchlesingerSchlesinger等的分类原则,将冠等的分类原则,将冠 状动脉的分布分为三型状动脉的分布分为三型 : n n 左优势型、右优势型、均衡型左优势型、右优势型、均衡型 n n 据我国调查,右优势型约占据我国调查,右优势型约占65%65%,均衡型约,均衡型约 占占29%29%,左优势型约占,左优势型约占6%6%。 左优势型(左优势型(Left DominanceLeft Dominance) n n 左冠状动脉优势左冠状动脉优势:亦左回旋支优势,左回:亦左回旋支优势,左回 旋支粗大,除发出钝缘支外,还发出左室旋支粗大,除发出钝缘支外,还发出左室 后支和后降支,而右冠状动脉细小,未到后支和后降支,而右冠状动脉细小,未到 达后十字交叉处达后十字交叉处 n n 简单的说就是:简单的说就是: RCARCA短小,短小,LCXLCX发出后降发出后降 支供应左、右心室后壁及室间隔。支供应左、右心室后壁及室间隔。 左优势型左优势型 (Left DominanceLeft Dominance) 右优势型右优势型 (Right DominanceRight Dominance) n n 右冠状动脉优势右冠状动脉优势:右冠状动脉走行于右房:右冠状动脉走行于右房 室沟并到达后十字交叉处,在后十字交叉室沟并到达后十字交叉处,在后十字交叉 处或近后十字交叉处分出处或近后十字交叉处分出后降支后降支后向左室后向左室 隔面走形并发出隔面走形并发出1 1个或多个个或多个左室后支左室后支后终止后终止 。 n n 简单的说就是:简单的说就是:RCARCA粗而长,其后降粗而长,其后降 支供支供 应部分左心室后壁和室间隔后部。应部分左心室后壁和室间隔后部。 右优势型右优势型 (Right DominanceRight Dominance) 均衡型均衡型 (BalancedBalanced) n n 均衡型:均衡型: 右冠到达后十字交叉发出后降支右冠到达后十字交叉发出后降支 和其终端分支;左室后支则起源于左回旋和其终端分支;左室后支则起源于左回旋 支,成为其终端分支。亦有左室后支及后支,成为其终端分支。亦有左室后支及后 降支均由左右冠状动脉双重发出者。降支均由左右冠状动脉双重发出者。 n n 简单的说就是:左、右冠状动脉各自发出简单的说就是:左、右冠状动脉各自发出 一支后降支供应左、右心室后壁。一支后降支供应左、右心室后壁。 均衡型均衡型 (BalancedBalanced) 右圆锥支右圆锥支 (Right Corus ArteryRight Corus Artery) n n 通常圆锥支是右冠的通常圆锥支是右冠的 第一分支,然而,近第一分支,然而,近 半数人圆锥支起源于半数人圆锥支起源于 右冠状窦,故又称右冠状窦,故又称副副 冠状动脉冠状动脉(Accessory Accessory Coronary ArteryCoronary Artery)或第)或第 三冠状动脉。三冠状动脉。 n n 意义:对于右冠闭塞意义:对于右冠闭塞 病人来说,圆锥支是病人来说,圆锥支是 一个主要侧枝循环,一个主要侧枝循环, 具有重要代偿作用。具有重要代偿作用。 圆锥支 中间支中间支 (Ramus IntermediusRamus Intermedius) 中间支 中间支指的是起源于左主 干分叉部,行走于前降支 与左旋支之间,供应左室 游离壁的大分支血管,存 在占37%42.3% 中间支中间支 (Ramus IntermediusRamus Intermedius)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n n 冠状动脉高位开口,即冠状动脉开口于冠冠状动脉高位开口,即冠状动脉开口于冠 状窦与主动脉分开的嵴以上。状窦与主动脉分开的嵴以上。 n n 左主干缺如左主干缺如 n n 回旋支起源于右冠回旋支起源于右冠 n n 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 n n 左主干起源于右冠窦左主干起源于右冠窦 右冠起源于左冠窦右冠起源于左冠窦 左主干起源于右冠窦左主干起源于右冠窦 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窦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窦 LCX from Right coronary SinusLCX from Right coronary Sinus 副冠状动脉副冠状动脉 (Accessory Accessory coronary artery) 心肌桥心肌桥 (Myocardial BridgingMyocardial Bridging,MBMB) n n 正常冠脉走行于心脏表面,偶尔部分冠脉正常冠脉走行于心脏表面,偶尔部分冠脉 走形于心肌之下,这部分心肌纤维就像桥走形于心肌之下,这部分心肌纤维就像桥 一样搭在血管表面,故称这部分心肌为一样搭在血管表面,故称这部分心肌为心心 肌桥肌桥。心肌桥下的血管称。心肌桥下的血管称壁冠状动脉壁冠状动脉。 n n 心肌桥压迫冠脉,可影响心肌供血。心肌桥压迫冠脉,可影响心肌供血。 n n 最常见部位在前室间支中段。最常见部位在前室间支中段。 前 降 支 心 肌 桥 左冠状动脉窦上起源左冠状动脉窦上起源 冠状动脉的重要性冠状动脉的重要性 n n 人体各组织器官要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各组织器官要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 ,需要心脏不停地搏动以保证血运。,需要心脏不停地搏动以保证血运。 n n 而心脏作为一个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本而心脏作为一个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本 身也需要足够的营养和能源,供给心脏营身也需要足够的营养和能源,供给心脏营 养的血管就是养的血管就是冠状动脉冠状动脉。 n n 一旦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就会引起一旦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就会引起 心律失常、心悸、心绞痛、心肌梗死、猝心律失常、心悸、心绞痛、心肌梗死、猝 死等。死等。 影响冠脉血流的主要因素影响冠脉血流的主要因素 n n 心脏收缩期冠脉血流急剧减少,这是因为心脏对心脏收缩期冠脉血流急剧减少,这是因为心脏对 心腔产生的压力必须超过主动脉压心腔产生的压力必须超过主动脉压( (即冠脉灌注压即冠脉灌注压) ) 才能发生射血才能发生射血 n n 当心脏舒张开始,心肌内压力急剧下降,在主动当心脏舒张开始,心肌内压力急剧下降,在主动 脉压力的驱动下,冠状动脉血流才大大增加。一脉压力的驱动下,冠状动脉血流才大大增加。一 般来说,左心室在收缩期的冠脉血流量只有舒张般来说,左心室在收缩期的冠脉血流量只有舒张 期的期的20%20%30% 30% n n 舒张压舒张压和和舒张期的长短舒张期的长短( (与心率有关与心率有关) )是决定冠脉血是决定冠脉血 流的两个十分关键性因素流的两个十分关键性因素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n n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CHDCHD)简称)简称冠心病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 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 障碍和障碍和( (或或) )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 (IHD)(IHD)。 n n CHDCHD是多种冠状动脉病的结果,但是多种冠状动脉病的结果,但冠状动脉粥样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绝大多数硬化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绝大多数(95%-99%)(95%-99%)。 因此,习惯上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视为冠状动脉因此,习惯上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视为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disease)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成分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成分 n n 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 n n 胆固醇胆固醇 n n 胶原纤维等细胞外间质成分胶原纤维等细胞外间质成分 MSCTMSCT对斑块区分对斑块区分 n n 软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混合性斑软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混合性斑 块块 n n 脂样斑块脂样斑块50HU50HU,纤维斑块,纤维斑块7070100HU100HU, 钙化斑块钙化斑块130HU130HU,(血栓,(血栓20HU20HU) n n 一般来说,斑块内一般来说,斑块内CTCT值越低,斑块就越不值越低,斑块就越不 稳定稳定 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狭窄 (coronary stenosis) n n 以血管弯曲部分、开口处及分叉处最常见以血管弯曲部分、开口处及分叉处最常见 。 n n 冠状动脉狭窄多呈节段性分布。且主要位冠状动脉狭窄多呈节段性分布。且主要位 于冠状动脉的近中段,远段大多正常。于冠状动脉的近中段,远段大多正常。 n n 冠状动脉狭窄达冠状动脉狭窄达50%50%以上时,冠状动脉血供以上时,冠状动脉血供 与心肌耗氧之间失去平衡,产生供血不足与心肌耗氧之间失去平衡,产生供血不足 ,临床出现心绞痛等症状。,临床出现心绞痛等症状。 狭窄和扩张形态特征狭窄和扩张形态特征 n n 狭窄:狭窄: n n (向心性、偏心性)(向心性、偏心性) n n 局限性(局限性(10mm10mm)、管状()、管状(101020mm20mm)、弥漫)、弥漫 性(性( 20mm 20mm )、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