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症与胰岛素抵抗课件_第1页
代谢综合症与胰岛素抵抗课件_第2页
代谢综合症与胰岛素抵抗课件_第3页
代谢综合症与胰岛素抵抗课件_第4页
代谢综合症与胰岛素抵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代谢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 代谢综合症概念的提出 1960s Mchnert:“富裕综合征” 1988年由Reaven首次提出“X-综合征” 1989年aplau:“死亡四重奏” 1991年Defronzo:“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1995年Stern提出“共同土壤学说” 1999年WHO有关“代谢综合症”的定义 2002年NCEP-ATP 有关“代谢综合症” 的定义 2004年中华糖尿病学会“代谢综合症”的修订意见 2005年IDF对“代谢综合症”的定义进一步修订 肥胖,糖耐量异常,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代谢综合征WHO定义(1999) 1.糖耐量或空腹血糖异常(IGT / IFG)或糖尿病 2.胰岛素抵抗(由高胰岛素葡萄糖钳夹技术测定的葡萄糖 利用 率低于下位1/4位点) 3.还包括以下2个及以上表现: (1)BP 149/90mmHg (2)TG 1.7mmol , 150mg/dL 和/或 (3) HDL-C 男性: 0.9 女性: 0.85 和/或 BMI 30kg/m2 (5)UAER 尿白蛋白排泄率20g/min或 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g 代谢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 ATP III(2002年) 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组第三次报告 1.腰围 男性 102 cm 女性 88 cm 2. TG 1.70 mmol/L 3.HDL 男性 85cm、女性腰围80cm。 2.空腹血糖6.1mmolL及或糖负荷后2h血浆糖7.8mmolL及 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 3.收缩压舒张压14090mmHg及或已确诊为高血压并治疗者。 4.空腹TG1.70mmolL及或空腹血HDL-C:男性0.9mmolL,女 性1.0mmolL。 5.中国人为背景的稳态模型HOMAIR的下四分位数为切割点判定胰 岛素抵抗, IDF诊断标准( 2005年德国慕尼黑 ) 中心性肥胖: (不同种族可有自己的正常值) 欧洲男性腰围94 cm 欧洲女性腰围 80 cm 加下列4项中的任何2项: 1.TG 150 mg/dL (1.7 mmol/L), 或应用降TG药物 2.HDL:男性 1.04mmol/l(40mg/dl)(男) 或1.3mmol(50mg/dl)(女) 4)有效控制血糖: -FPG6.1mmol/l(110mg/dl) -负荷后2小时血糖7.8mmol(140mg/dl) -HbA1c6.5% 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主要措施 l生活方式的改变 (1)饮食习惯的改变 (2)运动 l药物治疗 (1)降糖 (2)降压 (3)调脂 (4)抗凝 (5)改善微循环 药物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lTZDs:激活特异性的核受体PPAR ,改善TNF -a诱发IR;刺激GLUT-4产生和转位。 l二甲双胍:通过AMPK介导脂肪的氧化及减 少脂肪合成,增加周围组织葡萄糖的吸收作 用,同时抑制肝糖异生和肝糖输出,改善胰 岛素敏感性和糖代谢 l-糖苷酶抑制剂:通过减少氧化应激,抗炎改 善胰岛素敏感性 l其他:胰岛素促泌剂 药物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在研制的药物 l非TZDs植物天然PPAR 激动剂:CLX-0900, 0901和09021, 0940 l非TZD L-酪氨酸基高度选择性PPAR激动剂 lRXR拮抗剂 l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 针对各个代谢组分的治疗 l对于代谢综合征及其所包括的各项指标的治 疗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降糖、控压、减重、降脂抗凝等措施。 l强化宣教,防治应尽早开始。目前青少年肥 胖发生率逐渐升高,他们将成为潜在的代谢 综合征人群。 抗氧化治疗 l传统的抗氧化剂:VitE lTZDs,他汀类,ACEI也起部分的抗氧化作用 l细胞内自由基清除剂 u-硫辛酸 :线粒体内抗氧化剂,改善内皮功能 u小分子SOD或过氧化氢酶拟似剂 uL-丙酰基-肉毒碱 :改善线粒体功能,减少 DNA损伤 l多聚ADP核酸聚合酶(PARP)抑制剂 (PJ34,INO- 1001 ) 抗炎治疗 l阿斯匹林:大剂量可以抑制NF-kB的激动剂IKKB和 JNK的活性,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l胰岛素: 生理浓度的胰岛素具有抗炎作用,抑制动脉 内膜细胞和单核细胞的NF-kB活性,减少炎症细胞因 子和粘附分子的表达 lTZDs,他汀类,ACEI,ARB,双胍类药物也具有一定的 抗炎作用 =升高, =减少, =无作用 不同类型口服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比较 外周胰岛素敏感性 20-40% 肝脏胰岛素敏感性 10-30% 双胍类TZD类磺脲类糖苷酶抑制剂 TZD MetforminMetformin SU/MeglitSU/Meglit -GI-GI WeightWeight or or LDL-cholesterolLDL-cholesterol +/- or +/- or HDL-cholesterol HDL-cholesterol +/- or +/- or TriglyceridesTriglycerides or or Free fatty acidsFree fatty acids Insulin resistanceInsulin resistance HypertensionHypertension oror PAI-1PAI-1 CRPCRP Parulkar et al. Ann Intern Med 2001;134:6171. 不同口服药物降糖之外的作用比较 二甲双胍增加肝脏胰岛素敏感性10-30% 基础肝糖降低 % Cusi 48:A315 (Abstract 1399.5). 数据均为均数,治疗时间: 6个月。 体重 (kg) BMI (kg/m2) 总体脂 (L) 总皮下脂肪 (L) 腹部皮下脂肪 (L) 内脏脂肪 (L) 瘦肉质量 与基础状态 相比的改变 - 3.3 - 1.2 - 2.8 - 2.1 - 1.2 - 0.6 0 与基础状态 相比的下降% 4% 4% 9% 7% 11% 15% 没有改变 P值 0.006 0.006 0.014 0.025 0.013 0.01 NS 二甲双胍与血脂谱 DeFronzo RA 333:541-9 p=0.001 p=0.019 与基线水平的平均差别() 二甲双胍全面有效降糖 FPGHbA1C 自基线改变的数值% 59-78 60-70 20-30 1.5-2.01.5-2.0 0.5-1.0 PPG 83 90-105 40-50 格华止 2000mg/天 磺脲类/瑞格列奈 阿卡波糖300mg/天 Adapted from Defronzo 自基线改变的数值mg/dl 二甲双胍: 有效降低心血管的发生危险 胰岛素敏感性 纤溶作用 营养性毛细血管血流 血液流变学 缺血后血流 改善降低 高甘油三酯血症 AGE的形成 交联纤维蛋白的形成 新生血管形成 氧化应激反应 降低心血管危险 Mamputu JC et al. Diabetes Metab 2003;29:6S71-6; Wiernsperger N 29:6S77-87; Leverve XM et al. Diabetes Metab 2003;29:6S88-94; Beisswenger 29:6S95-103 内皮依赖性 (乙酰胆碱) 非内皮依赖性 (维拉帕米) 基线12 周后 0 100 200 300 400 500 p0.05 0 100 200 300 400 500 二甲双胍 (n=29) 安慰剂 (n=15) p=NS 前臂血流增加的比例(%) 二甲双胍 (n=29) 安慰剂 (n=15) Mather KJ et al. JACC 2001;37:1344-50; Schfers RF. Diabetes Metab 2003;29:6S62-70 二甲双胍改善内皮功能 二甲双胍:全面改善代谢综合征组成部分 l高血糖 50-70 mg/dl l胰岛素抵抗 15-30% l甘油三酯 20% 胆固醇 5-8% l体重 下降或不增加 l纤溶系统异常 改善 l血管作用 有益 Cusi 3 (Suppl 1):S11S19. Rosiglitazone favourably modifies adipocyte secretory profiles Adiponectin 脂联素 Resistin Angiotensin II TNF PAI-1 Free fatty acids Leptin PPAR 糖苷酶抑制剂 拜唐苹显著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Dimitriadis G, et al. Metabolism 1982;31:8413. 碳水化合物的正常吸收 拜唐苹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DuodenumJejunumIleum 时间 (分) 140 30 060120180240 120 100 80 * * 进餐 安慰剂 拜唐苹 血糖 (mg/dL) *p0.05 拜唐苹显著降低 IGT人群试验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 Chiasson JL, et al. Diabetes Care 1996;19:119093. 012 4 6 8 10 0 2 4 6 8 10 12 14 012 治疗前 治疗后 *p0.01 血浆葡萄糖 (mmol/L) 血浆胰岛素 (pmol/L x 10-2) 时间 (小时)时间 (小时) 拜唐苹组安慰剂组 * * * * * * *p0.01 拜唐苹显著降低IGT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发病危险 91% p=0.0226心肌梗死 34% p=0.0059高血压 49% p=0.0326任一心血管事件 63 Chiasson JL et al. JAMA. 2003 Jul 23;290(4):486-94 STOPSTOP NIDDMNIDDM STOP-NIDDM试验是第一个药物预防高血压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对于食欲旺盛且餐后血糖水平较高的2 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糖苷酶 抑制剂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胰岛素促泌剂 2型糖尿病患者和肥胖者脂肪 细胞上的GLUT4表达 0 0.2 0.4 0.6 0.8 1 1.2 正常 肥胖者 2型糖尿病 GLUT4的含量相对单位 对GLUT4转位/去磷酸化的作用 肌肉和脂肪细胞利用葡萄糖的限速 步骤是葡萄糖转运。 胰岛素可刺激葡萄糖转运子 (GLUT4)从细胞内向浆膜转位并增 强其活性,从而调节葡萄糖的转运。 格列美脲可增加胰岛素抵抗性的脂肪 细胞和大鼠横膈的 GLUT4转运子数目 并增强其活性,提示格列美脲可增加 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降低 血糖,即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即使 没有胰岛素,格列美脲也能增加胰岛素 抵抗性脂肪细胞的葡萄糖转运,即为拟 胰岛素作用。 分子学作用机制:格列美脲能通过非胰岛素受体通路, 直接沿胰岛素信号链向下传递。 Mueller, Molecular Medicine 6(11):907-933,2000. 格列美脲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伴2型糖尿病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如果血 糖水平中重度升高,可选择格列美脲, 或与双胍类、增敏剂、 糖苷酶抑 制剂联合用药 ACEI/ ARB类药物 RAS抑制剂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 1. HOPE Study 结果(ACEI) 雷米普利较安慰剂组降低糖尿病发病危险 2. LIFE Study 结果(ARB) 氯沙坦组较阿替洛尔组降低糖尿病发病危险 3.VALUE结果 缬沙坦组较氨氯地平组降低糖尿病发病危险 血管紧张素 II 胰岛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