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二一一年十月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1项目名称: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2建设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3法人代表:苏万益4建设地点:河南省郑州市5主管部门:河南省教育厅6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发201012号)(3)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5)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6)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7)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8)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9)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10)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豫政 201138号)(11)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于2006年,经过三年的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趋于精准,学生规模和师资队伍不断扩大,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人才培养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文件的精神,坚持就业导向,为把物流管理专业打造成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接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具有前瞻性、示范性和引领性的河南一流高职精品专业,特制订本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背景(一)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将推动我省物流业快速发展为加速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10月7日正式印发,这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原经济区也成为我国区域发展中的又一重要板块。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域,目前正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打造中部崛起新标杆。指导意见中关于物流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全国现代物流中心。实施大交通大物流战略,建设以郑州为中心、地区性中心城市为节点、专业物流企业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优化郑州物流功能区布局,支持郑州干线公路物流中心、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二期和航空港物流园等建设,强化国际物流、区域分拨、本地配送功能,促进交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共建共享,建设内陆无水港,成为覆盖中西部、辐射全国、连通世界的内陆型现代物流中心。大力发展食品冷链、粮食、邮政等专业物流,建设全国性快递集散交换中心、铁路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洛阳、安阳、商丘、濮阳、信阳、南阳等区域物流枢纽。推动国内外大型物流集团建设区域性分拨中心和配送网络,大力引进和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二)河南省发展物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我省地处中部核心区域,承东启西,陆路交通发达,航空运输快速成长,是距离天津、青岛和连云港等港口最近的省份之一,具有发展物流产业的区位交通优势,将发展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中心。全国铁路主通道有“三纵三横”贯穿河南,铁路通车里程近4000公里,郑州至西安、石家庄至武汉铁路客运高铁专线等项目全部建成后,郑州将成为全国唯一的“双十字”铁路中心;现有公路通车总里程2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841公里,居全国首位,实现了全部省辖市和90%以上的县(市)通达高速公路;郑州国际机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客货吞吐量的快速增长,已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八大区域枢纽机场之一;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运输方式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具有发展多式联运的天然优势。(三)河南省发展物流业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一是人口多、市场大,消费品物流发展前景良好。我省是人口大省,经济腹地广阔,近1亿人口本身就可以带来庞大的消费市场,2009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746亿元。近年来,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商贸流通业迅速发展;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实力快速提高,对全省及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消费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业态不断创新,消费品物流发展潜力巨大。二是我省物流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支撑。我省拥有3个一类口岸、9个二类口岸、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郑州北站、全国最大的铁路零担货物中转站郑州东站、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郑州出口加工区、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另外,建设中的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郑州国际航空港等重要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全省“四纵四横”的信息高速公路基本框架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电子口岸、行业信息平台建设取得较快进展。三是劳动力、仓储等成本低。我省仓库租金水平、在岗职工工资水平都比较低,具有物流成本优势。(四)河南省物流业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我省物流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逐步增强。2008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3.7万亿元,20052008年年均增长16.92%,远高于GDP增速;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生产总值的比率为16.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7个百分点,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目前我省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较快,除仓储、运输业务外,优势物流企业积极向采购、流通加工、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物流金融等领域拓展,传统物流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业转型,一大批新型骨干物流企业迅速成长。目前,我省已经拥有2A级以上物流企业29家,其中4A级物流企业12家。中国远洋、天地华宇、国药集团等省外优势物流企业进入河南发展,豫鑫物流与日立物流合作开拓高端物流市场,华丰钢铁与太钢、邯钢、安钢战略合作,以先进业态进入物流领域,为我省物流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五)河南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需要加快发展生产性物流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紧抓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承接发展了大量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工业。如今,东部地区土地、劳动力供给趋紧,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被资金密集型产业取代,产业结构升级成为必然。而我国中西部地区腹地宽广,人力、能源资源丰富,产业经济发展蓬勃,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条件已经成熟。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用工成本低,基础设施完备,交通发达,能源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再加上各级党委政府重视,采取措施得力,使得河南省引进了诸如富士康等一些企业,今后河南省将会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这无疑将会需要与生产企业相配套的物流业大力发展。(六)国家及河南省政府大力支持物流业发展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形成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200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等9部委颁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从市场规范建设、市场准入、税收管理、融资渠道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意见和相关措施,保障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2007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物流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支柱,加快发展服务业无疑对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和支持。2009年3月,国务院颁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提出物流十大发展任务和九大物流重点工程,推动我国物流业全面快速发展。2010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推动农产品、大宗矿产品、重要工业品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支持物流园区等物流功能集聚区有序发展。国家对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无疑对我国物流业今后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物流业发展潜力巨大。河南省政府为了大力支持我省物流业发展,于2010年制订了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15)(豫政201038号),该规划以郑州为中心,建设国际物流园区、航空港物流园区、西部物流区、北部物流服务区、南部物流服务区等五大物流功能区,加速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建设。除此之外,抓好十大行业,把食品冷链、医药、钢铁、汽车、家电、纺织服装、邮政、粮食、花卉、建材等十大物流行业作为我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主要抓手和建设郑州国际物流中心的突破口,争取在未来35年内奠定我省在重点物流行业的领先地位。最后力争实现“三联互动”,即物流、产业、市场的联合,物流中心、分拨中心、配送终端的联网,对外集输与对内集配的联动。2010年,河南省政府下发了河南省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指出要充分发挥我省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以物流业发展为突破口,促进河南省整体经济水平又好又快增长。二、专业建设基础与优势(一)实训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与发展,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已初具规模。目前学校共建有物流管理综合实训室、仓储与配送管理实训室、物流沙盘实训室、外贸单证实训室等8个实训室,可开设20多个不同层次的实训项目,可满足物流管理专业群教学实践与技能等实训及职业资格培训、考核和鉴定的需要,实训效果良好。2011年8月,我院成功申报了并获得了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计划在2013年之前新建和扩建12个实训室,旨在将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成集教学、职业资格鉴定、师资培训、资源共享、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的成功申报为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物流管理专业目前拥有12个校外实训基地,包括苏宁电器校外实训基地、金星啤酒校外实训基地、海尔工贸校外实训基地、河南现代物流公司校外实训基地、河南长通物流公司校外实训基地、河南海底捞有限责任公司校外实训基地等。学院与上述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学生可以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企业员工可以在学校接受专业技能培训,除此之外,企业积极参与到学院专业建设上,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课程改革出谋献策。(二)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完善自2006年物流管理专业开办以来,物流管理教学团队不断摸索我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和人力资源需求,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我院物流管理专业2007年在全院率先实施了工学结合的“411”新型教学模式,即四个学期社会能力课、专业能力课和职业能力课程的学习,加上一个学期岗位实践教学,再加上一个学期的毕业实习,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训练,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更好地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但是“411“教学模式不能很好的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岗位需求相融合。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在学院“411”办学模式下,以公司的运输、装卸搬运、仓储配送、货代、流通加工、信息等作业流程为载体,融合职业岗位标准,分析本专业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知识,逐步形成工作任务导向型的物流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具有区域特征和竞争优势的既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又符合人才个性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的高素质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三)学生专业素养不断提升近几年,在学院、系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苦练基本功,积极准备,组织学生参加了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如中储杯、豫鑫杯及教指委组织的物流规划大赛、物流知识竞赛、物流沙盘大赛等,在大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不仅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锻炼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又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学生专业素养在不断地提升。(四)校企合作逐步深入学院充分利用位于郑州省会城市的背景,与河南苏宁电器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签订产学合作协议,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实践教学、毕业实习及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2009年9月,我院工商管理系成立物流管理教研室,为打开就业局面,研究室共组织六位老师参与了暑期拓展实训基地的工作,签订了十余家合作企业,从而保证了学生能够到与专业对口的实训基地单位进行顶岗实习。近几年,物流管理专业不仅从量上增加校企合作单位,且更关注校企合作深入程度,与企业建立伙伴关系,实现互利共赢机制。为此,物流管理专业以“两接受三提供”为宗旨,即企业接受学生定岗实习,接受专业教师挂职锻炼,学校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管理咨询服务和订单培养服务,校企逐步实现了深度合作。除此之外,物流管理专业尝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教师和企业共同定向培养具有特定企业需求的专有人才。(五)师资队伍水平逐步提高我院物流管理专业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实战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物流管理专业现有校内外教师19名,其中,校内专任教师11(含专业带头人2人)人,校外兼职教师8人。从职称结构来看,物流管理专业教师中高级职称8人,双师素质教师18人,60%的专职教师有企业工作经历。经过几年的建设,本专业已形成良性循环,打造了一支能力强、结构合理、人员稳定、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能够满足校内外实训、实践教学的需要。物流管理专业群组成了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的中青年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梯队,师资梯度适应目前的招生规模,人员配置合理,并且还有完善的实践教师队伍培养与改进的总体方案。(六)课程改革已迈出坚实步伐我院从2009年开始着手进行全面课程改革,引导学院部分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从以往以讲授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向以专业岗位驱动型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方向转变,取得了良好效果。自课程改革实施伊始,我院就将物流管理专业作为课程改革的试点专业之一。在物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带领下,物流管理专业已经完成的课程改革之前的专业调研、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分析等前期工作。课程改革已蓄势待发,迈出了坚定步伐。(七)精品课程建设已取得良好效果学院注重拓展学生学习平台,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努力下,第三方物流、物流管理概论已成功申报院级精品课程,学生可利用精品课程网站学习、交流、练习,获得了良好效果。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总体目标围绕河南省“两高一低”的战略目标要求,探索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示范;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形成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的课程建设方案;坚持“四个到位”,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校企共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项目开发等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经过两年建设,建成服务于河南食品冷链、粮食、邮政等行业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成河南专业物流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打造以素质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为支撑的学生素质教育平台,建成以教学资源开发为重点的数字化教学服务平台,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平台。至2013年,初步形成区域高等职业教育的品牌,成为中原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标杆,充分发挥其示范与带动作用。(二)具体目标1专业建设目标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中原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教学改革,加强物流管理专业的内涵建设,力争在未来两年内将该专业建设成为与物流行业联系紧密、办学条件较好、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的高职教育特色专业。2人才培养目标将培养“零适应期人才”作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突出“零适应期”为原则,树立面向行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的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理念,结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河南省“十二五”规划和中部地区各省市的“十二五”规划,积极预测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对物流行业的发展开展专项调研和分析论证,利用与挖掘自身资源,动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运输、配送、仓储、报关报检等专业核心能力,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熟悉现代物流相关技术与流程,会经营、懂管理,适应产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3教学质量目标建立物流管理专业理实一体项目工作室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严格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项目导向模块化教学质量标准,对项目选择、项目任务和教学内容确定、备课、授课、实训、考核、应提交的工学成果等工学全过程中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采用行为导向、情境教学、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实施基于校企一体情境教学平台下“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学习、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在制定教学质量标准的过程中,注重社会人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根据岗位工作实际需要进行人才培养计划和质量标准的滚动修改,并对学生进行持续教育,完善“教、考分离”的质量监控体系。4教学质量监测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师资队伍生师比18:1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100%专任教师中中级以上的职称比例80%主讲教师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比例100%教学名师与高层次教师数1名教学设施与经费投入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7500元学费收入用于四项教学经费的比例68%专业学科重点(特色)专业的比例25%新设专业的质量:教育评估结果为良好课程质量生均课程开设数:0.03精品课程:院级精品课程2门教材选优、更新率:80%课程教学质量:优秀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数:厅级以上5项教学成果奖:厅级以上3项学科竞赛与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质量:优秀率30%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竞赛:省赛2等奖以上社会认可度高考录取平均分高于全院平均水平20%专升本考录率90%初次就业签约率98%专业对口率90%四、专业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内容(1)在“411”教学模式基础上,实施“2+1”订单驱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理论与实践学习途径从思想道德培养理论知识学习案例知识探讨“结对”帮扶提高仿真项目实践,到企业技能实践,形成一个闭环,反复学习、反复实践,提高技能。如图1所示。“411”中的“4”,即“通识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为4个学期,前“1”,一是专业拓展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实践,二是根据企业“订单”需求,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时间为第5个学期;后“1”,即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时间为第六个学期。图1“4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2+1”订单驱动的物流人才培养新模式,是指按照各个企业、行业、区域内部物流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使学生的规格、道德、能力、素质满足企业物流人才需求。订单驱动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如图2所示。图2订单驱动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2)明确“工”“学”双方的职责,建立评价标准,走共同发展之路在共同建立的学生质量标准指导下,明确“工”“学”双方的职责,建立校企双方的权责义务制度、人才储备制度和“结对”帮扶制度,在“工”时主要由企业为主考核,获取企业的结业证书和报酬;在“学”时主要由学校为主考核,获取学校的结业证书。最后由学校综合确认学生的质量水平,确认其是否可以获取毕业证书。2.建设步骤(2011年09月2011年12月)(1)成立“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确定顶岗实习工作的方针、目标和任务,并形成顶岗实习工作的检查、评估制度。由指导教师对参加顶岗实训的学生每月进行至少一次面对面或电话指导,对其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沟通解决,同时对职业发展问题进行有效指导;(2)联系40家以上专业对口的校外实训基地,对学生参加顶岗实训的具体岗位进行考察、评定,经过评价及淘汰机制,最终形成30家以上优良的校外实训基地。(3)以就业为导向,深入推进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使之符合社会发展对物流人才培养的需要。(二)课程体系建设1.建设内容具体步骤如图3所示。形成任务驱动型项目课程体系调研分析职业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工作任务明细表物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物流行业职业标准确定课程内容撰写课程标准、教学方案图3课程改革步骤2.建设步骤第一阶段(2011.092011.12)在河南省优势发展的产业如医药业、家电业、物流业等领域聘请5个以上的行业技术专家和技术骨干,与学院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物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3次以上的物流专业调研,对物流专业各课程进行评估并调整配置,撰写调研分析报告;由物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物流专业岗位群分析,对岗位所需专业知识进行整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物流专业培养方案中所列9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进行项目驱动式教学体系建设,依据实际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第二阶段(2012.12012.3)选派专业带头人12人到国内优秀高职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课程开发技术;选派23名骨干教师到物流实训基地进行实践锻炼,增强理论教学与最新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第三阶段(2012.42012.6)建设院级精品课程2门、编写4部具有行业特色的教材(含实训教材)讲义、开发企业物流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等6门以上网络课程、开发精品课件、编写企业案例、整理试题库、整理专业图片、视频等,完成物流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第四阶段(2012.62012.9)选派专业带头人12人到国内优秀高职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课程开发技术;选派23名骨干教师到物流实训基地进行实践锻炼,增强理论教学与最新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第五阶段(2012.92012.12)修订9门物流专业技能核心课程如仓储与配送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国际货运代理与实训、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商务谈判、电子商务的教学大纲,以“理论够用”、“注重实用”为基本原则,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将掌握的知识向实践能力方面转化。(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1.建设内容(1)推进“企业”搬进课堂的教学方法搭建起一个以供应链环境为背景,以供应链运营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为主要学习内容的,集产、存、供、销于一体的模拟供应链运作管理的实验教学与研究“舞台”,通过任务引导、环境模拟、行动参与、亲身体验、情景感触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实验教学方式,使参与实验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这个“舞台”上的“演员”,而不是“观众”。培养他们能身临其境地在针对岗位、流程、任务的实践中,自觉利用模拟供应链环境所提供的各种软硬件资源,使学生通过参与这种形式的管理实践,从而提高解决供应链运行管理中各种复杂问题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体现出仿真意义上的“校企”、“产学研”、“工学”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的意义。(2)以供应链运作为背景人类在经历了将近一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之后,已经使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优化,原材料、设备、劳动力等的成本空间已经几乎被压缩得趋近于零。那么,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为了增强核心竞争力,就不得不将对效益目标的追求从传统的控制生产制造成本扩展到了包括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的运输、库存和配送等物流领域;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来源的对象从原材料采购、设备和劳动力的利用挖潜延伸到了减少库存、优化运输路径、提高物流效率和展开物流增值服务等领域;也就是说,人们将创造利润的源泉由企业内部扩展至企业的外部,甚至延伸到了整个供应链,试图通过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甚至是现代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系统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全面规划、组织、协调、控制与优化,从而达到提高供应链系统整体工作效率,降低环节运行成本,保证产品服务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可见,随着企业渴求利润最大化的欲望日益提高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信息交换等的理念、方式和方法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样一来,融合了大量现代生产与物流管理新思想的一种先进经济运行管理方式“供应链管理模式”也就自然地来到了我们的现实生活中。(3)拓展物流教学实验内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生产第一线上的高等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方案应从单纯的企业物流活动拓展到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服务、市场营销等在内的整个供应链系统,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转换各种不同角色,培养学生在各个物流工作岗位上的实践技能,强化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丰富学生物流管理方法,体现出本实验系统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辅助手段的价值。拟拓展的教学实训项目和实现功能如表1所示。表1实训项目及对应教学内容序号实训项目(模块)实现功能教学内容1软件实训模块物流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第三方物流管理、物流仿真、国际货运代理、国际报关报检等(1)物流运输方式、运输路线选择;(2)第三方物流公司构建与运营;(3)货物入库、保管、出库、盘点;(4)Flexsim离散物流系统仿真;(5)国际货运代理、运费结算、代理报关报检。2自动化立体仓库模块通过中央控制系统、立体仓库及巷道堆垛机实现货物自动化入库、出库(1)全自动立体出入库作业计算机自动储位管理;3仓储实训设备模块利用传统及现代仓储设备实现货物入库、编码、堆码、上架、盘点、保管出库等功能(1)标签信息(RF、条形码)创建与采集;(2)储货物与设备的编码方法;(3)RF手持信息采集智能终端在货物仓储管理环节中的应用;(4)应用RF手持进行出入库作业辅助储位管理4配送流通加工模块利用传统及现代拣选设备及流通加工设备实现货物播种式拣选、摘果式拣选及包装环节等流通加工职能(1)基于电子标签辅助分拣技术的按单拣选与批量拣选(2)整、散件货物分单出库;(3)库存缺货“挂单”处理;(4)配送包装。5运输管理模块利用沙盘对运输方式、运输路线、货物配载进行优化组合(1)基于GPS、GPRS技术的运输管理;(2)采用路径节约法实现配送路线的优化。6生产加工模块柔性重组功能、ANDON管理功能、RFID对生产线上生产产品的定位跟踪功能、原材料领料与基于生产线平衡的工位物料需求计划联动功能(1)产品结构BOM设计;(2)MPS设计和MRP编制;(3)单一对象流水线和多对象混合流水线生产平衡;(4)库存控制的基本原理及方法;(5)安全库存及其影响;(6)生产线上RFID技术的使用。7销售物流模块供应链系统内产品价格管理规范、透明、购物过程自动化、窃贼防范、POS数据实时传送(1)商业前台POS系统收银作业;(2)RF电子价签在商品销售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3)连锁商业经营管理;(4)“未来商店”体验。2.建设步骤(2011.092013.08)以物流各职能活动为载体,建设现代化仓储管理实训室、配送中心管理实训室、流通加工管理实训室、销售物流实训室、生产运营管理实训室等。(四)校企合作1.建设内容按照对接物流行业、工学结合、与物流企业建立“产业+行业+企业”的互利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具体合作内容如图4所示。充分发挥行业办学的优势作用,积极与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与制度。在师资培养、兼职教师培养、实训基地一体化建设、课程建设、技术开发、技术应用与服务等方面与企业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合作交流,搭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平台。2.建设步骤(2011年09月2013年08月)(1)新建或改扩建校内实训场所13个;(2)做好校内实训场所的仪器设备招标、采购、安装、调试工作并保证运行顺畅;(3)调整教学内容使校内实训(学时)比例达到50以上;(4)进一步完善各实训室的功能,实现实训场所对外开放;(4)进一步完善各实训室的功能,实现实训场所对外开放;(5)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技能证书考试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技能证书考试内容,使学生双证书持有比例达到98%以上;(6)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的各项物流竞赛和创业大赛活动,使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五)师资队伍建设1.建设内容按照开放性与职业性的内在要求,以物流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建设为依托,以“双师”教师队伍培养为核心,引进、培养和外聘相结合,逐步形成一支专业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双师结构完善、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教学团队。(1)师资队伍规模建设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行业一线实战履职制度,开展全员实践能力考核;选聘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技术骨干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形成企业实践经历、胜任教学对应实践岗位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师队伍。在原来1名专业带头人的基础上,新增培养专业带头人3名,培养骨干教师6名、引进骨干教师2名;新增企业兼职教师26人,使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总数达到35名;建成由生产行业、销售行业、物流行业等行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兼职教师组成的人才资源库,使师资团队中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1:1;建有院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1个;现有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超过100。预期教学团队规模如表2所示。(2)师资队伍结构优化建设师资队伍结构优化建设主要从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三个方面进行优化建设,如表2所示。表2师资队伍结构优化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专业带头人具有5年物流行业工作经验,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能够带领骨干教师完成3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任务。出版优质核心课程教材1部;承担省级以上教改课题2项;为3家物流企业开展咨询服务或进行职业培训。骨干教师选拔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中青年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鼓励和支持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每年到企业挂职工作或顶岗实践1个月以上,并承担一定的企业服务任务。通过3年的培养,使骨干教师成为课程建设负责人。到2012年,计划建成一支由8名教师组成的骨干教师队伍。“双师结构”教师团队选派专任教师到企业轮岗或到企业挂职工作,或从企业和社会聘请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按照“专任教师职业化,兼职教师专业化”的理念,加强“双师结构”的教师团队建设,力争到2012年“双型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大于75%,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左右,形成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校内外师资结构。(3)师资队伍科研、职业技能水平建设加强对新进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新进教师先到一线单位实习半年以上;保证专职教师每年在物流企业或生产经营型企业有两个月的实践;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到国内知名院校学习,开拓视野,更新观念;要求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培训、交流的人员每年不少于20人次,参加学习的教师至少完成1篇学术论文;创造各种学术交流平台给专业带头人提供学术交流、进修、考察、学习的机会,开展国内学术论坛,提高其学术水平;鼓励教师积极从事科研、教研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总结科研成果,以科研成果带动教学工作,走产学相结合、相促进的发展之路。2.建设步骤(2011年09月2013年08月)(1)在原有1名专业带头人的基础上,继续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使学院物流专业带头人达到3名;(2)在原有3名专业骨干教师的基础上,继续培养骨干教师3名,使学院物流专业骨干教师人数达到6名;(3)分2个阶段选派10名物流专任教师到生产、销售、物流企业挂职锻炼,积累行业企业一线经验,增强实践技能,使硕士学位以上且具备“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100;(4)聘请企业一线专家和技术能手35名担任兼职教师,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5)建设院级教学团队2个。(6)硕士学历及讲师职称的教师:每年要公开发表一篇论文,每两年有一项省或市级课题。五、改革举措(一)以学院加强课程建设为契机,扎实推进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1)以学院领导、学科带头人、物流行业专家、专业教师、产学合作企业、校外实训基地相关成员组成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委员会,对我国和我省物流管理行业人力资源发展现状和需求进行调研走访,撰写物流行业人力资源需求调研报告,为课程改革奠定基础。(2)在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以人力资源需求调研报告为基础,分析物流行业人才需求层次、岗位和职业能力,制定适应我省人力资源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完成物流管理专业工作任务明细表。(3)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工作任务明细表设置课程内容,制定课程标准,撰写教学改革方案。(4)根据项目化教学方案开发教学资源,培训师资队伍,编制项目化教材,逐步推进和完善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硬件、技术及人力资源。(二)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转变职业教育观念,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职称水平、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实操水平是专业教师面临的重要难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1)通过人才引进、企业推荐、社会招聘等方式扩大师资队伍。适度增加理论教学师资,重点引进具有实践技能、社会经验的实践型师资。(2)通过定向委培,学业深造等方式提升师资队伍结构。培养专业带头人;通过制度保障、资金支持等鼓励专业教师继续学业深造,引进专业博士学位的教师,增强科研水平;鼓励专业教师获得权威性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加“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3)通过接受培训、企业实地锻炼、实训基地指导、外校考察等方式,加强专业教师先进教育理念培养和专业实操水平。(三)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方针,深化校企合作深化校企合作,能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社会舞台,更能让职业教育从企业中不断学习,汲取经验,丰富理论教学知识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基于此,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进行改革:(1)深化校企合作关系,建立双赢合作机制。企业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技能培训,提供学生实训基地,参与专业课程改革,参与编写校本教材;学校利用师资力量和实训设备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为企业发展或行业发展提供专业咨询。(2)提升专业建设针对性,试行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深度合作,以苏宁电器为龙头,探索和试行订单培养模式,利用专业师资和企业共同定向培养具有特定企业文化内涵和专业需求的订单人才。(四)以服务为宗旨,提升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能力物流管理专业立足全省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全局,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1)加强校企合作,实现物流管理专业服务企业的目标。充分利用物流管理专业现有的师资队伍、实训设备、教学条件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管理咨询等服务。(2)加强与其他院校合作,实现物流管理专业资源共享的目标。以物流管理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强省际及地方职业院校合作,实现物流管理实训基地设备和师资的资源共享。(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培训中职学校师资的目标。充分发挥其职业教育模范带头作用,利用专业自身优势培养兄弟院校及其他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提升中职教育师资水平。(4)加强培训队伍建设,实现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资格证的培训认证目标。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合作,扩大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资格培训规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物流专业人才。(五)建立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和持续培养。通过对教育教学活动和职业发展信息化管理,分析学生(毕业生)、教师、管理人员等的相关学习(培训)、教学、工作等信息,为招考办法改革、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机制创新、办学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六、绩效考核指标物流管理专业绩效考核指标一览表建设内容2011年9月2012年8月2012年9月2013年8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预期绩效:运行并修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应课程体系,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职业教育的要求验收要点:完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方案的完善完成“项目教学”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的修订预期绩效: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应课程体系,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标准验收要点:完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方案的完善完成“项目教学”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的修订完成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核心技能课程建设预期绩效:与企业合作建设优质核心课程2门,参照相关职业标准制订2门优质核心课程标准。使优质核心课做到体现岗位技能要求,实训环节做到教学做一体,课程内容做到工学交替验收要点:完成第三方物流等4门课程配套教材、课件、教学大纲、考核标准等内容的建设,制订课程标准,达到院级精品课程标准完成配送实务等4门课程配套教材、课件、教学大纲、考核标准等内容的准备,与合作企业签订协议预期绩效:与企业合作进一步完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验收要点:完成配送实务等4门课程配套教材、课件、教学大纲、考核标准等内容的建设,制订课程标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材建设预期绩效:与企业合作出版2种专业教材,编写与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相配套的专业教材5种,使教材内容具有工学结合的特色验收要点:管理学原理教材正式出版国际贸易实务教材正式出版仓储与配送教材编写的准备工作预期绩效:与企业合作出版突出工学结合特色1种专业教材验收要点:仓储与配送教材正式出版国际货运代理教材编写的准备工作供应链管理教材编写的准备工作硬件设施建设自动立体仓库实训区预期绩效:制定招投标计划,设备采购到位,做好安装准备。验收要点:自动立体仓库实训区设备采购清单;实训基地建设场地;自动化立体仓库实训方案和实训任务预期绩效:安装及调试设备;设备试运行;以工作任务驱动实训课程教学。验收要点:基地添置新设备采购清单;学生在实训基地实训安排和运行情况;学生课堂教学展示仓储实训区预期绩效:制定招投标计划,设备采购到位,做好安装准备。验收要点:仓储实训区设备采购清单;实训基地建设场地;仓储实训区实训方案和实训任务预期绩效:安装及调试设备;设备试运行;以工作任务驱动实训课程教学。验收要点:基地添置新设备采购清单;学生在实训基地实训安排和运行情况;学生课堂教学展示配送流通加工模块预期绩效:制定招投标计划,设备采购到位,做好安装准备。验收要点:配送实训区设备采购清单;实训基地建设场地;配送实训区实训方案和实训任务预期绩效:安装及调试设备;设备试运行;以工作任务驱动实训课程教学。验收要点:基地添置新设备采购清单;学生在实训基地实训安排和运行情况;学生课堂教学展示运输管理模块预期绩效:制定招投标计划,设备采购到位,做好安装准备。验收要点:运输管理实训区设备采购清单;实训基地建设场地;仓储实训区实训方案和实训任务预期绩效:安装及调试设备;设备试运行;以工作任务驱动实训课程教学。验收要点:基地添置新设备采购清单;学生在实训基地实训安排和运行情况;学生课堂教学展示硬件设施建设生产加工模块预期绩效:制定招投标计划,设备采购到位,做好安装准备。验收要点:生产加工实训区设备采购清单;实训基地建设场地;生产加工实训区实训方案和实训任务预期绩效:安装及调试设备;设备试运行;以工作任务驱动实训课程教学。验收要点:基地添置新设备采购清单;学生在实训基地实训安排和运行情况;学生课堂教学展示销售物流模块预期绩效:制定招投标计划,设备采购到位,做好安装准备。验收要点:销售物流实训区设备采购清单;实训基地建设场地;销售物流实训区实训方案和实训任务预期绩效:安装及调试设备;设备试运行;以工作任务驱动实训课程教学。验收要点:基地添置新设备采购清单;学生在实训基地实训安排和运行情况;学生课堂教学展示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结构预期绩效: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物流专业师资队伍。验收要点:具有学士以上学位,讲师以上职称,双师素质分别独立承担专业主干课程,并指导实训环节的教学任务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与培训师培训、职称、职业资格晋升的相关总结资料。预期绩效:培养专业骨干教师2人,使专业骨干教师能够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在本专业教学、优质核心课、教材和课件建设过程中发挥骨干作用验收要点: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与培训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资料;参加制订主干核心课程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培养专业带头人预期绩效: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在课程、教材建设以及培养青年教师过程中发挥专业带头人作用。验收要点:在全国物流业具有较高声誉,能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前沿知识,具有高水平的回收物流、营销物流、采购管理、库存控制等操作技能、具有丰富的物流企业管理经验能独立承担2门以上专业主干课程讲授主持开发1门优质核心课程按计划主持完成物流管理示范专业和专业群建设指导23名青年教师。与企业合作主编1本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教材预期绩效: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在课程、教材建设以及教研与科研过程中发挥专业带头人作用,掌握行业标准,成为在国内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领域具有影响的专家验收要点:主持建设1门优质核心课程按计划主持完成物流管理示范专业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