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精神症状学二套王祖承.ppt_第1页
课件:精神症状学二套王祖承.ppt_第2页
课件:精神症状学二套王祖承.ppt_第3页
课件:精神症状学二套王祖承.ppt_第4页
课件:精神症状学二套王祖承.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评估方法,1. 确认 2. 心理和环境背景 3. 现实检验能力 4. 综合观察,二、意识障碍,(一)概念 周围意识: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认识及对环 境刺激的反应。 自我意识:个体对自身的认识,二、意识障碍,(二)周围意识障碍 神志、神智 1. 意识障碍的基本特征: (1)同环境失去接触 (2)定向障碍 (3)思维失连贯性 (4)回忆困难 2. 意识障碍类型: (1)意识水平下降:嗜睡、昏睡和昏迷 (2)意识内容改变:谵妄 (3)意识范围狭窄:朦胧,二、意识障碍,3. 诊断和鉴别 (1)观察:仪表、表情、动作、睡眠节律、错幻觉、言语 的连贯性、对外界反应等 (2)轻度障碍时的识别方法 (3)与木僵的临床鉴别 (4)与智能障碍的临床鉴别:神经功能受累的广泛程度、发病及病情发展、波动性、伴否感知异常、病程 4. 临床意义 (1)病理性:脑或躯体疾病 急性发病的非器质性精神病 (2)非病理性:过度疲劳;人工催眠;参禅打坐;气功;中邪;作梦,二、意识障碍,(三)自我意识障碍 1. 自我能动性障碍 强制性思维、被动体验、被控制感、思维中断、思维被插入、思维被剥夺 2. 自我统一性障碍 附体体验、双重人格 3. 自我同一性障碍 交替人格,二、意识障碍,4. 自我界限性障碍 被洞悉感、思维被播散或被广播 5. 自我存在性障碍 人格解体:一种陌生、脱离或不真实感,有自知力及不 愉体验。 现实解体 与妄想:“好像似的”,三、感知障碍,(一)错觉 1. 物理性错觉 2. 生理性错觉 3. 病理性错觉 4. 情绪性错觉 5. 幻想性错觉,三、感知障碍,(二)幻觉 1. 按幻觉出现的部位:幻视、幻听、幻嗅、幻味、 幻触、其他(内脏性、运动性、前庭性幻觉) 2. 按幻觉产生的条件 (1)机能性幻觉:同一感觉器官 (思考:“听到脚步声就听到人骂声”) (2)反射性幻觉:两个不同感觉器官 (3)思维鸣响和思维回响、读心症 (4)催眠期幻觉 (5)幻想性幻觉 (6)心因性幻觉,三、感知障碍,3. 按幻觉的完善程度和性质 表象不完全幻觉(假性幻觉、思维鸣响)真性幻觉 区别根据:(1)感性生动性 (2)体验来源 (3)是否从属于我 (4)可否随意改变,三、感知障碍,4. 特殊幻觉 (1)命令性幻听 (2)争论性幻听:有两个或以上人声在进行争论或议 论,常用第三人称 (3)评论性幻听: 对其行为加以叙述或评论(“现场直播性幻听”) 、(“我做什么 事他都要管”) 听到说话声在评论其为人或行为 (思考:“你走错方向了,应该向左转才对” “你是笨猪,失败者”),三、感知障碍,4. 特殊幻觉 (4)域外幻觉 (5)阴性幻觉 (6)自窥症(自体幻视) (7) 潮湿性幻觉 (思考)“脑子里感觉到有讲话声音,摆脱不了” (强迫性表象?假性幻听?) “听到自己的思想被大声说出来” (读心症?思维被广播?) “走在路上,别人在议论我” (牵连观念?幻听?错听?),三、感知障碍,(三)感知综合障碍 1 . 视觉感知综合障碍 2 . 空间感知综合障碍 3 . 时间感知综合障碍 4 . 体形感知综合障碍 (思考)“我的鼻子变得像象鼻子那么难看”,三、感知障碍,(四)临床观察 1. 非精神病性幻觉特点 (1)在特定条件下出现 (2)非频繁和持续出现 (3)不产生行为影响 (4)存在现实检验能力 (5)容易纠正,三、感知障碍,2. 对幻觉所持态度和反应 (1)无所谓 (2)表示愤怒和对抗 (3)认同 3. 幻觉的隐瞒和伪装,四、思维障碍,(一)正常思维特点 1. 目的性 2. 连贯性 3. 逻辑性 (二)思维障碍分类 1. 思维内容障碍 2. 思维形式障碍 (1)思维逻辑障碍 (2)思维联想障碍 思维进程障碍 思维控制障碍,四、思维障碍,(三)思维进程障碍 1. 思维奔逸:意念飘忽,音联意联 (思考) 与思维散漫之区别 2. 思维迟缓:与思维贫乏之区别 3. 思维贫乏 4. 病理性赘述:与啰嗦之区别 与思维散漫之区别 5. 刻板言语(重复言语)和持续言语 (思考)问几岁?答“72岁” ;问何地人?答“72岁”,四、思维障碍,(四)思维控制障碍 1. 强制性思维:不随意体验,精神现象突然出现且不由自主,内容无实际意义,无反抗表现。 2. 强迫性思维:自知不必要,但重复出现,又不能从意识中解脱出来。 3. 思维被插入和思维中断 判断时注意问题 4. 思维播散或思维被广播 (思考:与读心症,思维被揭露感之区别) 5. 被控制感,四、思维障碍,(五)思维形式障碍 1. 思维散漫:思维松弛,破裂性思维 与思维不连贯区别 与病理性赘述区别 对答不切题 检查方法,四、思维障碍,2.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与正常人的象征思维不同 与音联、意联区别 与音韵联想区别 (思考)“看到4 字提示我要死” “黑色代表黑暗”,于是把黑色衣剪坏。 3. 接触性离题:与提问沾了一点边,接着就离题, “打擦边球”、“钟摆” 与思维散漫的区别 4. 逻辑倒错性思维 5. 诡辩性思维,四、思维障碍,(六)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 1. 妄想的定义 一种坚定信念,不接受事实和理性的纠正; 自我卷入(需要、恐惧、安全) ; 个人独特。 2. 与超价观念的鉴别:后者: 事出有因 有可理解性(环境、心理) 不荒谬 无人格衰退 (例:被害、嫉妒、疑病、关系妄想与相关超价观念),2019/8/6,21,可编辑,四、思维障碍,3. 妄想的分类 (1)按性质分类 原发性妄想:妄想知觉;妄想心境;妄想悟性(妄想 记忆);妄想气氛 继发性妄想:幻觉、情感、内感性不适、意识障碍、 记忆等 (2)按结构分类:系统性与非系统性 Where: 何地迫害 What: 如何迫害 Who: 谁在迫害 When: 何时起迫害 Why: 为何迫害,四、思维障碍,(3)按主题分类:对己不利和对己有利 钟情妄想 嫉妒妄想 虚无妄想(Cotard 综合症) 疑病妄想 关系妄想和牵连观念(援引观念) 体臭妄想 附体妄想和化身妄想,四、思维障碍,4. 临床工作方法 (1)命名和用语:偏执、妄想、猜疑 (2)检查和记录方法 (3)危险性评估,五、情感障碍,(一)正常情感特征 1. 现实性 2. 稳定性和深刻性 3. 协调性 4. 自我控制性 (二)情绪状态的观察 1. 面部表情 2. 言语的音调 3. 手势和姿势 4. 自主神经变化 情感及反应可分为正性及负性,五、情感障碍,(三)情感障碍的类型 1. 病理性优势情绪 (1)情感高涨 与欣快之区别:后者: 自得其乐 不伴其他精神活动增多 症状少变,与环境无联系 伴认知障碍 器质性基础,五、情感障碍,(2)心境恶劣:怨人不满(与抑郁的区别) (3)抑郁:与情感淡漠之区别:后者: 缺乏情感体验 伴思维 ,意志减退 发生缓慢,持续持久 对病态没有认识 (4)焦虑:焦虑心情和客观表现(运动性不安、自主神经 症状) 鉴别: 与抑郁(“怎么办?”观念上的确定与不确定性) 与恐惧(有无外在客体作为对象) 与疑病(集中还是弥散) (5)恐惧: (思考: “路人用怪怪的眼神看我,别人交头按耳讲话”,社交恐怖?关系妄想?),五、情感障碍,2. 情绪诱发障碍 (1)易激惹:对刺激的耐受性降低 (2)情绪不稳:情感容易向两端波动 (3)情绪脆弱:易为小事而动感情,难以自制 (4)激情:强烈的情感反应,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后者: 无诱因或细小诱因 发生骤然、强烈而短晢 有意识障碍 可有冲动行为 有自主神经变化 发作后遗忘,五、情感障碍,(5)情感淡漠:“情感源泉的枯萎” 情绪平淡 (6)强制性哭笑: 发生无诱因,无内心体验; 发生后不能自我控制; 发生与终止均突然; 伴有呼吸肌,声带肌及泪腺的协同活动。,五、情感障碍,3. 情感协调性障碍 (1)情感倒错 (2)情感矛盾:矛盾现象之一,六、意志和行为障碍,(一)意志障碍 1. 意志增强 2. 意志减退与意志缺乏 3. 意志矛盾:与强迫行为之区别:前者: (1)不限于个别事件,而是经常出现 (2)无特殊精神因素 (3)不感到此种矛盾状态的存在 (4)无苦恼和痛苦体验,六、意志和行为障碍,(二)动作和行为障碍 1. 木僵 (1)症状鉴别:与昏迷 (2)病因鉴别:紧张性、抑郁性、反应性、器质性 2. 蜡样屈曲:检查方法 3. 缄默:与不合作 4. 违拗:被动与主动,七、记忆障碍,(一)记忆过程 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二)记忆种类 1、 瞬时记忆:1秒 短时记忆:数秒 长时记忆:数分到数年 2、即时记忆:数分钟 近事记忆:数天 远事记忆:久远事件,七、记忆障碍,(三)记忆障碍 1. 记忆增强 2. 记忆减退 3. 遗忘 (1)顺行性 (2)逆行性 (3)界限性(阶段性) 4. 记忆错误 (1)错构:“张冠李戴”式记忆 (2)虚构:与谎言之区别 妄想性虚构和幻想性虚构,八、智能障碍,(一)概念:精神发育迟滞和痴呆 (二)真性痴呆和假性痴呆 1. 假性痴呆的病因 (1)抑郁症 (2)应激相关精神障碍(例:外伤后) (3)精神分裂症 (4)分离性障碍:Ganser综合征 (5)器质性疾病基础(假一假性痴呆),八、智能障碍,2. 真性痴呆和假性痴呆之鉴别 (1)发病背景 (2)起病与病情发展 (3)对疾病所持态度(关心、补偿) (4)对检查态度 (5)作业难度胜任规律 (6)检查与行为表现 (近似回答与Ganser综合征),八、智能障碍,(三)真性痴呆和伪装痴呆之鉴别 1. “起病”背景 2. 回避行为 3. 警觉行为 4. 幼稚表现 5. 对检查态度 6. 回答方式 7. 反应速度 8. 矛盾表现,八、智能障碍,(四)真性痴呆与抑郁之鉴别 1. 起病和病情发展 2. 情感特征(波动性、协调性) 3. 检查结果的恒定性 4. 既往发作史 5. 检查及治疗反应,九、自知力,(一)定义:指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认知和态度 (二)评估及存在问题 1. 对精神症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