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学意境(江苏常州)_第1页
论教学意境(江苏常州)_第2页
论教学意境(江苏常州)_第3页
论教学意境(江苏常州)_第4页
论教学意境(江苏常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论教学意境(江苏常州) 论教学意境(江苏常州) 3 月 20 日 教学既是科学 ,又是艺术。遗憾的是我国教学艺术论研究领域对意境重视不够 ,许多研究教学艺术和教学美的论著 ,对教学意境要么缺乏研究 ,要么语焉不详。 1而如果要研究我国传统教学艺术 ,探讨我国教学美学思想的嬗变 ,发展我国现代教学艺术 ,构建我国现代教学美学的新体系 ,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 ,培养学生审美素质 ,则不可不研究作为我国艺术美的最高标准和美学的核心范畴棗教学意境。 一 何谓意境 ?我国学界众说纷纭 ,歧见迭出。大致分为情景交融说、典型形象 说、想像联想说和情感气氛说等不同观点。 我们赞同意境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 2教学意境则是教学过程中属于师生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教学客观范畴的境两者结合的一种最佳教学艺术境界。意指的是教师、学生在教学艺术、教学美的创造过程中所表露出来的思想、情感 ,其特征是情与理的有机统一 ;境指的是教学艺术所表现所反映的审美情景和艺术氛围 ,其特征是形与神的有机统一。教学过程中 ,情与理 ,形与神深刻地概括了教学艺术创造的内容。文心雕龙神思中对创作的神思用神用象通 ,情变所孕 ;物以貌求 ,理以心应的话加以总结 ,我们可以用来2 / 11 分析教学意境中主观的情和理与客观的形和神的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即教学审美的风神必须通过教学形象来表现 ,师生主观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起了催生的作用 ;虽然教学现象必须根据教学要素的外部形象表现出来 ,但其深入的审美本质却早已为师生心灵所把握和领会。 教学意境中的情 ,即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主观情感。情者文之经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感情灌注于教学 ,犹如血液之充满全身 ,特别是当教师情感的血液在教学过程的有机体中欢畅地奔腾流动起来时 ,科学知识才比较容易 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并成为学生主观世界的一部分。然而 ,情是离不开理的 ,教 学 过 程 中 , 惟 有 情 与 理 有 机 统 一 , 才能形成意。 理 ,即教学过程的原理和规律。理者 ,成物之文也。理即教学规律在师生主观上的正确反映 ,也即教学的思想性。教学过程中 ,师生惟有遵循教学规律 ,贯彻教学原则 ,掌握教学方法 ,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的开拓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理是情的基础 ,理以导情 ,但理也离不开情 ,有理无情 ,就会形成公式化、概念化、索然无味的教学 ;反之 ,有情无理 ,就会 形成虚伪的做作的无思想的教学 ,也不能拨动学生心弦。教学中必须情理交融、理在情里 ,情在理中 ,情与理的有机统一 ,也即教学艺术与教学科学的统一 ,教学过程中的真、善、美的统一。 形 ,即教学3 / 11 形式、模式、手段以及师生双方围绕教与学的一切言行 ,诸如整洁干净的教学环境、科学严谨的教学形式、美观工整的教学板书、宏亮清晰的教学语言、端庄得体的教学仪态、积极和谐的教学气氛等等。形是离不开神的 ,未有形不似而反得其神者 ,教学过程中 ,惟有形与神有机统一 ,才能形成境。 神 ,即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形所体现出来的 教学精神、气韵。神是以崇高的思想启迪、深沉的情感熏陶和丰富的知识涵养而作用于教学主体心灵的 ,它是潜在的、内蕴的 ,有时又是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 ,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 ,所以神离不开形。惟有形神统一 ,形神兼备 ,才能形成境。如有的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在教学中 ,气定神聚 ,庄严亲切 ,语调平和而凝重 ,语言动听而清越 ,节奏抑扬而顿挫 ,教态从容而镇定 ,手势简约而合宜 ,讲到严肃处 ,学生竦容端坐 ;讲到豪壮处 ,学生热血沸腾 ;讲到气愤处 ,学生义愤填膺 ;讲到欢快处 ,学生笑意盈盈。分析形象描述 ,学生如身临其境 ;进行严密推理 ,学生又仿佛 在逻辑的曲径中探幽寻踪。这种形神统一的教学 ,使师生和乐相处 ,共同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探索 ,在能力的天地中驰骋、创造 ,形成最佳教学意境。 二 国内有学者将教学意境分为立体型意境、共鸣型意境和精秀型意境。 3我们认为不管教学意境属于什么类型 ,或划分为什么层次 ,根据教学意境的内涵 ,教学意境应具有以下特征。 (一 )抒情性 清代4 / 11 学者方东树认为 :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 ,谓之有境界。 4王国维也说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 ,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5现代美学家宗白华写道 :意境是情与景(意象 )的结晶品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 ,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 ,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 ,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 ,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 ;景中全是情 ,情具象而为景 ,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 ,崭新的意象 ,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像 ,替世界开辟了新境 ,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 ,总非人间所有 !这是我的所谓意境。 6综上诸说 ,抒情性是意境的一个显著特征 ,教学意境概莫能外。如于漪老师创设的教学意境就体现了抒情性。下面以茶花赋教学为例 ,分析一下于老师的教学意境是怎样抒发真挚情感 ,叩击学生心弦 ,激发学生审美情思的 。 一上课 ,于老师就从情入手 ,满怀真情地说 :这篇散文是一首歌颂伟大祖国的赞歌。祖国 ,一提到这神圣的字眼 ,崇敬、热爱、自豪的感情就会充盈胸际 ,奔腾欲出。我们伟大祖国有几千年的古老文明 ,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 ,有许多令人神往的名山大川 ,有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界的各族人民。每当提起这些 ,我们心中就会激荡起热爱祖国的感情 !当学生被点燃起爱国之情的火苗后 ,她便让学生吟诵描绘、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名诗佳句。学生在情绪激昂之中 ,对美丽祖国 ,一唱三叹 ,荡气回肠 ,心驰神往 ;当学生神思飞越 ,情深意切之时 ,5 / 11 她又顺势而 下 ,按照课文的节奏 ,层层推进 ,把学生引入一个又一个奇丽壮观的画境。整个教学过程中 ,师生情感交融、浑然一体。教师以对祖国的真诚热爱之情 ,叩动了学生的心扉 ;学生以对祖国的赞颂咏叹 ,同教师紧密呼应。讲台上下 ,师生都在歌颂祖国的山山水水 ,水水山山。此时此刻 ,连观摩教学的人也入迷了 ,心醉了 ,不知不觉地与师生们一起到那情感交织的优美撼人的教学意境里去遨游、去品尝教学的甘甜。 (二 )情景性 王国维说 :何以谓之有意境 ?曰 :写情则沁人心脾 ,写景则在人耳目 ,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 ,无不如是。 7当代画家 肖峰也认为 :意境是指作品中所描述的形象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或称诗与画一致所造成的艺术境界。 8景是情的物质外壳 ,情是景的精神内核 ,意境的形成必须有景作为物质基础。对此 ,古风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杜甫有两句诗云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鸟香。十个字中 ,就有七种自然意象 :日、江、山、春、风、花、鸟。它宛如一幅江山春意图的国画 ,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意境。意境的创造离不开自然意象 ,就仿佛画家离开色彩不能绘画一样。 9教学意境也必须借景言情 ,寓情于景 ,做到情景交融。教学离开 情景性则难以形成意境。例如 ,有位教师讲授孔雀东南飞时 ,由于他本人深受父母包办婚姻之苦 ,在课堂教学时 ,真情流露 ,悲切切 ,泪涟涟 ,而学生却无动于衷 ,6 / 11 有的学生甚至报之以嘲笑 ,该教师教学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他与学生所处时代背景不同 ,即教师离开学生的景来抒情所致。反之 ,有景而无情 ,即使形似 ,也无意境可言。如有位教师教谁是最可爱的人 ,给自己安了个高鼻子 ,化妆成美国兵走上讲台 ;还有位教师教梁生宝买稻种 ,身披麻袋 ,一边走进课堂 ,一边说 :我就是梁生宝。像这种生硬外加的毫无情感的景绝无意境可言。教学意境中的景需在情中 , 即情中含景 , 情又需在景中 , 才可以景传神。 (三 )虚灵性 周止庵认为 :初学词求空 ,空则灵气往来。 10灵气往来是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 ,也是意境形成的关键。教学意境也与其他艺术意境一样讲究言外有意、情外有韵、景外有景、象外有象、境外有境、以少总多、以实求虚的虚灵艺术 ,追求那种虚灵的空间感型的妙境。虚灵性是教学意境的特征之一。虚灵性与其他特征互相配合 ,相得益彰 ,从而使教学艺术有虚有实 ,有疏有密 ,有急有缓 ,有起有伏 ,多彩多姿 ,妙趣横生 ,呈现出和谐的美感。 教学意境的虚灵性符合现代教学论的零黑板原则。零黑板原则认为教学贵虚灵含蓄 ,忌浅露直白 ,黑板应从零开始 ,是师生共同思维和活动的结晶 ,而不是教师独家经营的园地。教学中 ,教师应追求计黑当白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艺术 ,给学生留下思维、想像和发挥的余地。教学意境的虚灵性也符合现代格式塔 (完形 )心7 / 11 理学的观点 ,该观点认为人面对一种不完全或有缺陷或空白的格式塔刺激物 ,就会在知觉中自然地产生一种急于改变它们并使之成为完形的倾向 ,从而引起一 种进娶追求、充满紧张感的内驱力 ,并积极主动地去充实和完善 ,这种对完形结构的追求一旦实现 ,便给人以极为愉悦的感受。在教学中 ,虚灵空白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急于填补充实 ,并使之完美的倾向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认知兴趣。 因为虚灵性符合现代教学论和心理学的有关原理 ,所以为广大教师所喜闻乐用。例如 ,北京宁鸿彬老师教梁生宝买稻种即如此。他在黑板上方写下课文标题、作者和讲读课文后 ,要求学生用一个字把梁生宝遇到的情况和作出的安排准确地形容出来。用一个字来形容 ,既简洁 ,又虚灵 ,学生情绪高昂 ,有的 说难 ,有的说艰 ,有的说辛 ,有的说苦 ,通过热烈争论 ,学生一致同意用苦 ,认为既准确又通俗。宁老师在标题左下方写了一个比标题字号大三倍的苦字后 ,要求学生再用一个字概括梁生宝的情绪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 :乐 !于是宁老师又在距苦字右侧间隔一个字的距离写一个大大的乐字。板书毕 ,问学生 :谁能用四个字概括出梁生宝的精神品质 ?稍静场 ,一学生脱口而出 :以苦为乐 !赢来全班同学一阵赞叹 ,宁老师用红粉笔在苦前加以 ,在乐前加为。学生望着黑板上红白相间的以苦为乐四个大字 ,浮想联 翩 ,思绪飞8 / 11 扬。宁老师教学仅书四字 ,境界全出 ,不能不令人赏心悦目 ,拍案叫绝。 再如 ,兰州程应钜老师教等差数列前 n项和公式时 ,黑板上仅画一简洁的图 ,问学生 :以图中 6 个点为端点 ,你能得到多少条不同的线段 ?经过观察和思考 ,学生得出以 E 为左端点的有 1 条 ,以 A 为左端点有 5 条。程老师追问 :如果是 n个点呢 ?此时教室里足足有 10分种鸦雀无声 ,此时无声胜有声 ,学生们都进入到一种热切期盼、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勇于进取的教学氛围里 ,这时 ,程老师恰到好处地启发学生 :从 F点算起有 Sn=1+2+ +n条 ,从 A点算起有 Sn=n+(n-1)+ +1条。学生立即领悟 :两式一加 ,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学生不仅获得了本题的结果为 1 2n(n+1),而且领会到推求任意等差数列前 n项和的方法和思路。可见数学教学也能形成引人入胜的绝妙的虚灵意境。 (四 )审美性 我国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标准便是视其有无意境。朱承爵认为 :作诗之妙 ,全在意境融彻。 11王国维认为 :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自有名句。 12郑板桥认为 :一丘一壑之经营 ,小草小花之渲染 ,亦有难处 ;大起造 ,大挥写 ,亦有易处 ,要在人意境何如耳。 13艺术都是相通 的 ,审美性是教学意境的一个重要特征。 教学意境的审美特征是由抒情性、情景性和虚灵性特征衍生出来的。教学意境的情感不是一般的喜怒哀乐 ,而是一种经过提纯和升华后的特殊情感棗审美情感。教学意境自始至终都有9 / 11 审美情感渗透其中 ,推动了师生对创造教学美的情感追求 ;教学意境的情景性和虚灵性亦经师生的审美经验、审美感受和审美情感的激励和感染 ,达到审美融合 ,成为一种尽善尽美的艺术整体 ,所以说教学意境也有审美性特征。 教学意境的审美特征 ,容易激起师生对美的不懈追求 ,诚如高尔基所说 :人们爱听悦耳而有旋律的声音 ,爱看鲜明的 色彩 ,爱把自己的环境改变得比原来的更好、更美。 14当代青少年学生也爱上优秀教师创造的那种引人入胜的具有审美性的教学意境的课。教学意境的审美性 ,能使学生在赏心悦目中自觉地接受教学美的熏陶感染 ,获得知识 ,锻炼能力 ,发展智力 ,实现精神的愉悦、道德的启迪、心灵的净化、情感的激励、个性的陶冶、思想的升华 ,使学生终生难忘。 三 综上所述 ,我们知道教学意境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崇高的思想感情的熔铸和升华 ,是教师凭借卓越高超的教学艺术所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的能使学生心灵受到熏陶感染的能激发学生审美情感的艺术境界 ,教学 意境的巧妙创设 ,对于提高教学效益 ,培养学生全面素质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审美价值。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为了创造那具有艺术魅力的引人入胜的教学意境 ,至少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 )教师要认真进行感情积累 在教学意境的创设过程中 ,情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王国维说 :娱乐愁怨 ,皆张于意 ,而处于身 ,然后驰思 ,深得其情。10 / 11 15教学意境中的情 ,不是局限于一般的喜怒哀乐的人之常情 ,而是一种摆脱理性束缚的忘我的情感活动。通过这种活动 ,教师心灵处于一种摆脱了理性控制的自由状态。教学意境创设过程中 ,为什么 情感必须从理性走向下意识通道 ?或者说为什么要排除理性而回复到下意识 ?因为教学艺术意境是心境、物境和现象三者的交互作用 ,它本身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