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教案_第1页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_第2页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_第3页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_第4页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6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拓展探究,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学习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朗读、探究,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1学生看图像(利用声像技术,展示田园风光图,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环境的幽静与优美。多媒体 1),听诵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 2 / 16 3学生推荐代表朗 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 4分小组研究,推荐代表发言评论,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提问: “归 ”字是诗眼,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值得我们思考呢?(以 “归 ”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讨论、明确: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从何而归? 明确: “尘网 ”、 “樊笼 ”。 追问: “尘网 ”、 “樊笼 ”比喻什么? 3 / 16 明确:官场生活( “羁鸟 ”、 “池鱼 ”是陶渊明自比)。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 “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 “误 ”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 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为何归来? 明确: A、性本爱丘山(本性) 追问:既然 “性本爱丘山 ”,为何要出仕? 4 / 16 明确: “误落尘网中 ”。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注意炼字 “误 ”) (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 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追问:据我所知,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 “误 ”字所能辩解的吗? 明确: 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 “大济苍生 ”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 彻底悔悟。 也许是一种托词。 追问:所以 “性本爱丘山 ”也许是陶渊明 “归 ”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 5 / 16 明确: B、守拙归园田。 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 “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 “归园田 ”就不能 “守拙 ”) 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 “羁鸟”、 “池鱼 ”(结合陶辞官原因: “不为五斗米折腰 ”的故事) 小结:所以 “归园田 ”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归向何处? 明确:归向园田 6 / 16 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明确: “无尘杂 ”/有余闲 /久 /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小结: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 “返璞归真 ”。第一是 “真 ”,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 “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 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5学生反复吟读 “开荒南野际 ……鸡鸣桑树颠 ”,体会诗中的意象,构建优美富有情趣的田园意境。 7 / 16 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明确: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 概括追问: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明确: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 “狗吠深巷中 ”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8 / 16 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 “鸡鸣桑树颠 ”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 小结: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的不是互不相关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而是由这些具体的景物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 二、品读、探究,学习归园田居组诗中的另外四首诗,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课前印发诗歌资料,发给学生阅读学习 。) 1出示四首诗歌内容(多媒体 2)。 2学生分组研读四首诗歌,准备派代表发言交流学习体会。(研读重点由学生自己确定,或内容情感、或艺术特色。)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 ,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9 / 16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 ,零落同草莽。 【注释】 野外:这里指农村。人事:人际交往,这里主要指与官场的来往。 轮鞅 (yng):鞅是拉车的皮带,这里指车马。 尘想:入世做官的想法。 墟曲:即指村落 。披草:拨开野草。 我土日巳广:我开垦的田地一天天在扩大。 霰( xiàn)小雪珠。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 南山:指庐山。 兴:起床。理荒秽:即除杂草。 归园田居(其四) 久去山泽游 ,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 ,披榛步荒墟10 / 16 。徘徊丘垄间 ,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馀。一世异朝市 ,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 【注释】 去:离开。 浪莽:联绵词,广大貌。 试:这里作副词用,初也,偶也,转意为 “偶尔有一次”。 榛:榛莽之榛,泛指丛生的杂草荆棘。 丘垄:坟墓。 依依:隐约可辨的样子。 焉:何。如:往。 一世:三十年为一世。异朝市:市朝变迁。 幻化、空无:佛教大乘教派的教义是空,东晋佛教的六家七宗有本无宗、本无异宗、幻化宗、心无宗,诗中四字是借用,按原字义解释,不含宗教色彩。 归园田居(其五) 怅恨独策还 ,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 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 ,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注释】 策:策杖,拄杖。 遇:焦本作 “可 ”。 漉:过滤。滤掉酒糟。 招近局:招近邻而成局。多人聚合欢饮称局。一说:局,曲也,近局指近邻。 11 / 16 3学生分组派代表发言交流学习体会。 4展示某小组学习成果,用点评法研读归园田居(其三)。 “ 种豆 ”,代劳作之事; “南山下”,点劳作之地; “草盛 ”,杂草丛生 ;“豆苗稀 ”, “草 ”、 “苗”对举,形不善经营之状,更显乐此不疲之心。 “ 晨兴 ”,早起; “理荒秽 ”,整刈野草; “带月 ”,披着月光; “荷锄归”,扛着锄头回家。三四两句中, “晨 ”、“月 ”对举,表明时间的推移,写出了一天劳作的大概情况。尤其第四句,更是写出了一种漫步田塍、心满意得的情状。 &ld quo;道狭 ”,道路狭窄; “草木长 ”,草木牵衣,归途难行; “夕露 ”,晚间露水;“沾我衣 ”,沾湿衣服。从五六两句我们可以感到田园的荒芜、环境的幽清和夜气的湿寒。 “ 不足惜 ”,不值得为 “沾衣 ”懊恼; “但使 ”,只要让; “愿无违”,不违背自己归园田的心愿。夕露沾衣,本使人不12 / 16 快,然而诗人却言 “不足惜 ”,只要 “愿无违 ”,从而将自己摒离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的心志和盘托出。 这首诗语言质朴、平淡、自然,将劳动的清新感受和山村月夜的静谧景致融为惬意出俗的意境,记录着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和感受,抒写了诗人脱离尘俗回归自然的闲适喜悦的心情。 追问:能否结合归去来兮辞来分析归园田居(其一、其三)? 讨论、明确: 归去来兮辞是诗人将归隐时所作,是诗人的归隐宣言,情感激切、兴奋,其中所写田园生活是其美丽的憧憬;与归园田居(其一)相比,归去来兮辞中所写归隐生活较为飘洒,浮于 现实之上。诗人描写的田园生活尤其是农田之事,是作为士大夫的诗人的主观上的想象,是并未亲历其中者对之的一种远距离的关照,是一种审美的描绘,而不是客观的写实。与归园田居(其一)相比,后者是真实的田园生活,弥漫着人间的烟火,人间的生气。依依炊烟,鸡鸣狗吠,所写景物非常质朴、平淡,营造的是宁静而不乏生机的意境,作者也已身化于周围环境中。并且从归去来兮辞到归13 / 16 园田居,诗人从理想的云端落到黑黑的泥土,现实中的田园生活其实并不那么轻松闲适,甚至有些贫乏艰辛(归园田居(其三)。但归园田居(其一)所构造的 宁静平和的意境氛围中却更可见出陶渊明的安贫乐道思想。 (其它几首诗歌赏析交流,略) 5小结: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通观五首,官场污秽,而终获补偿的欣慰;生活贫困,却有亲朋的挚情;农事辛苦,而得心灵的满足;人生短暂,乃 有人生真谛的彻悟;酒至畅怀,物我皆已忘,日月身边流。真个是 “何陋之有 ”?这样,诗人就把整个隐居生活,不,整个人生的乐趣都包容到他浑厚汪洋的诗情中去了。这是一种高度的概括,也是一种深刻的揭示。正是在这种同污秽现实截然对立的意义上,归园田居达到了完美和谐的艺术意境,开拓出一片 “浩浩落落 ”的精神世界。 14 / 16 6探究,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讨论、交流:能从归园田居组诗的学习中,谈谈你所感受到的陶诗的艺术风格吗? 小结:诗人描绘的是常景,抒发的是真 情,阐释的是至理,挑选的是 “易 ”字。常景、真情、至理、 “易 ”字,这就是陶渊明的艺术情趣,这就是陶渊明一生的艺术写照。 三、播放田园风光的音乐画面(多媒体 3),学生齐读诗歌收束课堂。 四、布置作业: 1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其一) 15 / 16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拟古(其七)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和郭主簿 (其一)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