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利率市场化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pdf_第1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利率市场化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pdf_第2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利率市场化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pdf_第3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利率市场化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pdf_第4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利率市场化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利率市场化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 第 2 页 共 39 页 论文提要 利率市场化问题是我国金融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也是金融理论研究的 热点和难点问题利率是一国甚至国际市场上一根敏感的神经稍有触动即传导 全身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和金融分析家亨利 考夫曼说在一定意义上金融市 场迄今发生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利率之中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每 一次有关利率调整的模棱两可的暗示 都会立即引起美国乃至其他西方国家股市 的巨大波动以及大众预期的变动利率是借贷资金的价格是资源配置的一个重 要标准是联系实物部门和金融部门的一个变量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枢 纽利率在世界的经济发展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 世纪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在西方发达国家和许多拉美亚洲国家掀 起了利率市场化的浪潮一些国家因成功实施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而受益无穷而 另一些国家却因利率改革的失败而陷入危机尽管如此利率市场化改革仍是存 在金融管制国家改善资源配置和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一条必由之路目前我国的 金融深化改革已经进入十分重要的关头被人们称为中国金融改革的最后一道 堡垒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当今敏感的话题之一利率体制改革对我们来说是如 此重要直接影响到金融体制甚至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当今是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的紧要关头 本文通过阐释利率市场化的内 涵作用及重要性揭示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推 行利率市场化的障碍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指出各种有利及不利的因素和提出我国 应该选择的改革方式从对发展中国家实施利率市场化的理论基础实施过程和 特点及结果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比较找出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最后论述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体制带来的利率风险 提出了应对 风险的方法和可行措施 利率市场化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 第 3 页 共 39 页 abstract the importance of interest rate in economy should never be understated both in academic studies and in the real world. from j.m.keynes to j.e.stiglitzmany economists has pointed out that as a variable that bridges the financial market and the real economyinterest rate affects investment and savings thus the whole economy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so interest rate theory and interest rate policy have always been the debating focuses in academic circles of macroeconomics and monetary economics. in the real world changes in interest rate policy in various countries have usually experienced a dynamic process from laissez-faire to regulationand to deregulation during which some countries benefit a lot from their interest rate policy reform while some countries are negatively affected or even caught in crises for some failure in their interest rate reform. as for chinathe interest rate reform with the aim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both for deposit rate and loan rate is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problems facing chinas economic reform especially the reform in financial market. in chinas nearly twenty years economic reformchinas government has adopted many measures to promote free competition in commodity marketmaking price the deciding force in the market. but in the financial marketthe interest rateprice of capital”is still controll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is practice has impeded the efficient allocation of economic resources and cannot maintain any longer. although china has initiated its interest rate liberation reformtheoretical basis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various measures should be adopted at different stages and what consequences the reform will bring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ve not been thoroughly studied. the whol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interest marketing theory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terest reform and the facing problemsstudies the way of interest reformdevotes an empirical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give some adviceand last focuses on the interest risk which will affect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and how to avoid the interest risk. 利率市场化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 第 4 页 共 39 页 引 言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加入 wto 后利率市场化 更具紧迫性和重要性 利率市场化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创造利率市场化条件的过 程也是一个风险控制的过程首先让我们关注一下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 学术文献对于利率问题的相关论述 发展经济学家很早就注意到利率问题的重要性早在本世纪 70 年代金 融深化理论的创始人麦金农1988和肖1988就深入分析了政府控制利率 所造成的金融抑制所带来的危害并告诫政府不要让民间部门的金融资产的 实际收益为负值而利率水平的市场决定机制对于改善金融中介的素质提高投 资效率也是至关重要的是金融深化的一个关键性步骤 此后众多的金融经 济学家循此路径对金融深化和金融发展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广泛的分析king and levine 1993 对一些国家进行了截面回归分析 将金融深度 financial depth 作为金融理论分析中最重要的解释变量至今金融深化理论已成为包括中国在 内的不少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依据 但近年来有一些经济学家希望能够继续维护利率的官定体制甚至奉劝一 些利率市场化国家回到利率计划定价的老路这一观点最典型地体现在赫尔曼 穆尔多克斯蒂格利茨1998所提示的金融约束financial restraint理论 当中这一理论认为选择性干预金融约束有助于而不是阻碍了金融深化而 在金融约束的篮子里则装着利率管制更明确地说是低利率管制通过这 种金融约束性干预政府在金融活动中创造了租金机会从而给金融中介提 供一些激励推动它们在金融服务的广度和密度上增强存款动员储户也得到了 比自我中介更高更稳定的收益而企业受益于得到额外的融资途径形成一种 典型的帕累托改进国内学者张杰也曾在一篇文章里表示低利率管制是经 济转轨时期支持体制内产出的一种合理而必要的制度安排张杰1999 利率市场化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 第 5 页 共 39 页 第一篇 我国推行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第一节 利率市场化的涵义 利率作为货币资金的价格 是实行国民收入再分配和调节国民经济的重要经 济杠杆 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培育市场主体的必然选择 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市场机制在信用资金价格决定上的基 础性作用并由此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调节社会信用 资金供求引导资金合理流动的利率运行控制和反馈系统然而利率机制向市 场化转轨与其它改革具有同步性特征必须协调配套进行不能单项突进众所 周知 我国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和各项改革的完 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因此利率管理体制也只有逐步向市场机制靠拢 实现利率市场化已成为金融体制改革无法回避的问题 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放松对商业银行利率的直接控制通过制定 和调整再贴现率再贷款率以及公开市场上买卖市场有价证券等间接调控手段 形成资金利率使之间接地反映中央银行当局货币政策的一种机制这表明利 率市场化是将我国目前现行的单一的计划利率机制向国家宏观调控和限制下的 市场利率机制方向变化的阶段和过程这也就是说利率市场化不是利率完全由 市场决定而是在国家一定的控制和行政干预下依据市场各种经济因素自动调 节和自我调整的过程利率市场化应该具有以下四个基本内容 一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金融活动不外乎是资金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 之间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金融交易主体应该有权对其资金交易的规模价格 偿还期限担保方式等具体条款进行讨价还价讨价还价的方式可能是面谈如 招标也可能是资金供求双方在不同客户或者服务提供商之间反复权衡和选择 二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应由市场自发选择同任何商品交易 一样金融交易同样存在批发与零售的价格差别与其不同的是资金交易的价 格还应该存在期限差别和风险差别 利率计划当局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对利率的数 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进行科学准确的测算相反金融交易的双方应该 有权就某一项交易的具体数量(或称规模)期限风险及其具体利率水平达成协 议从而为整个金融市场合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利率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 结构 三同业拆借利率或短期国债利率将成为市场利率的基本指针显然从微观层 面上看市场利率比计划利率档次更多结构更为复杂市场利率水平只能根据 一种或几种市场交易量大为金融交易主体所普遍接受的利率来确定根据其他 国家的经验同业拆借利率或者长期国债利率是市场上交易量最大信息披露最 充分从而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市场利率 它们将成为制定其他一切利率水平的基本 标准也是衡量市场利率水平涨跌的基本依据 利率市场化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 第 6 页 共 39 页 四政府(或中央银行)享有间接影响金融资产利率的权力利率市场化并不是主 张放弃政府的金融调控正如市场经济并不排斥政府的宏观调控一样但在利率 市场化条件下政府(或中央银行)对金融的调控只能依靠间接手段例如通过公 开市场操作影响资金供求格局从而间接影响利率水平或者通过调整基准利率 影响商业银行资金成本从而改变市场利率水平在金融调控机制局部失灵的情 况下可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金融行为进行适当方式和程度的窗口指 导但这种手段不宜用得过多以免干扰了金融市场本身的运行秩序 在上述的内容当中 商业银行对存贷款的定价权是利率市场化也是金融市场 化的核心内容这是因为价格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普通商业的价格机制影响的只 是一个市场的局部均衡而金融市场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其价格机制将 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从微观层面看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 业务的特殊企业定价权是其基本的权利没有定价权的企业其经营成效是其 自身所无法控制的外生变量改善经营也就无从谈起对商业银行而言其利率 风险管理技术就成为无本之木更重要的是计划利率将始终是国有银行缺乏效 率的客观理由而从金融调控的角度看随着经济周期由计划周期向市场周期转 变商业银行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最重要主体之一其行为具有越来越强的不可 控性只有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实施有效的间接金融调控才能增强商业银行 对基础货币调控的敏感度对基准利率的敏感度从而改善宏观金融调控效果 第二节 利率市场化的作用和意义 利率市场化 如上文所述就是将中央银行用计划手段确定 受到管制的利率 变为由金融机构自行控制根据资金的供求状况自身的头寸状况盈利及风险 等因素自行调节的利率使利率成为引导资金配置的基本指标利率市场化不但 在合理有效配置资金资源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在防范和化解 金融风险有利于货币政策实施以及加快金融深化的步伐方面有重要意义 一利率市场化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我国从宏观金融运行的态势来看不存在爆发金融危机的全面因素但却潜 藏着局部性部门性的金融风险可以这样认为1996 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是 开放型风险而我国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一种封闭型风险我国金融风 险主要表现为(1)对国有企业信贷软约束造成的大量不良债权有可能导致的清 偿风险(2)负债短期化和大量不良债权所造成的资产长期化的矛盾有可能 引起的挤兑风险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则是防范和化解上述风险的必要条件 对于第一种情况通过放开利率管制一方面有可能使各商业银行根据市场状况 自主决定资金供给和资产运用状况另一方面有可能对资金需求主体造成较高 的成本约束抑制对资金的过度需求和低效率营运的状况从而可以防止和减少 不良债权对于第二种情况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有利于理顺利率的期限结构 利率市场化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 第 7 页 共 39 页 解决国债利率与存贷款利率的倒挂问题从而有可能导致储蓄存款的进一步增 长增加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必然带来存贷款利率 弹性的增加商业银行根据资产负债情况对存贷款利率的调整有助于改善资产 负债结构的矛盾 二利率市场化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实施 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与拆借市场利率国债回购市场利率再贷款利率等 的中介传导作用紧密相连就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来说它是我国目前最具 代表性的市场利率但由于目前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参与主体有限市场容量 有限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并不能完全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关系它与12 之间也没有形成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再贷款基础货币与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也不联动通过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稳定机制仍未形成完善的货币政策传导机 制如图 1图 1 表明了利率市场化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任何一 个环节利率弹性的僵化或市场的不完善都将导致货币政策效果的降低 图 1 三利率市场化对金融深化有着重要意义 麦金农(r m c k i n n o n )根据对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之路的实证研究 提出了金融 深化是解决金融抑制的惟一出路 也是提高金融在经济中主导地位从而推动经济 增长的根本动力金融深化的主要内容和政策目标是(1)使银行系统和金融市 场真正发挥引导社会储蓄进行生产性投资的功能变经济中内源性融资占主导 地位为外源性融资占主导地位(2)实现利率市场化消除对存贷款利率的干预 使利率真实反映资金的供需状况和资本的稀缺性 真正成为调节资金的杠杆 (3) 政府不采取通货膨胀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 同时中央银行能有效控制货币供应 量在利率市场化后实际利率为正值而非通货膨胀率超过名义利率使实际利率 为负值 上面图 1 从金融深化的内容可以看出利率市场化在经济改革中的重要地 位可以这样认为我国金融改革实质上是利率市场化取向的不断调整金融市 场容量不断扩大和新的金融工具不断出现的过程目前我国的金融深化已经取 得了巨大的进展但利率的非市场化仍然成为这一过程中的巨大障碍 这里的分析排除了政府行为对银行信贷状况的影响同时假定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符合理性人假设 引自利率市场化与利率改革的具体步骤城市金融论坛2002 年第 2 期 同业拆借市 场利率波动 存款准备金贴现 率公开市场 基础货币银 行准备金 长期利率货币供应 量 m1m2 社会资金需求状 况 物价状况就业状况经济 增长状况国际收支状况 投资状况消费状况 利率市场化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 第 8 页 共 39 页 第三节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它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具有调节资金供求刺激经济 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等多方面的功能对于我国利率调控机制的研究即是继续 维系现行的计划与市场双轨运行的利率体系还是实行利率的市场化调节其意 义不仅仅是利率调控体制改革的问题 而是关系到我国的宏观金融调控机制转换 的问题关系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按国际惯例运筹金融发展经 济的举措选择因而构造利率市场化的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 义 再从我国的现实情况透视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的氛围中一方面由于企 业产权关系模糊财务约束软化使得利率的杠杆调节功能无法强力释放另一 方面利率调控上的集中指令管理又使得利率调控缺乏相应的弹性抵减了利 率调节功效这些与改革相悖的因素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客观上也迫切需要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和利率市场化的目标予以矫正 和完善 一官定利率与市场利率双轨并列我国现行利率体系中的基准利率(如再贷款 利率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利率存贷款利率等)都是国家制定的指令性利率 浮动幅度小甚至没有浮动幅度而市场融资和准市场融资利率大大高于基准利 率这种利率双轨制体制一方面滋生了金融寻租行为企业转手倒卖低利 率贷款以获取利差银行将低利率资金投入房地产和证券市场推动泡沫经 济膨胀 另一方面使得商业银行市场高息融通的资金按官方利率投入产业部门出 现脱媒断档只得违规发放高息贷款扰乱了金融秩序 二利率传导机制扭曲利率结构不合理现行利率传导机制偏重以行政调控为 轴心而不是以利益为轴心利率档次少变化时滞不能及时反映资金供求关 系从利率结构上看一是利率水平偏低存贷款实际利率往往处于负利率状 态即抑制了银行资金来源又造成借款者坐享负利率的补贴加剧资金供 求矛盾倒逼中央银行增发货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低效益甚至亏损的企业 或投资项目二是存贷款利差极小甚至倒挂引发了银行经营维艰三是市场利 率大大高于国家规定的存贷款利率且差别利率模糊地区行业企业的差别 利率得不到体现 三利率调节功能不显著由于企业改革滞后产权关系还未真正理顺致使企 业对利率调节的敏感度迟钝再加上利率由国家统一规定和调整而不是由借贷 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协商议定必然抵减利率调控经济的杠杆效能 四利率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当前利率的高强度计划管理与整个经济大环境的日 趋市场化不相适应一是利率管理体制高度集中于中央银行总行商业银行总行 缺乏利率调节权基层存贷款银行缺乏利率自主权使得利率缺乏必要的弹性和 灵活性二是利率档次少利率调整一刀切不利于银行运用利率杠杆引导 资金合理配置三是利率调控对象苦乐不均中央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和内地的 利率管得严厉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沿海地区的利率管理较松驱使大量资金 利率市场化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 第 9 页 共 39 页 流入非银行金融机构流向沿海地区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利率机制不仅弱化了利率作为调节经济的杠杆功能也 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按照利率市场化的目标加以改革 第二篇 我国推行利率市场化的障碍和影响因素 第一节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约束条件 针对利率市场化的基本特征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约束条件从总体上讲至少有 以下三项 一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还有待时日市场经济是利用价值规律配置资源的一种 经济形式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 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 在新的经济体制中 市场体系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国家将主要利用利率等经济杠杆对国民经济实行间接调控和管理 但我国现行的 利率制度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制定权限高度集中缺乏灵活性利率体系不合 理存在资金价格双轨制现象利息从成本中列支对企业货币资金需求软化 凡此种种使利率难以发挥灵活自如地调节资金供求引导资金流向的功能就 资金市场而言 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数量和结构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化金融的 需要当前几大专业银行形成市场垄断少数几家新组建的商业银行尚不具备与 之抗衡的经济实力如果在此条件下放开利率垄断的存在必将使社会资金的供 求关系发生扭曲所形成的利率也绝不是市场均衡利率就金融资产而言为数 甚多的有价证券由于不能上市流通因而失去了流动性股票的风险性虽然已初 见端倪但大部分企业的债券由于有政府的担保几乎不存在任何风险金融资产 既缺乏流动性又缺乏风险性收益风险流动性相互制衡的机制就根本谈不上 了如果在此条件下放开利率只会促使金融资产在利率上相互攀比就市场管 理而言由于我国在发展金融市场的过程中金融法规建设没有相应跟上既存 在着无法可依又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金融法律建设的滞后导致 证券及其发行不规范金融交易秩序混乱市场约束性不强等后果为利率市场 化改革设置了重重障碍 二微观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发育为加速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就要求企业成为市 场经济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完整意义的市场主体而存在至少 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第一企业能够依据市场价格变动和供求关系自主做出 生产经营安排销售计划不存在超经济性的行政干预行为第二企业能够以 市场信号作为唯一的决策依据自行决定资源投向投量和配置状态不存在非 规范性的行政强制手段第三企业能够具有法人意义上的独立人格能够抗拒 各级政府部门任何其它组织和个人强加的一切不平等条款和不平等贸易条件 然而时至今日企业的主体地位仍然十分模糊首先从国有企业看尽管已经 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的明晰企业预算约束的硬化 还相距甚远企业筹资不计成本投资不计效益的倾向仍然是一大时弊政府的 利率市场化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 第 9 页 共 39 页 流入非银行金融机构流向沿海地区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利率机制不仅弱化了利率作为调节经济的杠杆功能也 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按照利率市场化的目标加以改革 第二篇 我国推行利率市场化的障碍和影响因素 第一节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约束条件 针对利率市场化的基本特征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约束条件从总体上讲至少有 以下三项 一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还有待时日市场经济是利用价值规律配置资源的一种 经济形式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 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 在新的经济体制中 市场体系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国家将主要利用利率等经济杠杆对国民经济实行间接调控和管理 但我国现行的 利率制度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制定权限高度集中缺乏灵活性利率体系不合 理存在资金价格双轨制现象利息从成本中列支对企业货币资金需求软化 凡此种种使利率难以发挥灵活自如地调节资金供求引导资金流向的功能就 资金市场而言 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数量和结构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化金融的 需要当前几大专业银行形成市场垄断少数几家新组建的商业银行尚不具备与 之抗衡的经济实力如果在此条件下放开利率垄断的存在必将使社会资金的供 求关系发生扭曲所形成的利率也绝不是市场均衡利率就金融资产而言为数 甚多的有价证券由于不能上市流通因而失去了流动性股票的风险性虽然已初 见端倪但大部分企业的债券由于有政府的担保几乎不存在任何风险金融资产 既缺乏流动性又缺乏风险性收益风险流动性相互制衡的机制就根本谈不上 了如果在此条件下放开利率只会促使金融资产在利率上相互攀比就市场管 理而言由于我国在发展金融市场的过程中金融法规建设没有相应跟上既存 在着无法可依又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金融法律建设的滞后导致 证券及其发行不规范金融交易秩序混乱市场约束性不强等后果为利率市场 化改革设置了重重障碍 二微观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发育为加速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就要求企业成为市 场经济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完整意义的市场主体而存在至少 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第一企业能够依据市场价格变动和供求关系自主做出 生产经营安排销售计划不存在超经济性的行政干预行为第二企业能够以 市场信号作为唯一的决策依据自行决定资源投向投量和配置状态不存在非 规范性的行政强制手段第三企业能够具有法人意义上的独立人格能够抗拒 各级政府部门任何其它组织和个人强加的一切不平等条款和不平等贸易条件 然而时至今日企业的主体地位仍然十分模糊首先从国有企业看尽管已经 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的明晰企业预算约束的硬化 还相距甚远企业筹资不计成本投资不计效益的倾向仍然是一大时弊政府的 利率市场化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 第 10 页 共 39 页 超经济性强制行为还远没有根除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好 转在此情况下即使放开利率也是很难起到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效率的 作用其次从银行来看专业银行的改革方向是实行商业化经营把商业银行 办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 自求平衡的经济实体 利率市场化是关键 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 商业银行只有根据经济形势发展需要自主调节资 金价格即利率才能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商业银行只有根据资金供求 关系自主定价才能做到自担风险自求资金平衡因此利率市场化对商业 银行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完善金融体制的关键是建立起中央银行运用各种经 济手段同时辅之以行政和法律手段调节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经营行为各 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利用利率等手段调节信贷资金供求 引导企业发展的金 融运行机制这里面的核心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均拥有一定的 利率调节权和监督管理权因此利率市场化是建立新的金融调控机制不可缺少 的重要保证 三宏观管理还有待逐步完善在强烈的国家金融抑制和严格的利率管制下在 总体体制上的中央银行信贷规模内的资金控制价格与大部分商品市场已由市场 调节的对立和背离 在金融体制上的国家银行信贷资金的控制价格与已开放的资 金市场(证券市场拆借市场)的市场资金价格及民间自由借贷资金价格的对立和 背离两种对立和背离的价格体系形成了现行利率运行的双轨制导致了我国经 济体制运行和功能紊乱 第二节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分析 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发展到最为关键的阶段 因为进一步的改革即将触及到 商业银行的根本性业务人民币存贷款业务存贷款利率涉及到包括商业银行 企业在内的各个微观主体的利益因此最为敏感要顺利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就必须对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有一个客观的分析 一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有利条件 一方面宏观经济平稳增长低通货膨胀率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了一个良 好的环境从衡量宏观经济环境稳定与否的各项指标(通货膨胀率gdp 增长速 度和资本产出率)来看我国经济渐渐进入一个高增长低通胀时期这种环境 便于进行放开利率的改革尝试 因为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有助于银行和企业之间 维持稳定的关系从而保持市场利率的平稳降低波动幅度是利率市场化改革 的重要条件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 市场调节的作用在不断加强 据统计 我国总体经济市场化程度已达到 50%左右除少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主要部门 外绝大部分的经济领域已经实现了市场定价我国正在逐步形成有序的市场机 制从而有效地规范各经济主体的行为为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谢平中国金融制度的选择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105 页 利率市场化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 第 11 页 共 39 页 另一方面我国的金融环境有很大的改善已经成功地向利率市场化改革方 向迈进了一大步近些年来中央银行多次运用利率手段进行的宏观调控逐步从 直接调控走向间接调控取消了计划体制下的信贷规模控制等手段现在更多地 采取间接的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经济 金融机构改革步伐很大 中央银行在 1998 年下半年进行机构设置的调整取消了以往按照行政区划设置的分支机构改为 按照地区设立大区行 加强了监管工作 提高了效率 加强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国有商业银行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迎接 wto 的挑战不断推进改革提 高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分离成立三大政策性银行为 国有商业银行银行化创造条件剥离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并成立专门的资 产管理公司来处置减轻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包袱加强风险控制管理等 金融市场的发展初具规模 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不断发展并走向规范 同时 市场的参与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始成长 和壮大改变了以往国有商业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宏观上创造了一个开放竞 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二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利因素 利率是联系个人企业银行和政府财政的重要纽带牵动国民经济的方方 面面因此推进利率改革的每一步都需要倍加谨慎否则将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 果应该承认虽然我国利率改革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基础市场化色彩越 来越明显但目前完全放开利率的时机还尚未成熟存在着相当大的阻力面临 很多的困难 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 利率作用于经济的过程是由中央银行首先确定基准 利率水平然后各家金融机构据此确定存贷款利率从而影响企业和居民的经济 行为最终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生影响因此利率传导作用的实现和市场化 改革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微观经济主体 即众多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运行状况及对利 率变动的灵敏反映 然而从目前来看 我国还不具备利率完全市场化的根本环境 从银行业来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在所有制 结构上还属于国有企业在市场运作过程中不断以企业的身份出现在利率管制 条件下由于执行统一的存贷款利率商业银行的竞争基本上是营销和金融服务 的竞争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政策性风险即中央银行是否决定及如何调息等不 存在实质上的资金价格的竞争当利率完全市场化后作为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的 存贷款利率放开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竞争将是资金价格上的争夺面临的主要风 险也将是利率风险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还未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 理结构缺乏利率风险管理经验和利率定价机制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国有商业 银行不良贷款比重过高问题严重已成为阻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因素银行 的大量不良贷款意味着银行的资产方存在着同样数量的不良资产 从而银行抵御 风险的能力下降另一方面银行大量的不良资产意味着银行资本金被大量腐蚀 的同时银行的盈利能力下降因此过高的不良资产率使银行资产的收益性流 动性和安全性均受到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放开贷款利率极有可能导致金融机 利率市场化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 第 12 页 共 39 页 构的一番价格恶战存贷款利差缩小进一步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从 国外经验来看甚至可能发生银行倒闭的危险此外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 程度非常高占存贷款业务 65% 的市场份额因此在这样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中由于竞争不充分难以形成均衡的市场利率在资金价格的竞争中中小金融 机构无法与大银行抗衡优质客户很有可能选择四大国有银行那么中小银行的 发展可能更加困难 从企业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不同的企业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优质企业 来说由于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争夺的焦点对其贷款利率有可能会下降但优质 企业对银行贷款会出现需求下降的情况 因为好的企业可以以更低的成本从资本 市场上融资利率市场化后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将有很大改善有 可能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贷款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高利贷的民间或地下借贷市 场的发展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可以通过差别利率来区别不同的客户从而使过 去难以获得贷款经营效益较差的企业或中小企业有可能得到资金的支持但另 一方面在我国信用基础薄弱的环境下利率放开也往往会带来逆向选择和道德 风险问题即越是经营效益不好企业越是需要银行贷款本着借款不还的心理不 惜高利率争取贷款由此可能导致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增加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对利率市场化推进的速度也存在顾虑长期以来我国 利率政策都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财政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等多方利益主体 谈判协商博弈达到的利益均衡的结果每一次利率水平的调整都体现出国 家对利益再分配的意图从 1996 年以来的 8 次降息可以看出存贷款利率下调 幅度的不同导致利益在居民银行和企业之间的重新分配但无论哪次调整政 府始终把企业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上企业始终是受益者对企业的影响始 终都是减少利息支出具体可从图 2 看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更是一个倍受关 注的话题对于处于发展困境中的国有企业来说如果实行利率市场化等于取 消了资金上的优惠政策势必陷入更深的困境因此政府在这方面的顾虑可能会 更多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既具备了一定的宏观经济和 金融环境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等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微观经济主体的 体制改革问题这是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现实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年报2003 期 利率市场化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 第 13 页 共 39 页 银行存贷款利差表 1996.5.1 1996.8.23 1997.10.23 1998.3.25 1998.7.1 1998.12.7 1999.6.10 2002.2.21 存款 平均 调整 点 -0.98 -1.15 -1.1 -0.16 -0.49 -0.5 -1 -0.24 贷款 平均 调整 点 -0.8 -1.2 -1.5 -0.6 -1.12 -0.5 -0.75 -0.49 存贷 款利 差变 化 0.18 0.3 -0.4 -0.46 -0.63 0 0.25 -0.25 对企 业的 影响 减少利 息支出 减少利 息支出 减少利息 支出 减少利 息支出 减少利 息支出 减少利 息支出 减少利 息支出 减少利 息支出 对银 行的 影响 利差扩 大 利差缩小 利差缩 小 利差缩 小 利差缩 小 利差缩 小 利差缩 小 图 2 第三节 影响我国推行利率市场化的因素 利率市场化不是想什么时候市场化就什么时候市场化它需要一定的条件 可以说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就是创造利率市场化条件的过程借鉴国际经验结合 我国实际利率市场化要顺利实现必须尽快完善四个方面的条件 一充分有效的金融监管 金融利率自由化的实践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重塑金融监管在改革中的 关键作用金融界在总结 7080 年代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经验时普遍都谈到 了建立有效监管机制是自由化成功实现的前提 金融监管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如何呢一方面 金融监管出现了喜 人的变化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警示及国内经济形势的压力使我国在近年大 大改善了以防范风险为核心的金融监管例如1998 年完成了中央银行九大区 域分行的设立根据国情实行了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分业管理模式整顿 和维护金融秩序提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大幅降低其不良资产 出台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加强金融领域执法力度等等另一方面金融监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编利率实用手册2003 年 利率市场化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 第 14 页 共 39 页 管又存在多方困境如分业监管形成监管真空监管的“时滞”明显金融监管手 段单一金融监管人才缺乏等等目前的监管状况相对于前几年而言无疑有 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它使利率主体行为更为规范这对利率市场化来讲具有非常 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如何尽快使金融监管摆脱困境为利率市场化的根本推进创 造条件更显迫切因为我国利率市场化各种条件正在建立和完善之中如国有商 业银行未转化为完全的商业银行许多企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中央银行 宏观调控不完善等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推行利率市场化 而没有相应的金融监管 后果是非常危险的因此要实现金融监管的规范化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市场 金融监管按市场化金融运行的要求建立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金 融监管法规体系选拔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从而大大提高我国监管水 平 二宏观经济稳定 充分有效的金融监管和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实现利率市场化二个重要的 基本条件大多数学者认为利率管制放开后宏观经济环境是引起利率水平异 常波动的最重要因素 宏观经济环境对利率水平的影响是通过银行和企业来进行 的当宏观经济稳定时有助于银行和企业间维持稳定的关系降低了信息不完 全对双方行为的约束稳定的银企关系有利于保持市场利率的平稳降低波动 幅度这显然为利率市场化创造了重要条件当宏观经济不稳定时利率一旦放 开在无完善监管机制时银行就会出现道德风险为追求高收益而提高利率 容易引发借款人的冒险行为而且宏观经济不稳定会使企业投资的不确性增加 还会引起企业对短期信贷的过度需求易导致短期利率骤升对利率市场化极为 不利宏观经济稳定与否可通过有关指标来反映如通货膨胀率gdp 增长 速度企业承受能力资本产出效率等我国不同时期的宏观经济状况对利率市 场化形成不同的影响1996 年以前我国通货膨胀一直很严重经济发展速度 也一直较高经济过热时有发生加之资本产出效率低下利率市场化无法在我 国推行1996 年我国总体实行适度从紧的经济政策经济实现了“软着陆” 多年困扰我国经济的通货膨胀得以抑制经济发展速度也开始小幅下调1998 年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我国经济在遭受内外交困情况下通过采 取灵活有效的货币金融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使全年 gdp 增长速度达 781999 年我国 gdp 仍保持了 71但物价一直是负 增长2000 年上半年gdp 增长速度高达 82物价也从今年起开始止跌缓 慢回升由于经济形势好转我国利率市场化也有了相应进展1996 年开放了 同业拆借市场利率19971998 年部分放开了国债市场利率和其它债券利率 今后几年如何增加有效供给调整结构增加就业提高企业效益有效刺激 经济并保持持续稳定发展是宏观经济面临的难点从根本而言要加快和深化 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真正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辩证关系为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创 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统计年鉴1996-2000 利率市场化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 第 15 页 共 39 页 三 微观基础的完善 此处的微观基础是指经营性金融机构和一般企业利率作用的传导顺利实 现一个重要条件是众多经营性金融机构和一般企业对利率变动必须灵敏反映 并迅速做出调整政策这要求微观基础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从我国看利率市 场化微观基础的构造重点是国有银行商业化和一般企业的真正企业化 由于目前 未实现完全的银企企业化利率市场化就缺乏相应的基础若强行推行利率市场 化则银行和企业因产权明晰用别人的财产去冒险而不顾利率水平高低从 而发生恶劣后果考虑到银企的企业化现实可逐步放开票据贴现利率和扩大贷 款利率浮动范围和幅度 四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 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培育金融市场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由简单 形态向复杂形态转化的过程一旦这一过程完成利率市场化也就彻底实现了 利率市场化所要求的金融市场应具有如下特征 品种齐全结构合理的融资工具体 系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金融市场主体充分而富有竞争意识建立以法律和经 济手段为特色的监管体制 近年来 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好成绩 证券市场总体呈稳健和创新之势国债市场建设有起色银行同业拆借市场迈出 新步伐公开市场业务在不断完善中发展增加了交易品种改善了交易方式 这一切都积极推进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新发展但金融市场仍存在多个缺陷金 融市场各子市场发育不平衡债券股票发行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影响利率对 其它企业的作用 机构投资者数量不足 影响利率作用的深化 市场监管不完善 导致金融市场利率功能扭曲从长远而言要尽快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给中小 型企业和大中型国有企业一个大致公平的融资环境培育高素质的投资队伍完 善金融市场监管提高信用评级服务质量为利率市场化的最终实现创造理想条 件 第三篇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式和步骤 在一方面许多条件尚不完全具备 另一方面外部环境又急切的呼吁利率市场 化改革的矛盾之下我国进一步的金融改革之路应该如何走呢答案是双管齐 下一方面进一步深入进行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健全货币市场 为利率市场化的实施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谨慎稳妥地进行利率市场化试验 明确了这一点随后的问题随之而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应该采用什么方式 和步骤呢是一次性放开还是逐步放开如果是逐步放开 应该遵循什么顺序 这一篇主要就来探讨这些问题 第一节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式选择 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利率市场化的形式有一次性全面开放和逐步开放两种 一快速全面开放 快速全面开放就是在短期内将存贷款利率同时开放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同 利率市场化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 第 15 页 共 39 页 三 微观基础的完善 此处的微观基础是指经营性金融机构和一般企业利率作用的传导顺利实 现一个重要条件是众多经营性金融机构和一般企业对利率变动必须灵敏反映 并迅速做出调整政策这要求微观基础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从我国看利率市 场化微观基础的构造重点是国有银行商业化和一般企业的真正企业化 由于目前 未实现完全的银企企业化利率市场化就缺乏相应的基础若强行推行利率市场 化则银行和企业因产权明晰用别人的财产去冒险而不顾利率水平高低从 而发生恶劣后果考虑到银企的企业化现实可逐步放开票据贴现利率和扩大贷 款利率浮动范围和幅度 四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 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培育金融市场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由简单 形态向复杂形态转化的过程一旦这一过程完成利率市场化也就彻底实现了 利率市场化所要求的金融市场应具有如下特征 品种齐全结构合理的融资工具体 系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金融市场主体充分而富有竞争意识建立以法律和经 济手段为特色的监管体制 近年来 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好成绩 证券市场总体呈稳健和创新之势国债市场建设有起色银行同业拆借市场迈出 新步伐公开市场业务在不断完善中发展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