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中国哲学对于人性、人生问题的关注,从古至今没有停止过。而作为先秦 时期显学之一的墨子曾就此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在中国古代人性、 人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影响。 墨子出生在孔子之后,是一位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下层劳动者, 其学说是在先习儒而后非儒的基础上建立的。 墨子与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的看法不同,他认为人性是恶的,它 造成了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恶化和社会的不稳定。 墨子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好的环境能让人学好,坏的环境则会让人 学坏,所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同时,墨子强调加强个人品德培养的 重要性,提出“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 的原则。墨子所 提出的理想人格,是“兼士 和“圣人 。 和儒家重义轻利不同,墨子强调利,但这个“利”是“上利天,中利鬼, 下利人 ,即是对百姓有利的“利”。同时,墨子认为,行“义 是为了“兴天 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这样,就做到了义利统一。 “利天下”是墨子的人生理想,其内容就是“兼相爱”、“交相利 和“兴 天下之利 。围绕“兼相爱”、“交相利 和“兴天下之利 ,墨子提出了“节用”、 等思想。 墨子人生观的价值,就在于他不仅对中国理想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重 要影响,同时对我们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也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墨子人生观义利统一人生理想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c h i n e s ep h i l o s o p h yc o n t i n u o u s l yp a y sa t t e n t i o nt oh u m a nn a t u r ea n dl i f ei s s u e s i nh i s t o r y a so n eo ft h eq i nd a n a s t ys c h o o l ,m oz ih a sp r o p o s e dh i so w n u n i q u e o p i n i o n t h i so p i n i o np l a y s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 t h ep r o c e s so ff o r m a t i o n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t h e o r yo nt h es u b j e c to fh u m a nn a t u r ea n dl i f ei s s u e s t h i sa r t i c l ec o n s i s t so fs i xp a r t s : m oz iw a sb o m e da f t e rc o n f u c i o u s ,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h i st h e o r yh a sp a s s e d t w op h r a s e s e a r l yb a s e so nc o n f u c i a n i s m ,t h e nb a s e so nv e t o i n gt h ec o n f u c i a n i s m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 ,h ei saf a r m e rr i c hi nk n o w l e d g eo ft h e o r ya n dp r a c t i c e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o p i n i o no fc o n f u c i o u s ,e a r l yt h eh u m a nn a t u r ei ss i m i l a r , b u ta s t h et i m ep a s s e s ,h u m a nn a t u r ec h a n g e sg r e a t l y o nt h ec o n t r a r y , m oz ic l e a r l yp r o p o s e d t h a tb o r nh u m a nn a t u r ei se v i l ,i tl e a d st ot h ec o l l a p s eo fs t a b l e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a n d o r d e r m oz ib e l i e v e st h a te n v i r o n m e n tc a ni n f u e n c et h eh u m a n sl i f e g o o d e n v i r o n m e n tc a nc u l t i v a t eo n e sg o o dq u a l i t y , w h i l eb a de n v i r o n m e n tw i l ll e a do n et o h e l l ,i t ss o c a l l e d “d y e di nd a r kg r e e ni sd a r kg r e e n ,i ny e l l o wi sy e l l o w a tt h es a m e t i m e ,m oz ie s p e c i a l l yp u t se m p h a s i so n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fc u l t i v a t i n gi n d i v i d u e l m o r a l ,p r o p o s i n gt h ep r i n c i p l et h a t p o v e r t yw i l ls e eh o n e s t y , t h er i c hs e el o y a l t y , t h e l i v i n gs e el o v e ,d e a t hs e es a d n e s s t h ei d e a lp e r s o n a l i t yo fm o z ii s “i n t e g r a t e dm a n a n d “s a i n t ” m oz ih a sd i f f e r e n to p i n i o nf r o mc o n f u c i o u so nt h ev i e wo f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a n d p r o f i t m oz is t r e s s e sp r o f i t ,b u tt h i sp r o f i th a si t so w nm e a n i n g ,i ti so nb e h a l fo ft h e i n t e r e s t so fp e o p l e a tt h es a m et i m e ,m oz it h i n k st h a td o i n gr i g h t e o u sb e h a v i o u ri s j u s ti no r d e rt ok i l l i n gh a r r n n e s s ,b yt h i sw a y ,h er e a l i z e st h eu n i o no f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 a n dp r o f i t m oz ih a sa g r e a ti d e a lt h a th ew a n t st ob r i n gt h eg r e a t e s th a p p i n e s st op e o p l e ,i t i n c l u d e st w oa s p e c t s ,o n ei st h a tl o v ei se a c ho t h e ra n dt h ec r o s s - 一l i ,t h eo t h e ri sx i n g t h ew o r l db e n e f i t a r o u n dt h e s et w oa s p e c t s ,m oz ip r o p o s e dt h a tp e o p l es h o u l d i i a b s t r a c t p r a c t i c et h r i f i n e s sa n de s t a b l i s hah a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 t h ev a l u eo fm oz i sv i e wo nl i f ei st h a ti ti sn o to n l ya nb u i l d e ro fc h i n e s ei d e a l p e r s o n a l i t y , b u t a l s oc a ne n l i g h t e nu st ob u i l da i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l yf r i e n d l ya n d r e s o u r c e - s a v i n gs o c i e t y k e yw o r d s :m oz i v i e w o fl i f et h eu n i o no f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a n dp r o f i t i d e a l s o f l i f e i i i 引言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它除了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值得去游览, 还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值得去学习。中国的文化传统具有历史继承性的特点,一 代一代往下流传至今。所以,我们为了能更好地继承古老的文化,应该对它进 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对人、人生是比较关注的。儒学创 始人孔子曾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这里,孔子对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 了回顾和总结,他可以说是较早对人生进行论述的思想家。中国历史上对于人 生的关注,从孔子到现代一直没有停止过。那么,人生在世究竞为了什么? 人 类与自然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小我与“大我 ,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如 何处理? 在出现利益纷争时,人们应该如何选择,是选择“义”还是“利”? 等等。人们面对这些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就是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历代 不少学者,对于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他们对这些 问题的回答,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古代对人生的思考很早就出现了。在上古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思考 人的起源问题。风神通义记载:“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 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黄土者,黄土人,贫贱凡庸 者,人也。”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在黄土高原,我们的祖先最早居住在那里,所 以,有关人的起源的神话也与黄土有关。到了殷商时期,根据卜辞判断,殷人 对“帝 充满了敬畏。陈梦家在殷墟b 辞综述里说:“殷人的上帝或帝,是 掌管自然天象的主宰,有一个以日月风雨为其臣工使者的帝廷。”帝主宰了殷人 的生活。在生活中,殷人听从帝的指挥,人是从属于帝的。到了西周时期,情 况则不同了。这时期的社会有三个特点:“一是周王以家长制君临天下,是最高 统治者,实行王位世袭制;二是政治制度与宗法制度相结合;三是对土地的 占有与对人民的统治相结合。”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西周不再把天命看作永 恒的赐予,“而是认识到,人不能把世事的一切都归于天命的必然性,历史不是 完全由天( 上帝) 决定的,人的行为的主动性实际参与着历史过程,人应从自 。论语为政 圆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第三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4 ,页6 0 。 1 引言 己的行为中寻绎历史变动的因果性 。人也是社会价值链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因此,人的价值取向引导着社会风气的走向,人们开始理性地思考社会变化。 所以,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 际 。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人生进行了更深入地思考。从春秋末年到战国时 代,中国历史进入了雅斯贝斯说的“轴心时代”。他指出:“直至今日,人类一 直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个 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 正如雅斯贝斯所指出的,在这个“轴心时代 里, 我国先秦出现了老子、孔子、墨子、庄子等各派学者,“他们掀起了中国思想文 化,特别是中国哲学的第一次高潮,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个层面都 提供了空前丰富的历史教益,实现了民族精神的巨大腾飞 。 作为先秦诸子之 一的墨子,他所创立的墨家思想与儒学并称“显学 ,他的思想在当时可谓是影 响巨大。他对人生的思考,对修身、义利、人生理想等方面的思考形成了自己 独特的人生理论。它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化中的宝 贵财富。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文献法、归纳法和比较法。墨子的人生观, 主要集中在墨子一书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这五篇 记载墨子本人的活动和天志明鬼等三十一篇记录墨子所创始及宣传的思 想中。因此,笔者着重对这些篇章进行了分析和理解。此外,在行文中,笔者 还从历史的角度,对墨子的人生观与前人的相关思想进行纵向比较,试图寻找 墨子人生观的不同之处。从最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上看,对墨子的关注主要集中 在对其评传的整理上。邢兆良先生的墨子评传和胡子宗、李权兴两位先生 的墨子思想,是从哲学性和思想性等角度对墨子进行评价。从笔者掌握的资 料来看,吉林大学的薛柏成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墨家思想新探 一书中,讲到了墨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湖南师范大学廖加林博士和邹雯雯在论 墨侠精神及现代价值中分析了墨、侠之间的关系,认为墨家思想并未绝迹, 而是以侠的形式出现。于此看来,对墨子人生观的研究和重视还是不够的。 本文重点关注墨子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在与前人关于人性等观点的比较中, 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三联书店,2 0 0 9 ,页1 9 l 。 圆 德 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魏楚雄、俞新天译:华夏出版社,1 9 8 9 ,页1 0 国向世陵主编: 中国哲学智慧( 第2 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6 ,页2 l 。 2 引言 总结出墨子人生观特点及墨子人生观对现时代生活的意义。 3 1 概述 1 概述 在讨论墨子人生观之前,对于墨子的生平及思想源流应该有个大致了解,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人生观。 1 1墨子其人 墨子是战国初期人,关于他的生卒年代,人们的看法各有不同,以下是代 表性观点: 一、司马迁认为,墨子的生卒年代大约和孔子一个时代或在其后。在史 记中关于墨子的记录只有2 4 个字:“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 日并孔子时,或日在其后。 二、推断墨子在孔子之后。汉书艺文志载:“墨子在孔子后 。 后汉书张衡传注推断:“公输般、墨翟并当子思时出仲尼后。孙诒 让在墨子间诂中说:“墨子之后孔子盖信。审核前后约略计之,墨子当与子 思并时,而生年尚在其后( 子思生于鲁哀公二年,周敬王二十七年即公元前4 9 2 年) ,当生於周定王之初年,而卒于安王之季,盖八九十岁。” 三、梁启超在墨子学案中说:“墨子生于周定王初年( 元年至十年之间) ( 公元前4 6 8 一前4 5 9 年) ,约当孔子卒后十余年( 孔子卒于公元前4 7 9 年) 。墨 子卒于周安王中叶( 十二年至二十年之间) ( 公元前3 9 卜前3 8 2 年) 。约当孟子 生前十余年( 孟子生于公元前3 7 2 年) 。 四、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考辩中推断墨子“止楚攻宋 是公元前4 7 9 年,约卒于公元前3 9 4 年。 五、侯外庐等著的中国思想通史推断墨子的生年是周敬王三十年,卒年 为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六、任继愈认为:“墨子的生卒年虽难以确切断定,但是可以考其大略。止 楚攻宋应是可信的历史事件,它发生在公元前4 4 5 4 4 0 年之间,此时的墨子当在 壮年( 太老不能长途跋涉,太年轻不能有弟子三百人) ,再结合其他资料推断, 墨子约生于公元前4 8 0 年,约死于公元前4 2 0 年,他孩童之年当是孔子老死之 时,其主要活动年代在战国之初,止于韩、赵、魏三家正式分晋和田齐代姜齐 4 1 概述 之前。”回 根据以上各家的论证,推断出墨子生活的年代应该是在孔子之后。这些论 证和史料大致描述了墨子的生活背景,从而能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墨子的生平 和思想。 墨子本人曾自称“贱人”,当时所说的“贱人 ,是指其政治地位不高。孔 子也曾说自己是贱人:“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孔子小时侯穷苦,学会了不 少技艺。可见当时所说的“贱人”,是社会下层者的通称。据墨子鲁问载: “公输般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般自以为至巧。子墨 子谓公输般日:子之为鹊也,不如翟之为车辖。须臾斫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 之重。故所为巧,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一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还有一段记载: “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弟子日: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 墨子日g 不如为车鞔之巧也,用咫尺之木,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 致远力多,久于岁数。今我为鸢三年成,蜚一日而败。惠子闻之日:墨子大 巧,巧为鞔,拙为鸢! m 上述二段文字,通过展示墨子的工艺制作技术,说明其技术水平相当高, 超过了专业木匠公输般。此外,墨子对兵器制造、防御工事等也有研究,墨子备 城门中说:“我城池修,守器具,推粟足,上下相亲,又得四邻诸侯之救,此 所以持也。且守者虽善,则犹若不可以守也。若君用之守者,又必能乎守者, 不能而君用之,则犹若不可以守也。然则守者必善而君尊用之,然后可以守也 。 从这些记载来判断,墨子不但对工艺制作有研究,而且也学习了军事等方面的 知识。因此,可以推断出墨子是有知识的下层劳动者。 1 2墨子其书 墨子一书,不是墨子一个人所写,也不是一个时期的人所写,是一部 反映墨家思想的丛著。 墨子这部书现存5 3 篇,佚1 8 篇。关于哪些是墨子的思想,有学者做 过研究: 冯友兰认为,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是记载墨子本人 。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 先秦) ,人民出版社,1 9 8 3 ,页2 0 8 2 0 9 。 o 论语子罕。 5 i 概述 的活动的;备城门等十一篇是记载墨家研究的防御战术及守城的兵器与工具, 天志明鬼等三十一篇是记录墨子所创始及宣传的思想的。而墨子一 书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c d , 取六篇是后期墨 家的思想,因为其中所讨论的问题基本都是春秋末、战国初所没有的。其哲学 思想也是与前期不同的。 杨宪邦主编的中国哲学通史认为,墨子是一部墨家著作总集,其中 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诸篇,系逻辑学与 自然科学知识和与惠旌、公孙龙等名家辩论的材料,它晚出于公孙龙等人,肯 定不是墨子时所能有,所以这应是墨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所作,属于后期墨家 的作品。 任继愈的墨子与墨家认为,墨子是根据墨子的弟子们的笔记整理而 成的。任继愈指出,据梁启超、郭沫若等人的考证,认为经上、经下、经 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是后期墨家的思想,这六篇的内容有 些是针对公孙龙和惠施的错误学说所提出的批判。 通过以上观点的整理,本文以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 这五篇记载墨子本人的活动和天志明鬼等三十一篇记录墨子所创始及宣 传的思想资料为根据,来分析墨子的人生观。 1 3 墨子思想渊源 关于墨子思想的源流,历史上有几种说法,现罗列如下: 一是清庙之守。汉书艺文志记载:“墨家者流,盖出清庙之守,茅屋 采椽,是以贵俭;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 以右鬼;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 二是先习儒后非儒。淮南子要略记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 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 政。 三是源于风俗。吕氏春秋当染记载:“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 子,桓王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后在于鲁,墨子学焉。 任继愈认为,第二、三种说法虽有所不同,但不互相排斥。史角为周史官, 冯友兰: 2 性恶论与修身思想 恶。天志上说:“杀一不辜者必有一不祥。杀不辜者谁也? 则人也。予之不 祥者谁也? 则天也。若以天为不爱天下之百姓,则何故以人与人相杀,而天予 之不祥? 此我所以知天之爱天下之百姓也。”墨子以此例来说明上天是鼓励人们 向善的,希望人们互相帮助,相亲相爱。 墨子接着指出:正是上天可以行使惩罚的权利,所以天不仅可以规范人们 的行为,还可以帮助人们修正自己的行为。天志中又说:“故子墨子之有天 之意也,上将以度天下之王公大人为刑政也,下将以量天下之万民为文学,出 言谈也。观其行,顺天之意,谓之善意行;反天之意,谓之不善意行。观其言 谈,顺天之意,谓之善言谈;反天之意,谓之不善言谈。观其刑政,顺天之意, 谓之善刑政;反天之意,谓之不善刑政。故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将以量 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与不仁。”就是说,墨子提出天志,以此为标准来 规范王公大人和百姓的行为。天观察他们的行为,顺从天意的,就认为是好的 德行;反之,则是不好的德行。所以,上至王公大人,下至百姓,都在天的掌 握中,人们只有服从天的意志,才能免于灾难。墨子是想借助天的威力来促进 人们去恶向善,消除头脑中的恶念。 其二,从社会角度讲,墨子认为,正是因为人性恶,从而造成了对“礼 的破坏。“礼 的原意是事神致礼,后引申为人们交际的礼仪。符合礼仪的为尊 敬有礼,不符合的为傲慢无礼。春秋时期的子产认为,“礼”是“天之经也,地 之义也,民之行也 。墨子主张的“礼”是三代之礼,在政治层面是夏、商、 周统治者的治世之道,墨子肯定这种礼的政治价值。圆 墨子认为,正是因为人们之间的亏人自利行为破坏了“礼 ,因而导致了天 下大乱。他指出:“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 类似的说法还有: “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 。墨 子强调,正是人性恶导致的对礼的破坏,才造成了君臣之间、父子之间的关系 是“不惠、不忠、不慈、不孝 ,礼的社会规范作用丧失了。也就是说,人们之 间的关系失去了礼的约束和规范,就会没有“长幼之节”,社会就会不稳定。 墨子认为,实施礼是国家得到很好治理的标志之一。他非常强调礼的政治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 9 8 1 。 。陆建华:墨子之礼学,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科学社会版) ,2 0 0 7 年1 1 月,第3 l 卷第6 期。 。墨子兼爱上 田墨子兼爱下 1 2 2 性恶论与修身思想 功能和社会规范作用。他指出:“国家淫僻无礼,有“礼国家才能正常运行, “无礼 就会引起国家大乱,“无礼”是国家混乱的根本性标志之一。由于人性 恶的原因,造成了对“礼 的破坏,打乱了社会秩序,使得“无君臣上下长幼 之节,父子兄弟之礼 。经上言:“礼,敬也 。经说上解释说:“礼, 贵者公,贱者名,而俱有敬焉。 指出礼在人们交往中怀有对对方的恭敬之情, 高贵的人被称之为“公,低贱的人被直呼其“名,两者有敬重与态度傲慢的 分别。这就是说,“贵者公,贱者名”的实行,代表了人际交往中的等级观念和 伦常秩序。 其三,从家庭关系讲,墨子指出:正是因为人性恶,致使“父子兄弟作怨 仇,皆有离散之心,不能相和合”。 一个家庭之内的父子、兄弟因意见不同而 相仇恨,都有离散之心,做不到和睦相处。并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至乎舍余 力不能相劳,隐匿良道不以相教,腐朽余财不以相分,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 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社会出现:人们 之间不愿互相帮助,也不愿对他人施以好的教诲,即使自己的财物多到“腐朽” 也不想分给别人等情况,这种行为和禽兽一样。也就是说,人性恶对社会具有 坏的影响,使得天下混乱不堪。 墨子认为,家庭成员之间出现的“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 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父自爱也,不爱 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 是天下的大害。 总之,墨子认为,人性恶对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和国家治理方面都没有益处。 后期墨家在墨子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人保持平正的心态,就没有欲恶的 念头。经上说:“平,知无欲恶也。 欲恶的念头的出现,是因为人们没有平 正的心态。经说上解释说:“平,恢然。 说文心部云:“恢,安也。” 即无欲恶,心安且正。人们保持“恢然”的心理状态,就不会有欲恶的想法。 后期墨家发展了墨子关于人性的理论,指出:“治,求得也”。 即治理,就是求 平欲恶的。经说上解释说:“治,吾事治矣,人有治南北。张纯一在墨子 集解中解释说:“欲恶平,处官得其理,吾身无不治,吾事无不治矣。然天下 1 3 ,上中中上问爱同同爱上鲁兼尚尚兼经 子子子子子子墨墨墨墨墨墨 2 性恶论与修身思想 未治,害未尽除,利未尽兴,未为得也。又必兼四方之人相与共治之,使无得 其所,即使天下之事无不得其理。 张纯一指出,平正自己的心态,不让自己产 生欲恶的念头,就是一个“治 字,在管理好自己的前提下,才能兼顾“四方 之人 。 2 2 修身的必要和准则 个人的修养是人生观中的诸多问题之一,人生观形成的过程中也包括个人 修养的提升与完善的过程,有什么样的个人修养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人生观,因 此,个人修养的完善也是人生观的完善过程。 墨子中的修身和所染篇,强调君子自身修养的必要性和准则, 同时指出了不加强自身修养的危害性。 墨子曾习儒而非儒,但有学者考证,修身和所染两篇是受儒家思想 影响而写的文章。因此,有必要先讨论儒家的有关思想。 儒家创始者孔子并未对人性做过多阐述,只提到:“性相近,习相远也”0 人的性情本是相近的,因为习染的不同,便相距很远。孔子认为后天的教育, 对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尢其是那些起示范作用的君 子,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起到引导、示范作用,使人们向他们靠拢。论语颜 渊中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孔子用风和草来比喻 楷模和人们的关系,楷模就象风一样,风向哪边吹,小草就会往哪边倒,所以 说楷模的言行对人们的行为发挥着非常好的影响。人们要想学好,就得向楷模 学习。同时,孔子还注意到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他说:“里仁为美。择不处 仁,焉得知?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 孔子认为,住的地方,要有仁德才 行,否则,就不要去住。只有选择有仁德的地方去住,才是聪明的表现。也就 是说,人们如果想学好,就要对环境有要求,即不能和不良的朋友相处,也不 能在不好的环境中居住、生活。围绕着这一问题,墨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 出了不少富有启示意义的深刻见解。 首先,墨子对环境与自身修养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所染中说:“染 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 故染 o 论语阳货 o 论语里仁 o 论语泰伯 1 4 2 性恶论与修身思想 不可不慎也! ”洁白的丝放入五种颜料中,会染出不同的丝,所以,染丝时一定 要慎重。墨子引用染丝的比喻来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好的环境会促进人的进 步,不好的环境会让人学坏,就象染丝一样,“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强 调环境的好坏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他接着指出:“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 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 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环境的影响中也包括受朋友的 影响。墨子认为,如果朋友讲究仁义,淳朴谨慎,畏慎法令,这种朋友就是好 的朋友,自己也会受到他们的影响,朝着“家日益、身日安、名荣,处官得其 理 的方向发展;反之,自己就会受到坏的影响,让自己陷入险境中,出现“家 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的状况。所以,环境的重要性正如诗 经所说:“必择所堪,必谨所堪”。不良环境的巨大影响,会使人的本性受到 不可弥补的侵扰和摧残。 其次,墨子认为,个人在修身的基础上才能治国。所染篇第二段中说: “非独染丝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 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子,功 名蔽天下。此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应该指出,所染中特别强 调君王和诸侯选用人才的重要性。在修身中也有同样的话:“先王之治天下 也,必察迩来远 。就是说,君主治国必须要加强自我修养,明察左右,选用贤 才;而贤才的选用,反过来又会深深地影响着君主,这样就会形成一种君明臣 贤、天下太平的社会政治局面。 然而,墨子也深刻认识到,尽管环境对自身修养的影响至关重要,但它只 是外在的因素,关键还是要看加强自身修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是自身主 观能动性的发挥。 第一,墨子强调,个人品德的培养是自身修养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修身 把品德放在首段讲,就说明了品德对个人修身的重要性。“君子战虽有陈,而勇 为本焉;丧虽有礼,而衰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 无务丰末;君子察逊而迩修者也。 墨子把个人的品德比喻成树根,如果树 根长好了,树木就会长成大树。反之,如果树根不牢固,树木就长不大。所以, 如果一个人的品德优秀,就会有朋友来亲近他,反之,如果一个人的品德不好, 就连自己的亲戚都不会亲近他。因此,品德培养是自身修养的基础,离开了品 德的培养就无从谈修养。 1 5 2 性恶论与修身思想 第二,墨子认为,品德的提高有很多办法,其中最快的办法就是积极主动 地向周围的人们学习,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优点,检讨自己的缺点。 墨子指出:“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僭慝之言, 无入之耳;批扦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 所依矣。”君子明察时,发现一些人因为不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而遭人毁谤, 就会审视自己的行为,检讨自己的行为,做到及时改正,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避 免别人对自己的诋毁和攻击。修身中说:“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 身者也 。如果做不到反躬自问,改正自己不好的行为,那么,身外的东西都不 会得到,它们都是在反省的基础上,在与别人找差距中得到的,不是凭空得到 的。由此可见,墨子非常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希望人们能主动反省。 修身中又进一步指出,修身的准则是:“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 爱,死则见哀 。墨子认为,贫困时表现的不贪财;富裕时对别人大方,愿意在 经济上帮助他人;对于活着的人,有慈爱、同情之心;对死者有悲痛的心情, 这就是修身的基本准则。也就是说,墨子认为“贫、富、生、死 这四方面是 修身的基础,从这四个方面做起,就会提高自己的品德。他又说:“藏于心者无 从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训。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 发隳颠,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墨子认为,只有圣人不仅会在心中对天 下人的爱不会停止,同时其行为举止是符合礼仪的,对先王雅训也是铭记在心, 并且到老都不会舍弃这份爱人之心。在墨子心中,这四项准则,不是每个人都 能做到的,但是,决不能因此而放松自身的努力,而是应当以圣人为人格榜样, 积极主动地向圣人学习,使自身的素质不断得到提升。 第三,践行是提高修身的根本途径。墨子对践行非常重视,著名的“三表 法”就说:“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 其中就明确指出了践行是检验 言论正确与否的标准之一。也就是说,只有经过实践检验了,才能证明其言论 是否正确。不管一个人的素质如何,能力如何,最终都是要通过他的实际行为 体现出来的,而且,一个人的知识、经验,也是在实际行动中总结出来的。墨 子写的备城门等七篇,就是他在实践中摸索出的经验。 墨子指出,如果说话能够改变人的行为,那就去说;如果改变不了还要去 墨子修身 o 墨子非命上 。袁贵仁主编:对人的哲学理解,东方出版社,2 0 0 8 ,页1 2 1 。 1 6 2 性恶论与修身思想 说,那就是“荡口 。他推崇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不要只是说,不去做。在修 身篇中墨子指出:“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其中, “遍物不博”的意思就是阅历不广,说明了人不应该纸上谈兵,应该在实践中 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墨子指出,如果这个人阅历不广,就不能与他一道切 磋交流,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人的实践非常重要。 2 3 理想人格 “中国哲学以为,人是有自觉和有理想的动物。人不仅意识到自己作为主体 的存在,自觉与他物相区别,而且还努力使自己成人,使自己变得尽善尽美。 中国古代哲学家们构想了理想人格作为人的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与境界。 墨子及其后学认为,人生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就是理想人格的实现。所谓 “理想人格 ,是人们心目中的完美人格,既是人追求的理想道德范式,又是人 自律行为的原动力。在墨子及其后学看来,人们只要通过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就能发展和完善自己,达到修身的目的。也就是说,追求理想人格过程就是修 身的过程。墨子所设计的理想人格是“圣人 、“兼士 等。我以为,其“士” 大致相当于儒家所倡导的“君子。 1 “兼士。“兼士 是相对于“别士”来讲的 。关于“别士,兼爱下 言:“别士之言日:吾岂能为吾友之身,若为吾身,为吾友之亲,若为吾亲。 是故退睹其友,饥即不食,寒即不衣,疾病不侍养,死丧不葬埋。别士之言若 此,行若此。 墨子对“别士”下的定义就是,不把朋友的身体和亲人看作如同 自己的身体和亲人,所以,看到朋友有困难时并不去积极地帮助,而是躲得远 远的。墨子对此下的结论就是:“然即之交别者,果生天下之大害者与? 是 故别非也。” 墨子认为,别士是为自己着想的人,对别人的困难是不想帮忙的, “别”是产生天下大害的原因,所以,墨子反对“别士”,而提出“兼士 之说。 “兼士 的具体表现如何呢? 兼爱下言:“吾闻为高士于天下者,必 为其友之身,若为其身,为其友之亲,若为其亲,然后可以为高士于天下。是 故退睹其友,饥则其食之,寒则衣之,疾病侍养之,死丧葬埋之。兼士之言若 袁贵仁主编:对人的哲学理解,东方出版中心,2 0 0 8 ,页1 2 1 。 o 张耀南:大人论中国传统中的理想人格,北京大学h 版中心,2 0 0 5 ,页3 7 。 雪张耀南:大人论中国传统中的理想人格,北京大学出版中心,2 0 0 5 ,页3 8 。 回墨子兼爱下 1 7 2 性恶论与修身思想 此,行若此。”所谓“兼士”,就是把朋友的身体和亲人当做自己的身体和亲人。 并且,“兼士”的言行一致,让人放心。 墨子很推崇“兼士 的为人和做事风格,对他们的评价很高,认为他们做 事是言语兑现,言行统一。他说,将士在外战斗,生死未卜;国家的使节将前 往蛮荒之地,能不能平安回来,还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将士和使节们当然 是要依靠这些“兼士”来照顾自己的亲人,只有交给他们,才会放心,因为“兼 士”是说到做到的人。 后期墨家继承了墨子“兼士理想人格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 了“士君子的理想人格。“士君子 是具有牺牲自己,为他人着想的道德勇气 的道德楷模。经上言:“任,士损己而益所为也 。士君子就是具有牺牲自己 的精神。经说上释日:“任,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任,就是做自己 所不喜欢、讨厌的事,而成就别人的愿望。做自己所不喜欢的事本身就体现了 牺牲精神。 有学者提出,墨子还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对“兼士 的要求,即:“厚乎德 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墨子把具有这三个方面特点的人称为贤者,我以 为,这也是对“兼士”的具体要求。 其一,“厚乎德行 ,要求人们具有高尚的品德。在修身篇里讲到,德 行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是修身的根本。作为“兼士,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 自律性,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 其二,“辩乎言谈 ,是对能言善辩的要求。要求“兼士 既有明辨是非的 能力,又有善于言谈的能力。“判断是非之能力的养成,有赖有本之者、有 原之者、有用之者之三表法,此亦即言必立仪之仪。与人论辩 之能力的养成,则有赖察类明故即类推与求故之法。墨子常有子未察吾 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之言,即是在从反面强调察类明故之重要性。 其三,“博乎道术”,这是学识广博上的要求。墨子心中的兼士,不仅读过 圣贤之书,懂得圣贤之理,还要懂得生产和军事方面的理论,懂得制作生产和 军事上用的器械。 2 圣人。孟子尽心下说:“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为圣”, 国张耀南:大人论中国传统中的理想人格,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5 ,页3 8 。 雪张耀南:大人论中国传统中的理想人格,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5 ,页3 8 。 1 8 2 性恶论与修身思想 “圣人百世之师也 。孟子认为,圣人能化育万物,而且还是百代后人的老师。 东汉赵岐注:“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是谓圣人。 在墨子心目中,也把圣人 做为理想的完美人格。墨子首篇亲士言:“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 也,故能为天下器。圣人,就是勇于承担责任,又不违背客观事物的规律,只 要做到这样,才能成为“器 ,即英才。 墨子把圣人做为理想人格的代名词。在墨子的思想中,具有智慧、道德超 群的圣人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与作用。关于圣人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 方面: 其一,节俭,这是物质要求上的特点。墨子认为,圣人要想使天下稳定, 就必须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节俭。辞过言:“圣人之为衣服,适身体, 和肌肤而足矣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 虚,强体适腹而已矣圣人有传,天地也,则日上下;四时也,则日阴阳; 人情也,则日男女;禽兽也,则日牡牝雄雌也 。圣人对物质的要求并不高, 只要能“和肌肤 、“强体适腹就足够了,没有过高的物质要求。 其二,兼爱精神,这是圣人的精神追求。墨子认为,圣人以管理天下为己 任,那么,一定要知道怎么治理天下。兼爱上言:“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圣人不知道乱从什 么地方起,怎么能治理呢? 墨子接着说:“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 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 起不相爱。”圣人想治理天下,就要清楚一切乱源自 不相爱,所以墨子总结说:“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圣人 以爱己之心去爱人,只要人们做到相互之间友爱,就可以化解天下之乱。墨子 说:“视人身若其身,谁贼? 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 乎? 视人家若其家,谁乱? 视人国若其国,谁攻? 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 攻国者亡有。 墨子用爱别人的家就象爱自己的家一样的例子来说明,如果天 下人做到象爱自己的国家一样去爱别人的国家,就不会出现相互攻打的现象了。 也就是说,墨子认为,如果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象家人关系一样,就不会天下大 乱了。 需要指出的是,墨子说的圣人往往和圣王联系在一起。在辞过、兼爱 等篇里,圣人往往和圣王是一个意思,圣人和圣王指的是一个人。 墨子根据他的“兼爱 思想,提出了“别君”说。兼爱下言:“吾恶能 。墨子兼爱上 1 9 2 性恶论与修身思想 为吾万民之身若为吾身,此泰非天下之情也 。“别君”不拿万民的身体当作自 己的身体,所以,“别君”是“退睹其万民,饥即不食,寒即不衣,疾病不待养, 死丧不葬埋”。他对别人的冷暖、死活不管不问。墨子认为“别君”是不合格的 君主,因为“别君做不到先人后己,“为吾万民之身若为吾身 ;“别君”是“独 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 ,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墨子对“别君 的 这种只知道关心自己,对别人毫不关心的行为是不齿的。 2 0 3 义利统一的价值观 3 义利统一的价值观 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所谓人生的价值,也就 是人生应该往哪里去的问题,“中国传统道德以维护宗法等级制、封建集权统治 为目的,这就决定了在价值取向上,必然要以群体为本位,重群体而轻个体。 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义利之辩、公私之分,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 3 1 叠义”和“利”的内涵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义 和“利 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在人类早期社 会,“义刀和“利”并没有区别开来,是因为当时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个人必须 依靠集体生存,也就是说个人只能在集体中生活,所以没有出现关于“义 和 “利的争论。后来,随着私有制的产生,“义”、“利矛盾开始出现,成为道 德价值观上的不可调和的概念。 义、利二字的出现可以追溯到甲骨文、金文时代。据考古学家考证,“义 从“我羊 、“利”从“刀刈禾”。对于此二者的含义,古籍解释说:“义者宜也”; 圆“从我羊,己之威仪也 。 “利,舌也”。“义 的内涵,从最初含有威仪的 意思,到以后则基本确定为具有道德评价含义的善。关于“利”,郭沫若提出, 是使用农具从事农业生产,采集自然果实或收割庄稼,其含义是“在春秋战国 之前,基本上都是在收割庄稼的本义及其引申义上使用,多被定格为吉利、吉 祥之意。春秋战国以后,利基本上有两种规定:一是经济意义上的财货之利, 二是与义对应的伦理道德上的规定,即利益、结果、事功等方面的价值追求 。 关于财货之利,国语晋语言:“退而不利,不没于利”。 “义利之辩 一直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研究的热点,并为此形成派别。张 岱年先生提出划分为三派:一是尚义,义与利二分,以孔子、孟子和朱子等为 。刘太恒:论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特征, 卷二十三 5墨子人生观的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 但“兼爱”学说的精神实质还是值得肯定的,它要求人们爱他人、利天下,为 社会的有序运行和民众生活的稳定、幸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时至今日,对 于我们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在尽情享受高科技成果的同时,却也面 临着诸多问题。例如,人际关系的冷漠、资源的过度开发、大量生物的灭绝等 等。这些问题具有世界性,同时又与每个社会成员的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功能性食品消费趋势与新产品开发策略专项分析报告
- 2025-2030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测试技术升级与新能源汽车需求匹配度报告
- 2025年非遗传承人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网络知识竞赛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新能源汽车换电市场潜力分析与电池回收利用报告
- 2025年普通话考试选材及试题与答案
- 2025年智能家居行业智能设备互联互通标准制定报告
- 2025年大学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统计与决策实验报告试题
- 2025年大学工会学专业题库- 工会组织与企业危机处理
- 2025年大学警卫学专业题库- 环境保护与公共卫生
- 2025至2030中国高纯铝行业发展趋势与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评估报告
- 2025年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法律法规》真题附答案详解【巩固】
- 室内装修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2025租房合同范本下载(可直接打印)
- 《公民意味着什么》课件
- 2025辽宁交投集团所属运营公司招聘30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幼儿园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 广西福泰印染有限公司年产全棉针织面料3.6万吨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我国小学生课外培训现状调查及问题和建议浅析》10000字(论文)】
- 民航招飞面试常见的面试问题及答案
- 每日食品安全检查记录 (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