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探析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论.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探析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论.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探析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论.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探析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论.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探析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所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夏龙 日期:2 0 l 年箩月3 0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华中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 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华中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非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 作者签名:夏光 日期:驯年5 b3 0 h 孙虢铹圈吕哮 b 瓤:1 刀f f 年占氏| 备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 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圃童诠塞逞童后进卮! 旦圭生;旦二生;旦三生蕉查! 作者签名:裂当 日期:刎j 年箩月拳佣 导师签名: 凳镭6 民 b日期:加t z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摘要 天赋观念论是近代哲学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十七世纪唯理论的代表者笛卡尔 为了说明观念的来源问题,首先提出了逻辑型的天赋观念论。经验论代表者洛克激 烈的反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提出了白板说。莱布尼茨在批判的继承了笛卡尔的 天赋观念思想的基础上,对洛克的白板说进行再批判,提出了潜能型的天赋观念论。 他提出人的心灵就像是有花纹的大理石,知识作为一种倾向、才能、禀赋而潜在的 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要想将潜在的知识变成现成的知识,需要感觉经验的刺激, 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论也可以称之为大理石花纹说。 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论不仅认为所有知识都是天赋的,天赋的知识作为潜存的 结构对人的认识发挥着作用,而且认为人的认识是具有主动性、积极性特征的,正 是潜存的知识结构和认识能力使人的认识得以可能,批判了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 由于外部世界物体刺激人,人才能认识物体的消极的被动的认识论思想,具有巨大 的进步意义。 本文主要试图在西方哲学视野下,系统性的论述莱布尼茨天赋观念思想的理论 基础和主要内容,从莱布尼茨生活的时代背景入手,把他的天赋观念论和十七世纪 的科学发展相联系,寻求其思想的科学基础。从心理学角度对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论 进行研究,力图更加全面把握菜布尼茨天赋观念论思想的含义。重点分析了莱布尼 茨天赋观念论所包含的意义,以期说明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论在真理性知识的来源 和基础问题上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论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论 的基本内容。第三部分是关于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论的反思。第四部分:莱布尼茨天 赋观念论的影响。 关键词: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论;真理;理性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fe m p i r i c i s m s ,l o c k ev i o l e n to p p o s e st ot h et h e o r yo fi n n a t ei d e a so f c a r t e s i a n ,h ep r o p o s e st h et h e o r yo ft a b u l ar a s a o nt h eb a s i so fc a r t e s i a n t h e o r yo f i n n a t ei d e a s ,l e i b n i zc r i t i c a li n h e r i t e dt h i st h o u g h t s ,h ea g a i nc r i t i c i z e st h et h e o r yo f t a b u l ar a s ao fl o c k e ,p u tf o r w a r dt h ei n n a t ei d e at h e o r yo fp o t e n t i a lt y p e l e i b n i z s i n n a t ei d e at h e o r yc a na l s oc a l l e dt h ei d e ao fm a r b l i n g ,h eb e l i e v e st h eh u m a nm i n di s l i k eap a t t e r n so fm a r b l e ,k n o w l e d g ep o t e n t i a le x i s t si nt h eh u m a nh e a r ta n dm i n da sa t e n d e n c y , a b i l i t y , e n d o w m e n t s p e o p l en e e ds e n s ee x p e r i e n c eo fs t i m u l a t i o nt om a k et h e p o t e n t i a lk n o w l e d g et u r ni n t or e a l i t yk n o w l e d g e l e i b n i zb e l i e v e st h a tn o to n l ya l lk n o w l e d g ei si n n a t e ,t a l e n tk n o w l e d g ea sp o t e n t i a l s t r u c t u r e a c t so nh u m a nk n o w l e d g e ,b u ta l s ot h i n kt h a th u m a nk n o w l e d g eh a s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i n i t i a t i v ea n de n t h u s i a s m i ti st h ep o t e n t i a lk n o w l e d g es t r u c t u r ea n dt h e c o g n i t i v ea b i l i t y m a k e c o g n i t i o np o s s i b l e t h ee p i s t e m o l o g i c a l o fm e c h a n i c a l m a t e r i a l i s mh e l di ti ss t i m u l a t i o no fo b j e c to fo u t s i d ew o r l dm a k eh u m a nr e a l i z et h e w o r l d ,i ti so fg r e a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t h a tt h ev i e wa b o u tl e i b n i zc r i t i c i z e dt h ee p i s t e m o l o g y o fm e c h a n i c a lm a t e r i a l i s mi sn e g a t i v ea n dp a s s i v e t h i sa r t i c l es e e k st os u r v e y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i sa n dk e yc o n t e n to fl e i b n i z si n n a t e i d e a su n d e rt h ev i s i o no ft h ew e s t e r n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h i s t o r y , b e g i n sw i t ht h eb a c k g r o u n d o ft h ea g ei nw h i c hl e i b n i zl i v e d ,a s s o c i a t e sh i st h e o r yo fi n n a t ei d e a sw i t ht h es c i e n t i f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s e v e n t e e n t hc e n t u r y , s e e k st h eb a s i so fs c i e n c eo fl e i b n i z st h o u g h t , i n v e s t i g a t e sl e i b n i z si n n a t ei d e a st h e o r yi n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t e r m s ,t of u l l yu n d e r s t a n dt h e 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l e i b n i z si n n a t ei d e a st h e o r y t h i sa r t i c l ef o c u s e so nt h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 m e a n i n go fl e i b n i z si n n a t ei d e a s ,t oe x p l a i nl e i b n i z si n n a t ei d e a st h e o r yh a sp l a y e da v e r y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t h ei s s u eo ft h es o u r c ea n df o u n d a t i o no fk n o w l e d g eo ft h et r u t h t h ep a p e rm a i n l yd i s c u s s e sf r o mf o u ra s p e c t s : 1 i t h ef i r s tp a r t :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i so fl e i b n i z si n n a t ei d e a st h e o r y t h es e c o n dp a r t : t h eb a s i cc o n t e n to fl e i b n i z si n n a t ei d e a st h e o r y t h et h i r dp a r t :t h er e f l e c t i o no n l e i b n i z si n n a t ei d e a st h e o r y t h ef o u r t hp a r t :t h ee f f e c t so fl e i b n i z si n n a t ei d e a st h e o r y k e y w o r d s :l e i b n i z ;i n n a t ei d e a st h e o r y ;t r u t h ;r e a s o n ( 一) 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论的积极意义2 0 ( - - ) 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论的理论难题与缺陷2 4 四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论的影响2 9 参考文献”3 3 致谢3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引言 十七世纪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认识论问题。关于观念的来源问题,唯 理论和经验论形成了不同的认识。经验论者认为一切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强调感 觉经验的基础作用。唯理论者强调理性思维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理性思维能确保知 识的合理性。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论就产生于这种哲学氛围中。 罗素在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中,解释了莱布尼茨所坚持的天赋观 念和天赋真理的意义,认为这一思想使我们看到了莱布尼茨在心理学上所取得的重 大的进展。他指出“作为在人类理智新论中得到发展的天赋真理学说,如果类 似于别的什么学说的话,那莫过于康德的学说了 。罗素肯定了莱布尼茨天赋观念 论中企图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思想对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创始人康德的影响。 费尔巴哈在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的最后几个章节中,详细的论 述了莱布尼茨的认识论观点。费尔巴哈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上,支持莱布尼茨的认 识论观点,反对洛克对天赋观念的批判。但是,费尔巴哈在后期又支持洛克的经验 论,批判莱布尼茨的认识论。他主张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反对莱布尼茨的天赋观 念论,认为唯理论片面夸大了理性的作用。 国内对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研究最全面、最系统的是武汉大学的陈修斋教授。 6 0 年代初,他发表了学术论文莱布尼茨在认识论上和洛克的斗争,随后翻译并 出版了新系统及其说明、莱布尼茨与克拉克论战书信集、莱布尼茨、人类 理智新论等著作。陈修斋在人类理智新论译者序言章节中指出“莱布尼茨虽 然归根到底是个彻头彻尾的先验论者”,“但他在与经验论的斗争中也确实抓住了 洛克那种旧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形而上学弱点而表现出有某些合理的辩证法思想”。 此外,陈修斋还指出莱布尼茨的认识论在一定意义上有企图克服唯理论的片面性而 把理性和经验结合起来的倾向。虽然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莱布尼茨哲学思想进行过系 统研究,但是其天赋观念的思想都是在探讨他哲学思想某一问题时提到的,并没有 进行系统的探讨。本文试图从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论的来源、内容、意义及影响等方 面,对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论做一个整体性探讨。下面首先分析莱布尼茨天赋观念 论的基础,然后论述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罗素: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m 】陈修斋译、张传有、陈家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0 年版: 第1 9 8 页。 。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m 】陈修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6 年版:第4 6 页。 a 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m i 陈修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6 年版:第4 6 页。 l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一、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论的理论基础 ( 一) 莱布尼茨生活的时代背景 十七世纪西欧唯理论代表人物哥特弗利德威廉莱布尼茨被公认为最博学的 学者之一,被罗素称赞是千古绝伦的大智者。莱布尼茨不但研究地质学、化学、物 理学,数学上发明了微积分,提出二位制计算法,逻辑学上提出“充足理由律”, 而且在语言学、图书馆学、社会保险等很多领域都作出了贡献。在哲学方面,莱布 尼茨的思想具有浓郁的德国哲学的晦涩色彩。晦涩往往和神秘联系在一起,显得扑 朔迷离,但是这种神秘不同于中世纪没有办法达到共约的特异性的神秘。莱布尼茨 思想中德意志式的神秘表现的是有章法的神秘,是一种既超出常识性的思维,同时 本身又有一套逻辑体系的神秘,即思辩或者辩证的特征。这种逻辑比英法的按照形 式逻辑进行推理的理性更加晦涩神秘,也更加难以理解。要认识莱布尼茨的哲学思 想,就要把其思想放在当时整个西欧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下,从德国的氛围中去 理解。 十七世纪的西欧正处于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交替的时期,这是一个先进与 落后、革命与反动思想并存的时代。各种政治势力、各个阶层为谋取利益最大化, 相互斗争,互相倾轧。而受自身政治、经济状况及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影响的西欧各 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发展极不平衡。资本主义盛行的新型国家和受封建 势力残余侵蚀仍没有革命的国家相互影响,更加加剧了争斗的混乱程度。而莱布尼 茨哲学中各种先进与落后、精华与糟粕因素并存的思想,正是深受这一时期社会状 况复杂性的影响。 莱布尼茨在早年时他曾非常崇拜斯宾诺莎,后又深受笛卡尔哲学思想的影响。 莱布尼茨的哲学从笛卡尔、斯宾诺莎的问题出发,带有浓郁的形而上学的味道。斯 宾诺莎是荷兰人,笛卡尔的后半生也主要在荷兰渡过,在欧洲大陆上,当时的荷兰 是唯一一个可以与英国相提并论的国家。荷兰的思想氛围比较宽松,学术气氛比较 自由,宗教氛围比较宽容,科学技术水平较高,人们对科学比较尊重。受所生活、 生长的国家文化的影响,斯宾诺莎和笛卡尔的差别不是很大。 与生活在荷兰的斯宾诺莎、笛卡尔不同,虽然莱布尼茨一直在用拉丁文和法文 写作,但他一直生活在德国。十七到十八世纪的德国是一个很落后的国家。德国在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t l e s i s 当时被割据为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国家,国家四分五裂,经济落后。德国在此之前受 马丁路德“只谈宗教、不谈理性”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与推崇科学和理性的英国 和法国大相径庭,宗教氛围非常浓厚。在大家都沉醉在浓郁的宗教思想中时,只有 莱布尼茨一个人显得“众人皆醉我独醒”,可以和当时欧洲比较先进的时代精神进 行沟通。莱布尼茨热爱科学事业,博览群书,具有科学精神,是个百科全书式的人 物。莱布尼茨受到英国和法国文化的影响,去过很多国家,和很多大思想家、科学 家接触过,做过外交官,视野开阔,见多识广。他没有把他的事业局限在欧洲,而 是试图把他的很多思想向中国、俄国等国家传播。可以说莱布尼茨虽然生活在德国, 但他不仅仅属于德国,是个世界性的人物。 十七世纪德国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落后,政治上讨好封建势力,没能提出自己 的革命要求。虽然德国在现实层面很落后,但在深层次的文化上,尤其在莱布尼茨 之后,德国在哲学思想发展上独占欧洲鳌头,形成了丰富的哲学体系。和法国、荷 兰等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德国在物质和精神上形成巨大的反差。一方面,德国的 现实状况非常糟糕,在经济和文化上闭塞、保守、落后。另一方面,德国在精神层 面达到极高的水平,尤其是哲学方面,十八世纪的德国唯心主义的发展登峰造极。 这样的历史条件决定了这一时期的德国无法产生具有革命意义的唯物主义哲学,而 作为这一时期德国资产阶级思想代表的莱布尼茨的哲学也只能是唯心主义。 ( 二) 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论的思想来源 天赋观念思想产生于古希腊时期。早在巴门尼德对意见和真理进行区分,对感 觉经验的局限性进行分析时,就已经涉及到了天赋观念思想。柏拉图更明确的提出 了这一问题。柏拉图将世界分为可感世界和理念世界,理念通过“分有 和“摹仿 两条途径派生万物。理念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所有理念在人生前就是存在的。柏拉 图认为灵魂是存在的,不朽的,灵魂在进入我们肉体之前,在理念世界里居住,灵 魂只是改变它寄存的肉体,灵魂本身不会消亡,灵魂早就包含了对理念的认识。知 识是天赋的,灵魂自身就含着知识,知识来自于心灵内在。 但是如果知识是天赋的,为什么刚生下来的儿童如同傻瓜一般什么都不会昵? 为什么人还要花很长时间学习知识呢? 柏拉图认为灵魂囚居在肉体中有两个弊端, 一个是灵魂进入肉体后,不能获得纯净的知识。另一个是肉体是引诱灵魂嗄落的元 凶。虽然灵魂本来是含着天赋知识的,但是灵魂附着到身体之后,肉体受感官的诱 惑,感官妨碍我们正确的认识,获得知识,所以灵魂在受到身体的“干扰”和“污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染 后,忘记了过去曾经关照到 可能避免肉体的诱惑,使灵魂获 要使被遗忘的知识重新呈现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感觉经验的刺激,感觉不是知识的来源,感觉经验是引起我们 回忆的媒介。回忆不是对具体事务的印象,而是对理念本身的回忆。因为灵魂具有 能动性,所以回忆是一个在感觉经验的刺激下,不断“回头 ,不断上升的过程。 例如,通过比较粉笔而得出了长和短,“相等 和“不相等 的认识,除了有感性 经验的作用,还要有先验的关于相等和不相等本身的认识,这是获得认识的必要条 件。在人的头脑中,先于经验就有一些知识。天赋的东西是得到经验的前提。对知 识的学习就是原初知识的摹本,灵魂的摹仿就是回忆。柏拉图的天赋观念论也被称 为是回忆型的天赋观念论。 和柏拉图不同的是,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是逻辑型的天赋观念论。他认为真理 性的知识是天赋的而不是后天获得的。天赋的知识是有限的,包括他哲学的第一原 则“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的方法是以怀疑“开路”的”。j 怀疑的目的是通过普遍 怀疑找到不可怀疑的东西,找到真正的知识。而普遍怀疑的准则是“清楚明白 的 理性。各种知识、客观世界、上帝都可以被怀疑,但我在怀疑这种心理活动是存在 的,毋庸置疑的。“我”是精神性的主体,“我”就是“思”本身,“思就是我。“我 是假定的,超形体的,不是真实存在的,是逻辑假设。“我 是不圆满的,为了走 出狭隘的自我,笛卡尔推出上帝存在论,认为唯一的“上帝 是圆满的,它既不来 自心灵的杜撰,也不来自于外部的感受,甚至也不能来自于对不圆满的东西的否定, 只能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通过天赋的形式放在我们心里的。笛卡尔通过用上帝来 保证天赋观念的清楚明白,从而保证上帝既然是圆满的,智慧善良的,上帝把这些 天赋观念思想赋予我们,因此我们就有了天赋观念。 笛卡尔说天赋观念“既不是来自外部对象,也不是来自我们意志的规定,而 是完全来自我内部的思想能力”。先验的天赋观念思想是公理,是前提,理性演绎 法是一套演绎规则,这样就可以以天赋观念为基础,通过理性演绎法,推出无限的 观点。笛卡尔将观念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天赋观念,天赋的知识是有限的,包括 几何学的公理,逻辑学的基本规律以及上帝的观念,这种天赋的观念在认识中发挥 着最重要的作用,是其它认识的基础,只有依靠于心灵的天赋观念才能真实的认识 一切事物。第二类是感觉给我们提供的观念,例如听觉、嗅觉、味觉等。笛卡尔强 苗力【 i 李敏章:西方哲学史新编【m 1 人民版社2 0 0 7 年版:第3 0 4 页。 嘻苗力i 1 ,李敏章:西方哲学史新编【m 】人民i j j 版社,2 0 0 7 年版:第3 0 2 页。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i t e s i s 调理性,贬低感觉的作用,认为来自 念中演绎推理出来的。第三类是心灵 性的知识是天赋的而不是后天获得的。感官提供的观念和心灵虚构的都是不可靠 的。只有天赋观念是真正的知识来源,笛卡尔提出天赋观念思想的最终目的是要寻 找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然后以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为逻辑前提,通过一套演 绎推理的知识体系,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遭到了洛克的批判。洛克作为经验论者,其思想就是从对 天赋观念论的批判开始的。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运用大量篇幅批判天赋观念论, 来证明人心中根本没有天赋观念。洛克批判天赋观念论的起点是认为感觉经验的各 种观念都是来自外部世界的,都是由外部世界控制和决定的。洛克首先针对笛卡尔 的天赋的思辨的原则进行批判。笛卡尔认为天赋的思辨的原则是普遍同意的,普遍 必然性的知识肯定是不能来自经验的,因为经验是各异的,由经验得到的知识是个 别的、一般的,不具有普遍必然性。天赋的思辨原则应该是是来自先验的。但是洛 克认为不存在普遍必然性的知识,比如小孩心里就没有几何学意识,没有自我同一 性的形成。洛克认为即使承认普遍必然的知识,这些知识也不一定是先天的。大家 约定俗成达成同一,也可以达到普遍必然性。所以洛克认为没有普遍同意的原则, 即使有,也不是先天的。 其次,洛克批判笛卡尔所谓天赋的实践原则。洛克认为道德的原则不是与生俱 来的,是后天教化的结果。如果人们有普遍必然性的实践原则,普遍同意这些原则, 就不会有人做坏事,也不会出现在不同地方、不同的民族遵守着不同的道德原则的 情况。即使有些伦理思想是大家在表面上一致接受的,在内心之中也不会都同意它。 每个人对伦理道德思想的理解都不是完全一样的,很多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 自以为是的认识这些道德思想。所谓的天赋实践原则不过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根 据一定准则约定俗成的。所以说根本不存在全社会共同认可的道德思想,也不存在 人们从内心里愿意共同遵守的实践原则。 洛克还批判了笛卡尔关于天赋的上帝观念的思想。洛克认为上帝是天赋的这一 思想是后天在追溯寻找世界的原因时找到的,是对自然界万事万物第一因的猜测, 是我们推理的结果,不是与生俱来的。洛克在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进行批判之后, 提出了一切知识来自于感觉经验的观点。经验由两部分组成,感觉和反省。感觉是 通过五种感官听觉、嗅觉、味觉等对外在事物的经验,反省是对内在心理活动的经 验。感觉就是外在经验,反省就是内在经验。通过感觉和反省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知 识。在经验之前没有任何知识。洛克认为人的心灵犹如白板,上面什么都没有,所 5 有 赋 虽然我们常常要靠感觉经验的引导才能发现这些观念和思想,但是这些思想不是我 们把它们形成的,这些观念是在我们心中的,不是被放进去的,是在人的灵魂深处 的。莱布尼茨认为洛克没有充分区分出来自理性的必然真理的根源和来自感觉经验 的、来自人心灵之中混乱知觉的事实真理的根源,他不同意洛克的不需要天赋印象 就能得到知识的说法。莱布尼茨认为心灵既不是象笛卡尔所说的我们心灵中与生俱 来的就具有清楚明白的观念,也不是象洛克所说的是一张什么都没有的白板,而是 有东西的。所有的知识都是天赋,但是这种天赋的知识不是直接明白的存在于心灵 之中的,而是作为一种禀赋、才能、先已形成的东西潜在的存在于我们心中,这就 是莱布尼茨潜存型的天赋观念论。虽然同样被称为天赋观念论,莱布尼茨潜存型的 天赋观念论和笛卡尔逻辑型的天赋观念论在内容上有很多不同之处,不能将两者混 淆。本文为了便于说明,统一将莱布尼茨的潜存型天赋观念称之为莱布尼茨天赋观 念论。 ( 三) 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论对科学成果的总结反思 科学和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一直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早在古希腊时期, 几何学往往被看成不证自明的公理,哲学和数学更是被看成是一样的知识。而中世 纪的哲学家们,总是把哲学、数学和神学联系在一起。这种现象直到文艺复兴之后, 出现了用实验方式研究世界的方法之后,哲学和科学才真正的分开。而莱布尼茨作 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思想在哲学、数学、物理等很多领域都具有很高的成就。 仔细研究可以发现,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哲学思想的发展和其物理学、数学的发展 是密切相关的。 不管是莱布尼茨天赋观念思想的发展,还是他其它的哲学思想的创立,甚至于 在别的知识领域上的研究,都和时代发展的科学背景息息相关。文艺复兴之后,哥 白尼的日心说成为科学发展的第一次转折点。哥白尼既是天文学家又是数学家,他 相信天文学的发展研究必须依靠数学方法和观察实验。早在古代,赫拉克利特和阿 利斯塔克就已经提出了地球在围绕太阳运动,宇宙的中心就是太阳的思想。而在哥 白尼时代盛行的是希帕克和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这一观点在当时观察所要求的精 确度范围之内,用来理解事实似乎是正确的。要想推翻这种思想,并提出自己的观 6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点,不仅需要创新才能,还需要哲学的观点来支撑。哥白尼运用数学的论据来验证 自己的观点。哥白尼最看重的是,“行星应该有怎样的运动,才会产生最简单而最 谐和的天体几何学 。哥白尼注重数目的和谐,把天文学的研究目的放在数学的简 单性质的基础上,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哥白尼引发的这场天文学中的革命,使 自然科学从中世纪服务于经验哲学,到摆脱经验哲学的束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使人们认识到理性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哥白尼运用数学简单性这一“先验原则建立天文学,伽利略则是用望远镜 进行实在的观察,他把实验的方法、归纳的方法和数学的演绎的方法结合起来,从 而发现并建立了真正的物理科学的真正方法 。伽利略运用机械力学和数学的观点 解释自然现象,形成了机械唯物论的思想。他发现运动不需要外力,需要外力的是 运动的产生、停止或者运动方向的改变。伽利略通过寻找自然现象间的数学关系了 解支配自然变化的永恒定律,为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除了伽利略和哥白尼, 这一时期还涌现出了很多具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从这些人的思想中,可 以发现数学和演绎方法的重要性,这一观点也深深影响了笛卡尔、莱布尼茨等人, 莱布尼茨在很多研究领域上都始终遵循着数学化自然观的观点。 莱布尼茨很多认识论上的问题,其实归根结底又都还原到其本体论上。他的本 体论、认识论上诸如单子论、观念来源等许多问题都和数学、物理学有着密切的关 系。赖欣巴哈在科学哲学的兴起一书中指出:“经典物理学有两重性,它培育 了象培根、洛克这样的经验论者,也造就了笛卡尔、莱布尼茨等理性主义者。哥白 尼、刻卜勒、牛顿、伽利略等人的杰出的科学成就,不仅是经验归纳或实验的产物, 也是利用数学科学的必然结果。必须记住,不管实验方法的出现多么富有革命性, 它毕竟只是近代科学的两大工具之一。另一工具是使用数学方法以建立科学解释 。莱 布尼茨提出他的逻辑学、数学和他的形而上学之间不存在鸿沟。还宣称,他的全部 哲学都是数学化的,是从数学的最深内核中产生出来的。 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论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潜存在人心灵之中的,但是这种 知识要想变成被人们所察觉的,现实存在的知识,就需要理性演绎。莱布尼茨时代 的理性演绎都要借助数学知识,理性演绎法就是根据数学知识的抽象的理性演绎思 维建立起来的。莱布尼茨提出所有知识在我们心灵之中都是早已存在的,但是这种 知识是不清晰的,很多人无法清楚地察觉到,天赋的知识只是作为一种潜能存在于 心灵之中。潜能的天赋知识,需要来自感觉的刺激,才能从模糊地状态转变为清楚 9 【英】w c 丹皮尔:科学史- t n i m l 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9 年版:第1 9 0 贞。 2 【英1 w c 丹皮尔:科学史上册f m l 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9 年版:第2 1 7 灭。 5 【德1 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 m i 伯尼译北京:商务目j 书馆,1 9 8 3 年版,第8 l 贞。 7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明白的知识。莱布尼茨把认识归结为数 其根本来说只是数量上的,而数学的研 认为一切科学最终都可以转化成数学, 真理的数学方法,从而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问题。 莱布尼茨反对笛卡尔学派的机械论、反对古代原子论,强调普遍方法的理性精 神。在莱布尼茨最初的论组合术中,莱布尼茨就已经在试图寻找普遍使用的演 绎推理方法,至此,从莱布尼茨以后很多的关于逻辑和数学的著作中,都可以发现 为了解决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他一直想要通过逻辑和数学中的“普遍符号”和 “普遍的数学方法”,寻找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方法,以适用于所有道德和形而上学 的命题。莱布尼茨认为数学是提高人类智能的工具,所有东西都包含在数量在之中, 数学显现出所有事物的动力。莱布尼茨追求符号的简单化和普遍化,用符号的运算 过程代替反思的演绎过程。他曾经想象能把所有演绎的错误都归结为数学运算的误 差,这样哲学家们在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就可以向数学家那样,拿笔和纸运算就可 得出结果。正是这种要将所有推理的真实性都简化成为计算的思想,促进了莱布尼 茨的哲学和数学的创造。而莱布尼兹这种追求普遍性的符号,至今仍在被使用着。 追求普遍算法的思想也表现在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学中。正如m 克莱因所说的: “微积分是能应用于许多类函数的一种新的普遍的方法,这一点必须归功于n e w t o n 和l e i b n i z 两人 。莱布尼茨和牛顿独立的发明了微积分,牛顿的微积分倾向于物 理学,而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则和其哲学有着联系。莱布尼茨无法证明微分是如何经 历了代数的发展和产生的,原因就是在他的微分运算中,所有的知识都以预先“安 排“好了。赖欣巴哈曾说数学的工具成了具有预言能力的知识。莱布尼茨把无穷小 理论看成是虚构的,在客观世界上是不存在的,只是因为这一理论可以帮助人们论 证很多知识,所以人们把这种知识看成是有效地假设的。莱布尼茨之所以把无穷小 理论神秘化,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把抽象思维绝对化了。恩格 斯提出,虽然数学是研究知识的抽象科学,但正是因为莱布尼茨把数学中的抽象思 维绝对化了,最终不可避免的走向唯心主义。莱布尼茨在数学、物理学研究中产生 的理论问题和其在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的需要,是他哲学研究的动力,而他哲学的 发展也需要自然学科提供的科学论证。他的哲学思想和数学思想相互影响,数学的 成就离不丌他深厚的哲学知识,而哲学的发展更是以数学知识为依托,建立了更加 完善的知识体系。 5 m 克莱l 捌:古今数学思想第二二册【m 】北京人学数学系数学史翻译组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版社1 9 8 1 版 第9 2 贝。 8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 四) 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论的宗旨 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的西方哲学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把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升 到了研究的重要地位。时代的变化,带来了西方哲学变化的思潮,这一时期的哲学 家站在时代前沿,召唤时代新生,成为时代精神的领导者。同时,科学发展也获得 了质的飞跃。力学即物理学的发展使所有问题都还原为力学问题,数学的迅速发展 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受当时时代背景和科学研究模式的影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各自在自己的内部都区分为唯理论和经验论两派。经验论者面向自然,收集实验 材料,重视自身的实验,使用从个别收集,形成一般,从特殊到普遍的归纳方法。 英国实验室科学迅速发展,使得这一时期的英国哲学家们都注重实验科学,注重观 察,注重经验归纳法。受数学发展和抽象思维方法影响的欧洲大陆的哲学家,如笛 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更加着重于数学和理性演绎法。虽然经验论者和唯理论 者都反对经验哲学的独断,反对封建制度,他们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制定科学的 认识体系的目的和宗旨相同,但是就普遍必然性的知识来源这一认识论问题产生了 根本分歧,分别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并且越走越远。 经验论者认为一切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凡是在理智中的,无一不先在感觉经 验中,理性思维固然重要,但经验处于基础地位。经验论思想的代表就是洛克的白 板说。唯理论者提出人的认识不仅来源于感觉经验,还来源于人的心灵本身,他们 认为凡是在理智中的,无一不在感觉经验之中,但理智本身除外,理智本身才是知 识的源泉,同时也是人类真理知识的根源。唯理论派的笛卡尔为了说明知识的来源, 提出了天赋观念论。笛卡尔受机械论的影响,直观的认为关于数学公理、逻辑学原 则、及上帝的观念等真理性的知识都是天赋与人心中的,而且是清楚明白的天赋与 人心中。斯宾诺莎虽然没有象笛卡尔一样直接肯定天赋观念,但是也提出真观念不 来源于感觉经验,来源于心灵自身,是作为天赋的工具在心灵中与生俱来的。笛卡 尔的天赋观念受到了洛克根据大量事实材料所作出的有力的反驳,莱布尼茨针对洛 克的批判,在斯宾诺莎等哲学家认为知识是清楚明白的直接的存在于心灵之中的基 础上,提出了潜存型的天赋观念论。 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论就其根本是要说明人的心灵是否像经验论所说的那样, 在认识发生之前上面什么都没有,人的心灵本身是不是知识的来源? 真理性知识的 根源和基础究竟是心灵还是外部世界? 鉴于洛克提出的“人的心灵是一张白板,上 面什么都没有,根本不存在什么与生俱来的东西”,莱布尼茨认为人的心灵不是一 张白板,它本身就具有天赋的知识,但这种天赋的知识不是清楚明白的存在的,而 9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 是以一种模糊地不清晰的状态潜存于人的心中。人的心灵在出生时不是空的,而是 像有花纹的大理石,有内存的、潜在的东西。而人心灵之中这种与生俱来的知识是 真正知识的萌芽。对于真理性知识的来源问题,莱布尼茨认为存在于人心灵之中的 天赋思想、才能就是真理知识的来源,天赋的东西是一种禀赋、习性,是获得真理 知识的基础和条件。但潜存的知识是模糊地,要想把可能的知识变成具有“清楚明 白 性质的真理性的观念,还需要心灵的“加工”,需要感觉经验的刺激作用。莱 布尼茨通过天赋观念论清楚地回答了人的心灵不是空无一物,早在人们认识到知识 以前,就潜在的存在着人们所知道的知识的原型、印象。真理性的知识不是象经论 者说的那样,来自感觉经验,来自于事实根据,而是来自心灵本身所具有的天赋知 识。 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论作为其哲学思想的一部分,不是独立存在的,天赋观念 论的提出和发展与单子论、前定和谐论思想有着深刻的联系。要建立哲学系统,必 须要找到根基。单子是纯粹精神性的东西,不仅是莱布尼茨哲学最后的根基,也是 具有能动性的。单子没有广延,也没有部分,不由任何部分组合而成,单子的根本 特性就是它是最单纯的。它既不能以自然地方式组合,也不能以自然地方式消亡。 单子没有可供事物出入的窗口,单子是闭塞的孤立的,单子和单子之间不会发生彼 此的外在的相互作用。既然单子是闭塞的,又如何认识外部世界呢? 莱布尼茨认为 认识是心灵本身存在的,不是外部世界对心灵的作用结果。所有知识都已经潜在的 存在于心灵之中,认识的发生依靠的是潜存的天赋的原则对知觉的推动。莱布尼茨 彻底否定知识从外部世界的来源,从而推论出知识只能是内在的,早已潜存在心灵 之中的。 莱布尼茨提出外部感觉和天赋知识的相互影响是由于“前定和谐”。莱布尼茨 说:“灵魂遵守它自身的规律,形体也遵守它自身的规律,它们的回合一致,是由于 一切实体之间的预定的和谐,因为一切实体都是同一宇宙的表象”。莱布尼茨认为 人们所观察到的世界,其实是不同层次的单子按照知觉能力的高低形式的集合体。 在这个集合体中,每个单子的作用,都是预先安排好的,都在一种预定的和谐中。 作为单子堆积而成的人,分为心灵和肉体两部分。一些知觉能力低的单子堆积成人 的感觉器官,另外一些具有察觉能力的理智的单子组合成人的心灵。理性的单子和 实在的器官组合成为人的心灵的整体。人的肉体和理性是分别预先安排好的,两者 的堆积集合或者说理性和感性的联系同样是预先安排好的,整个世界都是上帝预先 安排好的单子的集合。上帝是最高级别的单子,而由理性构成的人的心灵则具有统 。十六十八世纪两欧各国哲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7 5 年版:第4 9 7 页。 1 0 觉或者思维 了灵魂和身 “前定和谐 茨本体论思 ( 一) 人的心灵是具有花纹的大理石 莱布尼茨延续了唯理论思想中感觉经验无法获得普遍必然性知识的观点,在批 判的继承笛卡尔天赋观念思想的同时,又给天赋观念思想赋予了新的内容。笛卡尔 提出天赋观念知识是有限性的,只有几何学的算式、逻辑学的公理及上帝的观念是 天赋的。莱布尼茨认为不仅仅是几何学的基本公理、逻辑学的基本公式、上帝的观 念是天赋的,一切思想,所有的知识都是天赋的,所有的观念都是以潜能的方式存 在于人心中。数学的知识已经天赋在我们心中,当我们运用证明的推理认识到这些 数学知识时,我们可以说是学到它们的,或者更准确的说是通过这些知识的根源把 这些知识从心灵中抽引出来。对于非常难以理解、非常深奥的科学来说,虽然它们 的现实的知识不是天赋的,但其中很多潜在的知识是天赋的。例如“方不是圆这 一命题就是天赋的知识的,因为这一命题适用于矛盾律范围。而“甜不是苦的”这 一命题就不是天赋的,类似于颜色、滋味、声音等观念都不是天赋的,因为这些观 念都是来自外在感官。莱布尼茨说这是一种“混杂结构。莱布尼茨承认他不仅继 承了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而且他比笛卡尔走得更远了。 莱布尼茨认为笛卡尔所说的人类与生俱来就具有清楚明白的知识有不足之处, 他反对笛卡尔提出的天赋观念是现成观念的思想。莱布尼茨认为我们心中有天赋的 知识,但不是现实的明白的存在于我们心中,而是以一种潜在的、天赋的倾向、禀 赋而存在。我们头脑中就有潜能的东西,但不是清楚明白的,不是现实的。观念只 是潜在的存在于人心里,因为白痴儿童就没有几何学和逻辑学公理的观念,无神论 者就不相信上帝。天赋的东西作为人先以形成的知识结构对人的认识发挥着作用。 这种潜在的东西就好像是大理石上的花纹,每个大理石都有天然的纹路,高明的艺 术家就是根据大理石模糊的潜在纹路,雕刻出不同的雕塑。莱布尼茨举了赫尔墨斯 雕像的例子。赫尔墨斯这个雕像既不是说大理石本来就存在赫尔墨斯的雕像,也不 是说大理石一无所有,而是这块大理石的纹路非常象赫尔墨斯,所以好的艺术家可 以根据天然的纹路,自然而然的就雕刻成赫尔墨斯雕像。纹路决定了雕像的形状, 天赋的东西是人获得知识的结构基础,不论人们进行何种活动,都离不开天赋的公 理和天赋的理性认识能力。 1 2 一11_-i_ii_l-_-一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对于有没有实践的天赋原则这一问题,莱布尼茨在人类理智新论“没有天 赋的实践原则的章节中提出,他虽然赞同洛克的有些道德原则不是天赋的原则的 思想,但他认为这些道德原则是天赋的真理,“凡是能从原始的天赋知识引申出来 的一切真理也都可以叫做天赋的,因为心灵能从自己内部把它们抽引出来 。莱布 尼茨认为这是“天赋”一词所包含最广的、最确定的概念,作为派生的天赋真理 的道德规则,人们可以从心灵内部自己把它抽引出来时,这种道德规则就是天赋的。 所以,天赋的知识不仅包括天赋观念,还包括由天赋知识能直接抽引出来的所有理 性的观念。此外,还有一些天赋真理,是人们利用自然之光和本能两种方式发现的。 天赋的知识不仅仅是人们依靠本能自然而然的的赞成的真理,还应该包括“自然的 光 ,即从笛卡尔以来的唯理论者所认为的人的心灵所具有的天赋的理性的认识能 力,“当人们说天赋概念是隐含在心灵中时,这应该只意味着它有认识这些概念的 能力;因此我已指出,除此之外,它还有在本身之中发现这些概念的能力,并且有 当它认为必要时对这些概念加以认可的禀赋”。所谓的天赋的实践原则,就是人们 不假思索就要践行的,上帝给了人们一种本能,正是这些本能让人们做很多事情都 不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完全是不自觉意识的行为,人们会不仅因为需要,更是为了追 求快乐而进行吃饭、唱歌、睡觉等行为。所以莱布尼茨认为追求幸福快乐,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