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浅谈声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浅谈声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浅谈声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浅谈声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浅谈声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担任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声乐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 接关系着声乐教学的质量。声乐艺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更是“仁者见仁,智 者见智。”声乐教师只有具备全面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在教学中更有游刃有余。 本人将从具备生理学家、心理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的素质和能力这四个 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关键词:声乐教师 素质 能力 english abstract english abstract the vocal music teacher is holding the post of the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vocal music teaching the role, the vocal music teachers quality and ability direct relation vocal music teaching quality. vocal music art is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views in the unceasing developing process,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views.” the vocal music teacher only then has the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and ability, can have in the teaching accomplishes a task with ease. myself from will have the physiologist, the psychologist, the artist, educationalists quality and ability these four aspects launch the elaboration. key word: vocal music teacher quality ability 第一章 具备生理学家的素质和能力 1 引言 引言 由于声乐艺术的特殊性,自学成才在声乐学习中并不多见,更多的学生需 要依靠声乐教师的指导。与其他门类学科相比,在声乐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尤 为关键,对其要求也更高。因此,为了有效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声 乐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能够兼顾生理学家、心理学家、艺术家、 教育家等多重角色,这样有利于较为全面、科学的开展声乐教学,使教师在教 学中更加游刃有余。 第一章 具备生理学家的素质和能力 第一章 具备生理学家的素质和能力 自1855年玛.加尔西亚(m.garcia)发明喉镜以来,声乐艺术进入了科学用 声的新时代,生理学、物理学等科学知识与声乐教学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了更 加科学的声乐基础理论。声乐教学终于可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不再停留在单 纯依靠感觉的摸索时代。这也同时对声乐教师有了新的要求,即:必须兼顾声 乐教师与生理学家的双重角色。 第一节 掌握生理知识的必要性 艺术表演者首先应对自己的乐器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更好、更 科学的使用它。而声乐这门特殊的艺术学科,集演奏者和乐器于一体,是以歌 者人体自身为乐器的,歌唱者对这个特殊的乐器构造既看不到也摸不着。这就 要求歌唱者必须要通过掌握一定的生理科学知识,来加深对自己乐器的了解程 度。如,胸肌、腹肌、横隔膜的位置;口、鼻、咽等腔体的形态特征;各器官 的运动原理等。类似这些基本的人体生理知识,是每一位歌唱者必需具备的。 生理学家通过各种试验研究,提供了许多对歌唱有价值的科学知识,不但 有利于声乐艺术的科学发展,对声乐教师也有所裨益。这些系统的理论知识是 基本的原理纲要,是歌唱的基本规律,是声乐教师指导学生发声时必须掌握并 第一章 具备生理学家的素质和能力 2 遵循的基本法则。 第二节 重视学生生理知识的学习 学生掌握相应的声乐生理学知识,在学习中将更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不同的学生,嗓音的条件千差万别;不同的学习阶段,面临的声音问题也 千奇百怪。声乐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教学语言也会适当的有所变换,不尽 相同。比如同样是吸气的动作,学生鼻咽腔不够打来时,教师把吸气比喻成像 闻花一样;当学生横膈膜、两肋等呼吸状态不够积极时,教师把吸气比喻成如 惊讶、叹气一样。这种变通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较快的协调并建立起正确的歌 唱状态。但在起初,各种感觉上的差异,有时会造成学生歌唱概念的混淆或矛 盾。如果学生具备一定的声乐生理学知识,就会有章可循,比较容易理解教师 所用方法的教学意图,有助于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努力。这样既提高了课堂上 的学习效率,又加强了学生对歌唱方法深刻、全面的领会,使学生有目的性、 科学性的进行练习。 而且,学生在长期的声乐学习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著作书籍或大师讲 座。这些为学生提供了较多学习机会的同时,也造成了学生的困扰。面对多种 多样、纷繁复杂的歌唱方法和感觉的描述,如何辨别取舍、科学的借鉴,是一 个重要的问题。歌唱的感觉体悟本没有一定之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述 的也各不相同。俗话说:“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如果学生没有遵循不变的 科学原理,极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从而盲目的进行错误的练习,那后果是 极其严重的。因此,重视学生对生理知识原理的学习,有助于其在错综复杂的 问题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科学的分析借鉴,对学生日后的学习有着重 要的影响。 第二章 具备心理学家的素质和能力 3 第二章 具备心理学家的素质和能力 第二章 具备心理学家的素质和能力 声乐教学与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说歌唱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动作的 话,那么这种动作的贯彻与实施则是靠心理意识去完成的。对呼吸肌肉、语言 器官、共鸣器官等的训练和协调,都需要与大脑的神经配合。大脑通过神经给 肌肉传送指令,实施大脑的意志,实施的结果再由神经传回大脑,进行调整。 这样反复的反馈与调整是被人的意识所控制的,也就是心理的作用。声乐教师 必须掌握声乐教学的心理规律,从而启发学生运用意识、意志、气质、情感等 心理因素,对歌唱和发声的生理机能进行调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第一节 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歌唱与发声的动作机能,是由生理动作而引起的心理反应,心理反应反过 来又指导和影响生理动作。动作是歌唱和发声的根本因素,它的贯彻与实施是 要靠意识、注意力、意志力等心理因素去完成的。 声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像一位心理学家,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并 进行科学的调节和控制,更为有效的发挥心理学的作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1.1 歌唱意识 “人的意识具有极大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它不仅能够反映客观事实,而且 还能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改造客观现实。 ”1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歌唱 的意识,则是歌唱者心理主观意识的外化,是一种独特的高级行为。 歌唱者的技巧和技能、对声音的要求都是有意识的,也是靠意识去完成预 期的歌唱目的的。教会学生如何按照意愿,有意识的发出、控制某种声音、音 色,这种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要通过教师不断的引导和学生不断的努力来完成 的。 声乐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学生对歌唱与发声规律的逐步认识,提高学生对自 己歌唱和发声的反应,从而形成一个正确的心理歌唱意识,有效的领导各个器 第二章 具备心理学家的素质和能力 4 官准确的完成动作。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无数次的思考、分析、比较、 1综 合、改进和调整,才能使自己逐渐形成正确的歌唱意识。学生具备了正确的歌 唱意识,将有利于其发现、掌握歌唱的变化和规律,从而达到预期的歌唱目的, 对于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起着巨大作用。反之,错误的意识容易导致学生如下 巴僵硬、气息过浅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2.1.2 注意力 “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动作的指向和集中” 2,它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 种心理现象。注意力在歌唱和发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掌握科学歌唱方法的 必要条件。 注意力就象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注意,外界的事物才能进入心灵。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要求学生注意教师的示范动作和声音效果,或要求 学生集中注意力想象、辨别自己的声音位置。这些都需要有注意力的诱导,学 生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做出准确的动作,产生正确的声音。 此外,声乐教师还可以利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例如,有 的学生遇到高音时,总是担心唱不上去,还没唱就紧张起来,心理上就有了负 担,这就容易造成肌肉的卡、挤、压等现象,自然会影响到正常的发声。这时, 教师应该更侧重于要求学生把高音字如说话一样大声的说出来,以情感带动技 巧,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单独关注一个音符上巧妙的转移了,减少了不必 要的心理负担,消除了心理和生理的紧张,高音也容易唱出来,恰到好处的解 决了问题。 2.1.3 意志力 “意志是自觉的调节自己的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的心理过 程。 ”3如果说歌唱意识和注意力是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的体现,那么意志活动 更是贯彻在整个声乐教学活动中。歌唱的意志就在于使各个器官按照需要协调 起来进行动作。 声乐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明确了想要的声音、有了正确的发声目 标,就必须强制自己长期的、有目的、反复的练习一些动作,不断的练习和巩 1-3 邹长海, 声乐艺术心理学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8,1517 第二章 具备心理学家的素质和能力 5 固发声技巧,这是学习声乐的基本方法,而这个过程始终需要意志行动。意志 活动对声音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起着调节和支配歌唱和发声器官的作用。它调 动各感觉器官巩固练习,同时还要不断抑制错误的动作和其他的干扰。 此外,发声练习的枯燥、大量曲目的学习、反复性螺旋式的进步,这些都 是学生所要面对的困难。每一步前进的背后都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和坚持不泄 的努力。坚定的意志力会使学生披荆斩棘、排除万难,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稳 步前进;而薄弱的意志力则会使学生消极倦怠、丧失学习的信心。因此,从学 习声乐初期,声乐教师就要重视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鼓励他们不断向正确的 目标努力。 第二节 心理学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声乐教学不仅是生理活动的过程,更是心理调控的艺术活动过程。教师掌 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准确地把握学生心理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 方式,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歌唱包含了复杂而多样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影响着歌唱心理,而心理素 质又与性格、气质等先天因素有关。例如,有些外向性格的学生,聪明、灵活、 善于与教师沟通配合,但缺乏耐性和钻研精神;而有些内向性格的学生感情细 腻、体悟深刻,但比较羞怯,不善于表达自己;有的学生自信心强,比较粗旷; 有的学生则缺乏自信,比较敏感。而这些又与歌唱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学生 的歌唱状态。因此,鉴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声乐教师应从教学的角度、 速度、语言等多方位去启发和诱导学生,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做到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灵活教学。这样才能够扬长避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 观能动性,使其自身的优势得到更大的发挥。 第三章 具备艺术家的素质和能力 6 第三章 具备艺术家的素质和能力 第三章 具备艺术家的素质和能力 一位合格的声乐教师,未必是一位十分出色的歌唱家,但他应该是一位合 格的艺术家。 第一节 自身是一位歌者 不言而喻声乐教师,是教授发声的教师。通过教学指导学生如何歌唱,运 用完美的声音来表达感情。因此自身具备一定的歌唱能力,这是很重要的。 这并不是要求声乐教师一定要有一流的嗓音或是极其精湛的歌唱技巧,但 他必须是一位能对自己的声音控制自如,可以做多样的示范、拥有一定艺术修 养的歌唱着。声乐教师通过自身学习的过程,克服困难,完善歌唱能力,这其 中的领悟和体会是极其宝贵的,是任何理论书籍无法给与的。具备一定歌唱能 力的教师会理解学生发出对、错不同声音的生理和心理过程,切身体会到学生 的感受,师生之间容易产生共鸣,有利于及时准确地解决问题。而没有歌唱能 力的教师,就不具备这种体悟,缺乏教学过程中的直觉,不会有歌唱过程中的 这种共同感。 声乐学习不同于其它学科,生理和心理的微妙变化学生是不易察觉的,即 时有所感觉也表达不出来,这就需要教师的理解。教师具备一定的歌唱能力, 会便于在教学中与学生更好的交流沟通,利于其歌唱的进步。 第二节 范唱的能力 声乐教师自身具备了一定的歌唱能力,范唱才会在声乐教学中起到应有的 作用。声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需要教师通过声音切实的给学生感染和启发, 仅凭理论的指导是不够的。范唱就是声乐教学里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 将抽象的声乐理论直接转化为音乐实践,更易学生直观的感受。 首先,声乐教师可以做正确的范唱。如,准确地示范声音的位置、走向、 强弱等。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直观的感受声音,再通过对声音的模仿来 第三章 具备艺术家的素质和能力 7 捕捉歌唱的感觉,更快的掌握歌唱方法。学生在起初仅是对声音的单纯模仿, 随着学习的加深,通过长期的聆听与模仿,就会形成一种对声音概念的理解和 认同。因此,准确的范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歌唱方法,树立正确的声音概 念,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进步;而错误的范唱则会使学生误入歧途,并丧失 对歌唱的兴趣。 其次,声乐教师可以做多样的模仿范唱。因为人体的内外听觉的原因,有 时学生不能够发现自己声音的问题。教师就如一面镜子,通过模仿学生错误的 声音,客观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问题所在,使学生豁然开朗,对声音的对、错 有明确的区分,以便更好的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 再次,范唱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教师不仅仅要规范学 生的声音,也要注重对音乐作品的艺术处理。 面对一首声乐作品,教师可以通过范唱全曲,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歌曲的 情绪、风格,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现。也可以通过局部的示范,有针对 性的解决问题。 例如,很多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没有重音的概念,使得演唱听起来直白而生 硬;有的学生把乐句间的换气理解为一个句子意思的终止,造成乐句间缺乏连 贯性、完整性,没有做到形似中断,实则不断的要求,这些都制约着学生对作 品的音乐表达。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对一两个乐句做有针对性的示范, 体现句子的重音、语调、停顿,让学生更形象的理解语言与音乐之间的微妙之 处。 第三节 艺术家的修养 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不单单会指导学生如何发声,更要指导学生如何独 立的分析和处理作品,以及更好的表达歌曲的内涵。 3.3.1 文化修养 随着声乐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声乐教师的要求也日益增高。一位优秀的声 乐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 俗话说: “艺术的较量,最终是文化的较量” 。诠释一个声乐作品,要想正 第三章 具备艺术家的素质和能力 8 确把握作曲家的创作思想、创作意图,把作品的艺术风格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就需要有精深的文化修养。 不同的社会时代,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思想情感;不同国界、不 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也各不相同,因此,艺术情感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艺术具有时代性,要求演唱者情感的表达要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比如,演唱古 曲阳关三叠时,就不能用现代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去表现作品,首先应该理 解王维的诗和他所在的时代背景,这才可能准确把握人物情感和思想格调。 因此,声乐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文化底蕴,提升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3.3.2 音乐修养 对中外音乐史、曲式分析等音乐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对某些乐种、语言 研究;对其指导的歌曲及歌剧有深刻的理解和领悟,这些都是一位优秀的声乐 教师应该具备的音乐修养。 声乐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每个学生的自身条件又各不相 同,教师就要根据具体情况给学生布置适合其演唱的一类或几类乐曲。如,歌 剧中的选段、艺术歌曲、清唱剧等等。这些不同领域、不同类型、不同语言的 作品,在艺术处理方面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要对作品的背景、乐种、语 言等有准确的掌握,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指导学生以恰当而又富有感染力的 方式来诠释作品,表现音乐。 3.3.3 气质修养 声乐教师对艺术的态度和自身的气质修养,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是 其最直接的模仿对象。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音乐修养会让声乐教师具备高雅的气 质和风度,对艺术不断的热爱与追求会使这种音乐气质变得更加深邃而富有内 涵。通过这种艺术气质的感染,可以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观和对艺术美的不断 探索的能力,这将对学生日后的艺术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四章 具备教育家的素质和能力 9 第四章 具备教育家的素质和能力 第四章 具备教育家的素质和能力 由此可见,歌唱家并不等同于教育家,声乐表演也并不等同于声乐教学。 声乐教师有丰富的歌唱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精于教学之道,具备一名 教育家的素质和能力。声乐教师通过对声音的辨别,以一种学生能够理解的语 言表达形式把知识传达给学生,再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这是教与学的共同配合,因此,教师首先要“会教” ,学生才能“会学” 。 第一节 敏锐的听辩能力 声乐的特点在于以歌唱者自身为乐器,存在自我听觉和客观听觉差异的问 题。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主要依靠声乐教师对其声音作出鉴别和指导, 这就好比医生的听诊,要先诊断出病因才能对症下药的治疗。因此,声乐教师 不但要有正确的声音概念,还要有对声音敏锐的辨别能力。 这就需要声乐教师有一副灵敏的耳朵,善于捕捉学生细微的声音变化,不 要错过任何一点可以改变声音的机会。因为声乐的学习,往往是在几次偶然的 灵感突现的情况下,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的。有时,学生对这种细微的变 化比较模糊,声乐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听辨,帮助学生及时准确地调整歌唱状态, 抓住这种正确的声音感觉。这样在反复的比较、分析、辨别及调整下,学生掌 握了正确的方法,自然就改掉了错误的习惯,自身对声音的辨别能力也会提高。 此外,声乐教师具备敏锐的听辨能力,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准确的音高、 音色、节奏的感觉。例如,有的学生唱歌音准较好,也不跑调,但由于发声技 术、或情绪影响,有时也会出现音高不准的现象,而自己又意识不到,这时就 需要教师从发声方法等方面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音高概念。再如,有的学生 对音色的感受力比较弱,这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作品的音乐表现和情感的表达。 声乐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耳朵,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正确的声音概念,引导学生 选择美的声音,追求美的色彩。这对学生声音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章 具备教育家的素质和能力 10 第二节 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语言是课堂上教师给学生传导信息的主要手段,是构建知识的桥梁和 加深情感的纽带。不同学科教学语言的运用,有其自身一定的科学性和技巧性。 教师只有在掌握了本学科教学语言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才能使教学质量得 到进一步提高。 4.2.1 准确精练性 声乐是一门抽象而复杂的学科,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声乐教师必须把自 己的教学目的通过准确精练的语言,言简意赅的传达给学生。这就要求声乐教 师要有高度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一针见血的指出学生 的主要问题,并以一种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形式把他们准确的传达给学生,解 释清楚。这样便于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有针对性地去解决。例如,在练声的 行进过程中,教师通常会采用简短易懂的词汇,在学生发声的同时对声音进行 调整。如:放松、收腹、声音靠前等语言的使用,有利于学生快速、准确的发 现问题,及时对声音进行调整,同时也锻炼了对声音的分辨能力。 因此,准确精练的语言有利于突出教学的重点、解决教学中的主要矛盾, 利于学生对复杂问题的理解;长篇大论、语言冗长、缺少重点的空谈,则会让 学生不知所云、无所适从。此外,教师在注意语言的准确精炼的同时,还要避 免使用太过于专业化的术语,不易于学生理解领会。 4.2.2 辩证统一性 声乐中包含很多对立统一的关系,声乐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说:气息下沉, 声音位置要高;腔体打开,声音要集中等,这些都是辩证统一原理在声乐教学 中的体现。声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训练学生协调各种关系,使之达到整体上的一 种平衡、统一。因此,声乐教学语言的辩证统一性尤为重要。 比如,要求学生保持声音的高位置时,如果只一味的、片面的强调声音位 置要高,势必会给学生造成误导,盲目的去刻意追求声音的高位置。其结果就 是导致气息上浮、喉位过高,出现挤、卡的声音,声音的高位置也无从谈起。 而反之,通过提示学生保持气息深,喉位稳定,打开腔体的方法,声音的高位 第四章 具备教育家的素质和能力 11 置反而容易建立。这就要求声乐教师要客观、整体的看待问题,注重语言的辩 证统一性,避免因片面、孤立性,造成学生歌唱概念上的模糊或混淆。 4.2.3 形象生动性 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简单化、直观化。 “空气不是有意识的吸进或引进来的,正像我们进屋开门一样,只是给空 气提供自动流进的场所。 ”4丽莎罗玛对歌唱呼吸的形象比喻,把这个原本复 杂、抽象的过程简单明朗化了。 在训练声音的过程中,单纯的使用声乐理论往往比较抽象乏味,学生很难 理解。声乐教师可以运用比喻等方法启发学生想象,把感觉、记忆等心理要素 联系起来,科学有效的调节生理机能的活动。如,形容气息的保持就像气球一 样,饱满而又有弹性。这样形象、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有效的启发了 学生对歌唱的感受能力,比仅用空洞、生硬的理论术语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 受。 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还可以激发学生歌唱的欲望和艺术的表现力。 在指导学生演唱作品时,形象、生动的语言有助于带动学生情绪,开发其 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这是学生对歌曲解释和二次创作的先决条件。如,要求歌 曲的连贯性和完整性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学生把音乐想象为一根长长的 线,每个乐句就是穿在这根线上的珠子。也可以配合作品的内容风格,通过2比 喻、联想等方式,给予学生以提示和引导,充分调动其自身的创作欲望,从而 更深入的表达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第三节 钢琴伴奏的能力 如今的许多院校已配备了专门的艺术指导教师,他们专门为学生伴奏并进 行音乐辅导。但因各种因素的制约,多数院校是保证不了每堂声乐课都有艺术 指导的配合的。因此,声乐教师要上好声乐课,提升声乐教学的水准,具备较 好的钢琴伴奏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声乐教师的钢琴伴奏不仅能为学生提供音准、节奏的概念,还能引 4 邹长海, 声乐艺术心理学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8,314 第四章 具备教育家的素质和能力 12 领学生更好的完成对作品的二度创作。歌曲的伴奏可以揭示作品的音乐形象, 表现作品的主题内涵。声乐教师具备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就可以通过自己的 伴奏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情绪,烘托音乐意境,给学生营造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 其次,声乐教师具备钢琴伴奏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理解的完整性、 连贯性。前奏、间奏、尾奏对作品的音乐形象的整体程示和音乐的贯穿发展起 着重要的作用。前奏的预示烘托、间奏的承前启后、尾奏的回味无穷,这都是 一首声乐作品中必要的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进行艺术表现的前提。 声乐教学与钢琴伴奏之间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伴奏能力会使教师在教学 中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因此,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的磨练、提高自 己的钢琴伴奏水平,通过对曲式学、和声学、即兴伴奏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加 强弹奏技术和读谱的反应能力,把钢琴伴奏更好的实用于教学实践当中。 第四节 育人能力 声乐教学一般采用一对一的授课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建立良好互信的 师生感情,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 教师真切的关爱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是推动教学进展的巨大力量。 由于学生的先天条件、素质能力的差异,学习的起点水平和接受程度也不一样。 有的学生基础好,接受能力比较强,教师的教学进展也会比较顺利;有的学生 基础薄弱,接受的会慢一点,教学的进度也会比较缓慢。教师在关注相对优秀 的学生的同时,要避免忽视基础薄弱的学生,甚至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这 种情感上的交流与肯定会为学生增强信心和勇气,赋予他们前进的决心和动力。 此外,声乐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声乐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时 间的锤炼。学生是在矛盾不断的产生和解决的过程中,螺旋式的前进的。声乐 教师要包容学生在前进中的一些不足,耐心的给与他们改正的时间。善于看到 学生点滴的进步,并加以引导鼓励,循序渐进的提高要求、加大难度。这样既 达到了教学目标,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避免急功近利,给造成学生挫败 感。 第四章 具备教育家的素质和能力 13 第五节 科研能力 声乐教师的科研能力与专业理论水平,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础,是推动 声乐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随着科学的发展,有些声乐理论被证实是不正 确的,需要重新审视;有的教学方法,对一个学生有利的同时可能对另一个学 生有弊,它并不是万能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反复的套用同一种教学方式 的保守方法,只会埋没更多同样具备资质的学生。而声乐教师把教学单纯的建 立在个人经验和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