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pdf_第1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pdf_第2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pdf_第3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pdf_第4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理1 = 大学 摘要 摘要 技术创新是融合科技与经济的主要渠道,在一国的创新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而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所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有重要意义。自从1 9 4 2 年熊彼 特提出垄断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熊彼特假说”,企业规模一直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因素中备受关注的一个,但是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至今没有定论。本文通过对企业规 模和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对中国的技术创新战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先从技术创新的规模特征差异、技术创新的规模经 济性与不经济性以及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劣势三个方面对企业规模和技 术创新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然后利用国内外的数据,运用非参数模型,应 用统计软件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小企业比大企业 更倾向于进行技术创新,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技术创新活动趋于平稳,创新的 力度倾向于保持一个稳定的比例;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比国内外中小企业 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国应将技术创新扶持的重心放到中小企业上来的观点;最后 在借鉴国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扶持体系的基础上,对中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扶持体 系从融资体系、法律支持体系、财政和税收支持体系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几个方面提 出了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规模,非参数分析,技术创新扶持体系 i l 山东理- 大学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t e c h n i c a li n n o v a t i o ni st h ep r i m a r ym e a s u r ec o m b i n i n gs c i e n c ea n de c o n o m ya n dt h ec o r eo f i n n o v a t i o ns y s t e mi nac o t m n y b e c a u s ef i r m sa l et h ep r i n c i p a lp a r to ft e c h n i c a li n n o v a t i o n , i ti s i m p o r t a n tt os t u a yt e c h n i c a li n n o v a t i o ni nf i r m s f i r ms i z eh a sb e e nab a s i l i cf a c t o ri n f l u e n c i n g t e c h n i c a li n n o v a t i o ni nf i r ms i n c e s c h u m p e t e r i a nh y p o t h e s i s ”i n1 9 4 2 b u tu pt on o w ,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f i r ms i z ea n dt e e h n i c 8 1i i l n o v a t i o nh a s h ta c h j e v e dac e r t a i nc o n c l u s i o n t a f t e ras e r i e so ft h e o r e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 , t h i s p a p e ra p p l i e st h en o n p a r a m e t r i , ! r e g r e s s i o n ,e s t i m a t i o n p r o c e d u r et o t h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i n n o v a t i o n - f i r ms i z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u s i n gf i r m sd a t af r o mc h i n e s e i t t o p l 0 0w e ba n du kd t lw e b t h e no nt h eb a s i so f t h e o r e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a n de m p i r i c a la n a l y s i s ,t h e p a p e ra c h i e v e sa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s m e sh a v es t r o n g e rp r e f e r e n c et oi n n o v a t et h a nt h el a r g ef i r m s ,a n d r & dt r e n d st ok e 印af i x e dr a t et os a l e sr e v e n u ew h e nt h ef i r m sa c h i e v eac e r t a i ns i z e a o e o r d i n gt h e c o n c l u s i o na n dt h ea c t u a ls i t u a t i o no fd o m e s t i ca n df o r e i g nf i r m si nt e c h n i c a li n n o v a t i o n , t h ep a p e r p r o p o s e st h a tw es h o u l di n c r e a s es u p p o r tf o rs m e si nt e c h n i c a li n n o v a t i o ni nc h i n a a tl a s t t h ep a p e r p r o p o s e sw o r k a b l ep o l i c yf i o mf i n a n c i n gs y s t e m ,l e g a ls y s t e m ,a n dt a x a t i o ns y s t e mt os o c i a s e r v i c e s y s t e m k e y w o r d s : f i r ms i z e ,t e c h n i c a li n n o v a t i o n , n o n p a r a m e l r i cr e g r e s s i o n ,s u p p o r t i n gs y s t e mo f t e c h n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山东理工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张雌各叩矶唧帅:叩口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理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郎:学校有权 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用不同方式在 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 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时i n :涧年6 月r o h 时间:川年6 月l 。日 ,沙、t少fil唧懈 则嘲 登 名 名 盔 签 究 师 山东理t 大学硕一l + 学位论文引言 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引言 2 0 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巨 大作用和影响,不仅来自科学自身的发展,更来自科学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来自 科技与经济的融合。科技要成为现实生产力,必须有一个融合的过程。技术创新是融 合科技与经济的主要渠道,越来越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形成了一股技术创新的世界 潮流。“技术创新”因此成为一个有特定意义的重要名词,它涵盖了创造和成果转化 为现实生产力的全过程,是经济活力之源,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自从1 9 4 2 年s c h u m p e t e r 提出垄断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理论以来,一直有不少学者在 研究企业规模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到底是大企业有利于技术创新,还是小企业有 利于技术创新,迄今为止仍没有确定的答案。目前关于企业规模结构与技术创新之间 关系的研究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以s e h u m p e t e r 为代表,认为垄断在技术创新 中具有巨大作用,“大企业是技术进步最有力的发动机”;另一种是新古典经济学的观 点,认为市场竞争会促进技术的变革。许多研究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 研究,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支持s c h u m p e t e r 的大企业技术创新观点,另一 种则支持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即竞争驱使下的中小企业能最有效地推动技术创新。 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大企业、中小企业和不同结构类型的企业集群在技术创新中具 有不同的作用,各有不同的优、劣势。到底哪种类型的企业更有利于技术创新,技术 创新和企业规模的关系与国家、地区、行业等因素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些问题 都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目前世界上对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集中于实证研究,不论是在发达国 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众所周知,中国的经济问题向来都是比 较复杂的,往往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规律不符,所以利用中国企业的数据对这个 问题进行分析,对企业规模和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中国, 因为数据可得性的限制,很少有人做比较系统的实证分析。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本 文应用有限的中国数据结合世界发达国家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应大力扶持中 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结论。 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是有很大差距的。据2 0 0 5 中国 企业5 0 0 强的最新数据,提供研发数据的3 7 3 家企业中,只有1 0 6 家企业的研发费用占 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了2 t 3 ”,与世界5 0 0 强企业难以相比。( 据不完全统计,国际5 0 0 强的研发费用占全球研发费用的6 5 。) 如何更好的促进技术创新,提高国家技术创 新的整体水平,是目前学者们都在积极探索的问题。企业规模是一个重要的影响技术 创新的因素,研究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对国家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对 企业选择适合于技术创新和自身发展的策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选题的研究 山东理t 大学硕t 学位论文引言 立足于企业规模和技术创新的关系,试图发现哪种规模的企业更有利于技术创新活动 的开展,以期对中国的技术创新政策提供新思路。 2 研究思路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企业 规模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不同规模的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优势 和劣势,对技术创新规模经济性及规模不经济性充分论述,然后应用中国和世界发达 国家的数据对企业规模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做实证分析,以期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 的结果对国家的技术创新政策以及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出有价值的见解。 3 研究方法、程序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并重,以求做 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文献研究、资料收集和充分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数 据的基础上,不仅借助于抽象思维进行逻辑推理和文字演绎,同时借助于数学手段构 建理论模型推导有关结论,并且利用统计和计量分析工具s - p l u s 就相关问题运用非参 数计量分析法进行实证检验。 2 第一章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企业规模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是否大的企业就比小的企业对技术创 新的投入多? 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企业的成长和技术创新的开展都有重要的意义。自从 1 9 4 2 年s c h 啪p e t e r 提出垄断有利于技术创新,大企业将比小企业更有动力创新的理论 提出以来,后来的学者从理论上和实证上都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迄今为止并没有没 有找到一致的结论,事实上,也不可能找到一致的答案。因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涉 及到多个方面,应用的数据不同,选取的指标不同,采用的模型不同,都有可能产生 结论上的差异。但是,不论怎样,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是完善了技术创新理论,对实 践也有许多指导所用。 1 1 理论方面的研究 1 1 1 熊彼特假说( t h es c h u m p e t e r i a n h y p o t h e s i s ) s c h u m p e t e r ( 1 9 4 2 ) 指出企业规模和创新存在一种直接的正向关系。企业规模 越大,市场控制力越强,企业从创新活动获得收益的能力就越强。s c h u - m p e t e r 认为 只有大企业才能引导技术进步。因为小企业没有能力提供足够的研发资源,也没有能 力承受完全竞争的环境下进行技术创新投资的风险,所以小企业不会热衷于进行技术 创新。但是大企业不但有足够的资源可用于技术创新,同时因为大企业的垄断力量可 以有效地缓解模仿行为带来的风险,所以比小企业有更大的收益预期,从而大企业会 比较企业热衷于技术创新。 他指出,创新需要相当大的资源,而来自其他企业和个人的模仿将会使创新的利 润减少,从而减弱企业创新的动力。因为小企业不像大企业那样拥有足够的资金和良 好的技术基础,所以研发对小企业来说是昂贵的,但是模仿其他企业的创新相对来说 成本低廉,于是,大多数的小企业将不会选择创新而是选择模仿。 1 1 2g a l b r a i t h 的理论 g a l b r a i t h 根据s c h u m p e t e r 的假说提出大企业是“完美”的创新主体。g a l b r a i t h ( 1 9 5 2 ) 2 1 认为,由于创新是有成本的,所以只有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才能提供创新 所需要的资源。在这里,g a l b r a i t h 所说的成本是指研发项目所涉及到的时间及风险。 g a l b r a i t h 认为与大企业相比,花费在大量的研发项目上的时间和风险,对小企业来 说是昂贵的和巨大的,所以小企业不会把时间和金钱投入在研发上。他还认为大企业 比小企业更有能力减少与研发有关的成本,只有大企业能够完全承担研发的结果。 1 1 3a r r o w o q 理论 山东理1 = 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一章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在s c h u m p e t e r 和g a l b r a i t h 的理论基础上,a r r o w ( 1 9 6 2 ) 3 1 提出从风险和所有权的 角度考虑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关系问题,他也支持大企业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理论。 a r r o w 解释说,小型的竞争性的企业在研发上投入不足,因为他们是风险厌恶的;同 时他们的融资能力较差,导致他们不能完全开发创新活动的收益;中小企业没有能力 为其创新申请专利( 保护其创新) ,也就无法阻止模仿现象,从而其技术创新就会变 成一个公共物品。很明显,没有企业愿意制造公共物品,因为这无异于有意将自己置 于死地。所以只有那些具有垄断能力的大公司才有创新的动力。 1 1 4d e m s e t z 对, s a r o w f l 抨击 d e m s e t z ( 1 9 6 9 ) 1 4 指出a r r o w 的理论是不明确的。d e m s e t z 并没有抨击a r r o w 的大 企业适合创新的结论,他抨击的是a r r o w 结论成立的前提。d e m s e t z 认为小企业可能创 新活动更多,认为a r r o w 的竞争性小企业创新投资不足的原因恰恰可以用来解释为什 么大企业创新投资不足,他认为大企业在得到创新的所有权方面面临更多困难。 d e m s e t z 声称,机会成本为零的时候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躲避风险可能比承担风 险的成本更高,所以他反对a r r o w 关于风险的论断;其次,d e m s e t z 攻击a r r o w 的竞争 性小企业创新的失败是由于所有权得不到清晰界定的理论,“保护所有权并不比保护 汽车和现金难”,“如果有些知识的确很难保护,我也不确定哪个机构能够解决这个 问题。” d e m s e t z 并没有提出究竟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更适合创新,他认为以a r r o w 的前提 并不能得出企业规模和创新之间的关系。他指出a r r o w 的论断是空想主义的,因为不 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目前并没有什么企业能够完全规避创新的风险和完全拥有创 新的所有权。仅仅因为风险和所有权问题就断定大企业比小企业在创新上具有更高的 效率是一种空想。d e m s e t z 最终并没有直接给出企业为什么要创新的答案,也没有给 出一个新的创新理论,他所得出的结论就是个体企业决定创新与否取决于创新可能得 到的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和均衡。他指出创新者应该努力去寻找这样三个目标的平衡 点:参与广泛的、种类繁多的研发试验,将投资放在有前途的风险项目上,拥有完全 得到任何知识和创新的收益的能力。 1 2 实证方面的研究 有关企业规模和创新活动关系的理论已经应用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数据检 验过。企业规模依次用员工人数,资产总额,销售额等作为替代变量,技术创新依次 用研发支出,研发人员,专利和新产品的销售额,研发强度来衡量。在模型的使用上, 比较常见的有:l o g y = a + b l o g x + ,y = a o + 口l x + a 2 x 2 + 口3 + ,其中, x 。,r 分别是代表企业规模和技术创新的变量;p r o b i t 姚t o b i t 模型。但是, 4 山东理_ t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关于企业规模和创新活动的确切关系仍然没有定论。 w o d e y ( 1 9 6 1 ) l 目发现,在他所研究的8 个行业中仅有2 个行业的研发产出对企业 规模的弹性大于l 。他对1 9 8 家企业的数据进行了研究,发现中等规模的企业比小规模 和大规模的企业都更加倾向于投资与研发。 s c h e r e r ( 1 9 6 5 ) 1 6 1 用了4 4 8 家企业的数据,他发现,到达某一水平后之前,小规 模企业的规模增加的比例要大于创新活动增加的比例,而大公司的研发强度倾向于减 少。( 这个发现同在上文中提到的w o r l e y 的中型规模企业研发比例最高有相似之处。) s c h e r e r 指出,只有化学工业和汽车钢铁工业表现出一种研发强度随着销售额增长而 持续增长的趋势。h a m b e r g ( 1 9 6 4 ) t 7 j 发现研发人员数与企业员工总数以及总资产之间 仅有十分微弱的相关关系,仅仅在三个行业研发产出对企业规模的弹性超过l 。 c o m a n o r ( 1 9 6 7 ) i n 考察r 2 1 个行业中的3 8 7 个企业,他发现,研发人员数对企业规 模的弹性从没有超过1 ,2 1 个行业的弹性都小于1 7 。有关研发人员数对企业规模的计 量经济分析表明,并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大企业的研发人员较多。 m f i e l l e r ( 1 9 6 7 ) t 0 1 利用四个计量经济学模型,应用了6 7 家企业的数据,证明研发 的强度与企业规模负相关。m f i e l l e r 在“企业决策过程:一个计量经济学分析考察” 中指出“在所有的4 年中销售的系数都是负的,这多少有点让那些期望大企业多些研 发的人有点吃惊”。 m a n s f i e l d ( 1 9 6 8 ) 1 1 0 反对用研发人员数衡量创新的做法。他用企业发布的研发 支出总量来衡量创新。他应用了化学工业的1 0 个企业、8 个医药行业的企业、7 个钢铁 企业、4 5 - 玻璃企业的数据,研发支出和企业规模的一个对数线性关系进行了估计和 检验。他发现,除了化工行业,石油,药品,钢铁,玻璃的大企业在并不比小企业研 发投入多。 g r a b o w s k i ( 1 9 6 8 ) t “1 做了e l m a s f i e l d 差不多的研究。将研发支出和销售收入及销售 收入的平方作了回归分析,应用了1 6 个化学行业企业和1 0 个医药公司。在医药行业, 研发力度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加而减少,对比之下,化工行业的研发力度则随着企业规 模的增加而稳定增加。g r a b o w s k i 最终得出结论,造成医药和化工行业的这种不同的 因素不是企业规模,有其他的原因。 s u b r a h m a n i a n ( 1 9 7 1 a ) t ”1 发现,在印度的化工行业,研发强度和企业规模之间不存 在正相关关系。他认为这个分析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除了企业规模,并没有考虑其他的 因素。后来s u b r a h m a n i a n ( 1 9 7 1 b ) t n 】用相同的数据集,考虑了诸如利润,保留收入, 折旧,总投资和滞后研发支出等因素,他发现,完全的研发支出,滞后的研发支出, 以及折旧都与企业规模成正向相关关系。 f i s c h e r 和t e m i n ( 1 9 7 3 ) t 1 4 1 认为应该用研发产出代替创新活动来分析二者的关系。 他们指出研发对企业规模的弹性超过1 并不表明创新产出对企业规模的弹性大于l 。 山东理t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2 0 世纪8 0 年代的研究利用了更加全面的数据。计量方法也由单纯的参数估计方法 发展到非参数估计,各种计量软件也得到了发展,从而实证分析的结果更加具有说服 力。l a u ( 1 9 8 3 ) 【i j i 利用印度1 0 0 家公司的数据发现样本企业的研发强度与他们的规模 有着正向的依赖关系。b o l u l d 等( 1 9 8 4 ) ”1 用美国企业的数据样本发现企业规模较小的 时候,研发的力度随着规模上升有轻微的下降,而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研发力 度却随着规模增加而增大。k a t r a k ( 1 9 8 5 ) t 1 7 t 用1 9 7 8 1 9 7 9 的产业横截面数据发现企业的 研发支出与规模的增长不成比例。还有其他的一组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与研发活动不呈 线性关系。 s i d d h a r t h a nf 1 9 8 8 ) t ”喇用1 9 8 2 - 8 5 年的1 6 6 家制造业企业数据发现研发力度和企 业规模呈一个u 型函数关系。企业的研发强度开始随着企业规模增加丽递减,直到企 业规模( 以销售收入衡量) 达到一个极限6 亿卢比。过了这一点后,研发力度开 始随销售量的增加而增加。 c o m a n o r ( 1 9 6 7 ) s j 、h o r o w i t z ( 1 9 6 2 ) 1 9 1 和h a m b e r g ( 1 9 6 4 ) t t l 的研究表明企业规模和 创新活动之间呈弱正向相关。然而,除t c o m a n o r ( 1 9 6 7 ) ,这些研究都没有包括产业的 影响,后来,b a l d w i n 和s c o t t ( 1 9 8 7 ) t ”i 发现这种遗漏可能会使企业规模对创新活动 的影响的估计发生扭曲。c o h e n 等( 1 9 8 7 ) t ”1 利用联邦贸易委员会的企业数据,注意产 业的影响,提出企业规模和研发力度不相关。该研究在检验企业规模和创新关系的时 候,用研发强度衡量创新。 p a v i t t 等( t 9 8 7 ) 1 2 2 、a e s 和a u d r e t s c h ( 1 9 9 0 1 2 3 1 ,1 9 9 1 脚1 ) 提出企业规模和研发力度之 间呈u 型关系。这即是说小企业和大企业具有与其规模成比例的较高的研发强度,中 等规模企业的研发强度最小,并且这种关系随着产业的不同而改变。 k a t m k ( 1 9 9 4 ) 2 5 1 认为企业规模对技术成就的影响取决于相关的产业和运用的分析 方法。他的分析用产品的研发支出作为因变量,用企业总的销售收入衡量企业规模作 为自变量,做了多重回归分析。这个多重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产品的研发随着企业规 模的增加而减少。他分析这样的结果是由于政府政策的影响。产业许可政策可能会逆 向的影响了大企业,抑制了企业对产品的研发活动。 k u m a r 和s a q i b ( 1 9 9 6 ) t 2 6 1 用2 9 1 家印度制造企业的1 9 7 7 7 8 和1 9 8 0 8 1 年的数据检验 p r o b i t 和t o b i t 模型,分别检验企业研发活动发生的概率和研发力度的决定因素。他 们发现企业规模和研发的概率呈倒u 型关系,而研发强度却和企业规模呈正向线性关 系。 a r v a n i t i s ( 1 9 9 7 ) 1 2 7 1 以瑞士制造业企业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企业规模对创新活动 的影响。他把企业规模作为个外生变量,研究其对一个创新活动模型的影响,发现 在瑞士制造业中并不存在创新活动的规模依赖性,但是创新活动有规模特定倾向性。 k u m a r 和a g a r w a l ( 2 0 0 0 ) t 2 8 】使用1 9 9 2 1 9 9 3 和1 9 9 8 1 9 9 9 年样本数据检测发现企业 6 山东理_ t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田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规模和研发力度之间呈水平的s 型关系。应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时,企业规模和其三次 方的系数为负,其二次方的系数为正。 n a h m ( 2 0 0 1 ) p ”应用了非参数的分位点回归方法,应用韩国制造企业数据来分 析企业规模与创新的关系。他认为对科技型的企业来说,中等规模的企业的弹性是最 大的。这个结果证实t s c h e r e r 在1 9 6 5 年的发现:在企业规模到达某一点之前研发费用 比企业规模增长速度快,这一点以后,反而增长的慢了。对非科技型的企业,研发费 用稳定增长,表明大企业中创新活动具有规模经济性。 m a r t i n e z 和l a b e a g a ( 2 0 0 2 ) 1 3 0 1 应用1 9 9 0 年1 9 9 3 年西班牙制造业企业的数据对企 业规模和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他们分别从创新决策和创新数量两方面分析创 新的规模效应,他们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企业规模确实是影响创新的重要因素, 但是在创新活动的不同阶段规模效应是不同的,小企业在创新决策上更具有灵活性和 高效率,但是创新的数量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规模负效应。 p r a d h a n ( 2 0 0 3 ) 1 3 1 1 利用印度1 9 8 9 9 0 和2 0 0 0 0 1 年的医药企业的数据发现企业规模 和其平方在t b b i t 分析中的系数分别为正和负,通过企业规模和研发行为的图像从而 得出结论说企业规模对研发行为具有正向作用,但是到达一定极限后这种作用开始下 降。 综合以上实证研究的结果不难发现,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在前人的研 究中有以下几种:正相关:技术创新的力度对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增加;负相关: 技术创新的力度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减少;u 型:大型和小型企业的创新力度较 大,而中型企业的创新力度较小;倒u 型:中型企业的创新力度较小型的大型企业 更大;躺倒的s 型:技术创新的力度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到底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现在仍未有定论,选取的模型不同,指标不同,或者企业所 属产业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结论都会有所变化。 目前国内对企业规模和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成就,大多是在国外理论的基础 上,集中于理论分析,从理论逻辑上推理大企业和小企业对技术创新的优势,而实证 研究的成果则集中于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刘国新、万军康( 1 9 9 7 ) 对中国1 6 个行业的研究中,将工业分为不同的集中度群落,对不同产业群落的基础上分析了集 中对于技术创新的关系,集中度与r & d 投入强度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戚幸东 ( 1 9 9 8 ) 对1 9 9 5 年中国3 7 个行业的研究发现,科技投入与集中度之间不存在完全的正 相关;魏后凯( 2 0 0 1 ) 根据1 9 9 5 年工业普查数据对2 8 个制造业进行研究发现,技术创 新活动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与集中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吲,从而对于中国企 业的规模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展。 7 山东理 二大学硕七学位论文第二章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理论分析 第二章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理论分析 2 1 技术创新的内涵 2 1 1 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 在技术创新的经济学文献中,人们对技术创新的界定并不完全一致。熊彼特是技 术创新经济学史上第一个提出创新概念的人,在其1 9 1 2 年所著的经济发展理论 一书首次中使用了“创新”一词,提出创新是生产函数或者供给函数的变化,是生产 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的组合” 3 4 1 。 首次直接给技术创新直接下定义的是e n o s 。他在1 9 6 2 年发表的石油加工工业 中的发明与创新一文中认为,“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 明的选择、资本投入的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用工人和开辟市场等”【3 6 】。 首次从创新时序过程角度来定义创新的是l e a n ,他认为技术创新是“始于对技 术的商业潜力的认识而终于将其完全转化为商业化产品的整个行为过程。” m a n s f i e l d 认为,产品仓新是从企业对新产品的构思开始,以新产品的销售和交 货为终结的探索性活动。 技术创新方面的著名学者f r e e m a n 又对技术创新概念作了更全面的定义,他认 为,技术创新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只是包括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装备等形式在 内的技术向商业化实现的首次转化。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即n s f ( n a t i o n a lf o u n d a t i o no f u s a ) 在1 9 7 6 年:科学指 示器中将创新定义为:“技术创新是将新的或改进的产品、过程或服务引入市场。” 中国学者傅家骥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得商 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系统,从而推动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 场、获得新的原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包括科技、组织、商 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3 3 1 1 9 9 9 年8 月2 0 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 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党中央、国务院集众家之所长,对技术创新给出了一个更为科 学的定义:t t 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 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 市场价值】。 2 1 2 技术创瓤的内涵 山东理t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理论分析 s c h u m p e t e r 在他的创新理论中,把技术进步理解为一个过程,认为这个过程包括 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扩散这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他按照经济学方法对发 明和创新作了有意义的明确区分。他说:“先有发明,后有创新;发明是新工具或新 方法的发现,创新则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在他看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 最根本的机制在于企业的创新活动。 8 0 年代中期m u e s e r 对几十年来在技术创新概念和定义的多种观点和表述作了系 统的整理和分析。在其搜集的3 0 0 余篇相关论文中,约有3 4 的论文在技术创新界定 上接近于以下表述:当一种新思想和非连续性的技术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发展到 实际和成功应用的程序,就是技术创新。在此基础上,m u e s e r 将技术创新重新定义 为: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这一定 义突出了技术创新在两个方面的特殊含义:一是活动的非常规性,包括新颖性和非连 续性;二是活动必须获得最终的成功实现1 3 6 1 。 美国国立图书馆研究部对技术创新所下的定义为:“技术创新是一个从产生新产 品或新工艺的设想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 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可见,技术创新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过程。 它强调了产品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技术的商业应用及其市场成功。技术创新不是纯粹的 科技概念,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技发现和发明,而是有特定涵义的新的经济发展观。 通过技术创新,把科学技术转变为产业竞争力,转变为整个国民经济的竞争力,是一 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举措。 可以认为,技术创新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及最终获取市场回报为 目标,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与开发、商业化生产,到市场推广应 用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来自市场需求,又以市场价值的实现与 应用作为成功的标志;技术创新是科技由知识形态转化为物质形态、由潜在生产力转 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技术创新的最终目标,是形成高水平的生产能力,并与 市场开拓相结合,获得商业利益或良好的社会效益;技术创新强调已有科技成果的综 合集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最终体现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市场应作 为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试金石 y r l 。 2 2 技术创新的规模特征 技术创新是从研究开发到实现市场化成功的一系列过程,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最 终检验标准是市场的实现程度,而不是技术本身的先进性( 傅家骥,1 9 9 6 ) ,从这个 角度说,不同规模企业技术创新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获取技术创新的最大利益。 但是,不同规模的企业在获取这个最大利益的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从而产生了 技术创新方式的规模特征差异。 9 山东理1 = 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二章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理论分析 2 2 1 规模特征差异之一:技术创新的战略差异 在技术创新的战略上,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分别倾向于技术创新的多角化和专业 化。所谓技术创新的多角化是指企业向其主导产品所在行业以外的行业开展技术创新 活动,是技术创新的横向化:而技术创新的专门化是指朝主导产品行业进行技术链的 延伸的技术创新活动,是技术创新的纵深化。 一般说来,技术创新向多角化发展是需要很多基础条件的:资金、技术、人才、 市场控制能力等等,成本和风险都较大。因为大企业拥有健全的市场网络,对市场的 控制能力较强,资金实力雄厚,研究开发人才充足,所以大企业倾向于投资市场需求 稳定、规模大的产品,所以技术创新倾向于多角化发展。随着企业发展,大企业的技 术触角会越来越宽。而中小企业由于融资能力有限,又缺乏多种专业技术人才,相对 来说很难开展多角化技术创新。对中小企业来说,对资金和人才需求标准相对较低的 专业化的刨新战略比较适合。 实证分析表明,大企业技术创新的多角化趋势比较显著。例如,从2 0 世纪5 0 年 代末开始,日本大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的一个明显特征是跨专业研究开发、跨行业应 用研究开发成果。研究开发计算器的厂商,把电子计算器的数字技术应用于手表上, 开发了电子手表产品;钢铁企业把高炉反应过程的监视和控制电子技术应用于开发电 子计算机产品上,开发计算机产品等等。美国的一项实证研究表明,从美国s i c 工业 分类标准中筛选具有技术创新代表性的2 0 0 个行业,对4 4 8 家大公司进行多角化度指 数分析,表明多角化度指数与企业销售额、企业专利发明数、单位销售额的专利发明 数、单位r & d 经费的专利数等均成正相关。 虽然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与技术人才的不足,很难开展多角化技术创新活动,但是 中小企业具有更高的技术创新敏感性,对新兴产业的研究开发更具有活力。2 l 世纪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一些新兴产业的技术产生了很大贡献,如计算机、真空管、飞机、 复印机、心脏起博器、生物合成胰岛素、调频收音机、机器人等等,都是中小企业发 明创新的。日本中小企业厅1 9 9 8 年的一项调查同样表明,5 3 1 的中小企业创新是 在某一专业技术领域发挥特长、开展持续的技术创新【。 2 2 ,2 规模特征差异之二:技术创新的动力差异 按照技术仓新的动力不同,可以把技术创新分为三种类型: 技术推动模式技术推动模式是指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是由其所拥有的新 发明或新发现而推动的,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需求拉动是不重要的,主动权掌握在 生产者的手中。也就是说,技术创新是拥有技术发明和发现的创新主体在寻找技术发 明的应用过程中完成的,同时间接地满足或者创造了某种市场需求。 山东理下大学硕七学位论文第二章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理论分析 需求推动模式需求推动模式是指社会需求和生产需求推动了技术创新活动 的开展,即由于市场存在的客观和潜在需求,创新主体着手进行研究开发,通过创新 活动的开展最终来满足市场需求。研究表明,就数量来说,6 0 5 8 0 的创新是由市场 需求引发的。 双重推动模式双重推动模式强调在技术创新是由技术和市场双重因素的推 动而发生的,即创新主体在拥有或者部分拥有技术发明或发现的条件下,受到市场需 求的诱发,并由此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由于经济与技术的发展,技术创新活动变得越 来越复杂,而且所涉及到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因此单纯依靠技术拉动与市场需求推动 的技术创新活动己经越来越少。 在这三种创新模式中,技术推动模式是最难的,它是导致技术根本变化和全新产 品产生的根本性创新,创新周期较长,创新成功需要类似于科学家这样的创新人才推 动,而且创新成果较难推向市场,所以中小企业一般不会选择这样的创新,一般只有 大企业才会选择这样的创新。而需求推动模式的创新相对来说是一种渐进性的创新, 创新周期短,创新的成功主要依靠企业家的推动,创新成果易于商品化,能够迅速产 生经济效益,所以是中小企业较常采用的创新模式。至于双重推动模式的创新,是技 术与经济互相推进的创新模式,也比较易于商品化,创新周期也较短,是大企业和小 企业都会采用的创新模式。 2 2 3 规模特征差异之三:技术创新的侧重点差异 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创新的侧重点也存在差异,大企业侧重于工艺创新,而小企 业侧重于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是指企业提供某种新产品或新服务,而工艺创新则是指 企业采用某种方式对新产品及新服务进行生产、传输,主要是企业研究和采用新的或 有重大改进的生产方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及能源消耗或改进现有 产品生产,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产出的最大化的创新活动。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都是为 了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但二者途径不同,方式也不一样。产品创新侧重于活动 的结果而工艺创新侧重于活动的过程;产品创新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物质形态的产品 上,而工艺创新的成果既可以渗透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中,还可以渗透 在各种生产力要素的结合方式上,即诸多生产力要素的整合上。工艺创新一般资金需 求大,创新周期长,技术水平要求高,但是因为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的效率,产生较 稳定的市场回报,可是大批量生产来获取规模经济,从而是大企业侧重的创新方式; 而小企业侧重于短、平、快项目以抢占市场,所以一般选择产品创新较多。 e d w i n h a n s f i e l d ( 1 9 8 8 ) 在分析日本前5 0 家大企业时发现,r & d 预算的6 4 用于 内部工艺开发和改进;k e i t hp a v i t t ( 1 9 8 7 ) 研究小组比较英国制造业的4 0 0 0 个工艺 创新项目时,发现随企业规模增加,工艺创新的比重上升,并且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 山东理1 二大学硕七学位论文第二章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理论分析 同时,工艺创新与企业销售收入规模也存在正相关性,即企业销售收入越大、工艺创 新的比重越大( f m s c h e r e r ,1 9 9 1 ) 。而据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 s b a ) 的调查,中 小企业每个人员所产生的产品创新的数量是大企业的2 倍,据对3 6 2 个行业总数为 9 8 0 4 项技术创新项目的调查,中小企业占5 5 ,世纪美国重要的产品创新中,中小 企业占三分之- - t a b 。 2 2 4 规模特征差异之四:技术创新的独立性差异 从技术开发独立性的角度而言,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通常可以分为三种,即自主 创新、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自主创新,顾名思义是指创新主体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 基础,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技术的进展或者突破,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 国际化,获取商业利益的活动;模仿创新,是指创新主体通过学习模仿领先创新者的 成果与方法,引进、购买或者破译领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 改进完善的做法;合作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自由寻找合作伙伴 的技术创新模式,参与合作的各方可以在此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通常所采取的形式 有企业间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联合开展创新、制造商与供应商合作、同业竞争 者之间的合作等。 自主创新是率先创新,成果一般都属于创新企业内部所有,技术创新主体能够在 一定时间内掌握与控制某项核心技术,开发出的新产品初期在市场都占据垄断地位, 可以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同时在一些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往往能够引发一系列的技 术创新,带动一批新产品的产生。但是,通常新技术领域的探索都具有较大复杂性, 因此要求企业必须具备雄厚的科研开发能力,同时需要巨额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投 入,加之研发周期一般都比较长,产品市场化也需要时间,再加上这样的创新一般有 很大的外溢效应,市场开发的收益很容易被其他跟随者无偿占有,因此创新主体所面 临的风险较大,所以中小企业一般不会涉足,通常大企业会有动力和能力选择这样的 创新方式。 模仿创新由于是仿制而不是全新的创造,因此企业可以在率先创新者的技术成果 的基础上,吸取前者开发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有效降低了成本与风险,研发时间相 对也较短,同时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原有的产品与技术等进行改造,在产品成本和性能 上也就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成功率也就更高。这样的创新模式是小企业经常采用 的。 而合作创新模式是大企业和小企业都经常采用的,想比较而言,中小企业更加倚 重合作创新的方式。中小企业利用有限的内部资源,树立自己核心能力的同时,积极 寻找外部合作单位,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是中小企业的主要技 术创新战略。中小企业与大企业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