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徐寅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徐寅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徐寅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徐寅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徐寅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徐寅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 姓名) 盐篁蒸学号至q q 塾2 专业生国直盐塞堂所呈 交的论文( 论文题目:徐寅研究) 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本人了解福 建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的 学位论文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三一导教师签名_ j 菡i 垃 签名日期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捅要 徐寅,字昭梦,是晚唐五代较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赋和诗格的创作方面均有 建树,尤以赋知名。在晚唐五代的全国文苑中,徐寅占有一席之地,在福建文学的 发展史上,徐寅更是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但目前学术界关于徐寅的研究,却相对 滞后和零散,不够深入全面。本文在着力解决徐寅的名字及出生、登第、游梁、依 王审知、依王延彬、,归隐和去世的时间及其相关事件等诸多问题的基础上,力图准 确勾勒出徐寅完整的人生轨迹。徐寅的著述颇丰,现存版本亦多,然各本所录篇目 各不相同。本文详细比对各种版本,对其诗赋著作逐一考辨真伪。大致确定了其作 品的数量及篇目。徐寅的律赋创作是晚唐辞赋的杰出代表,本文对其现存的4 7 篇律 赋加以细致归类,并初步分析了它们的整体艺术特色。徐寅的诗歌创作现存2 6 9 首, 为晚唐五代闽人之冠,其诗题材丰富,内容广泛,大致可分为咏物、咏史、咏怀、 唱酬、纪行、伤悼六大类,本文对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读,肯定了徐寅对福建五 代诗坛繁荣的特殊贡献。 关键词徐寅生平考著述考律赋创作诗歌创作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x uy i n ,a l s oc a l l e dz h a om e n g ,i saw e l l - k n o w nw r i t e ri nl a t et a n gd y n a s t y h eh a s g r e a ta c h i e v e m e n t si np o e m s ,c o m p o s i n g ,p o e t r yr u l e s ,a n dp a r t i c u l a r l yi nc o m p o s i n g x u y i no c c u p i e sa l li m p o r t a n ts p a c ei nt h e 丘v eg e n e r a t i o n s l i t e r a t u r eg a r d e no fl a t et a n g e s p e c i a l l y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l i t e r a r yh i s t o r yo ff u j i a n , x uy i n sp r o m i n e n tp o s i t i o n c a nn o tb en e g l e c t e d h o w e v e r , a c a d e m i cr e s e a r c h e so nx uy i na r er e l a t i v e l yl a g g i n g b e h i n da n ds c a t t e r e d , w h i c ha l en e i t h e rs u f f i c i e n tn o r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t h i sp a p e rs t r i v e s t or e s o l v eag r e a td e a lo fi s s u e ss u c ha sx uy i n sn a m ea n db i r t h ,h i sp a s so ft h ei m p e r i a l e x a m i n a t i o n s ,t h ev i s i to fl i a n g ,h i sr e t i r e m e n ta n dp a s s i n ga w a ya n ds of o r t h , i nab i dt o s k e t c ht h eo u t l i n eo fh i sc o m p l e t el i f e x uy i nc r e a t e sal a r g ea m o u n to fw o r k sa n dt h e r e a r em a n yd i f f e r e n tp o p u l a rv e r s i o n s h o w e v e r , t h er e c o r d e dc o n t e n t so fd i f f e r e n tv e r s i o n s a l ev a r i e d t h i sp a p e rm a k e sac o m p a r i s o no fv a r i o u sv e r s i o n sa n dd i s t i n g u i s h e st h e a u t h e n t i c i t yo fh i sw o r k sa n df i n a l l yr o u g h l yc o n f i r m st h eq u a n t i t yo fh i sw o r k sa n dt h e t a b l eo fc o n t e n t s x uy i n sc r e a t i o no fr h a p s o d yi sc o n s i d e r e dt ob et h er e m a r k a b l e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fl a t et a n gd y n a s t y t h i sp a p e rm a k e sad e t a i l e d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t h e e x i s t i n g4 7r h a p s o d i e sa n dp r e l i m i n a r i l ya n a l y s e st h e i ro v e r a l l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e r ea r e2 6 9p i e c e so fp o e t r ye x i s t i n gc r e a t e db yx uy i nn o wa n dt h ep a p e rs o r t so u t c a r e f u l l y , c o n f i r m i n gt h es p e c i a l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o fx uy i ni nt h ep r o s p e r i t yo fp o e t r y c i r c l e so ff i v ed y n a s t i e si nf u j i a n k e y w o r d s x uy i nl i f es t u d y w o r k ss t u d yt h ec r e a t i o no fr h a p s o d i e s t h ec r e a t i o no f p o e t r y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文摘 徐寅,字昭梦,是唐末至五代较著名的文学家,以赋知名,为晚唐律赋三大家 之一。五代归闽,与黄滔、黄璞、崔道融等名士唱酬相善,为刚刚崛起的福建地方 文学做出重要贡献。研究徐寅的诗赋创作将为晚唐律赋研究以及五代闽地作家群体 研究提供参考。徐寅一生著述颇丰,现存赋4 7 篇,诗2 6 9 首,另有诗格雅道机要 二卷。目前学界对徐寅的研究甚少,甚至连其姓名用字都未能确认。现存徐寅生平 资料颇为散乱,著述版本更为繁杂。本文试辨伪存真,勾勒出徐寅完整的人生轨迹, 确定其作品的数量及篇目,分析其律赋和诗歌的创作,肯定了徐寅的文学成就及其 在福建文学史上的特殊贡献。 第一章着重考订徐寅的生平及著述,分为两节。第一节为生平考订,相关文献 数量众多,但众说纷纭,多有柢牾。本文以藏于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的延 寿徐氏族谱卷二所录唐状元秘书省正字公传为本,结合莆阳比事、莆阳 文献、闽书、福建通志文苑传、兴化府志文苑传、莆田县志文苑传等各 方面资料,辨明了徐寅的姓名用字,大致确定了其出生、登第、游梁、依王审知、 依王延彬、以及归隐和去世的具体时间,并对其是否中状元一事进行了考辨,初步 理清了徐寅的人生脉络,最后还明确了其部分作品的具体写作时间。 第二节为著述考略,本文搜集整理了各种文献资料所收录或记载的徐寅著述, 列出并简略介绍了已散佚不存的两类著作,详细记录并分析了现存的六个版本,分 别是:四库全书所收徐正字诗赋二卷,续修四库全书所收唐秘书省正 字徐公钓矶文集十卷附录一卷,宛委别藏本钓矶文集五卷,还有嘉庆十五年 福鼎王遐春麟后山房刻本徐正字集四卷二册,民国十八年载道楼刊本钓矶文 集五卷一册,钞本徐正字集一册不分卷。后三者均藏于福建省莆田市图书馆 古籍部。这些版本中对徐寅诗文的收录均有出入,本文参考全唐文、唐文拾遗、 全唐诗、闽南唐赋诸书,加以细致比对,指出各本所选诗文的源流出处,并 对徐寅的部分赋作加以辨伪,大致确定了其律赋的数量为4 7 篇,衡赋( 以“仪 止泰一,无浅观业 为韵) 、第二赋( 即衡赋第二,以“同律量衡 为韵) 、 籍f f l 赋、均田赋四篇非徐寅所作,乃后人添加。最后,辑补了两篇杂著: 一为王审邦墓志铭片段,出自福建省图书馆藏王氏族谱( 光绪抄本) 中的武 肃王王审邦传;二为徐氏唐入莆谱序,收于延寿徐氏族谱第一册卷首。 i i i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对徐寅的诗赋创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重点研究徐寅的律赋创作。第一 节为徐寅律赋内容归类,从题材用途上将其4 7 篇赋分为咏史怀古赋、写景咏物赋、 咏怀赋和省试赋四类。咏史怀古赋并非单纯咏史,而是借古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 抒发个人的独特感慨,是徐寅赋中数量最多也最具特色的一类,共2 5 篇。根据其情 感表现的不同又可再分两种:一是借古讽今,二是怀恋盛世。写景咏物赋在寅赋中 数量较少,只有8 篇,但也颇具特色。其单纯体物的篇日优美隽永,而借物抒怀之 篇则兴寄遥深,托物以言志、抒情或说理。咏怀赋不借助任何媒介,直接以赋抒情 言志或议论说理,任何思想感情都可以用赋的形式表现出来,体现出徐寅对传统律 赋的大胆革新。省试赋现存只有两篇,分别为 止戈为武赋和 ,福建文史,2 0 0 3 年第2 期 【3 】马积商,赋史。上海:上i 唾古符l i | 版i i :1 9 8 7 年版。第3 7 2 3 7 4 页。 【4 】陈庆元,赋一时代投影与体制演变,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3 5 5 3 5 6 页 【5 】尹占华,律赋论稿,成都:巴蜀书社,2 0 0 1 年版,第2 7 7 - 2 8 6 页 f 6 】何新文,论晚唐律赋的艺术变化,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9 5 年第1 期 【刀赵俊波,中晚唐律赋分体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华龄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3 5 3 4 1 l 页 【8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9 年版,第2 4 1 、2 4 7 - 2 4 5 页 【9 1 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4 2 4 4 4 9 页。 2 第1 章绪论 在徐寅著述方面,本文所参考的版本有六: 四库全书所收徐正字诗赋二 卷,续修四库全书所收唐秘书省正字徐公钓矾文集十卷附录一卷,宛委别藏 本正字先辈徐公钓矶文集五卷,还有嘉庆十五年福鼎王遐春麟后山房刻本徐 正字集四卷二册,现藏于莆田市图书馆古籍部。以上四本均见于前人记载,除此 之外,笔者在莆田市图书馆的古籍藏书中另发现了两种版本:钓矾文集一册五卷, 民国十八年载道楼刊本;徐正字集一册不分卷,钞本。此二本各书均未见著录, 诸家考证也未见述及,可为徐寅研究的一小发现。这些版本中对徐寅诗文的收录均 有出入,本文参考全唐文、唐文拾遗、全唐诗、闽南唐赋诸书,加以细 考,指出各版本所选诗文的源流出处,并对徐寅的部分赋作进行辨伪,大致确定了 其律赋的数量及篇目。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有徐寅著作十种,皆题为唐秘书 省正字徐公钓矶文集,因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笔者无法得阅其全,故而本文不加研 读,据其书名,当与续修四库全书所收版本大致相同。此外,康爵现存莆人 著作书目提要口1 著录有“徐昭梦诗集二册,康熙间席氏刊本 ,万曼唐集叙 录也有“康熙中席启寓刻诗三卷本 ,此二者当为同版本。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古籍组1 9 8 6 年1 2 月所编福建地方文献及闽人著述综绿中亦录徐昭梦诗集三 卷,且注明藏于福建省图书馆。然今省图并无此本,未知是否已佚,文中亦不再赘 述。 对于徐寅律赋的研究,各种赋史、文学史的介绍虽精要然过于简单,且侧重于 对咏史怀古之作的分析,并多与黄滔、王柴并提,列于其后,篇幅甚少。可以说, 对徐寅律赋的全面丽深入的研究是前人所没有做过的,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对于徐寅诗歌的研究,可算是前人研究的薄弱环节,但鉴于徐寅主要以赋闻名, 本文对其诗歌只做了细致的分类研读,肯定徐寅对福建五代诗坛的特殊贡献。而对 于诗格雅道机要二卷,据张先生考辨,中有一卷袭自前人齐己风骚旨格,且 多为应试作法之举要,于晚唐诗格中并无新异。鉴于笔者学养心力之不足,本文遂 不加研读。 【i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古籍普本书目:集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8 年版 1 2 1 政协福建省莆田县委员会编,莆田文史资料第六辑:地方史论丛, 1 9 8 3 年版 第2 章徐寅生平著述考略 第2 章徐寅生平著述考略 2 1 徐寅生平及部分作品年考 2 1 1 姓名,家世 徐寅,字昭梦,号钓矶,泉州莆田( 今福建莆田) 人。寅或做夤,五代王定保唐 摭言卷十、宋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卷一梁太祖优待文士、宋徐师仁唐 秘书省正字先辈徐公钓矶文集序、明徐玩钓矶文集序、宋刘克庄后村大全集 卷九徐先辈集序、全五代诗、全唐诗作“夤”。宋陶岳五代史补卷二、 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七、宋蔡居厚诗史、宋李俊甫莆阳比事、元辛文房唐 才子传卷十等其他各类相关记载均做“寅。夤、寅错出,未知孰是。傅璇琮唐 才子传校笺认为“寅、夤义通,古书多借寅为夤,当以夤为是。”查汉语大词典, 寅夤通用,只有三种情况:( 1 ) 大:( 2 ) 深;( 3 ) 恭敬。仅在表恭敬之意时,古书 多借寅为夤。故傅先生所言似协未尽,仍可商榷。寅字昭梦,按族谱卷五n 1 , 寅有兄,名坚字昭执,昭当为排行用字,并无实义,梦则有模糊不明之解。“寅 字 最常用之意为“地支第三位 ,可表寅年寅月或寅时。寅时相当于凌晨三点钟至五点 钟,此刻天已渐明,然未大亮,正是模糊不明之时。故昭梦当是对寅时之义的延伸, 表示徐寅出生之时刻。由是,徐寅之寅,当以“寅 为是。而“钓矶 则为徐寅晚 年卜居延寿溪畔的“归隐适意处号也 。【2 】 徐寅家世,刘克庄后村题跋卷一三跋徐氏二诰二云:“余友贡士徐君端 衡请余跋其八世祖讳昶雍熙、端拱二诰。余既著语于雍熙之后矣,因问贡士家谱。 君日:本徐彦伯之后。彦伯见唐史,与苏味道、李峤、崔融同时,以文章 擅名。彦伯生务,天宝末避难入闽,居泉州莆田县崇仁里徐村。务生在蒙,始居延 寿。又四传至先辈,是为延寿之徐先辈。 啪此处言徐寅为徐彦伯之子,徐务入莆 第四代子孙。徐君端衡所示之家谱,今存清乾隆二十七年仙溪徐氏祠堂刊延寿徐 氏族谱( 以下简称族谱) c 4 o 族谱中亦云延寿徐氏乃徐彦伯之后。其谱系大 致如下: 徐彦伯一徐务一徐珍一徐回一徐寅 【l 】清乾隆二十六年( 1 7 6 1 ) 仙溪祠藏延寿徐氏族谱,抄本,十八册t 福建省图书馆藏 【2 】徐师仁。钓矾文集序,钓矾文集钱遵王也是园抄本卷首。 【3 】见全宋文卷七五九0 ,曾枣庄,刘琳主编,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3 2 9 册8 1 - 8 2 页 【4 】清乾隆二十七年( 1 7 6 2 ) 仙溪徐氏祠堂刊本五册,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查徐彦伯:衮州暇丘人,历仕武后、中宗、睿宗朝,官至右散骑常侍、太子宾 客,兼昭文馆学士。然徐寅个人作品中从未述及,徐师仁钓矶文集序亦未提及。 彦伯之后说,恐系后人攀附。 2 1 2 大中三年( 8 4 9 ) 出生 徐寅生年不见史载。刘克庄徐先辈集序云:“友人徐君端衡出其十一世祖唐 正字公寅文集,又纂辑公遗事及年谱以示余。 n 1 然此年谱今已不传。按 清乾隆二十七年仙溪徐氏祠堂刊延寿徐氏族谱卷二( 以下简称族谱) 有唐 状元秘书省正字公传一文,云:“卒年七十有三,梁末帝龙德元年七月二十三日寿 终正寝。”谱牒文字,多有讹误,然无他据,暂从此说。由是推算,徐寅当生于唐宣 宗李晔大中三年( 8 4 9 ) 。 2 1 3 乾宁元年( 8 9 4 ) 进士及第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十云:“徐寅,莆田人也。大顺三年蒋咏榜下进士及 第。唐才子传校笺对此做了辩正: 昭宗大顺仅二年( 八九o ) ,三年正月丙寅改元景福( 八九二) 徐松登 科记考卷二四即据才子传系夤为景福元年进士,知贡举蒋咏但才子 传所载实误黄滔司直陈公墓志铭云:“( 公) 讳峤,字刈十闽越 江山,莆阳为灵秀之最。贞元中林端公藻冠东南之科,第十年而许员外稷继 翔公追二公之后,七年而徐正字寅捷八年而愚o ( 按原缺一字,当为 “捷”字) ”( 嵌黄御史集卷六) 此称夤登第在陈峤后七年,而峤于僖宗 光启二年( 八八六) 登第( 据登科记考卷二二) ,下推七年为昭宗乾宁元 年( 八九四) ;叉黄滔自称及第在夤后一年,而滔于乾宁二年( 八九五) 及笫 ( ( ( 黄御史集附录唐昭宗实录莆阳志) ,上推一年亦为乾宁元年 又莆阳比事卷一云:“乾宁元年,有徐寅、陈乘嚣永乐大典引宋莆 阳志云:“乾宁元年,徐寅、陈乘登进士及第一( 登科记考卷二四乾 宁元年陈乘名下引,但同卷景福元年徐寅名下亦引莆阳志,作乾符元年, 符当为宁之讹) 刘克庄跋徐先辈集亦云:。公乾宁登第丹徐师仁引九 国志徐寅传云:“乾宁初举进士,礼部试止戈为武赋,一烛裁尽已就, 有破山加点、撮戊无人,之句,礼部侍郎李怿览而奇之是岁,释褐授秘书省 【1 1 见全宋文卷七五九0 ,曾枣庄,刘琳主编。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3 2 9 册1 3 5 页 6 第2 章徐寅生平著述考略 正字静综上各条,夤登第应在乾宁元年,而非景福元年,才子传误,登 科记考袭其误 傅先生所论极是。闽书卷一百五、八闽通志卷八十六也有“徐寅,乾 宁初举进士 ;兴化府志卷四十四、各本福建通志、莆阳文辑卷五亦 云:“徐寅,乾宁元年第进士 ;莆田县志、五代诗话、全闽诗话、 闽南唐赋、十国春秋、莆风清籁集、莆阳文集、晋江县志、 泉州府志中均记载徐寅于乾宁元年进士及第。族谱更具体指出“乾宁元年 礼部试止戈为武,登苏俭榜进士第四”。据登科记考卷二四载,乾宁 元年状元确是苏俭,故称“苏俭榜 。寅有赠黄校书先辈璞闲居一诗云:“驭得 骊龙第四珠,退依僧寺卜贫居。 又唐才子传云:“有探龙集五卷,谓登科 射策,如探睡龙之珠也。卯由是可知,寅所言“驭得骊龙第四珠 当即考取进士第 四,族谱所言不虚。 徐师仁序引:九国志徐寅传云:“乾宁初举迸士,是岁,释褐授秘书省 正字。一十国春秋亦记:“登唐乾宁进士第,是岁,释褐授秘书省正字。 可见,徐寅于乾宁元年登第后,当年即授秘书省正字。又唐才子传云:“时人知 其蹭蹬。后果须鬓交白,始得秘书省正字。 唐才子传校笺据此推测“夤是年 当已过五十岁。 按族谱所记卒年推算,寅当时应为4 6 岁,与才子传的记载 相近。据寅长安述怀一诗云:“黄河冰合尚来游,知命知时肯躁求。词赋有名堪 自负,春风落第不曾羞。风尘色里凋双鬓,鼙鼓声中历几州。十载公卿早言屈,何 须课夏更冥搜。 知寅的确曾蹭蹬举场,时间至少有十年之久,双鬓斑白仍未登第。 黄滔有酬徐正字夤云:“已免蹉跎负岁华,敢辞霜鬓雪呈花。名从两榜考升第, 官自三台追起家。匹马有期归辇毂。故山无计恋桑麻。莫言蓬阁从容久,披处终知 金在砂。一亦云徐寅蹉跎岁华、霜鬓呈花始得秘书省正字。故才子传与 族谱 所记大体可信。综上所述,徐寅当于乾宁元年登苏俭榜进士第四,同年授秘书省正 字,时年4 6 岁。 2 1 4 乾符四年( 8 7 7 ) 乾宁元年( 8 9 4 ) ,蹭蹬举场 寅诗赠垂光同年云:“丹桂攀来十七春,如今始见茜袍新。须知红杏园中客, 终作金銮殿里臣。逸少家风惟笔札,玄成世业是陶钧。他时黄阁朝元处,莫忘同年 射策人。 由此可知,寅蹭蹬举场的时问应有十七年,即至迟于唐僖宗李儇乾符四年 【l 】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北京:中华书局,1 9 9 5 年版,第2 9 0 页 7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8 7 7 ) 就已入京应试,时年2 9 岁。 在京应举之初,徐寅上下求索,四处碰壁。有诗忆长安上省年为证:“忽忆 关中逐计车,历坊骑马信空虚。三秋病起见新雁,八月夜长思旧居。宗伯帐前曾献 赋,相君门下再投书。如今说著犹堪泣,两宿都堂过岁除。 后投一尚书门下,寅诗 集中有十二首与之唱和之作( 喜雨上主人尚书、尚书座上赋牡丹花得轻字韵、 依韵和上述再赠牡丹花( 其花自越中移植) 、尚书惠蜡面茶、尚书荣拜恩命夤 疾中辄课恶诗二首以申攀赞、病中春日即事寄主人尚书二首、和尚书咏烟、尚 书筵中咏红手帕、尚书新造花笺、尚书命题瓦砚、尚书会仙亭咏蔷薇夤坐中 联四韵晚归补缉所联因成一篇、和尚书咏泉山瀑柿十二韵) 。另有温陵残腊书 怀寄崔尚书一诗:“济川无楫拟何为,三杰还从汉祖推。心学庭槐空发火,鬓同门 柳即垂丝。中兴未遇先怀策,除夜相催也课诗。江上年年接君子,一杯春酒一枰棋。 此崔尚书与彼尚书是否同一人,又究竟为何人,不可确考,只好存疑。此外,退居 云:“鹤性松心合在山,五侯门馆怯趋攀。三年卧病不能免,一日受恩方得还。 忆 长安上省年中也有:“三秋病起见新雁,八月夜长思旧居。一可知徐寅在长安应举 年间曾大病三年。又病中春日郎事寄主人尚书二首其二:“风拍衰肌久未蠲,破 窗频见月团圆。更无旧日同人问,只有多情太守怜。腊内送将三折股,岁阴分与五 铢钱。玄穹若假年龄在愿捧铜盘为国贤。修可以推断徐寅大病三年之时正在这位尚 书门下,穷困潦倒,且年事已高。 2 1 5 光化三年( 9 0 0 ) 离京赴梁 徐寅自咏十韵诗有云:“梁苑二年陪众客,温陵十载佐双旌。 知寅曾客游 汴梁朱全忠幕府两年。徐师仁钓矶文集序引洛阳缙绅旧闻记云:“及解褐东 还,祖为开宴,醉中误触讳。归馆了悟,忧在不测,复制游大梁赋以献。 将寅 游梁之事系于登第授官两又弃职离京之后。然今本洛阳缙绅旧闻记所记与此相 左:“福建人徐寅下第,献过梁郊赋。 言为下第还乡之后。考五代史补卷二 “徐寅按弃”条日:“徐寅登第,归闽中,途经大梁,因献太祖游大梁赋。川妇 族谱亦云:“授秘书省正字。无何投劾归,道经大梁,谒梁祖( 朱温也) 。” 都将此事系于徐寅登第之后。又福建通志文苑传云:“天复间游梁,以赋谒梁 王全忠。州2 1 更具体指出时间是在天复年间。查天复为昭宗年号,凡四年( 9 0 2 - 9 0 4 ) , 【i 】 宋 陶岳, 五代史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 0 8 4 册6 5 7 页。 【2 】 民国 李厚基等,福建通志总卷三十九文苑传一。民国十一年至二十七年问修印本福建师范大学图书 馆古籍部藏 8 第2 章徐寅生平著述考略 已在徐寅登第八年之后。故恐今本洛阳缙绅旧闻记所记有误,寅客游汴梁当在 其登第授官又弃职离京之后。 徐寅离京的具体时间,刘克庄徐先辈集序有云:“按公乾宁元年登第,越四 年归闽,又十年温始篡唐。 然不可信。唐才子传校笺考辨如下: 从乾宁元年下推四年为光化元年( 八九八) ,但从天佑四年( 九o 七) 朱 温篡唐上推十年却为乾宁四年( 八九七) 则刘说已自龃龉;且据前考,夤光化 二年八月尚在京任职,故刘说并不可靠按夤称王抟为“府王”( 其何时入抟幕 府,已不可考) ,而抟于光化三年六月被稽而死,疑夤即在此时弃职离京n 1 认为徐寅光化二年八月尚在京任,乃是从寅诗府主仆射王抟生日( 昭宗光化 三年己未八月献) 推出: 此注当系后来所加,否则不应称昭宗庙号光化三年( 九oo ) 为庚申, 二年( 八九九) 方为己未;且抟于光化元年( 八九八) 正月加尚书左仆射,二 年十一月守司空,三年六月为崔胤所蓿,贬死蓝田驿( 新唐书卷六三宰相 表下,通鉴卷二六二) 。此诗称仆射正当作于二年八月,诗注之“三”应 为“二竹之讹由此可知,夤至光化二年八月尚在京供职n 1 此处所考大体可从。徐寅登第授官之后曾入王抟幕府,其何时入幕已不可知, 但至光化二年八月尚在京供职。大约在光化三年王抟被谗而死之后不久便弃职离京。 具体时间,现依唐才子传校笺所疑,离京暂系于光化三年。 2 1 6 天复元年( 9 0 1 ) 一天复二年( 9 0 2 ) 客游汴梁 徐寅光化三年( 9 0 0 ) 离京之后即客游汴梁二年,时间为天复元年( 9 0 1 ) 至天 复二年( 9 0 2 ) 。 徐寅在梁期间,曾献游大梁赋( 一作过梁郊赋,一作过太原赋) 。洛 阳缙绅旧闻记卷一云:“福建人徐寅下第,献过梁郊赋,梁祖览而器重之,且 日:古人酬文士,有一字千金之语。军府费用多,且一字奉绢一匹。徐赋略日: 客有失意还乡,经于大梁,遇郊垌之耆老,问今古之侯王。父老日:且说当今, 休论往古,昔时之事迹谁见? 今日之功名目祝。辞多不载。遂留于宾馆,厚礼待之。 徐病且甚,梁祖使人谓日:任是秦阜汉武,赤诮? 徐赋有直论,萧史王乔长生孰 见任是秦皇汉武,不死何归? 憾其有此深切之句雨。 1 苏轼东坡志林卷七: 【l 】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北京:中华书局1 9 9 5 ,第2 9 4 页 2 1 傅璇琮, 唐才子传校笺,北京:中华书局,1 9 9 5 ,第2 9 2 页 3 1 宋 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最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 0 3 6 册1 3 6 页 9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徐寅,唐末号能赋。谒朱全忠误犯其讳,全忠色变,寅狼狈走出。未及门,全忠 呼知客将,责以不先告语,斩于界石南。寅欲遁去。恐不得脱,乃作过太原赋以 献。其略日:千金汉将感精魄以神交,一眼胡奴望英风而胆落。全忠大喜,遗绢 五百匹,全忠自言梦见淮阴使侯授以兵法一眼胡奴,指李克用也。莆阳比 事卷一“缣酬大梁珠叙合浦 条、闽书卷一百五、八闽通志卷八十六均 据后二志载,所记相同。五代史补卷二、兴化府志卷四十四、福建通志 文苑传、十国春秋卷九十五所记也都基本一致。寅在粱期间误触忠讳,遂作 游大梁赋以献,因受赏识。其赋现存佚文两句:“客有失意还乡( 徐师仁钓 矶文集序引洛阳缙绅旧闻记作得意还乡) ,经于大梁,遇郊垌之耆老,问今古 之侯王。父老日:且说当今,休论往古,昔时之事迹谁见? 今日之功名目祝。”; “千金汉将感精魄以神交,一眼胡奴望英风而胆落。”( 徐序引洛阳缙绅旧 闻记作“遂使千年汉将,凭吉梦以神符;一眼伧夫,望英风而胆丧。”) 徐序引洛阳缙绅旧闻记云:“正字未第对,道汴州,进谒粱祖。丽赋 无云雨篇立就,其断句云:争表粱王造化功。大蒙赏遇。 何乔远闽书 卷一百五云:“对朱全忠以梁国兼制四镇,寅投所业,引见阅,无云两雨,全忠索 诗,寅立成一绝,全忠大喜。 乜1 莆阳文献传五徐寅条亦云:“朱温以梁国兼 制四镇,寅投所业引见阉无云丽雨,温索诗,寅立成一绝。有若教阴朗都相似, 争表梁王造化功之句,温大喜。川兴化府志卷四十四徐寅传、闽南唐 赋卷首唐十二家小传、陈寿祺福建通志卷一百七十文苑传徐寅、民国 福建通志总卷三十九文苑传卷一“徐寅 条所记略同,皆云徐寅过汴曾献无 云雨诗于朱温。 然今本洛阳缙绅旧闻记卷一“徐寅条并无此记载,而同卷杜苟鹤条云: “( 杜) 苟鹤为主客者引入梁祖命左右将纸笔来,请杜秀才题一篇无云雨 诗。杜立成一绝,献之。梁祖览之大喜,立召宾客共引,极欢而散。且日: 来 日特为杜秀才开一筵。复拜谢而退。杜诗句云: 同是乾坤事不同,雨丝飞洒日 轮中。若教阴阳都相似,争表梁王造化功。由是大获见知。 此处, 无云雨 诗的创作被系予杜苟鹤名下。又饯易洞微志亦云:“杜苟鹤谒粱高祖,与之坐, 忽无云而雨,祖臼:无云而雨,谓之天泣,不知何祥? 请作诗。苟鹤日: 同是乾坤事 u j 椿3 苏轼, 东坡忠棒,景印文渊阁幽摩会书量第8 6 3 肋6 8 页, 【2 】 明 何乔远。闽书卷一百五,明万历四十年修,桊祯二年刊本补充配本。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衩 【3 1 明 郑岳,莆阳文献传五,万历四一i 四年黄起龙刊本,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1 0 第2 章徐寅生平著述考略 不同,雨丝飞洒日轮中。若教阴显都相似,争表梁王造化工。高祖喜之一( 出自 宋 阮阅诗话总龟卷三知遇门) 。查全唐诗卷6 9 3 ,杜苟鹤确有无云雨 一诗列于第5 1 首。且徐序将此事系于徐寅未第之时,而无云雨诗有“争表 梁王造化功”之句,知当时朱温已获封梁王。据旧唐书昭宗纪,朱温封梁王 在天复元年二月。故若果有其事,也应在天复元年之后,而非寅未第之时。徐序 有误。则赋无云雨诗之事,乃出于杜苟鹤而非徐寅。徐序误记, 莆阳文 献、闽书等各志袭其误。 2 1 7 天复三年( 9 0 3 ) 一天祜元年( 9 0 4 ) 归闽依王审知 徐寅离开汴梁之后,即返回故里,后依王审知,未几又去。徐师仁钓矶文集 序引九国志云:“归宁于闽中,属江淮盗起,退居延寿溪。王审知闻之,辟居 幕下。而礼待简略,内不能平,一旦拂衣去,日:丈尺之水,前坡后堰,安能容万 斛之舟乎? 寻旧隐,慨然有长往之志。 八闽通志卷八十六云:“乾宁初举进 士,为秘书省正字,属方镇僭乱,免归闽中,王审知辟居幕下,不乐而去。 涌 幢小品卷二十二亦云:“徐寅,莆罔入,乾宁中进士。海内多故,依王审知。叹日: 丈尺之水,安能容万斛之舟? 隐居终身。州妇清郑王臣兰陔诗集卷一也有:“昭 梦登第后,值中原多故,归依王审知。后礼貌稍衰,叹日:丈尺之冰,前坡后堰, 安能容万斛之舟乎? 拂衣而去。 【2 】族谱亦记:“公辍旋故里。闽王王审知闻 之,辟居幕下,已而礼疏,公佛衣去,日:丈尺之水,前坡后堰,安能容万斛之 舟乎? 还旧隐。 五代诗话卷六、 十国春秋卷九五本传、福建通志文 苑传均有以上相近记载,且还谈及王审知礼待简略之原因:“唐灭梁,闽使贺庄 宗登极,庄宗遽问使日:徐寅无恙乎? 归语尔主,父母之仇,不同戴天。寅指斥 先帝,尔国何以容之? 使回,具以告。闽王日: 如此则上欲杀徐寅,尔今但不用 可矣。即日戒阍者不得引接。寅拂衣去,日:丈尺之水,前坡后堰,安能容万斛之 舟? 口1 考庄宗登极为同光元年( 9 2 3 ) ,若按族谱记载,寅卒子龙德元年( 9 2 1 ) , 则庄宗问使之事不可能发生。另外,十国春秋卷九五本传还有: “已而走归家 里,太祖辟掌书记。 民国福建通志总卷三十九文苑传一亦云:“居无何, 明 朱国祯,涌幢d , c u ,续修四库全书一一七三;子部;杂家类,续修四库全书) 编纂委员会编。上海: i 海古籍出版社,1 9 9 5 年版 f 2 】 清 郑王臣兰陔诗集卷一,福建师范火学图书馆藏 i 3 i 民国 李厚基等,福建通志总卷三十九文苑传一,民国十一年至二十七年间修印本,福建师范大学图书 语苦籍部藏 【4 】【5 1 清 吴任臣。十国春秋,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1 3 7 4 、1 3 7 5 页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闽王辟掌书记。 知寅依审知之时,任掌书记一职。在职期间,其与黄滔之交游传 下了一段佳话。五代史补卷二“后唐二十条”有黄滔命徐寅代笔,云:“黄 滔在闽中,为王审知推官。一旦馈之鱼,时滔方与徐寅对谈,遂请为代谢膨。寅援 笔而成,其略曰:衔诸断索,才从羊续悬来;列在碉盘,便到冯鹱食处。时人 大称之。”( 1 1 徐寅之才华横溢,由此可见一斑。 2 1 8 天祜元年( 9 0 4 ) 乾化四年( 9 1 4 ) 在泉依王延彬 徐寅离开王审知幕府后,复往泉州依审知从子王延彬。徐师仁钓矶文集序 引九国志本传接着云:“王延彬判泉州,每同游赏,及陈乘、倪曙等赋诗酗酒为 乐。 闽书卷一百五云:“归则卜居延寿溪上,泉州刺史王延彬招致之,如布衣交。 莆阳文献传五徐寅、兴化府志卷四十四列传十一文苑徐寅所记相 同:“泉州刺使王延彬以礼招寅,见如布衣交,日会诸名士,以诗酒为乐。”闽 南唐赋卷首“唐十二家小传 办记。陈寿祺福建通志卷一百七十徐寅本传云: “归则卜居延寿溪上,泉州刺史王延彬招致之,如布衣交。其下又云:“陈乘, 仙游人。乾宁元年,官秘书郎,退居里中,与王延彬、郑良士、徐寅辈以唱和。” 族谱亦记:“还旧隐,泉 k h 束u 使王延彬以礼招公,一见如布衣交,日会诸名士, 以诗酒为乐。”十国春秋卷九十五徐寅本传、民国福建通志皆有如上记载, 且增a n t 徐寅与延彬唱酬相答的一件趣事:“常被病求药物于延彬,彬答书云: 擅 自调理,亦可自丌豁,三争五帝,不死何归? 盖举寅人生几何赋以戏之也。 船3 五国故事卷下也有相似记载:“进士徐寅尝为人生几何赋云: 任是 三皇五帝,不死何归。后因修合,求药于延彬,延彬即书其赋辞与纸尾而报之。 跚徐师仁钓矶文集序引九国志本传亦载此事。但洛阳缙绅旧闻记却将 此事系于寅游梁之时:“徐病且甚,梁祖使人谓日:“任是秦皇汉武,蠢诮? ”徐赋有 直论,萧史王乔长生孰见“任是秦宰汉武,不死何归? 憾其有此深切之句雨。 各执 一词,未知孰是。 徐寅自咏十韵有云:“温陵十载佐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