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玉台新咏》中的闺怨诗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玉台新咏》中的闺怨诗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玉台新咏》中的闺怨诗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玉台新咏》中的闺怨诗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玉台新咏》中的闺怨诗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玉台新咏》中的闺怨诗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玉台新咏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徐陵编纂的一部非常重要的诗歌选集。本文 拟从 玉台新咏所收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闺怨诗的界定、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 试图从文化的视角,运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客观、历史地分析玉台新咏所中收录的闺怨诗 的内容及特色: 第一部分:首先对闺怨诗的涵义进行界定和溯源,理清闺怨诗的含义,再通读文本,通过 对徐陵玉台新咏序的解读,分析徐陵撰录这本诗集选诗标准,为诗集中的闺怨诗划定一个 范围;再从男士视角和女性视角两个角度分析闺怨诗创作的动机;因l :玉台新咏所收诗歌时 间跨度比较大,所以分别论述魏晋和南北朝两个时期闺怨诗的时代背景及特点。 第二部分:主要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首先分析玉台新咏中闺怨诗所表达的内容,即 荡子、征人之妇的相思之怨;各个阶层妇女被抛弃之怨;代昭君抒发命运不能自主和思乡的怨 恨;未嫁女子难觅佳婿的愁苦;女子闲愁及寡妇之怨。其次探讨玉台新咏中闺怨诗的社会 意义,表现人民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反映封建礼教对女性的迫害,展示美人迟暮的伤感情 怀。 第二部分:从文本入手,探讨玉台新咏中闺怨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分析玉台新咏 中多样化的意象类型、文体形式及修辞手法,如运用各种自然意象( 包括气、山、水、草、木、 花、鸟等) 和有关的人事意象( 包括历史人物如王昭君、班婕妤等,还有捣农、照镜等行为) 传达女子的闺怨之情,分析玉台新咏中闺怨诗的乐府诗和古体诗等各种文体形式及修辞手 法。 第四部分:谈 玉台新咏中闺怨诗对唐代闺怨诗及唐宋闺怨词的影响。 关键词:玉台新咏,闺怨诗,涵义,思想内容,艺术手法 t h e s t u d yo ft h ep o e t r yo fb o u d o i r s o r r o wo fy ut a ix i n 场,曙 t o n g l i n g ( c h i n e s ea n c i e n tl i t e r a t u r e ) d i r e c t e db yl i a n g z u p i n g a b s t r a c t y ut a ix i ny o n gi sa ni m p o r t a n tc o l l e c t i o no fp o e m si nt h ew e ij i ns o u t hn o r t hd y n a s t yi n c h i n ac o m p i l e db yx ul i n g t h i sa r t i c l ei st oe x p a t i a t eo nt h ew e ij i ns o u t hn o r t hd y n a s t yp o e t r yo f b o u d o i rs o r r o w , t h i st h e s i sw a n t st ou s es o m em e t h o d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 ”,f r o mt h ev i e wo f c u l t u r a la n g l e ,a d o p tt h em e t h o dt h a tl i t e r a t u r ep r o v e st h es i t u a t i o ni nh i s t o r y a n dt h ef u l lt e x tw i l lb e 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t oc a r r yo bt h ee l a b o r a t i o n t h ef w s tp a r to ft h i st h e s i st r a c eb a c kt ot h eo r i g i no ft h ep o e t r yo fb o u d o i rs o r r o wa n dg e tt h e m e a n i n go ft h ep o e t r yo fb o u d o i rs o r r o wi n t os h a p e a n dt h e n ,a n a l y z et h eb a c k g r o u n d a n dc h a r a c t e r s o fw e ij i nd y n a s t i e sa n dt h en o r t h e r na n ds o u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 t h es e c o n dp a r to ft h i st h e s i sd i s c u s s e s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t e n ta n dp r o f o u n dt h e m e so fw e ij i n s o u t hn o r t hd y n a s t yp o e t r i e so fb o u d o i rs o r r o w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w o m a n ss t a t u s ,t h i sp a p e rd i v i d e s i n t os i xc a t e g o r i e s t h e s ep o a l l sr e f l e c t sd e s i r eo fp e o p l ef o ra l le n d u r i n gp e a c e ,p e r s e c u t i o no f a g a i n s tf e u d a le t h i c st ot h ew o m a l ,m a l l ss y m p a t h i z et ow o m e n ,w e c a ns e ec l e a r l yt h ei n n e rw o r l d o f a m a n t h el a s tp a r to ft h i st h e s i sw i l la n a l y z et h ea r t i s t e s t e c h n i q u e so ft h e s ep o e m s ,a b o u ti m i t a t i v e c r e a t i o n ,i m a g et y p e ,l i t e r a r yf o r m s ,a n dr h e t o r i c a ld e v i c e s ,f i n a l l y , r e f e rt ot h e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w e i j i ns o u t h n o r t hd y n a s t yp o e t r yo fb o u d o i rs o r r o wt ot a n gd y n a s t yo fb o u d o i rs o r r o w k e yw o r d s :y ut a ix i ny o n g ,p o e t r yo fb o u d o i rs o r r o w ,m e a n i n g ,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t e n t , a r t i s t e s t e c h n i q u e s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宁夏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时间:矽d 年佃汐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宁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 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 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宁夏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 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 导师躲汝知青 时间:加f ,口年畅切日 时间:劫少年y 月仞日0 l 宁夏人学硕i :学位论文引言 引言 在传统礼教的影响下,女性一直被排斥在正统文学之外,很少成为文学作品的抒写对象, 而玉台新咏则不同,是一部主要以女性为描写对象的诗歌选集,反映了女性的生活、情思, 描绘了女性的柔美,吐露了女性的心声,是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徐陵编选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我国文学上第一个围绕着预定的主题选诗的诗歌选本,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关于徐陵 编选玉台新咏的目的,刘肃大唐新语:“梁简文帝为太子时,好作艳诗,境内化之。晚 年欲改作,追之不及,乃令徐陵为玉台集,以大其体。”徐陵 玉台新咏序:“既而椒宫 宛转,柘馆阴岑,绛鹤晨严,铜蠡昼静。三星未夕,不事怀衾;五日犹赊,谁能理曲。优游少, 寂寞多闲。厌长乐之疏钟,劳中宫之缓箭。纤腰无力,怯南阳之捣衣;生长深宫,笑扶风之织 锦。虽复投壶玉女,为欢尽于百骁;争博齐姬,心赏穷于六箸。无怡神于暇景,惟属意于新诗 庶可代彼萱苏,微蠲愁疾。”曾可以看出,徐陵之所以要编撰玉台新咏,是根于对后宫妇女 群体精神生存状况的关怀,给当时的后宫女性们提供一部适合她们阅读欣赏的诗歌选集。玉台 新咏所收作家自汉至梁共1 3 1 人( 宋刻1 1 1 人) ,作品8 7 0 篇( 其中1 7 9 篇宋刻本未收) , 玉台 新咏在其预定的范围之内以妇女为主题选诗,选录了大量的古体诗、古乐府诗等,主要有闺 怨诗、以萧纲等为代表的宫体诗,以及民间诗歌等,其中闺怨诗以其独特的魅力在玉台新咏 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玉台新咏选录的诗歌,创作时间纵跨6 0 0 多年,而绝大多数是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所以本文主要是以玉台新咏中所收录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闺怨诗作 为研究对象。经过统计,玉台新咏中收录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闺怨诗约约3 6 0 篇。 玉台新咏弥补了文选的不足,收录了文选所遗漏的好诗,为我 i 、j 保存了大量 的诗歌资料,尤其是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正是由于玉台新咏的收录才得以保存至今,如我 国文学史上最长的叙事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正是由于玉台新咏的选录才得以保存,正 如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 修订本) 中所指出的:“许多诗篇赖玉台新咏得以保存, 成为大观,从这里可以了解封建社会妇女的生活状况和士人对妇女的各种态度。由于有了 傅幺的苦相篇一类的诗,虽然不多,这部诗集也就值得流传了”谤 关于玉台新咏的研究,国内比较早,我国古代关于玉台新咏的研究主要在对研究 对象的褒贬评价方面:以高仲武、刘克庄、王士祯等为代表,从传统诗教理论出发批评其收录 宫体诗“淫艳”的一面;以赵均、沈逢春、袁宏道为代表,从“诗缘情”的观点出发肯定其专 门选录情诗的特点;以袁枚及四库馆臣为代表,从诗教说方面肯定了其中合于温柔敦厚之旨的 成分。此外,冯班冯舒兄弟侧重校勘,吴兆宜、程琰注重笺注,纪昀的研究在传统研究的基础 上又有所开拓,其作玉台新咏校正的成果为现代玉台新咏研究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思想的解放,玉台新咏的研究进入剑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 玉台新咏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是显著的,主要集中在玉台新咏的成书时间,编纂日地、 编纂标准及其编选者等问题上,其中刘跃进先生的玉台新咏研究一书是迄今国内有关玉 f 唐) 刘肃撰人唐新语北京:中华书局,1 9 8 4 ,4 2 页 穆克宏点校k 台新咏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 0 0 4 ,1 2 一1 3 页 白张蕾 玉台新咏研究述劈河北师范人学学撤,2 0 0 4 ,( 2 ) l 宁夏大学硕i j 学位论文引言 台新咏在这方面研究最为系统、深入的一部专著。近些年学界对于玉台新咏文本的关注 也越来越多,隽雪艳、周禾先生侧重对题材的细致分类,曹道衡、傅刚及艾春明先生运用比较 学的方法分析了玉台新咏与文选的区别,李郑先生从编辑学角度研究玉台新咏,雷 磊、张蕾及章必功先生都关注到了“玉台体”。此外,关于玉台新咏中描写女性的研究也有 很多成果,如姚晓柏有一系列关于研究 玉台新咏中女性特色的文章,栾晓平从四个方面总 结了 玉台新咏对妇女的歌咏,祝菊贤先生从美学角度来评价玉台新咏,董佳云通过对女 性服装的品味,反应了诗人们崇尚华贵的美。还有部分学者关注到玉台新咏序的研究,如 许云和、余洁、胡大雷、朱晓海等都从不同角度解读了 玉台新咏序。近些年,随着研究的深 入,还出现了几篇有关玉台新咏研究的硕博毕业论文,如张蕾老师的博士毕业论文( 玉台 新咏) 论稿,并在原博士论文基础桑进一步完善,于2 0 0 7 年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吴劲的( 玉 台新咏) 艳体诗的流变及审美意义、许琰的徐陵的诗文创作及其编选的( 玉台新咏) 、熊红 菊的 玉台新咏) 所收诗歌研究、曲鹏宇的 研究等硕士毕业论文从不同的角 度对玉台新咏进行研究。此外,还有高庆梅的玉台新咏文献研究从文献学角度分析了 玉台新咏。 国外关于玉台新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日本,且主要是关于文献考证方面的研究,如兴 膳宏在 艳体诗的流变及审美意义从其收录的艳体诗这一角度对其文本进行研 究。前人关于玉台新咏文本的研究中只有部分涉及到闺怨诗的研究,所以本文试图从文本 入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玉台新咏中的闺怨诗,对玉台新咏中所收录的闺 怨诗作深入的探究,对其作品艺术特点进行分析。 2 宁夏人学硕卜学f 节论文第一章下台新咏中闷怨诗的特点 第一章玉台新咏中闺怨诗的特点 玉台新咏收录了大量以闺怨为题材的诗歌,仅以“闺怨”、“怨”为名的诗歌就有3 0 余篇,如班婕好的怨诗一首( 并序) ,傅幺的怨歌行,江淹的休上人怨别、征怨, 柳恽的长门怨,何逊、吴均、刘孝仪等人都有闺怨诗,王僧孺的春怨、春闺有怨、 秋闺怨,皇太子、庾信的怨诗,简文帝的怨歌行、独处怨,谢眺的玉阶怨等。 至于以闺怨为表现内容的诗歌,更是在玉台新咏中占据了及其重要的地位。 第一节闺怨诗溯源 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从诗经到汉乐府都有对闺怨题材的大量吟咏,可见闺怨诗历史悠 久,并且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我国这个诗歌王国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玉台新咏中的闺怨 诗正是在传统闺怨诗题材的基础上达到了闺怨诗创作的第一个高峰。 一、闺怨诗的界定 孔子阳货篇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就是说诗歌可以发泄 人们的怨恨情绪,抒写人们的不幸遭遇。从古至今,关于闺怨诗的界定众说纷纭,汉语大词典: “闺:特指妇女的居宝闺怨,旧谓少妇的哀怨之情。写此题材的诗成闺怨诗,也省称闺怨。 南朝梁何逊有闺怨诗二首。唐代武则天织锦同文记:锦字回文盛见传写,是近代闺怨 之宗旨。属文之土,咸龟镜焉。”罾古今汉语词典( 大字本) :“闺怨:旧指少妇哀怨的情怀。” 固马睿的无我之“我”对中国古典抒情诗中代言体现象的女性主义思考一文说:“闺 怨诗是中国古典诗歌最重要的弧文类之一,思妇怀人、美人迟暮、怜花幽独一类的文学题材和审 美情绪,构成了重复率极高的模式化文本。锄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明非先生将闺怨诗界 定为“无论女主人公身份如何,只要是表现了她们的孤独寂寞,相思苦闷,青春怨旷,以及对 爱情和幸福的渴望的诗。” 卢佑诚在漫话闺怨诗一文中指出:“闺怨诗是爱情诗的一种, 多写闺中人对丈夫( 或意中人) 的思念之情。正因爱的深切而仁忍,因相思之苦而怨愁。抒写闺 中人的怨愁之情来歌颂爱情的真挚与专一是闺怨诗的主要特色。”哆周唯一南北朝闺怨与宫体 诗别及其艺术特征一文谈到闺怨诗与宫体诗的区别,认为闺怨诗是“一种以写情为主要内容 的诗,纯洁、健康、真实是其写情的基本要求自诗经以还,描写的女性都是有夫之妻, 范嗣界定非常明确作风何其庄重描写的对象是有夫之妻写情的气氛很浓,很感 人。”o 国孔子论语阳货网书集注长沙:岳麓书社,1 9 8 5 ,2 1 4 2 1 5 页 。罗竹风主编汉语人词典( 第f - 二卷) 1 :海:汉语人词典i l ;版社,1 9 9 3 ,1 0 1 _ 页 圆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古今汉语诃典( 人# 本) 北京:商务e 1 j 书馆,2 0 0 2 ,5 2 3 页 园马容无我之“我”对中固古典抒情诗中代苦体现象的女性主义思考两南民族学院学报,1 9 9 9 ,( 6 ) 7 1 页 张明非读唐代闰怨诗,古典义知识,1 9 9 8 ,1 0 贞 匈卢佑诚漫话闺怨诗六安师专学撖,1 9 9 5 年第4 期 。周唯一南北朝闺怨j 宫体诗别及j e 艺术特征船山学刊2 0 0 3 年第3 期 3 宁夏人学硕 :学位论文第帝下台斯咏中f 1 怨诗的特点 m_m_m_m 可见,作为诗歌中的古老题材,闺怨诗专门描写闺中女子的怨恨情绪和对不幸遭遇的怨情, 着重表现闺中女子的情感与生活,突出表现出了“诗可以怨”的特点。本文对闺怨诗的界定是: 以女性为中心,以描写女性的心态、情感为主要内容,剖析女子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 悲悼、悔恨、失落、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主要反映闺中女子的思绪愁情,伤离别恨的一种哀 怨之情,同时也昭示了封建社会妇女人性被泯灭,爱情遭扼杀的悲惨命运,“怨”是这类诗歌 最基本、最主要的感情基调。以此为标准,本文在玉台新咏中摘出了约3 6 0 首魏晋南北朝 时期的闺怨诗作为研究对象,对玉台新咏中的闺怨诗进行全面研究。 二、闺怨诗溯源 闺怨诗历史悠久,诗经中大量以女性为抒写对象的思妇诗,表现闺中少妇对远征丈夫的 思念,可以看作是最早的闺怨诗,“打仗的时候,男子上了前线,女子在后方等待,是战争年代 最凄楚的景象,自古便是如此,因之有闺怨诗的产生并成为传统诗中的重要内容。棚如诗经卫 风伯兮: 伯兮揭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 谁适 为容! 其雨其雨,呆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 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 我心疼。 这是“思妇寄征夫以词也”罾,诗中刻画的女子思夫之情哀婉缠绵,婉曲动人。其中“自 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 谁适为容! ”几句描写丈夫出征在外,女主人公独守闺中,孤独 寂寞,其懒于梳洗打扮的情态表现出对从军远征的丈夫刻骨铭心的思念,这一形象也成为后世 闺怨诗的原型。 诗经还为我们展现了一部女性被遗弃的血泪史,揭示女性在夫权制度下的悲惨遭遇, 如诗经卫风氓,诗经原始中评此“为弃妇作也,朱熹诗集传认为此诗是:妇 人为夫所弃,故作是诗,以叙其悲怨之情一,四诗歌通过一个妇女的哭诉,生动叙述了这个妇 女从恋爱、结婚直到被遗弃的过程。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毛序:刺平王也。君子行役 无期度,大夫思其危难,以风焉。案:室家相思之情。”诗经卫风竹竿、诗经邶 风雄雉、诗经邶风谷风都描写了征夫长期服役,思妇在家中苦苦等待的情形。“甚至 在出车、杖杜这两篇表现王朝政事的中,在对国家军事行动的诗歌的描写中,也嵌入了 妇人的思夫之情,仿佛岂不怀归的将士与忧心忡忡的妇人在同台演出”。 屈原和楚辞的出现为闺怨诗注入了新的内容。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一片为国为 民赤诚之心却被奸佞小人陷害,踏上了流亡之路。面对这样的遭遇,屈原内心充满了哀怨,于 是借诗歌抒发心中的激愤,在离骚中,他以香草美人白喻,“惟草术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 暮”,把不能受到重比喻成美人害怕迟暮。“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写众人妒忌 美人而造谣陷害荚人。“口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郑愁f 郑愁丫诗的自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0 2 ,1 2 页 回程俊英诗经译注卜海: :海古籍 f :版社,1 9 8 5 年,1 1 6 页 。方下润诗绛原始匕京:中华书局,1 9 8 6 ,1 7 9 页 回( 清) e 先谦撰吴格点校诗三家义集疏北京:中华书局,1 9 8 7 ,1 8 5 1 8 6 页 李山诗经的文化精神( 第p q 章文明与野蛮冲突中的两周古代社会) 上海:东方出版社,1 9 9 7 ,1 1 0 页 4 宁夏大学硕f j 学位论丈第一章下台新咏中闭怨诗的特点 以男女之情的不和谐比喻君臣关系的疏远,在这里屈原自拟弃妇,以香草美人意象结合其自身 的遭遇,引起后代文人的共鸣,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学传统。此外,在九歌中屈原写 冈恋人不遇而常常引起如烟如梦的惆怅,“目眇眇兮愁予,思公子兮未敢言”( 湘夫人) ,“结 桂枝兮延伫,羌欲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围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 大司 命)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鬼) 等诗句中包含着浓重的失落,基调幽远、 苍茫、忧伤、凄清。 郭茂倩乐府诗集相和歌辞楚调曲也收录了大量的怨诗,是“怨”为主题的一类乐 府歌诗,主要以卓文君、班婕妤、陈皇后、卞和、周公为依托。其中题名及内容与女子怨愁“怨” 相关的歌诗,如怨诗行五首、白头吟八首、反白头吟一首、决绝词三首、怨诗 二十二首、怨歌行九首、怨歌行朝时篇一首、明月照高楼二首、长门怨二十七首、 阿娇怨一首、班婕好十三首、婕妤怨九首、长信怨三首、蛾眉怨一首、玉阶 怨三首、宫怨四首、杂怨六首等,共有1 1 8 首。两汉时期,乐府诗歌中部分诗作也表 现了思妇对远行丈夫的思念之情,如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失海南。何用问遗君? 双珠琦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 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鸡呜狗吠,兄嫂当知 之妃( 悲) 呼稀( 欧欷) ! 秋风肃肃晨风飕,东方须臾高知之 此诗以“双珠碡瑁簪”这一爱情信物为线索来表现女子的爱恨情愁,描写了女子热恋、失恋、 眷恋的心理三部曲。“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 ”亟写女子怨恨之深,陈本礼说“不如此描写,不足以见女子一时憨恨之态。”又 如饮马长城窟行,郭茂倩解释说:“一日饮马行。长城,秦所筑以备胡者。其下有泉窟, 可以饮马。古辞云: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言征戍之客,至于长城而饮其马,妇人思念 其勤劳,故作是曲也乐府解题日:古词,伤良人游荡不归,或云蔡岂之辞。若魏陈琳 辞云:“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则言秦人苦长城之役也。”圆再如白头吟,以女子口吻 来写,写其被用情不专的丈夫抛弃而表示出的决绝之辞,整首诗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的弃妇形 象,不仅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的婚姻悲剧,而且着力歌颂了女主人公对于爱情的高尚态度和美 好情操。当她了解到丈夫感情不专之后,既没有丝毫的委曲求全,也没有疯狂的诅咒和软弱的 悲哀,而是表现出了妇女自身的人格尊严。 此外,汉末文人组诗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冉冉孤生竹 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等都描绘了思妇对远行丈夫的 怀念。这里晌闺怨诗感情类型比较单一,抒情女主人公都是思妇,她们哀怨年华的虚度,期望 早日与丈夫团圆,如冉冉孤生竹这首诗,隋树森在古诗十九首集解中说“贤者既出仕, 久而朱见亲用,自伤不得及时行道,以扬名后世,将与碌碌庸人,俱老死而无闻,是以不忍斥 言其君,乃托新婚大妇为喻,而作是诗比兴君为新婚者,则如兔丝之附女萝矣。夫兔丝之 生有时,则夫妇之会,周有其宜。何千里结婚之后,不由此道,乃致远隔,使我思量不置,将 恐如芳鲜之花,过时不采,而与众草同腐,是可伤也。然君亮必自执高:肖,不复转移,则贱妾 国北京人学中困文学史教研室选注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一t 京中华书局,1 9 6 2 ,5 0 7 5 0 8 负 圆( 宋) 郭茂俯编著乐府诗集( 卷3 8 ) 北京:中乍书局,1 9 7 9 ,5 5 5 页 5 宁夏人学形! :学位论文第帝下台新咏中c 圭j 怨诗的特点 亦何为哉? 此亦怨而无可奈何之词也”叫又如凛凛岁云暮,通过思妇深秋的梦境,渲染 对夫妇相会的渴望,隋树森评:“此忠臣见弃,而其爱君忧国之心,不能自己,故托妇人思念其 夫,而作是诗,言岁暮虫鸣,以此世道渐衰,而小人得时也,凉风厉而游子无衣,以比阴邪既 盛,而君无匡辅之者。且君虽有贤者而不能用,亦犹锦裘遗于洛浦,而不以御,如我夙昔与之 同袍者,亦相违远,使之独宿。既久常于梦寐想见而不敢忘,其或精诚感通,君怀旧欢而枉顾 我,顾携手以同归;然皆梦中所遇,不久与处,徒虚美而耳。于斯时也,皆不能奋飞以相从, 则惟瞻望自适,不免感伤发垂涕,此可见其爱之深、思之切,不自知若此也。”圆“虽然这些诗 歌中没有表明男性是征人身份,但那种因怀念远行人而产生的感情的寂寞和相思的难耐都已经 被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这些闺怨诗在艺术表现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第二节玉台新咏中闺怨诗性别视角的不同 玉台新咏十卷,共收录两汉至魏晋南朝齐粱时期的诗歌八百余首,以妇女为题材,怨 妇是文人闺怨诗的主角,但大多数诗篇都是男性作家所作,女性作家只占很少一部分,不同性 别所特定的文化内涵影响着男性和女性不同的行为方式、价值标准和审美取向,男性文人创作 的闺怨诗和女性作家创作的闺怨诗在总体特质上是有差异的。 一、男子作闺音,为女子代言 ( 一) 男性作家写闺怨诗的原因 闺怨诗写的是闺中女子的怨恨情绪和不幸遭遇,表现的虽然都是女性的声音,但男权社会 中的儒家伦理道德必然使女性从属于男性,女性与男性的地位终究是不平等的。我国古代的男 性诗人对闺怨题材情有独钟,是因他们与妇女一样从未获得过独立的人格,是权贵的附庸,他 们的生死、喜悲都不能握在自己手中,与那些满怀幽怨情怀的女子具有相似的遭遇与情怀,他 们骨子里的这种怨妇情结自从屈原“香草美人”式的封建士大夫“臣妾”心理以来,便产生了 闺怨诗这种诗歌形式。从社会地位看,臣子与妻妾都具有强烈的依赖性,不具备社会独立性, 古代女性的爱情和幸福全依赖于丈夫对她们的态度和爱憎,而文人士大夫人生价值的实现则取 决于君主对他们的用废,妇女一旦被弃便失去了经济保证,情感也没有了寄托之处,失去了生 活的重心,而期盼成就功名的男性文人,如果不能得到君主的赏识和重用,便失去了用武之地, 无法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这使文人们在君臣关系与夫妇关系在观念上产生了一致性,进而产 生了对女性社会角色的心理认同。 当男性七大夫在政治上失宠而被放逐的时候,便会注意到自己“闺中怨妇”的地位。闺中 的怨妇尚且能从感情的道德性来谴责男子的负心,直露的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怨恨,但是封建的 伦理道德却不容许文人士大夫将怨恨的矛头直指君乇,因而他们只能把这种被君千遗弃的怨恨 埋藏在心中,以男女关系比附君臣之遇,借怨女之口传达自己的心卢;用描写女性的相思米表 国隋树森古诗- f 九首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 9 5 7 ,4 7 页 毫隋树森古诗l 九首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 9 5 7 ,4 7 贞 国李红唐代闰怨诗研究暨南人学( 硕i :学位论文) ,2 0 0 2 ,5 ,3 页 6 宁夏大学硕f j 学位论文第一章下台新咏中f t j 怨诗的特点 :_ iii ili i e e ma a | 曼曼曼鼍 达渴望得到君王重片j ,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情怀;用描写美人迟暮的感慨来表达文人士大夫功 业不就的怅惘;以描写女子空闺的寂寞来寓指文人士大夫的怀才不遇,如同王僧孺何生姬人 有怨所言:“逐臣与弃妾,零落心可知。”文人士大夫的写作动机从心理方面说,一方面是出 自对怨妇的同情,正如杨义所言:“诗之代言体,实际上是关怀社会上一个被冷落了的心灵角落, 宣泄社会上一种被压抑而郁积着的心理情结。如果说在科举功名的驱动下,许多正统士大夫文 人热衷于代圣人立言:那么在汉魏南北朝至隋唐,在名教势力相对稀薄的时候,敏感的诗人们 则怀着人道主义的同情和人性探索的兴趣,代妇人立言。”另一方面则是文人士大夫主观情绪 的表现,他们想从怨妇们的心理和命运中,寻找自己命运和情绪的契合点和共鸣点,并借其发 泄内心隐秘的心理体验和苦闷。 魏晋以来,社会动乱,文人生逢乱世,却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也给士人带来了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旧有的伦理道德规范、政治秩序、社会思想 和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中遭到质疑、破坏与颠覆,再也不能起到规范社会人心、约束人们行为 的作用,君臣互不信任、上下猜忌,文人士大夫遭受打压,难以得到参理国政的机会,故而苦 闷失意,产生青春焦虑之感。青春是人生的最佳时期,对于女性,青春意味着年轻美貌,年轻 美貌就是她们博得丈夫宠爱的最佳资本。对于男性,青春时期也是他们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 充满着高昂的政治理想与人生抱负,他们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剑充分的肯定,实现自己的人 生价值。青春时期本应是建功立业的开始,但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着巨大的筹距,当文人们全 身心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旨定时,难免苦闷、彷徨。青春的大好时光自白浪费,自己的人生价 值难以实现,时光一去不复返于是,时运的不济,“冯唐易老”的感慨便时刻困扰着那些渴望成 就功业的文人们,于是怀抱理想与抱负的士子们便用美人迟暮的感慨去间接抒发青春短暂的无 奈,这种无法说出的压抑在心中的苦闷促使他们代女子立言,通过对不遇女子的同情来抒发身 世之感,既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伤痛之情,也借女子感情上的受阻来抒发自身不被君王接受的 不满情怀以及内心苦闷的隐痛,于是怨妇便成了失意文人表达政治失意的重要载体。男子政治 理想的实现如同女人得到夫君的赏爱,诗歌中表面写美女渴望得剑丈夫的宠爱与后来的遭弃和 幽怨,实际上都隐含了诗人求达无名的无奈与贤才不得志的遗憾。 ( 二) 男性作家创作闺怨诗的特点 玉台新咏中的闺怨诗大多是男性文人创作的。男子作闺音,为女子代言的诗歌,借题 咏怀,借妇人之情来婉转表达男性文人的所思所想,融入了男性的内心情感,反映的是男性的 情感意识、文化心态、审美情趣,就如金克木曾指出的:“值得注意的还有这些以妇女为主题的 诗的两重性。表层是妇女,深层是文人,因为两者的社会地位不同而处境和心情类似。”在这 里,男性文人把自己的生命感受投射到女子身上,在代怨妇立言的同时,实际上蕴藏着文人内 心的心理动机,即“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这夫略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类是叙写女性的 思念与怨恨,创作主体模仿历史女性或现实女性之口来代替女子抒发女子的相思离忧、爱恨情 仇,在写作时带有明显的女性心理的性格特征;另一类是“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 文人士大大由于权利的争斗,最终无法实现理想、抱负,心中的苦闷无处诉说,于是借“怨妇” 形象表达内心的自我认同感,在对怨妇同情的同时加入个人的情感经验,如鲍照代京洛篇: 李红唐代闺怨诗研究暨南人学( 硕1 :学位论文) ,2 0 0 2 ,2 1 7 页 金克木:乐台新咏三问,文史知识,1 9 8 6 年第2 期 7 宁夏人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下台新咏中阁怨诗的特点 曼曼曼曼曼曼曼! 曼曼曼量曼曼! 鼍_ 一i i i i i i ii i i i i ; i i 皇曼皇! 鼍曼鼍曼曼曼曼曼曼! ! 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 凤楼十二重,四户八绮窗。绣桷金莲花,桂柱玉盘龙。珠帘无隔露,罗幌不胜风。宝 帐三千万,为尔一朝容扬芬紫烟上,垂彩绿云中春吹回白日,霜歌落塞鸿但惧秋尘 起,盛爱逐衰蓬。坐视青苔满,卧对锦筵空。琴筑纵横散,舞衣不复缝。古来皆歇薄,君 意岂独浓。惟见双黄鹄,千里一相从 这首诗叙述了宫女失宠之悲,“古来皆歇薄,君意岂独浓”一句点明了“君恩歇薄”,诗人 为宫女们的“怨旷沉沦”而悲叹,对爱衰色弛的宫女充满了同情,也寄托了古代臣仆侍君如妻 妾侍夫的感受,所以这首诗也反映了文人士大夫的命运与忧伤。再如曹植妇女题材的诗歌,清 丽华美,情兼雅怨,真切写出了当时妇女的痛苦、怨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怨女形象来抒 发自己被猜忌迫害、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孤独怨念和悲凉的情绪,如其杂诗明月照高楼 ( 又名 七哀) :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馀哀借问叹者谁? 言是荡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 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南方有瘴气,晨鸟不得飞 这里诗人正是因为与怨妇有着同样的深情苦恨,故能借怨妇之怨情以抒发心中的愤懑,清 代沈德潜则明确指出:。七哀诗,此种大低思君之辞。”可见这首诗确是曹植直抒胸臆的作 品,“因为曹植是曹丕的同母弟,可是他被疏远,受迫害与弃妇相同,甚至还要超过。他常写怨女、 弃妇诗,他写作时以身设想,不知不觉在某些诗句里投入自己的身世之感,这是很自然的。”罾曹 植的生活以曹不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过着贵公子的豪华生活,具有积极进取的儒家精 神,颇有功名事业心,一生追求“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 曹植与 杨德祖书) 固自从曹不登上王位后,曹植的境况与前期相比可谓天壤之别,曹丕父子的猜忌和 迫害使他建功立业的愿望无法实现,就像一个被丈夫遗弃的妇女,凄楚、忧愁,故而运用比喻 手法,借怨女思妇被弃的不幸遭遇和痛苦,表达自己在政治上受压制、被遗弃的愤怨和凄惶。 又如张衡的四愁诗,沈得潜评日:“心烦纾郁,低徊情深,风骚之变格也。” 继承了楚辞 比兴的手法,用美人托喻所思、所忧。此外,在曹植的种葛篇、杂诗、闺情等诗以及 阮籍的咏怀诗二首,也通过写怨女、弃妇哀怨的情怀,来抒发政治上的情志。 这些诗歌表面上是对女性生活与心理的观照与体悟,实际上则是以男性文人为女性代言, 从男性的视角来解读女性的内心,因而总是带有男性自我的影子,是一种男性自我内心世界的 解读,展露了男性文人的内心世界。“因此,从一方面说,不幸妇女的遭遇,仿佛也就成为失志 臣下的一面明镜,使其从中看到自己在政治生涯中的不幸;从另一方面说,不幸的政治生涯, 亦由此而可以作为思妇、怨妇之所以思,之所以怨的注脚。二者相互参证,遂形成情感上纠结 复杂的另一重辨证关系。” 从另一方面说,这些诗歌女性主人公代言男性文人才是诗歌实质 之所在。 。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编三曾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 9 8 0 1 8 4 页 。聂义郁曾植诗解译西宁:青海人民;i ;版社1 9 8 5 2 2 8 页 国i :海辞书;l :版 l :编古文罄赏辞典上海:1 :海辞书: ;版社,1 9 9 7 4 8 6 页 沈德潜古诗源北京:中华书局,1 9 6 3 ,5 5 灭 梅家玲汉魏六朝新论北京人学m 版社2 0 0 4 9 5 页 8 宁夏大学硕i 。学f _ :7 :论史第一章下台新咏中f q 怨诗的特点 曼笪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舅曼蔓曼曼曼曼! 皇曼曼曼曼曼曼曼i e l zi 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蔓曼量曼曼皇曼曼曼曼量 二、女子自述闺怨 ( 一) 女性作家创作闺怨诗的特点 玉台新咏十卷,收录汉魏六朝时期诗歌八百三十首,以妇女为题材,怨妇是文人闺怨 诗的主角,但闺怨诗的作者几乎都是男人,男性文人用男性的角度去体会怨妇的处境,表达对 她们的同情,是父权文化对女性的塑造。然而男子“闺音”中的女性总摆脱不了处于男子视角 中的被观察、被欣赏的位置,是男性人格和心理的反映,缺乏独立性的,因此,男性作家创作 的闺怨诗真正的灵魂是男性文人。女性作家创作的闺怨诗则具有不同于男性文人创作的闺怨诗 不同的特质,通过女性所写的作品,以女性的视角来审视那些生活在特定历史时代、文化背景 下的女性自身的生活,情感更为细腻敏感。 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诗人的创作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在文学自身的发展中,女性文学 始终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创新力量,对各种写作技巧的有意锤炼,都展现出女性创作的力量和价 值。今人对其研究也取得了一定了成果,天津师范大学王冬苗的硕士毕业论文两汉魏晋南北 朝女性文学研究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性文学做了一个整体的研究,山东大学庄新霞的博士 论文汉魏南北朝女性著述考论对该时期的女性作家及其作品进行较为全面的搜集与整理, 并对有争议的女性作家及其作品进行了考辨、论证。玉台新咏中的女性诗人仅有十几位,其 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性诗人主要有刘勋妻王宋,范靖妇,徐悱妻刘令娴,王叔英妻刘氏,苏 伯玉妻,甄皇后,桃叶、苏小小及吴兴妖神等等,她们都是上层阶级或依附于上层阶级的一类 女性诗人群体。参与社会生活的局限使女性的整个生存空间也限于狭窄的视野,因此女性作家 创作的闺怨诗的内容题材显得比较单一,她们所关心的都是与自身情感密切相联的内容。“基于 此,玉台新咏中女性作者的作品就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叙说自己感情生活的不幸和对远游不 归的丈夫的思念。” ( - - ) 女子自述闺怨的创作情况 玉台新咏中收录的女性作家创作的闺怨诗数量不多,总共不到二十首,但是却从女性 自身的角度抒写了女性内心的真实情感。最著名的要属甄皇后的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 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贤豪 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莫以麻巢贱,弃捐菅与蒯。出亦复苦愁,入亦 复苦愁边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从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乐府解题前志云:“晋乐揍魏武帝蒲生篇,而诸集录皆言其辞文帝甄后所作,叹以 谗诉见弃,犹幸得新好,不遗i 开恶焉”圆这里我认为此诗是甄皇后在遭谗失宠后,幽居深 宫,自述心中冤苦的诗。曹丕称帝后宠郭皇后,郭后恃宠中伤甄皇后,甄后从此失宠,从塘 上行里读到了一个妻子对丈大相思到极致的、往无悔的深情泣诉,诗歌虽倾诉的是诗人自 身的遭遇,但却反映了许多谗害遭遗弃的女性共同的悲苦。鲍令晖拟青青河畔草、拟客从 远方米、题书后寄行人、古意赠今人等六首杂诗刻画了闺中思妇的寂寞心情和单调生活, 细腻入微,与原诗以及当时众多的拟作相比,更多融入了作者自身的思想、感受。范靖妻沈氏 姚晓桕下台新咏的女件文学特征广两 会科学2 0 0 6 年第7 期( 总第1 3 3 期) ,9 8 页 国穆克宏点校玉台新咏笺注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5 6 页 9 宁夏大学硕f 。学位论丈第一章弋台新咏中吲怨诗的特点 晨风行、登楼曲等都表达了女子对远行丈夫的思念之情,徐悱妻刘氏答外诗二首是 对丈夫徐悱赠内诗的回答,同样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其答唐娘七夕所穿针一诗对身 世不幸的唐娘表示深切的同情,她的和婕好怨,表达了对班婕好的遭遇的同情,通过此诗代 班婕妤立言,也是代所有遭谗失宠的女子抒发心中的怨恨和不平。此外玉台新咏中还收录 了一首神女的作品,即吴兴妖神赠谢府君览一首,写一位神女爱上了吴兴太守谢览,但人神 永隔,她不禁黯然神伤,便写下了这首诗。 在这里,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体认生命的方式,极富感情色彩是女性闺怨诗作者直率委 婉、深沉或缠绵的内心情感的宣泄与呐喊。她们没有像男子作“闺音”那样让女性处于被玩赏 的位置,她们的诗歌是她们一生生活的真实写照,以女性细腻的笔触来写自己一生的悲欢离合。 她们描述的是自己内心对人生、社会的全部感受、体验和思考,并对此倾注了全部的热忱和心 血,没有掺杂过多的性别色彩,是女性情绪的真正表现。 第三节玉台新咏中闺怨诗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及特点 通过比较玉台新咏前四卷与五、六、七、八卷,可以明显看到诗歌内容的渐变。前四 卷多写征夫离妇的苦痛以及牛郎织女似的无奈、弃妇的悲哀、思妇的彷徨失措等,而在五、六、 七、八卷里可以看剑多姿多彩的生活场景:春日、春宵、秋夜、晓思等。沈逢春评玉台新咏 时曾云:“诗不一代,代不一人,人不一诗,总之,情不为气格役而妙乎气格者,斯罗括焉,虽 略气格而第言情可也。孝穆以情汇,中郎以情鉴赏。且品题之、序之,世有能解是集之不离乎 情者,可以读是集矣。”1 9 世纪中期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史学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 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 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罾不同的时代影响了女性群体不同的生存与生命范 式,这种范式包含了她们审美、个性以及情感生活等种种内容。 一、魏晋时期闺怨诗的时代背景及特点 魏晋时期,文学自觉时代到来,文学从经学的附庸中解放出来,出现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 批诗人,且聚集成为一个文学集团,诗歌也融入了作家个人的感情,在单纯的思念、怨恨之外, 具有了更深厚的意蕴。他们对诗歌艺术的自觉追求,使其诗歌形成了不同于前代诗歌的特征。 魏晋之交及至整个西晋,群雄奋起、争霸天下,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乱世,这便迸发了文 人们强烈的参政意识和进取精神。他们有着“治国平天下”的自觉意识,总是怀着一种社会责 任心,试图帮助统治者管理好社会,以谋求天下苍生的幸福生活,但结局往往不如人意,于是 陷入希求君主眷恋可又不得实现的苦闷中。这一时期也正是闺怨诗发展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时期, 闺怨诗发展成熟,文质兼备,并作为一种单独的诗体兴起,其创作呈现出一派兴旺的景象,其 原因在于文人的创作参与,而闺怨这一题目作为诗歌题目也在此时正式出现。 魏晋时期诗人之间的宴游赋诗、应和酬唱等切磋诗艺的文学活动,促进了诗歌创作的繁荣 沈逢备沈刎奉忑台新咏乐台新咏附录北京:中乍书局,2 0 0 4 ,页5 4 0 留丹纳艺术哲学见傅雷译丹纳名作集傅敏编,河南人民i j :版社1 9 9 8 ,页3 5 l o 宁夏人学硕f j 学化论文第一帚下行新咏中闱怨诗的特点 和诗歌艺术的发展。玉台新咏中所收录的魏晋时期的闺怨诗题材较之前代比较广泛,在内容 上多不离古诗十九首游子思妇的套路,在诗歌形式上也多为模拟前人之作或以游戏态度写 诗的,大多数的诗作都是文人们拟思妇、弃妇的口吻而作的诗歌,如徐干室思“峨峨高山首, 悠悠万里道。君去日已远,郁结令人老”句分别出自饮马长城窟行之“青青河畔草,绵绵 思远道”和行行重行行之“相去日以远、思君令人老”,又如陆机作 拟古诗十九首也纯 粹是为了学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