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大庆市龙凤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pdf_第1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大庆市龙凤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pdf_第2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大庆市龙凤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pdf_第3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大庆市龙凤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pdf_第4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大庆市龙凤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啥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搁要 从工业化时代以来,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在2 0 世纪6 0 年代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全部暴露出来,人类行为开始受到大自然的 报复。环境问题,粮食问题,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等开始进入各国政府以及 国际组织的议事日程,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 大庆市是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是伴随着石油生产发展起来的一座较 新的工业城市,是全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龙凤区是大庆市的三大中心城 区之一,特大型石化联合企业大庆石油化工总厂坐落在该区,石油资源 优势相对突出。但是伴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开采难度加大,污染日益 严重等问题的出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龙凤区必须采取的发展方式。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实现大庆市龙风区可持续发展为总体 目标,以龙风区经济、资源、环境、社会、人口为子系统,对龙风区经济发 展、资源的分布及利用状况、环境污染及治理状况、社会发展和人1 :3 结构、 素质等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分析,结合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建立了适合资源 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对龙风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龙凤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与对策建议。 本文对龙风区资源分布及利用状况,环境状况及污染源、污染治理状况, 人i z l 结构、素质状况。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依据层次 性、完备性、可行性和动态性原则,初选了3 7 个指标,在聚类分析后将指标 体系精简为1 5 个,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从指标体系中提炼出四个主因子,对 龙风区十年来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纵向分析比较。在对指标体系进行可行性调 整后,将龙凤区与几个典型资源型区域进行了横向比较,为制定龙凤区可持 续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聚类分析:因子分析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f r o mt h ei n d u s t r i a lp e r i o d ,a f t e rd o z e n sy e a r so ff a s tg r o w t ho fe c o n o m i c s , t h ed e f a u l t so fo l dm e t h o dt o t a l l ye m e r g e di n6 0 s i n2 0 0 c e n t u r y t h eb e h a v i o ro f h u m a nb e i n g sh a db e e na v e n g e db yn a t u r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i s s u e ,f o o di s s u e , p o p u l a t i o ni s s u ea n de n e r g yi s s u eh a v ec o m ei n t ot h ea g e n d ao fg o v e r n m e n t sa n d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 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i s s u e h a sa t t a c h e d i m p o r t a n c et oa l lk i n d so f p e o p l e d a q i n gc i t y i sat y p i c a lr e s o u r c ec i t y , w h i c hi st h el a r g e s tp e t r o l e u m p r o d u c t i o nb a s ea n dan e wi n d u s t r i a lc i t yd e v e l o p e db ye x p l o i t i n go fp e t r o l e u m l o n g f e n gb o r o u g hi so n eo ft h et h r e ec e n t e r si nd a q i n g t h cg r e a to i la n d p e t r o c h e m i c a lc o r p o r a t o i 卜一d a q i n go i la n dp e t r o c h e m i c a lh e a df a c t o r yl o c a t e d t h e r e ,t h u sb e c a u s eo ft h i si ti sa na d v a n t a g et ol o n g f e n g b u tw i t ht h ed e c r e a s i n g o i lr e s e r v e s ,i ti sm o r ed i m c u l tt oe x p l o i t ,a n do i lp o l l u t i o ni sm o r es e r i o u s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b e c o m e st h eo n l yw a yf o rl o n g f e n g t 1 1 em a i no b j e c to ft h i sa r t i c l ei st oa c h i e v e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l o n g f e n gb o r o u g h 1 1 1 i ss y s t e mc o m p r i s e sf i v es u b s y s t e m s w eh a v er e s e a r c h e d o i le c o n o m i c s ,肋v i r o n m e n t ,r e s o u r c gs o c i e t ya n dp o p u l a t i o n ,a n ds e tu pa ni n d e x s y s t e m t h e ng i v es o m ea d v i c e st ot h eg o v e r n m e n t b yc o m p r e s sa n a l y s i sa n df a c t o ra n a l y s i s ,f o re v e n t u a l l yt h ea r t i c l ec h o s e3 7 i n d e x e sa n dc o m p r e s s e dt h e mi n t o1 5 , t h e na b s t r a c t e df o u rf a c t o r sf r o mi tt o d e s c r i b e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l e v e l o fl o n g f e n g t h e nt h ea r t i c l e c o m p a r e dt h ec o n d i t i o n s o fl o n g f e n gf o r t h el a s tt e ny e a r sa n dc o m p a r e d l o n g i n gw i t hs o m eo t h e rt y p i c a lc i t i e s i tp r o v i d e ss o m ei d e a so fd e v e l o p m e n t f o rl o n g i n gi nt h ee n d k e y w o r d s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 d e xs y s t e m ;c o m p r e s sa n a l y s i s ;f a c t o r a n a l y s i s 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论文的所有工作,是在导师的指导下, 由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有关观点、方法、数据和文献等的 弓i 用已在文中指出,并与参考文献相对应。除文中已经注明 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公开发 表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 结果由本人承担。 日期:矽 年1 月砖日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 章绪论 1 1 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 1 1 选题的背景 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长期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以物质财富的增 长为核心,认为经济增长可以解决困惑人类的一切问题,因此追求经济与物 质财富的无限增长则是至高无上的。作为一种单纯的经济增长观,传统发展 观的理论前提是自然资源的供给能力具有无限性,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增长 所依赖的自然资源在数量上不会枯竭,因而对其开发利用可以不受约束;自 然环境的自净能力具有无限性,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排放所需要的自然 环境在容量上也不会降低,因而对其利用可以不受约束。 然而,经历了十几年的经济增长,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终于在2 0 世纪6 0 年代全部暴露出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伴随着经济指标年 年更新的却是森林的被毁,河流与大气的污染,农田的沙漠化以及城市生活 质量的全面退化等问题,人类行为开始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环境问题,粮食问 题,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等开始进入各国政府以及国际组织的议事日程。这 直接导致了传统发展观的破灭。 面对传统经济发展观带来的灾难性的后果,人类开始了对新的发展观的 探讨。从二十世纪6 0 年代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在其著作寂静的春天一书 中呼吁注重环境保护开始,人们在争论中已渐渐的接受了这个观点,在2 0 世纪7 0 年代,环境问题及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才被提上日程。 1 9 8 7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布伦特兰德女士经过长期研究向联 合国提交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报告对当前人类在发展和环境保护 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对可持续发 展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 9 9 2 年6 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可持续发 展的思想在各国取得了合法性并形成全球共识。这次会议为人类改变传统的 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 提出了设想,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科学思想的形成。此后,全球已有两千以上 的国家针对当地的情况制定了2 l 世纪议程。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也于1 9 9 2 年开始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1 9 9 4 年国务院正式 批准中国2 l 世纪议程,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实施2 1 世纪议程的国家之一。 八届四次人大会议上通过的“九五”规划和2 0 1 0 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明 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此正式成为 我国的一项长远发展战略。与此同时,中国学术界和理论界也拉开了可持续 发展研究的序幕。各地方政府也开始了针对不同地方特点的可持续发展政策 研究和理论的探讨,有些已经付诸实践。 大庆市是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是伴随着石油生产而发展起来的一座 较新的工业城市,是全国最大的石油及石化产品生产基地。龙凤区是大庆的 三大主城区之一,特大型石化联合企业大庆石油化工总厂坐落在该区,石油 资源优势相对突出。但是伴随着石油资源日益减少,开采难度加大,污染日 益严重等问题的出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龙风区唯一可以选择的发展方式。 从其他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历史看,仅仅依靠某种自然资源优势,一旦资 源枯竭,城市将走向衰败。所以,龙风区要尽早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 利用各种资源,治理环境污染,控制人口增长,综合协调发展经济,使产业 结构逐渐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由低级化向高级化过渡。实现大庆市龙风区可 持续发展。本论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要对大庆市龙风区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 1 1 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 ) 有利于全面认识大庆市龙风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为龙风区可持续 发展战略的制定作了基础的铺垫。 ( 2 ) 有利于找出龙风区与全国其他典型资源型区域的差距与优势,为制 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 3 ) 有利于制定大庆市龙风区环境、资源、经济、社会与人口可持续发 展战略,改善龙风区环境污染、资源日益匮乏,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现象,为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公平提供有效途径。 ( 4 ) 为其他资源型城市和区域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有力借鉴,为实 现全国以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略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 2 1 国外研究动态 从1 9 6 2 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对传 统发展方式带来的灾难向世人提出警告开始,到现在可持续发展已作为2 1 世纪“自然一社会一经济”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则和运行目标,普遍而又深刻地 融入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各类发展规划之中。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国际上的探 讨基本是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的。 ( 1 ) 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属性定义 生态学家们最早提出持续性这一词,把可持续发展视为:“自然资源与其 开发利用之间的平衡。”1 9 9 1 年,在国际生态联合会( i n t e c o l ) 和国际生物 科学联合会( 1 u b s ) 联合举行的关于可持续发展闻题的专题研讨会上,可持 续发展被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还有学者从整 个人类生存的生物圈的概念出发,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 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整体生存生活愿望的实现,使人类的生存环 境得以持续。 ( 2 ) 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属性定义 1 9 9 1 年,在世界自然保护同盟( i n c n ) 、联合国环境开发署( u n e p ) 和世 界野生生物基金会( w w f ) 共同发布的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 c a r i n g f o rt h ee a r t h :as t r a t e g yf o rs u s t a i n a b l el i v i n g ) 中,提出了突出强调 可持续发展社会属性的概念,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与不超出维持生 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在该战略中,充分论证了 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人类社会,既改善人类社会的生活品质,创造 美好的生活环境。 ( 3 ) 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属性定义 经济学家们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的发展,强调经济发展不再是 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而是“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 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 ( 4 ) 从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属性定义 有的学者从技术选择的角度扩展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认为污染并不是工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业活动不可避免的结果,而是技术差、效率低、管理不善造成的,因此主要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技术合作,以缩小技术差距,提高发展中 国家的经济生产力,增加环境保护的投入,建议在全球范围内开发更有效地 使用矿物能源的技术,提供安全而又经济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以限制二氧化 碳的排放,并通过恰当的技术选择,停止某些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以保护 臭氧层,逐步解决全球环境问题。 ( 5 ) 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概念 在国际社会中,率先提出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是挪威的 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1 9 8 7 年,布伦特兰夫人主持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在对世界重大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专题报告。该报告采纳了“可持续发展” 的概念,并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 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 6 )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对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指标的探讨,目前来看主要有以 下几种:单一指标类型。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人文开发指数( h d i ) , 世界银行开发的新国家财富指标。综合核算体系类型。如联合国组织开发 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 s e e a ) 菜单式多指标类型。如联合国可持续发 展委员会( u n c s d ) 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计有1 3 4 个指标) ,英国政府 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计有1 1 8 个指标) ,以及美国政府提出的指标体 系等。菜单式少指标体系,如联合国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荷兰国际城市 环境研究所等提出的指标体系。 目前,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有:联合国可持续 发展委员会( u n c s d ) 在“经济、社会、环境和人口四大子系统”的概念模型 和“驱动力一状态一响应”( d r i v i n gf o r c e s t a t e r e s p o n s e ) 概念模型( d s r 模型) 的基础上,提出的包括1 3 4 个指标、涵盖社会、经济、环境、制度四 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指标框架。联合国统计局提出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 ( s e e a ) ,它已被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卫星账户正式从1 9 9 3 年开始编入 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联合国开发计划书( u n d p ) 提出的人文发展指数 ( h d i ) 。它是一个与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所组成的 综合指标。国际科学联合会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 s c o p e ) 和联合国环境规 4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划署( u n e p ) 合作提出的指标体系。它由社会指标、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组 成。其中社会指标包括了事业指数、贫困指数、居住指数和人力资本投资; 经济指标包括经济增长、存款率、收支平衡和国家债务;环境指标包括资源 消耗、环境污染、自然生态系统和对人类福利的影响。世界银行的研究成 果把财富扩展到生产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源、社会资本四部分。共同构 成了人类发展的基本条件。世界银行规范了四种财富的定义、范围及其估算 方法,提出了真实储蓄率( g e n u i n es a v i n g ) ,并对全球主要国家进行了核算。 1 2 2 国内研究动态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当前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过程中,面临 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同时, 又面临着相当严峻的问题和困难,如庞大的人口基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经济发展水平低等,这对今后发展将带来巨大的压力。我国的基本国情和要 实现的发展战略目标,都决定了中国今后不能再走只注重数量增长,不考虑 资源持续利用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为指导, 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发展的高度制订国家发展战略和相应的对 策,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1 9 9 2 年6 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共有1 8 3 个国家 派代表团出席,1 0 2 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到会讲话。大会通过了全球( 2 1 世纪议程,并要求各国制定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和对策。我国政府 派团参加了会议。会上,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对此做出庄严承诺。当年7 月,国务院环委会决定组织编制中国2 1 世纪议程。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 组织了5 2 个部门、社会团体和三百多名专家、五易其稿,编制完成了送审稿。 1 9 9 4 年3 月2 5 日,国务院第1 6 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2 1 世纪议程 一中国2 l 世纪人口、发展与环境白皮书。同年7 月国务院向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发出“关于贯彻实施中国2 1 世纪议程一中国2 1 世纪人口、发展与环境自皮书的通知”,通知指出:中国 2 1 世纪议程是制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指导性文件。不 仅如此,也是中国政府认真履行1 9 9 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文件的原则立 场和实际行动。 1 9 9 9 年3 月5 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朱镕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 以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加强对资源 的规划和管理,克服靠浪费资源求发展的短期行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 切实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要强化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继续增加环境 保护投入,加强对熏点城市、区域、流域、海域的污染治理。鼓威清洁生产, 对污染物排放超标的企业要限期整顿,达不到要求的必须关闭。” 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过程中,我国的学者们对于可持续发展主要形成了 以下观点: ( 1 ) 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可持续发展内涵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 保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各个环节密切相联。经济发展包括数量增长和 质量提高两个部分。数量的增长是有限度的,而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去提高发 展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才是可以持续的。 ( 2 ) 认为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可持续发展主要依赖于可再生物质资源,特别是再生资源的永续性;生态环 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是人类生存和进步不能代替的东西; 控制人口增长与消除贫困,是与保护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重大闯题。 ( 3 ) 我国政府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和研究机构也一直在努力探索衡量可持 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把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作为可持 续发展战略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国家层次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经历了研究探讨后已有些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此外,对地方政府和部门 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也很广泛,但整体还处于探索阶段。所设立的 指标体系具有层次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 系既反映了区域闻的差异,又突出了各自的特色。 1 3 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1 3 1 研究思路 论文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世界共同追求的发展方式和目标的背景下,以 大庆市龙风区为研究对象,结合资源型城市特点,构建了资源型区域可持续 发展的指标体系,借助e x c e l 和社会统计软件s p s s ,运用聚类分析与因子 分析模型简化指标体系,得出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利用资源型 6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大庆市龙风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作出评价与分 析,提出龙凤区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 1 3 2 研究方法 1 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根据资源型城市与区域的特点建立了资 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2 运用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的多元统计方法,筒化指标体系。 3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建立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 指标体系,对龙凤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做出评价。 4 注重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不仅要考虑到龙风区发展现状,而且 要从发展的、动态的角度对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比较。 1 3 3 创新之处 1 根据资源型城市与区域的特点建立了资源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 标体系。 2 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龙风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做出了评价,对 龙风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 3 运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减少了指标数据计算的工作 量,在保证数据完备性的前提下降低了数据的重叠性。 4 本文运用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把龙风区与其他典型区域进行横向比较,而 且对龙凤区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进行纵向比较,找出影响龙风区可持续发展 的主要因素。 7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 章相关理论综述 2 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 1 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在2 0 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人类的发展观都局限 于传统的发展观的范围,直到7 0 年代以后,人类的发展观才逐渐发生了改变, 并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用来指导人们的生产实践。 传统的发展观主要指工业革命以来的无限增长观以及西方经济学曾经极 力倡导的单纯经济增长观。在工业化初期,人们的生产活动表现为科技创新 推动下的不断增长过程,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了长期支配工业社会发展的 无限增长观。这种增长观是以物质财富增长为核心,追求的唯一目标就是经 济增长,认为经济增长必然带来社会财富的增加和人类文明。而国民生产总 值长期以来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成为国民生活水平的象征和评价 经济福利的综合指标。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人们能够在短期内拥 有巨大的生产力,攫取自然资源的能力也空前提高,消费欲望高度膨胀。在 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长的同时,各个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贫困、失业、 收入不均等社会问题。全球人口加速增长,环境污染严重。造成全球性的生 态灾难,自然资源加速耗竭,社会不公平等现象严重。传统发展观的问题暴 露,促使新的发展观点产生。 1 9 6 2 年,美国科学家卡逊发表的寂静的春天,首次把农药污染的危害 展现在人们面前,提出人类将失去“阳光明媚的春天”,并非“狼来了”,试 图唤起人类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 可持续发展观第一次被明确提出是在1 9 8 2 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等组织 发起,各国政府官员和专家们参与制定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该 大纲不仅强调资源保护,而且注重将他与人类发展结合起来,勾画出可持续 发展概念的基本轮廓。 成立于1 9 8 3 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w e c d ) ,在挪威前首相布伦 特兰夫人的领导下,经过9 0 0 多天的努力。于1 9 8 7 年向联合国提出了我们 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其中明确指出了过去经济发展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强 调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兼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一报告的提出是可持续发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展观正式形成的重要标志。经过1 9 9 2 年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的认 同,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解决环境、人口、资源、贫困等问题,提高生活质 量,寻求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指导原则以及制定全球及各国发展战略的基本 理论依据。 2 1 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 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根据这一定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 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 展挟策的基础上。他所追求的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让人得 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它特别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 应给与鼓励,反之则应予以摒弃。在发展指标上,不再以国民生产总值作为 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而是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综合衡量 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或发展观符合经济、社会、环境以及生态系统的内 在联系和要求,是人类发展观念上的一个重大进步。它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 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有机统一起来,保证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偏离健康的 轨道。 2 1 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 公平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需求和求得满足是发展的主要目标”。然丽,在 人类需求方面存在很多不公平因素,所谓的公平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可 持续发展所追求的公平原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代内公平,是指发展要满 足整代人的需要,而不止是一部分人的需要。二是代际公平,即当代人的发 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所必需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为代价。 2 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够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维持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的范 围之内,以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坚持这一原则,不仅必须约束自己对 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行为,而且必须保护和加强资源基地建设,恢复环境 9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质量,这就要求人们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 生产和更新能力。 3 共同性原则 鉴于世界各国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政 策和实施步骤不可能是唯一的。但是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 体现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并且,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采取 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从广义上说,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 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如果每个人在考虑和安排自己的行动时,都能够 考虑到这一行动对其他人( 包括后代人) 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能真诚的按 “共同性”原则办事,那么人类内部及人类与自然之间就能保持一种互惠共 生的关系,也只有这样,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 w e c d ,1 9 8 7 ) 。 4 精神追求原则 传统的工业文明导致人类过渡的物质追求,人们在享受高度物质文明的 同时却承受着精神上的空虚、压抑、迷茫甚至痛苦,可持续发展要把人类从 这种困境中解脱出来,恢复精神生活在人类全部生活中应有的地位。为此, 可持续发展不但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实现社会公平,而且要为人类的精 神生活开辟一个新的天地,重新塑造一种新文化,促使人们产生更高的精神 追求并树立全新的价值观,让人类从“为物质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中 解脱出来,实现全人类的健康、持续、全面发展。 5 法制原则 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经济、行 政、教育等手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法制的强制性也必不可少。 法律可以把所有的人的行为约束在一定的框架内,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 之上,这就为制止和惩罚那些无视国法、民意,继续滥砍滥伐、滥排滥倒、 破坏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人或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2 2 城市经济学理论 2 2 1 城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城市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工业革命后, 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迅猛发展起来。随后一次次的新技术革命,都推动了 1 0 啥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2 0 世纪,城市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世界平 均城市化水平由2 0 世纪初的1 4 发展到1 9 5 0 年的3 0 左右,1 9 9 0 年己接近5 0 。 世界银行预测,到2 0 0 0 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 0 。目前在绝大多数的国 家,城市的生产总值都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6 0 一8 0 。尤其在发展中国家, 城市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更加明显。 对世界经济发展超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向人们提出 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在2 0 世纪5 0 年代之前,并没有引起经济学家 的充分重视,倒是社会学家、地理学家、城市规划师们先走了一步,从他们 各自的角度对城市问题进行了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发展带来的住 房困难、地价离涨、交通混乱、环境破坏、失业和贫困等问题,引起了经济 学家的关注。他们开始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城市的现实问题,研究产生城 市各种各样问题的社会经济根源,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1 9 6 5 年,作为 城市经济学的第一部专著,美国w r 汤酱森的城市经济学导言问世,标 志着城市经济学的诞生。 城市经济学产生之后,经济理论工作者开始较系统地研究城市经济产生 的基础和条件,城市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城市内部的经济结构,城市之间、城 乡之间的经济关系。城市经济是一种高度集聚的、综合发展的有机整体。城 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正是这个有机整体中的经济关系,而且只有这样才能从 时间和空间的多维角度考察城市社会经济系统。城市经济学对城市的经济要 素、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规律进行分析,回答有关城市经济发展的规律性问 题:揭示城市经济的本质和发展的动力与条件:为制定城市经济方针、政筑提 供科学的理论根据;为管理好宏观和微观的城市经济,形成有效的调节和控 制系统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 在我国,城市经济学研究起步较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把党的工 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发挥大中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建立以城市为 依托的经济区,成为党和国家重要的经济建设方针。以城市为重点的熬个经 济体制改革,向经济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提出了涉及城市经济的一系列问题, 需要我们建立一套完整的城市经济学理论,用以指导改革与发展的实践。1 9 7 9 年以来,我国对城市经济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活跃,城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开 始逐步形成。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i 2 2 2 城市经济学的地位 近百年来,经济和科技发展迅速,表现在学科建设上,其突出特点是学 科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结合。早期的古典经济学叫政治经济学,是综合性学 科。新古典经济学出现后,学科目趋分化,去掉了”政治”两个字,专门研究 经济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发达国家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工业革 命使企业管理科学迅速发展,经济学由理论走向实践,产生了研究单个经济 单位和单个市场运行的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 用,认为市场机制可以解决一切经济问题。本世纪3 0 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使 这种幻想破灭,导致了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强调政府干预 经济的作用,由此形成了宏观经济理论。到6 0 年代,由于经济学家们对城市 经济和区域经济问题的日益关注和深入研究,学术界逐步形成了“中观经 济”的理论范畴。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研究遂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新的重要领 域。 从经济系统的相互联系和空间层次考察,城市经济是国民经济和企业经 济的中间环节,是企业与国家之间联系的纽带。经济的发展具有网络特点和 辐射特点。抓住网络、启动网络就要首先抓住网络的“纲4 ,纲举而后目张; 要发挥经济增长的辐射作用,就必须抓住产生辐射的”源”。而各级不同规模 的城市,恰恰是各相应地区经济网络的”纲。和经济辐射的源。,因此它必然 是国家各级政府进行管理和调控经济的重点和支撑点。国家的总体管理和行 业部门的管理只有通过城市的综合管理才能落到实处,才能顺理成章。一方 面,城市是区域的”发展极”,是“龙头”和核心,城市经济对其腹地区域的发 展有着重要的扶持、引导、带动和推动作用。同时,城市经济是各部门经济 在空间上的集合和纽结。这种集合和纽结在客观上形成了各部门经济协调发 展的重点、焦点和制高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城市是企业的 摇篮、依托和最重要的外部条件。现代企业与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 其是生产要素的流通、运输、仓储和信息传递等等,如果没有城市的物质条 件和管理条件及其相应发展的配合是寸步难行的。城市经济管理的好坏与企 业效益的优劣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城市经济就是由企业微观经济构成的。 反过来它又成为微观经济的宏观条件。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总之,城市经济在国家宏观经济和企业微观经济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 用,它既是宏观经济的支点,又是微观经济的向导。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同 属中观经济,它们之间能够”互补”,存在”休戚相关”的连锁关系。而城市经 济是主导方面。所以,无论是从经济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和规律来看,还是 从经济系统的构成和联系来看,或是从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看,一个国 家( 特别是大国) 的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这三个层次的经济系统, 既是互相依存的,又是相对独立的,它们的重要性具有等同性。城市经济学 作为中观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关系也 是互相依存的,相对独立的,它们的重要性也具有等同性,这就从根本上决 定了城市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城市经济学从形成至今不过短短3 0 多年间,就得到了较快发展,英国、 美国、日本、前苏联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都相继产生了自己的城市经济学。 到1 9 6 8 年,美国高等院校中已有5 3 个系可以培养和授予城市经济学方面的 博士学位。联合国以及许多国家,都把城市经济学问题作为重要课题,列入 研究计划。目前,我国国内己翻译出版了美、英、日、苏、德等国的城市经 济学专著,已有几所大学设置了城市经济专业,有些学校设有硕士点、博士 点( 或博士授予权) 。我国对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已有几十 本专著问世,全国性和地区性的城市经济学会也已建立起来,并发挥了相应 的作用。 , 城市经济学是一门方兴未艾的新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更 是一门很有前途的学科。由于它解决了传统上学科之间互相隔绝,忽视多学 科协作才能探索的某些重要研究领域这种令人遗憾的倾向,因此它的学科地 位已经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全世界学术理论界的公认。然丙,我们不能不遗 憾地指出,城市经济学应有的学科地位和作用,在我国也并不是所有学者和 权威人士都具有相同的看法,一种忽视甚至贬低城市经济学学科地位和作用 的观点正在流行,并开始阻碍着这门新* 学科进一步的发展。 2 2 3 城市经济学相关学说 由于城市经济学产生较晚,各国城市经济学者的见解尚未“归于一尊”, 基本上处于自由探索,“智者见智,仁者见仁”阶段,因此出现了非常有意义 的现象:在众说纷纭之中,精辟见解随之丛生,只要稍加留意,色彩斑斓的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有价值的学术思想就在眼前,英国k j 巴顿( b u t t o n ) 就有较多有价值的观 点。例如,他强调:“现代的城市经济学不能仅仅涉及效率问题,而且与 公平有关”。城市经济学“格外接近于政治经济学”,他不能仅仅研究“如 何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问题,还要论及城市“住房、污染、犯罪、种 族和贫困问题,而这一切决不能用纯客观的方法去对待。”他要求城市经济学 家“首先要了解更为广泛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他们必须在这种结构中发 挥自己的理论”。 最有特色和见解的是巴顿关于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他作为西方经济 学家,特别指出新古典主义微观经济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在这种分析方法中 根本没有空间的“维数”,而且是以“完美无缺的市场”和“生产者和消费者 对全部价格和彼此之间的活动都有完整的知识”一类近乎“神话”的假设条 件为前提的。这种分析方法只能对分析一些具体的问题( 如观察道路定价收 费政策对于缓和交通拥挤问题的效果等) 有一点“零敲碎打”的作用,而不 适于“创立全面的分析体系”。他同意西方一些经济学家的如下观点:“城市 生活的复杂性仍然是研究工作迅速进展的严重障碍。正是这种复杂性,妨碍 了广泛应用精密的数学方法来创立城市经济的基本原理”。 日本山田浩之关于城市经济学的观点,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特别重视 城市经济关系的研究,他首先提出“城市系统”的概念,同时提出“城市内” 和“城市问”经济关系研究的任务;并提出“经由市场”和“不经由市场” 的经济关系,“不经由市场”的经济关系有“公共经济关系”、“外部经济”与 “外部不经济”效果等;他强调经济活动的连锁反应和整体效应,重视经济 要素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了解决住宅问题,就必须在可 利用的郊区盖房;住房问题缓解了,可交通会因为通勤增加而发生混乱,又 要解决交通堵塞问题;为此可争取的对策是加宽道路,而由于道路加宽,汽 车运输量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汽车尾气和噪音污染的增加他认为综合 性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需要,就产生了城市经济学。 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国内关于城市经济学的讨论也很热烈,产生过许多 不同观点。据经济学新科学概览作者归纳,共有五种意见:第一种意见, 认为城市经济学就是研究城市经济的科学,城市所有的经济问题都应该作为 研究的对象;第二种意见,认为城市经济学只能研究城市本身所特有的一些 经济问题,如城市建设问题、城市交通问题、住宅问题、人民生活问题、城 1 4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市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问题等等;第三种意见,认为城市经济学主要是研究 城市发展的生产关系,即研究城市中各个企业、各个部门以及各地区之间、 城乡之间,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领域中彼此所发生的联系;第四 种意见,认为城市经济学研究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第五种意见,认为城市 经济学研究城市经济及城市经济关系发展的规律。而当代经济学科学的 作者概括,我国学者对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四种不同提法:城市经济 学研究对象是“城市整体”,即用经济学原理来研究城市内部的各种问题,相 应地把城市经济学划归为应用科学;城市经济学以城市经济、城市经济关 系为研究对象,从城市经济总体上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性问题:以城市体 系的建立、地位、特征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并称之为“理论科学的城 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的研究主要是围绕两个方面的问题展开的,其一是 围绕着如何充分发挥经济中心多功能为核心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 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发挥经济中心作用以带动城乡经济的 全面发展,城市基本特征、城市发展战略等:其二是以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 为中心展开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城市化道路、城镇体系、城市空间结构等。 这种观点视野比较开阔,基本上概括了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经济问题, 同时又注意从整体上研究城市经济发展规律,比较切合实际。 2 3 资源经济学理论 2 3 1 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资源经济学,严格地说,自然资源经济学,是- f - j 相对年轻的学科,它 主要研究资源有效的配置问题,以及资源配置决策的收入分配效果。资源经 济学力图分析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优化配置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 议。它着重研究各种选择方案、政策和工程项目的效益和成本以及这些效益 和成本对各方面的影响范围,包括地理方面、经济部门之间、社会经济阶层 之间的利益分配以及动态趋势。 2 3 2 姿源经济学相关学说 1 “资源耗竭”说 现代马尔萨斯主义者十分注重讨论人1 :3 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影响,他们把 世界资源消耗加快,人民生活贫困等问题,归结为人1 3 增长过多过快。福格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特就鼓吹“资源耗竭”,认为“地球上大部分地区的资源资本都面临着严 重的枯竭”,如果人们不采取措旌,“不改弦易辙”,人类就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基于全球对水资源、能源和各种矿产资源消耗情况的分析,增长极限论 者认为,由于人口增长所造成的巨大压力正在使各种资源的消耗明显加快, 并可能走向资源枯竭和人类生存危机。 2 增长极限论 该理论由梅多斯等人在题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中系统提出,他们认 为,世界的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和污染这五种因素是相互影响 和相互联系,人口与工业是指数增长。他们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的世界 模型演算的结果是:如果维持现有的人口增长率和资源消耗不变的话,那么, 由于世界的粮食短缺,资源耗竭、环境污染严重,世界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 将可能发生非常突然和无法控制的崩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