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专业论文)赵纪彬先秦逻辑思想研究初探.pdf_第1页
(逻辑学专业论文)赵纪彬先秦逻辑思想研究初探.pdf_第2页
(逻辑学专业论文)赵纪彬先秦逻辑思想研究初探.pdf_第3页
(逻辑学专业论文)赵纪彬先秦逻辑思想研究初探.pdf_第4页
(逻辑学专业论文)赵纪彬先秦逻辑思想研究初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赵纪彬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史专家、教育家。早期主要从事学生运动和农 民运动,1 9 3 4 年转入文化教育界,开始从事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伦 理学、逻辑学和逻辑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曾先后撰写了中国哲学通史、困 知录、论语新探、困知二录等著作,对中国哲学及逻辑史的研究做出了重 要贡献。 赵纪彬先生对于先秦逻辑思想有其独到的见解。他把先秦逻辑思想的发展过 程划分为萌芽期、汛滥期和结实期三个阶段。在研究先秦诸子的逻辑思想时,采 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将先秦诸子的学说放置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表述,在时 代大背景下分析诸子对于逻辑的理解,这对后人研究中国逻辑史有重要的启迪和 借鉴作用。 赵纪彬先生着重分析了先秦“推类”思想。他认为,这种推理类似于古希腊 逻辑中的类比推理,但又有不同。它根据两个对象为一类,由其中的一个具有某 种属性,推出另一个也具有该属性。根据推类理论,认定两个对象为一类,是进 行推理的基础。所以,“类”概念是先秦逻辑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赵纪彬先 生着重研究了“类概念,在此基础之上,他研究了推类在先秦的产生和发展过 程,并且认真分析了先秦诸学者的逻辑思想,让人们看到了先秦学者对中国逻辑 史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关键词:赵纪彬;中国逻辑研究;先秦逻辑;推类思想 a b s t r a c t z h a oj i b i l l ,a sa 伽 i l o u se x p e r to n 仕伧1 1 i s t o r yo fp m l o s o p h e ra n da i le d u c a t i o n a l i s t i i lc m n a ,u n d e n o o kt h em o v e m e n t so f 也e咖d e n t sa 1 1 df a m l e r sd u r i n gh i se a r l y y e a r s ,a n df - r o ml9 3 4h et l l m e dt ot h ef i e l d so fc u l t u r ea n de d u c a t i o n ,a n dt h e nf o c u s e d o nt h ee d u c a t i o na n dr e s e a r c h e so nc h 洫s ep m l o s o p h y ,h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p o s o p h y , h i s t o 巧o fn l i n b n g ,e t m c s ,l o g i ca i l dh i s t o r yo fl o g i c s u c c e s s i v e l y ,h eh a sw r i t t e n g e n e r n lh t s t o r yo 彳c h i n e s ep h i l o s o p h y ,r e c o 砌so nk nn n dz h i ,n e wr e s e c i r c ho nt h e 么,z 口彪c 捃矿c o 咖c f 淞,r p c d 胁d 玎j 函,z 口聆dz 乃f j 场,“聊p7 1 w d ,a n do t h e r 耐s e z h a o j i b i nh a sm a d eg r e a t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t h es t u d yo f h i s t o 巧o f c l l i n e s el o g i c z h a oj i b i nl 粥m so mc h 觚屺t e r i s t i c si i lt h e 咖d yo fp r e q i i lt h o u g h to nl o g i c h ed i v i d e dt h ed e v e l o p i n gp r o c e s so fp r e - q i nl o g i ci n t ot h r e es t a g e s :t h eb u d d i n g p e r i o d ,t h ed e v e l o p i n gp e r i o da n dt h eb u r l yp e r i o d d u r i n gt h es 伽yo n 也et h o u 曲to f p r e - q i ns c h o i a r s ,z h a oj i b i ne m p l o y sam e m o do fm s t o c a la 1 1 a l y s i sb yp m 妇gm e i r t h e o r i e si n t os p e c i 矗c1 1 i s t o r i c a lc i r c u m s 锄c e s 孤d 锄甜y s e st h eu d e r s t a m d i n go fl o g i c u n d e rt h em s t o i c a lb a c k 伊o u r l d a n df o rt h e f o i l o w e r s ,s u c ham e t h o dp l a y s a n i r n p o n a n tr o l ei nr e s e a r c h i l l g 也eh i s t o r yo fc 1 1 i n e s e1 0 9 i c z h a oj i n b i ne m p h a l s i z e st h et u i l e it b j 幽n go fp r e q i n h eb e l i e v e st h a tt h i s 虹n d o fi l l a t i o ni ss i m i l a rw i t ht h ea 1 1 a l o g i s mo ft 王1 e 研e e kl o g i c ,b u td i 虢r e df r o mi t t 1 1 e t u i l e im e t h o di sak i n do fr e a s o i l i n gt l l a to n eo w n sa 玉( i n do fa t t r i b u t i o i l ,s od o e st h e o t h e r a c c o r d i n gt ot 1 1 i st h e o i ti st h ef - o u n d a t i o no fr e a s o l l i n gt oc o n s i d e rt l l e 觚o2 l s o n ec 1 2 l s s t h e r e f o r e ,c l a s si sa i le x t r e m e l ys i g n i f i e dc o n c e p to ft l l ep r e - q i nl o g i c o nt h eb 撕sa b o v e ,z h a oj i n b i n ,w h os t u d i e dt h ep r o c e s so fr i 、u i l e i s b i r t ha 1 1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h o w sac l e a rv i e wo nt h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fs c 0 1 a r so fp r e - q i np e r i o d st o i i t h e1 1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l o 舀c k e yw o r d s :z h a oj i b i n ,r e s e a r c ho nc e s el o g i c ,p r e - q i l ll o g i c ,t h et 蜮n g o ft u i l e i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住中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 文中特别加麒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住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住串请人( 孝位论文作者) 签名:孙覆 2 :oo 子年7 6 7 月f r 6 目 ;7 , ;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犬学审核 比准授子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 了解并同毒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 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 纸质文 本和电子文本) 嘎供公众检索、奎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 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瞍采取彰即、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 涉及保密内容的擎住论文在解密后遗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 南碧靛 2 0o 穹年6 月f6 曰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鍪名:塑篮 2 0 0 孚年f 月,日 引言 赵纪彬( 1 9 0 5 1 9 8 2 ) 原名济焱、化南,字象离,笔名向林冰、纪玄冰,河 南省内黄县千口村人,我国著名的哲学史家、教育家、逻辑史家。早期主要从事 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1 9 3 4 年转入文化教育界,开始从事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 思想史、伦理学、逻辑学和逻辑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先后在复旦大学、东北 大学、东吴大学、山东大学任教,主讲逻辑、哲学、哲学史。解放后,曾任平原 师院( 现河南师范大学) 及开封师院( 今河南大学) 院长,讲授中国哲学史。 后任中央党校教授、哲学研究室顾问。先后撰写中国哲学史纲要( 生活书店 1 9 3 8 年版) 、中国思想通史( 与侯外庐、杜国庠合著,人民出版社1 9 5 7 年版) 、 困知录( 共二册) ( 中华书局1 9 6 3 年版) 、论语新探( 共三册) ( 人民出版社 1 9 7 6 年版) 、困知二录( 中华书局1 9 9 1 年版) 等专著1 5 种,论文1 2 0 余篇, 给我们留下3 0 0 万字关于哲学、哲学史、逻辑方面的宝贵资料,对中国哲学史和 逻辑史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赵纪彬先生的先秦逻辑思想研究在中国逻辑史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 前,关于赵纪彬先生先秦逻辑思想研究的研究还不多。本文试图阐述赵纪彬先生 对于先秦逻辑思想包括概念、判断、推理和逻辑思维三律的理解,着重介绍其对 推类思想在先秦发展过程的认识,并分析其对先秦逻辑思想研究的贡献以及给人 们的启示。 一、研究先秦逻辑思想的背景和方法 ( 一) 研究先秦逻辑思想的背景 深厚的国学功底是赵纪彬先生研究先秦哲学史及逻辑思想的基础。赵纪彬先 生的父亲赵钟庆是一位晚清秀才,爱书成癖。在父亲的影响下,从五岁起,他就 开始背诵唐诗和孔孟语录,九岁入私塾时,已识字两千余,并且已经可以流畅地 背诵论语、孟子。十年的童蒙教育,为他研究国学典籍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2 0 世纪初,对于中国先秦逻辑史的研究众说纷纭,大抵有两种阻碍:一种是 不承认中国先秦曾经有过逻辑学,因此也就谈不到所谓的逻辑史了;另一种是一 谈到先秦逻辑的成就,只承认号称“名家”的惠施和公孙龙,以及墨经的作 者,对于其他先秦诸子的逻辑思想一概持否认态度。当时的这两种观点在形式上 好像是有道理,因为在先秦诸子的文献中,的确只有公孙龙子和墨经有 比较富于逻辑色彩的言论,其余诸子的研究范围,大都局限于伦理学方面,以及 广义的人生修养,没有留下纯逻辑学的著作。但是,并不能为此就否认先秦诸子 的逻辑学思想。赵纪彬先生曾经对这一问题表达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指出:“一 个学派或一个思想家,没有有形的逻辑著作,并非在实质上就没有逻辑思想和逻 辑成就。并且进一步提出“只有从先秦各家的名辩方法里边,才能探索出当时 逻辑发展的规律。因为既观察名实,即有其用以观察的方法;既辨别是非,即有 其证成己说的工具,则正是逻辑本性的暴露。并且这里所说的先秦名辫方法,实 际上就是各家所同有,而在先秦是思想史上一个时代的思潮。”赵纪彬先生这一 明确独到的见解确有排除迷雾、以正视听的功效。为人们研究先秦逻辑史指明了 方向。 ( 二) 研究先秦逻辑思想的方法 赵纪彬先生对于先秦名辩思潮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先秦逻辑史的发展过程的 研究,采用了历史分析的方法。他把先秦逻辑思想作为先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并结合先秦时期的哲学、伦理学等方面的思想及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首次将先秦的名辩思潮分为三个时期:“其一、萌芽期,包括春秋战国之际的孔墨 对立;其二、汛滥期,包括战国中叶的百家之学;其三、结实期,包括战国末叶 赵纪彬:先秦逻辑史论稿,郑涵编:赵纪彬文集( 3 ) ,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1 页。 国赵纪彬:先秦逻辑史论稿,郑涵编:赵纪彬文集( 3 ) ,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2 页。 2 的墨经作者、苟子和韩非子。 这一划分可谓独树一帜,颇有见地。 赵纪彬先生在论述先秦诸子逻辑思想过程中,对于概念、判断、推理和思维 三律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推类思想在先秦的发展,都以历史分析方法给予概括和 表述。至今看来,对后学者仍有启迪作用。在中国的先秦时期产生了一种特殊的 推理形式推类,这种推理类似于古希腊逻辑中的类比推理,但又有不同。古 希腊逻辑中的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断 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结论的推理形式。先秦的推类是根据两个对 象为类,由其中的一个具有某种属性,推出另一个也具有该属性的推理形式。 根据推类理论,认定两个对象是不是一个类,是进行推理的基础,要研究先秦推 类思想,就不能忽略对“类”概念的研究。赵纪彬先生对“类”概念在先秦的发 展和演变过程有着深刻的认识。这一思想对后学者颇有影响。 本文试图以问题为纲,从横的方面整理赵纪彬先生对于先秦诸子在概念、判 断、推理和逻辑三律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的认识。在整理陈述的过程中,运用了比 较和分析的方法,这样可以凸显赵纪彬先生的思想特点。鉴于赵纪彬先生对于先 秦推类思想和“类”概念的着重刻画,本文在介绍他的逻辑思想时,相应地,也 着重介绍了他对推类思想在先秦发展演变过程的认识,以及他的概念、判断理论 对于“类 概念的重视。 二、对先秦逻辑思想概念和判断的研究 ( 一) 概念论在先秦的发展过程 在先秦,名辩逻辑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但还没有完全从政治学说和哲学 理论中脱离出来。由于名辩思想总是和政治及哲学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 先秦诸子的政治理念和哲学认识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他们对于类概念的认识不尽 相同,甚至出现了相互矛盾的情况。 赵纪彬:先秦逻辑史论稿,郑涵编:赵纪彬文集( 3 ) ,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1 l 页。 3 1 、从孔门的w 必也正名”到墨子的“取实予名 在先秦,“名”具有概念的性质,是中国古代逻辑学中一个重要的范畴。 孔子的“正名 理论对逻辑概念论的建立具有开创性意义。孔子在论语子 路中指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 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在这里,“名”即是概念,“言”则指有语词( 名) 和“语句”( 辞) 组成的包括命 题、推理和论证在内的思维过程。 赵纪彬先生认为,孔子的逻辑思想是十足的政治论文,明确提出“名不正 的恶果之一在于“礼乐不兴,可见孔门的“正名”,是挽救当时“礼坏乐崩”的 为政纲领。因此,孔门概念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名”就是“概 念”;其次,“正”过的“名”就是:“符合于政治伦理要求的概念”;再次,这样 的“概念 就是促进客观世界变化的最高动力;最后,关于“概念的起源问题”, 并没有成为察辩的对象。 墨子对于概念的认识比孔子前进了一大步。墨子从解决矛盾的立场出发,用 “类”的观点来考察“名实的联系;用“故”的观点来明辨“概念的起源”;并 且把“类”、“故”结合起来运用,大大发展了孔子的概念论。 赵纪彬先生认为,墨子在概念论上有了伟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从“察类明故”的观点来看“概念”,“概念”就不是根源的范畴,而是客 观的反映。如果只“有誉义之名而不察其实”,就不免于概念的混乱错误,是非颠 倒( 墨子非攻下篇) ;如果对于客观的实在不能判断,而只有空洞的主观概 念,也仍然是没有认识。所谓“瞽不知白黑,天下之士君子不知仁,非以其名也, 以其取也 ( 墨子贵义篇) 云云,这种以“察实”为前提,由“知取”以“予 名”的概念论,恰和孔门以“正名”为起点,由“名正以“顺事 的概念论根 本相反。如果说孔门的“必也正名”是“太初有名”的唯心论观点,则墨子的“取 实予名”就是察实立名的唯物论观点。从这一意义上来看,可以说中国哲学史上 赵纪彬:先秦逻辑史论稿,郑涵编:赵纪彬文集( 3 ) ,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8 卜8 2 页。 4 的唯心唯物争辩,是发端于孔墨对立,而墨子则是中国第一个唯物论者。 第二,“类”的观点使墨子从事物的联系里边,用比较的方法取得概念。“故” 的观点使墨子在比较的场合上,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而反映出它们本质的差异。 例如,墨子关于“人 的概念,就是将“人 和“兽比较观察,发现“禽兽 用自己的“羽毛”“蹄蚤( 爪) ”为工具,不通过劳动过程而掠取自然“已具”的 “水草”以为生;反之,“人类 则必须“耕稼树艺”,“纺绩织红”,在劳动生产 里面,取得生活资料。经过了一番比较,他发现从禽兽到人类进化的关键,在于 生产劳动;而“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的原则,也就是“人的概念”,同 时也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分水岭( 墨子非乐上篇) 。这样的概念论, 不但非孔门所能比拟,纵然在世界逻辑史上,也不失为光芒万丈的科学发见( 现) 。 第三,在“故“类”的明照之下,墨子对于概念的同异辨别,表现出远见卓 识。例如:对于“好攻伐之君”,将“攻”“诛”两概念,详加界定( 墨子非攻 下篇) ,这是他在极易相混的概念上,有着卓越辨别能力的证明。孔门由于没有 “类”的观点,将“义利”堪称了两个极端对立的矛盾概念( 论语里仁 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墨子在“类”的联系点上,发现了“义”实体 正是“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将二者看成了“名实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墨子非 攻下篇) 。孔门由于没有“故 的观点,将西周传来的“命”概念,当作君子所 畏、小人所非的最高概念( 论语季氏篇“君子畏天命,小人不知天 命而不畏也”) ;墨子在“故”的探源观点上,发现了“命”是“暴王所作,穷人 所术”( 墨子非命下篇) 的恶的起源。所有这些,都显示着墨子在概念论上 的成就,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孔门。 2 、宋尹的“以刑侔名”和公孙龙学派诡辩的概念论 宋钎、尹文开创了中国古代心理名辩学。心理名辩学把心理变化作为现实变 化的原因,“修志内心,不但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前提,并且也是认识外物的先决条 赵纪彬:先秦逻辑史论稿,郑涵编:赵纪彬文集( 3 ) ,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8 2 8 3 页。 5 件”。叫宋钎、尹文对于逻辑学的理解就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对于概念的认识, 他们继承了孔墨的思想,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赵纪彬先生认为“宋尹修正 了孔子的伦理主义的名辩方法,抹杀了墨子的实践主义的名辩方法。”宋尹的概 念论思想在管子书中的枢言、白心、心术上篇中均有体现。有气则 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有名则治,无名则乱,治者以其名。名正则治, 名倚( 奇) 则乱,无名则死( 管子枢言篇) 。原始计实,本其所生。知其像 则索其形,缘其理则知其情,索其端则知其名。故苞物众者莫大于天地,化物多 者莫多于日月,民之所急莫急于水火。然而天不为一物枉其时,圣人亦不为一人 枉其法。是以圣人之治也,静身以待之,物至而名。正名自治,奇名自废。 名正法备,则圣人无事( 管子白心篇) 。天之道虚,地之道静,虚则不屈, 静则不变,不变则无过。洁其宫、阙其门;宫者,谓心也;心也者,智之舍 也。门者,谓耳目也;耳目者,所以闻见也。物固有形,形固有名;此言名不得 过实,实不得延名,姑( 始) 形以形,以形务( 侔) 名,督言正名,故日圣人。 无为之道,因也。因也者,无益无损也。以其形因为之名,此因之术也。名者, 圣人之所以纪万物也;虚者,万物之始也,故日可以为天下始( 管子心术 上篇) 。赵纪彬先生对上述有关“名”、“实 二字有独特的理解。他认为,这里 的“实”,并不是像墨子认为的那样,是指的客观事物,在这里,它只是指当时的 伦理教条和政治制度。所谓的名不过实,不过是要求逻辑的概念必须从属于伦理 以及政治制度的需要。如果概念超出了政治所要求的范围以外,就成了“奇名 , 就要废除掉了。因此,可以说宋尹不仅仅继承了孔门的概念论,并且大大发展了 孔门的概念论思想。这是“由于必其一端和叩其两端在原理论上有着某 种限度的承籍关系,所以,宋尹在概念论上也重述了孔子的正名主张。但是, 战国较诸春秋,名辩思潮已经大见发展,所以宋尹的正名理论和孔子比较起来, 也就更富于逻辑色彩。” 。赵纪彬:先秦逻辑史论稿。郑涵编:赵纪彬文集( 3 ) ,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1 0 3 页。 赵纪彬:困知录( 上) ,中华书局1 9 6 3 年版,第3 1 0 页。 赵纪彬:困知录( 上) ,中华书局1 9 6 3 年版,第3 2 1 页。 6 宋尹属于古代心理名辩学派的开创者,他们的概念论思想如孔子一样,不是 像唯物论学派那样把概念看成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是要求逻辑的概念从属于他 们那个时代的伦理和政治需求。尽管他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孔子的“正名”学说, 但“宋尹这种心理主义的名辩方法在概念论上,走入了以形侔名的现象 主义道路,本质上,乃是一种古代没落氏族贵族的阿谀逻辑”。 公孙龙是战国末期名家的著名代表,公孙龙学派的概念论思想始于“白马 和“马”的辩论。赵纪彬先生认为公孙龙由实在论的诡辩主义宇宙观出发,进而 在逻辑上提出其诡辩的概念论。公孙龙所代表的离坚白的逻辑学之所以成为诡辩, 是因为此派的离异观点,在矫正惠施所代表的合同异派时矫枉过正。要么见异不 见同,要么见同不见异,流于诡辩。但“此派逻辑虽为诡辩,但它也并非纯粹的 迷妄,其中尚具有一粒真理。”如黑格尔说:“逻辑是反应于思维中的时代”, “其实我们应进一步补充说逻辑是通过了逻辑学者的态度及现实主张或见解而 反映于思维中的时代。 言外之意,公孙龙的思想是他自身的宇宙观在当时时 代的体现。由于公孙龙认为“宇宙所有具体事物,如白马、骊牛、坚白石等,莫 非概念。但此概念,既不在主观的能知中,亦非客观的所知,而是离开主观认识 与客观现象而独有的实在”,所以他的逻辑思想中不可避免地利用唯心主义思想 予概念以新的系统的解释。 今天我们对于概念的理解,跟公孙龙学派完全不同,“他们所持白马非马 之论,即系以共名与别名之绝对分离、独立自存为前提而发。其更深的根源,则 在于种类与个物之绝对分离,互相外而不相盈。 3 、荀子的概念论 苟子逻辑学说的核心是关于概念的理论。自从孔子提出“正名”主张,到墨 。赵纪彬:先秦逻辑史论稿,郑涵编:赵纪彬文集( 3 ) ,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1 0 1 页。 。赵纪彬、侯外庐、杜国庠合著:中国思想通史( 第l 卷) ,人民出版社1 9 5 7 年版,第4 6 8 4 6 9 页。 赵纪彬:先秦逻辑史论稿,郑涵编:赵纪彬文集( 3 ) ,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2 1 9 2 2 0 页。 赵纪彬、侯外庐、杜国库合著:中国思想通史( 第1 卷) ,人民j j j 版社1 9 5 7 年版,第1 9 5 页。 赵纪彬:先秦逻辑史论稿,郑涵编:赵纪彬文集( 3 ) ,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2 0 9 页。 子提出名、实对举和“取实予名”,经历尹文、公孙龙等人的探讨,已经为概念理 论的形成准备了充足的条件。 苟子是先秦思想的综合者。因此,“恰像荀子的天道观与人道思想是先秦的 综合一样,其逻辑思想亦是先秦逻辑思想的综合如果用最简约的方法来表现 他的特点与限制,我们就可以说,它是从儒家立场出发,吸收了墨家的逻辑成果, 通过了诸子思想的批判,其中特别是通过了名辩思潮与名家及道家的诡辩方法的 批判所完成的儒家逻辑体系。”苟子提出了自己对于名的理解,并且在对墨家的 “类”、“故”概念进行了承籍与修正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明确概念的方 法一分类和定义。 荀子对于名的定义为:“名也者,所以期累实也。”名的作用之一是“辨异同”。 墨家在执行名的“辨异同”功能时,是把“类”概念作为基始地位的。赵纪彬先 生认为,“类”概念在荀子这里,与在墨家那里同样,都是遵循着“连系观点”的 基始地位,而成为逻辑思想中首先出现的范畴。因而,苟子在明贵贱、辨同异、 决是非、判正乱、别智愚的逻辑活动上,跟墨家一样以把握“类 概念为首要的 前提。并且,苟子肯定了知类即可打破感性的局限。显然这是得之于墨家的“知 类”而“以往知来”,但苟子又更进了一步,阐明了“知类”而后能打破感性认识 局限性的最根本理由或原因。 由于荀子将“类”与“礼”及“法”相结合,使“类 概念成了儒家君子立 场上“听断”的工具,使“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的演绎方法成了“有 原”的思维规律,使“法后王”的复古政治思想取得了方法论上的依据。 对于“故”概念,苟子与墨家相同,也是将“故”概念作为“知类”的主观 说明而加以强调。赵纪彬先生认为,荀子对于“故”的修正,如同他对于“类” 概念的修正一样,是染上了儒学的色彩。这种儒学色彩在荀子非相篇:“人 之所以为人者,何己( 以,故) 也? 以其有辨也。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 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礼莫大 。赵纪彬、侯外庐、杜国库合著:中国思想通史( 第l 卷) ,人民出版社1 9 5 7 年版,第5 5 0 页。 赵纪彬:先秦逻辑史论稿,郑涵编:赵纪彬文集( 3 ) ,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3 0 9 3 1 2 页。 8 于圣王”中可见一斑。 、 关于苟子明确概念的方法,赵纪彬先生认为,由于苟子对于“类”、“故 两 个概念的把握,所以,在分类与定义的逻辑活动中有其独特的成就,但由于对儒 家立场的修正,他的分类与定义又有了种种偏见与限制。苟子概念的内容,不出 乎善恶、礼仪、贤愚、圣暴、君子小人等道德判断,其分类对象,完全以政治道 德为范畴,而不及于自然现象。如在苟子非相中“有小人之辩者,有士君 子之辩者,有圣人之辩者”的分类。在定义法上,虽然荀子仍不能摆脱儒家立场 的限制,如苟子劝学篇中“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潞,君子不近,庶 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但与分类法相比,成就颇多。首先,荀子 的定义法,用联系的观点找寻事物所以成为自己而与他者区别的实质与属性,并 以实质与属性的客观情况对该事物进行定义。其次,苟子的定义普遍地采用了发 生的方法。他从事物的起源与成立的条件里作出发生的定义,不限于君子与小人, 摆脱了儒家思想的限制。再次,荀子注意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动的观点,在发生 的定义里加入了作为“故”( 实质) 的生成条件的“积”的要素。最后,荀子根据 “类”概念来定义,将不同类的事物进行对比研究后,用差异法作成定义。 ( 二) 判断论在先秦的发展过程 判断,墨辩称为“辞”。关于“辞”,在先秦著作墨辩、苟子、吕氏春 秋中都有明确的定义。墨辩的定义是:“以辞抒意”,即“辞 是用来表达“意” 的。在吕氏春秋中有“辞者意之表”、“言者以喻意”,也是强调“辞”和“言 是表达“意 的形式。对于判断论,赵纪彬先生有其精辟的见解。 1 、从孔门的“知言”到墨子的“察辞 判断,孔子门派称之为“言”。赵纪彬先生统计了论语中一百二十七处关 。赵纪彬、侯外庐、杜国庠合著:中国思想通史( 第1 卷) ,人民出版社1 9 5 7 年版,第5 6 0 _ 5 6 6 页。 9 于“言”的记载,指出孔门的判断,首先是由概念而生。如“名不正则言不顺”, 就是说如果概念有了错误,则判断也就不能顺理成章;还有“名之必可言也”,则 是用另一种形式说明同样的道理。其次,孔门对于判断特别重视。如:“君子于其 言,无所苟而已矣 ( 论语子路篇)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尧日 篇) 。“君子一言以为知( 智) ,一言以为不知( 智) ,言不可不慎也。”( 论语子 张篇) 赵纪彬先生不仅仅指出了孔门对于判断的贡献,也指出了孔门判断论的局限 性。他认为,首先,孔门的判断不是从逻辑学上去辨别它的是非,而只是从政治 上检讨它的顺逆,从伦理上衡量它的菩恶。其次,由于孔门的“知言”以“有德” 为标准,对于判断只是在“有德”的角度上给以重视。因此,在名辩方法上的水 准,实在很低。再次,对于超出其政治伦理范围以外的判断,孔门一概进行排斥 甚至是抹杀。赵纪彬先生认为,孔门的判断论之所以有如此之局限性,不仅与其 政治伦理观念有关,还与其没有“类 、“故”两概念作为基础有关。“孔门的一切 判断,不论全称或单称,肯定或否定,都是直观的判断形态,只简单地说出主词 的某些性质,从主词到宾词的必然性联系,或其内部的关联,则绝对没有表现出 来。纵然在何谓也一类的反诘法出现的场合,孔门的解答,也常常说不出一 个所以然,只是拿出另一直观的判断,搪塞了事。 墨子对于判断的定义为“以辞抒意”,并且在墨子鲁问篇中明确指出 察辞的方法是“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墨子的察辞是在“察类明故”的基础上进 行的。如:( 夫辞) ,以故生,以理长,以类行者也。立辞而不明于其所生,忘( 妄) 也;今人非道无所行,唯有强股肱而不明于道,其困也可立而待也。夫辞也,以 类行者也;立辞而不明于其类,则必困矣( 墨子大取篇) 。因此,赵纪彬先 生认为,“墨子在察类名故基础上的察辞,比较孔门的知言,自然就成 了更高一级的判断理论”。并且还指出“墨子的判断论,比较孔门更高一级的标 帜,表现在它的名辩功能上。也就是说:判断在墨子的名辩方法上,形成了思想 赵纪彬:先秦逻辑史论稿,郑涵编:赵纪彬文集( 3 ) ,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8 4 页。 赵纪彬:先秦逻辑史论藕,郑涵编:赵纪彬文集( 3 ) ,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8 6 页。 1 0 斗争的基本单位;几乎每个判断,都是针对着自己的论敌而发。”显然这种判断 论是从先秦逻辑思想发展的视角出发研究的,公正而确切。 2 、宋尹的“避罚侔免一的判断论 赵纪彬先生深刻指出,宋尹的概念论不但带着诡辩的调子,并且也充满了阿 谀的性质。“概念是判断的构成分子。因而宋尹的概念论的阿谀性质,也不能不循 着这个理由,带到他们的判断论上来。 真可谓是一针见血。 吕览正名篇日:“君子之说也,足以言贤者之实,不肖者之充而己矣, 足以喻治之所以悖,乱之所由起而已矣。 ,在“言”、“喻”的贤人作风局限性上, 就表现着宋尹的阿谀性质。赵纪彬先生认为,宋尹判断论的阿谀性质在其宙合 篇中表现的更为明白:“贤人之处乱世也,知道之不可行,则沈抑以避,静默以 侔免,夫强言以为? 而功泽不加其为不利弥甚故安而无忧,毒而无 怒,此言无止愤速济也。怨而无言,言不可不慎也;言不周密,反伤其身。欲而 无谋,言谋不可以泄,谋泄蕾极。夫行忿速遂,没法发贼,言轻谋泄,苔必及于 身。故日:毒而无怒,怨而无言,欲而无谋。赵纪彬先生认为“宋尹已经明白告 诉了人们,怨而无言的必要,是因为强言以为? 而功泽不加,其为不利弥甚、 言不周密,反伤其身。总而言之,是为了符合避罚侔免的人生态度。但是, 当作逻辑判断的言既然成了避罚侔免的工具,对于当时的权威,自然也 就只知阿谀而不敢反抗。” 赵纪彬先生不仅仅揭示了宋尹学派判断论的诡辩特征,并且阐述了其诡辩判 断论的思想来源古代心理名辩学的脆弱本质。这为后人研究先秦逻辑思想提 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这也正是赵纪彬先生对于逻辑学研究的贡献。 赵纪彬:先秦逻辑史论稿,郑涵编:赵纪彬文集( 3 ) ,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8 7 页。 赵纪彬:困知录( 上) ,中华书局1 9 6 3 年版,第3 2 6 页。 赵纪彬:先秦逻辑史论稿,郑涵编:赵纪彬文集( 3 ) ,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1 1 4 1 1 5 页。 1 1 三、对先秦逻辑思想推理的研究 推理是逻辑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最能体现逻辑学工具性的学科性一 质。中国先秦逻辑,不同于古希腊逻辑和印度因明的是,先秦注重推类。正如当 今有学者说的那样:“推类是先秦逻辑思维中重要的求证、辩说、喻理工具”,“中 国逻辑的主导推理类型是推类”。固因此,在介绍推理论在先秦发展过程的基础之 上,通过对比研究,凸显赵纪彬先生对于推类在先秦发展过程的独特认识显得尤 为重要。 ( 一) 推理论在先秦的发展过程 推理就是根据一个或一些命题得出另一个新命题的思维过程。推理的本质在 于人们由已有知识对未知知识的推导。通过正确的推理形式,人们就能从已有的 真实的前提得出原来未知的真实的结论。关于推理,先秦诸子的研究成果颇丰。 如墨经小取云:“以说出故。”在这里“故”即理由和原因,“说 这种思 维形式的实质在于揭示一个结论或论题成立的理由。赵纪彬先生通过对先秦诸子 关于推理论的研究,提出了自己对于推理论的独到见解。 1 、从孔门的“闻一知十刀到墨子的“以见知隐 在孔子的著作里,“行 可以理解为推理。论语子路篇:“名之必可言也, 言之必可行也”。“此行字即有推理的意味。如果将这两句话译成逻辑用 语,意思就是说:正确的概念必然可以成为判断的构成分子,而正确的判断也必 然可以伸展而为推理”。但是,孔门的推理是建立在其“正名”的伦理思想之 上,因此,要求推理必须以此为大前提。按照这种推理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推 刘,i 根:先秦墨家类推方法的本质特征及其意义,汕头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1 9 9 5 年第4 期。 圆崔清田:推类:中国逻辑的主导推理类型,中州学刊2 0 0 4 年第3 期。 赵纪彬:先秦逻辑史论稿,郑涵编:赵纪彬文集( 3 ) ,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8 9 页。 1 2 理以自我的主观自觉,也就是以自我内心的善恶标准为起点。因此,赵纪彬先生 认为孔门的推理又可以成为“说”。论语先进篇说:“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 言无所不说”。“此一说字孔注为回闻言即解;正是这种推理程式而言。 由于孔门推理的这一特点,所以孔门以为,最可贵的推理方法,是“从一推 理出一切”,或“从单称判断推理出全称判断。”如:论语公冶长篇中,子 谓子贡日:“女( 汝) 与回也孰愈? ( 子贡) 对日:“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 知十,赐也闻一而知二。”子日:“弗如也,吾与女( 汝) 弗如也 。从逻辑上考 虑,这是一种错误的推理程式。并且这种推理,如前所述,是以自我的主观自觉 类比出非我的客观性质,这种推理必然不以客观事物为研究对象,而只以自我的 自己省察,或内心修养为求学致知的大前提。由此可以看出,孔门的推理方法是 一种主观的类比推理。 赵纪彬先生不仅仅对孔门的推理思想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还指出孔门之所以 有如此推理思想的历史根源。他指出“孔门这种闻一知十的类比推理,和其 学诗的提倡颇有渊源。诗在春秋礼乐崩坏时代,已经变成了一种应酬 文章;但是,不论当作邦君外交辞令的赋诗,或贤士大夫酬答的引诗,都 以暗示联想或比喻为时髦,而不以歪曲诗篇的原义为病。这种风气, 授予孔门言诗学诗的方法,这就是兴比的引譬连类。就论语 来看,全书言诗的功能者八章,引诗者四章,都确证着诗的引譬连类是孔门 类比推理的母体。这种推理,从伦理的角度上来看,诚然温柔敦厚,有别 于佞人的巧舌利口;而从逻辑上看,则是一种拙劣的名辩方法, 意味着认识上的落后。” 这一论断,虽难免有偏颇之处,但也不无道理,引人深 思。 墨子的推理不同于孔门,他的推理是在其“察类名故”的概念论基础上进行 的。因此,在推理过程中自觉地运用了大量的比较分析,这必然会扩大其致知的 孔指孔子( 笔者注) 。 赵纪彬:先秦逻辑史论稿,郑涵编:赵纪彬文集( 3 ) ,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9 0 页。 赵纪彬:先秦逻辑史论稿,郑涵编:赵纪彬文集( 3 ) ,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9 1 页。 1 3 范围,丰富知识的素材。墨辩认为,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外乎三种:一为自己 亲自经历的亲知;二为传闻得来的闻知;三为推理得来的推知。墨子虽然重视经 验的亲知,但他也同样重视推理得到的知识,墨子非攻上上云:“以往知来, 以见知隐”。这句话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根据过去的知识,就可以推知到未来的 知识,根据想象的表现,就可以推知到隐蔽的本质。赵纪彬先生认为,“墨子的以 往知来和以见知隐,就是墨子据已知推理未知的推理方法,同时也是孔墨 在推理论上所以相互区别的分水岭。” 2 、宋尹的“周视六合以考内身 和公孙龙学派诡辩的推理论 由于宋尹概念论和判断论的阿谀性质,推理论是建立在概念论和判断论基础 之上的,所以,其推理论也不可避免地具有阿谀性质。宋尹的推理思想是建立在 其唯心的心理主义名辩方法基础之上的。他们从承认现实的等级制度是合理的, 以此作为推理的大前提。赵纪彬先生指出,宋尹学派“为了避罚侔免,不但将 等级制度的阿谀意识看成了心理的本然,并且又用自内而外的纯演绎程式,将它 看成了宇宙根源的道一。这样就夸大了其心理主义的作用和范围,使其推理 具有演绎的性质,所以在其白心篇才有:“君亲( 周视) 六合,以考内身”,通 过“考内身”而“周视六合”。不仅仅如此,他甚至把他所谓的“道”当作只能无 条件服从的准则。 可以看出,宋尹的推理论类似于孔门以伦理思想为前提的推理论,但是其程 度却远远超出了孔门。他否认墨子学派的“类”、“故”等概念,因此赵纪彬特别 指出:“其一,宋尹以天时、地利、人事为同类,将名位不得不殊的 等级差别类比为合理制度,显然是抹杀了墨子的类概念,破坏了矛盾律。其 二,宋尹既以对现实等级制度的阿谀意识为心术,又以心术为等级制度合 理性的心理根据,显然是一种诡辩的循环论证;它无疑地是抹杀了墨子的故 赵纪彬:先秦逻辑史论稿,郑涵编:赵纪彬文集( 3 ) ,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9 2 页。 赵纪彬:先秦逻辑史论稿,郑涵编:赵纪彬文集( 3 ) ,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1 1 8 页。 1 4 概念,破坏了充足理由律。其三,宋尹从心术无为而制窍推理出无形、虚 静而生万物的道,更是露骨的纯演绎推理程式;孔子的汛伦理主义推理在这 里获得了进一步的扩张,染上了形而上学的色彩”。这里充分显示出哲学家、 逻辑学家精辟的论证,可谓鞭辟入里。 公孙龙学派的推理论是建立在其概念论的基础之上,因此跟他的概念论一致, 他的推理论也具有诡辩的性质。正如杜国庠所说:“公孙龙离坚白的哲学,不 但把事物与其属性冠履倒置地切离,而且也切离了个体概念与一般概念的关系。 这就是他离开真理而陷于诡辩的根本错误之所在。 赵纪彬先生指出,公孙龙学派在通变论中有八个推理论式,从这八个论 式可以看出此派的宇宙观与概念论,并反驳其敌论者。通过对“二无一”、“二无 右,二无左 、“右不可谓二,左不可谓二”、“左与右可谓二”、“羊和牛非马、“牛 和羊非鸡”、“青以白非黄 、“白以青非碧 这八个论式的分析,赵纪彬先生颇有 见地地指出:“将此派的推理论式与其宇宙观及概念论的思想内容,完全断为两橛, 殊有未可”。 3 、荀子的推理论 荀子是先秦思想的综合者。苟子对于推理的定义是:“辩说也者,不异实名以 喻动静之道也”和“辩说也者,心之象道也( 荀子正名篇) 。前者揭示苟子 对于推理中必须遵循同一律的思想,后者是通过推理的作用来定义推理。从这两 个角度定义,可以看出苟子的推理既有方法又有目的。 荀子也十分重视推理的原则,“辩说而不过,推类而不悖,听则合文,辩则尽 故”( 苟子正名篇) 。这一推理原则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苟子的正名逻辑思 想。 赵纪彬:先秦逻辑史论稿,郑涵编:赵纪彬文集( 3 ) ,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1 1 9 页。 杜国库:杜国庠文集,人民出版社1 9 6 2 年版,第5 4 l 页。 赵纪彬:先秦逻辑史论稿,郑涵编:赵纪彬文集( 3 ) ,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2 1 7 页。 温公颐:先秦逻辑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2 9 8 页。 1 5 苟子的推理论成就斐然,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赵纪彬先生认为总结葡 子的逻辑思想可以看出“荀子在逻辑学上,各方面都有光辉的成就,同时亦有其 不可为讳的限制与缺陷。其成就在于循着后来居上的法则,综合了先秦名辩思潮 而吸取其成果,其限制则在于儒家传统立场的约束,虽解蔽而不免于蔽。”。这一 观点客观地评价了荀子对于推理论的贡献,也指出了苟子推理论的局限性。 ( 二) 先秦推类思想的发展 1 、萌芽期的推类思想 赵纪彬先生认为,先秦推类思想的萌芽源于论辩的兴盛。春秋战国初期,论 辩兴盛有两个原因:一是参加论辩的双方有不同的理论主张。比如孔子的“必也 正名说,还有墨子的“取实予名”说。二是“他们的言论都已经不是官府的诰 命,而是私人的著述”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