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学术自由理念下我国高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_第1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学术自由理念下我国高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_第2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学术自由理念下我国高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_第3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学术自由理念下我国高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_第4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学术自由理念下我国高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着眼于学术自由理念对高级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价值,并以有着学术自 由传统与环境的美国、德国和英国大学为代表,分析、总结其各具特色的人才培 养特点,经过比较系统的思考,构建了我国高级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适应 我国培养高层次创造型人才这一紧迫任务的需要。 首先,评述“学术自由”的内涵、实质以及对于创新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 上对美、德、英三国的人才培养形式加以分析、论证:随后,分析我国创新人才 培养改革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对我国若干重点大学人才培养改革成功经验的归纳、 综合,理清思路,最终构建出一种强调学术自由精神与环境下的我国高级创新人 才培养的模式。这一新模式,包括了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课程模式、教学模式、 教学管理模式和本硕( 博) 统筹培养模式等等。 关键词:学术自由,高级,创新人才,模式 a b s t r a c t i no r d e rt oc u l t i v a t et h ea d v a n c e di n n o v a t i v et a l e n t sf o ro u rc o u n t r y ,i t i sam u s tt oe m p h a s i z et h ev a l u ef o ra c a d e m i cf r e e d o m t h i sp a p e r ,b a s e d o nt h es u c c e s s f u lt h e o r ya n de x p e r i e n c e so nc u l t i v a t i n gt a l e n t so fa m e r i c a , g e r m a n ya n db r i t a i n ,g u i d e db yt h ei d e co fa c a d e m i cf r e e d o m ,c o n c e i v ea n e wm o d e lf o ra d v a n c ei n n o v a t i v et a l e n t se d u c a t i o ni no u rc o u n t r y a tf i r s t ,t h i sp a p e re x p a t i a t et h ec o n n o t 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v a l u e t oi n n o v a t i v ee d u c a t i o no fa c a d e m i cf r e e d o m t h e no n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 a n a l y s i so fa c a d e m i cf r e e d o mt h e o r yd e m o n s t r a t et h ee d u c a t i o nr e f o r m i n u s ,g e r m a n ya n du k t h e n i t l o o k sb a c ko no u rc o u n t r y i n n o v a t i r e e d u c a t i o nr e f o r m ,p o i n t so u taf e wp r o b l e m st h a th a v en o tb e e ns o l v e da n d s u c c e s s f u le x p e r i e n c e so fs o m en o t a b l eu n i v e r s i t y ,f i n a l l y ,t h i sp a p e r c o n c e i v et h en e wm o d e lw h i c hi n c l u d eo b j e c t i v em o d e l ,c u r r i c u l u mm o d e l , t e a c h i n gm o d e l ,t e a c h i n gs u p e r v i s i n g m o d e la n dt h em o d e lo f p l a n n i n g 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a n dg r a d u a t ee d u c a t i o na saw h o l e 。 k e y w o r d s :a c a d e m i cf r e e d o m ,a d v a n c e d ,i n n o v a t i v et a l e n t se d u c a t i o n m o d e l y 6 2 5 3 49 声明 本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在 本学位论文中,除了加以标注和致谢的部分外,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任何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 历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同工作的同事对本学位论文做出的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研究生签名:建遂 砌粹厂月乃目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南京理工大学有权保存本学位论文的电子和纸质文档,可以譬阅 或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 交并授权其保存、借阅或上冈公布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对 于保密论文,按保密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处理。 硕士论文学术自由理念下我国高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引言 2 l 世纪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逐步占主导地位的世纪。知识经 济时代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 阶段走向大众化阶段,人才培养的数量问题退居其次,能否培养出逶应国际国内 竞争需要的高级创新型人才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这不仅决定我国在 2 1 世纪能否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教育差距、科技差距、经济差距,而且将决定 我国能否全面实现现代化;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而且 将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安全和民族安全。1 9 9 8 年1 1 月2 4 日,江泽民同志在耨西伯 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说:“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 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 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针对高等教育在培养创新人 才中的重要地位,全国人大1 9 9 8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 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o 教育部在1 9 9 8 年1 2 月制订的面向2 l 世 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更明确的规定:“高等学校要跟踪国际学术发展前沿,成为 知识创新和高级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 值此,如何培养高级创新型人才,适应时代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密切 关注的课题。国际上,欧、美等高等教育强国关注和探讨高级创新型人才培养早 已展开,并已做出一定成果。他们大多是在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的同时 突出学生创造性、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从国外有关大学教育的培养目 标的阐释中可以看出来。而我国,近几年来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讨论也进行的如 火如荼。笔者收集国内权威期刊关于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文章2 0 余篇,发现多数 作者是针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来的,大多以实证的角度从技术操作层面提出创新 人才培养的局部建议。在这些研究中,创新人才概念没有明确的层次定位和理论 基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应该说从某种程度上把握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对改变 传统教育模式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 些弊端也因这种非系统的、表面化的改革日益显露出来。时至今日,虽然大学生 创新能力的培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远未达到预期目标,高级创新人才的培养更 是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教育部面向2 l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习参考资料,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籁社,1 9 9 9 ,p 4 。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法规概论北京z 北京师范大学1 9 9 9 ,p 3 5 9 。同注解,p 7 硕士论文 学术自由理念下我国高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本论文的研究,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现状。笔者认为,创新人才尤其是高级创 新人才的成长,是离不开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的,大学要承担起为国家培养高级 创新人才的重任,关键也在于如何弘扬大学学术自由理念与传统,营造出自由宽 松的学术环境。故本文把我国高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置于学术自由的理念中, 通过辨证的认识“学术自由”的深刻涵义,并对国内、外大学高级人才培养改革 的现状进行综述与评析,从理论到实证的分析了学术自由对高级创新人才培养的 特殊的重要性,明确提出我国高级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术自由理念和环境。最 后以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入手,结合对部分国内外著名大 学改革实践的客观分析,提出适合我国国情、跟踪世界趋势的高级创新人才培养 的新模式。 本文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 1 ) 文献法。对大量国内外学术自由理论研究文献的收集、整理、分析是本 研究的基础工程。通过文献研究,不仅有利于掌握本研究所需要的有关材料和已 有的成果,更为重要的是提供了本题的理论准备。 ( 2 ) 归纳法。运用此法总结概括了国外尤其是美国著名大学创新教育的探索 与实践,总结概括了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弊端和近年来国内部分高校在创新人才 培养方面的改革与探索。 ( 3 ) 个案分析法。国内、外部分大学案例采用此方法进行研究。 ( 4 ) 综合分析法,本文即是由理论论证到实证个案、由点及面的综合分析法, 最终达到对新模式的整体性构建。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主要创新点: 人才培养模式集中体现就是教育教学模式,本论文拟以教育教学模式为中心 内容构建高级创新人才回的培养模式。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是在学术自由理念下提 出: ( 1 ) 目标模式,即培养“独立性、复合性、国际性”的高级创新人才。 ( 2 ) 课程模式,即“强调通专结合、复合多样、弘扬个性、富有弹性、灵活 实用的课程体系”。 ( 3 ) 教学模式,即“自助式”教学模式,充分锻炼学生的独立性。 ( 4 ) 教学管理模式,完善的学分制。 ( 5 ) 适应高学位人才培养需要的本硕( 博) 统筹培养模式。 。高等学校的类型、层次的不同,决定了高等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侧重点和要求不同。由于我国高等教 育形式结构多样,创新人才培养的也是有层次的,本文所研究的“高级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针对研究型大学 和部分高校的重点学科的而言的。 2 硕士论文学术自由理念下我国高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 “学术自由”理念述评 关于学术自由的起源有着不同的说法,一说认为学术自由的实质是思想自由, 以古希腊苏格拉底为代表的哲学家的教育和学术活动是学术自由的最早形式。另 一说认为欧洲中世纪大学自治是西方学术自由的起源。国他们认为中世纪大学虽然 没有学术自由,但大学自治尽可能的为大学免除了外来干涉,从而为大学开展正 常的、自主的研究和教学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使之在当时社会环境下能够保持一 定的学术独立性,从而为后来的学术自由观念奠定了实践基础。还有的学者认为, 学术自由是以但丁为代表的人生自由哲学、以弥尔顿、斯宾诺沙为代表的思想自 由哲学及以培根为代表的认识自由哲学等自由哲学理念影响的产物。 介入其深入 讨论对本题意义不大,但“明确把学术自由作为大学的基本原则,是1 9 世纪在德 国完成的。”这一事实是无可争辩的。当时威廉洪堡等人曾把“尊重自由的科学 研究”以及“教与学的自由”作为现代大学的基本原则。固后这一大学的经典理念 被欧美大学普遍认同,法国于1 9 6 8 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方向法确定:“教师和 科研人员在行使其教学职责和进行研究活动时,享有完全的独立性和充分的言论 自由”。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在1 9 1 5 年首次公布了关于大学教师学术自由的若干原 则,1 9 4 0 年和1 9 7 0 年又作了两次补充解释。在世纪之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 通过1 9 9 5 年关于大学教师地位的公约及1 9 9 7 年的一九九八世界高等教育 大会宣言,呼吁将学术自由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2 0 0 1 年国际大学协会 也发表了学术自由、大学自主和社会责任的声明,并准备起草一份发扬学术 自由的社会公约。 从学术自由观念至立法保障的发展过程看,大学对学术自由的要求在当时是 针对国家而言的。 曾任斯坦福大学校长、现代大学的治校者卡斯帕尔说:“学术 自由意味着超脱于政治世界各地的国家及其官僚机构经常会窒息创造性并断 绝其新鲜空气。”然而正是因为人们过于强调了学术应从政治怀抱中挣脱出来的要 求,而忽视了大学本身也存在着危害学术自由的问题,比如校长与教师,教师与 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等等。对此不仅经典大学的领导者洪 堡指出过:知识的自由不但可能受到政府的威胁,而且可能受到来自知识机构本 身的威胁。而且卡斯帕尔也强调道:学术自由也意味着摆脱大学内部一律的压力。 陈学飞西方学术自由思想的历史演变述略教育研究,1 9 9 31 5 ) 和震西方学术自由:走向自觉的历程清华教育研究,2 0 0 3 ( 1 ) 陈列等西方学术自由评述高等教育研究1 9 9 4 ( 2 ) 陈洪捷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2 畦依凡学术自由理念与大学校长治校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 0 0 1 ( 3 ) 硕士论文学术自由理念下我国高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亦即学术自由应当从大学内部的各种束缚中挣脱出来。随着社会发展,学术自由 的宏观外部要求已经在世界许多国家获得较好的满足。而且大学和社会互动加强, “象牙塔式”的学术自由存在的合理性已经发生动摇。所以,本文仅从微观的大 学内部角度探讨学术自由的涵义和价值。 1 1 学术自由的内涵及其合理性分析 英文中学术自由“a c a d e m i cf r e e d o m ”是译自德文中的“a k a d e m i s c h e f r e e d o m ”( 德国学术自由概念的传统用语) ,主要指大学中教师所享有的教学自 由( l e h r f r e i h e i t ) 和学生的学习自由( l e r n f r e i h e i t ) 。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 全书将其解释为:“指教师和学生不受法律、学校各种规定的限制或公众压力的 不合理干扰而进行的讲课、学习、探求知识及研究的自由。”。美国大美百科全 书解释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不受不合理干扰和限制的权利。包括 讲学自由、出版自由及宗教自由。”o 此外,有些学者认为学术自由包括机构的自 由和个体的自由。机构的自由主要指整个学术领域不受外界的不合理控制、干扰 的权利,个体的自由是学者个人在研究或教学活动中所具有的不受外在力量影响 的高度自主和自治。 基于以上界定,笔者认为理解学术自由的内涵必须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学 术自由的主体是谁? 二是可以自由的做哪些事? 学术自由的主体一般指学术机构 中从事学术工作的人员,主要是高等教育机构( 大学) 中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的 教师,也包括学生;可以自由的做那些事? 对教师而言,他们有享有按照自己的 学术爱好和学术界公认的标准从事教学与研究的自由,在学术活动中通过语言交 谈、书信写作或出版物发表其研究成果的自由,结成学者杜团并参与社团活动的 自由,通过出版物、口头和书信的方式与大学内外、国内外同事和同行进行学术 交流的自由,大学教师不因其教学、研究、出版等学术活动导致地位、职务或公 民权利受到威胁或侵犯;对学生而言,他们享有学习的自由。学生有选择什么时 候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什么的自由。它主要是通过学分制、选课制等教学制度 而得以实现。因此,完整的学术自由包括研究自由,教学自由和学习自由这样三 个方面。回需要指出,这里的自由是相对的、是权利和责任的统一。 。周志宏学术自由与大学法台湾;台湾蔚理法律出版社,1 9 7 8 ,p 5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第八卷) 北京:中国大百科垒书出版社,1 9 8 6 ,p 7 2 6 。太美百科全书( 第一卷) 台湾:台湾光复书局,1 9 9 0 ,p 3 6 。杨东平现代大学制度的精神实质北京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 0 0 1 硕士论文 学术自由理念下我国高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纵观学术自由的发展可以发现,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的历史阶段学术自由概念 的侧重点和含义都有所不同。2 1 世纪的现代理论界对学术自由理解也有了某种程 度的变化,表现在回:第一,象牙塔式的学术自由向大众之履的学术自由转变。大 学由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学术自由必然受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传统封闭的象 牙塔式学术自由走到了尽头。尤其是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化以后, 如何面对大多数学生是学术自由考虑的内容:第二,教育独立的学术自由向政府 管理教育的学术自由转变。学术自由产生时,是与大学自治相呼应,反对政府插 手教育的。但是随着“大学学生人数和经费开支的增大,随着大学作为政治、经 济因素的重要性增强,国家对高等教育进行人力、物力发展规划的特征,也日趋 明显起来。”国家在规划、经费、监督、立法上都加强了对大学的干预,试图完全 超脱于政府的“德国历史上强调的自治”是不可能的。因此,新时期的学术自由 “需要一个对之负责的伙伴”,即学者们坚持的学术自由应是双赢观念,既有利于 国家管理的科学性,又有利于教学科研的良性发展:第三,封闭的小国学术自由 向开放的国际化学术自由转变。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大学吸收他国的精华,为 我所用。让教育、文化自由交往,自由争鸣,自由融合,这样的学术自由是全人 类的,是属于未来的。 明确了学术自由的内涵,对其存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是必要的。关于此,西 方不少学者如富奇斯、雅斯贝尔斯、包尔生、琼斯、费尔曼等都对之有过讨论并 各有贡献。布鲁贝克对它们整理后,认为学术自由合理性基于认识论、政治论、 道德论的结论是有说服力的。圆先看认识论基础,布鲁贝克说:“高深学问是复杂 的、超出一般的,甚至是神秘的知识,那么,自然只有学者才能深刻理解这种高 深学问的复杂性,因而,在知识领域,应该让专家们独立解决其中的问题”。为了 保证其客观性,“学者的活动就必须只服从真理的标准,而不受任何外界压力,如 教会、国家或经济利益的影响。”自由是“追求真理的基本条件”,它为学者提供 了检验和质疑各种学说和见解的机会,给学者以思想、智慧、超越的目光。也是 大学追求卓越的前提;政治论基础主要指学术自由需要政治的保障,而这种保障主 要通过法律保障得以实现。寻找法律的保护成为学术自由最好的途径。德国、法 国、美国、英国等都对学术自由作过具体法律规定。通过法律条文规定下来的学 术自由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保障,而且变得更加明确了,但同样也受到了越 来越具体的限制,而且这些限制就来自法律本身;学术自由的道德论依据,其实是 。刘合群论学术自由的“常”与。变”煤炭高等教育。2 0 0 2 ( 6 ) 。 美 约翰s 布鲁贝克著王承绪译高等教育哲学抗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 9 9 8 硕士论文学术自由理念下我国高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对享有学术自由的学者提出了一神要求,即我们追求真理不仅因为它有认识和政 治、经济的价值,而且也是学者应有的道德责任。 关于学习自由的合理性,布鲁贝克从知识观和学生观的角度加以论证,认为 学习自由的合理性是由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大学生身心特点决定的。 高等教育 研究和传授高深学问,这些学问或者还处于已知秘未知之间,或者是虽然已知但 它们由于过于深奥神秘,常人的才智难以把握。高等教育这一本质特征,使它的 教育目标比普通教育有更大的模糊性,它的教育过程也比普通教育有更大的自由 性和探索性。而且,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已趋于成熟,尤其是思维能力和自我意识 得到相当的发展,因此已具有较强的选择意愿和选择能力;还有的学者从另一角 度印证了学习自由的合理性。回大学生学习是研究性学习,是对高深学问的探讨, 因而大学生的学习成为大学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学习自由就不会有真正意 义上的学术自由。学习自由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尊重,没有学习自由,学生的 自主性、能动性、独特性就不可能发挥出来,具有创新能力、独特个性和高度责 任性的人才无法造就出来。这既是学习自由的合理性,也是学术自由对于高等教 育的重要意义。 1 2 学术自由的限度 建立学术自由是有限度的。没有无约束的自由,也没有无自由的约束。遗憾 的是我们长期缺乏对学术自由的正确理解,导致了政府及大学的管理机构不敢赋 予教师和学生学术自由的权利,担忧因此对他们失去控制。事实上部分教师和学 生的确也有认为学术自由便是“我行我素”的思想,一些学生为追求“个性的自 由发展”转向“粗放型”的生活方式,把追求轻松安逸的校园生活,甚至追求豪 侈、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当成是争取的自由权利。其实这都是对学术自由的误解, 结果自然是进一步限制了更广泛的学术自由。 从上述对学术自由内涵及其合理性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学术自由是有一定限 度的权利。首先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术自由是科学探索、真理追求的需要,在 科学的研究、探索过程中有一些公认豹“基本规范”,如果违背了公认的基本规范。 比如公认1 + 1 = 2 ,你说我要自由,非要1 + 1 = 3 ,这样的“学术自由”便是伪学术自 由,是对学术自由的滥用;其次从道德论的角度看,学术自由包含了对社会的批 。约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p 2 。李均论“学习自由”高等教育研充2 0 0 0 ( 3 ) 6 硕士论文学术自由理念下我国高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评甚至谴责,但与此同时强调更要对社会政治负责。大学不只是探索知识、追求 真理的场所,它更是陶冶人、塑造人的世界,如果它不能对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负 责,其学术上的自由必须受到限制。比如全世界都在关注能否从事克隆人研究的 问题。从单纯学术研究来看,这是具有极大挑战性和实践性的问题,但从人类共 同的伦理道德角度来看,是不能容忍世界上有从事“克隆人”研究的,科学家的 学术研究也应服从道德伦理的约束。因此,即便是已经提倡学术自由并予以保障 的西方国家,不仅根据本国的体制、历史、文化等规定了学术自由的范围和程度, 而且从法律上对学术自由也加以必要的约束。比如,法国1 9 6 8 年出台的高等 教育方向法在赋予教师享有“完全的独立性和充分的言论自由”的同时,又明 确指出这种自由“要根据大学的传统和本法的规定,以客观和宽容为原则”;德 国高等学校总法规定“学习自由”的前提是“不违反学习和考试制度的情况 下”。 大学是和社会互动的,大学需要社会的支援,培养的人才又会影响社会的发 展。因此,任何时候。大学总会受到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乃至宗教等各方面 的影响,只不过影响程度有大有小。“学术自由”只是一种理想的信念和追求, 现实生活中只存在有条件、有约束的自由。现代大学所提倡的学术自由是为了创 造和创新,而不是为自由而自由,学校不能追求自由最大化,而应该追求创造知 识、为社会贡献最大化。归根结底,合理的、辨证的大学的学术自由应该是永不 放弃的理念。 1 3 学术自由对于高级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分析 鲁迅先生曾说,天才的成长需要有适合天才成长的土壤。大学要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本身需要有批判精神,需要有宽容精神,需要让学生参与 竞争与合作,在自己兴趣领域内挖掘出个性潜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去创新、 去创造。学术自由提倡批判、蕴含宽容、保障兴趣、促进竞争与合作、强调个性 的全面发展,包含了以上所有内容。 1 3 1 学术自由提倡t i :l - n 科学知识是积累性的,科学创新离不开对前人知识的继承。正如牛顿所说“我 之所以比别人站得更高,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但科学的继承,不仅指在前 硕士论文学术自由理念下我国高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入基础上的肯定,还包含着对前入知识批判、否定基础上的另辟新径。爱因斯坦 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念而确立了新的时空观,从而给科学发展带 来划时代的进步。哥白尼的日心说彻底推翻了托勒密的地心说而给科学乃至社会 带来一场“哥白尼革命”。就此,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科学发展的关键并不在 于证实而在于“证伪”某一种理论,科学理论总是推测性的,只能通过不断的“尝 试”、“反驳”、“否证”,向真理逼近。m 正由于此,创新离不开批判精神。爱因斯坦曾说过:学术自由包括外在的自 由和内在的自由。前者指社会条件,后者指内心自由即思想上不受权威和社会偏 见的束缚,也不受常规和习惯的限制的自由。o 学术自由呼唤的是一种批判精神。 这种批判既不是对人类文化遗产的藐视,也不是对既有合乎规律的知识的摒弃, 而是“实事求是的用科学态度观察和认识复杂的世界,以敢于怀疑的学习态度去 对待”。学术自由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现有知识的鉴别、批判能力,启迪学生 逆向和多项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际疑气质”。 1 3 2 学术自由蕴涵宽容 什么是宽容? 西方学者房龙在宽容一书中所作的解释是:“容许别人有行 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 学术自 由理念强调不同学术见解的学者之间的互相尊重和理解,特别是对那些持有与传 统观点相冲突的学术见解的学者的尊重和理解。“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即使学术 权威和泰斗也需要倾听、鼓励不同的声音,这才是学术自由。田声谷我在美国 反思北大一文中说:“在国内参加学术报告时,我经常看到老师们众星捧月般的 拥着科学名人,几次看见因为一个不深入或不同于学术泰斗的提问,台下嘘声一 片,问的人灰溜溜的无地自容,台上的人趾高气扬的不屑一顾。想必在北大呆久 了,在专业上沉默是金,偶尔一开口,也要点到穴位上。所以在北大几年里,学 术报告听得很少。”如果没有学术自由的氛围,没有宽容,创新的萌芽都被扼杀在 “沉默是金”之中。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个很大的制约。 知识探索中还需要对失败和错误的宽容。科学探索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允许学生学习的失败,让他们有做出新选择的机会和勇气,锻炼学生的意志,才 能让学生大胆去攀登创新的道路。有学者谈到美国教育的成功之处的一个重要方 。冒荣,刨造与自由坦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国大学教学,2 0 0 3 ( 3 ) :2 3 2 7 。外在的自由与内心的自由爱因斯坦文集( 第三卷) ,p 1 1 8 - 1 1 9 。亨得里克房龙宽容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 9 8 5 p 2 8 5 硕士论文 学术自由理念下我国高级刨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面,就是允许学生学习上的失败。相反在我国教育中常常缺少对学生学习失败的 宽容,这使得当代大学生只能循规蹈矩的按照传统学习模式被动的、重复的接受 “知识”,堵塞了探索、创新的道路。 1 3 3 学术自由保障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推动力。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节目主持人问丁肇中,是什 么使自己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在实验室从事这在别人看来枯燥无味的研究工作? 丁 先生回答:“兴趣”。他说:“只有兴趣才能引导你继续往前走”。大学是追求真理、 探讨学问和传播知识的地方,大学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摆脱外界和内 在的干涉与压制的自由。教师希望在自己的兴趣范围内从事科研,挖掘自身的潜 力:学生也希望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教师。有了兴趣,教师才有更新、更 有价值的创新成果出现,并不断把最新科研成果教授给学生,学生选择各自的兴 趣领域,积极参与,在教师研究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发挥自己鲜明的个性,创 新的火花再一次迸发,整个教学过程良性循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主张学术自 由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就指出在以下各种学术活动中,个人不受干扰:o 决定研究 项目、决定研究方向、收集、阅读以及取舍研究材料、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调查、 用口述或出版的方式发表研究成果、提出个人观点等。这些自由很好的保障了师 生的学术兴趣。 1 3 4 学术自由促进竞争与合作 英国的麦克尔博兰尼在自由的逻辑中谈到:“将选择和探求各自问题的 机会给予那些成熟的科学家,被设定在公共事业当中,所有科学家协同努力之最 佳利用的结果。换言之,若世界上的科学家为探究现存的发现空间而结成一支队 伍,每个人在研究的过程有独立行动和自己的取向,每个人都会从他人达成 的结果当中,选择他为自己课题最能够善加利用的要素,从而为科学做出最大贡 献。”由此看出,它确立了两个主张:“一方面,依据自己的判断而行动的个人, 他的行为会变得自发且有效的与共同的任务相配合;另一方面,个人的努力若附 属中央当局,便会破坏了他们的相互配合。”国 。高盘良必趣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国大学教学,2 0 0 3 ( 2 ) ;6 - 7 。郝平程建芳创新与挑战世界大学名鉴e 京大学出版社,2 0 0 1 ,p 4 3 。麦克尔博兰尼学术自由的基础自由的逻辑,p 3 5 5 2 9 硕士论文学术自由理念下我国高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由此可见,重大科学的创新,仅靠一个人闭门造车是不够的。只有在一个包 含多种个性化的思想、见解、方法的组织中,才能使每个人在宽容、开明、自由 的氛围中相互补充、相互竞争,“各美其美” ,各负其责,才能让每个人在不断 超越他人的同时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终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2 1 世 纪,竞争与合作是时代发展的主题。高级创新人才也只有具备独立自主能力、与 他人竞争与合作能力,才能在这个社会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提倡学 术自由,为这些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 1 3 5 学术自由强调个性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自由发展为基础,没有人的自由 发展就不会有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个体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指它的“所有个性” 都得到了发展,也不是指人们都平衡的发展到同一水平,而是指人的全部才能的 “自由发展”,是指他个人所希望发展的那些个性、素质、潜能都得到了发展。回这 才是马克思关于个体发展全面性思想的真谛所在。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每一个人 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为实现自己的追求,按照自己在社会交往和社会生活中 所形成的个性和特长,去自由的发展了自己的个性和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就可以 毫无疑问地说他们全面发展了。否则,如果不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而是由于外 力的强迫,虽然也发展了自己某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但却使它本来想要发展的 素质和能力没有得到发展的机会。 国外创新人才培养大都强调个性全面发展。如美国教育家赫钦斯说:教育的 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片面发展的“工具”。大学教育的目的就 是要发展每个人的理性,养成智性美德,实现最高的智慧和最高的“善”。美国麻 省理工学院就很重视创新人才培养,该校规定:“m i t 本科教育致力于帮助学生发 展适应现代社会挑战所需要的理解力、成熟的性格以及其它能力。m i t 的教育扎根 于广泛的学科领域,结合这些学科的力量来形成对价值和社会目标的看法。除了 广泛的自由学习机会外,鼓励学生获得某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继续学习的兴趣, 并成为创造性的智力探索者,能够独立追求学问”:同样英国牛津、剑桥两所古典 大学深受纽曼大学理念的影响,“把探测、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励个人 。指大学及其内部各组织基于现实与可能的分析,各自认为自己的价值趋向与行动追求的最佳选择。参见蓝 劲松大学办学理念:东西方文化的比较清华大学学报2 0 0 2 ( 6 ) 。曹玉霞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发展的理论社会主义研究,2 0 0 1 ( 4 ) 1 0 硕士论文学术自由理念下我国高级刨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的创造性精神”作为大学教育的指导思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要求培养创新 型人才,但教育目的仍坚持全人或完人的培养目标。1 9 9 6 年,有雅克德洛尔任主 席的“国际2 l 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题为教育财富 蕴藏其中的报告提出,教育应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 存为支柱,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总之,创新人才的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个性的 自由发展是创新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前提。 。北京大学校长办公室2 1 世纪的大学z 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召开的高等教育论坛论文集j e 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1 9 9 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 1 世纪教育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9 9 1 1 顾匕论文学术自由理念下我国高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 国外强调学术自由的高级人才培养方式综述 2 1 美国大学自由的教育方式 美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培养出了许多世界级的科学家、 发明家和诺贝尔奖得主。那么美国的大学如何做到这些呢? 笔者认为探讨这个问 题的应先从美国的传统价值观念谈起。 现代的美国文化是兼牧共存型的“熔炉文化”。在其形成时,却有孤立封闭、 清而又纯的一个核心构造清教思想。这一构造坚固细密、凝聚力强大,是统 治新英格兰地区长达百年的泛宗教意识形态。它在资本主义精神和工商经济催化 下发育为北方“扬基文化”。与此同时,南方“骑士文化”也长成。扬基( y a nk e e ) 与骑士( c a v a - i i e r ) 合成了美国民族文化的雏形。触发革命,自成一体。南北战 争中,扬基文化击败骑士文化,取得正统地位,又吸收残存的印第安文化,形成 了一种相互之间谅解、容忍的默契。在此基础上,美国确立了一套特定的价值观 念,如个入自由、机会均等,勇于竞争,政治民主等。囝 同样,移植教育使得美国早期的高等学府,承袭了西方高等教育大学自治的 传统,在某种程度上高等学府有较大的自主权。1 9 世纪,随着美国研究生院的发 展,德国学术性大学在美国影响扩大,学术自由思想也在美国的主要大学传播开 来。刚开始时,尽管美国社会文化方面有着民主和自由的传统精神,但是,学术 自由思想仍然在大学中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因为德国的学术自由思想以康德的自 由哲学为基础,康德重视“纯科学”,在科学研究上主张学术自由,并且认为哲学 是- - f 7 集其他所有学科之大成的科学,它凌驾于其他一切学科之上。按照康德的 观点,理论比实践更重要。这与美国的实用主义认识论发生矛盾。争论的最终结 果,奠定了美国现代大学所特有的理论和实践并举,既重视职业知识又重视学术 知识的大学办学模式,美国的学术自由也从“象牙塔”走了出来。可以说美国大 学学术自由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深受德国大学原则的影响,同时也是在美国特殊 条件下作用的结果。圆 尽管有着不同的着重点和含义,美国的学术自由还是被延续下来。这一方面 与美国高等学府里有一批不计名利追求真理的学者有关;更主要的一面在于美国 大学里的学术自由理念在不断地被国家、公众、高等学府中的学者,加以讨论使 。,呲k i n c h e l o e 鲥艘i c y r s t c i n b e r g , c h a n g i n gm u l t i c u l t u r a i i s m , b u e k i n g h a m e n g l a n d ;p h i l a d e l p h i a :o p c n 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1 9 9 7 p 3 。孙建荣透视美国憧憬与迷惑的事业美国文化与美国教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0 ,p 7 3 1 2 硕士论文学术自由理念下我国高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其更适于时代的变化并逐步成熟,形成了国家、公众、学者三方认可的契约制度。 哈佛大学一位校长曾说过:“大学不是营业性公司,不是国家安全的工具,不是急 于在世界上用强力推行自己社会公正观点的军事机关。只有大学能够发现为 提出创造性解决办法做基础的知识,只有大学能够教育出永远做出批判性决定的 人。许多人可以成为企业家、律师或有影响的顾问,但是只有具有安全和自由保 证的学者才能去探求科学真理。”在这些观念的积极引导下,美国大学追求“合理 求是”、“学术自由”、“积极应变”。这些理念表现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强调个性、独 立、自由。以下介绍美国几种各具特色的教育形式。 2 1 1 通专结合的课程体系与自由选课制 美国本科教育的基础是通识教育,通识教育一般被定义为主修和副修专业教 育之外服务于学生的智能、情感和社会化等方面发展的教育。核心课程是通识教 育最普通的形式,多数大学根据自身的通识教育理念,组织一组或多组课程,作 为核心课程,要求本科生必修或限制性选修。美国的大学没有针对某一个年级或 某一个专业大学生贯通整个本科学习过程的教学计划,每一个大学生的计划都是 在一定原则指导下由学生自由选择的各类课程所组成的,具有对学生个体的适应 性,但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具体来说,整个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低年级本科生必修 的核心课程计划、高年级学生应当主修的专业课程计划以及其他供学生任意选修 的课程计划,有的大学还有不占学分的课程计划、培训课程或活动计划,由学生 自愿参加。选择课程在大学一、二年级选择的自由度相对较大,因为核心课程主 要为学生拓宽视野、增加知识、培养兴趣服务,也为高年级学习专业课打基础为 目的。高年级有的专业课程则附加了选修条件。学生选择要达到相应的要求。 大学特倒研究:咯佛大学的核心课程 哈佛大学课程由三部分组成:专业课( c o n c e n 慨i o n ) 、选修课- ( e l e c t i v e ) 、核心 课程( c o r ec o l r s c ) ,三类课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它的核心课程包括6 个学科领 域: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乖艺术、道德修养、科学、社会分析这6 个领 域又细分为1 0 个部分。每个学生必须在1 0 大类中选修8 门。免修的两类必须与 学生的专业有关 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的目的不仅是学习知识,而是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 处理知识的主要方式,向学生展示现存的知识和探索知识的形式、所需要的不同 分析手段、这些手段的使用方式、以及它们的价值” 在组织形式上,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是一个独立的实体,有自己的管理机构、 师资和教学计划。文理学院内设有专门负责核心课程的委员会,文理学院的院长 硕士论文学术自由理念下我国高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担任主席。下设6 个分委会,由各系的系主任和著名学者组成。担任新课程教 学任务的教师通常是学校里最优秀的教师,由核心课程办公室发出邀请,没有 报酬。在授课之前,任课教师必须向分委会呈交详细的教学计划,征得常务委 员会通过才能任教。提供的课程一般分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两类。如果本科 生成绩优异,学有余力,可以在征得授课者同意后选择研究生的课程。 在选课方式上,哈佛大学新学期第一周是选课周。学校内所设的课程对所 有学生都是开放的。一周后,学生向学院递交选课卡,五周内可以更改。选课 有教师的指导,学校也建议新生最好在离自己目前兴趣最近的两个核心课程领 域里选课,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可能发现自己以前不知道的兴趣,从而及早 的改变自己的预选专业。另外,期未有专人编写每门课程的评估报告,并将英 存放在校图书馆,为学生选课提供参考。 2 1 2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美国大学成功的一个因素就是给学生以参与的机会,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互动、自由表达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坐在课堂里做知识的接受者。教 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演讲课、讨论课、辅导课、试验课、个案研究、模拟法 庭、项目研究、角色扮演等等组织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尤其突出的是他们的“研 究性学习”,即给本科生提供参与科研的机会“做中学”。在“做中学”的过 程中教师不断把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教给学生,充满了好奇心的学生对教师不断 提问和质疑,使教师们重新思考以前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进而改善,最终达到 师生双赢。美国的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具备科研的软硬件条件,以学生为主体, 将研究和教学结合起来教育学生,开启了众多学生的创新之门。 大学特例研究:麻省理工大学的u r o p 和l a p m i t 在1 9 6 9 年制定了“大学生科研机会规划”( u r o p ) ,它是以研究为基础 的本科生同教师进行智力上的协作。u r o p 向所有m i t 的学生提供或拿学分或拿 工资或志愿的研究机会,但学分和工资不可兼得。学生可参加研究活动的每一 个阶段:提出或发展研究计划、写建议、进行研究、分析数据、对结果写一个 书面报告。u r o p 的项目可在学年或暑假的任何时问进行。l a p 一一独立活动时 期,在m i t 专指特殊的四个星期,从1 月4 目到2 9 日l a p 为教师和学生提 供一个是他们从学习常规中摆脱出来的休息日,他为教学和学习提供了创造和 灵活的机会。学生可自由安排自己的教育日程,从事独立的课题许多教师可 以尝试有创新性的教育试验,并能同学生进行非正式的接触本科生可在m i t 的五个学院茚口4 0 多个跨学科实验室与中心同教师一起做研究。在研究过程中, 学生与导师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在每一学期或暑假结束时由学生和教师各写 一份对u r o p 经历的评价。在研究项目的质量被评估后,学期末或暑假结束时 对教师和学生还有各种各样的奖励。 1 4 硕士论文学术自由理念下我国高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 1 3 完全学分制与导师制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是1 9 世纪末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是适应市场经济需求、 满足学生个别差异、具有较完善的竞争机制的教学管理制度。美国大学普遍采用 的是完全学分制,有以下共性:一是选修课形式多样,自由度大;二是修业年限 灵活、教学计划富有弹性;三是强调基础知识教育,重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四 是严谨而灵活的学分互换制;五是配有完善的导师制,自由灵活与秩序维持较好 的平衡。 在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中,有专门导师作为学生的学术顾问,导师的职责大致 有:专业方向的确定、课程的选择、课程学习结果的审查、个性化教学计划的制 定、学术研究的指导等等。配备导师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维持 适度和平衡,从而成功的培养学生自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杰出的高级创新人 才。 i 大学特例研究:耶鲁大学的住宿学院制度 住宿学院制度是耶鲁大学最基本的结构之一,在美国研究型大学中独具特 色。耶鲁大学所有本科生都隶属于1 2 所住宿学校每所学校都是一个由4 0 0 名 学生组成的小社会,学生的群体极富多样性,来自世界不同的国謇,每个学生又 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但耶鲁并不把学生简单的按兴趣和爱好分类,而是采取 【全面性和包容性原则,力图把1 2 所学院建成1 2 个小社区,并反映出学生群体的 l 多样性。 l每所住宿学院都有自己的院长和教务长,他们与学生们一起住在学院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