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专业论文)女性与报纸——关于《今日女报》的实证研究.pdf_第1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女性与报纸——关于《今日女报》的实证研究.pdf_第2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女性与报纸——关于《今日女报》的实证研究.pdf_第3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女性与报纸——关于《今日女报》的实证研究.pdf_第4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女性与报纸——关于《今日女报》的实证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随着大众传播的发展和信息全球化的进程,媒介间的竞争曰益加 剧,部分媒体开始采取小众化的受众取向。性别作为传播分类的一项 重要指标,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媒介把女性确定自己的受 众对象,构建细分化的媒介发展方向。本文想重点探讨它们中的一种 女性报纸。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女性报纸具有赋权于女性, 建立性别平等的文化和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主流决策的价值。它可以 帮助女性获得充分自由的表达权,并从中获得有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 和能力。目前,大量的女性报纸像雨后春笋般的不断涌现,但它们无 论是在生存策略、内容建设上,还是在营销方式、传播效果上,都与 其理想状态有着巨大的差距。 本文通过对今日女报的实证研究,来探讨如何使女j | 生报纸既 能满足女性的现实需求,又不仅仅局限于性别区隔这一狭隘领域,探 讨如何挖掘女性报纸的资源,展现女性报纸的特色,从而使女性报纸 在中国走出现今的低迷状态。本文分为六个部分展开论述。 论文第一部分是理论基础,介绍了西方女性主义发展史,女性主 义在中国,以及性别与传播研究的兴起和发展。 第二部分阐释了女性报纸的发展状况及其意义。 第三部分重点分析了今日女报的媒体结构和营销模式。 第四部分从栏目设置、策划与报道以及版面风格等方面对今日 女报的内容进行分析。 第五部分重点对今日女报的受众及传播效果进行分析。 第六部分从今日女报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来透视中国女性报纸 的困境与出路,并从两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我国女性报纸核心竞争力的 可行之,道。 关键词:女性报纸女性主义今日女报 a b s tr a c t w i t hm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a s sm e d i aa n di n f o m a t i o n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 , t h e c o m p e t i t i o n i nt h em e d i ai n d u s t 拶b e c o m e ss e v e r e rd a yb yd a y t h e r e f o r e ,s o m em e d i ab e g i nt oa d o p ts o m ep a r t i c u l a u ro r i e m a t i o nf o r s o m ep a n i c u l a ra u d i e n c e si no r d e rt op r e s e n tm ec h a r a c t e d s t i c so ft h e m e d i a m e a n t i m e ,g e n d e r - o r i e m a t e d h a sb e e n b e c o m i n g o n ei m p o r t a m s t r a t e g y o fm e d i a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w h i c hi s g a t h e r i n gm o r ea n dm o r e a t t e n t i o n 矗。o mt h ea u d i e n c e s a sam a t t e ro ff a c t ,a1 0 to fm e d i af o c u so n f e m a l ea st h ep a r t i c u l a ra u d i e n c et a r g e tw i t hb u i l d i n gu p 也em e d i a d e v e l o p i n gd i r e c t i o no fn a r r o w c a s t i n g t h i sp a p e rw i l lf o c u so no n el ( i n do ff e m a l eo r i e n t a t e dm e d i a : w 6 m e nn e w s p 印e r f r o mt h ev i e wo ff e m i n i s m ,w o m e nn e w s p 印e rh a v e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c o m p o s i n gr i g h t st ow o m e n ,s e t t i n gu pm ec u l t u r e w i t he q u a l i t yo fh u m a ng e n d e ra n dt h ev a l u eo fb r i n g i n gs o c i a lg e n d e r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w i t h i nt h ed e c i s i o nm a i n s t r e a mi ns o c i e t y w 6 m e n n e w s p a p e rc o u l dh e l pw o m e no b t a i nt o t a l l y 矗e ee x p r e s s i o nr i 曲t ,a n d f a c i l i t a t ew o m e nd e v e l o p i n gt h e i ro 、v nk n o w l e d g ea n da b i l i 妙a tp r e s e n t , al a r g en u m b e ro fw o m e nn e w s p 印e r sa r ee m e 唱i n gc o n s t a n t l y1 i k e b 锄b o os h o o t sr a p i d l yg r o w nu pa r e rt h es p r i n gr a i n t h e yd e f i n i t e l y p l a yab i gr o l ef o rs o c i e t yd e v e l o p m e n t ,h o w e v e r ,t h e r ei ss t i l lah u g eg a p w i t hm ei d e a lw b m e nn e w s p a p e rs i t u a t i o no n c ec o n s i d e r m gt h es u r v i v a l s t r a t e g y ,p a p e rc o n t e n t ,s a l es 仃a t e g ya n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c h a l l n e l s i nm e m 破e t p l a c e 。 f r o mt h ec a s er e s e a r c hi n w 6 m a nn e w s p 印e ro f7 r o d a y i t ,t h i sp a p e r w o u l dd i s c u s sh o ww o m e nc a np a - yc l o s ea t t e n t i o nt o 肌dm e e tc u r r e m d e m a n do fw o m e n ,n o tm e r e l yc o n f i n i n gt og e n d e rd i s t r i c t ss e p a r a t i n g ,a n a r r o wf i e l d ,a n dd i s c u s sh o we x c a v a t ew o m e nn e w s p a p e r s r e s o u r c e s 1 1 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t h u sw o m e nn e w s p 印e r s g o i n g o u to f t o d a y s d e p r e s s i n gs i t u a t i o ni nc h i n a t h ep 印e rw a sd i v i d e di n t os i xp a r t sf o r d i s c u s s i o n t h ef i r s t p a r t o ft h e p a p e rw a s 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 f o u n d a t i o n , i n t r o d u c i n gw e s t e mf e m i n i s md e v e l o p m e n th i s t o r y f e m i n i s mi nc m n a a n dp r o p a g a t i n gr i s e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t u d ya b o u tg e n d e ra n dm a s s m e d i a p a r tt w oe x p l a i n e dm es i t u a t i o no fw 7 b m e nn e w s p 印e rd e v e l o p m e n t s t a t u sa n dt h em e a n i n g so fi t p a r tt h r e em a i n l ya n a l y z e dm e d i as t n 】c t u r ea n dm a r k e t i n gm o d eo f w 6 m a nn e w s p 印e ro ft b d a y ” p a r tf o u ra n a l y z e dt h ec o n t e n t so f w 6 m a nn e w s p 印e ro ft o d a y ” f o md i f f e r e n tr e s p e c t s ,s u c ha sc 0 1 u m ns e t l 】p ,p l a n n i n ga n dr e p o r t i n g ,a n d 1 a y o u ts t y l e ,e t c p a r tf i v ef o c u s e do na n a l y z i n gm ea u d i e n c e sa n dt h es p r e a de f j f e c to f “w o m a nn e w s p a p e ro ft o d a y ” p a r ts i xg a v eap e r s p e c t i v ev i e wa b o u t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a n db e t t e r e m p l o y m e n t o fc h i n e s e n e w s p 印e r s 仔o mt h ec u r r e n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i t u a t i o no f ”w b m a nn e w s p 印e ro ft o d a y ”,a n dh a dp u tf o r w a r dt w o f e a s i b l ed i r e c t i o n st or a i s ek e y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o fw o m e nn e w s p a p e r si n r h i t l a k e yw o r d s :w 6 m e nn e w s p 印e r ,f e m i n i s m ,w b m a nn e w s p 印e ro f t o d a y 女性与报纸关于今日女报的实证研究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 代,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介源源不 断地涌向社会,人们处在波涛汹涌的信息流包围之中。 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中,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摆脱不了媒介,就 像摆脱不了天气一样。正如美国学者w j a m e sp o t t e r 所说:“媒介 传播效果对人的影响就像天气对人的影响一样,它无处不在,无时不 有,且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如:有时使人颤抖,有时使人浑身湿漉漉, 有时还会使人灼热无比。 由此,在探讨媒体与社会的关系时,学术界始终关注的话题包括: 媒体究竟是社会的“塑造者”,还是社会的“反光镜”;媒体究竟是 促进了社会变革,还是维持了社会现状。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在西 方,传播学者提出了几种不同的观点: “镜子原理”( t h em i r r o ra p p r o a c h ) 运用镜子的比喻描述了 媒体的社会作用,认为媒体展现了真实、客观的社会现实。 “互为抵消效果理论”( t h en u l le f f e c t s ) 也认同媒体内容大致 与现实世界相符,但把这仅仅看作是卖方( 传播者) 与买方( 受传者) 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 然而,一些研究表明媒体所呈现的画面与现实世界存在着差异。 媒体内容并不纯粹是现实世界的反映,而是有所取舍地“重塑”了现 实世界。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媒体展现的形象及其内 涵是由处于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集团有意塑造的“歪曲的或是错误 描述的社会现实”。 w j 锄e sp o t c e r m e d i a l i t e r a c y ( s e c o n de d i t i o n ) s a g ep u b l i c 撕o n ,2 0 0 1 ,2 6 0 r o s e n 黟e n ,k e m a s sm e d i aa 1 1 ds o c i a lc h a n g e :s o m ec u r r e n ta p p r o a c h e s i ne k a t z & t s z e c s k o ( e d s ) m a s sm e d i aa 1 1 ds o c i a lc h a n g e s a g ep u b l i c a t i o n ,19 81 ,2 4 7 - 2 6 4 c u r r a n ,j g u r e v i t c h ,m ,& w b o l l a c o t t ,j t h es t u d yo ft h em e d i a :t h e o r e t i c a la p p r o a c h e s i n j c u r r a j l ,m g u r e v i t c h ,& j w b 0 1 l a c o t t ( e d s ) c u l t u r e ,s o c i e 妙a i l dt h em e d i a m e t h u e n 19 8 2 , 1 1 2 9 s h o e m a k e r ,p j ,& r e e s e ,s d m e d i a t i n gt h em e s s a g e :t h e o r i e so fi n n u e n c e so nm a s s m e d i ac o n t e n t l o n g m a i l ,l9 91 ,3 2 c u r r a n ,j g u r e v i t c h ,m ,& w o o l l a c o t t ,j t h es t u d yo ft h em e d i a :t h e o r e t i c a la p p r o a c h e s i n j c u r r a n ,m g u r e v i t c h ,& j w b o l l a c o t t ( e d s ) c u l t u r e ,s o c i e t ) ra n dt h em e d i a m e t h u e n ,1 9 8 2 , 1 1 2 9 1 硕士学位论文 女性与媒体的研究缘起于女性主义学者对媒体与社会关系的关 注,她( 他) 们提出了分析媒体对女性社会角色的影响的课题,主要 是通过分析电视、报纸、杂志、广告中反映性别角色的内容,将媒体 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现实进行比较。 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媒体经常将女性边缘化( u n d e r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 或是表现出对女性的刻板成见( s t e r e o t y p e s ) ,女 性始终处于被动的、驯服的、附属的社会地位。大众媒介在社会文化 中客观上起着强化男权地位、弱化女性角色、掩盖两性世界的不平等 关系、维护既有性别统治秩序的作用。 目前,新闻传播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研究视 域:一种秉承女性主义的传统批判路线,认为当今媒介中尽管充斥着 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但它们并未展示出真实的女性生活,在男权话 语主导下,媒介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充满了忽视、偏见和歪曲;另一种 观点则认为在女性主义思潮影响下,新闻已经出现了“女性化”的表 象,但它所掩盖的却是更加隐蔽的性别不平等的实质。这两种观点视 角不同,却都反映出性别话语权力的争夺与重新分配是新闻传播活动 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出发点和重要领域。 在西方,“女性与传播”研究的兴起,与上世纪6 0 年代妇女运动 和女性主义发展的社会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此后,女性主义学者的 研究主要建立在对各种具体的媒介文本进行个案解读的基础上。例 如,戴安娜米罕的夜晚的女性:黄金时间电视剧中的女性角色, 麦克卢比对少女杂志杰基的代码解析,劳拉穆尔维的视觉快 感与叙事电影,以及拉德威的阅读罗曼司等等。 在我国,对“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问题最早进行讨论是在1 9 8 8 年,当时上海文论杂志社、上海电视二台和上海妇女沙龙联合召 开了“大众传播中的女性形象座谈会”,与会学者指出,相对于长期 “中性的”、“无性的”女性形象而言,改革开放以来女性形象的大量 出现,体现了破除“左 的思想禁锢后对生命的重视和对美的欣赏, 同时又指出,媒介中仍免不了出现不合适的女性形象,如贤妻良母、 杨珍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中国期刊网优秀硕士论文。 2 女性与报纸关于今日女报的实证研究 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道德沦丧的女性等。 1 9 9 4 年,刘伯红等人对全国五所城市的电视广告进行了内容分 析,该研究共抽取了1 1 9 7 个广告样本,发现表现出性别歧视倾向的 广告占3 3 7 ,面表翌出擘型了等声识紫曷螽o j 滤黼广告麦现出 来的性别止 力o 1 9 9 5 年,在我国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签署的行动纲 领中,“妇女与传媒 被确立为十二个重大关切领域之一。由此, 女性与传播研究在我国形成一股热潮,关于报刊、电影、电视剧、电 视广告和网络中的女性形象研究逐渐增多。例如,1 9 9 5 年,中国社 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课题组对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现状与发展进行了 相关调查。1 9 9 6 年,又有研究者对我国八家主导报纸(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法制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 工人日报、文汇报) 的新闻版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要闻版报 道的主要新闻人物中男性占了8 3 ,女性仅占1 7 ;在新闻照片拍摄 的主要新闻人物中男性占了7 1 ,女性仅占2 9 ;男性新闻人物在出 现频率、被引用频率和被拍摄频率等方面都远远超过女性。1 9 9 7 年,刘伯红、卜卫、陈新欣等学者对我国电视广告中的男女角色定型 进行了全面分析。卜卫还发表了解读 的性别论述。 此外,女性媒体和女性新闻工作者的生存状况,也是我国“妇女 与传媒”研究关注的对象。但是,迄今为止,我国对女性媒体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电视媒体和女性杂志上,很少涉及女性报纸。关于女性报 纸仅有的一些研究成果,也主要是对我国女性报纸发展历程的史料研 大众传播中的女性形象上海文论,1 9 8 9 ( 2 ) 6 6 6 8 。 刘伯红卜卫陈新欣试析我国电视广告中的男女角色定型妇女研究论丛,1 9 9 7 ( 2 ) 1 9 2 4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课题组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现状与发展调查报告新闻与传播 研究,1 9 9 5 ( 2 ) 卜6 。 冯媛解析表象一一关于八家报纸新闻版新闻的研究报告金一虹、刘伯红主编世纪之 交的中国妇女与发展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8 2 7 3 2 8 3 。 刘伯红卜卫陈新欣试析我国电视广告中的男女角色定型妇女研究论丛,1 9 9 7 ( 2 ) 1 9 2 4 。 卜卫媒介与性别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 0 0 1 2 0 5 。 飞 硕士学位论文 究,缺少针对当下女性报纸生存及发展状况而进行的系统研究,这与 当前我国女性报纸的发展现状不相吻合。可以说,这也是我国女性主 义传媒研究的一个不足之处。 有鉴于此,本文主要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来进行具体的案例分 析。作者以实地调研为基础,力图通过对今日女报所进行的详尽 个案分析,来探讨我国女性报纸在日趋激烈的媒介竞争中的生存状况 及未来发展之路,并希望这项研究能够给业界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及启 不。 论文的第一、二章以回顾及分析历史为主,采用的是文献归纳法, 分别对女性主义传播理论的发展史和女性报纸的发展史作了较为详 尽的梳理。但在选取史料时也注意其与现实的联系,强调女性报纸在 当下社会中的意义。 第三、四、五章的理论依据来自于传播学理论中拉斯韦尔提出的 传播过程“五要素”理论,以及传播学的五种研究视角控制分析、 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据此笔者将对案例的剖 析分为三个研究角度:今日女报的媒介分析、内容分析、受众与 传播效果分析,并通过实地调研来搜集研究资料。笔者接触了今日 女报的主要创办人,并亲自参与了报纸栏目的策划与编排。在具体 展开微观分析时,笔者综合使用内容分析法与定量研究法,对搜集来 的资料进行归纳、对比和推断,从中总结出研究对象的传播规律及特 性。 最后,笔者在此前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针对目前中国女 性报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让女性报纸发挥对社会的积极作 用,提出了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对策与方案。 女性与报纸关于今日女报的实证研究 第一章女性主义与传播研究 人类学家海伦费希曾说过:“女人将是2 1 世纪的第一性。”在 被称为“她”世纪的今天,女性的发展问题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实际上,女性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由来已久,妇女解放运动更是经历了 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1 1 西方女性主义发展史 女性主义在英文中是“f e m i n i s m ,它最初起源于法国,意指妇 女运动。现多指为争取妇女在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内拥有与男性平 等的权利的一种主张。f e m i n i s m 在中国有两种译法:女权主义与女 性主义。在女性主义研究的前期,学术界一般习惯将之译为“女权主 义”,后期则多以“女性主义”指代f e m i n i s m 。 西方女性主义运动起源于1 8 世纪,它是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 想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的,社会革命运动是其推动力量。 在欧洲大陆,妇女运动的源头一般被认为是来自法国大革命自由 平等思潮的影响。1 9 世纪中期,妇女运动的规模逐渐壮大。美、英、 法等国的妇女们开展了争取选举权的运动,这场以追求妇女的社会权 利为目标的运动发展到2 0 世纪初,以西方社会关于妇女财产权、选 举权等法案的通过而胜利告终,它也被称为妇女运动的第一次浪潮, 即女权运动。妇女运动第一次浪潮中最著名的领导人是英国人玛 丽伍史东考夫特,她是第一代妇女运动的活动家,她的名著妇女 权禾| j 的辩白( av i n d i c a t i o no ft h er i l h f so fw o m a n ,1 7 9 2 ) 以 后成了当代女性主义的基石。 在妇女运动的第一次浪潮中,妇女在财产权、选举权和教育权方 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是,传统的性别角色规范并没有改变。 妇女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发端于2 0 世纪6 0 年代的美国,其基调是 要消除两性差别,并把这种差别视为造成女性对男性从属地位的基 刘霓西方女性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 0 1 2 5 。 5 硕士学位论文 础。 说它是第二次,是相对于2 0 世纪初英美妇女为争取选举权而进行 的大规模妇女运动而言,然而在1 9 2 0 年选举权修正案通过之后,妇 女运动出现了一段较长时期的沉寂,直到6 0 年代才再度形成了一个 高潮。第二次浪潮最早的参加者主要是白色人种中受过良好教育的中 产阶级妇女。这些妇女在自己受教育和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发现,经过 争取选举权的斗争,妇女获得了一些平等权利,但这些权利并未给她 们带来平等的机会,她们仍然要面对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于是妇女 们组织起各种各样的妇女组织或妇女小组,交流各自的生活经验,相 互启发和提高觉悟,并通过开会、讨论、上街游行等方式宣传自己的 政治主张,甚至影响舆论,形成了新的大规模的妇女运动。 随着参与妇女运动的知识女性进步探索妇女所遭受的剥削与 压迫的深层社会原因和政治原因,2 0 世纪7 0 年代初,有关妇女问题 的出版物大量出现。到1 9 7 1 年,在美国已经有超过1 0 0 种与妇女解 放运动有关的杂志和报纸,还出版了为数众多的女性研究理论论著,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贝蒂弗里丹的女性的奥秘( f e m i n i n e m y s t i q u e ) ( 1 9 6 3 ) ,凯特米利特的性政治( s e x u a lp o l i t i c s ) ( 1 9 7 0 ) ,罗宾摩根的姐妹情谊是有力的( 1 9 7 0 ) ,舒拉米思费 尔斯通的性别的辩证法( d i a l e c t i co fs e x ) ( 1 9 7 0 ) 。西蒙波 伏娃( s i m o n ed eb e a u v o i r ) 的第二性虽发表较早,但对妇女运 动的第二次浪潮也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到了2 0 世纪8 0 年代,女性主义运动主要关注于妇女社会地位的 全面提高与个性化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那些冲突、对抗和暴力,并 不能求得和谐的生存方式,两性要从对话沟通中取得共识,形成一种 多元的性别话语场,从而使紧张的冲突状态为话语均衡感所取代。 一般说来,女性主义主要分为以下四种观点:自由女性主义、马 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 自由女性主义之理论根基主要是个人权利、公正和自由的启蒙思 想,认为妇女只要被给予平等的民权、教育和就业机会,就可以获得 李银河女性权力的崛起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 0 0 3 13 l 。 女性与报纸关于今日女报的实证研究 与男性平等的发展和地位,因此她们主张通过法律和教育的途径来改 变社会的不公正。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将妇女所受压迫与资本主义对 劳动力的剥削形式联系起来,将妇女的有酬与无酬的劳动与其在资本 主义经济中的作用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激进女性主义将重点放在男性 对妇女性行为和生育行为的控制上,视男人为妇女受压迫负有责任的 群体。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与激进的女 性主义的一个回应,其基本观点是反对强调男女两性区别。它主张不 应当有一个独立于全体政治之外的女权主义政治,并认为独立的女权 主义政治必定是一种错误的普遍概括( f a l s eu n i v e r s a l i z i n g ) 。它 更反对女同性恋的分离主义( l e s b i a ns e p a r a t i o n i s m ) ,认为这种分 离主义的基础是男女两性的生理区别。 当然,随着理论的不断发展,女性主义观点在不断演变,我们还 可以列出生态女性主义、心理分析女性主义、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后 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等。 1 2 女性主义在中国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一直处于父权家长式的社会体制 中。传统的中国妇女深受“三从四德”等封建礼仪的压制和束缚,备 受压迫和凌辱。对妇女的歧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如家庭、经济、 教育、政治和文化等。 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统治秩序,以政治、 经济、伦理价值等方面的强制性手段,将妇女压入社会最底层,妇女 始终作为一种附属品而存在,毫无独立人格可言。 例如,妇女没有 自由选择婚姻的权利,而多是由父母做主的买办婚姻;女性在家庭中 的地位主要取决于其是否能为夫家传宗接代;成为贤淑的女儿、妻子 和母亲是传统中国妇女的最高道德价值标准。 直到1 9 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用枪炮轰开国门,传教士乘势涌入, 刘霓西方女性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1 4 3 。 李银河女性权力的崛起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 0 0 3 1 5 5 。 啜大鹏女性学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 0 0 1 3 5 。 7 硕士学位论文 他们虽然充当了列强侵略的帮凶,但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传入中国的 “福音”,也多少包含有男女平等的思想内容。诸如男女社交公开、 自由择偶、文明结婚等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那些最早与外国人接触 的中国人,尤其是直接影响着早期改良主义思潮及后来的维新改良运 动。男女平等思想经过维新派的继承,阐发、舆论鼓吹,开始冲击传 统的中国社会,近代意义的女性运动由此而正式发轫。 1 9 1 9 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这是一场以爱国和反封建 为旗帜的民主运动,也是西方民主思想与中国民众的结合。“五四” 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观在中国广为传播,逐渐成为中国的一 种历史选择。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斗争,成为国内矛盾的焦 点。与“五四”时期相比,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也落入低潮,这种状况 也影响到女性主义的成长。面对新的环境,一些早期的女性主义者甚 至转向对立面,成为男权制度的维护者。 新中国成立后,女性的地位得到了彻底的改变。早在1 9 4 9 年9 月,新中国在成立之前,召开了“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产生了“共 同纲领”。在这个纲领中,女性主义原则得以确立。据此,中国妇女 被赋予了政治、经济、文化、家庭和社会的权力。 1 9 5 0 年,我国政府颁布了婚姻法,保障妇女享有婚姻自由 的权利。此法的颁布被视为是“废除具有压迫性质的封建父权社会体 系所迈出的关键性的第一步”。1 9 5 3 年,我国选举法规定妇 女享有选举权。1 9 5 4 年,我国政府正式将“男女平等”的政策纳入 国家宪法。所有这些政策调动了妇女参加经济和社会建设的积极性。 到8 0 年代,中西方文化交流日渐频繁,这使得新中国成长起来 的民主意识持续高涨,国内对于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译介逐渐增多, 国内的女性主义研究也逐步走向完善和全面,一批知识女性率先觉 醒,加入到中国妇女研究的领域。在1 9 8 6 年召开的中国“全国妇女 刘宁元中国女性史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9 1 8 。 邱仁宗。中国妇女与女性主义思想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 9 8 6 9 。 邱仁宗中国妇女与女性主义思想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 9 8 6 9 。 e v a n s ,h d e f i n i n gd i f f e r e n c e :t h e s c i e n t i 行c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s e x u a l i t ya n dg e n d e r i nt h e p e o p l e sr e p u b l i co f c h i n a ,s i g n s ,1 9 9 5 ,2 0 ( 2 ) ,3 5 7 3 9 5 8 女性与报纸关于今日女报的实证研究 问题理论研讨会”上,妇女学的学科建设成为会议的一个中心内容。 之后,中国出版了一系列妇女研究的著作,如妇女学原理( 1 9 8 9 ) 、 简明妇女学词典( 1 9 9 0 ) 、女性学( 啜大鹏主编,中国文联出版 社2 0 0 1 年出版) 、中国女性主义( 荒林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4 年出版) 等等。 1 9 9 5 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我国召开,1 8 9 个国家政府和观 察员签署了行动纲领,“妇女与大众传媒 也成了纲领所确 定的十二个重大关切领域之一。由此,女性主义传播研究在我国逐渐 受到重视。 1 3 性别与传播研究 媒体一直是女性主义者关注的对象之一。美国女性主义学者 b e t t yf r i e d a n 在她的著作女性神话中指出,媒体,尤其是妇 女杂志,是导致“女性神话”出现的主因。这里所谓“神话”指的是 女人的自我实现就是去当一个称职的家庭主妇和母亲。 实际上,女性主义视域下的传播研究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媒体对女 性形象的塑造,它还包括对媒介制作、媒介内容、媒介受众等方面进 行研究。它们构成了虬| 生别与传播”研究的主要领域。 “性别与传播”研究是从性别角度和性别观点出发研究传播现象 及其本质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所有大众媒介,如广播、电视、电 影、杂志、报纸、录相、图书、网络,以及广告、公共关系、有线电 视等。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女性学与传播学;研究领域主要 有三个女性传播者、传播内容、女性受众。虽然“性别”包括女 性和男性,但“性别与传播 研究主要关注女性,因为在目前的传播 现实下,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是女性而不是男性,女性视角更能体现该 研究的批判性和独特性。 对媒介制作的研究女性主义者对媒介制作的研究主要关注各 种新闻媒体里妇女工作者的状况。联合国对7 0 个国家的调查显示, l i e s b e tv a nz o o n e n 著,张锦华刘容攻译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台北:台湾远流出版 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 0 0 4 1 5 。 9 硕士学位论文 三分之二国家中,其传播学专业学生中,妇女占了5 0 以上。虽然这 么多妇女经过专业培训,但没有一个国家的妇女在传播媒介的职位中 占5 0 以上,在欧洲以外的地区,这一百分比甚至下降到3 0 以下。 单纯的培训和就业人数的增加并不能表明媒介内部性别歧视的 减少,女性工作者所在的部门、所从事的报道领域、与男性同等条件 下所能够得到的发展机会、女性自身所持的性别观念等等,都影响着 媒介制作环节中性别不平等的程度。 对媒介内容的研究对媒介内容进行女性主义研究就是要揭露 媒介文本中被编码的性别涵义,即媒介文本怎样表现女性、表现了什 么样的女性形象。 针对媒介内容中的性别歧视,塔其曼提出了“贬抑” ( a n n i h i l e t i o n ) ( 1 9 7 8 ) 的概念,她认为女性在媒介报道中受到贬 低、歪曲或根本不被呈现。媒介的报道很少针对女| 生的工作、成就、 需要而展开,当女性涉及某种行动而跨出其传统角色时,媒介通常予 以扭曲嘲笑;新闻报道中的“事件取向”与新闻搜集中的“路线结构” 使得女性很少被报道,即使被报道,也被媒介以“琐碎化”或扭曲的 方式报道。 对媒介受众的研究即分析媒介对于女性潜在的教育功能,包括 探讨媒介对女性观念的影响和媒介对女性行为的影响。女性主义者借 助各种理论流派研究媒介对人的观念、行为发生的影响及其影响程 度,如认为媒介影响与接触媒介程度成正相关的涵化理论;认为性别 不会随时间和外部的变迁而产生变化的社会性别持久理论等。研究者 通过这些理论监视媒介与性别角色的相互作用和考察媒介对女性观 念和行为的影响。 卜卫媒介与性别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 0 0 1 6 。 陈阳性别与传播国际新闻界,2 0 0 1 ( 1 ) 。 刘利群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 0 0 4 3 6 。 1 0 女性与报纸关于今日女报的实证研究 第二章女性报刊的发展及其意义 妇女报纸,是以报道与女性有关的社会新闻和切身问题为主要内 容的出版物。它在弘扬妇女发展主旋律,向妇女宣传社会和向社会 宣传妇女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桥梁作用,缩短了妇女与社会的距 离,引起妇女和社会的共同关注。 2 1 国夕卜女性报干l j 的产生 妇女报刊是资产阶级女权运动的产物。1 8 1 9 世纪,由于西方资 产阶级革命浪潮的推动,女权运动兴起,妇女报刊应运而生。 在法国,1 7 8 9 年,当巴黎的妇女与男子一样拿着武器攻入巴士 底狱时,世界妇女运动正式拉开了序幕。1 7 9 1 年法国妇女奥林 柏德古热以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享誉世界的人权宣言为蓝本, 写下了献给法国王后的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 简称女权宣言) , 系统地阐述了妇女权益,反映了广大妇女的革命要求。此后,创办 报刊成为法国妇女争取权利的重要途径之一。1 8 3 2 年,主张男女两 性完全平等的圣西门的女信徒克莱尔德玛尔出版了妇女论坛。 女编辑们表示:“决心献身于改善妇女命运的事业 ,同时指出:“妇 女自由的根本出路在于谋求经济独立,和男子一样受普通教育和职业 培训,同工同酬”。 在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之后,法国激进的女 权运动者继续出版报刊为女性的权利呐喊。如1 8 8 1 年著名的女权主 义者贝尔蒂娜奥克莱创办了法国第一家妇女参政报纸女公民报; 1 8 9 7 年玛格丽特迪朗独资创办、自己写稿、编辑、印刷的投石 党报。 在美国,第一次妇女运动始于1 9 世纪中叶,女性报纸也发韧于 此。1 9 世纪3 0 、4 0 年代,“废奴运动”在美国兴起,妇女运动趁势 将争取女权与废奴运动结合起来。1 8 4 8 年莫特夫人和斯坦顿夫人在 刘宁元中国女性史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 9 9 2 6 9 。 宋素红中国妇女报刊与女新闻工作者研究中国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文库,2 0 0 2 6 。 孙晓梅国际妇女运动概况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 9 9 0 1 2 。 硕士学位论文 纽约召开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妇女权利大会,通过了主张“男女生而 平等”的女性独立宣言,这是“美国妇女争取男女平等道路上的 里程碑”。1 8 5 1 年,美国第一次女权运动全国代表大会由著名的女权 运动宣传家露西斯通发起,会后创立了“全美妇女选举协会”会刊 妇女日报。1 8 6 8 年斯坦夫人创办了革命周刊。翌年,美国激 进的女权主义者成立了“全国妇女选举协会”,通过革命周刊传 播激进的女权主义思想和全面改良的主张,动员广大妇女加入女权主 义阵营来争取妇女的选举权和经济独立。同时期的另一批女权主义者 以露西斯通等人为首,组织“美国妇女参政协会”,创办妇女杂 志,争取地方各州修改宪法,然后用超过多数的办法迫使国家修改 联邦宪法,使妇女获得选举权。 由此可见,西方女性报纸是以资产阶级革命为契机而产生的,它 为争取男女平等、妇女解放鼓与呼。 2 2 我国女性报刊的发展历程 2 2 1 近代女性报刊的出现 中国近代妇女的办报活动,是在维新变法的背景下开始的,并由 此掀起了中国妇女报纸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此后,中国妇女报纸在历 史舞台上成为社会变革的有力工具,为妇女解放和民族解放进行了大 量的舆论准备。 1 8 9 8 年5 月,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女子学校“中国女学堂”在 上海开学,妇女学会同时也在上海成立。同年7 月2 4 日,女学报 作为女学会的会刊和女学堂的校刊宣告问世,遂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 一份妇女报刊。这份最早以妇女为读者对象的报纸,其诞生与中国近 代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分不开,是维新派开发民智、介绍西学的直接产 物。 女学报为旬刊。主编有康有为的女儿康同薇、梁启超的夫人 李惠仙等。此外还有中国最早的女报人裘毓芳、沈和卿等人。每期设 论说、新闻、征文、告白等栏目,并附女学会所办之女学堂事数例。 宋素红中国妇女报刊与女新闻工作者研究中国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文库,2 0 0 2 6 。 1 2 女性与报纸关丁今日女报的实证研究 该报以宣传爱国救亡、男女平等为主要内容,其宗旨是提倡女学,争 取女权,宣传男女平等和婚姻自主,并提出了妇女参政的要求。这在 一定意义上推动了戊戌维新事业,也直接反映了女性要求自身解放的 强烈呼声,促进了女性的思想启蒙。女学报堪称中国近代妇女报 刊的开山鼻祖。 继女学报之后,1 8 9 9 年又诞生了另一份女性报纸女 报。该报曾经断刊,于1 9 0 2 年复出,次年改名为女学报。因随 当时著名的苏报发行,所以又有女苏报之称。该报以提倡女 学、兴女权为宗旨,反映了一部分先进女性反对封建压迫,极欲奋起 挽救国家危亡和女子独立的要求,成为辛亥革命时期妇女报刊兴起的 前奏。 1 9 0 4 年1 月女子世界在上海仓吐刊,累计出版1 8 期,至1 9 0 6 年终刊,是辛亥革命时期历史最长、革命色彩更为浓烈的一家妇女报 刊,先后由丁初我、陈志群任主编。该刊积极倡导“政治之革命 和 “家庭之革命”并举,号召妇女们积极投入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猛 烈抨击封建礼教,表现出强烈的革命倾向。 1 9 0 5 年8 月2 0 日,北京女报创刊,它是中国最早的妇女日 报。该报在“开女智”、“开民风”的宗旨下,以激励妇女爱国、提倡 男女平权、宣传妇女自主、提倡女子教育、推动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 用白话写作。设有论说、女界新闻、时事要闻、京外新闻、西学入门、 家政学、小说等栏目。1 9 0 9 年1 月1 5 日停刊。 可以说,作为中国最早的妇女日报,北京女报的创办,表明 中国妇女己逐渐摆脱委曲求全、受压迫、受奴役的封建心态,开始自 觉地运用报刊作为发表意见的论坛,标志着中国妇女的日渐觉醒和进 步。它在中国新闻史和妇女史上都具有独特意义。 1 9 0 6 年1 月,秋瑾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女报,这是继女子世 界之后又一份具有强烈革命色彩的妇女报刊。它以救亡图存为宗旨, 痛斥迫害妇女的封建宗法家庭制度和一切毒害妇女的思想,表达了对 刘宁元中国女性史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 9 9 27 0 。 刘宁元中国女性史类编北京: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