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谈郑振铎对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贡献.pdf_第1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谈郑振铎对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贡献.pdf_第2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谈郑振铎对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贡献.pdf_第3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谈郑振铎对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贡献.pdf_第4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谈郑振铎对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贡献.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郑振铎不仅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领导者 而且是我国古典文献 的伟大收藏 整理和传承者 他不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作家 而且是一个在很 多领域都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出色的学者 他既具有相当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 又 有着开创性的观念 是新旧文化转型时期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 然而在他于1 9 5 8 年l o 月因公逝世后 由于历史的原因 在国内对郑振铎的真正研究起步较晚 直 到今天 对他的研究跟他一生的建树依然很不相称 尤其是在他的创作 学术和 文化交流方面的研究仍有不少空白的地方 本文主要发掘阐述了郑振铎在中国古 典文献的收藏整理方面的成就 以及他在版本目录学及文学史研究方面的学术建 树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诠释了郑振铎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 他处在东西思想相互撞击 影响最深刻的时代 他是一个热爱传统文化 又积极输入西方理念兼容并蓄的开 放性的学者 这与他的自学成材和勤奋 坦诚 热情的性情是有很大关系的 此 后总结了国内关于他的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主要叙述了他的藏书成就 藏书思想和他的版本观念 因为他在民 族文献的搜集 保存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就 并且输入了新的理念 形成了自己 独特的特点 他做的大量题跋和关于版本演变的文章里蕴含着丰富的版本学资料 和版本学理念 第三部分主要总结他整理古籍的成就 方法和特色 他不仅付出了勤谨的努 力 做了很多具体的工作 而且又提出了很多古籍整理的规划性建议 第四部分叙述了他既继承传统有所突破的版本目录学思想 无论对书的搜访 收藏 还是对古籍的整理 都是为他的学术研究服务的 他在很多方面都有所建 树 但文学史的研究是贯穿他一生的 是他用力最勤的一个方面 所以第五部分 主要论述了他的文学史撰写成就 关键词 郑振铎藏书古籍整理目录版本文学史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z h e n gz h e n d u ow a s n o to n l yo n eo f t h ei n i t i a t i v el e a d e r si nc h i n e s en e wc u r u r e m o v e m e n t b u ta l s oo n eo f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s c h o l a r si nc o l l e c t i n ga n d p e r s e r v i n go f 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sp h i l o l o g y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h ew a sa l s oaf a m o u sw r i t e ra n dm o u t s t a n d i n gs c h o l a ri nm a n yf i e l d s w i t hh i sp r o f o u n dk n o w l e d g eo f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 c o l t u r e h eh a dg r o w nu pt ob ec r e a t i v em i n d e dw h i c hm a d eh i mb e c o m eo n eo ft h e t y p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si nt h et r a n s i t i o n a lp e r i o do f o l da n dn e wc u l t u r e si nc h i n a i no c t o b e r 1 9 5 8 h ed i e du n e x p e c t e di nt h ea i r e r a f ta c c i d e n t b e c a u s eo ft h eh i s t o r i c a ll i m i t a t i o n t h er e l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o fz h e n ga n dh i sw o r k sh a ss t a r t e dv e r yl a t ea n dr e m a i n e da t e n t a t i v es t a g e c o m p a r e dw i t hh i sg r e a ta c h i e v e m e n t t h es t u d i e so fh i sw r i t i n g o fh i s a c a d e m i cr e s e a r c ha sw e l la sh i ss i g n i f i c a n c ei nc u l t u r ee x c h a n g eh a v es t i l lr e m a i n e da v e r yl o wl e v e la n de v e nu n t o u c h e d t h i st h e s i sh a se x p l o r e dh i sa c h i e v e m e n ti n l i t e r a t u r ep h i l o l o g y i ne d i t i o na n db i b l i o g r a p h ya n di nl i t e r a t u r eh i s t o r ys t u d y t h i s t h e s i sh a sc o n s i s t e do f f i v ep a r t s p a r tih a sa n a l y z e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i sa c a d e m i ct h o u g h t a n ds u m m e du pt h e p r e s e n tr e s e a r c ho f t h es a m ef i e l di nc h i n a h eh a dl i v e di nap a r t i c u l a rp e r i o dw h e nt h e w e s ta n dt h ee a s th a dc l a s h e ds t r o n g l y b e i n gat r a d i t i o n a li n t e l l e c t u a l h eh a dd e v e l o p e d t ob eo p e nm i n d e da n dt r i e dt oa b s o r bt h e s et w od i f f e r e n tc u l t u r e sw h o s ea t t i t u d ec o u l d n o tb es e p a r a t e df r o mh i ss e l f t a t i g h te x p e r i e n c ea n dh i sd i l i g e n c ea sw e l la sh i sh o n e s t y a n dp a s s i o n p a r ti ih a ss t a t e dh i sa c h i e v e m e n t h i st h o u g h to fb o o k sc o l l e c t i o na n dh i si d e ao f v e r s i o n s h eh a sa c h i e v e dg r e a tp r o g r e s si ne t h i cp h i l o l o g ya n dc o n s e r v a t i o nw i t hh i s n e wa n dp a r t i c u l a rt h o u g h t h i sp r e f a c e sa n dp o s t s c r i p t sa sw e l la sh i sp a p e r sa b o u t e d i t i o nd e v e l o p m e n th a dr e v e a l e dh i sn e wi d e ao fe d i t i o n ss t u d ya n dc o n t a i n e dp l e n t y e d i t i o nm a t e r i a l sa sw e l l p a r t1 1 ih a ss u m m e d 叩h i sa c h i e v e m e n t h i sm e t h o da n dh i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 o l l e c t i n ga n c i e n tb o o k s b e s i d e sh i si n d u s t r i o u sw o r ka n d m o r ep a r t i c u l a rr e s e a r c h h e h a do f f e r e dm a n ys t r a t e g i cs u g g e s t i o n sf o rc o l l e c t i n ga n c i e n tb o o k s p a r ti vh a sn a r r a t e dh i so w ni d e ao fe d i t i o np h i l o l o g y h i ss e a r c h i n gf o ra n c i e n t b o o k sa n dp r e s e r v i n ga n c i e n tb o o k sh a dh e l p e dh i sa c a d e m i cw o r k p a r tvh a sa n a l y z e dh i sa c h i e v e m e n ta n dd i s a d v a n t a g ei nh i sr e s e a r c hi nl i t e r a t u r e h i s t o r yw h i c hw a sh i sf a v o r i t et o p i ci nh i sl i f ea l t h o u g hh eh a da c h i e v e dg r e a ti nm a n y o t h e rf i e l d s k e y w o r d s z h e n gz h e n d u o c o l l e c t i o nb o o k s a n c i e n t b o o k sc o n s e r v a t i o n b i b l i o g r a p h ya n de d i t i o n l i t e r a t u r eh i s t o r y i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郑振铎学术思想的形成和研究现状 五四 时期从表面上来看是新旧文化的交替时期 但从深层来看则只是文 化主流的转型 而不是与传统文化的绝对隔绝 更不是文化脉络的断裂 新文化 人之推崇西学而贬抑国学 也主要是一种策略考虑 对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复古思 想保持高度警惕 o 居于其时期的学者大都既具有相当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又具 有开创性的观念 如鲁迅 胡适 郭沫若等人 他们一方面以新的理念去搜索 研究 整理 阐发传统的文献内容 另一方面进行全新的文化创作 而郑振铎就 是其中一位最具代表性的学者 郑振铎 1 8 9 8 1 9 5 8 字警民 又字铎民 小名木官 为文作诗 常署名西 谛 c t 郭新源等 建长乐县人 生于浙江省永嘉县 今温州 他是我国现代著 名的作家 藏书家 文学评论家 文学史家 艺术史家 历史考古学家和版本目 录学家 本论文主要通过对郑振铎在古籍文献收藏 整理和研究方面成就的阐发 通过对其文学史创作的剖析 诠释他的学术精义并展示其人生风范 他在 中国文学研究 序 中说到 我没有跟从过名师 只有一位黄晦闻先生 是我大学里的国文教师 他教的是古文 没有给我什么影响 但我从少年时代就 喜欢乱看书 特别爱看古书 读小学对跟黄筱泉就学 曾读 左传 这是他接一 触文史的开始 他在四十年后写 中国历史参考图谱 跋时说 我在念中学的 时候 就喜欢念历史 在后来写的一篇未刊稿中 他还说过 余素喜治流略之 学 童稚时 即手录 汉节艺文志 及 隋书经籍志 时自省览 同时对文 学作品 表现出更尤为浓厚的兴趣 甚至开始自己创作 他还开始注意研究古代 文学理论 据他在一篇未刊手稿中说 在中学时代 曾向一位同学那里 借过一 部 文心雕龙 在暑假里抄了一遍 还有一部卷帙远为浩瀚的 古今文综 他 当时也作过大量的抄录 并题名 论文集要 这不仅是他从事纂集工作之始而且 也可视作他将来要成为著名文学理论家的预示 其后于1 9 1 7 年考上北京铁路管 理学校 据 郑振铎传 在北京念书的时候 常托家叔莲藩先生向外交部图书 陈平原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 p 川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9 9 8 年版 2 2 i 4 t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馆借螳古书来看 刘知几的 史通 便花了整整一个暑假的功夫把他全部抄录下 来 这是继抄写 文心雕龙 之后 所知他整部抄录的第二种节 由此不仅可见 他的苦学精神 同时也可见他当时的兴趣实在文史方面 在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 习读书期间 他又买了一部石印本的 九通 直到他成为著名藏书家 他还温馨 的回忆说 当时买下这部书 心里觉得饱满 觉得痛快 这是我收集的线装书的 开始 尽管这部书是自己的了 他还是亲手抄录了其中郑樵的 通志 中的 校 雠略 和 艺文略 这可算是他注意校勘目录的开始 对他以后的聚书藏节以及 校勘 目录 版本学方面的精深造诣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此期间他还精读了章 学诚的 文史通义 并购清人张寿荣辑的 八史经籍志 乃大喜 类贫几暴富 如果把以上看作郑振铎学术思想的孕育期的话 二十年代初是郑振铎学术思想 的初步构建和形成期 他即受到晚清学术思想的影响 又在新文化运动中 沐浴 了西方现代学术思想 学术理念的阳光 在对中国古典文献的整理中 即重目录 版本校勘和考据 表现出深厚的传统学术素养 同时注意发现和运用新材料 运 用西方的新理念 新方法 兼收并蓄 在自己的学术生涯中把二者完美结合 这 个时期形成的文学理论思想 尤其对中国古典文学批判继承的态度和整理研究的 方法 贯穿其终生 在五四科学与民主的潮流中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 是较早提倡和从 事输入西方文学思想的学者之一 并深受其影响 使他深受影响的主要有俄国现 实主义文学思想 莫尔顿的文学的统一观与进化观 亨德关于文学的使命与时代 精神的论述 文其斯特关于文学的情感性的论述等等 1 9 2 2 年发表的 整理中国 文学的提议 中 他认为中国文学观念 必须输入西方现代化血液 须有 打破 一切传统的文学观念的勇气 和具有 近代的文学研究的精神 这精神即莫尔顿 提出的 文学的统一观 归纳的研究 文学进化的观念 并且还把归纳的考 察和进化的观念作为中国文学研究和中国古籍整理的新途径 在 评h a g i l e s 的 中国文学史 时又说 全节中最可注意之处 是 能第一次把中国文人向来 轻视的小说与戏剧之类列入文学史中 和 能注意及佛教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 这些对于郑振铎以后的文学研究和文学史的写作影响深远 与西学东渐相呼应的 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理和研究 即整理国故运动 整理国故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如果把章太炎 梁启超的一些学术研究视为整理国故的先声 那么至胡适才真正 成为一种有众多学者参与 影响面广的学术运动 郑振铎无疑是这一运动的积极 参与者 甚至与胡适南北呼应 第一个提出 整理旧文学 的口号 o 并在自己主 编的第一期 小说月报 第1 4 卷第一期上开辟 整理国故与新文学运动 专栏 并发表论文 新文学之建设与国故之新研究 认为在引进西方文艺观念的同时 一 方面要指出旧文学的真面目与弊病所在 把它们所崇信的传统的信条 都一个个 打翻 另一方面以为所谓新文学运动 并不是要推翻一切中国的故有的文艺作品 这种运动的真正意义 一方面在建设我们的新文学观 创作新的作品 方面却 要重新估定或发现中国文学的价值 把金石从瓦砾堆中搜找出来 并提出 我的 整理国故的精神便是 无徵不信 以科学的方法 来研究前人未开发的文学园 地 深受胡适影响的顾颉刚积极推动了郑振铎 整理旧文学 的计划的实施 这 说明了他在巨大的文化转型时期 力求从传统中进行变革 从变革中保持传统的 清醒的学术理念 此后郑振铎在归纳法和历史演进法的指引下 从版本目录入手 以考据之法来研究中国小说 词曲 笔耕不辍 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学术成就 总之 正是他对书的爱好 苦学的精神和超凡的毅力为他以后的学术研究播下 了最好的种子 早年的兴趣蕴涵预示着他以后的学术意识 他既不厚古轻今 亦 不厚今薄古 为整理中国传统文化耕耘不已 为介绍西方新的文学观 文学思想 与学术方法呕心沥血 他学识渊博 即不墨守成规 又勇于开拓 再加以博大的 胸怀 超人的眼界和艰苦的努力 使他不仅成为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 而且是我 国现代著名的学者 屈指可数的藏书家 版本目录学家 文学批评家 文学史家 1 9 5 8 年l o 月1 8 日 郑振铎因公逝世后 由于历史的原因 在国内对郑振铎 的真正研究起步比较晚 1 9 5 8 年一1 9 6 6 年间基本上以怀念性文章为主 1 9 6 7 1 9 7 8 年 由于历史的原因 除海外有零散文章问世外 国内对其研究几乎成了空白 1 9 7 8 1 9 7 9 两年发表的论文基本上仍承接了5 0 年代的纪念基调 1 9 8 0 年以后 初步形成了郑振铎研究的开放性格局 郑振铎注译年表 文学思想 古籍整理 编辑生涯等被研究者如数家珍的端上案来 成就最显著的是陈福康 郑振铎年谱 郑振铎传 从此 对郑振铎的研究也从其人其事生平史料的叙述过渡到专题理 陈福康 郑振铎论 m i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 9 9 1 1 8 3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分析为主的新阶段 版本 目录 俗文学研究都得到关注 不过研究的专著仅 陈福康 郑振铎论 黄永林 郑掀铎与民间文艺 茛他都足单篇的学术文章 1 9 9 6 年出版的国家 七 五 规划重点研究项目 学术史研究丛书之一 王瑶先 生主编的 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 收入范宁先生的 郑振铎对中国文学研究 的杰出贡献 一文 终于使郑振铎与鲁迅 胡适 郭沫若等同列于中国文学研究 现代化进程中 可看作是对他的学术地位的认同 1 9 9 8 年郑振铎逝世一百周年 福建省长乐县举办纪念郑振铎百年诞辰的研讨会 北京亦举行 纪念郑振铎百年 诞辰研讨会 研讨会编 郑振铎研究论文集 研讨会的编者认为会议论文水平参 差 但仍有不少一得之见 会上学者所发表有关郑振铎家世的材料 有助于充实 学者对这位新文学运动先驱家世的认知 学者们继续提出对郑振铎的研究跟他一 生的建树太不相称 关于他的创作 学术和文化交流方面的研究仍有不少空白的 地方 并强烈呼吁郑振铎研究会的成立 自1 9 9 9 年至今最近几年 学者们逐渐开 始填补郑振铎学术研究方面的空白 开始对郑振铎的学术成就进行全面的关注和 研究 尤为关注郑振铎文学批评 翻译理论和俗文学研究等方面的贡献 2 0 0 2 年 1 1 月香港学者郑振伟著 郑振铎前期文学思想 出版 除此之外零星的学术文章 依然是当前研究成果的主题 另外 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郑振铎原著的几个单 行本的状况 1 9 5 7 年1 2 月 郑振铎将北平朴社出版部1 9 3 2 年1 2 月初版的 插 图本中国文学史 修订 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同时又将以前的八十多篇重要论文 修订结集为 中国文学研究 上 中 下三册 交给同一家出版社出版 这次大 规模的修订 主要涉及对一些文学现象和具体作家作品的论断问题 插图本中国 文学史 修订过几次 直到1 9 9 9 年北京出版社的重印本 以及花山文艺出版社 郑 振铎全集 本 中国文学研究 也是以修订本的面貌在 郑振铎全集 中亮相 1 9 9 8 年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郑振铎全集 的底本问题 可参看 书屋 2 0 0 0 年第 7 期刊出的徐雁平 对 郑振铎全集 的两点意见 故研究者当尽量以其著作的 初版本为基础 此外 据陈福康 郑振铎年谱 和 郑振铎传 所示 郑振铎还 有些很重要的残稿或者解放后的日记未被整理 2 0 0 4 年 档案与史学 从第一期 陆续刊出郑尔康整理的先生的1 9 5 7 年日记 2 0 0 5 年 文献 从第一期陆续刊出陈 馀雁平 胡适与整理茸故考论 m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 0 0 3 1 9 9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福康整理的先生的 求书日录 部分佚稿 从以上可以看到 当前的研究多在整体性 材料的搜集与论述 成果也多偏重 于他在新文化运动中成就的探讨与评价 至于郑振铎在对古代传统文献的搜求 保存 整理 研究等方面相对薄弱一些 故我选择郑振铎在这些方面的努力与贡 献作为个案来研究 这与他对于文献学这一学科的贡献是不同的 于此略作说明 试图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论述来阐明郑振铎如何以新的理念来进行对传统文献的整 理 也就是 新 与 旧 的转型与结合 并试图解读中国文化新旧转型的内在 规律 二郑振铎之聚书藏书与版本观念 一 郑振铎的藏书成就 郑振铎是我国现代著名爱国藏书家 他早年就对书有着特殊的癖好 从二十 年代初便开始收书 最初 收的是外国文学一类的书 后来因兴趣所至 搜集词 曲 小说及书目 以后罗致了不少关于古代版画的书册 自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 三年 开始大肆搜访清人文集 八一三 事变后的头两年 以个人力量罗致自己 所需要的图书 并有意识的抢救民族文献 以后的两年 放弃为自己收书 主动 担当起了为国家抢救保存文献的重任 开始为国家收书 以国家的力量 抢救 了许许多多的民族文献 总之他以毕生精力阅肆访书 辛勤收集 共聚中外文图 书1 7 2 2 4 部 9 4 4 4 1 册 外文书 通行常见的旧版书和新版书暂不列入之外 总达 7 7 4 0 种 其中宋 元 明 清各代版刻都有 而以明 清版居多数 手写本次之 宋元版最少 仅陶集 杜诗 佛经等数种 郑振铎藏书的主要类别 有历代诗文 别集 总集 词曲 小说 弹词 宝卷 版画和各种政治经济史料等 范围十分 广泛 就数量和质量论 以一人之力搜集如此之富 在当代藏书家中 可算是屈 指可数的 郑振铎去世后 其妻高君箴 其子郑尔康即遵照他的遗志将其藏书献 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转交北京图书馆皮藏 首先郑振铎对于目录书有着广泛的收藏 公藏书目 私藏提要书目 地方书 8 耘 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和营业书目共计1 6 0 多种 他所收文学作品 从 诗经 楚辞 各代作家别 集和总集 到戏曲 小说 宝卷 弹词面面俱到 汉魏人朝文学 唐代文学 宋 以后文学和近代作品 他都不仅收有各家别集 别集丛书 后朝人选编的总集 还收有地方艺文类书籍2 0 0 多种 比如唐代文学 他不仅广收各家别集 以及朱 警 黄贯曾 许昌自 毛晋 席启寓 刘云份等编校的各家别集丛书 还兼收唐 宋人选唐诗 和明清人卓明卿 吴珀 吴勉学 胡振亨 曹学俭 季振宜等编选 的总集 岜山杂咏 这是他所收地方艺文类书籍之白眉 还有很多书是长期被人 们所忽视的 经他发掘出来 才遂得重见著录 这丰要体现在他对戏曲 小说 弹词 宝卷等的收藏 清末民初以来 小说在社会上的影响扩大 小说研究也才 有所发展 小说资料的考证书开始出现 小说研究以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奠定 了基础 孔令竟编 中国小说史料 吴晗 谭正璧 赵景深 孙楷第 郑振铎等 亦从事小说史料的搜集与考证 他们的工作对短篇话本小说和长篇章回小说的来 源和演变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郑振铎很早就开始研究三言 二拍等平话 体小说和三国志水浒传 西游记 岳飞传等故事源流 写了很多文章 那时他收 藏的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还不够多 后来逐渐发展 形成了对历代短篇小说和长 篇小说的系统的收藏 其中明版 忠义水浒传 最负盛名 他的藏曲可分为前后 两个时期 一九三九年以前为第一个时期 一九三九年起直到全国解放后为第二 个时期 他曾把第一个时期的中的精本 编为 西谛所藏善本戏曲目录 于1 9 2 7 年写刻出版 刘龙田本 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 玩虎轩本 琵琶记 浣月 轩本 蓝桥玉杵记 和孟称舜编定的 酹江 柳枝 二集 都是其中的精品之 精品 为了解决生活问题 他把这批藏曲的一部分作价售去 去书之日 心情非 常悲怆凄楚 稍后又重整旗鼓 大肆补充 他在 西谛节话 春灯谜 写到 余 去岁售曲数十种于守和 曲藏 为之半空 今乃复动收 曲 之兴 殊自诧收书 之志 虽历经挫折而仍未稍衰也 自信 若假以岁月 余之 曲藏 诚不患 不复能充实丰盛也 于此可见郑振铎对于曲料的偏爱和搜访成绩 那时从徽州 苏州 扬州 浙东等地流散到上海的杂剧传奇中的精本 十之六七都归他所有 除了 西厢记 琵琶记 四梦等等著名曲本不嫌重复 有见必收外 其它则都 有版式精美的明刻本 郑振铎对于散曲的搜集也非常努力 编有 西谛所藏散曲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其中有很多很有名且非常罕见的本子 除了散曲和戏曲 郑振铎堪称搜集 和研究俗曲的第一人 他数年来托商务印书馆以及友人 书贾帮助搜集 总计 从汕头 福州到沈阳 汉口各地之所得 总在一万本左右 可以说对于俗曲的 收藏在当时无出其右者 所得精品颇多 他从周氏言言斋发现华广生编选的 白 雪遗音 从那里抄出了一些内容比较清新健康的作品 出版了 白雪遗音选 一 书 不久有人在徽州一带得到了冯梦龙编选的山歌 这是中国俗曲宝藏中一个新 奇的发现 中有不少恋歌 可和国风 子夜歌 读曲歌等媲美 他不但怂恿书主 排版重印 还把原书收作己有 他又在招子庸的粤讴和乾隆末年王廷绍编选的 霓 裳续谱 里发现了不少思妇怀人之曲和其他描写妇女坚强意志的作品 给中国俗 文学增添了许多光辉 对于弹词和宝卷郑振铎也有丰富而珍贵的收藏 他编有 西 谛所藏弹词目录 载入弹词一百一十七种 名作尤多 吴语文学 三笑姻缘 玉 蜻蜒 珍珠塔 等 他都有藏本 并且他还收有弹词女作家的作品 最有名的 当推道光辛丑刊本陶贞怀的 天雨花 商务印节馆铅印本邱心如的 笔生花 这是他所藏弹词中的压卷之作 另外还编有鼓词 佛曲目录 鼓词中也有不少罕 见的优秀之作 比如福州本荔枝 陈三歌全传 潘必正 妙常村歌 潮州本 双 白燕 等 还有各种南音和时调唱本 这些民间艺人文学创作如果没有他大力进 行搜访和发掘 怕早就湮没无闻了 宝卷中有明写彩绘本 目莲救母出离地狱生 天宝卷 和 销释真空 宝卷 他认为这是流传最早的两个宝卷 据现在所知 最早出现的宝卷是宋普明禅师于崇祯二年所作 香山宝卷 稍后是 销释真空 和 目莲救母出离地狱升天宝卷 郑振铎还立意搜集清代文集 目的是为了不让 这些书湮没 做到古为今用 共获过八 九百种 北平图书馆 清代文集篇目索 引 所记之书 获得十之七八 于索日i l j l 又有四百八十种以上 其中多僻书 正 如先生在 清代文集目录跋 中所记 大抵清初诸遗老集 目最难求 而道光一 代所刊者 以中经太平天国之变 往往刊成而即毁于兵 亦多可遇而不可求 即 同光以来所印者 似易得矣 而亦每以所印无多 毁弃最易 反乾 嘉诸通行文 集为不多见 另外还提到 乾 嘉诸朴学家集 除戴 段诸家刻本多而易得外 其他诸家亦是可遇而不可求 他的所获多坊间罕见之本 若邓孝义 诗观 初 二 三集 吴翌风 国朝文徵 及 怀i f l 印须 二集 皆访之数载而后始得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之 沈钦韩 幼学堂集 当时海内所藏不过数二家 何绍摹 东洲葶堂文钞 向来最罕见等等 凶牛活所迫 在王辛笛的帮助下 这批t 5 全部售给金城银行 据王辛笛回忆 他意中仍思得一受者善为保存藏 不使散失 受主周作民去世 后 其后人遵其遗嘱将这批书全部献给了国家 此外 西谛对于版画书籍的偏嗜 也是众所周知的 故他对于历代带有版画 的书籍 也有丰富的收藏和深邃的研究 他曾同鲁迅先生一起合编 北平笺谱 十竹斋笺谱 并编有 中国版画史图录 中国历史参考图谱 伟大的艺术 传图录 等大型的综合性的画书 对于中国艺术史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兼于篇幅所限 及其与中国艺术发展史密切相关 本文不再赘述 c 郑振铎的藏书思想 综观他一生的藏书活动和藏书成就 他的藏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他虽然收集了很多孤罕之本 但不同于把珍本秘笈当作私有财产只供自己 把玩的历代藏书家 他从不以藏书家自居 而是为了自己的研究才访书收书 他对 书的搜访收藏是与自己的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藏书是为了自己当时和将来的研 究 他自己说 我不是一个藏书家 我从来没有想到为藏书而藏书 我之所以收藏 一些古书 完全是为了自己的研究方便和手头应用所需的 有时连类而及 未免旁 骛 也有时 兴之所及 便热衷于某一类书的搜集 总之 是为了自己当时的和将 来的研究工作和研究计划所需要的 他在 西谛书话 售书记 中记到 十年前 在中国书店见到一部明刊蓝印本清明集和一部道光刊本 小四梦 价各百金 我那 时候倾囊只有此数 那末 还是购 小四梦 吧 因为我弄中国戏曲史 小四梦 是必收之书 然而在版本上 或在藏书家的眼光看来 那清明集 一部极罕见的古 律书 却是如何的珍奇啊 劫中得书续记 彩印本花史 中又说 虽残 亦收 之 不仅以其罕见 且亦为余版画书库中增一光辉也 绍樵云 忆昔年曾以此节一 册 售之周越然氏 不知能补配得全否 他日当持此册与越燃所藏者一印证之 一可 见他的确不同于那些仅讲版本为藏书而藏书的藏书家 他的藏书体系鲜明 同系统 陈福康 郑振铎年谱 m 1 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 9 8 8 3 5 1 郑振铎 劫中得书记 m i 上海 上海吉典文学出版牡 1 9 5 6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学术研究是一致的 他四十年如一日广范搜访自己的研究用书 循应用连类访节 收书 所以他的藏书类目明晰且有系统 从 诗经 楚辞 到历代诗文别集 别 集丛书到总集 地方艺文类书籍 虽诗词文 戏曲 小说 弹词 宝卷 面面俱到 但条分缕析 都有系统可寻 从中可以看出 这些都是结合他自己的研究工作 为 准备资料而进行的 这一思想于 西谛书跋 劫中得书记 劫中得节续记 中 的诸题跋中以及所作的序言中 随时可检 比如 他在 劫中得书续记 十竹斋笺 谱初集 中说 余收集版画书二十年 于梦寐中所不能忘者惟形色本程君房墨苑 胡日从十竹斋笺谱及初印本十竹斋画谱等三伟著耳 再叙得 十竹斋笺谱初集 之甘苦 由于他阅肆访书甚勤 对于孤罕之本 所得尤多 他还主动担起了孤 罕之本的流布之责 他在 劫中得节续记 今吾集笔云集 说 诸家书目皆无之 余今得此二集 传布之责 当肩之不疑 对于版画绝作 太平山水图 亦是不忍独 秘 遂商之尧伦 付之印厂 付印后 又全收于 版画史 即使在抗战期间亦不忘 书之流布与应用之责 如1 9 4 1 年1 月1 7 日致张永霓信说到 得书不易 应用尤难 我辈如能在短时期内应用所得之书 则诚不虚此番购置之苦心矣 o 抗战期间编印 出版 玄览堂丛书 明季史料丛节 1 9 4 1 年约1 0 月以 玄览居士 假名作 玄 览堂序 日 今世变方亟 三灾为烈 古书之散佚沦亡者多矣 乃今不为传布 而尚以秘惜为藏 诚罪人也 予究心明史 每愤文献不足征 有志搜访遗佚 历 数十年而未已 求之冷肆 假之故家 所得珍秘不下三百余种 乃不得嗳求其化身 千百 以期长守 力有未及先以十之一刊布于世 他以民族文献的保存流传为己 任 其心可表 第二 我们知道 学者的藏书代表了他个人对研究点的选取和关注 同时也 就代表了他求学思想的取向 郑振铎在新的历史文化转型期 改变了以往把经史 予作为主流的做法 而把目光转移到了不为前入重视的民间俗文学作品上 郑振 铎对于诸藏书家不经意之戏曲 小说 宝卷 弹词 鼓词所得尤多 对于俗文学 作品的 人弃我取 之举 亦表现了他对中国文学认识的先觉意识 他是提倡搜 集和研究俗曲的第一人 戏曲 小说 弹词 宝卷虽都起源较早 但是在漫长的 中国学术史中 都被占主导地位的文入学士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末流之作 直 剃哲民 郑振锋先生书信集1 h 日 上海 上海占籍出敝社 2 4 7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到明代尚有人开始研究戏曲 以经生研究戏曲者 首推明焦里堂 近则王静安 治曲学 最有条贯 著有 戏曲考源 曲录 宋元戏曲史 等节 曲学将来 能成为专门之学 静安当为不祧祖矣 五四运动以后 戏曲资料的收藏和研究 者主要有郑振铎 谭正璧 傅惜华等 正如郑振铎在 劫中得书续记 国朝词 综补 所说 余喜收词曲书 清词选本及别集 二十年来 所得不少 俗曲的 搜藏则以他为最早 最多 西谛书跋 纫秋山馆书目跋 说到 予集小说 戏 曲于举世不为之日 予集弹词古词宝卷俗曲 亦在世人知之之先 当时 搜集俗 曲的主要也就还有刘复 顾颉刚两人 刘复 顾颉刚所搜集者分别为北京 苏州 之一地 单就数量而言 顾颉刚所得仅2 0 0 册 刘复 中国俗曲总目稿 凭借 机构力量 汇集了车王府曲本 国立北平图书馆所藏 故宫博物院所藏 史语所 所藏以及刘氏个人所藏 共计6 0 0 0 余种 但是无论从地域 数量和质量上讲 都 是没有人能够超过他的 明清藏书家不收藏弹词 宝卷 国内对宝卷的收藏始于 二三十年代 当时流落海外的敦煌文献已经引起国人的重视和研究 顾颉刚 郑 振铎 向达等学者敏锐地发现宝卷同敦煌俗文学及明清民间宗教的密切关系 开 始搜集 研究宝卷 对弹词等俗曲的收藏 研究也始于郑振铎 他在青年时代就 对宝卷 弹词 鼓词等讲唱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一九二七年六月 小说月 报 的 中国文学研究 上 写 佛曲叙录 方才第一次把 宝卷 介绍给一 般读者 o 第三 郑振铎是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与领导者 也是爱国民主思想的积 极宣传者与倡导者 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表现在他积极参与一系列爱国民主运 动 更表现在抗战期间 他为抢救民族文献所作的艰苦努力 他以抢救和保存民 族文献为己任 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不顾个人安危 在孤岛孤身奋斗多年 白 八 一三 事变之后 郑振铎就开始以个人的力量有意识的抢救民族文献 最为突出 的是为国家抢救购置了极为珍贵的 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 此书共6 4 册 包 括抄本 刻本元明杂剧2 4 2 种 其种1 4 4 种湮没散佚已久 正如郑振铎所说 这 弘伟丰富的宝库的打开 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增添了许多本的名著 不仅在中国 戏剧史上是一个奇迹 一个极重要的消息 个变更了研究的种种传统观念的起 粱启超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m 天津 天津古藉占籍出版社 2 0 0 3 1 0 4 郑振铎 中圈俗文学史 蛔 北京 作家出版杜 1 9 5 4 瑚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点 而且在中国历史 社会史 经济史 文化史上也是一个最可警人的整批重要 资料的加入 这发见 在近五十年来 其重要 恐怕是仅次于敦煌石室与西陲的 汉简的出世的 0 1 9 4 0 年初到1 9 4 1 年底 近两年来他以国家力量抢救和保存了大 量的民族文献 1 9 3 9 年底 鉴于个人经济力量有限 而劫中流散图籍甚多 日寇 美帝及汉奸正在纷纷掠夺破坏 念及乡邦文献流落他乡 实为奇耻大辱 他不甚 忧心 因而 由他发起 与张菊生 何炳松 张咏霓等人数次联名向重庆当局发 电报 要求抢救民族文献 1 9 4 0 年1 月初 上海文献保存同志会 成立 其经费 取自中英庚款董事会补助国立中央图书馆之费用 国立中央图书馆馆长蒋复璁坐 镇重庆运筹帷幄 购节事由张菊生 张永霓 何炳松 张风举和郑振铎负责 作 为 同志会 成员之一的郑振铎 分工与书商或藏书家洽谈以及对已购图书的保 管 编目 同志会 的 细则 即为郑振铎起草 从此 他与其他文献保存同志 会的成员一起 开始用公款有目的 有系统的为国家抢救民族文献 郑振铎不顾 个人安危 每天往返于各书店奔走看书 把为自己搜节访书的狂热精神 扩大到 为民族保存文献上 他在 求书日录 中记到 我的不收书 恐怕是二十年来所 未有的事 但因有大的目标在前 我便把 小我 完全忘得千干净净 他不辞艰 辛 担当重责的民族大义 与此尽现 他对古书的大肆搜购 立即引起了日伪密 探的主意 他常常不敢住在家里 而是躲到友人处 叶圣陶后来说 当时在内地 的许多朋友都为他的安全担心 甚至责怪他舍不得离开上海 哪知他在这个艰难 的时期 站到自己认为应该站的岗位上 正在做这样一桩默默无闻而意义极其重 大的工作 o 在前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 郑振铎及 同志会 的同仁从敌伪和外 国人手中夺回了不少堪称 国宝 的孤本和西式珍本 用他自己的话说 在这两 年里 我们创立了整个国家的图书馆 虽然不能说 应有尽有 但在 量 与 质 两方面却是同样的惊人 连自己也不能相信竟会有这末好的成绩l 固这批珍贵古 籍文献包括 刘世珩玉海堂藏书 江宁邓氏 群碧楼 藏书 顺德邓氏 风雨楼 藏书 张氏 蕴辉斋 藏书 海盐张氏藏书 陶氏 和涉园 藏书 南浔张氏 适园 藏书 刘氏 嘉业堂 藏书等著名私家藏书楼的大量典籍 嘉业堂 的明刊本1 2 0 0 郑振铎渤中得书记 h q 上海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1 9 5 6 1 2 8 邦振铎 西谛书话 m 1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1 9 8 3 3 郊振铎 西谛书话 求书日录 q 北京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1 9 s 3 5 3 7 1 4 一 i f一 i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余部 抄校本3 0 余部和适园的宋本8 8 部元本 部明本4 0 7 部黄荛圃的跋本1 0 l 部 均为独步古今的善本 1 9 4 1 年 太平 f 战争爆发后 何炳松 张寿镛作为大 学校长 要维护所在学校的秩序 保管大批来之不易的典籍的重任就落在了郑振 铎身上 为此还不得不忍痛卖去了不少自藏的图书易米 直到最后这些书被妥善 安排 这段生活 他在 求书日录 中回忆说 我没有确定的计划 我没有可住 的地方 我没有敷余的款子 只随身带着一包换洗的贴身衣衫和牙刷毛巾 茫 茫的在街上走着 无目的的向南走去 这时候我颇有殉道者的感觉 心境惨惶 然而坚定异常 于此可见郑振铎当时在沦陷区的境况之艰难 也更加体现他为 保存民族文献不怕艰辛的爱国主义情怀 1 9 4 1 年1 月2 0 日徐森玉致蒋复璁信 提 及郑振铎等为国家抢救文献 说到 心志专一 手足胼胝 日无暇冕 确为人所 不能 且操守坚正 一丝不苟 凡车船及联络等费 从未动用公款一钱 o 综上所述可知 郑振铎不是为了收藏而藏书的藏书家 而是一个为自己的研 究需要 为了发掘新的研究史料 为了保存国家的珍贵文献 一生节衣缩食 费 尽心力的文献学家 他虚怀若谷 学识渊博 他为民族文献不流落异邦 为民族 文化传承 为我国学术研究的顺利开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不愧为我国文化界 最值得尊敬的人 三 郑振铎的版本观念 郑振铎在收集整理研究古籍的过程中发现和保存了很多几近湮没的的孤本秘 笈 就现在的考察看 很多版本仅见藏于一两个图书馆 甚至国内仅此一部j 如 刘龙田本 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 据郑振铎判断 此为明本标作 元本北西 厢 中最早的一部 更是有 题评音释 的最早的一部 又于附录中发现了 西 厢别调 打破西厢八嘲 闺院蟾宫 为后来诸本所不载的曲本 据现在所知 这个版本仅见藏于北京图书馆和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据 西谛书跋 知北京图书 馆本为原来郑振铎所发现收藏本 但他并不是为了版本而版本 而是从保存文献 和学术研究的角度来重视版本 他在 中国文学研究重要书籍介绍 中说 我们 非为藏书而藏书的藏书家 非以书为玩物的 只求实用 不求珍贵 所以不必购 豫福康 郑振铎年谱 i h q 北京 北京圈书馆l j 敝社 1 9 8 8 3 0 8 山末戈攀壤士学位论文 i i iii 畸 骨么宗蘩毙镑 嚣簧麴藏完备携交鬻糖锈魏校瓤率 袍蠲书薏数 废寝意奄 在 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版本经验 姆下了的大鬣的关于版 本嚣溶的文章 咒熟 是熟静瑟鼗孛蓥奇罄书餐瓣簧车擎籁凝 蹙戆鬃零擎震念主要裤理在鞋下嚣4 b 蟊 第一 郑振铎收粥j l 稀见和成用为主 表现狸版本观念上馊是得出可据以研 究懿耪控零 轰瑰嚣璧教靛邑久鬟藉 抟幂多静珍颦乏誊 镳砖手 释警巷跫爨鸯 毂集再个麟本懿进行张魏 熬螽梳蠼躐零 考谖拳源流 辨别艘举据劣 确灌辍 本 善举 尽量明晰所将之书的资j 舅 价值和研究价德 用力甚勤 态度严谨 并 捺窭霹乎躐零不可驭器捉嚣 这些露想程整黪露黢率蓑靛霉攫好翡褥鞋考凳 德 在题竣牵对予每帮罄豁辫考证其敝率瓣流 鞭奉嚣劣 置署粼绢晰其舨奉倚稳 比如仅 姻明文选 各种版本就有3 3 种 他在得劐明嘉靖间张随州本 唐诗粼事 薅 已收露魅繁妁蔫她版本 嚣学攀蔺看印本 囊芬嚣帮奉滋蠖聪誊 并供群辫 搂藏奉替套了蠢务影窜零掰阕洪穿 籀黯霹振铎肖肖t 海青嘉媾瓣张氏之一擀掰 迄未收得 收得张氏刊雄后 他使详加校勘 然尉作为 定本 以资引用 他还 势辑了戴攀蕊学寒稔壤 揍篷钱壤蕊鹅枣 垒塞诲 蘸诲太簧避一霉套 予新潜 癃警羚 黼鞭堵纪事者弹最多 踅 蕃毫重要经凳燕梳理 臻帮珂鼹 最岳郑镰铎 还提出7 黼视校勘的观怨 校勘 盘王 虽若奢脯 实则为爨本功夫之一也一 贯燕 蘸蒲警话 表桑辚要 赛蓐垒嚣傣琵德塑这 器怒 先奔鲻农囊二嚣艺流传 孬毅搿镡带乏罕尧 鞭零乏劣 势意乖天粕4 锈丸铡警之不虿黎 予簧霹冤 弱 资料价值黼i 歉的版本如古今名公 酉搬敲吹 他认为此书无甚大意义 然芥僦曝 文学瓷瓣危一秘 苓寰错萁淹落 致零 吞名家诲遮 囊选来登辫霹露 然冀审 诗集苓蒋卷届多 赣戴 褥窥豹一嚣一 莲谛蒂话一说磐氧 惑书嗣不雅罄 蘸在 不能多得辨本相校耳 可见他对于 獭总是尽可髓辫的搜集版零 详加校勘的 鞋霞整理邀霹资酶究粼辩毙鞍努翦嶷本 又颤霁t t 灏粼毒 锺剿懿纛毒工记 i 瘁 莜舞藜奉誉雨尽不实老簸之君 稳程 嚣孝书蓿 簿捌撬点考麓诞 稽窭 胬藉 书之不可熊 往往如是 世人何当 三 辫代日乎 据 西谛书饿 史外 知道 邦摄铎鼓 袭乏力 缨缫寝勘挣奉帮粼零 撸礁4 转车逮字簸醛鬻是 爱不蓉粼 奉之莲 书潇疆移 嚣赣来元天橥老l 群移考 毯箕憩赣豁歪器霹榷臣妄聪氯教穗一 出客文攀醺 叁攀接连囊 游薄委移寒 燕不莰一繇 灌宫挣谢舞测 气为靛 中州乐府 帮殿得附有 巾 j n 瓜府 的淑宙龌1 4 奉 中州攘 拇之艟 细翦l 楗熟 指出 中摊浆娃董民辫 辩嚣毒秀嫠臻 遂嚣鏊程罄攥甏蔓霉 嚣遘溪搴擎懋器寮嚣去寒卷莲 壤 霉莓絮 辙牢孚王潞 窳室获帮8 藏擀元藐掰鞯t 来觅串辩熊 不应一并剿老 此可觅端 糖授勘之麟想 丽影元刊举是足贵盏帮 鹋贵孵埘t 裳非便保存蠢鏊瞧 乾臻磷 悫 盘巷嚣嚣嚣转嚣毒 螽氅豪是嚣誊簿鼙斋曩 襄熹辩鸯 霹瑟氇霹予毒莓器 瓣凝奉酃避襻糯考证 棱勃翡 鼯黉粒疆 叉誉暂腻 实事稼燃 客观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