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文参读七 苏武牧羊1不辱使命的历史伟人苏武牧羊解读一、结构梳理苏武持节牧羊的故事已经流传了千百年,苏武也早已成为坚守职责、秉持民族气节的典范,甚至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人物形象。课文苏武牧羊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是一篇有很高阅读价值的传记。课文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后,被匈奴王扣留,然而,苏武面对匈奴王的利诱、威逼、折磨依然心向祖国,毫不动摇的故事,赞颂了苏武的民族气节以及爱国热情。课文编者将原文编排为8个段落。第1段: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第2段:缑王与虞常密谋反叛,虞常私下拜访张胜。第3段:反叛失败,祸及汉使,苏武第一次自杀。第4段:苏武受审,第二次自杀,欲以死明志。第5段:卫律劝降,苏武威武不屈。第6段:苏武被流放十九年,始终坚守信念,保持民族气节。第7段:汉匈和亲,请还苏武。第8段:历尽艰难,终于归汉。从内容看,课文重点叙述了在苏武被匈奴羁押的十九年漫漫岁月中,恪守信念、宁死不降,忍辱负重、终于归汉的经历,按编年行文,条理十分清晰,文字简练生动。读这篇课文,能使穿越时空走进苏武的内心,思考、体味历史伟人信念愈气节的成因。在行文上,课文巧妙运用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叙述中引入张胜、卫律等降将形象,与苏武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凸现了苏武超凡的坚贞与执著。张胜作为副使,置两国关系于不顾,贪生请降,而苏武镇静无畏,首先想到的是“见犯乃死,重负国”,面对敌方的审讯,喊出“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如果说,与小人物张胜对比还不足以突出苏武气节,那么,叛徒卫律的出现使得苏武的人生选择更显难能可贵。卫律的威逼利诱非但没有动摇苏武的意志,反而换来苏武义正词严的痛斥。“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的叛变之举令苏武不耻,“欲令两国相攻”的阴谋更令苏武愤怒。作为叛徒的卫律,其骄横无耻反衬了苏武坚定镇静、深明大义。与前两个人物的对比固然能够烘托出苏武的英雄形象,苏武的与众不同更在于自身的对比。如果说苏武的第一次“忠”只是绽开在皮肉中,那么之后他的“忠”就浸入到骨头乃至灵魂深处。他在敌人面前激烈抗争,为保住名节宁可捐躯,然而在遥遥无期的流放生涯中,坚守信念,保持名节就更加艰难。他在漫长的岁月里,没有任何希望的日子里坚守,哪怕得知家人已经不在,国君已经驾崩,依然持着象征使命的旄节,伫立于寒风之中,透过纷飞大雪遥望祖国。因此,他更高于那些在危急关头宁死不屈的英雄,他是历经时间考验,不凭借任何外在舆论给予信念支持的真正的英雄。二、艺术特点1苏武的形象塑造得崇高壮烈、生动感人,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苏武作为使臣出使匈奴,但莫名地被卷入到一场匈奴内部叛变的事件当中,其使臣身份遭受匈奴质疑。苏武深感有负于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两次自杀。其傲岸不屈的性格由此初显。匈奴借此机会派降将卫律来劝降已身为囚徒的苏武。面对卫律的威逼利诱,苏武岿然不动,并怒斥叛徒,以自己的坚定来捍卫国家尊严。由于不与单于合作,苏武被囚禁在地窖,其坚忍不拔的性格再次显现,令匈奴十分震惊。最终匈奴把他流放到苦寒之地,让他自生自灭。之前的被囚禁虽然激烈,生死悬于一线之中,但毕竟只是短期的挑战,之后的流放,则是没有任何希望的、漫长的磨难。苏武的人生境遇每况愈下,然而他的崇高人格却愈发彰显。他在绝望中,在没有任何人监督的情况下,在大多数人看来已经尽职尽责、完全无愧于使命的时候,仍然保持使节的操守,显得多么不凡! 2围绕中心人物选材,详略得当,剪裁得体,结构严谨。对最能反映人物本质精神和思想性格的材料,加以细致的描写,如卫律逼降、北海牧羊。而对苏武的官职及两国互扣来使等一般情况一带而过。苏武的命运看上去是在一串偶然的事件中颠沛,也许没有那场失败的密谋,他就不会被牵扯进来,就不会由一个使节沦为阶下囚,乃至流放犯。但这些生命中的偶然却使苏武的信念经受了一次比一次更严峻的考验,其赤诚的爱国心和高尚人格在人生逆境中不断地律动、升华。课文正是在苏武人生经历的这的转折关头来表现他的气节与信念。3课文最基本的艺术手法,是以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及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但也运用了正侧面描写、对比烘托等手法。在叙述中引入张胜、卫律等降将形象,与苏武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凸现了苏武超凡的坚贞与执著。张胜作为副使,置两国关系于不顾,贪生请降,而苏武镇静无畏,首先想到的是“见犯乃死,重负国”,面对敌方的审讯,喊出“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如果说,与小人物张胜对比还不足以突出苏武气节,那么,叛徒卫律的出现使得苏武的人生选择更显难能可贵。卫律的威逼利诱非但没有动摇苏武的意志,反而换来苏武义正词严的痛斥。“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的叛变之举令苏武不耻,“欲令两国相攻”的阴谋更令苏武愤怒。作为降将的卫律,其骄横无耻反衬了苏武坚定镇静、深明大义。苏武自身的对比,写得也很成功。如果说苏武的第一次“忠”只是绽开在皮肉中,那么之后他的“忠”就浸入到骨头乃至灵魂深处。他在敌人面前激烈抗争,为保住名节宁可捐躯,然而在遥遥无期的流放生涯中,坚守信念,保持名节就更加艰难。他在漫长的岁月里,没有任何希望的日子里坚守,哪怕得知家人已经不在,国君已经驾崩,依然持着象征使命的旄节,伫立于寒风之中,透过纷飞大雪遥望祖国。因此,他更高于那些在危急关头宁死不屈的英雄,他是历经时间考验,不凭借任何外在舆论给予信念支持的真正的英雄。三、参考观点 其一:苏武的忠诚不能说是愚忠。首先,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汉使,当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不能引起汉匈两国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边界的和平、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其次,他保持民族气节十九年,始终忠贞如一,这种忠诚表面看起来是对汉武帝,但实际上是对国家人民的,因为汉武帝是一个善于治国的明君,忠诚于他就是忠诚于汉武帝治理下的国家。诚然,苏武的思想有着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性,但我们不能苛求古人,更不能用现代的正是观念和价值观念去评判历史人物。 其二:民族英雄的含义是什么?一般来讲,凡是对于民族、国家的独立、解放和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并且具有巨大人格力量的人,都应该称作民族英雄。尤其是民族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爱国和献身精神,是构成一个民族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的文化传承的关键内容。民族英雄的英雄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康熙为袁崇焕平反,乾隆给史可法立祠)。描述中华民族的起源和演变,既要反映当时历史情况,又要反映中国地域和民族合并、共处、融合的演变,更要照顾到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感情,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从历史的处理来看,一个带积极性的做法,是承认民族之间曾经出现过压迫或掠夺与反压迫或反掠夺的历史,承认各民族有一些特有文化。指出特有文化的有些方面丰富了中华民族。但是,更加强调民族合并、融合、共处、互助、互利、共同发展的历史,更多去挖掘民族融合历史积极的方面和必要性。中华民族需要有理性包容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观,也需要属于各民族的民族英雄。(温洋 才滨撰文,卞季改写)2苏武牧羊相关资料一、班固与汉书1班固(公元32年93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班家是诗书继世的书香门第。班固的父亲班彪,博学多才,因见史记纪事只到汉武帝太初年间,所以采集旧事,写成史记后传65篇。在家父的影响下,班固“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16岁进入洛阳太学,系统学习儒家经典,并开始致力于汉史的研究。班彪去世后,班固回乡守丧,承继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编撰汉书。后来有人上书朝廷,恶意中伤,告他私改国史,班固因此被明帝捕入京兆狱。其弟班超闻讯,急忙赶赴宫廷,替他辩白。这时地方官也将书稿送到,明帝看后,非常赞赏班固的才华,不但没有加罪,反而任命他为兰台令史。不久,又迁升郎官,典校秘书,奉诏修书。在景帝建初七年(公元82年),汉书的编写工作基本完成,但有些篇章还在继续补充和修订中。和帝永和四年(92年),班固因受窦宪一案的株连,先被免官,随后又遭仇家捕系,死于洛阳狱中,时年61岁。班固出身于仕宦家庭,受正统儒家思想影响极深,因此,他缺乏司马迁那样深刻的见识和批判精神,他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来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特别是由于他奉旨修书,所以汉书虽多半取材于史记,却没有史记那样强烈的人民性和战斗精神。但班固作为一个历史家,还是重视客观历史事实的,因此,在一些传记中也暴露了统治阶级的罪行。班固又是东汉前期最著名的辞赋家,著有两都赋、答宾戏、幽通赋等。两都赋体制宏大,亦有不少警句,但他竭力模仿司马相如,仍旧是西汉大赋的继续,没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答宾戏仿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表现作者“笃志于儒学,以著述为业”的志趣。幽通赋仿楚辞,也是述志之作。2汉书,鉴于史记的汉代史只写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班固的父亲班彪曾写史记后传欲补足汉史。在此基础上,班固完成了汉书的写作。汉书的部分是由班昭和马续补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上基本承袭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将“世家”并入“列传”。汉书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的体例,对后代史家多有影响。汉书不仅增补了武帝后的历史,也对武帝前的历史进行了一番加工、整理和补充。汉书还增添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等。总之汉书承史记的体例而更加详备严整。汉书的基本思想观点,是立足于儒家的正统思想,从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和道德秩序出发,并以之作为立论和评价历史的根据和尺度。因此,它显得具有儒家学术思想的醇正性,而缺乏史记学术思想的兼融性、宏阔性和个性特征,以及深刻的批判精神。但是汉书仍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实用理性、道德精神和人本思想,以及古代的“实录”的史学传统,重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客观反映。因而,还是能够以严肃的学术态度比较真实地再现了一代的历史。它歌颂褒扬了那些忠于国家和民族、对社会有所贡献、能够体恤人民疾苦、个人品德高尚的历史人物。批判和暴露了那些专横暴虐、鱼肉百姓、残忍狠毒、谄媚卑鄙的历史人物。维护封建正统的价值观、道德中心主义和对人本思想的重视,构成了汉书思想的核心。汉书的艺术成就也和史记一样主要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汉书的优秀篇章,如苏武传、李陵传、朱买臣传、霍光传等,都以生动细腻的艺术表现手法成功地再现了人物的形象。一部汉书也是西汉各类人物的形象的画卷。汉书在选材结构上同史记一样都是以主要人物为中心,在叙事上也以人物行为和人物语言为主,人物描写也具有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也注重细节的描写。因此,汉书的基本的艺术手法仍继承于史记。由于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学术思想的渊源不同,以及个人的人格、气质、才情各异,汉书还是显示着自己的特点。首先,汉书材料更丰富,组织更严密、条理更清晰,较史记更加谨严整饬。其次,汉书的叙事描写,虽不象史记那样疏荡爽朗、奇崛变化,但却具有细腻工致、精确严谨的特点。正如前人所评,“太史公书疏爽,班固书密塞”(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四),史记“文直而事覈”、汉书“文赡而事详”(范晔后汉书班固传赞)。最后,汉书的主体风格典雅温厚,与史记宏放恣肆的主体风格迥然不同。刘知几史通论赞评曰:“孟坚辞惟温雅,理多惬当。其尤美者,有典诰之风。”班固的文风是其儒者风范的显现。二、课文删节部分 课文“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后删去了李陵劝降的文字,现将有关原文及注释刊录如下: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1)。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2),从至雍棫阳宫(3),扶辇下除(4),触柱折辕,劾大不敬(5),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士(6),宦骑与黄门附马争船(7),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大(太)夫人已不幸(8),陵送葬至阳陵(9)。子卿妇年少(10),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11),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12),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13),法令亡(无)常,大臣亡(无)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无)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14),常愿肝脑涂地(15)。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16),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无)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一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17)!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襟),与武决(诀)去(18)。注释: (1)求:求见。(2)长君:苏武之兄苏嘉的字。奉车:奉车都尉的简称。(3)雍:县名。在今陕西风翔南。棫(y )阳宫:在雍东。(4)除:台阶。(5)劾(h):弹劾。大不敬:罪名。对天子不敬之罪。(6)孺卿:苏武之弟苏贤的字。祠:祭祠。河东:郡名。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后土:地神。(7)宦骑:宦官骑兵。黄门:西汉时给事于黄闼(宫门)之内者。驸马:驸(副)马都尉之简称,掌管皇帝的副车马。(8)太夫人:指苏武之母。(9)阳陵:县名。县治在今陕西高陵西南。(10)妇:言妻。 (11)女弟:妹妹。(12)保宫:原名居室,囚禁犯罪的大臣及其家属之处。(13)春秋高:言年老。 (14)亲近:言为皇帝亲近之臣。(15)愿肝脑涂地:言愿以身殉国。(16)斧钺(yu)汤镬(hu):言大斧砍脑袋,沸水锅中烹。钺,大斧。镬,原为鼎,后指锅。(17)分(fn):应分。(18)诀:诀别。三、参考译文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位的关系被任用,兄弟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官。(苏武)渐渐升到中厩监。当时汉朝接连讨伐匈奴,屡次互派使节窥探侦察(对方的情况)。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庭也扣留他们来相抵。公元前100年,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唯恐汉袭击(匈奴),于是说:“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让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全部归汉。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旄节去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答谢他的好意。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充任使臣属官的常惠等,招募士卒和侦察人员一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里,备办财物赠给单于。单于渐渐倨傲起来,不是汉朝所期望的。 汉正要打发使臣送苏武等,适逢匈奴国内缑王与原长水校尉虞常等人密谋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陷没在匈奴,与卫律所率领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暗中共同谋划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归附汉朝。适逢苏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情,(虞常)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射死他(指卫律)。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赐。”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他们当中有一个人夜里逃走,告发了这件事。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单于派卫律审理这个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以前(他和虞常的)谈话被揭发,便把情况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受到侮辱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因此)想要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贵族们商议,想杀掉汉使者。左伊秩訾说:“假如是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单于派卫律召令苏武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说着)拔出佩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自己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背朝上放在坑上,轻轻地敲打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半天才又能呼吸。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载回营帐。单于钦佩苏武的气节,早晚派人探望、问候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苏武渐渐痊愈,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共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剑斩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卫律自指),应当处死。单于招降的人就赦免他的罪。”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没有参予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起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而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称王。拥有数万部下,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富贵像这样!苏君你今日投降,将来也会这样。白白地把身体给野草做肥料(指被杀身死),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不回应。卫律说:“你通过我的关系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现在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为人臣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而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从旁)观看两国的灾祸和损失!你明知道我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的灾难,将从(杀死)我开始了!”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能被胁迫,禀告了单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分子筛生产线项目技术方案
- 高标准制定离婚后财产分配及债务偿还协议
- 离婚协议修订版: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权调整补充条款
- 离婚协议中共同债务承担及财产分割协议
- 装修合同签订前合同签订前合同争议解决及终止
- 离婚协议中汽车产权变更及保险理赔责任合同
- 石家庄市二手房买卖交易风险告知及预防协议
- 跨境电商投资担保协议签订要点及法律风险规避
- 国际贸易中心物业商铺租赁及跨境电商服务合同
- 离异父母子女抚养费及教育培养专项合同
- 丰都县龙兴坝水库工程枢纽及附属工程
- 做更好的自己+学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大化集团搬迁及周边改造项目污染场地调查及风险报告
- 医疗机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专业解读
- 智能化公共广播系统
- 马克思列宁主义
- 成人癌性疼痛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2019
- 演示文稿小儿雾化吸入
- 知行合一-王阳明传奇课件
- T-CSAE 204-2021 汽车用中低强度钢与铝自冲铆接 一般技术要求
- 节水灌溉技术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