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市板桥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检测历史学科试卷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答题时请将第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分值为100分。第卷(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黄梅戏天仙配戏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所反映的典型的经济形态是:a商品经济 b市场经济 c计划经济 d自然经济2、话剧立秋艺术地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 a徽商 b闽商 c粤商 d鲁商3、据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则材料说明当时a市的地区范围有限定b市的买卖时间有限定c市的经营规模有限定d市的交易品种有限定4、 国语齐语:“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这则材料反映的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是: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5、 明朝中后期,在苏州地区出现了不少专门进行丝织业生产的手工业部门,工场主被称为“机户”,工人被称为“机工”,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表明a手工业已超过农业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苏州是明朝主要税源 d自然经济已经解体6、 清初曾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愈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其反映的实质是a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b清政府鼓励发展小机户 c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7、 据文献记载,“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此现象出现的时期是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8、 清史稿食货志:“时英吉利货船求往江、浙宁波、珠山及天津、广东等处收泊交易,上不许,仍令照例于澳门互市,向粤海关纳税,并征船料。”材料反映出清朝 a. 推行专卖制度 b. 厉行海禁政策 c.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禁止与外国互市9、促成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人渴求黄金 b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c西欧商业危机的出现 d指南针应用于航海10、 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1492年10月12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文中的“英雄”是指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11、为了与荷兰争夺海上霸权,发展本国海上运输,英国议会于1651年颁布了a航海条例 b布雷顿森林协定 c马歇尔计划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2、17世纪荷兰人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主要原因是17世纪的荷兰或荷兰人a是欧洲也是世界上最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b荷兰最先赢得了民族和国家的独立c众多商船航行世界各地,占据了世界航运业的大量份额d积极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13、18世纪的英国通过哪场战争确立了其世界殖民霸权,号称“日不落帝国”。 a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b三次英荷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英法七年战争14、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要原因是年份1840 1870 1900 1920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2 148 84 71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15、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英国的一艘豪华巨轮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一次重大海难。当海难发生时,船上曾通过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下列说法最确切的是 a它是18世纪以前的轮船 b. 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 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的成果d. 它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16、以下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分析说明,正确的是科研成果运用于生产,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是其重要条件 电的广泛使用是其显著成就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形成垄断组织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a b c d17、马克思曾说:“垄断是一个好东西。”对此,一些史学家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的出现是一种社会进步。这主要是指a它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b它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c它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d它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18、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9、“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 1300 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 10 万匹。”这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将外商排除出中国市场 d.使中国走上“自强”的道路20、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到:“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甲午战争中国海军太软弱 b.洋务运动的目的没有达到 c.李鸿章对于练兵感到失望 d.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21、读下图,你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有 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面粉业是当时“荣氏兄弟”经营的主要产业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该公司使用机器磨面粉,说明当时的中国重工业也比较发达a b c d22、抗战胜利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纷纷倒闭的原因不正确是a美国商品大量涌入 b官僚资本的挤压c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 d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23、下图为建国后某一时期“主要工业生产指标”图,导致这些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造成工业片面发展 b“一五”计划实施,重工业发展迅速c实行政企分开,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经济高速发展24、 读下图:“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它反映的是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25、 农村经济社会第1卷记载:从1957年到1978年的22年中,小岗队未能向国家交售一斤粮食,反吃了国家25万斤返销粮,1979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就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这表明 a. 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b. 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提高了积极性 c. 人民公社的体制已经被废止 d. 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符合农民利益26、 依靠“临近香港、背靠国内”的区域优势,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炸醒了沉睡的蛇口,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炮声中逐步崛起的是a深圳经济特区 b珠海经济特区c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发区 d上海浦东新区27、 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 是因为实行了 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8、五一节前夕,某校高一学生制定了一份有关共和国历史的调查问卷,其中有一项: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什么?若你收到这份问卷并填写至此项时,你应该选择: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9、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央视3套热播的歌声飘过30年百首金曲演唱会,下列歌曲不可能入选其中的是a在希望的田野上 b春天的故事 c走进新时代 d我是公社小社员30、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的是a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b海南经济特区的设置 c上海浦东新区的崛起 d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陆游在城市醉归和湖山中留有这样的诗句:“小市雨余寻酒去,野桥日落策驴归”“城边小市聚,烟水淡秋容”。这反映出了宋代城市周边小镇的繁华景象。3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开始,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3、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的迪亚士到达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开辟了沿非洲海岸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并到达印度的航路。 34、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内燃机车,是交通运输领域的重大变革。35、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当时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一次成功探索。但是八大的精神并没有能很好地坚持下去。第卷(共30分)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30分)。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谬力为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岳麓版必修二材料三: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请回答:(1)材料一、三体现了哪些经济政策。(2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实质是什么?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3)材料一反映的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4分)37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的什么运动有关?(2分)(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 (3分)(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3分)(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2分)38.(10分)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按照下列提示,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步骤一: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发展的巨大变化(1)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分别是什么?(2分)(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写出它进行工业革命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3分)(3)举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至少写2个。)(2分)步骤二:回归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4)科技改善生活。我们今天还有哪些生活用品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至少写出2个)(2分)步骤三:学会反思,感悟社会生活的真谛(5)从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变化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1分)高 一 历 史 试 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abdbcbcb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dacdbcb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cbcdadbdc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题号3132333435答案abbba三、材料解析题36、(1)重农抑商、海禁(或闭关锁国)。(2分)(2)资本主义萌芽;(2分)雇佣关系;(1分)生产力发展。(1分)(3)积极: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初期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2分)消极:明清时期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分)37、(1)农业发展较快;农业合作化运动。(2分)(2)不真实(浮夸);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分)(3)安徽、四川;未改变公有制体制(或未背离社会主义制度)。(3分)(4)一切从实际出发(或出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要把农业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因地制宜。(任两点2分)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