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原平市重点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答案不全).doc_第1页
山西省原平市重点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答案不全).doc_第2页
山西省原平市重点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答案不全).doc_第3页
山西省原平市重点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答案不全).doc_第4页
山西省原平市重点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答案不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60分)1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2“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道德经31905年,同盟会出版的民报创刊号撇开孔盂老庄,把墨子奉为一代宗师,并刊登了臆想的墨子画像。当时配发的文字介绍,最有可能的是称墨子为a中国古代反对民族压迫第一人b中国古代关注民生第一人c世界第一和平主义大家d世界第一平等博爱主义大家4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而董仲舒则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这一变化说明了a“天人合一”思想深入人心b先秦儒学存在重大理论缺陷c汉代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d儒学发展适应了统治者需要5司马光指出“以魏武(曹操)之暴戾(li,凶残)强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之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其中的“名义”源自哪一学派思想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6“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材料体现的思想是a格物致知b心即理也c发明本心d致良知7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8“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b“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c“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d“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9宋钱康功植杖闲谈等记载:“温州作蠲纸,洁白紧滑,大略类高丽纸。东南出纸最多,此当为第一,乌程由拳皆其下。吴越(907978)钱氏时,供此纸者,蠲其赋役,故号蠲纸云。”“然所产少,至和以来方入贡。权贵求索寝广,而纸户已不能胜矣。”据此,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温州地区至少在宋代以前已成为蠲纸产地b蠲纸因其质地优良,出现产品供不应求现象c官府一度以免除赋役名义向百姓摊派供应蠲纸d宋朝政府曾大力鼓励产纸行业的商品化生产10书法家欧阳中石说:“每个人的字都有差别,正像每个人的面孔不同一样。其实,人的面孔有多大的区别呢?眼睛、鼻子、嘴的部位已经非常固定,然而人的妍媸差别竟如天渊,有的实在难看,有的能够倾国倾城。字的书写也正是如此。”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书法作品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风格之别b书法作品优劣有别特点各异c欣赏书法作品之前应先了解作者d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字11宋人项安世说,“学诗当学杜(甫)诗,学词当学柳(永)词,杜诗柳词皆无表德,只是实说”。他认为杜诗柳词a有直抒胸臆的特点b是诗词艺术的巅峰代表c注重道德教化功能d体现浪漫主义艺术风格12他自称是“知识的接生婆”,他为自由而殉道,他是哲学的化身。下列有关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他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b他的名言有“认识你自己”、“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美德即知识”。c他的死体现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局限性d他第一次在哲学意识上发现了“他我”。13有学者说:“宋元的小说、戏剧就是中国文艺复兴的曙光。”这主要是因为宋元文艺与西欧文艺复兴a都是思想解放运动b都反对宗教神学的束缚c都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d都反映了市民价值倾向14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1320年1384年)指出:“依圣经之言, 英格兰王国是一个整体,而教士、贵族、公众都是它的成员”、“王朝隶属于上帝,非此不能有繁荣”。这主要可以反映出宗教改革运动()a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b动摇了欧洲人对上帝的信仰c推动了圣经在英国的传播d使英国王权归属于教权之下15欧亚大陆两端的中法两国,都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上述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封建教会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1619世纪的最后一天,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发表了新年祝词:“晴朗的天空远处,还有两朵令人不安的乌云,它们的存在使得物理学的优美性和明晰性黯然失色”,第一朵是有关光的运动问题,第二朵出现在能量辐射的问题上。说明了当时a经典力学面临非常严重的挑战b近代物理学已失去存在的价值c相对论的提出冲击了固有理论d量子论的诞生改变了人的思维17“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 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a对西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c结束了中国的冷兵器时代d改变了整个世界原有面貌和状态18唐代诗人杜甫留下了“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这一千古传诵、妇孺皆知的名句。下列文艺作品中题材和风格与之最接近的是a雨果的巴黎圣母院b米勒的播种者c海明威的老人与海d安格尔的路易十三的誓愿19梁启超说:“中国之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见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谚所谓室漏而补之,愈补则愈漏,衣敝而结之,愈结则愈破。”梁启超所说改革不见成效的根本原因是a顽固派力量过于强大b没有改变君主专制制度c改革力量弱小d改革派手中没有实权20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大纲中写道:“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这一论述主要是针对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运动d义和团运动21日本福泽谕吉曾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据此说法,中国近代最先向西方学习并开展的活动应该是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221899年,孙中山在东京与梁启超讨论土地问题时说:“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已,农之所以困也。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然后授之田,直纳若干租税于国,而无复有一层地主从中睃削之,则民可以大苏。”由此可见,孙中山在土地问题上的主张a与罗斯福相似,主张国家干预b与资本主义一致,主张土地私有c与马克思主义相似,主张土地国有d与斯大林模式相似,主张农业集体化2319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其意为提高劳动群众的福利和保障社会和平而改造社会制度。孙中山认为:“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a平均地权b消灭私有制c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41938年,艾思奇在共产主义者与道德一文中说道:“如果有人说共产主义者只是国际主义者,不能同时成为真正的民族主义者,因此在中国的共产主义者也不能谈民族道德的发扬,这就完全是一种公式的、形式论理学的曲解。”这话表明艾思奇强调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加强共产党员道德教育c放弃国际社会援助d忠实执行共产国际路线25丹尼斯布莱恩在爱因斯坦全传中说,爱因斯坦否认自己是“原子能释放之父”,他认为他只是在理论上推出这种过程的可能性。当闻知德国研制原子弹的消息,他建议美国提早研制,但他极力反对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他说:“原子弹的爆炸可能迫使人类的竞争转变为国际事务来处理。”1946年5月,爱因斯坦担任新成立的致力于核军控的世界原子能科学家应急委员会主席。以上材料表明爱因斯坦a否认白己在原子能领域有所建树b认为原子弹有利于制止侵略c对德国和日本法西斯持双重标准d反对将原子能用于战争屠杀26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公共汽车火箭的一级火车车厢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abcd27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分析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是中国近代史中诸派的救国思想,其中能印证张鸣教授观点的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d设议会、开国会28“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材料体现了a主权在民,提倡科学b法律至上,轮番而治c天赋人权,生而平等d独立思考,理性判断29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英文为protestantism,直译“抗议宗”。这里的 “抗议” 是指a抗议圣经的权威b抗议国王的权威c抗议天主教会的权威d抗议贵族的权威30人们在谈及文艺复兴时,常常引用罗沙克的话:“我研究了古人,为自己开辟了道路。”这里所谓的“古人”和“道路”可以理解为a古典文化/人文主义b神学思想/自由主义c君主专制/理性主义d经院哲学/唯物主义 第卷(非选择题40分)31(12分)鸦片战争使中国国门被打开,中国进入近代史时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历程。材料一 魏源指出:“不善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者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材料三 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注:p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陈独秀复辟与尊孔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中国近代史上册材料五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毛泽东选集合订本根据以上材料,从思想角度概述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要求:从阶级派别、核心主张、主要作用和总的趋势特点等方面概括;语句通顺,表达准确。)32.(13分)材料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目录a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革命形势的成熟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第一和第二次内战共和国的建立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第二章(略)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目录b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第二节文艺复兴第三节宗教改革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第二章 17世纪至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第二节(略)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1972年版,2011年版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33.(15分)材料:五次中东战争简介: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年):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年):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1956年10月,英、法、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和禁止以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又称“六五战争”;阿拉伯国家称“六月战争”;以色列称“六天战争”。1967年,以色列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于6月5日晨,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发动突然袭击。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又称“十月战争”。这场战争是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为收复失地而对以色列的战争。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石油提价)引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9月):又称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出兵占领黎巴嫩的领土,袭击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及其武装力量,并与在黎的叙利亚军队交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中东战争下一个定义并概况中东战争的特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东地区战争不断的原因。(8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一考场号 座位号 * 密 *封*线*高二期末考试 历史 答题纸注 意 事 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本人的姓名、联考证号填写清楚。2.严格按照题号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无效3.保持答题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