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管理理论形成的经济背景现代管理理论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整个历史阶段中形成的西方管理理论。这一历史阶段的理论是在资本主义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政治、经济格局的重新调整过程中所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战争。其卷入的国家之多,所用军事人员的数量与战斗规模之大,给参战国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经过这次大战,在战胜国中,英、法两国沦为二等国家,只有美国在战争中得到了繁荣,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我们可以从一些数据中看到这些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一些变化。 1913-1938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共增长了52,而在战后1946-1970牛的25年当中,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大约增长了4倍,如果把1937年的工业生产定为l00的话,那么战争刚结束时的1946年各国的指数是:美国为150(战时最高点达到207),英国为88,法国为69,德国为31,意大利为72,日本为24。战后只有美国出现了繁荣,其他国家的工业都大大减产。 20世纪50-60年代是美国经济空前发展的时期,50年代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为4,从1951年1月-1969年10月,美国经济持续出现了106个月的高速增长,这在美国经济史上是罕见的,所以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的繁荣时代。现代管理理论形成的科学技术背景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取得了多方面的巨大突破,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首先是原子能的应用。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导火线是人们掌握了将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本领,即发明了蒸汽机,实现了能源的第一次革命,使人类进人了工业文明时代。第二次能源革命是在19世纪,人们通过对电磁现象的了解,将其他的一些能量转变为电能,又一次引起了能源革命,使人类进人了电气化时代,达成为现代文明时代的首要物质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原子能应用和开发使人类进行第三次能源革命,人类的生活又一次揭开了新的篇章。 其次是计算机的诞生、应用及发展。计算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计算机发明以后,突飞猛进地发展,计算机技术自身的发展速度成为所有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人工智能的实现,人类智力的延伸成为可能。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变革,它将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将使人类的生产力产生新的巨大飞跃,对管理理论同样产生巨大的推动力量。 再次是新材料的求断发现和应用。现代新技术的兴起和广泛应用,主要是以新材料作为支柱和先导的。每一种新材料的出现都给工业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如超导材料,当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进行工业应用以后,所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能源(原子能)、信息(电子计算机)、材料(人丁合成材料)被认为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三大基础,而材料是关键。 最后就是人类的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应用与发展,这些发展将逐渐改变人类的生活,进一步解放社会生产力。 科学技术革命从以下几方面推动了工业生产力的发展: 1、科技革命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现代工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的。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一项发明往往使生产力提高几倍或几十倍,例如1951-1977年日本工业生产主要是靠技术上的进步,才使工业以平均每年12的速度增长。 2科技革命创造了工业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条件。战后以来,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促进工业的迅速发展,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投资,这为经济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并且大规模的设备投资是大规模资本积累的前提条件。 3科技革命开辟了工业品广阔的国内外市场。现代工业生产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生产,产品没有市场企业就无法生存。一方面在科技革命中建立了一系列的新兴的工业部门,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在一系列消费品领域进行广泛的应用。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生产资料和各类消费开辟了新的广阔的市场。科技革命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带动着整个世界的前进,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动力。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般认为,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大体上经历过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初,这个阶段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调整和经济恢复时期。在政治上由于轴心国的战败,德、意、日的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德国被分为东西两个德国,原有的经济体系遭到彻底的破坏。由于苏联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的不同,世界上出现了阵线分明的两大阵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景观。 在经济上,除了美国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以外,英国、法国的经济均受到了极大的政坏,都需要经济上的一个恢复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非但没有受到战火的政坏,反而借助这次战争得到了来自各国的大量订货,从而大力发展了军火工业生产,又一次发了横财,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 为了与苏联对抗,推行“冷战”政策,美国对军事工业进行了大量的投资。美国军费从1947年的91亿美元上升到1949年的133亿美元,由于这一刺激,美国出现了战后经济的第一次高涨。英国在战前是资本主义的强国之一,由于在战争中受到巨大的破坏,经济、政治和军事地位严重削弱黄金的储备几乎枯竭,并欠下了30亿英镑的外债,甚至成为自己的殖民地的债务国。法国在战争中的损失比英国还大,经济损失达14000多亿法郎。到1944年秋法国解放时,工业的产值只有战前1938年的20。德国由于是战败国,其损失更是巨大,1946年的工业生产只有战前1938年的221。日本在战争丧失了45的国民财富,40的城市建筑和一半以上的工业遭到破坏。1950年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使日本成为美国对朗战争的最主要的物资转运站,美国向日本发出了巨额的特需订单,使日本出现了战后的景气现象。 总的来说,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恢复时期的进展是比较顺利的,发展也是比较快的。为了协调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平衡问题,他们发起并建立了有利于各国的经济合作和交流的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等,这些政策和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各国的经济恢复。 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二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到70年代初,这个时期被称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 20世纪50-60年代是美国经济空前发展的时期。50年代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为4%。而60年代是繁荣的l0年。这一时期美国以科技革命为先导,在1953-1973年美同取得了65项突破性发明创造,美国的工业生产率在1950-1970年增加了94,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生产量增大,成本降低,利润增加。西欧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并且在经济一体化方面有突破性的进展。20年间经济总量增加了5倍多,年平均增长61。这个速度仅次于日本。英国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比其他国家慢,年平均增长为3,到了1970年英国由世界的第二位降到第五位。在这一时期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表现在经济强国迅速增长上,也表现在西欧国家经济联合日益加强和扩大上。经济联合与合作又是西欧各国经济得以迅速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日本在这一时期的经济成就令世人瞩目。1956年日本政府宣称今后的增长将由现代化来支撑,从此日本经济进入了以现代化为中心的高速发展时期,1955-1960年平均增长为85,1960-1965年平均增长为98,1965-1970年平均增长为118%,国民生产总产值增长了72倍。单就工业来说增长更快。1950-1970年工业总产值增长157倍,年平均增长141。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经济增幅最快,其国民生产总值在1960年超过加拿大,1967年压倒了英国和法国,1968年追过了德国,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在大发展的基础上,新产品和新部门不断涌现,并实现了自动化和半自动化,这些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三阶段是从1973年末开始的,这一时期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从此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了滞胀时期,是对经济结构、经济政策进行重新调整的时期。危机标志是,1973年,意、德、英、美、日、法等国家相继进入了危机阶段。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81,企业破产,股票行情下跌。这次经济危机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创战后的最高记录。1973-l 975年经济危机过后复苏得比较慢,在这一阶段资本主义世界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经济高涨的现象。到了1979-1982年又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不但持续的时间长而且发展也比较曲折。美国从1979年4月起到1982年12月,工业断断续续下降了44个月,超过了30年代的大危机,而且在这两次危机中没有出现过真正的繁荣现象。企业结构发生变化 在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和资本集中的基础是私人垄断资本。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技革命成果的运用,石化工业和新型的工业部门的建立,第三产业的大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垄断资本的统治也和战前不同,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垄断企业规模巨型化企业规模的大小,是判断和衡量资本主义国家生产集中和垄断程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了规模越来越大的垄断企业。在美国,资产超过l0亿美元的大工业公司,1901年只有l家,即美国的钢铁公司,1948年有12家,1960年增加到80家,1970年达152家,1980年增加到249家。资产在l00亿美元以上的超级大公司,在1955年只有2家,到了1970年猛增到l0家,1980年更达到19家。其他国家的公司虽然达不到美国公司的规模,但是也增加很快。法国在1960年只有一家10亿法郎资产的大公司,到1970年增加到了27家,1980年又增加到了68家。德国l亿马克以上的公司1954年为39家,80年代增加到175家,在日本,10亿日元以上的大公司由1955年的169家增加到1974年的1576家,到1984年增加到了2726家。 大公司的不断增加反映了社会大生产逐渐集中于少数的大企业,生产和资本日趋集中是企业间竞争和兼并加剧的结果,是战后科技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生产力发展到定程度的必然结果。这给管理理论和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从而促进了管理思想的发展。 (二)垄断企业混合化 资本主义国家大的垄断企业基本上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小通过企业兼并或合并建立起来的。战后各国的企业竞争更为激烈。20世纪50-60年代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较快时期,也是企业兼并或联合的高潮期。美国在l 954-1974牛的20年间,企业合并共达21328起,平均每年1015起。1960-l 970牛英国企业兼并达9062起,平均每年800起以上,仅1970年一年就有4656家企业宣告破产,创30年的最高记录。1950-1569年法国有500家最大的公司合并、兼并和吞并了1193家企业。1960年日本有440家企业进行了合并,1965年增为891个,1970年达1147个。这些企业的合并混合,不同的时期比重是不一样的,美国50年代前半期占426%,后半期占638,1968年达到826%。这种大规模的混合合并的结果,使大多数垄断企业都变成了跨部门多样化的经营联合企业。 混合兼并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这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的必然结果也是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必然趋势。 首先,它适应了战后科技革命使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形势,便于把发展缓慢的工业资本逐渐转移到新型的工业部门中去,从而保证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其次,它适应了战后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能使资本逃避经济危机的打击。 最后,内于战后的特殊经济形势,过度的竞争根可能导致两败俱伤,通过合并在定程度上缓和了各企业之间的厮杀。 (三)大中小企业协作化 为了使经济得到最快的增长,使战后经济得到尽快恢复,各国最大限度地发挥大中小企业的优势。尽管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各企业间弱肉强食,大的企业吞并小的企业、但中小企业本身具有灵活性高、适应性强的持点。就市场而言,并不是所有市场大企业都能覆盖,同时大企业还需要小企业的支持,而中小企业往往有很强的生命力,是新技术、新产而的开拓者。例如1982年有25346家企业倒闭,而新开张的企业就有56692家。战后小小企业发展在各个发达国家都人材相当大的比重,这样,在科技革命和生产社会化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大企业为了充分发挥企业经营多样化和专业化的优势,力求利用中小企业适应性强、灵活性大、劳动工资低的特点和中小企业合作使之变成为大企业的协作厂和附属厂,形成了大中小企业相互补充、相互利用的经营格局。 (四)企业股份高度分散化 资本主义企业一方面向垄断的方向发展,一方面为了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游资,进一步缓和劳资双方的矛盾,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大企业发行了大量小面额股票分散股权,如美国在80年代有7000家公司的1000万工人、雇员持有本公司的股票。 (五)企业加快国际化进程 由于企业不断扩大,企业国际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垄断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跨国公司,通过对外投资在国外设立分公司或于公司,从事跨国经营和销售。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25个国家直接投资,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于公司和分支机构。据统计,跨国公司的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值的13,其销售额占世界贸易的12。 战后国际形势的这些变化,无疑给企业的管理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首先是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如此巨型的企业用什么样的管理理论来指导?其次,跨国公司的不断涌现,由此而产生的跨国界、跨地区、跨文化的管理问题,也要求新的理论的指导。另外,由于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人的需求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多样化趋势。那么,对人的管理也随着人的多样化而需要不同的管理方法。管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车轮,历史需要它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管理理论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流派。它们构成了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大趋势。现代管现理论丛林产生的深层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管理理论呈现山流派纷呈的局面。其深层次的原因,除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赵着重要的作用外,以下几个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一)生产力导致生产方式变化,促进管理思想的发展 从家庭手工业生产单元单个经营的生产方式转变到工业化大生产,促进了现代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现代大工业的社会化生产方式也使管理方式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就是钱德勒所说的“看得见的于”。从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到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管理的专业化过程开始实现,管理阶层逐步形成,这种变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与市场力量的作用相比毫不逊色,极大地影响了管理思想的发展。 (二)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推动管理思想的发展 经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安徽蚌埠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录用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工贸企业火灾防控试题及答案
- 人教【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6)1
- 混凝土质控员年终试题及答案
- 2025安徽岳西县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主流OA办公系统功能对比分析报告
- 2025广西柳州市柳江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柳州市堡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仓储安全检查表及隐患整改报告
-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知识手册
-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操作指引
- 古建筑木结构施工方案
- 2.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学案
- 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崔一民-北京大学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 DL∕T 502.26-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 第26部分:亚铁的测定啉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 TD/T 1065-2021 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正式版)
- 信息组织与信息构建课件
- 应急管理学院成立可行性方案
- 视频监控调取记录表
- 质量控制计划QCP
- 七田真1000图记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