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各论》重点.doc_第1页
《寄生虫各论》重点.doc_第2页
《寄生虫各论》重点.doc_第3页
《寄生虫各论》重点.doc_第4页
《寄生虫各论》重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疟原虫(引起疟疾:发冷、发热、出汗)(196)简介:隶属于孢子虫纲原虫。它在红细胞内生长发育繁殖,一般分为滋养体、裂殖体和配子体三个发育期。寄生人体的四种疟原虫为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其中,间日疟原虫有三期六种形态:(1)滋养体期:小滋养体、大滋养体(2)裂殖体期:未成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3)配子体期:雌配子体、雄配子体生活史:(1)媒介:雌性按蚊(为终宿主)(2)感染阶段:红内期疟原虫(输血)或子孢子(蚊咬)(3)感染途径与方式:蚊虫叮咬,输血或经胎盘。(4)致病阶段:红内期疟原虫(5)人体(为中间宿主)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6)诊断阶段:红内期原虫详细的介绍:人疟原虫生活史,都需要人(中间宿主)和雌性按蚊(终宿主)做宿主。在人体内先后寄生在肝细胞和红细胞内,完成无性生殖世代和有性生殖世代的发育;在按蚊体内完成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的发育。两个地方都经历了世代交替。1在人体内(中间宿主)发育:肝细胞内:为裂体增殖期,称红细胞外期(红外期);在红细胞内:红细胞内为裂体增殖期(红内期),导致雌、雄配子体形成。2在蚊体内发育:在蚊胃腔内:雌、雄配子结合,进行有性生殖(即配子生殖),形成子孢子;在蚊胃壁:进行无性生殖,即子孢子增殖。红外期:(1)按蚊刺吸人血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约30分钟随血流侵入肝细胞(2)在肝细胞内,子孢子滋养体裂体增殖红外期裂殖体裂殖子(约12,000个)肝细胞破裂裂殖子散出血窦,一部分裂殖子被M吞噬,一部分则侵入红细胞内发育红内期:由肝细胞释放出的红细胞外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称为红细胞内期(即红内期)。包括滋养体和裂殖体两个阶段基本过程:环状体大滋养体未成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裂殖子侵入健康红细胞,重复上述过程几次,部分裂殖子在红细胞内不再进行裂体增殖,而发育为配子体红内期增殖周期: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为48h代;三日疟原虫72h代;恶性疟原虫36-48h代。在蚊体内的发育:(1)配子生殖(即有性繁殖):a,雌按蚊刺吸疟疾患者血液,疟原虫随血入蚊胃,仅雌、雄配子体存活并继续进行配子生殖,而其它各期疟原虫均被消化;b,雄配子体形成雄配子或称小配子;c,雌配子体逸出红细胞外,发育为不活动的圆形或椭圆形的雌配子或称大配子;雌雄配子结合,进行配子生殖。(2)孢子生殖(即无性繁殖):配子生殖形成的合子卵囊孢子生殖形成子孢子。致病性:典型的疟疾发作为发冷、发热和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原因:发作周期和红内期疟原虫裂体增殖周期一致,成熟裂殖体涨破红细胞完成一次裂体增殖,疟疾发作一次。导致贫血:发作次数越多,病程越长,贫血越严重。以恶性疟原虫为多见。贫血原因(大重点):(1)疟原虫对红细胞的直接破坏(2)脾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3)骨髓造血受抑制(4)免疫病理:a,产生抗疟原虫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b,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隐蔽抗原暴露,产生自身抗体疟疾再燃与复发(名解)(199):(1)疟疾发作停止后,在无再感染的情况下,由于血液中残存的红内期疟原虫经过裂体增殖数量增加,再次达到发作阈植时又出现疟疾发作引起疟疾发作,称为再燃。与宿主抵抗力下降和特异性免疫力的下降及疟原虫的抗原变异有关。(2)由于血液中疟原虫被药物消灭,但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休眠结束,进入裂体增殖期,释放裂殖子进入血液,经过增殖,红内期原虫数量达到发作阈值,引起疟疾发作,这种情况称为疟疾的复发。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都不引起复发,只有再燃现象;而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则既有再燃,又有复发。重症疟疾(名解):又称凶险型疟疾。是指无免疫力的或因各种原因延误症治的疟疾患者,可因血液中原虫数量剧增而出现凶险症状,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199)实验诊断:1,病原学检查血涂片姬氏或瑞氏染色法:取外周血制成厚、薄血膜,经姬氏或瑞氏液染色后光镜检查。采血时间: a,恶性疟:发作时,查环状体和配子体;b,间日疟和三日疟:发作后10小时内,太久后原虫数量要下降主要诊断:外周血涂片检查a,厚血膜涂片:原虫变形,且红细胞已溶,鉴别有困难,但原虫集中,易发现b,薄血膜涂片:原虫形态结构完整,清晰,可辩认原虫的种类和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适用于临床诊断,但虫数较少易漏检2,免疫诊断(1)查抗原:可诊断现症病人和带虫者。血中有疟原虫时才能查出其抗原。一旦治愈,抗原在短期内即行消失;(2)查抗体:适用于多次寒热发作又未查明原因者。原虫血症后1周可查出抗体,故早期无诊断价值3,DNA PCR诊断预防:(1)个体预防和人群预防,主要措施有蚊媒防制、预防服药和疫苗预防(2)预防药物:氯喹;乙胺嘧啶 + 磺胺多辛(3)防疟疫苗:1. 子孢子疫苗 2. 裂殖子疫苗 3. 配子体疫苗(4)发展方向:1. 多价疫苗; 2. 抗毒疫苗; 3. DNA疫苗治疗:(1)疟疾现症患者:氯喹和伯氨喹啉(2)抗复发:伯氨喹啉和乙胺嘧啶(3)恶性疟原虫用氯喹,对抗氯喹株则宜用青蒿素类药物、奎宁、磺胺多辛和乙胺嘧啶等联合用药小结:(1)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肝细胞和红细胞而引起的一种严重寄生虫病;(2)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3)疟原虫需人按蚊转换宿主后,才能完成生活史;(4)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都不引起复发,只有再燃现象;而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则既有再燃,又有复发。(5)疟疾典型发作症状:发冷、发热、出汗(6)疟疾病人常有贫血、肝脾肿大(7)疟原虫的感染阶段为:红内期疟原虫(输血)或子孢子(蚊咬)(8)疟原虫的致病阶段是:红内期(9)疟疾诊断:主要是在外周血红细胞内查见各期疟原虫,亦可用血清学和PCR检测协助;个论六,刚地弓形虫(201)简介:(1)隶属于孢子虫纲原虫。(2)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专性细胞内寄生虫,对宿主没有选择性,可在任何动物体内寄生。仅猫和猫科动物是其终宿主,其它动物均是弓形虫的中间宿主(猫科动物也可是中间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以及中间宿主与终宿主之间可相互传播。(3)生活史中有以下5个类型: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4)滋养体和包囊出现在中间宿主体内;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则只出现在终宿主(猫和猫科动物)体内。(5)生活史存在世代交替现象生活史:1在终宿主体内的发育:猫和猫科动物是其终宿主,因为只有在猫体内完成有性生殖阶段,同时猫也可作为中间宿主完成无性生殖阶段。 含弓形虫的包囊(在动物组织中)和假包囊猫和猫科动物-虫体进入猫消化道并侵 发育成熟后的卵囊裂体增殖 配子增殖入肠上皮细胞部分裂殖子发育为配子体形成卵囊,排出体外。2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弓形虫对中间宿主主要对人及其它动物(包括猫)的感染途径很多,如滋养体可以通过口、鼻、呼吸道粘膜、眼结膜和动物的皮肤侵入动物体内,但最为普遍的感染方法是人和动物经口摄入含有包囊和滋养体的肉类或是被卵囊所污染的食物、饲草(料)、饮水或土壤等而被感染。 卵囊、包囊、滋养体以及假包囊中间宿主经淋巴血循环带至全身各脏器并侵入有核细胞 无性生殖 虫株毒力强且动物免疫力低 虫株毒力弱且动物免疫力强 急性发作 无症状感染 存留于动物体的虫体在一些脏器内形成包囊(3)速殖子是弓形虫的主要致病阶段,缓殖子是慢性感染的主要形式;(4)五个阶段(包囊、假包囊、滋养体、卵囊等)均具有感染性。实验诊断:1,病原学诊断(1)涂片染色法:取病人各种体液离心后取沉淀物、或活组织穿刺物涂片,经姬氏染色后镜检、查找滋养体(2)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法:小鼠腹腔接种,取腹腔液镜检2,血清学试验3,基因诊断方法:PCR、DNA杂交探针等预防和治疗:(1)控制传染源:加强对家畜家禽和可疑动物的检测与监测;国外以法西达为首选药,对速殖子有效,但对包囊无效(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肉类食品的检疫制度;教育群众不食生或半生的肉食;弓形虫可以通过某些昆虫如苍蝇、蟑螂以及鼠类等机械地传播,因此要灭鼠、灭蝇防蝇等(3)保护易感者:人类对弓形虫普遍易感,尤其是胎儿、婴幼儿和免疫功能受累者;妇女应注意避免接触病猫,特别是已婚未孕者;定期检查怀孕妇女常见的寄生蠕虫感染蠕虫(名解):指借肌肉收缩而使身体作蠕形运动的一类多细胞无脊椎动物。能寄生于人体或与医学有关的蠕虫统称为医学蠕虫。由蠕虫寄生引起的疾病称为蠕虫病。根据生活史中是否需要中间宿主,蠕虫可分为:土源性蠕虫(名解):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的蠕虫。其虫卵在外界环境发育到感染期虫卵或感染期幼虫,就能感染宿主。人可通过食入污染有感染期虫卵的食物或接触有感染期幼虫的土壤而感染,常见于寄生在肠道内的线虫,如蛔虫、钩虫等。生物源性蠕虫(名解):在生活史中,必须有中间宿主。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至感染期才能感染终宿主,如所有的吸虫、大部分绦虫。个论一,华支睾吸虫(俗称肝吸虫)(208)简介:(1)隶属于吸虫纲蠕虫,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2)发育过程需要三个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纹沼螺,赤豆螺、长角涵螺等),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麦穗鱼和细足米虾);终宿主为人;保虫宿主广泛,有猫、狗、鼠等哺乳动物。 (3)虫卵为最小的蠕虫卵,卵内含有一毛蚴。生活史:(1)感染阶段:囊蚴(2)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食入含囊蚴的鱼肉而感染(3)寄生部位(成虫):肝胆管内(4)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纹沼螺,赤豆螺、长角涵螺等)、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或虾(麦穗鱼和细足米虾);(5)保虫宿主:猫、狗、猪、鼠等;(6)成虫寿命:一般2030年 。实验诊断:1,病原学检查(1)标本:粪便、十二指肠引流胆汁(2)方法:因虫卵小,多用集卵法。集卵法(如水洗离心沉淀法,乙醚沉淀法等)和十二指肠引流胆汁进行离心沉淀检查2,免疫诊断 :抗原皮内试验、IHA、IFA、ELISA等预防和治疗:1.,不要生吃鱼、虾;也不能用生鱼喂猫、狗等动物。生、熟菜板要分开2.,人粪不能用作养鱼3.,首选药物:吡喹酮个论二,日本血吸虫(212)简介:(1)隶属于吸虫纲蠕虫。血吸虫也称裂体吸虫,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2)中间宿主为钉螺,众宿主为人;(3)在水中是虫卵毛蚴,在中间宿主钉螺内有毛蚴尾蚴,在人体内有尾蚴童虫成虫虫卵;生活史:(1)中间宿主:湖北钉螺;(2)感染阶段:尾蚴(3)感染途径与方式:接触疫水,尾蚴经皮肤感染(4)成虫寄生部位:人和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5)成虫寿命:4.5年,最多可活40年;(6)虫卵分布:雌虫产卵顺血流至肝脏;逆血流至结肠;(7)保虫宿主: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以水牛最常见;(8)主要致病阶段:虫卵致病:(1)尾蚴性皮炎:只发生在曾感染过尾蚴的人,是一种变态反应。(2)童虫血肺移行,患者出现咳嗽、发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现象,可能是局部炎症及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3)成虫及死亡的虫体对所寄居的静脉血管可起一定的机械性损害和炎症反应,如静脉内膜炎。但成虫的代谢产物、分泌物、排泄物等,在机体内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对宿主产生损害,如肾小球肾炎。(4)虫卵致病最严重,是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阶段。虫卵主要沉积于肝及结肠肠壁等处,引起的虫卵肉芽肿和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临床表现:分急性、慢性和晚期三期伴随免疫(名解):初次感染的成虫诱导宿主产生针对再感染入侵童虫的免疫力,而原有成虫不受影响,继续存活、产卵。实验诊断(1)粪检查虫卵:首选水洗沉淀法+毛蚴孵化法。直接涂片法适于急性期。(2)直肠粘膜活检:晚期病人肠壁增厚、虫卵排出受阻,粪便不易查获虫卵。(3)免疫诊断:皮内试验;查抗原;查抗体。流行:(1)传染源:病人、带虫者、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