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系列赢在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3.4地球的圈层结构.doc_第1页
【志鸿优化系列赢在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3.4地球的圈层结构.doc_第2页
【志鸿优化系列赢在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3.4地球的圈层结构.doc_第3页
【志鸿优化系列赢在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3.4地球的圈层结构.doc_第4页
【志鸿优化系列赢在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3.4地球的圈层结构.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讲 地球的圈层结构随堂演练巩固1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地点是( ) 【解析】 地壳的厚度与露出地表的部分高度呈正相关,陆地上海拔越高,地壳越厚,那么地震波从莫霍界面传播到测定点的时间就越长。 【答案】 a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24题。 2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 ) a纵波 b横波 c纵波和横波 d无法判断 3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 ) a 5千米处 b 17千米处 c 33千米处 d2 900千米处 4该地可能位于( ) 【解析】 第2题,从图中可知此地震波传播速度为36千米/秒,速度较慢,为横波,选b项。第3题,此波在5千米深处速度突然变大,说明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5千米深处,选a项。第4题,这种深度说明地壳较薄,属于大洋地壳,结合各项中各经纬度位置判断,纬度、经度的点在太平洋上,属大洋地壳,选d项。 【答案】 2b 3a 4d 课后作业夯基一、选择题 1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快的地方是 ( ) a莫霍界面b古登堡界面 c上、下地幔之间d内、外地核之间 解析:在地壳内部,地下约33千米处:在该不连续面上纵波速度为7.6千米/秒,向下则急增到8.0千米/秒;横波则由4.2千米/秒增至4.4千米/秒。说明物质密度突然增大。该不连续面称为莫霍界面。地下约2 900千米处:纵波速度由13.32千米/秒突然降至8.1千米/秒,而横波至此完全消失。这说明物质状态由固态突然变为液态。该不连续界面称为古登堡界面。所以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快的地方应为古登堡界面。 答案:b 2地壳的平均厚度( ) a约为120千米b为89千米 c小于岩石圈的厚度d大于岩石圈的厚度 解析: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海洋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岩石圈包括地壳及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答案:c 3读图,下列有关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岩石组成的 b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大 c地壳就是岩石圈 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下地幔的底部 解析:由图可知,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岩石组成,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答案:a 读图,完成46题。 4圈层的主体是( ) a河流b湖泊 c冰川d海洋 5四圈层中处于不断循环更新之中的是 ( ) abcd 6圈层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大气b水 c土壤d生物 【解析】 由图可知为岩石圈,为水圈,为生物圈,为大气圈。这四大圈层中,生物圈有生命存在,成为最活跃的圈层;水圈通过水循环可以更新再生。 【答案】 4d 5b 6d 读下表及”震中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 7据表可以看出,烈度与表中h和ms的关系是( ) a烈度与h呈负相关,与ms呈正相关 b烈度与h呈正相关,与ms呈负相关 c烈度与h、ms都呈正相关 d烈度与h、ms都呈负相关 8下列多地震的地区与图中a地位于同一地震带内的是( ) a土耳其 b厄瓜多尔 c阿富汗 d伊朗 解析:由表格震级、震源深度与烈度的关系可知,震级(ms)与烈度呈正相关。震源深度(h)与烈度呈负相关。图中a(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南美洲西海岸的厄瓜多尔也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答案:7a 8b 9目前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主要依靠( ) a深层钻孔b地震波 c岩浆喷发d卫星 解析:人们对地球外部圈层的研究手段较多,但目前来说,人们主要依据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这一特征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答案:b (整合题)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1012题。 10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 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 解析:从图中地壳等厚度线的分布状况可知,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大致从东向西逐渐增厚。 答案:c 11图中m和n所位于的地形区分别是( ) a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汾河谷地d四川盆地、大别山区 解析:结合m、n两地的地理位置和地壳厚度特点分析,m处地壳厚度薄,大致位于30n与105e交会处;n处地壳高于周围地区,为一山地,位于河南与湖北交界处,可知m处为四川盆地,n处为大别山区。 答案:d 12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 c莫霍面d软流层中部 解析:地壳为地表往下到莫霍界面的层次,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最下面的0千米处为地壳的下界,应为莫霍界面。 答案:c 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完成1314题。 13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2个b3个c4个d5个 14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解析: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应归属于水圈;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 答案: 13c 14b 15根据地震波横波(s)与纵波(p)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确定外核物质接近液体状态的主要依据是( ) as、p波波速明显增加 bs、p波波速明显下降 cs波波速突降、p波完全消失 dp波波速突降,s波完全消失 解析:p波可以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在2 900千米处,s波完全消失,p波波速突然下降,说明2 900千米以下不是固态,地球内部不可能是气态,由此可知外核接近液体状态。 答案:d 二、综合题 16读”地壳、地幔、岩石圈及软流层示意图”,图中g处为陆地,f处为海洋。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 ,其在g处的平均厚度约为 ,f处的平均厚度约为 ,其在整个地球的平均厚度为 。f处a层厚度小于g处的原因是 。 (2)图中b表示 ,从a到b地震波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a、b间的分界面的名称是 。 (3)图中c表示 ,由图可知c大于a的原因是 。 (4)图中d表示 层,一般认为这里是 的发源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比较基础。地壳的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壳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硅铝层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硅镁层则连续分布;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之下都明显加快;岩石圈指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答案:(1)地壳 33千米 6千米 17千米 地壳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硅铝层在海洋部分显著变薄,甚至缺失 (2)地幔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 莫霍面 (3)岩石圈 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还包括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4)软流 岩浆 17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 、乙 。 (2)当a处发生地震时,b、c、d、f四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b地测得地震震级为81级,f地测得地震震级为 级。对b、e两点所测得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 ,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 。 (3)地震波在经过甲时速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 (5)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解析:第(1)题,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不同划分了三个圈层,分界面分别是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前者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后者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第(2)题,震级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所以b和f处震级相同。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e点所测得的纵波波速要快于b点。第(3)题,纵波和横波在莫霍界面以下波速都明显地加快了,在古登堡界面以下,纵波波速突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